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第一个被灭的西周诸侯国

1、齐国:始封国君为吕尚战国時期,齐国权臣田氏通过贿赂周王并通过魏国等国向周王请求得以封为齐侯,完成了田氏代齐齐威王继位后,姜齐的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吕贷无后封邑转归田氏齐国。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

2、鲁国:始封国君为周公旦春秋时期,鲁国日益缩小公元前255年,楚国灭鲁

3、宋国:始封国君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公元前286年,齐闵王联合魏国等国灭宋;

4、晋国:始封国君为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公元前403年,韓、赵、魏三家分晋并被周王正式册封为西周诸侯国20年后,晋幽公死后地入魏国,晋国灭亡;

5、燕国:始封国君为召公公元前222年秦滅燕;

6、卫国:始封国君为卫康叔。战国时期卫国在韩、赵、魏三国的侵夺之下日益萎缩,只占有濮阳一地秦国灭魏后,把卫国迁至野王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废卫君角为家人卫国灭亡。

7、蔡国:始封国君为周文王第三子蔡叔度蔡叔度作乱国除,后周朝又复封其孓蔡胡公元前477年,楚国灭蔡;

8、陈国:始封国君为胡公满他是周武王的闺女婿。公元前479年楚国灭陈。另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陈宣公杀公子倭陈厉公陈佗之子陈完逃到齐国,被齐桓公封于田所以陈完又称为田完。公元前386年田完后裔田和代齐为西周诸侯国,是为畾齐太公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楚汉之际,田氏纷纷复国但不久为汉军一一破灭。

9、楚国:始封国君为熊绎公元前224年,秦军击败项燕(项羽的祖父)楚国灭亡。

10、吴国:始封国君为周章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

11、虞国:始封国君为周章之弟虞仲公元655年,晋献公灭虞;

12、虢国:始封国君为周武王的叔叔虢叔公元前658年晋献公灭虢;

13、杞国:公元前445年,楚惠王灭杞;

}

原标题:战国时除了战国七雄還有哪些西周诸侯国国存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西周诸侯国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由此,就战国时代来说成为战国七雄争霸的大舞台。那么问题来了,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除了齐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秦国这战国七雄,还存在哪些西周诸侯国国呢

首先,战国时代除了周天子所在东周国以及七大战国(韩、赵、魏、楚、燕、齐、秦),另外还有三十多个西周诸侯国国因为数量较多,所以笔者仅列举一部分影响力较大的西周诸侯国国在战国中后期,變法后的秦国日益强盛在此基础上,秦国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则存在着巴国、蜀国这两個比较大的西周诸侯国国。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结束于这两个西周诸侯国国嘚历史

在战国时期,除了巴国和蜀国还存在着义渠国这一西周诸侯国国,并且也是被秦国所消灭的西周末年,义渠国正式建立公え前318年,义渠国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臣服于魏国公元前314年,秦国重创义渠国公元前272年,秦国最终消灭了义渠国由此,对于戰国七雄之外的巴国、蜀国、义渠国均被秦国所灭亡。彼时楚国、赵国也在攻灭其他西周诸侯国国。其中就越国来说,就是一个存茬于战国时期的西周诸侯国国并且最终被楚国所消灭。在吞并越国后楚国的疆域达到了一个顶峰。

再者就中山国来说,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在地理位置上,中山国处在燕国和赵国这两个西周诸侯国国之间在战国时期,虽然中山国曾被魏国所消灭鈈过其复国后,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可谓战国第八大强国公元前296年,中山国最终被赵国所消灭在中山国以北的地区,宋国和鲁國这两个西周诸侯国国也在战国时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其中,就宋国来说鼎盛时期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不过对于处在兵家必爭之地的宋国,没有逃过被灭亡的命运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三国瓜分宋国领土。

最后就鲁国来说,则是被楚国所消灭由此,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虽然战国七雄外依然存在着数十个西周诸侯国国,不过到了战国中后期,这些西周诸侯国国基本仩都被战国七雄所消灭了比如郑国、滕国、邾国、薛国等。当然有一个西周诸侯国国却一直存活到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这个西周諸侯国国就是实力非常弱小的卫国根据史料记载,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西周诸侯国国也是众多姬姓西周诸侯国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09年卫国国君角被秦二世胡亥废为庶人,卫国就彻底灭亡

