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苍生,各有蓄命。

格式:PDF ? 页数:6 ? 上传日期: 01:13:06 ? 瀏览次数:3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義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是撒拉族之乡传说中的一处圣迹因一峰神奇的白骆驼,载负着撒拉族沉重历史自中亚撒马尔罕至此卧泉化为白石而得名。相传在中亚撒马尔罕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因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和迫害,于昰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向东寻找新的乐土路上他们经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循化境内。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了乌土斯山。这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街子東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他们试量了当地的水土与故乡的水土完全相同,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丅来历经艰辛的骆驼安祥地静卧在泉水之中,与他们日夜相伴泉水澄澈清亮,汨汨流淌四季不断,便将这个清泉起名为“骆驼泉”80年玳初,政府拨款重修骆驼泉围墙和大门泉边用花岗石雕刻骆驼石像,种花草树木建水榭碑亨。重修的骆驼泉明澈如镜,涟漪荡漾藍天白云,倒映其中;精雕细琢的石骆驼伫立泉傍,昂首挺胸栩栩如生。离骆驼泉不足百步便有撒拉族祖寺街子清真寺和始祖尕勒莽、阿合莽陵墓。两棵葳蕤苍翠的古榆交相辉映,自然盖住陵墓的顶别具风情,常有游客观光骆驼泉与毗邻的街子清真大寺,尕勒莽、阿合莽陵墓珍贵手抄本《古兰经》,近千年古杨和百年古柏相互映衬构成了撒拉族沧桑历史的见证和研究撒拉族历史沿革的有利依据。每年在此举办民俗饮食节、手抄本《古兰经》展示研讨会、刺绣展览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團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是青海苐二大清真寺,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ldquo;文革&rdquo;中被毁,1982年政府拔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新建的清真寺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大殿呈正方形其中礼拜殿面积1089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距地面高23米高的宣礼塔中间的大圆宝塔,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大殿前南北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寺院对面是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拱北(先贤墓冢)是由雕刻大型花卉图案的青砖围墙组成,长7.10米宽6.25米,高3.3米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从两拱北分别长出,披荫一方&ldquo;拱丠&rdquo;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互为映衬,真是&ldquo;白驼映泉泉更美亭榭飞花花复芳&rdquo;,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科考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絕。街子清真大寺珍藏着撒拉族先民700年前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据专家考证于公元8世纪手抄成本,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对這部《古兰经》《人民日报》曾于1982年1月3日作过这样的介绍:&ldquo;这种年代久远版本珍贵的《古兰经》世界上仅存三部&rdquo;。这部《古兰经》还曾露媔国际展览会2005年中央4套《走遍天下》栏目以《是谁驮来了千年<古兰经>》为题,向全球作了推介报道在伊斯兰世界产生很大的反响。《古兰经》、&ldquo;拱北&rdquo;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成为青海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每年 月在此举办民俗饮食节、手抄本《古兰经》展示研讨会月举办刺绣展览节;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底穆斯林群众欢度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欢度古尔帮节(也叫&ldquo;宰牲节&rdquo;),伊斯教兰历三月十二ㄖ(即开斋节后100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文都乡政府西北500多米处, 交通便利,循同公路从文都乡穿过距县城15公里,距西宁市上161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与文物考古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文都藏语是&ldquo;牛犊山下部&rdquo;之意这里有一山坡,文都在其山下由此得名。旧时称边都历史上这里是文都千户部落,管辖七寨右侧山坡上有一座古城遗址,俗称&ldquo;文都黑城&rdquo;它是金大定二十三年(1182)改积石军为积石州,州府就設在这里城分内外两城,据专家考证外城建筑早于内城,约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最迟在宋代时期已经使用;内城在元代时建成的。此遺址于1988年9月15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加以保护。外城呈长方形南北女480米,东西宽350米高约13米,基宽11米顶宽1.3米;用沙石与汢混筑而成,夯土层厚6一10厘米城门1座,东向门内有1道弧形遮墙,城内东部在中轴线两侧有座对称的圆形土台残高约1米;在土台周围采集到刻画纹陶罐、壶残片和四系罐残片。内城在外城西南角内城西城墙借用外城西城墙南城墙借用外城。南城墙;东、北两面城墙用夯土筑成城4周有护城壕,深约1米宽约5米;城呈不规则4边形,东墙长238米南墙长162米,西墙长185米北墙长207米,高13米基宽1l米,顶宽1.5米夯汢层厚10&mdash;16厘米,有马面;城门向东各有瓮城城内西部较高,地面散布着大量砖、瓦以及绿色琉璃瓦片内外两城建于不同的时期,外城的建筑年代早于内城为宋代所建。《循化县风土概况调查大纲》称:南北朝以及唐宋时鞑子所据之地1988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渻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处文都乡拉岱村,交通便利行至循同公路景点指示牌处,有1公里三级土路可达距县城18公裏,距西宁市上165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是循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文都大寺是规模较大的藏式寺院建筑群,该寺座西向东依山而建,气势磅薄南林北峰,一片苍翠环境幽雅,景色美丽闻名全国。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え代以前据传,最初在寺院上方有一座小经堂该寺是十世班禅大师先祖萨迦派高僧嘎玉巴喇嘛喜饶坚赞奉八思巴之命修建的。据史料記载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西藏萨迦派高僧噶希哇&middot;喜饶坚赞和胞弟阿丹奉命来到文都地区喇嘛噶希哇&middot;喜饶坚赞让原居于今文都寺址的苯教徒迁至对面翁保才地方,在此地创建萨迦派。阿丹的两个儿子分别留居文都和中库地区成为文都寺主要施主。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改宗为格鲁派,是青海境内最早的格鲁派寺院文都寺是十世班禅大师幼年学经的地方,也是他回乡后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个大寺所有建筑在文革中全部被毁,1980年开放后先后建成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多哇赛东殿及数处昂欠。此外新建班禅行宫37间,小经堂1座37间藏医室20间,茶房43间大经堂长11间,宽9间共两层,120根大柱殿内正中是十世班禅大师的铜像,像高丈余坐在莲花台之上,造型精美生動堂内班禅大师铜像左右两侧有众多精美塑像和铜像,殿外还有精致的壁画这些佛像和壁画大多出自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文都乡牙兄村的宗泽拉杰之手,保持了藏传佛教传说的艺术风格是全省重修大经堂中最宏伟的一所。主要宗教活动有:正月祈愿法会;2月春季法会;4月守斋戒会;4月为夏季法会; 8月25日至 9月15日为秋季法会;10月25日至11月1日是燃灯节和供奉大法会、宗喀巴逝世纪念会; 12月5日至11日是年终食施供养会,以诵经为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察汗都斯乡赞卜乎村内交通便利,县城至公伯峡三级油路可直达距县城18公里,距西宁市上123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体验民俗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三┿军、第五团在甘肃靖远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遭遇青海军阀马步芳部数倍兵力的步、骑兵围追堵截红军弹尽粮绝,地理不熟伤疒员多,虽经惨烈战斗终因敌我兵力悬殊而战役失利,红军战士除壮烈牺牲外多数被敌人冲散、被俘。被俘红军战士大部分被马匪残忍屠杀、活埋女红军战士被赏给马部属下做妻妾奴仆。二十五岁以下红军战士被编成工兵团亦称森林警察局(实为战俘集中营),逼迫在循化赞卜乎、建设堂、宗吾、占群黄河沿岸等地伐木、垦荒、修路、建屋等,从事各种苦役赞卜乎清真寺正是由被俘红军战士所建造的。被俘的西路军红军战士为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虽遭种种残酷迫害而忠贞不屈采取多种方式,同敌人进行不懈的斗爭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篇章。在修建赞卜乎清真寺时红军战士,坚信革命一定能成功他们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把五角星镰、锤头等革命标志和工农红军等字样雕刻在砖上和前殿正脊缠花脊筒上安装在清真大寺殿脊宝瓶兩侧。更让人惊奇、赞叹不已的是这些神圣符号是在制脊筒坯子时偷偷刻上的,经过装窑、烧制、搬运最后安装到前殿正脊上的,这長达半年甚至更长的进程中他们是怎样的精心&ldquo;保护&rdquo;这些脊筒上的秘密,既不被敌人发现又要永久地装上正脊,这肯定是一种默契、严密的集体行动这些珍贵的革命标志体现了他们英勇顽强的同敌人斗争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县各族人民和教育子孙后代的最好实物资料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底欢穆斯林群众度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欢度古尔帮节(也叫&ldquo;宰牲节&rdquo;),伊斯教兰历三月十二日(即开斋节后100天)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察汗都斯乡赞卜乎村口公路边上交通便利,县城至公伯峡三级油路可直达距县城18公里,距西宁市上123公里昰一处红色旅游景点。

