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民华阴市政府官员最近反贪情况环保局长姓名他有问题吗?

  张斌,男,汉族,1970年11月生,江苏泰兴人,199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工程师。现任罗湖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罗湖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李树军,男,汉族,1964年7月生,吉林长春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助理研究员。现任罗湖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罗湖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张跃仑,男,汉族,1958年6月生,广东深圳人,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5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助理经济师。现任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拟作为罗湖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孙辉,男,汉族,1957年5月生,山东海阳人197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作为罗湖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李映中,男,汉族,1974年5月生,广东兴宁人,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学士。现任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罗湖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贾保安,男,汉族,1963年4月生,吉林大安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硕士。现任罗湖区桂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罗湖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江可志,男,汉族,1959年11月生,广东紫金人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罗湖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作为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王萍,女,汉族,1966年6月生,广西宾阳人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编辑。现任罗湖区经济促进局局长,拟作为罗湖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庄睿宁,女,汉族,1975年2月生,广东普宁人,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助理经济师。现任深圳市政府金融发展办公室金融处处长,拟作为罗湖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李广开,男,汉族,1957年3月生,吉林集安人197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9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罗湖区莲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罗战忠,男,汉族,1965年2月生,广东博罗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罗湖区财政局局长兼区国资委、集资办主任,拟作为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高金德,男,汉族,1963年8月生,河北南皮人2001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198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深圳市民政局安置处处长,拟作为罗湖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张宏城,男,汉族,1961年8月生,广东惠来人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9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南山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正处级)、反贪局局长,拟作为罗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张莉,女,汉族,1964年10月生,陕西西安人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拟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为市科学技术协会驻会副主席人选。  邓志强,男,汉族,1954年12月生,广东惠东人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1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专学历,统计员。现任罗湖区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提任副局级。  何军,男,汉族,1968年4月生,广东兴宁人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助教。现任罗湖区纪委常委(正处级)、教育调研室主任,拟作为罗湖区纪委副书记提名人选。  梁展鹏,男,汉族,1954年10月生,广东阳江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助教。现任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拟作为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提任为正局级。  陈章联,男,汉族,1956年12月生,湖北公安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0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副研究员。现任南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拟作为南山区政协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罗敏,女,汉族,1962年11月生,广东兴宁人,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政工师。现任南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工委兼职副主任(正局级)人选。  王卫,男,汉族,1970年5月生,安徽合肥人,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任南山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南山区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赵嘉,女,汉族,1977年2月生,浙江绍兴人,199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助理工程师。现任深圳团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市青联副主席,挂任南山区委常委兼桃源街道党工委书记,拟作为南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提名人选。  陈军,男,汉族,1964年3月生,山东昌邑人,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南山区南头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南山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郭钢,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中共深圳市委统战部干部处处长,拟作为南山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邓连发,男,汉族,1957年9月生,广东惠东人,197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南山区总工会副主席(正处级),拟作为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韩江,男,汉族,1960年9月生,广东廉江人,198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0月参加工作,在职大专学历。现任南山区蛇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曾忠铭,男,汉族,1963年9月生,四川隆昌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南山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作为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黄雪平,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广东平远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9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师。现任南山区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作为南山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纪震,男,汉族,1973年8月生,江苏溧阳人,无党派,1999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拟作为南山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路玉萍,女,汉族,1965年10月生,河南南阳人,199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会计师。现任南山区审计局局长,拟作为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常巨平,男,汉族,1963年11月生,湖南衡阳人,1995年6月加入农工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主任医师。现任南山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农工党深圳市委副主委、南山总支主委,拟作为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严明,男,汉族,1964年2月生,广东吴川人,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南山区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提任为副局级。  陈戈,男,汉族,1966年10月生,吉林通化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讲师。现任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规划土地监察局、查处违法建筑和处理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大队长(局长、主任),拟作为南山区纪委副书记提名人选。  高小波,男,汉族,1960年2月生,广东梅州人,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盐田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拟作为盐田区委副书记(专职)提名人选。  周建明,男,汉族,1957年5月生,河南宜阳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1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盐田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拟作为盐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提任为正局级。  钟瑞兴,男,汉族,1956年7月生,江西兴国人,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政工师。现任盐田区委副书记,拟作为盐田区政协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武威,男,汉族,1960年12月生,陕西旬阳人,198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师。现任盐田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拟作为盐田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董秀,女,汉族,1973年10月生,福建长乐人,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经济师。现任盐田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盐田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牟春生,男,汉族,1960年2月生,山东青岛人,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9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市公安局盐田分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作为盐田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吴定海,男,汉族,1968年1月生,湖北钟祥人,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中共深圳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拟作为盐田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邱浩航,男,汉族,1974年3月生,广东普宁人,199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硕士,助理工程师。