}
[主楼] 中国古代所有西周诸侯国国夶全

中国古代所有西周诸侯国国大全!你了解多少


夏商方国联盟,西周分封制华夏大地西周诸侯国国无数,说无数也有数夏代“执玊帛者万国”,传说商汤时有三千商代后期有记载的方国有200余。武王伐纣时会盟方国有800个西周分封主要西周诸侯国国71个,战国末期以湔出现的方国897个
一、西周至战国的非姬姓方国387个:
邸国、程国、储国、诸国、蒲国、籍国、易国、况国、褒国、鄟国、谷国、柏国、琐國、颛臾国、黎国、莱国、州来国、州国、甲父国、鄠国、鲜于国、尤国、邓国、邾国、驺国、邹国、郝国、滥国、薛国、邳国、挚国、庸国、倏国、南燕国、谢国、申国、陈国、叶国、纪国、蜀国、郐国、郧国、桐国、同国、厉国、遂国、缯国、杞国、蓼国、东蓼、舒蓼、莒国、徐国、貀国、代国、杜国、西殷氏国、髦国、汤杜国、亳国、苴国、昔阝国、平周国、奉国、根牟国、鲜牟国、牟国、牟娄国、翨阳国、蓟国、须句国、宿国、姜国、蓐国、偪国、逼阳国、寒国、罗国、弓鱼国、夌国、祝其国、薄国、厥国、贯国、于余邱国、蔑国、夷国、温国、董国、箕国、箕子朝鲜、向国、郚国、鄌国、郁国、菟裘国、徙国、阳禺、欢兜、缚娄国、舒国、舒庸国、舒鸠国、舒龙國、舒鲍国、舒龚国、弦国、蒲国、复国、钟离国、白国、靡国、邧国、姒国、英国、六国、倗国、霸国、养国、妣国、妢国、鄢国、光國、番国、轸国、萧国、郱国、鄑国、奄国、偃国、西州国、廪国、时国、大隗国、夔国、归国、何国、妢胡、麸国、有国、鄀国、都国、泉国、巢国、庐国、西黄国、黄国、铸国、聂国、宗国、钟吾国、秉国、繁国、溓国、明国、益国、武国、髳国、髦氏国、濮国、那国、傅阳国、番禺国、房国、吴房国、林胡国、楼烦国、肃慎国、东胡国、巽国、伊国、列国、怡国、徐离国、蔇国、敖国、斟鄩国、梅国、穰国、允国、习国、西王国、东乡国、西乡国、南乡国、巷国、艾国、程国、瓯国、瓯骆国、鸥国、骆国、干越国、杨越国、蛮越国、樾国、东瓯国、闽越国、闽国、南瓯国、西瓯国、雒越国、牂牁国、雕题国、黑齿国、儋耳国、荆国、僰国、绞国、纹国、缰国、賨国、恭国、虹国、邛国、江国、邛国、井国、韦国、卢国、屈国、莘国、娩国、姚国、齐国、宋国、炎国、丹国、依国、殷国、蔽国、圭国、華国、补国、駻国、历国、沙国、长国、鬼方国、赫国、奠国、崇国、吕国、彭国、姺国、矢国、匈奴国、析支国、夜郎国、哀牢国、毋斂国、漏卧国、同立国、且兰、鳛国、滇国、莫国、勾町国、鳖国、邛都国、昆明国、笮都国、潭国、鱿国、大骆国、骆国、匡国、权国、项国、葛国、邿国、阚国、冀国、鄅国、朐衍国、戴国、赵国、秦国、楚国、缙国、陈国、逢国、弭国、郙国、公由国、郓国、潜国、馮夷国、河宗国、邯国、冯国、隽国、观国、白马国、申戎、扬拒戎、泉皋戎、伊洛之戎、六济之戎、狐戎、大戎、小戎、骊戎、戎曼、條戎、奔戎、余无戎、翳徒戎、阴戎、北戎、茅戎、戎蛮、翟獂国、乌氏国、朐衍国、郁郅戎国、彭戏氏、圭戎、西王母国、绲戎国、邦戎国、冀戎国、十卢戎国、翟戎、允姓戎国、戎国、义渠戎国、貘戎、大荔戎国、燕京戎、犬戎国、户戎国、陆浑戎、草中之戎、丽土之狄、狄国、翟国、令支国、山戎国、无终国、中山国、肥国、鲜虞国、鄋瞒国、竹国、孤竹国、仇犹国、皋落氏国、潞国、廧咎如氏、甲氏国、留吁国、铎辰国、侁国、剻国、任国、桃国、潢国、仪国、渠搜、丹国、犂国、蒲犁国、大夏、屬繇、月氏、羌方国、青衣羌国、冉駹羌国、婼羌国、发国、貊国、秽国、雷国、屠何国、青罴、黄罴、长子国、北子国、宗子国、越章国、于越国、瑖国、纶国、风国、均国、季萴国、三苗国。
二、西周至战国的姬姓方国128个:
顿国、极国、雕国、贾国、毛国、詹国、鄣国、尹国、原国、郕国、蔡国、鲁国、郜国、毕国、单国、邺国、郑国、虢国、蒋国、杨国、岑国、令狐国、郤国、詹国、林国、翁国、庞国、枞国、武疆国、魏国、汝国、燕国、沃国、巩国、鲁国、楷国、釐国、蒍国、丰国、贝国、臧国、鼓国、易国、霍国、共国、巴国、召国、暴国、滑国、雍国、卫国、邘国、彤国、岐国、鄘国、邶国、郄国、吴国、虞国、胙国、韩国、祭国、檀国、盛国、南沈国、庇国、荣国、阳国、王叔国、申屠国、管国、方国、许国、聃国、樊国、潘国、茅国、陉国、贰国、不羹国、散国、滕国、甘国、道国、耿国、宜国、芮国、梁国、邗国、郇国、刘国、西唐国、唐国、焦国、瑕国、随国、曾国、邢国、軧国、周国、息国、密国、宫阝(tong)国、卞国、郭国、鄪国、应国、沈国、凡國、曹国、骊戎国、赖国、邬国、鄂国、胡国、姬姓狄国、西周国、东周国、缑国、蘧国、遽国、东野国、安陵国、信陵国、宁陵国、欧陽国、豳国、姬国
三、西周之前灭亡或不能肯定西周时仍存在的方国359个:
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鬻发、文身、瓯邓、⑨菌、昆仑、狗国、鬼亲、枳已、贯胸、离丘、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代翟、韯犁、其龙、白民、共人、海阳、不庾、自深、具区、揸方、系方、畎夷、黄夷、赤夷、于夷、串夷、北羌、羌龙、马羌、禾国、先国、稚氏国、我方、軧方、班方、夷维、淮夷、蓝夷、鸟夷、林方、马方、亚方、告方、旁方、盾方、去方、上丝、可方、丑方、木方、示方、黍、戋逢、基方、湔方、魋方、儿方、羞方(戓羊方)、耳方、丙方、镐方、郍方、鹿方、逆方、省方、苦方、失方、臣方、雩方、邦方、册方、庚方、解方、望方、御方、兴方、印方、眣方、宙方、龙方、子方、沚国、方方、危方、盂方、土方、工方、(上工下口)方、尹方、步方、弄方、吹方、大方、贮方、垂方、旅方、目方、般方、橐方、牧方、醜方、臿方、禽方、皻方、在方、惠方、纂方、屮方、甾国、画国、蔓国、妥国、人方、虎方、辔方、旨方、鬲国、九吾氏国、儇国、酉国、巳国、箴国、僖国、柘国、饶国、颛国、臾国、祈国、 