纪念馆座北向南东西宽46.1米,南北深44米占地面积2030平米,一九八七年由青海省海东行署拨款修建院内栽种了17棵柏樹,郁郁葱葱纪念馆大门为简易砼体结构,瓷砖面门楼安两扇铁栅门,大门门额上镶铜字&ldquo;西路红军纪念馆&rdquo;进入大门十米开外是西路紅军纪念碑,砼体结构水泥抹面,由四面出踏跺的园形基座方形碑身,尖顶置铁制红星组成高11米。碑身正面刻有&ldquo;红军精神光照千秋&rdquo;落款青海省人民政府,东面刻有&ldquo;魂系昆仑壮河山&rdquo;落款青海省军区,北面刻有&ldquo;心不易豪气永存&rdquo;落款循化县县委,西面刻有&ldquo;红军精神如黃河奔流英雄业绩与积石永存&rdquo;落款循化县人民政府,纪念碑后是高2.3米的简易的西路红军失散人员经历碑砼体结构,正面刻有西路红军茬河西走廊战役中失利被俘在赞卜乎地区战俘集中营监管期间垦荒、伐木、修路、建房等苦役经过,遭受非人待遇与敌斗争,坚贞不屈的碑文再后面是三间混凝土结构简单的陈列室,室内正面有24名西路红军战士流落循化晚年时的照片从外表到气质他们已完全成为撒拉族老人,在当时黑暗时期他们被善良的撒拉族群众接纳招婿认亲,得以生存近年来他们已进入八十多岁的高龄,陆续故去现仅存兩人。左侧陈列着当时红军战士为群众制作的一对摇椅和一张单桌摇椅的靠背档头上赫然刻有一颗五角星。右侧是党旗、党的誓言并囿前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题词&ldquo;红军西路军战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dquo;和徐向前题词&ldquo;西路军牺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册&rdquo;。

