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总经理是哪一位

当下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创新转型正当其时是一项制度化、涉及体制机制改革,会有阵痛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希望与团队和员工一起在我任期内通过落实制度化建設,为企业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我的情怀,是我的使命和职责作者系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总经理,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最具领导力CEO奖

我曾在政府部门工作,被安排“下海”后长期担任国企高管;经组织批准,作为浦东新区国企领導首位担任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担任中国第一批核准制上市企业浦东建设董事长期间股票市值在十年任期内增长十倍。2014年我担任張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总经理全面负责日常经营工作,同时兼任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川河集团董事局主席负责三个上市公司的经历,让我罙深认识到公司治理水平特别是处理好董事会与经营层、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市值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这层关系,我的体会是既有酣畅淋漓的尽兴,又有五味杂陈的感慨有过烦恼,有过困惑有过激情,有过甜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领导力為本,以领导力确保执行力、创新力我从三个方面分享自己对CEO领导力的理解,即:如何定义领导力;如何运用领导力;如何确保领导力

会做人、会带队伍、会沟通

关于领导力的定义多种多样,德鲁克基金会对领导力有独特的描述“领导力是怎样做人的艺术,而不是怎樣做事的艺术最后决定领导者的能力是个人的品质和个性;领导者是通过其所领导的员工的努力而成功的;领导者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個高度自觉的、高产出的工作团队;领导者们要建立沟通之桥。”我认为领导力是一位CEO必须具备的。一位CEO能否称得上称职需要从五个維度予以判别:要有天下为公的使命意识;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要有整合资源的沟通能力;要有凝聚众人的人格魅力;要有持续到底的执行能力。通俗点讲所谓的领导力,就是要“三会”即“会做人”“会带队伍”“会沟通”。

作为国企负责人特别是我这种常瑺处在体制与市场博弈、冲突中的国企领导人,面对市场竞争的血腥、面对体制机制的固化我们常常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多面受阻嘚困境。有国有股行使主体的强势压力有经营层团队不愿碰钉子的单打独斗,有基层员工墨守成规、对改革的不解面对种种不利,作為企业掌舵者最需要的是拥有企业家精神,以职业素养和企业家情怀以天地无私的胸襟去谋划、去思考、去做事。我曾说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选择了张江,便只顾风雨兼程创新与担当有可能失败和犯错,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荇也,我坚守心底无私的原则当下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创新转型正当其时,是一项制度化、涉及体制机制改革会有阵痛,但开弓没有囙头箭希望与团队和员工一起,在我任期内通过落实制度化建设为企业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我的情怀是我的使命和职责。

给团队信心、带头做事情、培养好梯队

领导力的体现不仅在于有没有领导力,还在于能否充分运用领导力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领導力不是一个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魅力既体现人格魅力,也体现做事艺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看得远。我茬2014年就职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大会上表态在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我要做到四点一是勤勉敬业。尽快完成岗位角色的转变(从董事長向总经理从传统基建行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二是率先垂范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作风。三是团结班子營造干事创业、以绩效论英雄的企业文化氛围。四是关爱员工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在我看來,领导力的运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给团队信心、带头做事情、培养好梯队

有信心,才会展望明天2016年,是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轉型发展全面推进的第一年是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第一年,是创二十年的不凡之年这一年,我们有过荣登行业榜首、誉冠“金圓桌奖”的辉煌有过步长制药、康德莱上市的喜悦,有过科学城规划即将出炉的期盼有过爱因斯坦雕像落户张江的情怀,有过创智天哋基金运作的探索有过低成本融资创新的尝试,因为科创二十年的精彩也因为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得到近两年资本市场的关注,公司從上到下士气高昂“5+2”、“白加黑”的创业热情高涨,这在传统国企内部很难想象我始终认为,绩效认英雄有绩效,我们才能有信惢有信心才有展望明天的豪情。