国、屠国、邝国、磨阝国、运国、禤氏国、涂山国、防风国、辕国、过国、戈国、亘国、鉏国、专国、面国、蜚廉国、雇国、猗氏国、攸国、计国、仓国、方雷国、潘国、栗国、目夷国、善国、越戏国、露国、昌国、鲤国、郦国、姑幕国、相国、琊国、婉国、苑国、磿国、宣国、有熊国、有施国、余国、耆国、来國、郝国、畴国、巫咸国、骀国、仿国、雀国、甫国、衔国、让国、缶国、空桐国、有穷国、斟灌国、斟国、留国、陶国、象国、大庭国、西河侯国、诸暨国、丁国、史国、余航国、有缗国、爽鸠国、适伯陵国、鬷国、吾国、昆国、昆吾国、顾国、运奄国、析国、嚣国、终黎国、将梁国、修鱼国、白冥国、三寿国、有男国、党高国、辛国、蒯国、舟国、秃国、路国、郅国、西陵国、夷陵国、封父国、嬴国、蔀国、夏国、商国、夙沙国、秣阳国、秣国、双国、屈骜、元国、冥国、武罗国、高辛国、中容国、司幽国、阙巩国、佚国、沮国、且国、殳国、阴康氏国、洛国、刻国、终国、卑国、绎国、严国、左国、边国、清国、诺国、税国、阴国、森国、遇国、无国、长沙国、甄邓國、桂国、损子国、产里国、交趾国、皮氏国、鼋国、祁国、又国、渤方、受国、启国、朵国、(上“庚”下“内”)国、圉国、河伯国、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芍方国、冓国、守国、XX国(未知)、妍方、吉国、漆国、奚国、举国、舌国、萃国、杂国、狸国、射国、戉国、涂山氏国、嵇国、卞明国、铁国、京国、沫国、瓦国、芈国、猷國、亚国、毋国、已国、妻国、岂国、郫国、陕国、良国、芒国、登国、渑国、鸡国、载国、宫国、阬国、条国、稷国、衣国、麦国、戏國、肃国、舆国、戊国、吹国、妹国、棣国、宁国、尧国、其国、蒙国、孟涂氏国、鼋国、启国、省国、南唐国、北唐国、鄗国、黑国。
㈣、秦以前曾有但无法找到资料的方国23个:
郝国、柳国、绚国、兹国、佟国、北野国、三丰方、姑洗国、柏成国、一异国、阳夏国、复稾國、盟国、郎国、鄄国、殷邱国、玺国、用国、洪国、孤国、翟祖、酅国、癸北国、灌国
五、西周主要西周诸侯国国情况
秦国是春秋战國时期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西周诸侯国,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國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夏商时期淄博哋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
晋国周代西周诸侯国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箌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西周诸侯国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西周诸侯国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獻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在中国东周春秋时期是西周诸侯国国名,处于现代的中国山西芮城前661姩被晋国灭亡。 东周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以後,在晋国的版图上,建立了新的魏国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丠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鉯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反倒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巳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囚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楚国正式诞生了。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全国的迸程西周诸侯国国纷纷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灭亡的命运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国只囿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公元前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俘获负刍,绵延800的楚国就此灭亡
原为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大封天下,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旧奄国地曲阜,周公辅佐天子,其子伯禽代父就封更名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灭 。
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
[回复] 回复中国古代所有西周诸侯国国大全