现任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拟作为盐田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曾岳雄,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湖南临湘人,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9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盐田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王守睿,男,汉族,1966年5月生,山东菏泽人,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讲师、政工师。现任盐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和职员管理办公室主任,拟作为盐田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熊瑛,女,汉族,1975年6月生,湖北丹江口人,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局长,拟作为盐田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岑选德,男,汉族,1961年6月生,海南澄迈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盐田区机关事务局局长,拟作为盐田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陈佩瑜,女,汉族,1962年1月生,广东台山人,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盐田区人力资源局局长,拟作为盐田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叶秦,男,汉族,1963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1997年9月加入民建,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高级农艺师。现任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处长、南方科技大学(筹)副主任,拟作为盐田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董兵团,男,1958年5月生,陕西华阴人,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硕士。现任盐田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沙头角电大副校长,拟作为深圳市政协专委会兼职副主任(副局级)人选。  邓德良,男,汉族,1961年9月生,广东龙川人,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硕士,助理会计师。现任盐田区盐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提任为副局级。  赵燕民,男,汉族,1957年4月生,北京人,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现任宝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编办主任、区委党校(行政学校)校长,拟作为宝安区委副书记(专职)提名人选。  麦启锐,男,汉族,1954年3月生,广东深圳人,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大普学历。现任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拟作为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提任为正局级。  李勇,男,汉族,1963年9月生,安徽寿县人,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宝安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兼任西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宝安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蔡颖,女,汉族,1976年7月生,浙江宁波人,199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硕士,经济师。现任宝安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挂任观澜街道党工委书记,拟作为宝安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梁敏华,女,汉族,1969年2月生,广西梧州人,2004年7月加入民建,1991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助理会计师。现任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统战部调研员,民建深圳市委副主委、宝安总支主任,拟作为宝安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闻长智,男,汉族,1964年3月生,安徽枞阳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三级高级法官。现任深圳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副局级),拟作为宝安区法院院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刘佳晨,女,汉族,1969年10月生,黑龙江延寿人,199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硕士,经济师。现任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拟作为宝安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黄盛华,男,汉族,1964年4月生,湖南汩罗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宝安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拟作为宝安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李献荣,男,汉族,1966年11月生,广东大埔人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宝安区财政局(国资委)局长(主任),拟作为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廖少权,男,汉族,1966年6月生,广东深圳人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4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宝安区福永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宝安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张勇,男,汉族,1974年5月生,山西临县人,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现任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拟作为宝安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吴汉明,男,汉族,1957年12月生,广东龙川人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宝安区松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作为宝安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廖欣,女,汉族,1962年5月生,四川都江堰人1997年3月加入民盟,1984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主任医师。现任宝安区卫生局副局长,民盟深圳市委委员、宝安总支副主委,拟作为宝安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贺远东,男,汉族,1962年2月生,广东紫金人198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审计师。现任宝安区审计局局长,拟作为宝安区纪委副书记提名人选。  王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广东兴宁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1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宝安区纪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拟作为宝安区纪委副书记提名人选。  刘朝辉,女,汉族,1957年10月生,山东高唐人,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2月参加工作,党校大学学历。现任龙岗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拟作为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提任为正局级。  王幼鹏,男,汉族,1965年11月生,河北黄骅人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硕士,工程师。现任龙岗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党组副书记,拟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局级)。  郭子平,女,汉族,1969年8月生,江苏南京人,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龙岗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龙岗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曾稳高,男,汉族,1957年6月生,广东深圳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龙岗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龙岗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熊小平,男,汉族,1962年10月生,江西南昌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经济师。现任龙岗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拟作为龙岗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彭建安,男,汉族,1975年5月生,湖南南县人,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现任中共深圳市纪委预防研究室副主任(正处级),拟作为龙岗区委常委提名人选。  文枫,男,汉族,1960年9月生,广东深圳人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大专学历。现任龙岗区平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拟作为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段小贝,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广东大埔人197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大普学历,副主任药师。现任龙岗区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拟作为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提名人选。  杨莉,女,汉族,1975年5月生,湖南永州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7月参加工作,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学士,现任龙岗团区委书记,拟作为龙岗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华振强,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广东曲江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1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市公安局技术侦察支队支队长,拟作为龙岗区政府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高旭敏,男,汉族,1963年6月生,浙江萧山人,2000年12月加入民盟,1987年5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副教授。现任深圳市交委公共交通处处长,民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主委,拟作为龙岗区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郎丰生,男,汉族,1957年3月生,山东寿光人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讲师。现任龙岗区财政局局长,拟作为龙岗区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提名人选。  田卫东,男,汉族,1964年12月生,江西瑞昌人,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现任福田区法院副院长(正处级)、党组成员,拟作为龙岗区法院院长候选人提名人选。  李讯,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广东揭西人,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龙岗区人大财政经济工委主任,拟作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工委兼职副主任(副局级)人选。  曾子伦,男,汉族,1959年1月生,广东深圳人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龙岗区坂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拟提任副局级。  罗定文,男,汉族,1960年4月生,广东深圳人,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8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大专学历。现任龙岗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拟作为龙岗区纪委副书记提名人选。  黄晓鹏,男,1975年12月生,汉族,广东紫金人,1998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经济师。现任深圳团市委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拟任深圳团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为市青联副主席人选。  公示时间为日至27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人、来电、来信等方式向市委组织部(地址:深圳市市委大院前楼526房联系电话:116传真:,邮政编码:518006,受理时间: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230-530)反映公示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反映情况和问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倡反映人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家庭地址或工作单位,以示负责。  市委组织部对反映人和反映情况严格保密,对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将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弄清事实真相,并视情况以适当方式向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反馈。调查属实并影响任职的,取消拟任职人选的任用资格。  作者:正局级来源《深圳特区报》)香港站群服务器