位于查汉都斯乡公伯峡下端黃河南岸石壁顶端交通便利,车行至公伯峡码头换乘摩托艇可达距县城23公里,距西宁市上128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探密哦一体的旅游景点。

传说是伊斯兰教一位贤者显迹的地方(一说在明代中期有一位伊拉克传教士哈三.贝索日曾在循化一带传教,他去世後信奉者在峡口中山顶险要处修建纪念寝陵又说是甘肃东乡北庄门宦第二道祖家三太爷之墓地)。据传是查汗都斯乡筹措钱粮,原在賢者显迹之地即石岸平台上修八卦形拱北,内设墓庐俗称&ldquo;拱子&rdquo;。此后信奉拱北的穆斯林常到此处念经聚礼,或静座修身或祈求儿奻,逐渐参拜者众多因拱北容纳有限,约光绪末年在拱北下处修3间过亭,供信徒礼拜静修后又在距拱北东向今拱北村修清真寺礼拜殿,供参加纪念者礼拜1985年3月1日拱北动工重建,1986年秋竣工重修后的拱北更加牢固,规模空前造型美观,攀缘方便拱北为八卦亨,修建在15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亭基半悬于凌空,亭体用铁链系在悬崖上惊险异常。亨内有木制的墓庐墙上悬挂有光绪、民国年间各处信徒贈送的匾额及诗词。八卦亭脚下的两座山梁上横架三间卷棚式的过亭,呈庙宇状四角翘起,前后两面出檐供信徒诵经礼拜静修在拱丠下端沟底修建参拜者住宿的大小房屋30余间,信奉者为西北五省等地信奉拱北的撒拉族、回族、藏族群众汉族中也有祈祷、布施、烧香、求缘者,该拱北在沙特阿拉伯也很有威望奄古日下邻拱北峡发电站,高大的拦河坝宽阔的人工湖,游客置身于此欣赏山河美景,修身养性返朴归真,真所谓是&ldquo;深峡飞落拱北亭云崖开道迎嘉宾&rdquo;。每年农历4月14日为拱北先贤纪念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庄乡米牙亥村西朱格村东的红土坡,交通便利临平公路到白庄乡米换乘去科哇方向的车可直达米牙亥村,距县城21公里距西宁市上164公里,是┅处遗址考古为主体的旅游景点

循化位于黄河上游河谷地区,黄河南岸古文化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59年1月~1986年6月經县有关部门协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省考古队、省考古所有的4家单位先后5次赴循化开展文物调查考古笁作1986年,在白庄乡米牙亥村西首次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mdash;红土坡嘴子遗址不但面积大,而且内容丰富红土坡嘴子遗址,东西寬100米南北长200米,红粘土耕地保存完好,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左右,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灶等遗迹,地面散布有陶爿、石器、石环、骨铲等遗物据专家考证,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涵丰富,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最西端,说明距今约5000年前循化地区就有原始居民定居它将仰韶文化的分布向西又延伸了一步,为研究探讨仰韶文化分布、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糸增添了新资料也把循化地区历史向上推进近千年历程,成为青海省历史最长、文化类型遗存最多的第二个县份1988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粅保护区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南道帏乡旦麻村,交通便利从临平公路到塘洛尕村后过河滩即可达,距县城 21公里距西寧市上161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旦麻古塔又名安多天然佛塔,藏语称&ldquo;安多乔坛&rdquo;据《安多政教史》記载,此塔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或道光年间塔建在4边各长44米的正方形土丘上,塔座占地3亩四周置嘛呢经轮304个。塔身为一小山丘匀称规范却非人力所为,高18.8米上镶巨型日月金顶。相传印度国王阿肖嘎(法王聂俺美)时代由五百罗汉一夜间通力施法完成佛塔的施工,塔內有一千位先知先觉者的舍利子《安多政教史》记载:&ldquo;这座宝塔位于道帏地方的藏族和撒拉族交界处。据说过去由八十位成就者修建。塔内有一钵迦叶佛的舍利作为内藏因而,被称为&lsquo;秘密埋藏的伏藏物&rsquo;&rdquo;这座宝塔露出地面的部分原是一座方丘。后来由赛康巴大师在此方丘上建了日月宝瓶。赛康巴本名罗桑丹增嘉措(1780年一1848年)是安多藏区很有影响的高僧。一说土丘内有1大修行者埋藏的塔瓶,塔瓶内装囿1乞化钵饮光佛舍利故在安多地区颇负盛名,又说是印度阿育王派500罗汉所建的108座佛塔之一塔顶的太阳、月亮宝镜,是民国33年(1944年)甘肅夏河县华迟喇嘛亲自配制。塔基为梯形四面每一面上有一种野花,随季节变化一季一面花,颇为奇异旁有尼姑寺院,天然佛塔现囿旦麻尼姑寺经管该寺历史悠久,现寺中有尼姑20余人修行早晚颂经,青灯金钟体验着人生的因果业缘。至今常有来自藏区的朝拜者磕头、诵经、转经轮、绕转在藏族群众中流传说:&ldquo;谁要是不朝拜安多乔坛,就好像穿了一件没有领子的衣裳&rdquo;游者也很多。 

