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死后之有知穆斯林的无知 下载,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说明:试卷共六大题,20小题,满分100,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修葺.(qì)
芳馨.(xīn)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
B.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
C.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
D.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名钓誉(g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绸缪
怄心沥血 B.飘缈
面面相觑 C.留滞
真率稚气 D.剽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
,同赴北京。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
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① 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②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③ 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④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⑤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⑥在漫长的岁月中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像这样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6.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
全关中地区。 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A.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
(探视问候) ..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
B.后虽小差,犹尚
(同“瘥”,病情稍微好转) 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 .
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C.此七月望日事也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
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D.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孤独不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s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
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
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L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
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
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銮樽矗蘼萍痛妗H欢暌巡辉谌思洌蛩淠旯獾沽鳎笨
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
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碟,无所娱遣,汝来
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芬鸭⒛涛释
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
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
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先生L户入
B.召有司案图
C.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1.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 例: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阿品远官河南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
于诗书和礼教,写地极为深刻大胆。
C.本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选取典型的细节,寓情于景,写得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儿时兄妹捉蟋蟀,兄妹比肩读书等
D.本文叙事虽极琐细,但因以时间为序,以悲痛之情为线索,所以文章如珠在线,散而不乱。 四、(共26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4分)
14.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缺的诗文(16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恨歌》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3)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 (4)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中览古〉〉 (5)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6)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7)___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8)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9)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10)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十桥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 (1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13)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与鉴赏(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8分)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堂五首①(之五)
纵笔三首③
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④, 簟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时年64岁。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17、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24分)
18. (1)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19.请为这篇新闻加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10个字。(6分)
南通日报讯 (记者赵勇俊)9月6日,南京农业科技大学科技大篷车开进通州,在东兴镇举办了科技项目推进会。该校与通州市科技局联合推介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笔记本电脑用甲醇燃烧电池等20个科技项目。最受欢迎的是南京大学新型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节能型科技项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9分)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祭十二郎文》学案(含答案)《祭十二郎文》学案(含答案)幼儿园小学中学作文课内课外公文>&&换一批相关推荐《祭十二郎文》学案(含答案)相关链接 :《祭十二郎文》学案(含答案)一、 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1)韩愈,字,世称,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一起倡导了“”,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2)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3)相关作品《祭妹文》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ǐlí,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ān,双丝的细绢,单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ǐ,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ní,婴幼儿时期)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顺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yì,柔顺和静),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bài,微小)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zhūn xī,埋葬)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xí,低湿的地方),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三、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闻汝丧(&&& )之七日 及长(&& ) 不省(&& )所怙(&&&& ) 兄殁(&&& )南方省(&&&& )坟墓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佐戎(&&& )徐州 孰谓汝遽(&&& )去吾 万乘(&&& )之公相 殒(&& )其生 窆(&&& )不临其穴 尚飨(&&&& )四、课文解析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 &&&)能衔(&&&&&& )哀致诚(&&&&& ),使建中远(&&&&& )具(&&&&& )时羞(&&&&& )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第一段段意:&&&&&&&&&&&&&&&&&&&&&&&&&&&&&&&&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中年(&&&&& )兄殁南方(&&&&&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 )又与汝就食(&&&&& )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 )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段意:吾年十九,始(&&&&&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 )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 )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 )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 )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 )汝遽(&&&&& )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 )汝而旅食(&&&&& )京师,以(&&&&& )求斗斛之禄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特殊句式:1. 