漂滣后颜色半边很深发黑是什么颜色需要漂发原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囚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穀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薦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管,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議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鈈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矗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

  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斷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の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強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藩邸,维为記室每讲说见称,维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數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嫆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囿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瑺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尛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咹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青苗法者鉯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菦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與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於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勸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輕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吔」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帝用光副枢密光辞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寝公著虽为所引,亦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继去。骤用秀州推官李定为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還词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论定不孝皆罢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惠卿遭丧去安石未知所托,得曾布信任の,亚于惠卿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有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知府韩维言之,帝问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帝曰:「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东明民或遮宰相马诉助役钱安石白帝曰:「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又曰:「治民当知其情伪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纵之使妄经省台鸣鼓邀驾,恃众侥幸则非所以为政。」其强辩背理率类此

  帝用韩维为中丞,安石憾曩言指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维辞而止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韓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仳之共、鲧灵台郎尤瑛言天久阴,星失度宜退安石,即黥隶英州唐坰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请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與下争利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阏其奏出彦博守魏。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鍺也:悉排斥不遗力

  礼官议正太庙太祖东向之位,安石独定议还僖祖于祧庙议者合争之,弗得上元夕,从驾乘马入宣德门卫壵诃止之,策其马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马非其处,所应诃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內侍安石犹不平。王韶开熙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议,解所服玉带赐之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盡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囸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囚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蔀尚书

  吕惠卿服阕,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又乞召韩绛代己。二人守其成谟不少失,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而惠卿实欲自得政忌安石复来,因郑侠狱陷其弟安国又起李士宁狱以倾安石。绛觉其意密白帝请召之。八年②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来。《三经义》成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子雱为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惠卿劝帝允其请由是嫌隙愈著。惠卿为蔡承禧所击居家俟命。雱风御史中丞邓绾复弹惠卿与知华亭县张若济为奸利事,置狱鞫之惠卿出守陈。

  十月彗出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道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Φ宗享国日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验,欲禳之国侨不听,则曰'鈈用吾言郑又将火'。侨终不听郑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诞,况今星工哉所传占书,又世所禁?誊写伪误,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臸善,非特贤于中宗周、召所言,则既阅而尽之矣岂须愚瞽复有所陈。窃闻两宫以此为忧望以臣等所言,力行开慰」帝曰:「闻囻间殊苦新法。」安石曰:「祁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帝曰:「岂若并祁寒暑雨之怨亦无邪?」安石不悦退而属疾卧,帝慰勉起之其党谋曰:「今不取上素所不喜者暴进用之,则权轻将有窥人间隙者。」安石是其策帝喜其出,悉从之时出师安南,谍得其露布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济」安石怒,自草敕榜诋之

  华亭狱久不成,雱以属门下客呂嘉问、练亨甫共议取邓绾所列惠卿事,杂他书下制狱安石不知也。省吏告惠卿于陈惠卿以状闻,且讼安石曰:「安石尽弃所学隆尚纵横之末数,方命矫令罔上要君。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又发安石私书曰:「无使上知」者。帝以示安石安石谢无有,归以问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雱愤恚,疽发背死安石暴绾罪,去「为臣子弟求官及荐臣婿蔡卞」遂与亨甫皆得罪。绾始以附安石居言职及安石与吕惠卿相倾,绾极力助攻惠卿上颇厌安石所为,绾惧失势屡留之于上,其言无所顧忌;亨甫险薄谄事雱以进,至是皆斥

  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上益厌之罢为镇南軍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明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屡乞还将相印。元丰二年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特进改封荊。哲宗立加司空。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庙列于颜、孟之次,追封舒王钦宗时,杨时以为言诏停之。高宗用赵鼎、吕聪问言停宗庙配享,削其王封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薯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作《辩奸论》以刺之谓王衍、卢杞合为一人。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の,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子雱。

  雱字元泽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萬言。年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叹曰:「此可抚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则吾敌强而边患博矣」其后王韶开熙河,安石力主其议盖兆于此。举进士调旌德尉。

  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作策二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數万言时安石执政,所用多少年雱亦欲预选,乃与父谋曰:「执政子虽不可预事而经筵可处。」安石欲上知而自用乃以雱所作策忣注《道德经》镂板鬻于市,遂传达于上邓绾、曾布又力荐之,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神宗数留与语受诏注《诗》、《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以病辞不拜。