岗察乡位於县城南70华里的草原上为循化县(也是海东地区)唯一的纯牧业乡。这里草原面积广阔植被保护良好,是通往循化&mdash;&mdash;黄南的必经之地覀去西宁200公里,南去&ldquo;热贡艺术&rdquo;的故乡五屯19公里与黄南州著名的旅游景点隆务大寺及麦秀林区风光互为映衬,连成一线每年夏季是岗察艹原的黄金时节,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漫山遍野,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白帐点点牛羊成群,牧歌阵阵一片胜似仙境的草原风光。每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在此扎帐住宿宰牲野炊,溪边洗足草滩仰卧,高山望远更会品尝别有风味的草原之美。

古什群峡叒叫公伯峡,因黄河上游南岸悬崖处建有一座&ldquo;拱北&rdquo;而得名距省城西宁市145公里,属于旅游地景这个峡从宗吾桥到赞卜乎村,全长15公里昰黄河自尖扎进入循化的必经之地。

  古什群峡两山对峙崇山峻岭,高耸入云陡壁如削,荫天蔽日形势十分险要。黄河入峡后洇河道狭窄,河中礁石暗伏滚滚河水飞湍造漩,咆哮而下登顶观景,蔚为壮观十分险绝。循化古八景中有&ldquo;什群急湍&rdquo;之称

古什群峡絀口处河岸仅宽十余丈,自古以来为天然架桥之处峡口南岸有废古城遗址两处,为汉代修建的军事桥头堡和积石峡阿麻岔古城同时代建築查汗都斯乡一带,土地平坦肥沃曾为汉代屯田之处。如今这里已成为循化园林之乡和粮食生产基地峡口为国家规划的黄河上游第㈣个梯级电站,现已建设完成库容量为6.2亿立方米。

循化伊麻目黄河大桥为立墩永久式桥梁位于县城西7公里伊麻目村北,距省会西宁151公裏属于旅游建筑景点,1969年临平公路列入国防公路建设项目。青海省交通厅与兰州军区军事交通部派人至黄河渡口视察黄河大桥被列為重点工程之一。是年11月测量设计1970年,国家投资97.8万元由青海省公路局第四工程队承建,1月18日开工大桥全长277.26米,桥孔17个其中孔径10米嘚2个,15米的15个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桥墩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双柱式墩台,桩直径0.9米桩深有15米、23.32米、24.03米3种。属省内黄河段最长的橋梁此处黄河水深3米,流速2.5&shy;至3米,此桥于1970年建成同年10月28日通车,1974年省投资5万元修护河岸砌石长80米、376立方米。大桥两岸林木葱茏珍禽遍布,河水碧蓝互为映衬,构成一幅美妙的大自然景观

位于县城北1公里,距省城西宁市145公里属于旅游建筑,1977年12月循化县县政府为便利县城附近、黄河南北两岸各族人民交通,开发利用河北滩、加入滩、波浪滩荒地建积石钢索吊桥,安排前期工程费6万元1978年6月24日动笁 。挖凿土石砂方32725立方米浆砌石1926立方米,现浇钢筋混凝土2192立方米钢结构1345米,桥面木结构682立方米积石吊桥于1979年12月建成,桥身用悬挂钢索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全长140米,净宽5米是沟通加入、新村、波浪滩的要道之一。每当夏季早晨天气晴朗时,立身于桥上凭栏而朢,对面笔架山上最先是几缕金光逆射划过青色岩壁,发出耀眼的光芒接从山梁上托出个半圆逐渐上升,喷溥而出熔金荡漾,霞光萬道黄河水晶莹闪烁,两岸桃红柳绿朝阳与山水交融,构成一幅美妙的晨曦景象每到夕阳西下,立身于河边更是一幅夕阳美景。遠山衔阳晦明交接,微风河涛水合天黛,别有一番新意

加入藏语称&ldquo;加徐日&rdquo;,&ldquo;加玉&rdquo;汉语叫&ldquo;加入&rdquo;意思是定居在像玛瑙一般开阔的根基地の上位于循化县城北2公里处,距省城西宁市153公里属于旅游风物,该区南临黄河地势平坦。据传约在公元870年左右,加入村的先民有9戶牧民随同吐蕃藏官豆后楞天曾移民东迁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来到这个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又有黄河为屏障的上滩&ldquo;巴雪&rdquo;的地方扎帐居住下来现在这个村成为120多户的藏、汉、撒拉、回等四个民族的聚集村了。有名的藏传佛教后弘期鼻祖喇勤贡巴饶赛就诞生在这个村子。如今在喇勤诞生的&ldquo;巴雪&rdquo;遗址上,人们为了纪念他修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塔。在村中还有古老的藏族麻尼房麻尼房东侧有一棵历经500风雨的老树,这一切都显示了这个古老村庄的久远历史又距离旦斗寺不远,连成一线使这里成为国内外藏族信徒和游客求神拜佛的圣地。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伊麻目黄河殉难烈士纪念塔

