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当明星是怎样一番体验验

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是怎样一番体验_百度知道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是怎样一番体验_百度知道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是怎样一番体验?_知乎精选_【传送门】
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是怎样一番体验?
【张佳玮】谢邀。最重要的体验是:自由职业当久了,真的很难适应稳定的上班生活。我从大学开始写字,一天正式班都没上过。2008-10那两年,跟上海文广合作,每周有两三天去电视台,当NBA解说嘉宾,有些像上班的性质吧——不必打卡,但迟到总是不好意思的。于是前一晚得早睡,次日早上得早起、洗漱、刮胡子、西装、出门打车、赶到地方、解说两个半小时、打车回家。我跟朋友说:得亏我还挺喜欢解说的,答应去也是玩儿票,犹且觉得这么难受;日常上班,赶上个不喜欢的工作,那早上真是要起不了床了。自由职业的第一个好处,当然是有相对的自由。比如以前在上海时,女朋友想去哪儿玩,那么,跟几个编辑说几句,抬腿就可以走。唯一需要确认的,是住的地方最好有网络。举个例子:2010年12月,上海太冷了。我和女朋友去了三亚鸟巢度假村(那会儿《非诚勿扰2》还没播,房价比现在便宜得多),出发前跟编辑通了气,“那么我就写点海南的饮食吧?”“好!”某天下午,我们在那附近溜达,有个编辑问我要一篇急稿。旁边是里兹卡尔顿。我进去,问咖啡吧有没有WIFI?当然有。多少钱?两个人,一小时120,一天240。我就要了一天的份额,两个人坐了一下午。我女朋友喝咖啡,看杂志;我写稿子,传出去。好了。以及现在,陪女朋友在巴黎读书,还是可以给国内的编辑写稿子,两年半了,也没什么妨碍。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合作熟了的编辑,彼此递一言两语,意思明白了,就不用多掰扯。你提要求,我交稿子,大家齐活儿。对生活,自己心里也比较有数。比如某段时间很忙,但明确知道自己能挣到钱。某段时间钱少,嗯,但能享受点闲空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收入和闲空难两全,好在自己也能权衡。有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写的书,挣的钱,自己做了什么,是看得见的。很清楚自己是个凭手艺吃饭的人,比较少有虚泛感。坏处也多得很。比如,永远解释不清自己是干嘛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妈跟亲友解释我是自由撰稿人,不懂;“那他在电视台做解说”,噢人家懂了。比如,出国的时候,永远得付保证金;递交收入证明永远很琐碎。因为我的确没有受雇于任何一个所在,光凭银行流水,签证那边都会审视良久,总觉得我可能是骗子。比如,切身的起伏感。这种感觉很微妙,不能说是危机感。如我先前所述:很清楚自己写得多就挣得多,收入/工作效率和自己的勤奋度是成正比的。虽然谈不上危机感,但总有些,“如果我这些时间不是用来玩儿,而是正经看看书,写写字,应该会好一些吧?”我在上海期间比较闲散,熬夜、玩PS3刷白金、出门旅行是家常便饭。但到了巴黎以来,生活规律了些,自觉了起来。倒不是危机感,还是那种情绪:“如果我把这些时间用在跑步、看博物馆、做短途旅游,好像比玩游戏和赖床有意义呵?!”自由职业者到后来,大概都有这种感觉:小范围内,你享有一定的自由,但也得担一些风险;大尺度上,你并不那么自由。因为自由职业者大多都希望,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并收获快乐,不希望浪费时间。而这种“不希望浪费时间”,会始终驱动着自己。你很知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很知道自己境遇的起伏,和自己的认真程度是相关的。甚至你越认真工作,就可能收获越多的自由(身体上的和情绪上的,拖延症患者一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自由职业者真正需要说服的,通常不是老板和家里人,而是自己。大致如此。【唐缺】可以在大家忙得像狗一样的时候爬上围脖道一声“早安,准备看NBA了”。可以在大家困得像猪一样的时候靠在床上舒畅地看世界杯,看完后大睡一个白天。可以在大家斤斤计较假期长短如何拼凑的时候想出门就出门。可以在大家抱怨没有加班工资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句:最近多干点活,多赚点。可以在大家疲于奔命的时候对自己说一句:放两天假,休息休息。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不和自己讨厌的人打交道。