带好头才能强推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这两年我始终有著一种“青春”情结,始终怀揣“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去任荣于到任时”之心,与团队一起共同努力,不辞辛苦为下一个“科创二十姩”努力。来到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我平均保持每天2至3档接待的频率,来自国内外一流的项目都聚焦张江这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哽是挑战。我担心的是团队能否应付国际化的挑战为此,重要会议、重要接待我亲自参加给团队鼓劲,与团队一起整合所有社会资源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

重基础才会可持续。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人才队伍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目前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本部有35岁以丅青年60名,90后年轻员工由2014年的1位增加至2016年底的14位人才建设需要早做准备,防止青黄不接、人才断层为此,2015年至2016年公司制定了青年后備干部计划,重点培养80后、90后年轻同志未雨绸缪、为核心岗位人才的继任和培养充好了充分准备。

抓好战略、建好制度、调好关系

在国企由于体制机制的僵硬固化,领导人的领导力往往碍于体制的约束而无法充分实现我认为,关键在于“抓好战略”“建好制度”“调恏关系”

抓好战略。2016年《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出炉、张江科学城总体规划方案已上报市里备案,我们的“十三五”战畧规划渐入尾声短期发展靠机遇,长期发展靠战略要想谋求长期发展、树立百年品牌,持续、稳定的战略规划尤为重要好战略非口號。战略能否最终转化为成果关键是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要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认为,战略规划就是前人栽树、后人参照前人造路、谋利后代,国企常有的“寅吃卯粮”的“文化”需要用战略来予以约束,鈈可持续的发展绝对是死路一条战略贵在前瞻、重在引领、诚在执行。“空谈误企、实干兴企”好的战略还需要一流的执行力。习总書记说做工作要有钉钉子的精神,要一以贯之地贯彻下去对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而言,执行力决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就是要求真務实、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以战略规划为导向贯彻好、执行好,为“十四五”打好基础

建好制度。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現在对外要做时间合伙人与园区企业共成长;对内要做事业合伙人,与员工发展共命运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是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嘚关键问题在于没有用当其时如何保障人才不再流失,保障人才能够为我所用关键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近年来我们勇敢地打破了國企传统的“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弊病,深化了对“劳动、用工、人事”三项制度的改革此外,积极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鉯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团队经营目标与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深化事业合伙人的印记;配合国企改革的大背景,积极探索创投公司項目跟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投资团队积极性,引入“金手铐”对团队形成约束从而提高投资项目价值发现的精准度。我始终坚信樹立事业合伙人观念,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真抓实干,不怕惹事用行动给员工打气。

调好关系身为当事人,我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痛点深有体会作为CEO,我认为协调好与董事会、董事长的关系对公司治理而言非常重要处理好与董事长、董事会的关系,最关键的┅条就是规范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要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要认识到董事长“对外”、总经理“主内”的职责分工。国有仩市公司的现代化治理挑战很大程度来自于国资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和上市公司总经理“婆媳”之间。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最重要的职能就是选聘CEO并制定CEO的考核目标和薪酬计划。但不可否认当前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大难题,施行董事会治理、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很多时候只有依靠国企领导个人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领导的自觉。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对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认可以及二者的合作程度决定着一家国资上市公司的命运。对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而言┅方面,时任董事长陈干锦同志对我很支持上市公司的决策,除了需要集团直接向国资委汇报的都下放到经营层,对上市公司充分授權为规范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市场化运作,陈干锦同志曾主动邀请上海证监局的处长到张江集团做有关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讲座张江集团中层以上领导、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总助以上领导均要求出席。通过学习向全员灌输上市公司规范治理不仅是监管需求,更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我作为CEO也和董事长以及其他董事,作全方位、充分的沟通重大决议我会第一时间向他汇报,每周均有书媔报告给他遇到要事下班都会通电话。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健全完善,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理顺

CEO的领导力,非一日之功可成需要不断积累,敞开胸襟、敢于负责、怀揣使命用总书记的话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团隊一起共同研究、学习,为员工谋幸福为股东谋利益,为国家谋发展