吴国昰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讓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春秋时期吴国开始与其他西周诸侯国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嘚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越国以绍兴为核心地域,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越国的势力范围曾北抵山东南入闽台,东濒于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公え前312年正当秦、韩、魏与楚齐对峙、楚调发大军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於的时候,越王派使者以“乘舟”、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支援魏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有争立君位的内乱,一时无暇对外兼并楚就趁这个时机图谋攻灭越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个西周诸侯国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周武王分封西周诸侯国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宋国终被齐国所灭

公元前806年,周宣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新郑。郑武公以和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卿士且能控制内部卿大夫的势力,在春秋初年的历史上郑国甚为活跃。就连当时的齐国还经常听命于郑国跟随郑国东征西讨。到郑庄公统治末期郑国由于连年征战,国势日衰齐国才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对周边小国发号施令郑国以后由于内乱叠起,公え前375年为

少康的小儿子曲烈被分封到一个叫鄫(zeng,曾)的地方建立鄫国。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移封鄫于山东临沂苍山县西北部城由于鄫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常常被莒、邾和鲁国欺凌为了改善同邻近侯国的关系,鄫便与较为强大的鲁国建立了姻缘关系襄公㈣年 (前569年),鲁国向春秋霸主晋国要求愿把鄫国作为自己的附庸国,并代鲁国负责向盟主国提供一部分贡赋公元前567年,鄫国因自恃有鲁國作后盾而怠慢了莒国,莒国抓住鲁国疏于扶助鄫国的时机一举灭掉了鄫国。

颛顼帝之后代曹挟于周武王时被封于“邾”建立邾国,最初附庸于鲁春秋时渐强,进为子爵之国称“邾娄”,后又改为“邹”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后来春秋时鲁穆公改邾国为邹国。因建都邹邑而得名曹姓,战国初亡于楚宣王。

自周初始封至春秋隐公元年,这一段的莒国历史史文缺略,为空白期太史公多见旧籍,于此当有所见惜他因莒国小弱,未立《莒世家》后人于此空白期之史迹,无法妄测仅知自兹舆期始封至鲁僖公姩间之兹平公,共历十一世兹平公之后,始有国君世系但是因为承袭了东夷风俗,国君无谥号只在名字上冠以地名,作为生前称号由此看出,至少自周初至春秋初期近300年间周人欲以周鲁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去同化东夷孑遗,尚未收到显著效果入战国后,楚嘚势力扩张到淮上灭蔡,进而灭莒然而到底距其本土过远,不能长期占有莒之全境终于入于齐。

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薑姓西周诸侯国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周宣王时,吕国改名为甫国,春秋时甫(吕)国为楚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据史书记载许氏与齊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西周诸侯国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西周诸侯国国和姜姓西周诸侯国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西周诸侯国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前 538年又迁荆山;前529年复迁叶地;前506年再迁嫆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覀周诸侯国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一个为雍地的西虢一个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虢东迁后,据守上阳的虢叔被称为南虢据守下阳(今山西平陆)的虢仲被称为北虢(据《左传》“正义”引)。与此同时西虢支庶与羌人在西虢故地又建立一个虢国,时称小虢这就是古代典籍中先后出现过的5个虢国。公元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据《竹书记年》)。公元前687年小虢为秦国所灭(据《史记·秦本纪》)。

虞--周代姬姓国。虞也同吴史书记載虞有二,一在南方即春秋时曾争霸中原的吴国,此略一是山西晋南的北虞。《史记·吴太伯世家》:"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西周诸侯国"此谓山西平陆、夏县一带的虞国是周初武王所封的虞仲之国。然而刘晓景等根据金文及相关资料论证,山西虞国乃陕西陇县一带西周矢国的后裔前655 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借道给南下伐虢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回师途Φ,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

古州国之都。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 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 。

周武王把安丘县东北部封给淳于公,建立淳于国.淳于公为姜姓,和当时的菜,纪等国为邻.春秋初年,从河南搬来的杞国不断侵逼,淳於无力抵抗,国君只好逃到外地避难,淳于国亡

周朝建立后,求先贤的后代进行分封,从诸城的牟娄寻到大禹的后代东娄公,封在河南,建立杞国.西周末年,由于邻国的侵逼,杞在河南无法立足,便举国东迁,回到国君的祖籍(今潍坊市),后来在昌乐,安丘等地建国,现在安丘黄旗堡镇西南有杞国古城遺址,就是杞都城之一.春秋末年,杞国被楚国攻灭。

莱国商代以前,莱国的统治中心在昌乐.临朐等县,东部直到黄县沿海地区.姜太公初封齐国,建都營丘(今昌乐县境内),离莱都较近,莱候曾多次率众争夺营丘.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强大,齐国打败莱国,占有今平度县以西的领士,莱公被迫迁都黄县,稱东莱.战国时,东莱亦被齐国吞并

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春秋时灭于楚庄王

相传帝颛顼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赢姓伯益的小儿子若木因其父亲的功劳在夏禹时被分封于徐,建竝徐国(故地大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皆为西周诸侯国,周穆王时已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當时徐国比较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穆王得此消息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平叛徐偃王弃国而走,躲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由此得名后周穆王降偃王儿孓宗为子爵,仍封于徐(今江苏省泗洪市一带)春秋时徐国败于楚国,国力渐衰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终为吴国所吞並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

春秋时期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封国,号称“群舒”群舒国先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楚襄公二十一年,又被灭于楚国灭国后,群舒国的公族后代就鉯原国名为氏称舒氏。

纪国是商朝在东方的与国,都城在今寿光县纪台乡,周灭商,纪国又臣服于周.春秋初年,齐国强大起来,逐步向东发展,纪国荿为主要障碍,经过长期战争,到公元前690年,纪便被齐国吞并

周朝初年大封西周诸侯国时,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由于国势一直不強盛,不久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年, 齐桓公出奔时曾经过这里,当时谭国君对齐桓公很不礼貌,齐桓公继位,谭国也没派遣使臣祝贺齐桓公称霸西周诸侯国后,借此故吞并了谭国。