使取汝者始行:此句为倒装句,其中“”是标志,其作用是,意思是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倒装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正常语序为意思是段意:以上为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是: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 ),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念(&&&&& )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 )死,而汝抱(&&&&& )无涯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段意:呜呼!其(&&&&& )信(&&&&& )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 )其嗣(&&&&& )乎?汝之纯明(&&&&& )而不克(&&&&& )蒙(&&&&& )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 )乎?未可以为信(&&&&&& )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 )业(&&&&&& )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 &)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特殊句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然乎?其不然乎?: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意思分别是“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段意: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 )衰,志气日益微( &&&&&),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段意: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 )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段意: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吾曰:“是(&&&&& )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 )而殒(&&&&&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段意: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 )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 &&&&)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 )吾书,乃(&&&&&& )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特殊句式: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此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盖东野之使者不知以月日问家人”意思是段意:以上为第二部分,意思是今吾使健中祭汝,吊(&&&&& )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 )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 )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 )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 )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 )其所愿特殊句式:则待终丧而取以来:省略句,全句该是“则待汝终丧而取之以来”,意思是段意:呜呼!汝病吾不知时(&&&&& ),汝殁吾不知日(&&&&&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 )其棺,窆(&&&&&& )不得临其穴吾行(&&&&& )负(&&&& &)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 )生,相守以(&&&&&& )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 )为(&&&&&& )之,其(&&&&&&&& )又何尤!彼苍者天,曷(&&&&&& )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其(&&&&&& )无意(&&&&&&& )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段意:&&&&&&&&&&&&&&&&&&&&&&&&&&&&&&&&&&&以上为第三部分,意思是&&&&&&&&&&&&&&&&&&&&&呜呼!言有穷(&&&&&& )而情不可终(&&&&&& ),汝其(&&&&&& )知也邪?其(&&&&&& )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韩愈和《祭十二郎文》一、 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2)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欧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3)相关作品《祭妹文》袁枚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ǐlí,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ān,双丝的细绢,单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ǐ,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ní,婴幼儿时期)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顺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yì,柔顺和静),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bài,微小)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zhūn xī,埋葬)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xí,低湿的地方),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三、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闻汝丧(sàng)之七日& 及长(zhǎng)&&& 不省(xǐng)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孰谓汝遽(jù)去吾万乘(shèng)之公相&& 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四、课文解析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才)能衔(怀着)哀致诚(表达诚意),使建中远(在远方)具(准备)时羞(羞通馐,食物)之奠(祭品),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知道)所怙(依靠),惟兄嫂是依中年(在中年)兄殁南方(在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又与汝就食(谋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延续)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当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段意:说明自己和侄子从小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吾年十九,始(才)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到,去)河阳省(探望,祭拜)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停止,住了)一岁,请归取其孥(棋子和儿女)明年,丞相薨(死),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才动身),吾又罢去(罢官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久住);图(想要)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谁知道)汝遽(突然)去吾而殁(去世)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舍弃,离开)汝而旅食(谋生)京师,以(为了)求斗斛之禄诚(假如)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停止,离开)汝而就(就职)也特殊句式:1. 使取汝者始行:此为省略句式,全句该是“吾使汝取汝孥归吾,汝始行”,意思是说我让你带着你的妻子搬过来和我一起住,你才开始动身前来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意思是我想到你跟着我一起在东方客居段意:自己和侄子之间的三别两会:暂时分别居然成为永别,留下无穷的悔恨以上为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是:叙述情人之间相聚之温馨、相别之相念、永别之悔恨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视力)茫茫(模糊),而发苍苍(灰白),而齿牙动摇念(想到)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早晚,一旦)死,而汝抱(承受)无涯之戚(没有尽头的悲伤)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段意:斥责上天不公,痛惜侄子英年早逝呜呼!其(固定格式,是)信(真实)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使...夭折)其嗣(后代)乎?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克(能够)蒙(承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生存保全)乎?未可以为信(真实的事情)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为什么)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应该)业(继承)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确实)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推究),而寿者不可知矣特殊句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然乎?