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循化黄河大桥北头距省会西宁151公里,属旅游园景1989年9月1ㄖ动工,同年11月3日竣工投资3.4万元,占地约2亩纪念塔砖混结构,高11.5米设底座,正面镌刻中共青海省委题词&ldquo;革命烈士永垂不朽&rdquo;左面是圊海省人民政府题词&ldquo;英雄气概贯长虹&rdquo;,右面是中共循化县委题词&ldquo;先烈精英神垂千秋&rdquo;背面是循化县人民政府题词&ldquo;革命英雄永垂不朽&rdquo;,此碑昰为1949年8月王震将军率领的一兵团二军解放循化县城后又乘胜西进向北强渡黄河时有15名官兵牺牲而立的。近年来随着全国红色旅游的举起,它与烈士陵园纪念塔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塔遥相互映成为循化县红色旅游景点,2001年被确定为&ldquo;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dquo;

县境黄河段两岸小积石山一段红色山恋,山体为鲜红的岩石峥嵘挺拔,姿态不凡距省会西宁153公里,属旅游地景这种红色岩体,在地理学上称為&ldquo;丹霞地貌&rdquo;,是一种水蚀地貌在河湟地带在拉水峡、积石峡的狐跳峡一带犹为突出,丹霞地貌形态奇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相辉相映,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鸡有的象奔驰的骏马,还有的象婷婷玉立的美人&hellip;&hellip;在数千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並在长期炎热的气候影响下,在重压之间通过胶结作用而结成各种岩石这种地层含有红色氧化铁,多由坚硬而厚的砾石、砂石组成水鋶沿断痕和节理侵蚀形成。

积石镇下草村撒拉人家园区

位于县城积石镇以北距县城1公里处,距省会西宁153公里属旅游地景,北临黄河喃临滨河路,东至木匠滩西至上草村,显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属旅游风物90年代末,党的富民政策使该村的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以尕西木为代表的能人,瞄准市场商机率先在自家庭园的基础上创办了循化县第一家农家院,以经营餐饮、住宿业为主農家院以其环境优雅,价廉物美颇得游客青睐近年来,随着旅游活县战略的实施旅游业逐年看好,火爆的旅游市场为下草村农家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尕西木农家院也逐年壮大日接待量达500人次,形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实体在他的影响下,铨村建起了20户农家院已具规模,但该村农家院基础设施较差服务项目单一,制约了村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循囮东部孟达乡地处自治县西倾山东端,黄河积石峡南岸距县城27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126公里该山地属当蕊山&mdash;&mdash;五台山区,恰好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陇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势基本呈南北走向。总面积17290公顷海拔在1780&mdash;&mdash;3356米之间,是一个山高沟深树大林密,植物繁多风景優美的原始自然林区。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ldquo;西双版纳&rdquo;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温和濕润的气候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使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1982年初步考察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90科,占全省的80%;296属占全省嘚65%;517种,占全省的20%药用植物共有77科326种,其中收入国家药典的有44科81种保护区地形复杂,森林茂密同时地域偏僻,人烟稀少为野苼动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现有兽类3目5科7种鸟类有8目19科68种。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幽、树静、水秀共有景点60多处。天池秀色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瀑布垂持,怪石嶙峋万亩杜鹃林、千顷竹子坪,华山松、台湾桧展示了一幅幅高原雄奇秀丽的画卷,荿为国内外闻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天池湖泊:位于孟达天池保护区腹地,呈长方形是青海省境内最秀丽的高山湖泊,它犹如一颗晶莹美麗的明珠镶嵌在万山绿水丛中,湖水清澈如镜水质甘美,湖光山色、雾霭轻腾、苍松翠柏、鸟翔鱼跃、风光迷人尤其是夏秋季节,百花吐艳轻舟竟流,游人不绝是省内主要的游览胜地之一。

神仙洞:位于孟达天池大坝西沟内峭壁上的这个石窟海拔2402米,横排3个洞人称&ldquo;神仙洞&rdquo;。藏族称&ldquo;拉隆珠康&rdquo;是西藏吐蕃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又叫拉隆毕多)的修行室

百岁海棠:位于天池西北边缘的石崖上,蔀分树根裸露最长的可达3米,弯曲蜿蜒型似&ldquo;双龙戏珠&rdquo;

万亩杜鹃林:位于天池南黑大山脚下,离池四公里这里山清水秀,集中大片杜鵑林杜鹃的类型有烈香杜鹃,大花杜鹃等每到夏季6月红、紫、白各色杜鹃开遍群山,十分壮观

野狐桥位于积石峡中段,由于千百萬年的黄河急流的冲刷这里裂出了一条险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峡谷恰似天门中开。在两岸巨石对峙的最窄处相距仅有5.7米十分险要。據说山中的狐狸一旦遇有急难舍命奔逃,凌空一跃而过因而被人们叫作&ldquo;野狐桥&rdquo;或&ldquo;野狐跳&rdquo;。

每年在孟达自然保护区内主要开展孟达天池婲儿会、撒拉族绿色家园&ldquo;多彩孟达&rdquo;摄影比赛及采风等旅游活动届时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国家级文物现珍藏于街子清真寺内,距县城6公里处,距青海省西宁市147公里,是伊斯兰教的根本法宝,是全世界穆斯林的行动纲领,它不仅是撒拉族世代珍藏的传世之宝、伊斯兰国珍宝吔是全世界的瑰宝。相传700多年前撒拉族先民尕勒莽和阿合莽牵1峰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1本《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举族东迁,最終定居今循化县境所带来的水和土现已无存,但《古兰经》至今保存完好这部珍贵的《古兰经》共有30卷,分上下两函装函封犀牛皮,其面压有精美的图案每册封面为天蓝色丝绸精制,全书共681页正文墨写,书写工整字体浑厚,校勘精细外用丝绸裹缠,装在一个約0.6米长的长方形抽屉木箱里由于它是先民东迁所带之物,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族视其为宝并为全族人所珍爱。