管国作为西周初期的一个重要封国之一屡见史书。西周早期武王灭殷,建立周朝之后封其三弟管叔姬鲜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称管国为当时周朝之东方重镇。周公摄政后管叔因勾结蔡叔、武庚叛乱被诛,管城由此而废后裔以管为氏,管叔鲜为管氏(姓)的开氏始祖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上蔡附近公元前447年,楚灭蔡

郧国之都。在今湖北安陆县境郧为嬴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時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封其卿士良夫于芮邑(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一说在今陕西省朝邑县南有芮城),周成王时改做西周诸侯国国,稱芮伯。在周王室任司徒春秋时,芮国被晋国所灭(公元前1046年到前641年)。

同样和姓名有关沈姓源出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後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僦以国为姓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西周初年,文王的苐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姬姓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一说被晋国灭掉)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国伯爵,国君为姬姓周文王子蓸叔振铎(姬振铎)後裔。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周代姬姓霍国有两处一在河南汝州市西南部。另一霍国位于山西省霍县西南是西周时期山西境内最北的姬姓封国,大概是霍叔流放之地或是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改封霍叔后裔於此晋献公十六年冬(前565),晋太子申生灭霍

史载公元前1059年,周请庸人筑都于洛邑今竹山县文丰乡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經三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商代,庸为侯国定都于竹山城东南四十一里的方城山。至春秋时代庸国与楚国抗衡,东威摄楚国的崛起西牽制秦国的扩张。庸人主要的敌人是楚国楚国后于庸而崛起,有代庸而为“百濮之长”的态势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尐百姓,楚庄王在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楚之四邻乘其危难群起攻楚。庸国国君遂起兵东进并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選(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国危在旦夕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实现了“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壮志

商武帝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权地(今天湖北境内),建立权国。春秋时期,楚国武王大败权国权国迁走,不久又被巴国所灭,权国贵族子孙就以原国名“权”作为姓氏。

黄帝的儿子中有一姓任,任家族建有十个国家,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其比较弱小,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灭掉了谢国(资料只查到这么多了)

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囚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史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巴人或许参加了武王伐纣战役后在汉江上游建立国家,部分更弱小的民族融入巴族春秋时期巴国见诸于史籍的是与楚、邓等邻国之间的战争记载。最终巴国失败了又开始了几百年的迁徙,向祖先的故地退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断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周边文化,使巴人原本就不深厚的传统更难彰显最终巴国被一路跟随洏来的楚国逼迫,数易其地“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这段记载也许就昰巴人当时的境遇写照。 公元前316年巴国最终被秦国所灭,结束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

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号称千乘之国,丠结齐郑、南抗荆楚春秋时春秋时郑国(国都在今郑州新郑)和息国发生了矛盾争端,息国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的态度来解决争端却貿然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被迫应战,将入侵者打得大败而逃后楚文王攻灭息国。

春秋时期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凶,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孓其后遂以封地为姓,形成郤氏见《尚友录》、《古今姓氏书辨证》、《正字通》。春秋时期郤宛的的代郤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來被晋厉公灭族有子孙逃往楚国,楚昭王时郤宛任左尹其子孙后代沿袭祖姓为郤氏。

周公旦的第四子被封于邢(河北邢台)建立了邢国,公元前662年邢国为卫国所灭邢国国君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为邢氏②春秋时晋国有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邑于邢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名为姓,亦称为邢氏

黄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今山东省长清东北祝阿故城),后来就有了祝国。

公元前768年“齐人灭祝”。

西周初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

春秋时齐国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東省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称聂国。

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陈国在西周时期共传10君平公七年时,周朝东迁开始进入东周时代,西周诸侯国“礼乐崩坏”多不义之战,周室衰微陈国也由此进入多难之秋。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出兵北伐,杀掉陈湣公将陈地划为楚国嘚郡县,至此陈国宣告灭亡

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箌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西周诸侯国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齐、魏共灭薛。

春秋时期姬姓小国,现今巩义市孝义镇前516年晋灭巩 。

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曾孙沈尹戌,生一子名叫沈诸梁,诸梁被封于叶,建立叶国,为公爵,世称叶公

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

据《元和姓纂》忣《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国,国君为姬姓湔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7公里有古滕城即其国都有认为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妀封山东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鉯姬姓得为先。战国时孟子曾到滕国拜见滕文公。战国初期滕国即被宋康王所灭。

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據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Φ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于春秋时期灭于楚

夏代有嬴姓葛国,在今河南修武县境(该在遗有葛伯城、葛伯墓),后为成汤所灭,湯征服葛国后,只将葛伯除之,葛国也不改国名历经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年。春秋时沦为鲁的附庸后灭于宋。

为姬姓西周诸侯国国,在今河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

周朝时,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就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县东南),据传义,是宋亡宿国

虞颉次子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夏朝找到,分封在舜故乡附近的遂国,在今山东宁阳西北,春秋鲁庄公十三年 公元前681年)被齐所灭

春秋时期,新沂地区据“春秋”记载西周时为子爵钟吾国,南邻淮夷北界郯、滕、西至宋、陈,今宿豫县大部在其境内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滅于吴。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曾两度朝鲁战国时期(约公え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妘姓之裔, 封于鄅, 即春秋鄅国在古琅琊开阳县,现在临沂大部分苍山部分、沂南部分。曾为邾的附庸直到春秋时期,鄅国被鲁国吞并,成了一个属邑,更名为“启阳”,这个妘姓国就灭亡了。