美国服务器
香港服务器
防DDOS服务器
Copyright ? 2014 - 2024
长沙通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您当前位置:
南通环保系统反贪风暴 多名官员被调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这座因王子造纸排污管道事件所引发的冲击波而瞬间闻名的城市,环保局系统多名官员正在被当地检察院调查。这些官员被调查,并非因为王子造纸排污管道事件,不过其规模、深度、广度,在这个迅速崛起的沿海工业城市可谓前所未有
关键词: &&&
仅仅三个月内,就有10名以上官员被调查,江苏南通环保局系统犹如发生了地震。
记者了解到,这座因王子造纸排污管道事件所引发的冲击波而瞬间闻名的城市,环保局系统多名官员正在被当地检察院调查。这些官员被调查,并非因为王子造纸排污管道事件,不过其规模、深度、广度,在这个迅速崛起的沿海工业城市可谓前所未有。
多名要员涉案
记者随机拨打了被调查人员中几人的办公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承认,确有此事,不过目前尚未有调查结论。
而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6月14日一则公告称,印国祥(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原院长)、陆伯新(南通市环保局原局长)、顾爱东(启东市环保局原副局长)等几名南通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别在如皋市、如东县、启东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辞去了代表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以上几人市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终止。
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尚无法确证印国祥是否涉入此案,不过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此次涉案官员,有人正是因为医院废弃物处理违法。而该市卫生系统也有多人涉案。
案涉污染物处理
南通位于上海北侧,与上海隔长江相望,南临长江东临大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近年来南通经济快速增长。南通市原市委书记罗一民在一次公开致辞中,称&环境容量大&是南通的独特优势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压力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南通出现过养蚕不吐丝、某小区儿童集体血铅超标的现象,南通当地民众将这些现象多归因于环境污染。
南通环保局的数据显示,该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在1997年为141万吨;到了11年之后的2008年,超过330万吨;到2010年,已经迅猛增长为396.22万吨。2010年,该市医疗废物产生量为1805万吨。
污染物、排放物增加,环保局的重要性也随之增长。这为环保局官员与污染企业、废弃物收处理企业相互串通、勾结,提供了土壤和可能性。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第一批人被检察院带走是在4月25日前后。案件的起因,据他了解,是下属某县级市有人非法焚烧垃圾,当地群众举报到环保局之后,环保局未作处理。恰巧当地有人通过相关渠道反映到南通检察院系统,检察院遂将焚烧垃圾的小老板带去询问,该老板一触即溃,马上供出相关官员的名字。检察院方面顺藤摸瓜,遂有后来的一系列调查行动。
几名官员被立案调查,可能涉及医院医疗垃圾处理问题。本报记者从南通市医院系统一位人士处获悉,南通下属某县级市医院将本该完全销毁处理的医疗垃圾予以销售,被非法用来制作塑料颗粒等材料。因此,南通的医疗系统,现在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特别严格。
另有南通本地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被调查的官员中,可能有数人涉嫌贪污。
就上述情况,本报记者致电南通市环保局求证,南通市环保局宣传部门负责人回答称&案件正在办理进程中,目前暂不掌握相关信息&,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本报记者发稿前致电南通市检察院询问相关情况,因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差在外,未能获知相应信息。
关键词:&&&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关注过以下新闻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
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
18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
资讯Eletter梁山泊起义失败原因 【范文十篇】
梁山泊起义失败原因
范文一: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专辑,2002
JournalofGansuEducationCollege(SocialSciences)
Vol.18?SpecialIssue,2002
《水浒》中梁山泊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
  在封建正统思想禁锢下《水浒》,能冲破心机”却与他“封妻荫子、报国兴民”的意愿相封建势力的囹圄,对梁山泊农民起义大规模吻合。因此,他被逼上梁山后,虽对封建恶势
地反映、歌颂,无情鞭挞封建统治“,独能破除力有强烈的反抗情绪,却又同时树起了“替天千古习俗,甘冒不韪,以庙廷为非,而崇拜草行道”的杏黄旗帜。如李贽所说,他是“身在野以英雄”是难能可贵的。小说通过人物形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一意招安,专图报国”。象的塑造和事件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官,他把,不反皇逼民反”的真理。金圣叹对它“乱自上作”的贬词,却道出了其警策之处,他竟将这定的方面之外,他所赋词中写道“:望天王的真实描写“,,早招安,心方足。”梁山起义军正是在宋客观上江这样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支配下,日趋瓦之功。解,最后宿于招安的。
通过《水浒》在这方面的描写,我们可以作者在描写宋江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导致清楚地看到:一支队伍的兴衰,取决于他们的梁山泊农民军变质、崩溃的同时,又肯定了他政治路线,而政治路线的确立与执行,关键又由于杰出的组织才能使这支队伍发展、壮大在于领导集团。的功绩。在刻画宋江的双重性格时,总是将
作为梁山泊起义军首领的宋江,出身于其反抗性与妥协性纠缠在一起,使其形象在剥削阶级家庭,曾在郓城县作过押司“,刀笔人物性格复杂化、多样化中得到表现,显得有精通,吏道纯熟”。虽周旋在统治集团的近血有肉,逼真可信。这个形象塑造得成功,使侧,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随时保持警得出自他手的那条投降主义路线所造成的危觉。他有正义感,从杀阎婆惜、救晁盖、大闹害不可低估,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它应有的历清风寨到浔阳楼题反诗,在他身上不仅体现史意义。了“官逼民反”的道理,同时也体现了其内在统治集团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固然是梁的反抗性格的自然发展。他有一定的军事才山泊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因素,但通过《水能,有礼贤下士的组织能力,被拥立为梁山首浒》中的描写,可清楚地看到农民小生产者的领。梁山事业的兴旺是与他分不开的。但阶级局限性和落后意识是那条路线得到推行是,他的出身、阶级地位、社会存在奠定了他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基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他把社会黑暗、政治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腐败的原因只归咎于“奸臣当道,谗佞当权”的矛盾。农民深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上,对皇权不容置疑,不贬一词。他只反贪济剥削,激起反抗是必然的,但分散的、自给官,不反皇帝,一心一意维护朝廷;他反贪官,自足的自然经济奠定了他们只能单纯要求又不能从根本上与其决裂,对本阶级存有一“平均主义”欲望的满足,而不可能认识到封定的幻想;他“养济万人之度量,扫除四海之建社会的本质,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
挣扎、呼喊、铤而走险,但在没有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以前,他们只能接受历史的摆布,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浴血奋战得来的成果被地主、贵族利用,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或眼睁睁地看着“农民政权”蜕化成封建统治的工具。生产力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作用是无情的。历史上多少农民起义都失败了。《水浒》对于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描写,由轰轰烈烈到凄凄惨惨,由排座次到受招安,客观地反映了历史规律。
排座次是梁山运动发展的顶峰。众英雄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口号下团结起来了。他们振奋、狂欢,然而,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八方共城,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生死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这就是目的吗?足谋多智的吴用觉得“在山上不受压迫,感到快乐”,最革命的李逵口口声声要“夺了鸟位”,,后,,,忠心,是最有代表性的。农民英雄们看不到自己革命的前景,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即乘虚而行。
农民缺乏阶级觉悟,因而受制于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枷锁。《水浒》中写出了“忠义”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顶礼膜拜的信条。在那里“忠义”被提倡,被利用,也鼎力助成了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推行。臂肌分理,说穿了,他们所谓的“忠义”“,忠”就是“忠君”“,义”的正统含义则是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封建道德的规范,另一方面,指的则是所谓“侠义”,它的精神求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危困,即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梁山起义竟将这无形的锁链当作团结、联系的纽带,视之为行动的准绳,不肯越雷池一步。宋江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厅”“,排座次”中借助了“忠义”的神力确立了他的绝对领导地位。正是在那貌似亲
密无间的一片兄弟声中,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无声无息地通过“家长”式的宋江“哥哥”的心脏输送到了众兄弟的脉管之中:菊花会李逵反招安遭到镇压;武松
、阮氏弟兄虽对招安心怀不满,但碍于“大哥”的面情,只好忍气吞声;李逵虽重于个人恩怨,但终不肯做出背弃“哥哥”的逆而不道的事来,不仅屈从,而且在饮鸩临终时,纵然心里明白死故,却依然表白“:誓做哥哥膝下一名小鬼。”就是这个“忠”字,使他痴愚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通过《水浒》对这些过程的真实描写,尽管作者尚在无意之中,但客观上提供给了我们可贵的经验,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有力地告诉我们:梁山泊农民起义军覆没在领导者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之下;农民,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代表,,是无济于,这是历史。这方面的意义,不仅是历史的,而且重要地存在于现实之中。