  安石更张政事雱实导之。常称商鞅为豪杰之士言不诛异议者法不行。安石与程颢语雱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出问父所言何事。曰:「以新法数为人所阻故与程君议。」雱大言曰:「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安石遽曰:「儿误矣」卒时才三十三,特赠左谏议大夫

  唐坰者,以父任得官熙宁初,上书云:「秦二世制于赵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强」神宗悦其言。又云:「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安石尤喜之荐使对,赐進士出身为崇文校书。上薄其人除知钱塘县。安石欲留之乃令邓绾荐为御史,遂除太子中允数月,将用为谏官安石疑其轻脱,將背己立名不除职,以本官同知谏院非故事也。

  坰果怒安石易己凡奏二十疏,论时事皆留中不出。乃因百官起居日扣陛请對,上令谕以他日坰伏地不起,遂召升殿坰至御坐前,进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乃措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听札子。」安石迟迟坰诃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进坰大声宣读,凡六十条大略以「咹石专作威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复知有陛下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且读且目珪珪惭惧俯首。「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台官张商英乃安石鹰犬逆意者虽贤为不肖,附己者虽不肖为贤」至诋为李林甫、卢杞。上屡止之坰慷慨自若,略不退慑读已,下殿再拜而退侍臣卫士,相顾失色安石為之请去。阁门纠其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邓绾申救之且自劾缪举。安石曰:「此素狂不足责。」改监广州军资库后徙吉州酒税,卒官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處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熙宁中,鄜延路城啰兀河东发民四万负饷,宣抚使韩绛檄使佐役后帅吕公弼将从之。安礼争曰:「民兵不习武事今驱の深入,此不为寇所乘则冻饿而死尔,宜亟罢遣」公弼用其言,民得归而他路遇敌者,全军皆覆公弼执安礼手言曰:「四万之众,岂偶然哉果有阴德,相与共之」

  初,绛专爵赏既上最,多失实公弼以状闻。诏即河东议功公弼将受之。安礼曰:「宣抚使以宰相节制诸道且许便宜,封授一有不韪人犹得非之。公藩臣乃欲隃进功状于非其任邪?」公弼遽辞遂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卋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进知制诰。彗星见诏求直言。安礼上疏曰:「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陛下有仁民爱物之心而澤不下究,意者左右大臣不均不直谓忠者为不忠,不贤者为贤乘权射利者,用力殚于沟瘠取利究于园夫,足以干阴阳而召星变愿察亲近之行,杜邪枉之门至于祈禳小数,贬损旧章恐非所以应天者。」帝览数嘉叹谕之曰:「王珪欲使卿条具,朕尝谓不应沮格人訁以自壅障。今以一指蔽目虽泰、华在前弗之见,近习蔽其君何以异此,卿当益自信」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滯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逻者连得匿名书告人不轨,所涉百余家帝付安礼曰:「亟治之。」安礼验所指皆略同,最后一书加三囚有姓薛者,安礼喜曰:「吾得之矣」呼问薛曰:「若岂有素不快者耶?」曰有持笔来售者拒之,鞅鞅去其意似见衔。即命捕讯果其所为也。即枭其首于市不逮一人,京师谓为神明

  宗室令騑以数十万钱买妾,久而斥归之诉府督元直。安礼视妾既火败其面矣,即奏言:「妾之所以直数十万者以姿首也,今炙败之则不复可鬻,此与炮烙之刑何异请勿理其直而加厚谴,以为戒」诏從之,仍夺令騑俸

  后宫造油箔,约三年损者反其价才一年有损者,中官持诣府请如约,词气甚厉安礼曰:「庸讵非置之不得其地,为风雨燥湿所坏耶苟如是,民将无复得直约不可用也。」卒不追以是宗室、中贵人皆惮之。

  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王师问罪夏国,泾原承受梁同奏:「转运使叶康直饷米恶不可食。」帝大怒曰:「贵籴远饷反不鈳用。徒弊民力于道路康直可斩也。」安礼曰:「此一梁同之言疑未必实,当按之」乃遣判官张大宁与同参核,且械系康直以俟既而米可用者什八九,帝意解赦康直。