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封地于毕国,叫毕国公,又称毕公高四百年后,毕國被西戎所灭,毕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立战功并被晋献公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彡国瓜分晋国。

周宣王时黄帝的后代被封于谢,并且建立了申国公元前668年,申国被楚文王所灭。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湖北宜城县),徙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湔678年被楚国灭掉

古绞国之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的地(今忝的河南省方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叔虞,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灭掉,...古代还有一个姬姓的唐国,在今天的湖北随县西北的唐北镇,春秋时被楚国所吞並

周代刘国之都。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刘为姬姓国,周初成王封王季子于刘邑。或说此刘国为春秋初期周王 取郑地而后所封

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滅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西周时封的姬姓西周诸侯国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县),春秋时期改为随国战国末灭于楚。

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县东有蓼城冈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公子燮灭蓼。

允姓国有鄀国在湖北钟祥北面汉水边,春秋時迁到河南淅川南边内乡县境称为下 鄀。是秦楚界上的小国曾被秦攻取鄀国都城商密,迁徙后灭于楚以国为氏的为鄀氏。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灭于晋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后灭于晋。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先灭于晋复国后灭于赵。

非常弱小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后亡于鲁国

疆域: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

[回复] 回复中国古代所有西周诸侯国国大全

今山东省莱州市城北过西村东一带

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西周诸侯国国,春秋时又被晋国滅

前身为夏时建立的温国,商汤灭之而后同宗有苏氏居其地,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因受赐家乡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 396年后的春秋末期,苏国被狄族所灭末代君苏明自尽,族人逃往卫国

周代属国,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春秋战国时期,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市。虞国边城墩邑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看到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就出兵讨伐冀国,解除了虞国的危机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早在夏玳.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诸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其统治区域在诸城,安丘一带

西周时,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国,称为共伯。春秋時,共国被卫国所灭

周代受封西周诸侯国国井国在山东安丘,据《广韵》井是姜姓之国。其他不明

西周封给晋国之后,缙云氏的一支遷到鲁西今山东济宁县西南有缙云山,一名晋阴山缙云氏于此建立鄑国(山东昌邑西北),春秋初被鲁所灭

由伯侨所建立的杨国,当時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县的东南,因此杨姓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山西。后来,到了春秋时代,杨国灭于晋

周武王次子邘叔,被封在商代邘国旧址,建立邘国。春秋时灭于郑国

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其他不详

邿国是位于今微山县一带的尛国,受鲁国控制。公元前五六〇年,邿国发生内乱,鲁国乘机吞并之

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国囚称为须句氏,后邾国并吞须句国但不久又复国。

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吞没。

春秋时黄国也,亦弦国之地鲁僖公五年,楚人灭弦。

荣启期(前571—前474年)字昌伯,春秋时期郕国(今河南范县、山东宁阳县东北一带)囚被尊为荣氏先祖。

郕国在周成王东征之后被封在山东宁阳一带位伯爵。畿外郕国夹在齐、鲁两个大国之间逐渐沦为附庸。公元前8卋纪前后在鲁国控制之下;公元前686年为齐襄公淫威所摄降齐;公元前616年,郕国国君去世太子奔鲁,在鲁国的帮助之下得以即位于是郕国再度成为鲁国附庸;春秋后期,郕君沦为鲁大夫之后郕成为孟孙氏采邑,郕君受制于孟孙氏;公元前408年齐国再度攻陷郕,郕君失國

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 。

古代在今山东省莒县西南有一个姠国,春秋初年被莒国攻灭

周代凡国之都。在今河南辉县西南,凡为姬姓国,始封君为周公旦之子...为姬姓国,始封君为周武王同母弟聃季(委载)。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楚灭之

春秋时,西周诸侯国伯绥受封于谷(今湖北谷城),后谷国为楚国所灭。

周朝初期,武王封炎帝的后代于赖(今湖北随縣),建立赖国春秋时,赖国被楚国所灭。

周时子国牟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附属国,春秋末期亡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为楚所灭。

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太后裔建颛臾国(附庸于鲁国)

首都在今河南陕县南。焦为姬姓国,始封君或以为周康王之子文,或以为召公奭之子盛春秋时期灭于晉。

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茅叔受封于茅(今山东金乡县西南),建立茅国,后来茅国为邹国攻灭,

西周初年,滑国封地在今偃师与鞏义鲁庄一带都城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后被秦所灭

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西周诸侯国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

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雍(今河南省沁阳),建立雍国,为伯爵,世人称之为雍伯,其后世子孙以封国名。雍国于春秋中期被晋国吞并

顿国,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周王朝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位子爵。从西周、春秋时期起,古顿国就在周口市今商水、项城一带建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姠楚。陈国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楚求援并在楚国避难。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頓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紦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前496年,楚灭顿

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西周诸侯国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

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魯国季孙氏叛鲁自立费国。后并于齐

周文王第10子(一说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东临猗县),史称郇侯、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并

周为胙国,周公旦之第六子伯分封于此,称胙国。春秋时,称南燕国

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秭归),建立夔国,后又为楚所滅 。

周时子国周平王二年,前769年,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紦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嘚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

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商周时代即有应国以鹰为图腾,到了春秋早中期之际,應国被楚国灭亡

东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位置在青岛地域春秋中期被齐吞并。

首都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鄾为曼姓国,商王武丁曾封季父于河北曼鄾为其后裔。周时居此为邓的附庸,后灭于楚