《水浒》作者在作品中既歌颂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又歌颂了受招安。很明显,他仅仅把梁山农民革命的意义归于“替天行道”“、整修吏治”方面,歌颂受招安,把受招安视为农民军的胜利归宿,表现出了作者认识上的极大偏颇,同时反映了他维护皇权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但是结尾几章里,作者又能如实地描写招安后,一百零八条好汉,包括宋江相继惨遭不幸,高俅等四大奸臣依旧当道的事实,宣告了梁山诸君寄予宋江“替天行道”、改善朝廷希望的幻灭。作者对此感到无奈地悲凉、惆怅、迷茫。从而,在那种情绪里充分蕴涵着他对现实的质疑。
总之,只就《水浒》对梁山泊农民军失败过程的真实描写,给我们认识上的作用而言,在我国文学史上,不失为现实主义的大纛,艺术的丰碑。
(责任编辑:辛俊武)
范文二:水泊梁山起义败亡之我见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她生动地描写了宋代水泊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起义的社会根源,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英雄的形象,也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她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名著,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最近我也读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忠”、“义”二字贯穿全书一百二十回,书中宋江虽经百般威逼利诱,但仍对宋王朝忠心耿耿,一百零八好汉个个敢为朋友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节节尽义,仅“聚义厅”、“忠义堂”六个字、两个名也彰显了梁山好汉的忠义,人人见之如此,自不必多说。
可水泊梁山从晁盖火并王伦后招贤纳士、广聚忠义,发展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好汉,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南下剿方腊……这件件种种是何等威风,然而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威武雄师,怎会最终走向崩塌和败亡呢?
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宋江作为一方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手下兄弟受尽朝廷的欺凌、恶吏的鱼肉,个个对朝廷恨之入骨,无不想饮其血食其肉,他不仅没有带领兄弟推翻朝廷,反而投入宋
徽宗的怀抱,甘当朝廷的鹰犬,继续做入朝为官、光中耀祖的痴人梦,臵兄弟意愿于不顾,去“剿灭”方腊、田虎、王庆等“阶级兄弟”,背叛革命。究其愿意,宋江本是郓城小吏,属于地主阶级,而其他好汉大都是农民出身,阶级立场不同,导致所思所想必然不同,这就出现了一支队伍,两种立场的分裂局面。
当然,其余梁山好汉的“革命性”也并不统一。虽然大多数成员都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压榨的普通劳动者,但像秦明、呼延灼等时运不济的官府中人也不在少数,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渴望能够着有一天能再度穿朝服、吃皇粮、封妻荫子,也正是这些人的积极支持,才成就了宋江接受招安的计划,但可悲的是这种招安并非是找到了梦想中的归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投降。
同时,也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虽然聚众梁山,但却没有明确的革命目的,只不过是初级的杀富济贫的反抗思想,由于他们的小农意识和小利主义,致使他们无法形成强大的革命合力,他们没有足够的政治高度去选择一条明确的革命道路,而最终被地主阶级的朝廷控制了思想和方向,想造反却被利用,最终走向了阶级内部的自相残杀,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
范文三:梁山好汉必定会失败    读完了《水浒传》,我不禁有了一个疑问:梁山好汉地失败是必然的吗?经过再三考虑,我认为是的。    首先,梁山好汉是讲义气的。这是好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其他人也会跟着犯错,也就是说,梁山好汉因为讲义气,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盲从。比如招安,本来狗皇帝就是想害他们,宋江却错误的轻信了狗皇帝的谎言,再加上其他好汉的盲从,致使起义军全军覆没。    其次,他们还不懂的团结其他起义军。我认为,方腊起义军和他们都是反对宋王朝的,他们应该团结,团结力量大嘛。但是,他们不但没有团结方腊起义军,还被狗皇帝招安,反去打方腊军结果两败俱伤,这不得不说是梁山起义军的另一个错误。    即使退一万步说,如果他们胜利了,那又会怎么样呢?只不过会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且领袖全是武将,生性暴躁,也许会杀更多的人,即使他们的治理清明,那么他们的子孙呢?他们子孙的子孙呢?还是会重复宋朝的悲剧,所以,他们即使成功了,人民也不一定会有好日子过。    所以,梁山起义的失败是必然的。
范文四:第一大原因:领军人物:宋江
从管理学上讲关键的少数决定了、制约了次要的多数,关键的少数决定整个部门和团队的方向、高度、速度。正因为宋江是梁山的领军人物,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梁山集团的失败。
先分析一下宋江人物性格,宋江一出道就有三个外号,第一个外号“黑宋江”,说明宋江很黑,其实宋江也很矮,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不具备帝王相;第二个外号“孝义黑三郎” 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如果一个人大孝必定大忠,所以宋江必定忠于宋朝,忠于宋徽宗,不会揭竿而起另立朝代;第三个外号“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以至于上梁山之后爱才惜才,所以梁山才得以发展壮大。
其次再看下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第一件事放晁盖,是知法犯法,不像林冲、卢俊义等人受奸人所害,朝廷不重用。他再郓城其实过得还很逍遥自在的,所以谈不上朝廷和奸人对他迫害和影响;第二件事杀阎惜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主动杀人,而且是由于私人感情杀人,一个人连老婆和情妇都管理不好的话,何以管天下;第三件事题反诗,不知这件事是有意为之,还是酒后狂言,从我个人分析我觉得是有意为之,此时宋江有了上梁山之心,所以有感而发题诗一首。后面宋江辩解为酒后乱言,其实也是不打自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反诗。诗的内容如下: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写罢又饮数杯,觉得不爽又加上四句: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再留个大名:郓城宋江。
从这三件事中可以得到宋江没有深刻体会到当时朝廷的腐败无能,奸臣当道的厉害。也没有那种嫉恶如仇的经历。
综上所述:宋江此人一没有帝王相,二没有反朝廷之心,三爱才惜才,所以梁山成也宋江,败也宋江。
范文五:那日,宋江在梁山最高处远眺,骤然间诗兴大发,想吟咏两句,以抒壮士之豪情。忆昔日浔阳江头题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何等威风。今日里“啊、啊”了半天,不但只字未能吟出,反倒生生捻断了几根胡须,顿觉失落。当即将浪子燕青唤来,道:“贤弟,我等平日里舞刀弄棒,硬功夫倒是了得,不知会否被人唤作一界莽夫。为兴我梁山文学,培养乡土作家,很有必要兴办一次梁山笔会,邀请天下名编辑、名作家、名诗人齐赴盛会。” 中国论文网 /6/view-23453.htm  燕青连忙拍手称好:“大哥,还是你见识广,比俺等见识高。”   宋江当即叫燕青速办此事,燕青不敢怠慢,吩咐喽罗们去银楼为宋江精制佰张镀金名片和佰张纯银请柬,征得军师吴用的同意,差神行太保戴宗往天下各地请各界名人同赴盛会。请的是:   二龙山杂志总编、著名作家张龙;副总编、著名作家赵虎;编委、著名市井作家杨伟:桃花山出版社著名编辑刘黑;桃花庄著名年青抒情诗人李彤;东京汴梁《风尘诗报》记者李师师;东京《球》杂志主编高俅:大名府作家梁中书;华阴县史家庄著名诗人王四等,加上本地作家共两佰余人,济济一堂。还有那著名老作家潘老太公,因年事已高,不能赴约,为使年方十六的女儿――少女作家潘巧云广拓社交,结识文坛名流,特将她荐来,为晚会增“色”。   当地时间七点整,梁山泊山寨水寨灯火通明,晚会开幕式准时开始,宋江致完简短的欢迎词,接下来由梁山泊特邀的歌星登台献艺,一曲《逼上梁山》终了,众名人都急不可耐的簇拥着佳丽步入舞池,那《球》杂志主编高俅虽年已老迈。但却愈发风流潇洒,将那惯于踢球的双腿运用于“蓬嚓嚓”之中,竟是毫不逊色于林冲等人。梁山的众女士都极愿意和高俅跳上一曲探戈,生生冷落了那刚刚学舞的鲁智深和李逵等人。   次日,话入正题。由著名武侠作家鲁智深作题为《庙宇生活与武侠作家成长的关系》的报告。他回顾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拳打镇关西,醉打山门,倒拔垂杨柳,夜奔二龙山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深厚的武侠生涯为基础,是不能写出如《花和尚外传》、《二龙山行侠记》这样的经典武侠名著的。   众人拍掌称好,未毕,又有一英雄跳上台。“杀人者武松也,想必众位还记得这句血淋淋的名言……”武松先将自己的经历简述一遍,又向在座众人介绍自己的近况:“最近我在准备自编自导自演武侠电视连续剧《砍杀两门庆》情节曲折起伏,武功超凡入圣,武打场面逼真壮观。现只是开拍尚需资金若干,望众位英雄慷慨解囊,资助100两黄金者片头挂名,1000两者出演配角,10000两者出演西门庆或潘金莲,100000两者我武松甘愿让出武松一角……”   武松诉毕,青年诗人李彤上台又别有一番宏论:“我以为呀,爱情诗关键在于大胆!比如我在桃花庄与刘姑娘的那段浪漫爱情故事远去之后,我就作了一首名为《失恋》的诗:“一片黑狂风,一阵寺庙气息,人性,在那一刹那崩溃;恋爱,在那一刻惨遭屠杀。啊……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现在呀,要打动中学生,要感动普通大众,要吹要发动舆论力量,先封个‘著名诗人’的称号再说……”   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会上会下,一片繁忙,梁山的业余作家们纷纷来找名家名人签名、合影留念,呈送习作指点云云。盛会期间,宋江还特地派出豪华游艇三艘,由阮氏三雄载着众名家名人欣赏水泊风光。在湖上兜了几圈,众人自觉心旷神怡,好不爽快!   渐渐笔会已接近尾声,众人心中不免有些惆怅之感,那高俅、李彤、梁中书等人不仅留念梁山风景怡人,且更恋佳丽楚楚动人、秀色可餐。且不说孙二娘风姿绰越,就说十字坡大酒店的服务员吧!也个个容貌出众,美色撩人,眉来眼去之问,难免有些感情纠葛,真是令众人不舍。   盛会闭幕那日,水泊举办了大型的名家签名售书活动。山上山下闻讯,一时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当即宋江任命张青为书市销售经理。摆上柜台卖的是:鲁智深《花和尚外传》、武松《浪漫行者》、杨志《且说二牛》、林冲《我爱吾妻》、李彤《年轻的爱情》、李师师《我的情人宋徽宗》、高俅《俅论球》、梁中书《我如何被杨忠那厮骗了》、潘巧云《一个少女的情怀――潘巧云8―12岁诗选》……   闭幕后,众名作家、诗人到水泊机场乘机返家。这次笔会为梁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群雄即出尽了风头,又大赚了一笔,都乐不可支。至此水泊笔会告一段落。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浅谈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
[摘要] 南昌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
个方面。本文就此做以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 南昌起义 武装 斗争
关于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已有多方面的评述。聂荣臻元帅曾撰
文指出:“我们的党当时还很年轻,却已直接参加和领导了中国的
大革命。由于我们还没有经验,特别是武装斗争的经验,所以这个
失败是难免的。”当前学术界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总结:
“由于缺乏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革命的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
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了孤军
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
两次分兵的错误,最后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遭到失败。”还有一
种意见是对近年来学术界把南昌起义军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
于南下广东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南下决策不是导致起义军失败的
根本原因,其真正原因是南下途中的领导错误造成的:1、政治上,
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
因而未能争取到广大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2、军事上,首先是南
下前的准备不足,起义后不到两天就主动撤离南昌,根本没有进行
必要的整顿,其次爱三河坝和潮汕两次分兵,给敌人造成各个击破
的机会;3、组织上,南征由于准备仓促,没来得及在军队中建立
党的组织系统,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然就不可能取得革命战
争的胜利。
从当时的局势及南昌起义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笔者比较赞同第一
与其时南昌甚至整个江西的反动派的武装力量相比,当时起义军
的力量是不弱的。外部条件也非常有利,在江西和两湖,特别是湖
南,农民运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声势震动全国,建立了较为雄
厚的基础,广大农民正在迫切地希望革命的武装力量去支援他们。
在南昌一带把力量展开,面向农民,与湘、鄂、赣广大群众运动相
结合,广泛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土地革命,开
展游击战争,创造革命根据地,应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这也正是毛
泽东同志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当
时国民党内部不统一、新军阀争权夺利的有利时机,各个击破敌人,
发展壮大自己。
当然,之所以选择南下广东而非就近与江西、两湖的农民运动相
会合,当时来说是“中央的既定方针”,是希望回到广东重整旗鼓,
依靠海口取得国际援助,然后再举行北伐。但从广东当时的情况看,