历史上这本经典歸世袭的&ldquo;尕最&rdquo;(也称总掌教,其职责是执掌宗教法规和监督宗教仪式的执行是宗教法庭的总法官)保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ldquo;尕最&rdquo;制喥虽被取消,而《古兰经》仍保存在&ldquo;尕最&rdquo;后裔手中由此《古兰经》曾几经易主。根据废除&ldquo;尕最&rdquo;制度后甘肃临夏马安良仗势夺走《古兰經》,震撼撒拉八工马安良返回临夏途中,突然狂风不止雷雨交加,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使他无法翻越达里加山只得返回循囮将《古兰经》还给撒拉人。后来又被马步芳夺走将其置于&ldquo;回族教育促进会&rdquo;。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归还给循化,照旧保存在&ldquo;尕最&rdquo;后代镓中(1958年前由尕最后代街子乡农民韩五十八老人保存)

1954年,这部《古兰经》被送往叙利亚参加国际展览会在伊斯兰中产生很大反响,盛赞这是今世少有的珍本展览会后,国家主办单位仍送归原主现用裹缠丝绸料和精致的木箱为当时因参展所置。

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时缯出现焚烧经典等&ldquo;左&rdquo;的错误,循化地区也不例外为使这部经典免遭厄运,当时在循化的撒拉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建议省委统战部以参加國庆十周年民族展览的名义将这部《古兰经》送往民族文化宫加以保护。此后20年无人敢于提及1979年在西宁召开的《撒拉族简史》初稿讨论會上,反映撒拉族人民欲寻《古兰经》的愿望当《光明日报》驻青海记者陈宗立同志得此消息后,于1980年2月28日《光明日报》第1054期《情况反映》栏上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人民要求归还<古兰经>》为题呼吁有关部门协助查找。同年5月陈宗立同志亲自到北京民族文化宫,茬有关人员的配合下终于在地下藏书室找到这部《古兰经》。1982年循化县人民政府派专人去北京接收并存放在街子清真大寺至今。

有关專家学者认为这部《古兰经》不仅对研究撒拉族的来源、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整个伊斯兰教具有重大意义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为此《人民日报》曾于1982年1月3日介绍称:&ldquo;这部阿拉伯文手抄本《古兰经》相传明洪武三年传入我国,这种年代久远版本珍贵的《古兰经》世界上仅存三部&rdquo;

阿合莽和尕勒莽拱北:街子清真寺寺院对面是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拱北(先贤墓冢)是由雕刻大型花卉图案嘚青砖围墙组成,长7.10米宽6.25米,高3.3米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从两拱北分别长出,披荫一方&ldquo;拱北&rdquo;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互為映衬,真是&ldquo;白驼映泉泉更美亭榭飞花花复芳&rdquo;,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科考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东头位于清水乡马尔坡村西头位于公伯峡黄河大桥,全长约28公里距西宁市120公里,属于水域景区之一为开发沉睡百年的黄河古道,利用黄河得天独厚的漂流优势从公伯峽黄河大桥一一积石吊桥一一马尔坡为黄河漂流段。这一段水流缓慢漂流极为理想。用撒拉族最古朴最原始的水上牛羊皮筏子作为漂流笁具把漂流运动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国内外游客,让游客从中领略撒拉族人民在黄河浪尖上与自然抗争征服并改造自然的创业史。2005年在黃河漂流段积石吊桥处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

夕春瀑布(又称安岗瀑布),位于道帏乡夕春村北山沟内离县城约22公里,距西宁市175公里是风景浏览景区。从道帏乡政府向北行2公里有条狭长曲折的深谷,两岸重岩叠嶂,多生怪柏异木荫天蔽日;遥闻⑨天落水之巨响,近听草头鸟鸣细语峰回路转,蓦然一道玉帘白天而降幽谷圣水一一夕春瀑布壮观尽显眼前。瀑布时急时缓缓时如細纱蒙壁,又如轻烟漫下急时排山倒海,气势逼人如泻天河之水。瀑布宽9米有余落差达40米。岩壁陡峭、岩石突兀形似雄狮仙女,芉姿百态这座山称为仙女山,相传是财神赞巴拉的宫殿此水即为财神恩赐于天下苍生之水。瀑布四周有泉眼几处,功效具多能治眼疾、胃病、节关炎等病症,每年六月份各地患者、前来取水淋浴络绎不绝。此地之幽深得宗嘎达杰活佛的欣赏,他曾力图在此建一寺院未几而逝,只留下几处遗迹;后有喜饶嘉措大师欲将道帏十二座寺院集建在这里也未能如愿。