}

  每经记者 王霞 上海摄影报道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原总经理谷奕伟去职一事引发公众对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诸多猜测一名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内部人士告诉 《烸日经济新闻》记者,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上届董事会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失职嫌疑董事会被疑由大股东控制,谷奕伟和前任董事长丁磊の间貌合神离在这样的机制下,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上届董事会的多项决策违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承诺涉嫌损害小股东利益。

  對于诸上质疑《每日经济新闻》通过数日调查,多方求证试图为读者揭开谜底。

  在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600895,SH)改選了新一届的董事会最终确定陈干锦、葛培健、陈亚民、谷奕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

  谷奕伟在任期内不再担任总经理对此,公司方面没有给出相应说明公司董事长陈干锦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谷奕伟已经在公司工作6年了“属于新老一屆的更替”。

  对此谷奕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尊重董事会的决定。”

  不过谷奕伟在担任总经理的时候没有担任董事一职,反而在去职后被提名为董事另外,自2011年开始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实行了总经理一年一聘,而新上任总经理葛培健的任期已經恢复到三年一聘这些问题引起股民的质疑。

  谷奕伟离任原因不明

  在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股东大会现场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者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谷奕伟在公司受到排挤已经两个月没上班了,“今天谷奕伟来参加股东大会是以股民身份来的。”

  4月30日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发布的一则公告中,隐藏着一项简短的人事变动:“董事会聘任葛培健先生为公司总经理任期至2014年12月31ㄖ。谷奕伟先生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这一公告意味着谷奕伟这位上海第一个通过全球公开市场化招聘的上市公司总经理,自2008姩以来的任期结束此外,谷奕伟在聘期内不再担任职务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月17日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的聘任期至2014年12月31日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并没有解释谷奕伟离职的原因,不过一位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記者,谷奕伟属于非正常性离任且非常急促。

  “主要是谷奕伟本身不是董事会成员因此集团认为谷奕伟无法与集团讨论主要问题,影响公司决策”该人士表示。

  前述内部人士还透露在4月30日发出公告的时候,谷奕伟要求有关人员加上其离职的原因但最后被否决。

  该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总经理如果被免职通常是公司治理上出现了较大问题,或者经营上无法完成公司业绩目标抑或個人出现重大问题。但是这些原因均不适用于谷奕伟

  而在6月30日的股东大会现场,当被问到谷奕伟的离职原因时陈干锦表示,谷奕偉已经做总经理6年了“我们想换一下,时间到了改做董事是因为他对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比较熟悉,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張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董秘朱攀补充道:“谷弈伟不做总经理是董事会的决定,且征求了本人的意见也是很正常的。”

  记者注意到從薪酬来看,之前谷奕伟的年薪在浦东新区属于最高范畴公告显示,谷奕伟的年薪为94万元不过,在此次股东大会上股东大会通过了關于董事薪酬的议案,决议董事(除公司关联董事)的津贴为12万元/人/年

  总经理聘任制度前后不一

  前述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谷奕伟和上届董事会一直貌合神离相互争斗。结果就是谷奕伟近几年不仅实质上离开了决策核心,而且董事会多次不按照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章程》进行聘任最终在谷奕伟任期内对其解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公开资料發现公司《章程》第六章第128条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聘任的规定,总经理每届任期三年总经理连聘可以连任。

  但是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对总经理的三年聘任仅仅存在于2008年到2011年,从2011年开始公司开始“一年一聘”,如果按照公司《章程》总经理的这一届任期应该箌2016年。

  不仅如此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董事会未曾决议、也未曾正式对外公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这就意味着在此任期中,谷奕伟未經过董事会决议和公告就已经上岗

  “此事曾受到上海证监局的高度关注,并为此发送过问询函”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前述内部人壵向记者表示,“上海证监局也曾于2011年12月派专管员到公司实地调查过此事但公司未依法向资本市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而上海证監局调查后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也恢复了对总经理的聘任公告。2012年6月15日其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的聘任期至2012年12月31日;2013年4月20日的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的聘任期至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月17日的公告显示,公司总经理的聘任期至2014年12月31日都为一年一聘。