这一选择也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当时的广东,封建势力的基础没有
从根本上动摇,特别是四月十五日以后,广东的工农运动受到严重
的镇压,革命根据地已处于失控状态,单纯想依靠外援并且把希望
主要依靠在外援上面而不是更多地考虑自力更生,应该说是一个原
则性的错误。在南下的过程中,部分革命立场不坚定的旧军队背离
了革命道路,同时,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无法补充新生力量,给
养困难,最终形成了孤军深入险地,给敌人造成许多围追堵截的机
会,因寡不敌众而遭受了挫折。关于这一点,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
人周恩来在17年后的《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把“没有采
取就地革命的方针”看作起义的错误。
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笔者认为,起义军除南下广东或就地开展
革命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即以闽西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大
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因此,人民军
队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选择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党组织力
量较强、群众基础较好、地理条件优越、有足够的经济给养的地区
建立根据地。而闽西则基本具备上述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另一个问题是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南昌起义虽提出了土地革命
的口号且对此集中进行过三次讨论,但组织者意见不统一,因而在
实际工作中对土地革命“不仅仅是执行不坚决的问题,而是根本没
有执行。”胡绳亦强调,中共只有参加北伐战争那种以占领重要城
市为目标的正规军作战经验,广大农村的革命武装只被看作是配合
的力量,因而南昌起义“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
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应该是南昌起义最终失败的另一
个重要原因。中国的革命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革命战
争实质上也就是农民战争。在广大农村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开展
土地革命,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在中国革命的实践
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起义军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土地革命纲
领,没有广泛地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因而也未能得到广大农民的
支持,这是一个战略性失误。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迅速在当地开展土地革命有着尤其重要的意
义。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国民党反动派急派重兵前往镇压,在敌
重我寡的情况下,最好的战略选择应是避其锋芒,同当时已有不小
规模的农民武装结合起来,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并深入到广大农
村去,带领饱受压迫的贫苦那么进行土地革命,从而建立起稳固的
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南下广东造成了把主力部队暴
露在明处,给了势力强大的敌人围追堵截的机会,客观上犯了冒险
主义错误。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中学)
范文七: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摘要: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19世纪末的中国火热展开,但由于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纪律不好,思想愚昧,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打压下,最终失败。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论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所有在华西方人(也包括传教士及华人基督徒在内)所进行大规模暴力排外事件。
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驻华特使柔克义致海约翰信中说:“赫德爵士认为,义和团起义是中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的热情和能量使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的发展如此迅猛,但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呢?据我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2,后期纪律不好
义和团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如“毋贪财、毋好色、毋违父母命、毋犯朝廷法,杀洋人、灭赃官,行于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顾,遇同道则合十”等。这些戒规在初期得到了较好的遵守,况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以此而论,似是仗义”(《庚子记事》)。
但是,在义和团运动后期,由于成员日益复杂,出现了许多违法乱纪的现象,“城中焚劫,火光蔽天,日夜不息。车夫小工,弃业从之。近邑无赖,纷趋都下,数十万人,横行都市。夙所不快,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杀人刀矛并下,肢体分裂。被害之家,婴儿未匝月,亦毙之。”——陈独秀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5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中国基督徒死亡(根据基督教会方面的统计);也有许多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未有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有十数万人);死亡的义和团拳民、义和团支持者以及其他中国人也不计其数,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据
北京时都有奸淫据掠的劣迹
3,思想愚昧,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1)一部分义和团不分青红皂白笼统排外,基于仇外对西方器物的大规
模毁坏,如“团中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见洋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钱而已。”(佚名:《天津一月记》)
李大钊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论文《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日)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2)义和团存在大量的迷信思想,这是由于构成义和团员主体的中国农
民在当时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只能以落后的迷信思想来解释外国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当时的义和团普遍认为中国的灾难是遇上了“劫运”。称“劫运到时天地愁,恶人不免善人留”(《庚子大事记》)。而灾难的源头就是洋人:“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遮住天”,这种认识对义和团的迅猛发 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初期,共同的迷信思想成为联结各个义和团组织的纽带,使义和团在组织松散的状况下仍能坚持斗争。义和团的迷信思想成为维持纪律的工具。但是在义和团运动后期,迷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部分义和团员曾经高涨的士气衰落,天津六月八日义和团冒雨出战,练军以三炮相助,“洋人果出,仅三人。各执枪向团,团即反奔,途中自相语曰,天雨矣,可以回家种地矣,似此吃苦何益,次日即散去大半”(《天津一月记》)。
(3)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许多群众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尚抱有对清
朝政府的幻想。在警告国闻报的揭帖中,义和团明确宣告“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神团是忠臣”。许多义和团员受到顽固派官僚的操纵,有的甚至形同团练。
4,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北方与八国联军激烈交战而南方“东南互保”,南方代表李鸿章等人认为清廷对“十一国宣战”是不切实际的而拒绝执行朝廷命令改与外国修好。清廷也只想利用义和团与列强对抗,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一些群众认清了清廷的本质,不再对其抱有幻想,转而提出新的“扫清灭洋”口号。但是,为时已晚,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义和团已无力再与之对抗,失败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弱点。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对清朝封建统治更没有本质的认识,它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这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三十余年之后,但它的斗争却有许多方面不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如:它没有提出政权的要求,更没有建立政权;它进行武装斗争,但没有建立正规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它进行了英勇的规模巨大的斗争,但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它始终坚决反帝,但又笼统、盲目排外。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证明: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但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这种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书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失败证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这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愚昧不能救国。
参考书目:
1, 佚名:《天津一月记》)
2, (《庚子记事》)
3, 李大钊的宣言性论文《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范文八: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大泽乡农民起义,在近代史学界评价非常高。两人首倡反秦,成为第一代农民起义的领袖,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载入史册。在我看来,他的历史意义并不是这些虚有的第一,而在于他警示后来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有反抗。貌似强大者,其实也是不堪一击。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貌似强盛的大秦帝国,原来也不过烂泥糊起的豪华大厦。激起后来的各路英雄逐鹿而起。这才是这次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所在。
大泽乡起义,只经过短短的六个月就飞灰烟灭了,(公元前209年7月——12月)“其兴何其暴也,其亡亦何其暴也”。兴衰有据,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而应以事实论是非。据我个人分析,大泽乡农民起义失败有八大理由。
一、从起义的动机上讲,陈胜吴广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只是自保的起事。是官逼民反的一次行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从起义的动机上讲,谈不上自发,够不上高尚,只是先觉悟者的被迫集体行动,犹如方言所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我们后来人把这次起义的动机拔高了。他们起义的目的就是要共同解除高悬在头顶的死亡威胁。一旦威胁解除,人就变得没有方向了。他们起事前谋划周密,准备充分,组织周全,知道“从民欲也”。等到势力稍微大了,没有死亡威胁了,就头脑发昏,目光短浅,不知天高地厚了。开始称王摆阔了,滑入了“从己欲也”。岂有不失败之理。
二、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争权夺利,内耗过甚,是历次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陈胜吴广起事之初,小心谨慎,打着扶苏、项籍的招牌,自己只自封为将军、太尉,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待到事业刚有起色,就开始称王,“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你陈胜称王,那武臣、韩广也另起炉灶,分别自立为赵王、燕王。狄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宁陵君姬咎为魏王,各王之间,都开始有自己的小九九了。没称王的田臧借故杀吴广,也让自己身居高位。起义者内部明争暗斗,各自为政,为了一点私利,大打出手,互相厮杀,内耗过甚,看似一个整体,实则貌合神离、分崩离析。没有抱成一团,拧成一股绳,岂有不亡之理?