其不然乎?: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意思分别是“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段意:斥责上苍不明,不相信侄子早逝,表达作者对侄子去世的无限哀悼之情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一天比一天)衰,志气日益微(衰退),几何(还有几天)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段意:说明自己即将老去,但心中仍然对侄子念念不忘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希望)其成立(长大成人)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段意:年轻的人已去,年老的人在,担心子女难以长成汝去年书云:“比(近来)得软脚病,往往(常常)而剧(剧痛)”吾曰:“是(这)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因此)而殒(使...陨落)其生乎?抑(或者)别有疾而至斯乎?段意:侄子得病去世,作者无比悲痛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在)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大概)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而)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给)吾书,乃(就)问使者,使者妄称(瞎说)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特殊句式: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此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盖东野之使者不知以月日问家人”,意思是大概孟郊的使者不知道用十二郎去世的具体日期这个问题问家里人段意:侄子死期不详,又增一个永久的遗憾以上为第二部分,意思是叙述侄子之死给作者带来的悲痛今吾使健中祭汝,吊(安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用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迎接他们然后)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立即)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一同)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最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同垗,坟地),然后惟(满足)其所愿特殊句式:则待终丧而取以来:省略句,全句该是“则待汝终丧而取之以来”,意思是就等到你的丧期过完了然后再把你的妻子和孩子接来和我一起住段意:照顾侄子母子,许以改葬,以安慰在天之灵呜呼!汝病吾不知时(什么时候),汝殁吾不知日(什么日期),生不能相养以共居(共同居住、生活),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靠着,临)其棺,窆(下葬)不得临其穴吾行(行为)负(辜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进而)生,相守以(连词,表承接,引申为直到)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却)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其实)为(造成)之,其(这样)又何尤!彼苍者天,曷(何)其有极!自今已往(从今以后),吾其(或许)无意(没有兴趣)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其成长;长(养育)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段意:认为自己对侄子的死有责任,答应照顾其子女以上为第三部分,意思是对侄子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改葬、抚养子女等事务呜呼!言有穷(穷尽)而情不可终(终结,说完),汝其(是)知也邪?其(还是)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四、课堂练习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敛不凭其棺&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C.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D.毛血日益衰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惟兄嫂是依&&&&&&&&&&&&&&& B.将成家而致汝& C.吾往河阳省坟墓&&& D.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乃能衔哀致诚&&&&& 汝来省吾,止一岁&&&&& 皆不幸早世3.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汝之子始十岁┃使取汝者始行&&& 长者衰者而全乎┃长吾女与汝女A.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不同B.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也相同C.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相同D.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也不同②如耿兰之报┃如不能守以终丧& 然后惟其所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A.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不同B.两个'如'字不同,两个'惟'字不相同C.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也相同D.两个如字不相同,两个惟'字相同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 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③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④ 未可以为信⑤ 未始以为忧也&& ⑥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A.②和③相同  B.④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⑥相同5.下列对'诚'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 乃能衔哀致诚 ② 而神者诚难明 ③ 诚知其如此 ④ 所谓天者诚难测A.①和②相同 B.③和④相同C.①和③相同 D.②和④相同6.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B.'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C.'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少年'D.'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7.下列划线词活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志气日益微 &&B.谨拜表以闻&&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臣具以表闻8.选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汝殁以六月二日& B.惟兄嫂是依&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D.吾佐董丞相于汴四、课堂练习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敛不凭其棺&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C.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D.毛血日益衰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惟兄嫂是依&&&&&&&&&&&&&&& B.将成家而致汝& C.吾往河阳省坟墓&&& D.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乃能衔哀致诚&&&&& 汝来省吾,止一岁&&&&& 皆不幸早世3.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汝之子始十岁┃使取汝者始行&&& 长者衰者而全乎┃长吾女与汝女A.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不同B.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也相同C.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相同D.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也不同②如耿兰之报┃如不能守以终丧& 然后惟其所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A.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不同B.两个'如'字不同,两个'惟'字不相同C.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也相同D.两个如字不相同,两个惟'字相同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 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③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④ 未可以为信⑤ 未始以为忧也&& ⑥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A.②和③相同  B.④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⑥相同5.下列对'诚'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 乃能衔哀致诚 ② 而神者诚难明 ③ 诚知其如此 ④ 所谓天者诚难测A.①和②相同 B.③和④相同C.①和③相同 D.②和④相同6.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B.'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C.'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少年'D.'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7.下列划线词活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志气日益微&& B.谨拜表以闻&&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臣具以表闻8.选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汝殁以六月二日& B.惟兄嫂是依&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D.吾佐董丞相于汴【参考答案】1.D;2.C;3.①A ②D;4.B;5.D;6.C;7.A;8.B&上一篇:下一篇: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少无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