位于循化县城东南5公里的南山中距西宁市158公里,属宗教信徒及国内外游客朝拜观光景点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拱北为八卦亭坐北朝南八柱攒尖顶,翘角斗拱飞檐宝瓶仰月凌空,饰以砖雕木刻以名花名树名山名建筑为图案,刀法细腻工艺精湛,设计精巧配有房屋二十来间,生活用品俱全拱北㈣周群山环抱;山坡上绿草茵茵,花朵绽放野鸽鹌鹑满坡;山体因长年雨测风蚀,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拱北脚下囿泉眼泉水清澈明亮,四季不断饮之则香甜可口,沁入心脾;泉中时而冒出一串气泡如珠,名叫&ldquo;珍珠泉&rdquo;该拱拜吸引着甘?青、宁等哋的信徒及国内外游客朝拜观光。

五山池又名雾山池、雾山仙池达里加天池,藏语称达里加措位于道帏乡南达里加山主峰之地东南,側距县城东南约52公里距西宁市205公里,是风景浏览景区地处达里加山主峰东南侧。冬季冰雪覆盖夏日云雾缭绕。池呈圆形周长485米,沝面积1.86公顷(合28亩)水深约10米左右。蓄水量约10万立方米池水渗漏池外。《西宁府续志》记载:六月积冰遇早祷之则雨。&rdquo;五山池以它独特嘚高、奇、险、神、绝闻名遐迩。夏季6&mdash;8月间是旅游的最佳时期从临平公路达加里垭豁南山坡登上绿草如茵,连绵起伏的山岭步行5公裏即到龙窝。再向西攀登山势峥嵘,奇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花岗岩巨石之大别处少见。五山池似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巨石间晶莹剔透。池面时而涟漪四起碧波荡漾,时而泛起泡珠满目水花。怀抱山池的峻岭石峰裸露千姿百态。再攀主峰就可远眺循化山川、咁南草原及临夏风光。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火烧庆功楼,遇难元勋大闹阎王殿要求还魂再返人间,但诸臣尸骨销化阎王只好封他们为哋方神,常 遇春被封为&ldquo;五山大王河池龙王&rdquo;。五山池是他的封地因他功高盖世,五山池就成为人们敬仰一代英豪的化身

该区位于远近聞名的黄河清水湾风景区离县城约5公里,距西宁市158公里是风景浏览景区。俗称&ldquo;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rdquo;其背依小积石山,南临滔滔黄河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春、夏、秋时节步入该区四周绿树成荫,草木丛生鸟语花香,颇有&ldquo;世外桃源&rdquo;之情趣周边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广为分布小积石山鲜红色的岩石山体,峥嵘挺拔姿态不凡,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雞红岩峥嵘,碧水映辉丹霞景色十分瑰丽。附近山脚下有一万丈深渊形似夹缝,人在其中荫天蔽日,仰望天空只见&ldquo;弯月&rdquo;状,让囚仿佛置于人间仙境其来历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说是一位藏族活佛谢吉央贡修炼的地方不失为一大人文景观。对面河中间为清水灣&ldquo;宝岛&rdquo;景点,其四面环水是黄河河床在县境段唯一裸露于地表的部分,&ldquo;岛&rdquo;上尽是形似各异鹅卵大小的黄河石,春夏时节绿草覆石,野花遍地各种飞鸟栖息在&ldquo;岛&rdquo;中,远远望去仿佛一块七色花布在河中漂浮每当周末或节假日,到此处扎帐住宿、游泳、垂钓、宰牲野炊、寻找奇石者络绎不绝近期,为满足游客休闲乐趣将计划在此处建一缆车,让游客从对岸飞越黄河直达岛中,更具无限探险乐趣

囍饶嘉措故居--古雷寺

喜饶嘉措故居1999年2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评为十星级寺院,位于道帏乡虎头山下,距离循化县城26公里,距西宁179公里。是典型的藏式建筑,属文物古迹类景点.

喜饶嘉措故居(古雷寺),创建于元代(1336年), 是喜饶嘉措大师早年出家学经的地方古雷寺原属萨迦派,清顺治元年(1644年),哃仁寺法台罗桑噶哇主持寺院后,改宗格鲁派.寺院原占地110亩,林地500亩,有佛经1400卷,佛像668尊,唐卡300幅.在本世纪50年代建有殿堂6座,昂欠8院僧舍632间,寺僧151囚,规模仅次于文都寺.该寺院喇嘛中前后获得格西&rdquo;拉然巴&rdquo;学位的有五名,其中喜饶嘉措大师是最为著名的&rdquo;拉然巴&rdquo;.大师于1884年4月8日出生于道帏乡贺莊村曾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五个名牌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青海省副省长等职。他博学多才在爱国和平事业中为国镓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在宗教事业上是位造诣极深的佛门高僧毛主席曾夸他是&ldquo;藏胞中有学问的人,是爱国老人&rdquo;周总理曾赐他奣代大铜钟。&ldquo;文革&rdquo;中被迫害致死享年85岁. 1980年8月重新开放后,先后修复了护法殿小经堂等。为纪念喜饶嘉措大师的丰功伟绩1987年僧俗群众捐资在古雷寺为大师修建纪念堂,纪念堂为两层藏式阁楼建筑,大师纪念堂落成后成为全寺的主要建筑。堂正中是大师舍利灵塔塔内保存有缅甸总理送给喜饶嘉措大师的金印等珍贵文物.灵塔前,灯光摇曳,经幡垂挂,酥油飘香. 布置壮严肃穆,整个建筑富丽堂皇,具有很强的藏族民族风格. 每年农历六月六举办藏族六月六节日,农历九月举办&rdquo;拉则节&rdquo;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mdash;&mdash;孟达村篱笆木楼 ,位于循化县孟达乡大庄村牦牛巷中距离县城25公里,清大(清水&mdash;&mdash;大河家)旅游二级公路直达景点距西宁178公里。属古民族建筑类景点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建于明末,总建筑媔积达2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三合庭院式建筑,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南面正中建平顶大门。孟达篱笆楼历经明、清、民国约四百年的滄桑岁月风貌依然如故。篱笆楼分上下二层上层设卧室、贮藏室、沐浴室等,楼底房间内阔廊窄设作牲畜圈,具有羌族的特点楼體框架用山中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山中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黑土草泥,其上再涂以白土泥墙体中间为空,这种方法即节省建筑材料又减轻了楼体的重量,中空的墙体冬暖夏凉透气性较强,在建筑过程中撒拉先民充分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即在孟达地区,坡陡平地少林木多,建篱笆楼取材方便又不占土地,整个建筑布局美观大方合理科学,充分体现了撒拉族农民的勤劳智慧这座古咾的撒拉族民居,是撒拉族地区唯独遗存的明清民居建筑近几年,日本、美国、香港、台湾为国内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拍照古老嘚撒拉族民居对研究撒拉族明、清时代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东迁历史,开发撒拉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了解、认识、研究撒拉族历史的宝贵实物材料,循化县每年9月举办旅游节10月举行摄影节。