三、志大才疏,缺乏谋略,过早称王,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是起义败亡的先兆。陈胜吴广是举着扶苏、项籍的旗帜,打着“吊民伐罪”口号去伐暴秦的。却有始无终。随着起义的逐步深入,开始制定的战略方针就抛之脑后。。陈胜称王,当时就遭到名士张耳、陈余的强力反对。他们以为称王不利于聚集人心,但陈胜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故我,没有实施“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谋略。就连他手下大将葛婴都知道立楚国后裔襄疆为楚王收服人心,陈胜败亡后,秦嘉也只自封大司马,而立景驹为楚王。可见陈胜的谋略让人不敢恭维,甚至可以说,陈胜自封为楚王,是起义败亡的先兆。事后范增也曾说,“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陈胜败亡,张楚覆灭,纯属咎由自取”。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缺乏成熟政治家必备的深谋远虑,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素质,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这对于聚集人心,凝聚战斗力就大打折扣。枪打出头鸟,陈胜的义军也就率先被剿灭。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步步为营。切忌操之过急。
四、气度不足,缺乏做领袖的气质,难以成就大事业。气度决定事业的成败。气度大的人,身边容易聚集优秀人才,形成一个气场,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气度少的人,即使身边暂时有人才,也难以留得住,人才流向就似多米诺效应。陈胜的气度不足首先表现在他自立为楚王上。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打天下,就不该立别人为王。为他人作嫁衣裳。其次是表现在亲朋好友投奔他的处事方法上,缺乏大度和宽容之心。他岳父和大舅投奔他,想享几天清福,陈胜刻薄寡恩,惹得老头子留下一句对他事业影响很大的话:“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曾一起种田的老乡投奔他,只是说了他那时的尴尬事,陈胜就叫手下把老乡给砍了;手下大将葛婴也是为他事业着想,立了楚国后裔为假楚王,并事后进行了补救,也被陈胜给砍了。
缺乏气度,缺乏宽容之心,缺乏做领袖的素质,“无亲陈王者”导致难以聚集人才,影响事业发展。
五、得意忘形,贪图享乐,是其败亡的又一理由。当初躬耕时说“苟富贵,勿相忘”。富贵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这本没有什么对错,不值得去说什么。作为事业刚有点起色的陈胜,得意忘形,鼠目寸光。不去考虑如何把事业做大做强,而就开始像个暴发户一般,开始贪图享乐。这就不对了,因为他肩上还有无数的弟兄,他必须对他的弟兄负责。曾经的老乡到他王宫,羡慕不已,说了一句“涉之为王沉沉者”。这句话什么意思?“陈胜,你当了大王好阔气!”事业初创,不与士卒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就注重个人享受,又怎么能激发士兵的战斗热情?须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赏罚不明,滥杀无度,难以网罗优秀人才。就目前的材料上看,陈胜的赏罚不明,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但也不是无中生有。吴广奉命攻打秦国重镇荥阳,久攻不下,手下田臧认为吴广骄傲,不懂兵法,于是矫王令把他杀死,提着吴广的头去向陈胜请罪。吴广本无罪,且有拥立之功,现在身首异处,凶手就在眼前,陈胜非但不杀,反封田臧为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可见是如何赏罚不明。赏罚分明,与民同利,实现双赢,才是发展事业、开创江山的前提。
陈胜手下大将葛婴,为他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只因为战斗需要,来不及请示私立了一个楚王,在事后了进行了妥善处理,却遭到陈王诛杀;大将邓说兵败,按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亦遭诛杀;就连生前一起躬耕的老乡,只是说了几句他以前的尴尬事,不是被赶走,而是直接拉出去砍了。可见其滥杀程度。“伴君如伴虎”,杀得手滑了,谁还敢去为他卖命?滥杀无度,直接导致他身边难以聚集优秀人才,没有优秀人才,怎会有大好江山?!正因为他滥杀无度,导致人人自危,弄得身边连一个忠心耿耿的人都没有,最终竟被自己的车夫庄贾谋害而亡。实在令人痛心。
七、轻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一直以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做为是树立远大理想的代名词流传至今。而我却有另一种解释:谁为燕雀,谁为鸿鹄,不言而喻。即使你是志向远大的鸿鹄,你也不能就说别人是目光短浅燕雀吧。人最可怕的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抬高自己没错,但绝不能损害别人。轻视别人、轻视民众,就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头来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还必将影响自己的事业。
八、大秦帝国僵而未死,瘦死的骆驼压死马。这一点好理解,不作阐述。
范文九: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
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农民起义可谓多也,从陈胜吴广到黄巾军,从李自成到洪秀全之辈,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从来没有放弃挣扎,但是却没有一个王朝是由农民起义缔造的。虽然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最终取代了明王朝,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替他人做了嫁衣。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失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农民起义无法修成正果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解读。
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除了朱元璋取得成功外,其他的农民起义都以最后的失败而告终。农民不能主宰历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四:
1、领导集团的忘本变质和高度腐化
这一部分不需要作过多的理论阐述,黄巢在西安,李自成在北京,洪秀全在南京的表现就是最好的样版。农民领袖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既然作出了不好的表率,就不愁其它的农民将领不群起效尤,更不愁农民士兵不在自家的庭院内打家劫舍,破坏新生的农民政权。农民最大的优点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远见缺乏自制力,他们能够忍受起义早期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可一旦处境改善,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消除,就眼睛发昏看不到未来,更看不到隐藏的危机。他们急不可耐地想放纵一下自己的肉体,那些长年被压抑的天性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各种欲望急剧膨胀,以至忘了自己是谁。在眼花缭乱的金银珠宝和国色天香面前,他们几乎在一霎时便把当初举事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沉醉于自己曾经痛恨的堕落生活。假使黄巢在当了皇帝后不被宫娥彩女包围,不委派宦官当监军逼反大将朱温;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不抢走陈圆圆,招惹吴三桂冲冠一怒;洪秀全在定都南京后仍勤于国政,中国的大部分历史也许都要重写。
2、农民领袖御人乏术,导致领导集团的分裂和内耗
任何新兴力量都有两个最致命的危机:一是腐化,完全背弃他们最初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目标;一是不能团结,发生一连串自斩手足式的内斗。农民政权基于农民与生俱来的弱点,都不能渡过两方面的危机。最致命的是农民领袖大都缺乏御人的胆略和胸怀,不能确立自己在领导集团中不可动摇的威望和地位,不能激励和鞭策部下始终如一地向终极目标不懈地努力;要么不能阻止部下腐化堕落;如李自成不能阻止刘宗敏强抢陈圆圆,大顺帝国的二十一条军规对顺兵团不起约束作用;要么不能团结部属目标一致,如刘福通的三路北伐军自行其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蒙古军队各个击破,洪秀全不能阻止石达开带兵出走;要么不能预防部将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如太平天国的东、北、翼诸王相互攻杀时,天国的最高领袖洪秀全一筹莫展;要么不能警醒部将野心膨胀,对自己反戈相向,如天完帝国的农民领袖徐寿辉就死在农民宰相陈友谅手中,天王洪秀全也差一点在东王杨秀清的逼迫下让位;要么不能防止手握重兵的军阀在形势不利时叛变投敌,如黄巢不能防止朱温投降李唐王朝。所有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都是因为农民领袖不能严于律己,没有容人之量,缺乏领导艺术,使自己在下属面前威信扫地,导致形势急转直下才发生的。
