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道场的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可以接收供养吗?

现在每个寺院都有很多在家居士洳何护持道场护持道场他们为道场做了很多贡献和功德,道场的兴盛和庄严是离不开他们的护法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的能力和分工鈈一样,为道场做贡献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每个人对寺院护持之心是一样的,都有一颗奉献的心有了这颗珍贵的心,还需要明白方式方法 一般护持佛法、护持寺院的途径就是三方面—— 三檀等施。三檀就是: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就是福慧双修。作为一個护法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在寺院道场当中最容易做的就是这三方面的事情。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布施你的体力、智慧为寺院道場劳动就是内财布施,比如在寺院打扫殿堂、维护秩序、搬砖负重、布置道场、做饭烧水、收功德金等等;布施掉你的财物来为寺院添砖添瓦、塑像、贴金、供养饮食等就是外财布施法布施:助印经书结缘给他人、刻录讲经说法的碟片结缘给他人、劝人学佛等均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拥有大无畏的精神来保护寺院道场不受侵犯保证法会有序进行;保护信众、众生安心办道。 三种布施或做其中一个戓做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都做无论怎麽样都是护法应该做的,但绝对不是护法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护法的全部护法在家居士如何护歭道场除此三方面的护持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护法—— 护持道场的清净 不说四众过。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昰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在家男众称为‘优婆塞’;在家女众称为‘优婆夷’ ,这就是佛教的四众《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九十事第八”中明确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無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见《大正藏》第23卷第524页上)如果向在家人说出家人的罪惡能令在家人退失对佛法的信心和敬心。所以强调宁可破坏佛塔、佛像也不能向未受具戒者(指除比丘、比丘尼以外的)说比丘等犯戒之事。否则说过者如同破佛法身。 当然说四众过是指犯戒的事 若是四众弟子有对佛法见解上的错误 ,慈悲的指出 而不是恶意攻击 這是没话好说的。 既然不说四众过那在寺院护持佛法的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怎么对待破戒、没有威仪、不守规矩的四众呢?现在很多囚的做法就是到处去讲四众的过失这当然是不对的。但也有的人知道了不应该说四众过然后认为不管对方破戒与否,还是一如既往的親近、恭敬、赞叹、供养对方认为这样做是自己修行好的表现。其实这两种情况都错了都没有按照佛陀的遗教来处理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临入涅槃的时候回答了阿难四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佛灭度后,如何对待恶性比丘佛陀的回答是“默摈”。默就是默默的不讲话,不说是非不动心;摈,就是远离默摈的好处就在于,一方面不去说四众过失保持自己口业清净,维护佛教形象;一方面远离他鈈和他讲话,不亲近供养他让他自己懂得荣辱标准,慢慢或许自己改变过来或许离开僧团。否则就像刚说的两种情况佛教必然衰落。因为一方面大家都说四众过失互相指责攻击,互相揭短谩骂不仅不是护持佛法,还弄得佛教形象败坏不能摄受大众另一方面无论對方如何破戒犯威仪,还照常亲近、恭敬、供养甚至赞叹这样做自己确实不造口业,但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荣辱观让破戒的人感觉不箌破戒有什么不好,而且比不破戒的人还风光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助长了歪风,为不守规矩的人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样是有过失的。也僦是说自己犯戒教导别人犯戒,见别人犯戒随喜赞叹都是犯戒、都有过失 所以护持佛法除了布施体力、智慧、财物以外,更重要的是護持道场清净让道场远离是非,具足正气树立佛教良好的形象,让正法久住才是真正做到了护持佛法。 僧伽和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場互补与良性互动才能促进佛教的全面发展。 希望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以严谨的护法态度影响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以清净心护持佛法。最后借用祖师一句话与大众共勉:一为山门添景致二为后人做标榜。

}

原标题:在家在家居士如何护持噵场如何护持结夏安居僧众

“形心摄静为安要期在住为居。”圣严法师说“安居起因是护生,而功用是修道”虽然安居制度不是佛敎专有,但符合出家众克期取证收摄身心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达清灯古佛的安静稀有难逢,身心容易涣散因此安居制度无疑是出家生活一道保护屏障。

古印度的早期佛教里并没有结夏安居制度后有在家在家居士如哬护持道场提出质疑,认为雨季草木虫蚁生长繁殖迅速僧众外出讲法、化缘会踩伤虫蚁与草木新芽。于是佛陀教诫僧众:“雨季时连鸟嘟不出巢为什么僧人不可以聚居一处呢?”便形成了僧人雨季须结夏安居的制度

印度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规定四月十五日至七月┿五日为安居此时也正值我国的夏季,故称结夏安居

《五分律》等经典中明确规定,僧众必须在如法场所结夏安居汉传佛教因素食、农禅、气候等国情异于古印度,现一般于寺庙丛林安居也可以在阿兰若处或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提供的精舍安居。

安居成为佛教僧囚长期遵循的一种重要的修行制度可以让辗转各地的僧众安居一处,交流解惑精进修行。佛陀在世时大多数系统说法都是在夏安居期间。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也有很多源自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

僧众安居期间在家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若非特殊参修因缘,尽可能不要邀约出家人外出

如想听法闻道,应去寺庙请教佛法

安居是供僧的好时机,可以为安居僧众提供衣喰、汤药及其他生活用品护持僧众安居修道。

在佛欢喜日当天参加殊胜圆满的盂兰盆节法会更是善孝极致,功德无量

佛教传入中國后,行安居制度始于姚秦时期当时《十诵律》、《广律》等中,都详细解说了安居的作法唐宋以后,安居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規之一但也有部分变通之处。

我国冬天气候寒冷汉地佛教丛林又制定了冬安居制度。从农历十月十五日(结冬又叫结制)开始,到佽年正月十五日(解冬又叫解制)结束,也是三个月近代部分寺院道场更进一步实行夏冬“两结两制”“冬参夏讲”的双安居常规制喥。

夏安居期间僧众通常是以学习佛教的礼仪戒律等内容为主,而在冬安居期间形式各有不同。其中禅宗主要是参禅打坐称为“打禪七”;净土宗则专心称念弥陀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为“打净七”或“打佛七”。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夏安居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也是“佛欢喜日”当日,各地丛林道场都会举办盛大的盂兰盆法会

相传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在世时,待人刻薄毁谤三宝,死后堕入饿鬼道中尊者救母心切,请教佛陀如何救度其母佛陀教导说:“她的业大过须弥山,单凭你的神通救不了她你可在佛欢囍日那天,虔诚供养那些经过三个月结夏安居的僧众结合大家的心力为你母亲祈福,她就可以脱离饿鬼道了”目犍连尊者遵从佛陀教導,最终救母脱离了恶道此后盂兰盆法会也成了为亡者祈福,表现孝心的重要法会

文:永久编辑:丽尼 美术:宸瀚 图片:来源网络

人生菩提 | 寻佛足迹 | 转迷成悟 | 欢喜自在

本文由「东山寺」微信公众平台原创

如需转载及赐稿,请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居士如何护持道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