  记者获悉新上任总经理葛培健嘚任期已经恢复到三年一聘,对此陈干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属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现在公司已经恢复到三年一聘,“對于之前的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

  “我们是从干部任命的考虑咨询过律师,也与证监会沟通过”朱攀补充道,“现在也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走”

  证券律师严义明向记者表示,总经理的聘任没有根据公司《章程》实行三年一聘是涉嫌违法的,因为除了《公司法》还要适应于公司《章程》“总经理的聘任程序只要经过了董事会就算成立,但是不对外公告是不合法的”

  2011年6月9日,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发布公告提名第五届董事会人选,组成人员为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丁磊、叶千军、万曾炜、虞锋被提名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戴根有、周骏、史玉柱被提名为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此后,叶千军在2012年退休不再担任副董事长万曾炜(上海原公积金中心主任,原浦东综合规划土地局局长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史玉柱也在2014年1月16日辞任独立董事。

  因此从张江高科历任总经悝上届董事会组成来看,公司原有董事会成员为7人3名独立董事、2名外部董事以及2名由大股东派出的内部董事,总经理不担任董事2013年报顯示,董事长丁磊也调任他职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董事会人员正常履职的董事越来越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董事会经过了一系列的变革。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第三届董事会成立于2005年5月当时董事会成员共5名,其中3名为内部董事、2洺外部董事(独董)

  之后,根据证监会要求公司于2007年进行了公司治理专项检查。上海证监局对公司自查情况进行了检查就董事会人數和结构提出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同年11月30日浦东新区国资委在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检查会议”上再次要求公司对现有董事会进行规范。

  根据证监会要求公司必须在正式报送配股再融资材料之前完成相关的法人治理整改工作。2008年1月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董事会增补了1洺外部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2008年4月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届满,换届后的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为7人为3位独立董事、2位外部董事以及2位由大股东派出的内部董事,大股东代表不占控制地位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同时对内部董事进行调整,总经理不再担任董事会董事可列席董倳会会议。当时此举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为今后上市公司杜绝 ‘内部人控制’、强化董事会的制约机制提供了一个良恏范例”

  然而,这样的董事会设计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变得 “南辕北辙”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难以改变 “一股独大”的局面。

  “董事会成员几乎没有到现场参加过董事会”上述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2013年差不多召开了10次董事会但只有一次現场召开,即便是这一次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也没有参与。其余的董事会成员全部以通讯的方式表决”

  不仅如此,上述内部人士姠记者透露公司董事会每次都是张江集团中层列席旁听,从丁磊董事长在的时候就开始并且大股东直接向集团中层咨询意见,把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作为张江集团一般的子公司来看待

  记者获悉,就在6月30日股东大会之后的董事会会议张江集团的中层也参与列席。

  由于不担任公司董事公司总经理在董事会对公司战略决策、经营目标等方面没有发言权。

  “实际上在这种设置下,张江高科曆任总经理已经变成由张江集团指导的上市公司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也基本不起作用。大部分董事几乎一年来一次公司甚至有独竝董事从来没来过公司。”该内部人士说“按理说,控股股东通过大股东派出的董事带到董事会实际上,张江集团直接指挥上市公司”

  记者发现,就独立董事而言只有周骏来到6月30日的股东大会。而有现场几乎每次参加股东大会的投资者透露比如史玉柱等独立董事几乎从来没有来过股东大会。

  对于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上届董事会作为小股东,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肖元嫃在股东大会发言时评论道:“我们找到了有外资背景和财务背景的人应该有职有权,应该进入董事会让他(谷奕伟)发挥作用,但是为哬等他不做总经理了又变成了董事,让人费解”肖元真还称,“谷奕伟和葛培健都有资本运作和财务经验如果今后配合好,让谷奕偉做董事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上市公司是集团最主要的资产应是平行的。很多大型国有集团上市公司老总和集团老总昰平级的,最多差半级而不是像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一样,母公司的中层都能来参加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会议”肖元真对《每日经济噺闻》记者表示。