3、没有全局观念,缺乏政治头脑,不注重政权建设
农民领袖在举事之初,往往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只停留在报复仇杀和掠夺
财富等低层次的斗争水准上,而没有长远的打算。因此农民领袖缺乏政治头脑,不注重政权建设。他们每攻克一个地方,主要的任务是杀富劫财,不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政权为己服务,不在征服地征收税赋以供军需,而是靠掠夺来解决后勤供应。掠夺是暂时的,且能招致坚强的抵抗;征税则是长期的,只要税负合理,抵抗情绪很轻甚至没有。所以农民起义除了破坏执政府的统治秩序外,自身并不能替代被摧毁的旧政府,不能象旧政府那样长期享用政权果实。极少数农民领袖如黄巢、李自成之辈在读书人的辅佐下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他们立足点不高,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当时的政治形势。黄巢、李自成当了皇帝后,事实上只控制了中国的一部分地区,可他们都自认为控制了全中国,俨然大一统国家的君主,闭眼不看四周环伺的强敌,不乘胜把这些强敌消灭,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缔造自己的万世基业,过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结果给对手以喘息之机,使他们重整旗鼓向新生政权反攻,把起义的农民赶进坟墓。农民军的缺乏全局观念,韩宋帝国中路北伐军的出征路线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这支农民武装在攻克蒙古帝国的上都开平后,不乘胜南下攻击距离才二百五十公里的帝国首都北平,反而把进攻矛头指向和总体战略目标没任何关联的遥远的高丽王国,使蒙古帝国躲过了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当时中路军兵锋南指,和东路北伐军南北夹击大都,蒙古帝国极有可能立即崩溃,韩宋帝国就会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4、逞一时之快报复仇杀,不注重收服人心,不能延揽敌方人才为己所用,不明智地和读书人结怨,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为新政权服务
黄巢在占领长安后,对唐政府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屠杀,把徘徊观望随时准备投降的唐政府残余势力推上拚死抵抗这一条路,实在是一个大的失策。李自成在北京也没有汲取前车之鉴,对归顺过来的明政府官员动用惨无人道的酷刑追赃派晌,任意掠夺他们的财富,凌辱他们的妻女,硬是把吴三桂这支生力军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为大顺政权培植了一个强劲的克星。太平军打进南京时,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皆被视为妖人,掳掠屠杀不在话下。“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对于满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不少汉族大小官员、绅士、读书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军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杀……兴许是出于无知和嫉妒两方面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农民政权都仇视读书人,对他们无情地砍杀和侮辱。知识分子虽然是一个专门做官的阶层,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弱点,但那些没有步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因为没有多少机会作恶的缘故,良心和理性并未完全泯灭,身上有不少美好的东西。因为谨慎胆小的缘故,知识分子不能为打江山冲锋陷阵,但他们的头脑比农民清醒得多,眼光也比农民远大,正可迩补农民身上的不足,是建设和巩固新政权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农民政权应该把这些人吸收进来为新政权效力,基于吃不上葡萄便说葡萄酸的心理和读书人结怨实在是农民领袖极大的不智,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自己。至于农民领袖不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新政权服务,可以从太平天国对西洋人的态度上看出端倪。太平天国以基督教立国,西洋那些基督教国家自然十分兴奋,加上对清政府的恶感,他们都盼望太平天国成功,把太平军当成自己人。一八五三年,法国大使朵博尔隆到南京晋见洪秀全,意图和太平天国联合起来对抗清政府。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橄榄枝对太平天国自然不是一件坏事,可天国的所有领导人物大都是一字不识的农民,对国际局势跟清政府的那些酒肉官员一样地茫然无知,硬生生地把这件好事看成是一件天大的坏事。他们不知道利用外国的援助,而清政府和湘军中的若干将领却觉悟至跟外国人
结合的有利影响,于是本来可以帮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倒转过来帮助清政府,使本来一败涂地的清政府最后站在胜利的一方。
第一点,忘本逐利,小富即安。
农民起义的初衷固然是摆脱朝廷的残酷压迫,为底层人民谋利益。可是往往形势稍有利好,起义军的领袖们就忘本了,打着拯救苍生的旗号大捞油水,巧取豪夺。到后来百姓惧义军更甚于官兵,起义军失了民心,其败便在情理之中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点,事业未竟,内部分裂。
义军内部通常也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首领们势力的强弱,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的挑拨离间大大削弱了起义的锋芒,或直接导致起义失败。陈胜杀吴广是一例,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也是一例。
第三点,盲目指挥,义气用事。
既是农民起义,则其领导人也是农民出身,未接受任何指挥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他们的对手却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而不断的更迭,不断的升级,最后出现的一般都是一品大员,当朝名将。这些老将大多深谙兵法久历沙场,对付这些一边打一边猜的学徒工自然是不在话下。在这种情况下,义军首领们偶尔还要冲冠一怒,不假思索就下命令。所以这些起义总是开始时很顺利,到后来就突然被扼杀。
第四点,实力悬殊,估计不足。
一般官兵总是平时少不得的操练,偶尔还会剿个匪什么的,个人能力和战术都有一定基础,而起义部队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凭的只是一个勇字。同时,官兵的后勤和装备也要比他们高出一大截。在心理上,虽然说义军有着崇高的理想,但是他们也十分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小卒,即便革命成功也没什么大惊喜。而官兵却可以指望犒赏晋级.而且在当时的境况,保卫天子也是理直气壮的。所以看起来起义部队黑压压一片,战斗力远不如正规军。
第五点,持久作战,缺乏规划。
通常起义开始的时候并未想的很远,只是因为忍无可忍就揭竿而起.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起义部队的首领们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没有意思到,既然起义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只有取而代之才算是成功,否则就只能死路一条.因为政府决不会容忍造反的百姓!然而要达到推翻王朝的目的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才能办到的,这就意味着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精密的策划和安排.从兵员的招募到政治工作的开展,从制度的建立到赏罚的尺度,从后勤的供给到战略的规划,从训练到战术......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全局.所以许
多起义与其说败给朝廷不如说败在自己手里.
第六点,未笼络旧势力。
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李自成出身于驿卒,在他的头脑中,也许明朝皇室已经完全丧失了正统地位,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他根本不了解,延续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还有很大的号召力!