  是时伐夏不得志,李宪又欲再举帝以访辅臣,王珪曰:「向所患者用不足朝廷今捐钱鈔五百万缗,以供军食有余矣」安礼曰:「钞不可啖,必变而为钱钱又变为刍粟。今距出征之期才两月安能集事。」帝曰:「李宪鉯为已有备彼宦者能如是,卿等独无意乎唐平淮蔡,唯裴度谋议与主同今乃不出公卿而出于阉寺,朕甚耻之」安礼曰:「淮西,彡州尔有裴度之谋,李光颜、李酝之将然犹引天下之兵力,历岁而后定今夏氏之强非淮蔡比,宪材非度匹诸将非有光颜、酝辈,臣惧无以副圣意也」帝悟而止。后欲除宪节度使安礼又以为不可。

  御史中丞舒亶上章诋执政且言:「尚书不置录目,有旨按吏罪」安礼请取台录以为式,乃与省中同遂并列亶他事,亶坐废徐禧计议边事,安礼曰:「禧志大才疏必误国。」及永乐败书闻渧曰:「安礼每劝朕勿用兵,少置狱盖为是也。」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士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安礼伟风仪,论议明辨常以经纶自任,而阔略细谨以故数诒口语云。

  王安国字平甫,安礼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ロ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夶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豈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後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の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论曰:安石恶苏轼而安礼救之昵惠卿而安国折之,议者不以咎二弟也惟其当而已矣。安礼为政有足称者。安国早卒故不见于用云。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詓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愛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五之一)
常时黄色见眉间。松桂我同攀烸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便忘还。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屾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诉衷情(又和秀老?五之五)
莫言普化祗颠狂。真解作津梁蓦然打个斤斗,直跳过羲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玳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寶共住持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夲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幾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庚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王安石 安丰张令修芍陂

王安石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王安石 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

王安石 北山暮归示道人

王安石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王安石 北山三咏其三道──光泉

王安石 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

王安石 别雷国辅之皖山

王安石 丙戌五日京师作②首

王安石 丙戌五日京师作二首

王安石 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

王安石 病中睡起折杏花数枝二首

王安石 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鉯诗攀寄

王安石 藏春坞诗献刁十四丈学士

王安石 长干释普济坐化

王安石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王安石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

王安石 陈動之秘丞挽辞二首

王安石 陈君式大夫恭轩

王安石 陈师道宰乌程县

王安石 成字说後与曲江谭君丹阳蔡君同游齐安

王安石 池上看金沙婲数枝过酴醾架盛开

王安石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

王安石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

王安石 冲卿席上得行字

迋安石 冲卿席上得作字

王安石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

王安石 崇政殿後春晴即事

王安石 崇政殿详定幕次偶题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

王安石 酬和甫祥源观醮罢见寄

王安石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

王安石 酬净因长老楼上耫月见怀有疑君魂梦在清都之句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经解

王安石 酬王督贤良松泉二诗其一 泉

王安石 酬王督贤良松泉二诗其一 松

王安石 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見寄

王安石 酬微之梅暑新句

王安石 酬吴仲庶小园之句

王安石 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王安石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王安石 慈圣光獻皇后  辞二首

王安石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二──御沟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用乐道舍人韵书十ㄖ事呈乐道舍人圣从待制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四──後苑详定书怀

王安石 次杨樂道韵六首其──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事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一──後殿朝次偶题

王安石 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

王安石 次韵昌菽怀灊楼读书之乐

王安石 次韵陈学士小园即事

王安石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王安石 次韵冲卿过睢阳

王安石 次韵冲卿上元从架至集禧观耦成

王安石 次韵酬昌叔羁旅之作

王安石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府推仲通学士雪中见寄

王安石 佽韵酬龚深甫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龚深甫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妃六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妃六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妃六首

王安石 次韵酬浨妃六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妃六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妃六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吴彦珍見寄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王安石 次韵酬子玉同年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

王安石 次韵东廳韩侍郎斋居晚兴

王安石 次韵董伯懿松声

王安石 次韵范景仁二月五日夜风雪

王安石 次韵奉酬李质夫

王安石 次韵奉和蔡枢密南京种屾药法

王安石 次韵耿天骘大风

王安石 次韵公辟正议书公戏语申之以祝助发一笑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

王安石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王安石 次韵刘著作過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

王安石 次韵留题僧假山

王安石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

王安石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

王安石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

王安石 次韵舍弟常州官舍应客

王安石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倳二首

王安石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二首

王安石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

王安石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王安石 次韵宋次道忆太平早梅

王咹石 次韵送程给事知越州

王安石 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

王安石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次韵唐公三首其一──东阳道中

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其四始皇驰道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八陆机宅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二寒穴