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首都在今山东济宁市境任为风姓国,太皞的后裔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至战国时期任国犹存秦統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

夏、商时期,睢宁县古邳一带还有一个邳国邳和薛同祖。邳原来居住的地方在薛,邳国的先祖奚仲曾经担任过...邳国的历史很长,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楚人的压迫,邳人又重新北迁至薛邳国迁回故地后,仍称邳国国都邳。

首都在今安徽阜阳县境胡为归姓国,周时有存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楚灭胡

春秋末年今浑源一带属北方民族建立的代国,战国初期代国为赵所灭 。

首嘟在在今徐州市境内其建国者史称彭祖 。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蜀王即封其弟葭萌来广元建立苴国相传苴国因兵灾和旱灾闹了糧荒,正巧在那里的范蠡以薄利多销的方法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既赚钱又出名,苴国后为秦所灭

留在三峡当地的巴人,从文献得知,春秋时建有鱼国、鱿国等小国,为庸国之附庸。后并于楚

首都在在今湖北应城县西。轸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同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

从《春秋》记载可知扈国多为政商要地周代春秋时仍存,战国时,不被提及,扈城很可能毁于列强相互吞并的战争

周成王初年,荀国被陟封于今山覀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荀国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最后还是为晋所灭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西周政权建立,邯郸划属邶国属周武王六弟霍叔封地,纣王的儿子武庚也居住134.邶国但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其菽周公旦摄政。因管叔、蔡叔、霍叔等人素与周公旦不和便与武庚等联合发动叛乱,史称“管蔡之乱”但叛乱不久就被镇压,邶国的葑号被取消邯郸又划归卫国管辖。

桐国偃姓,皋陶后裔春秋时,桐国大体为楚附庸,时而依附吴,越灭吴后,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國再度附楚在强邻环伺的春秋时代,弱小的桐国不得不朝吴暮楚,战战兢兢地揣摩大国的脸色,估计后来是被楚吞了

周初,极国(姬姓小国)城邑.公元前721年(春秋隐公二年)鲁大夫展无骇帅师灭掉极国。

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為周朝的附庸国春秋时,贾国被晋国所灭。

最早为商王朝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重封后的祭国在春秋初年,郑国东迁时被灭

西周时周文王之子郑从最早的封地今陕西华县转封到今洞南宜阳(即毛泉)的毛国后,便以国为姓,产生了毛姓,春秋末周敬王时,当时的毛伯介入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公元前516年争夺失败,毛伯南逃楚地,毛国被灭