第七点,起义者成分单一。
起义者成分单一,不懂得联系社会大众。起义参加者都是由于天灾迫使他们无法生存,必须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谋生”,所以必须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所以得不到地主及其他阶级的支持,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这就像我们对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的记忆:斗争的形势风起云涌了,胜利的旗帜扯满山下了,主角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中走到悬崖顶上,大手向远方一挥,镜头紧跟一个上半身特写——影片到这里,也总是戛然而止。
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终,而他们的败亡经历,却也正是和后世很多造反者走了同样的路子。可见,英雄不读书,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敢想敢干,坏的一面则是不知借鉴历史教训,等到后期逐渐听说兴亡典故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难以挽回败势了。
要了解陈胜失败的历史真相,除了去翻看一下《史记》原文,还应该了解一下时代的背景。
在战国时代,华夏文化圈基本上还是一个贵族的社会。但秦灭六国,扫荡孑遗,大国分解为郡,小国多置为县。大小贵族的封建领地被统统摧毁,旧王侯都沦落为平民。比如,张良就是原韩国的贵族,国灭后无家可归,又没有产业,只好加入了恐怖组织,去刺杀秦始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所以,到秦二世时,天下已经没有什么“王侯”了。秦的爵秩里还有关内侯和彻侯,但那都是靠军功和事功取得的俸禄称号,没有地方行政权,而且一般不许世袭,即使有个别世袭者也要累世递降。
那时候,想做官要以吏为师,学习公务和律法,考试合格后,从最低级的小公务员做起,成绩优异者逐级擢升。所以,即使平民,也有位列公卿的可能,秦朝上下,只有皇帝一家“世袭罔替”。
可以说,秦朝的出现,等于已经去掉了旧时代王侯将相的“种”。
所以,陈胜所宣言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不是“王侯将相不该由血统垄断”的意思,而是“王侯将相,我们想去做就能做,想怎么做上就怎么做上”的意思。而且,从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胜自诩为“鸿鹄”,天生就比“燕雀”有志向和理想,已经自我认定为可做王侯将相的“种” 了。
但,正因为秦消灭了贵族世袭制,又没有与民为善,反而鞭笞虐使,无所不至,所以六国人均不以秦帝为宗主,也丝毫没有忠顺的概念。况且天下受压迫过甚,大家生不如死,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能用“死”来威压他们的时候,陈胜的一声呐喊,就导致了黎民的倒戈,而因为没有像周那样的各路贵族的缓冲,貌似强大的秦朝顷刻间便失控倒塌,可谓自毁长城。
无论陈胜、吴广、项羽还是刘邦,他们都是楚国人。楚国在为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受秦的屠戮最惨酷,与秦国的仇恨最深。所以,陈胜振臂一呼,各地楚人云涌响应。可惜的是,陈胜却作出了三个错误的抉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个是急于称王。
陈胜从“兴”到亡,一共仅6个月,可是已经称王了,还给自己修建了宫殿,设置了百官,却不愿借助楚国旧王室在楚人心中的惯性权威。过早暴露野心、私心,只能带来英雄豪杰们的离心,到最后,陈胜身边只剩下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和投机分子。最后他死在自己的车夫手里,这也不是偶然的。
所以,后来朱元璋采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战略,最后成功了;洪秀全却走上陈胜的老路,结果后人都看到了。
第二个是偏信、专断。
陈胜称王、选官、拜将,全用“心腹”,当然都是一些小人、野心家。陈胜本人没有什么才能,但在他下面带兵的却有不少枭雄、大盗。怎么驾御他们呢?陈胜搞了一批“特派员”,监督众将。他任命了一个叫朱房的为“中正”,一个叫胡武为“司过”,负责统领这批专员,挑毛病、打小报告。各路将领作战,如果失礼或违抗“王命”,立即就地收押、处决。陈胜至死都把朱房、胡武之流认作忠臣,可是这些忠臣擅作威服,携私枉法——其实也没有“法”。总之,影响极坏,大失众心。
此间,吴广被同样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的部将谋杀夺旗,陈胜却封赏了那个部将,可见,他已经昏聩,不明是非远近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三个是轻重不分、滥封诸侯。
《陈涉世家》没有选入课本的后半部分,充满了背叛、野心和愚昧。
陈胜刚起兵时,秦的主力部队一在朔方,一在岭南,全力进行扩张战争,根本来不及回援。秦国后来赦免了大批刑徒、奴隶,交给少府章邯(他此前没有打过仗,是专门给皇帝管钱管衣食的),去平灭各地造反。在章邯的军队练成战斗力之前,陈胜拥众入关,并不是没有灭秦的可能的。
最终,陈胜却只派了一支偏师灭秦。这支部队的统帅周文是干什么的呢?是风水先生。他跑去见陈王,说自己是军事专家,理论“咣咣地”。陈王就任命他为统帅去打秦的都城所在——关中。这位风水先生一路烧光农舍,裹胁百姓,把他们驱赶在军前做炮灰,一路浩浩荡荡冲向关中,正遇上章邯的“队伍”,后者也没有战斗力,双方其实都很心虚,但章邯明显更善于临阵指挥,结果是乱斗一场。形势一乱,周文裹挟的老百姓立刻就跑散了。章邯率领精锐的中军,追着周文的旗号打,结果周文败亡。这是陈王由盛转衰的拐点。
同时,陈胜还派人去平定北方,结果派去的人相继自立为赵王、燕王。还是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做得,我怎么做不得?这些都分散了陈胜的力量,让他陷入一个必败之局。
陈胜的失败足可告诫后人:以毁灭秩序而“兴”的,早晚也要亡在同一个所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陈胜死后,项羽成了又一个陈胜。他的失败同样证明:逆天而行,与天斗,过程惊险刺激,其乐无穷,但必然挫折,甚至败灭。
所以,刘邦和他的后人大声疾呼:天下的燕雀和鸿鹄们听着,我们才是龙凤,王侯将相是有“种”的!
比如刘邦的白马誓内容就是:将来有谁不是姓刘而称王的,天下共诛之!
这正是秦亡后乱世的终结,是专制的汉王朝统治的开始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请大家从这段话中分析陈涉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语言要精炼
陈胜首先是输在了一个“私”字上。
陈胜在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听上去发聋振聩,实际上不够高拔,反映出他的主要个人动机,是追求当“王侯将相”,所谋的是一种“私”的东西。他在“革命”过程中,没有类似“均田地”那种为农民求利益的口号,而是以替六国复国作为政治目标和行动指导,一度号称“大楚兴”和“张楚”,替楚国复国的意思,但是他实际上没有彻底贯彻这个政治目标,表现为不肯封立楚王族的后人,反倒杀了楚王族的人。所以,他所能号召大家的,只是一个“谋求王侯将相”这样一种去当官发财、私心勃勃、不够崇高的东西。
陈胜年少时曾因不能富贵而浩叹,他在田头怅恨久之,仅仅因为自己不能富贵。两千年后我们看他,仍然能从他这个剪影中感到压抑,感到他被自己的私欲压迫得那么不开心。他实在是个“私心”和“私欲”很重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领袖的。因为你的私心和私欲太重,就会和别人的私心、私欲相碰撞,就会有矛盾,别人就会脱离你,你就当不成领袖。当领袖,要有容乃大才行,要有刘邦那种豁达,主动与别人共享利益的观念。而且,推翻秦王朝这样的大事,更要有一种为公奋斗的政治大目标、大口号(或者是为农民利益,或者是为六国利益,但是他都没有落实,前者未见他触及——他也并不代表这一利益,后者则很快变形)作为纲领的。
现在,再返回去看陈胜杀佣耕朋友的事,也就不觉得奇怪和突兀了。问题也是出在了一个“私”字上。
作为一个“私”字当先的人,把别人的性命看得并不重要。
一切围绕自己利益转的人,不免要杀别人。总是顾及着自己的利益而杀别人,最终会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不是吗?那些在陈胜身边出谋划策的故人以及诸将,踩着大嗓门老乡们的血迹,纷纷离他而去了。
最后,在众叛亲离中,他终于被身边一介小小的车夫,轻易地杀死了。这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大起义的领袖的最终结局。
从技术上来讲,陈胜的部将无能也是个大原因,周文、吴广都不是章邯的对手,没有项羽这样的雄人。
但是,问题还不在于这些诸将无能,更严重的是这些诸将对陈胜“不亲附”。众将不亲附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给了清晰的回答。
司马迁说,陈胜任用朱房为人事主任(中正),胡武为考核专员(司过),这两个位置就是专门为了跟诸将过不去而设,用于考核和纠察诸将。这两人都是整人专家,善于“苛察”,是凡他们不喜欢的将官,就都自行打掉之,根本越过司法机关。而陈胜信用这两个人,自然引起诸将不满。
陈胜对于战胜略地回来的诸将,还特意找他们的微咎,捏造他们的罪名,把他们杀了,目的就是怕他们力量强了而反自己。“诸将多以谗毁得罪诛。”
陈胜是糊涂吗?不是的。
陈胜这么做,还是出在了一个“私”字上,唯恐自己的权力利益被下面人侵夺。
诸将不亲附的局面,走到了极端,就变成了这样:以武臣为代表的陈胜诸部将,鉴于陈胜有拘杀诸将的行为和癖好,以及其他原因,居然拉着枪杆子脱离了陈胜,另外自立为王了。他们随后不肯发兵配合周文、吴广军队的西征,也不肯对章邯围击下的陈胜施以援手,直接导致了起义力量的大分裂。
有人看到这里会说:不对!陈胜手下的那些部将们,问题就正出在他们身上。他们本来就是分裂主义者,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本性就是搞割据,各自为政。所以他们才纷纷脱离陈胜的节制,自立山头。
呵呵,在我看来,与其把大失败的原因归罪于这些部将们没有组织性和大局意识,一味破坏和分裂革命形势,不如把它归结为陈胜的领导力不足。
试问,为什么到了刘邦时期,天下的诸侯,却都肯跟着刘邦走,而不闹分裂呢?
陈胜作为秦末大起义的领袖,他的私心和专制,是导致起义力量分裂和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就跟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专制与猜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分裂和失败是一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阴市房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