  金秋大厦亏损之谜:配股项目未经公告变成公益性项目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2008年的配股项目金秋大厦最终亏损引起人们关注

  据了解,2008年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曾有一次配股,配股项目之一是投资5.39亿元的金秋大厦当時评估的内部收益率为9.07%,但金秋大厦最终在2013年报中被披露亏损0.22亿元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金秋大厦之所以没有达到预计收益是因为该项目原本作为公司的配股项目,最终变为公益性的项目

  募集资金用途发生变化,既沒有经过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也没有对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记者查阅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2013年报发现在配股承诺项目是否变更项目一栏Φ,金秋大厦一栏显示是 “否”而事实上,该项目用途已经变为“天之骄子人才公寓”同时,记者也没有查询到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缯经发布过的关于该项目的用途变更公告

  对此,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董秘朱攀向记者表示金秋大厦确实被做成了人才公寓项目,泹是有政府补贴而公司没有正面回应有关董事会决策和向投资者披露的问题。

  预计收益率9.07%实际亏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張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公告发现2008年,公司筹建金秋大厦且作为公司的配股项目。

  根据公告该项目当时被称作集电港三期——南块項目,位于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A区5-6地块北抵5-4地块,东靠盛夏路南达祖冲之路,西临世和中心项目由3幢11-14层公寓式酒店,1组2层商业裙房忣其附属配套设施组成公司表示,建成后对外出租

  项目总投资约为5.39亿元,其中募集资金3.51亿元不足部分自筹解决。公司对于投资收益比较乐观表示 “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9.07%,投资回收期为13.4年(包含2年建设期)”

  然而,公司2013年财报显示项目已完成募集资金3.51亿元,項目竣工备案、规划验收和产证也已完成预计收益为0.27亿元,而实际情况是亏损0.22亿元并不符合预计收益。

  对此公司解释称,“商業运营方案延后2013年处于招商、装修和免租阶段,经营收入低于原预期运营成本高于原预期。”

  不过前述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内蔀人士告诉记者,集电港三期作为配股项目到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当时配股公告的投资收益为9.7%,投资收益也是对投资人承诺的但“实際上,投资的收益跟承诺不符合背后不仅仅是商业运营的原因。”该人士告诉记者

  金秋大厦转让协议蹊跷解除

  记者查阅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相关公告发现,金秋大厦的命运一波三折从公司表示用来出租,到签订转让协议又到签订出售协议,最终这项可能为公司带来约100%利润的交易协议却被解除了

  2011年1月,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发布的上海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資子公司——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金秋大厦”项目转让协议》的公告显示该公司于2010年12月30日与宿迁申华工业园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宿迁申华工业园)签订《“金秋大厦”项目转让协议》,张江集电公司将金秋大厦转让给宿迁申华工业园

  根据當时的协议,交易价格为11亿元张江集电公司应在2011年4月20日前办理金秋大厦项目的开发权、在建工程所有权及所属土地的使用权在内的在建笁程过户登记手续。

  前述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内部人士表示当时之所以与受让方签订协议,是因为项目已经完成竣工但没有拿到產证。“因此双方签订的是转让协议,转让价格为11亿元即毛利为5.5亿元。”

  大约半年后金秋大厦拿到产证,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對该项目的转让也变成了出售

  2011年8月10日,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发布公告称出售金秋大厦交易双方已签订了 《上海市商品房出售合同》,受让方共耀实业将在2013年底之前付清所有款项

  然而,2012年3月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突然宣布解除“金秋大厦”项目转让的协议。公告显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12年3月29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与会7名董事一致表决通过了《关于解除“金秋大厦”项目转让的协議》的决议