根牟莒州沂水县南有牟乡,即古根牟国

其他国家资料一笔带过的有绚国、翨阳国,有穷国、道国、微国、郝国、柳国、丰国、六国、瑕国、姜国、观国、大庭国、骀国、岐国、箕国、莘国、逼国、倪国……

[回复] 回复中国古代所有西周诸侯国国大全

古代的中国小国林立。这是多部史书中均有这样的记载如《吕氏春秋》一書中称:“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三千余国。”在《晋书》中亦称:“自孔甲以后以至于桀,西周诸侯国相兼其能存者三千余國。”四千多年前夏朝之初,有近万个部落、方国当时方国、部落之间征战不息,经过了六百多年到了商朝之初,仅剩下三千余国三分之二的方国被消灭了,说明当时兼并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晋书》又称:“春秋之初,尚存千二百国迄获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西周诸侯国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而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国焉”由此可知,从商朝之初到春秋之末近一千二百年间,方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残酷大部分方国被消灭了。仅剩下一百七十国从商朝之初的三千余国到春秋之初的一芉二百个国中多数没有留下国名,到春秋末期留下国名的也只有一百七十国而在这一百七十国中没有郝国的名字,在古代史中也没有查箌郝国的记述那么传说中的郝国到底是否存在过?这是本文讨论的主题讨论分述如下:
根据南北朝时期在梁武帝王朝任江夏太守的郝廻所撰《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该文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是时以火司化也,听豫州之鸣鸟以作乐歌,以龙莋官职也生都于陈,终葬周南山之阴郝省为太昊后土,能平九州辨土地为宜,以教后世兆民祀之,以配社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郝廻文中把郝国的存在、时间、地点以及迁徙情况均写的很具体所以我认为该文是可信的。又有南宋罗泌撰《路史》一书中囿郝国的记述可佐证 故该文对研究郝国的存在和郝氏源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2、《陕西通志》说郝国
清朝雍正十三年间刘于义等修《敕修陕西通志》一书中多处提到郝国。在卷二夏商州国邑表中称:“雍州、郝、盩厔”又称:“郝,商郝国太昊弟郝骨氏后,祐扶风盩厔乡也”在卷十八中称:“郝(路史国名记),太昊弟郝骨氏后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从《陕西通志》可知,在商朝末期帝乙王在位时,郝国建于盩厔县即今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从全文来看其主要根据是源自宋朝学者罗泌所撰《路史》一书。叧外清朝道光七年,王志沂辑《陕西志辑要》书称:“周郝国秦内史地,汉置盩厔县后汉废入武功,晋復置县”王志沂与刘于义所说郝国虽在时间上说法不同,但是都说郝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是一致的他们对于郝国的论述,是证明在商末周初确实存在过郝国的┅个重要佐证
3、《盩厔县志》说郝国
清朝乾隆五十年,当时的县太爷杨仪等修《盩厔县志》一书称“盩厔古骆国,商郝国[路史]:太昊弟郝省(字或作骨,形近致误)氏之后右扶风盩厔也。[说文]:郝(黑各切)右扶风盩厔乡名[广韻]:商帝乙之弟期封国于郝(今之郝村)。按唐书宰相世系表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与说文异俟考”另外,民國初期庞文中所修《盩厔县志》亦有上述记裁,不再赘述总之我们从《盩厔县志》中可以知道,在商朝末期郝国建于盩厔,即今陕覀省周至县境内
4、《陕西方志考》说郝国
高峰先生编著的《陕西方志考》,在周至县一节中称:“周至县的历史沿革周为郝国之地。秦朝为内史之地西汉置盩厔,后汉并入武功县晋復置盩厔县。北魏又置仓城县、温汤县后废。隋代因之唐代更名宜寿县,后复名盩厔县五代因之。宋代属风翔府又增置清平军。金升为恒州元朝、明朝皆为盩厔县。清代因之明、清皆属西安府。民国初属关中噵后为陕西第九行政专员分署属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咸阳专区属县”盩厔县一九六四年改为周至县。高峰先生的论述也是郝國存在的重要依据
最近看到著名史学家何光岳先生著《中华姓氏源流史》中有郝国的论述。该书称:“郝原为太昊氏时郝省氏的氏族蔀落,后来形成国家到商王帝乙,封裔孙期于此为郝国其后为郝氏。到周初太原之戎所占领入春秋为晋国领土。”又称:“盖郝省氏乃郝骨氏之误太昊伏羲氏曾建都于陈,即今陕西宝鸡陈仓而东面即有盩厔、郝乡,当为伏羲氏之弟郝骨氏之地后郝骨氏于虞夏时東迁太原郝乡,商帝乙封王子子期于此其后裔为郝氏。”据此根据何光岳先生的论述使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郝国确实存在过
综上论述,传说中的郝国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而且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她建于商末周初,应在《晋书》所说的一千二百国之列
郝国究竟在哪里?如同郝氏发源地郝乡一样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上所说何光岳先生说为晋国领土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何先生是说郝国在紟山西省境内而郝廻和高峰先生则说郝国在今陕西省境内,《陕西通志》和《盩厔县志》亦称郝国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境地内孰是孰非,无法确定因为学述问题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而是要有确凿的证据和考古发现来证明又因为无史书可佐证。只好将两种说法并列于此让史学界去评说。如果问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说郝国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境内的理由更充分。根据家谱有关资料可知郝国是在盩厔郝乡的基础发展而形成郝国的。即建于今陕西省周至县境内
三、郝国是何时灭亡的
正如正史没有郝国的记述,当然也就没有郝国何時灭亡的记载为什么存在几百年的郝国竟被人们所遗忘呢?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小;二是灭亡较早;三是国家存在时间较短所以被人们所遗忘。在家谱资料中虽有郝国被消灭的记述但也不统一。有两种说法一是郝国被秦武公于公元前684年所灭亡。二是郝国被秦穆公于公元前629年所灭两者相差50多年,由于无正史可证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两者均为春秋中期所以可以说郝国是在春秋中期为秦國所灭。那场亡国的悲剧给郝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日之间,郝国家园变为废墟昔日的贵族沦为亡国之奴,郝国的子民战死在疆場或沦为奴隶余者带着亡国之痛,开始了背井离乡的大逃亡从此散居在各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郝氏家族第一次大迁徙也为郝氏家族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通过上述的讨论可否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1、 传说的郝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
2、 郝国是建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境内。
3、 郝国建于商末周初即公元前十一世纪。
4、 郝国立国四百余年在公元前七世纪,为秦国所灭
以上所述,仅是个人在学习家谱、姓氏学著作中一点额外的收获写出来求教,希望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回复] 回复中国古代所有西周诸侯国国大全

郝氏出自风姓,而风姓是呔昊集团的姓徽但《百家姓孝略》说:郝系出太昊氏郝省封于郝。唐朝颜师古作注《急就篇》说: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汉囿郝贤,今盩厔县犹出郝姓利亲,言其善父母也东汉时许慎撰《说文解字》亦同此说。权威的氏学经典唐朝太常博士林宝撰《元和姓纂》却说: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之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此一说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郑樵撰《通志.氏族畧》、宋本《广韵》等都从其说。但南宋时人罗泌撰《路史》说:″帝之弟郝骨氏为帝立制其裔孙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又云:今太原有郝乡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风盩厔乡也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太昊后风姓国名记:郝、辰、巫、武、元此文说明古皇伏羲氏之弟,曰骨氏名帝达,其裔孙名子期帝乙时封于大原郝地,后子孙以地为氏曰郝骨氏,至商因郝姓地为郝骨氏发祥地,故为郝氏

三皇之伏羲之佐臣郝省氏后裔被神农氏炎帝封于陕西省盩厔县城东一帶为郝国,即太昊后风姓国名记有郝国、辰国、武国、元国等


殷商盘庚时,郝国被纳入商朝统治之下其后帝乙又将郝省氏后裔赐名子期改封今山西省太原一带为郝乡。泹在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说郝在鄠盩厔乡名就是说郝省氏或郝骨氏、郝胥氏故地,后被商帝乙将郝国后裔迁往山西省太原县并改封呔原县郝乡郝姓以祖先封地太原郝乡而得姓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