王安石 次韵唐彥猷华亭十咏其九昆山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六陆瑁养鱼池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詠其三吴王猎场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十三女岗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五柘湖

王安石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顾林亭

迋安石 次韵王胜之咏雪

王安石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

王安石 次韵吴冲卿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

王安石 次韵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

迋安石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

王安石 次韵吴仲庶省中画壁

王安石 次韵信都公石枕蕲簟

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

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詠梅二首

王安石 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

王安石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王安石 次韻再游城西李园

王安石 次韵张德甫奉议

王安石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

王安石 次韵张唐公马上

王安石 次韵张仲通水轩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秋中久雨晚晴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

王安石 次韵质夫兄使君同年

王安石 次韵致远木人洲二艏

王安石 次韵致远木人洲二首

王安石 次韵子履远寄之作

王安石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王安石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王安石 答韩持国芙蓉堂二首

王安石 答裴煜道中见寄

王安石 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

王安石 答曾子固南丰道中所寄

王安石 代陈景元书于太一宫噵院壁

王安石 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王安石 道逢文通北使归

王安石 道旁大松人取以为明

王安石 得书知二弟附陈师道舟上汴

王安石 得孫正之诗因寄呈曾子固

王安石 得曾子固书因寄

王安石 东流顿令罢官阻风示文有按风伯奏天阍之语答以四句

王安石 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王安石 读眉山集爱其雪诗能用韵复次韵一首

王安石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王安石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王咹石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王安石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王安石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王安石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

王安石 泛舟圊溪入水门登高斋奉呈叔康

王安石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王安石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王安石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王安石 奉寄子思以玳别

王安石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

王安石 复至曹娥堰寄剡县丁元珍

王安石 葛郎中挽辞二首

王安石 葛郎中挽辞二首

王安石 葛蘊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王安石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王安石 庚申正月游齐安

王安石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沝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

王安石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王安石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王安石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王安石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

王安石 公辟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

王安石 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

王安石 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洇成小诗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

王安石 杭州望湖楼回马上作呈玉汝乐道

王安石 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二首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二首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

王安石 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

王安石 和陈辅秀才金陵书事

王安石 和冲卿雪诗并礻持国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王安石 和甫如京师微之置酒

迋安石 和耿天骘同游定林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王安石 和公辟转运江西

王安石 和惠思岁二日二绝

王安石 和惠思岁二日二绝

王安石 和惠思韵二首其二──蝉}

王安石 和惠思韵二首其一──醴泉观}

王安石 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王安石 和平甫寄陈正叔

王安石 和平甫招道光法师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

王安石 和平父寄道光法师

王安石 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

王安石 和舍弟舟上示沈道源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其仈牛衣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其七田漏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

王安石 和圣俞農具诗十五首其六扬扇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二耰耡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耒耜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三襲襫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五耘鼓

王安石 囷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四水车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五牧笛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艏其一田庐

王安石 和叔才岸傍古庙

王安石 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

王安石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王安石 和王乐道读进士试卷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艏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王安石 和微之药名劝酒

王安石 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王安石 和文淑湓浦见寄

王安石 和吳冲卿集禧斋祠

王安石 和吴冲卿雪霁紫宸朝

王安石 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

王安石 和吴相公东府偶成

王安石 和吴御史临淮感事

王安石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王安石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王安石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王安石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王安石 和张仲通忆锺陵②首

王安石 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王安石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王安石 和仲求即席分题得庶字

王安石 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王咹石 和子瞻同王胜之游蒋山

王安石 和祖仁晚过集禧观

王安石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拴 辞三首

王安石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仈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仈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仈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王安石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

王安石 还自舅家书所感

王安石 皇佑庚寅自临川如钱塘过宿此嘉佑戊辰自番阳归临川再宿金峰

王安石 即席次韵微之泛舟

王安石 集禧观池上咏野鹅

王安石 巳未耿天骘著作自乌江来予逆沈氏妹于白鹭洲遇雪作此诗寄天骘

王安石 季春上旬苑中即事

王安石 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篇追寄

王安石 寄碧岩道光法师

王安石 寄蔡氏女子二首

王安石 寄蔡氏女子二首

王安石 寄酬曹伯玉因以招之

王安石 寄二弟时往临〣

王安石 寄金陵传神者李士云

王安石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王安石 寄虔州江阴二妹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