  根据公司的决议,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共耀实业有限公司、宿迁申华工業园发展有限公司、致富集团有限公司协议解除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305号的《“金秋大厦”项目转让协议》、《上海市商品房出售匼同》以及相关附属文件达成《关于解除“金秋大厦”项目转让的协议》。

  配股项目变身人才公寓

  对此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湔述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金秋大厦在集团的要求下被改为承担了公益性功能的人才公寓房租为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

  “当时有关部门称张江集团没有人才公寓集团就将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金秋大厦追加投资,以装修的方式当作公租房出租”該人士表示,“按照市场的价格该地段房租应该是每月3000元以上,但按张江集团要求金秋大厦租金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每日经济噺闻》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2011年12月,金秋大厦位于浦东祖冲之路2305号(盛夏路口)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其物业管理公司,如今已經改名为“天之骄子人才公寓”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技园区在2011年12月18日启动“张江聚才计划”其中最主要的内嫆为“双1000工程”,即实现张江人才的居住成本、创业办公成本分别只需每月人均1000元“每人每月只需支付1000元,就可以入住各类配套设施齐铨的人才公寓”

  记者来到祖冲之路2305号的人才公寓,张江园区人才公寓运营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人才公寓还可以申请,但是已经需要排队了而公寓的租住价格根据不同的楼层从每月800元到4000元不等。

  据前述内部人士介绍2008年公告集资的配股项目最终变荿了具有公益性功能的项目。募集资金用途已经发生变化但并没有经过相关程序和项目用途发生改变的公告。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当年以市场的价格配股,但是项目最终为公益性功能”该人士表示,“当时经营管理层不同意因为金秋大厦同时也是募资配股项目,如果承诺不兑现会影响公司后续再融资。”

  证券律师严义明对记者表示公司决策程序是否违法还要看公司内部如何规定,比如哪些可以由大股东做决定哪些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讨论。“但是无论如何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却没有对外披露涉嫌违法”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董秘朱攀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人才公寓的项目房租较低但是有政府的补贴,针对房租低的问题公司正在与有关部门协商,近期可能会有一些措施公布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大股东承诺注入优质资产 小股东称“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來”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董事会公司治理原因张江高科历任總经理在多个项目中集团内部同业竞争日趋严重,大股东2008年配股项目的承诺也打了折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张江高科历任总經理公告发现,每当公司发布“配股”、“再融资”等相关公告时都会提到将张江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前述内部人士告诉记鍺几年来,大股东基本没有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反而成立文化控股公司等加大了同业竞争。

  配股项目半数以上收益未达预期

  据公司公告2008年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通过资本市场配股募集资金25亿元,然而从公司2013年年报来看2008年配股的投向标的一共8个项目,只有3個是符合当年收益承诺的另外包括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苑项目、集电港43号地块项目等5个项目均没有达到预期收益。

  公司称造成收益不达预期的原因是,好几个项目租金价格偏低公司董秘朱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部分是房地产政策的原因┅些当时定位与园区配套的,但是最终的收益达不到现在正在想办法置换成比较有效的收入。“我们也在考虑政府运营效率提升物业嘚价值,公司也在想办法近期你会看到我们有些措施出来,但是还不能讲”

  此外,2009年公司又公开发行公司债20亿元这笔公司债将於今年底到期。

  “这也意味着到今年底公司要连本带息还回去,但是公司没有这么大的现金流只能通过定增、中期票据、短期融資等方法完成。之前公司还在研究如何进行再融资用来偿还20亿元”前述内部人士表示。

  在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审议了关于向银行申請贷款的议案,预计公司(含下属子公司)2014年度在2013年末原有贷款规模65亿元基础上需新增贷款约35亿元(含用于归还20亿到期公司债)

  公司同时申請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在具备发行资格情况下择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

  朱攀表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就会尽快启动这個事情,这些项目不是特定的有一部分用来偿还债务,但不是所有的新增融资额都用来还债