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比上班族多一些的自由。可以不用看人脸色过活。别人有x险x金,你得自己掏腰包去买。别人放假照样拿钱,你少干一天活就少拿一天钱。很难做到规律的生活,有健康隐患。时不时会有时间紧工期短的工作要完成,赶工的时候其实比上班族更累。别人工作的时候你可以放假,但别人安享假期的时候可能你不得不工作,包括春节。想去日本之类的地方旅游,办签证的人告诉你,你有多少多少存款没用,你年收入多少多少也没用,人家不认你一笔工作赚几万几十万,就认稳定的月流水。还是逃不开压力。你做自由职业已经十年了,不说财务自由,起码收入稳定不缺钱花,在业内也有一丁点小人气。然后回到老家,听到你奶奶对邻居说:“哦,我孙子啊?还在北京上班呢,对,还在那家展览公司,国企嘛……”——原来你的家人还是觉得只要没上班就是丢人。【陈琦】我是一个11年的自由职业者。软件产品自产自销。基本上来说可以分为3个阶段的体验。阶段1,刚辞职时候的缺乏安全感。自由职业,其实也是被逼上梁山。因为按照我的家庭教育,如果不是因为失去了一些东西,认清了一些东西,我是不会走到这条路的。刚辞职回到家,父母肯定是不理解的,周围人也是。很抱歉这个阶段给父母面子上增加了不少压力。确实,刚开始收入也远不足工作的时候,人肯定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的,但是前面说道我是有自己的原因不得不坚持,所以坚持下来了。后来想想,按照我自身特点,其实走到这一步也是必然的,迟早的选择。阶段2,有稳定收入后,开始体会不同的人生体验。有的人可能觉得自由职业朝不保夕,这也要看你具体做什么。我很幸运的是我的收入在2,3年后逐渐赶上原来工作时候的收入。其实同行有更快的,我是属于典型慢成长,但好歹成长了,非常幸运可以存活下来。能够生存后,就进一步断了回头的念头。因为自己做什么都是为自己的未来在负责,所以工作变成了主动的。每天自然不会想着老板安排的活很烦之类,每天只会想,恩今天我赶紧把这个做出来,看看什么效果;明天我试试另一个想法...之类。所以工作中,心里不再累,周末工作也无所谓,生活变得主动而充实,这是体验一。其次,能够生存也就有了底气,父母不会再说了,慢慢的他们出去碰到人也会很有自信的解释这种工作状态。再后来他们想通了,其实这自由职业就是相当于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只不过员工只有一个而已。好歹是老板嘛,虽然赚得不多,但能生存的不错,也挺有面的。把自己当老板看,自信提高,这是体验二。再则,体会到了时间自由的宝贵。你愿意花多少钱去换自己安排时间的自由(总工作时间不变,但是可以灵活)?以前打工是根本不理解,其实这个时间安排上的自由,即便没有增加更多时间,其实也是价值不菲的。简单举例,要旅游,你可以找任何一个淡季出去,保证省钱不说,景区没人,爽死你;大周一干别人周日干的事,没人跟你抢;接送孩子总是很从容...;对于突发需求,任何时候都有空...总之好处太多了,在时机上你基本可以占到所有的便宜。冲这点,挣得少点真的无所谓。然后想通了一个道理,打工其实根本不稳定;因为任何公司都有风险,只不过老板抗了风险和压力,你看不到而已,一旦风险来临,自然转嫁到打工者头上。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命运自己掌握,有风险,自己面对至少是踏实的。所以,开始觉得自由职业才是真正稳定的职业。因为你是独立的,不依赖任何人产生价值,靠自己本事,只要你活着就能有饭吃。还有比这更稳定的职业了吗?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自由职业的,你确实要有点技能才行。甚至比当老板要更能干,因为老板可以雇佣,而你自己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打工,不仅不需要太能干,而且相反要求当螺丝钉,这样一旦失业,面临转行,那种滋味....阶段3,走向个人的解放。长期自由职业,让我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世界,发现世俗的观点,其实很多都是瞎扯。对人生的看法会慢慢变化,虽然这会导致和人群越来越远,但并不会带来孤独感。因为与此同时,自我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观念的解放带来心灵的解放。随着业务的熟悉和收入的增加,开始获得更多的时间。不仅仅是时间安排上的自由,是实实在在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此时,生活开始慢下来,开始思考很多问题,多多少少思想会成熟和深刻点。我反正是发现自己好奇心变重,想体验各种事物,于是这段时间玩的非常过头,美其名曰享受生活,唉惭愧。显然这种自由是会上瘾的。这时候,若非吃不起饭,一般不会动回去打工的念头...(从另一个角度讲,你若没有强大的自控能力,连起床都要赖上20分钟的,就不要动自由职业的念头了,还没等你到阶段3,你就挂了。)