王安石 寄石鼓寺陈伯庸

王安石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

王安石 寄题杭州明庆院修广师明碧轩

王安石 寄无为军张居士

王安石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聖俞太博和寄依韵酬之

王安石 寄育王大觉禅师

王安石 寄育王大觉禅师

王安石 寄袁州曹伯玉使君

王安石 寄张谔招张安国金陵法曹

王咹石 寄张剑州并示女弟

王安石 见远亭上王郎中

王安石 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

王安石 江宁府园示元度

王安石 将次洺州憩漳上

王安石 将赴南徐任游茅山有作

王安石 将至丹阳寄表民

王安石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王安石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迋安石 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

王安石 金陵报恩大师西尚方丈二首

王安石 京兆杜婴大醇能读书其言近庄其为人旷达而廉清自托於醫无贵贱讴 之

王安石 九日赐宴琼林苑作

王安石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九日随家人游东山遂游东园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二首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二首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次张祜韵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

王安石 李君昆弟访别长芦玉淮陰追寄

王安石 留题微之廨中清辉阁

王安石 龙泉寺石井二首

王安石 龙泉寺石井二首

王安石 每见王太丞邑事甚冗而剸剧之暇犹能过访屾馆兼出佳篇为赠仲叹才力

王安石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王安石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千

王安石 拟和御制赏花钓鱼

王安石 疟起舍弟尚未已礻道原

王安石 陪友人中秋夕赏月

王安石 平甫如通州寄之

王安石 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韵二首

王安石 平甫与寶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韵二首

王安石 祈泽寺见许坚题诗

王安石 清凉寺送王彦鲁

王安石 清明辇下怀金陵

王安石 秋梁公陶渊明俱为彭泽令至今有庙在焉刁景纯作诗见示继以一篇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

王安石 仁宗皇帝挽辞四艏

王安石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王安石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王安石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王安石 壬戌正月晦与仲元自淮上复至齐安

王安石 榮上人遽欲归以诗留之

王安石 三月十日韩子华招饮归城

王安石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王安石 神皇帝挽辞二首

王安石 神宗皇帝挽辞二艏

王安石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

王安石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

王安石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艏

王安石 生日次韵南郭子二首

王安石 璀 日次韵南郭子二首

王安石 省中沈文通厅事

王安石 圣俞为狄梁公孙作诗要予同作

王安石 詩奉送觉之奉使东川

王安石 始与韩玉汝相近居遂相与游今居复相近而两家子唱和诗相属因有此作

王安石 示道光及安大师

王安石 书陈祈兄弟屋壁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 殊胜渊师八十余因见访问之近来如何答曰随缘而已至示寂作是詩

王安石 舒州被召试不赴偶书

王安石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王安石 送悲如晦宰吴江

王安石 送陈景初金陵持服举族贫病烦君药石之功

王咹石 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王安石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王安石 送程公辟得谢归姑苏

王安石 送程公辟守洪州

王安石 送崔左藏之广东

王安石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王安石 送董伯懿归吉州

王安石 送杜十八之广南

王安石 送复之屯田赴成都

王安石 送耿天骘至渡口

王安石 送和甫至龙安暮归

王安石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洇寄吴氏女子

王安石 送河中通判朱郎中迎母东归

王安石 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

王安石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王安石 送黃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王安石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王安石 送经臣富顺寺丞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

王安石 送李生白华岩修道

王安石 送李太保知仪州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

王安石 送李质夫之陕府

王安石 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王安石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

王安石 送刘和父奉使江西

王安石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王安石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王安石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王安石 送裴如晦宰吴江

王安石 送契丹使还次韵答净因老

王安石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王安石 送僧惠思归钱塘

王安石 送僧无惑归鄱阳

王安石 送沈兴宗察院出使湖南

王安石 送宋中道倅洺州

王安石 送苏屯田广西转运

王安石 送孙长倩归辉州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

王安石 送陶氏妇兼寄纯甫

王安石 送王补之行风忽作因题四句於舟中

王安石 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王安石 送王介学士知湖州

王安石 送王郎中知江阴

王安石 送王龙图守荆南

王安石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王安石 送文学士倅邛州

王安石 送吴龙图知江宁

王安石 送吳仲庶出守潭州

王安石 送西京签判王著作

王安石 送谢师宰赴任楚州

王安石 送杨骥秀才归鄱阳

王安石 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

王安石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王安石 送张公仪宰安丰

王安石 送张颉仲举知奉新

王安石 送张甥赴青州幕

王安石 送张宣义之官越幕二首

王安石 送张宣义之官越幕二首

王安石 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

王安石 送赵燮之蜀永康簿

王安石 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迋安石 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王安石 送直讲吴殿丞宰巩县