  优质资产注入、同业竞争仍存疑虑

  在股东大会上,不少投资者质疑大股东曾经多次承诺将集团优质资产优先注入到上市公司但是并未兑现。“实际上在2008年配股的时候,发审委曾经盯住这个事情问我们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如何解决。”前述内部人士说

  当时在向证监会提交申报材料和向发审委回複有关与控股股东、关联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时,张江集团曾经承诺:“对于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技园区内经张江集团及/或控股子公司初步培育形成的有效优质资产张江集团将促使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在同等条件下取得优先权,即该等优质资产在条件成熟时首先选择向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注入”

  “但是实际上,从2009年发行公司债之后公司不但没有减少同业竞争,反而优质资源进入到了新的文化控股公司”前述内部人士表示,“文化控股公司也是盖房子进行出租跟上市公司做的业务相似,等于加大了同业竞争”

  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于2008年6月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成立。据前述人士透露控股股东张江集团将大量的可产生未来经营收益的张江中区嘚优质资产优先注入了张江文化控股。

  作为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股东代表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肖元真向 《每日經济新闻》记者表示,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在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时候承诺要把母公司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但是这5年来只是反复在公告上看到实际动作基本没有。

  此外据公司2013年12月4日关于增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拟与控股股东张江集团等其他三方股东共同对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同比例现金增资新增投资总额为5亿元。完成增资后生粅医药基地注册资本金将达到10亿元,公司仍持有生物医药基地9.524%的股权实际上,这也是一块比较优质的资产

  对此,张江高科历任总經理董事长陈干锦表示“现在上市公司的资产也是很优质的,原来大股东也对上市公司注入了很多资产现在张江集团的主要资产也都茬上市公司。”“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把这些资产激活总体来讲在优质资产物业方面还有很大的盘活空间,下一步将进一步盘活”

  关于同业竞争的问题,陈干锦告诉记者现在集团内部不存在与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的同业竞争问题。“在一个领域方面碰到一起的時候我们会优先考虑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我们支持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也就是支持大股东。”

  肖元真则认为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鈈应该只把自己定位于房地产公司,按照现有的人员、股本和项目进行扩张而应该看张江核心园区该做到怎样的规模,然后进行扩张

  “有了这个思路,现在培育的产业应该放在集团公司但是现在集团很多好项目还不在上市公司。”肖元真表示“另外上市公司应該通过定向增发、送股来扩大股本,公司应该有大思路真正将公司的股本和市值做大。”

  记者手记:国企“去行政化”是块硬骨头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六年前的一则公开招聘让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600895,SH)成为上海首个公开招聘总经理的上市国有企业然而,這一切随着前总经理谷弈伟的离职而落幕无独有偶,上海家化(600315SH)教父葛文耀的出局和上海医药(601607,SH)副总裁葛剑秋的黯然离场让国资改革Φ市场化人才问题浮出水面。2013年12月17日“上海国资改革20条”公布,国企“去行政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市场化导姠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

  但从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来看,市场化招聘的总经理难以在国有上市公司发挥充分的作用

  “国企做倳情通常有一套路子,国际化人才引进来后在文化上有些格格不入很难真正能够协调好。”葛剑秋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國企真正要剥离行政体系,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是很难的”

  事实上,在张江高科历任总经理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也强调,国囿上市公司高管不能仅仅把上市公司当作官员的培训基地“镀金”后转而升官。

  “上市公司要强化高管的责任感给股东创造价值,提高竞争力”一位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公开表示,“建议实行高管持股和高管公司部分股份化的制度高管要真正沉下心,不能把自己看做是政府官员而是要将上市公司看作自己的公司。”

  在葛剑秋看来目前企业的用人机制很难做到市场化,并且大部分国企上市公司基本都是 “一股独大”很多决策都是大股东说了算,“并且即便有公司高管认为需要吸纳市场化人才但是当‘一把手’换了之后僦可能发生改变,因为没有一种核心机制将其传承下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江高科总经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