到了阶段3,你会觉得生活很幸福,人很自由,基本上就是这个体验。阶段4....我还没体验到。不过可以看到路没有走完,会想一个问题,我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什么,或者说,除了玩乐,我应该设定一个什么有价值的新的目标?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自由职业者,能自己定义自己是很爽的,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境界。结束在强调一下我是幸运儿,我的体验未必是可以被重复的。自由职业风险很大(阶段1太难),请勿冲动辞职。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知乎精选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1月27日 16:19
知乎精选 最新文章
知乎精选 热门文章作者:张佳玮微
最重要的体验是:自由职业当久了,真的很难适应稳定的上班生活。
我从大学开始写字,一天正式班都没上过。
2008-10那两年,跟上海文广合作,每周有两三天去电视台,当NBA解说嘉宾,有些像上班的性质吧——不必打卡,但迟到总是不好意思的。于是前一晚得早睡,次日早上得早起、洗漱、刮胡子、西装、出门打车、赶到地方、解说两个半小时、打车回家。
我跟朋友说:得亏我还挺喜欢解说的,答应去也是玩儿票,犹且觉得这么难受;日常上班,赶上个不喜欢的工作,那早上真是要起不了床了。
自由职业的第一个好处,当然是有相对的自由。
比如以前在上海时,女朋友想去哪儿玩,那么,跟几个编辑说几句,抬腿就可以走。唯一需要确认的,是住的地方最好有网络。
举个例子:2010年12月,上海太冷了。我和女朋友去了三亚鸟巢度假村(那会儿《非诚勿扰2》还没播,房价比现在便宜得多),出发前跟编辑通了气,“那么我就写点海南的饮食吧?”“好!”
某天下午,我们在那附近溜达,有个编辑问我要一篇急稿。旁边是里兹卡尔顿。我进去,问咖啡吧有没有WIFI?当然有。多少钱?两个人,一小时120,一天240。我就要了一天的份额,两个人坐了一下午。我女朋友喝咖啡,看杂志;我写稿子,传出去。好了。
以及现在,陪女朋友在巴黎读书,还是可以给国内的编辑写稿子,两年半了,也没什么妨碍。
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合作熟了的编辑,彼此递一言两语,意思明白了,就不用多掰扯。你提要求,我交稿子,大家齐活儿。
对生活,自己心里也比较有数。比如某段时间很忙,但明确知道自己能挣到钱。某段时间钱少,嗯,但能享受点闲空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收入和闲空难两全,好在自己也能权衡。
有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写的书,挣的钱,自己做了什么,是看得见的。很清楚自己是个凭手艺吃饭的人,比较少有虚泛感。
坏处也多得很。
比如,永远解释不清自己是干嘛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妈跟亲友解释我是自由撰稿人,不懂;“那他在电视台做解说”,噢人家懂了。
比如,出国的时候,永远得付保证金;递交收入证明永远很琐碎。因为我的确没有受雇于任何一个所在,光凭银行流水,签证那边都会审视良久,总觉得我可能是骗子。
比如,切身的起伏感。
这种感觉很微妙,不能说是危机感。如我先前所述:很清楚自己写得多就挣得多,收入/工作效率和自己的勤奋度是成正比的。
虽然谈不上危机感,但总有些,“如果我这些时间不是用来玩儿,而是正经看看书,写写字,应该会好一些吧?”
我在上海期间比较闲散,熬夜、玩PS3刷白金、出门旅行是家常便饭。但到了巴黎以来,生活规律了些,自觉了起来。倒不是危机感,还是那种情绪:
“如果我把这些时间用在跑步、看博物馆、做短途旅游,好像比玩游戏和赖床有意义呵?!”
自由职业者到后来,大概都有这种感觉:
小范围内,你享有一定的自由,但也得担一些风险;大尺度上,你并不那么自由。
因为自由职业者大多都希望,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并收获快乐,不希望浪费时间。
而这种“不希望浪费时间”,会始终驱动着自己。你很知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很知道自己境遇的起伏,和自己的认真程度是相关的。甚至你越认真工作,就可能收获越多的自由(身体上的和情绪上的,拖延症患者一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自由职业者真正需要说服的,通常不是老板和家里人,而是自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明星是怎样一番体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