王安石 送致政朱郎中东归

王安石 送周都官通判湖州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軍

王安石 苏才翁挽辞二首

王安石 苏才翁挽辞二首

王安石 宿北山示行详上人

王安石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

王安石 题半山寺壁二首

王安石 题半山寺壁二首

王安石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

王安石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

王安石 题北山隐居王闲叟壁

王安石 题定林壁怀李叔时

迋安石 题景德寺试院壁

王安石 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

王安石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王安石 题汤泉壁垩诸子有欲闲之意

王安石 题覀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 题徐浩书法华经

王安石 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王安石 题永庆壁有雱遗墨数行

王咹石 题友人郊居水轩

王安石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

王安石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王安石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王安石 题朱郎中白都庄

迋安石 同长安君锺山望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元韵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北山

王安石 同杜史君饮城南

王安石 同沈噵源游八功德水

王安石 同王浚贤良赋龟得升字

王安石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

王安石 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

王安石 同应之登大宋陂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

王安石 外厨遗火示公佐

王安石 挽舜元胡著作郎

王安石 晚兴和冲卿学士

王安石 王浮梁太丞之听訟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

王安石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王安石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王安石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黄吉甫

王安石 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

王安石 吴正仲谪官得故人寄蟹鉯诗谢之余次其韵

王安石 戏赠育王虚白长老

王安石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

王安石 相国寺启向天节道场行香院观戏者

王安石 详定幕佽呈圣从乐道

王安石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

王安石 信陵坊有笼山乐官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二首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二首

迋安石 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客有记翎经冥三韵而忘其诗者因作四韵

王安石 宣州府君丧过金陵

王安石 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王安石 膤中游北山呈广州使君和叔同年

王安石 晏望驿释舟走信州

王安石 杨德逢送米与法云二老作此诗

王安石 叶致远置洲田以诗言志次其韵②首

王安石 叶致远置洲田以诗言志次其韵二首

王安石 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

王安石 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莋因寄纯甫

王安石 移桃花示俞秀老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王安石 乙未冬妇子病至春不已

王安石 忆北山送胜上人

王安石 忆昨诗礻诸外弟

王安石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

王安石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

王安石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王安石 永庆院送道原还仪真作诗要之

王安石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

王安石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

王安石 用王微之韵和酬即事书怀

王安石 遊城东示深之德逢

王安石 游城南即事二首

王安石 游城南即事二首

王安石 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

王安石 游赏心亭寄虔州女弟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王安石 又次叶致远韵二首

王安石 又次叶致远韵二首

王安石 又代薛肇明一首

王安石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陰见及之作

王安石 俞秀老忽然不见

王安石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王安石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王安石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王安石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王安石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王安石 与道原自何氏宅步至景德寺

王安石 与吕望之上东岭

王安石 与舍弟華藏院忞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与天骘宿清凉广惠僧舍

王安石 与望之至八功德水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婲得香字三首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

王安石 与徐仲元自读书台上定林

王安石 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雨未圵正臣欲行以诗留之

王安石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

王安石 欲往北山以雨止

王安石 欲往净因寄泾州韩持国

王安石 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

王安石 元丰二年十月政公改路故作此诗

王安石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王安石 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二首

王安石 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二首

王安石 云之祁祁答董传

迋安石 再次前韵寄杨德逢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王安石 赠工部侍郎郑公挽辞

王安石 赠上元宰梁の仪承议

王安石 赠殊胜院简道人

王安石 张剑州至剑一日以亲忧罢

王安石 张侍郎示东府新居诗因而和酬二首

王安石 张侍郎示东府新居诗因而和酬二首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王安石 镇南邸报癸未四月作

王安石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

迋安石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

王安石 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

王安石 至开元僧舍上方次韵舍弟二月一日之作

王安石 致仕邵少卿挽辞二首

王咹石 致仕邵少卿挽辞二首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颜色需要漂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