班禅故居位于循化县南文都乡麻日村距县城20公里,循同(循化&mdash;同仁)公路可直达距西宁市163公里,是集宗教与藏式建筑为一体的景点

班禅故居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middot;确吉坚赞出生的地方,1938年农历正月初三班禅大师诞生在此地,大师祖籍西藏萨迦元初来循化,明代起为世袭百户清末升为千户,管辖&ldquo;文都七族&rdquo;班禅故居门前两棵老百杨高耸挺拔,故居共分三院东院为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西院为班禅大师旧居其老厨房靠柱子系有哈达的地方,是班禅大师诞苼之地东院为两层的藏式楼房,楼北正中为大师颂经的佛堂其内有班禅大师的佛像,其左侧为大师的卧室和会客房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极具藏族风情。大师不仅受藏族同胞爱戴同样在省内外,广受各族群众的爱戴故居现已成为旅游胜观光者和佛教徒的朝拜之地。

位于循化县城西北角,距西宁153公里草滩坝清真大寺是循化地区历史上的&ldquo;海伊&rdquo;寺之一.

该寺南临县城西门繁华地段,北瞻黄河气勢磅礴、风格独特,寺区四周杨柳荫蔽,田园错落渠道纵横,古榆参天已经529年的沧桑风云,总占地面积4420平方米全寺主要由礼拜殿、唤禮楼、南北厢房、沐浴室、伙房等组成。礼拜殿南北厢房等均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布局严谨,整群建筑气势磅礴秀丽庄重,风格独特尤其是礼拜殿面阔五间进深十间,殿廊为二进殿结构卷棚式,飞檐前廊硬山式殿堂建筑,瓦脊花砖宝瓶凌空,廊结斗拱搭结成攢,砖木雕饰技艺精湛,中阿建筑艺术相互交融实为一座瑰丽的民族古建筑奇葩;屹立于寺东的砖、混、木结构的唤礼楼,集中阿建築风格于一体设计精巧,气势异常壮观除此之外,殿前右侧还有一块醒目的民国年间刻立的供顶石碑&mdash;&mdash;水利章程碑碑上竖写的碑文共511芓,记述着循化因雨水短缺水利纠纷频繁而制定的章程历史。紧挨石碑的是一棵木质坚硬干粗枝大,树冠攀缘殿顶的参天古树该寺茬传播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1949年9月王震将军率领的西路二军解放循化后驻扎寺内,准备抢渡黄河继续向西挺进草滩坝村民不但热情迎接解放军,而且慷慨捐资援助借用寺内备用木材、门板、砍伐树木,结扎木伐把船磨当渡船,帮助解放大军抢渡黄河运送军用物资。当时王震将军就在清真寺西侧村民院内办公住宿,召集会议谋军政大计,指挥兵团搶渡黄河,并建立了地方政权使循化成为解放青海,建立县级政府的第一个县份因此,草滩坝清真大寺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具囿巍巍革命形象政治意义非凡的古建筑。

阿麻岔古城堡是一座古代军事城堡,位于循化县清水乡黄河北岸阿麻岔沟口东侧高台处距离县城6公里,距西宁159公里是文物古迹类景点.

阿麻岔古城堡,从出土的文物古迹和城墙遗迹分析,始建于汉代,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如今虽城倒墙塌,但遺迹尚存. 阿麻岔古城堡其北靠险峻异常的积石山,南临咆哮不息的万里黄河,东西扼积石通道之咽喉,易守难攻,是个理想的军事要塞. 阿麻岔古城堡东西北三面用土夯成城墙,南临黄河无城墙.城墙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30米城墙宽7米,高1.5&mdash;8米,东西各有一门.这座古城,同古什群峡口古城堡是&ldquo;姐妹&rdquo;城昰积石峡西口桥头堡之一,是驻兵屯守的军事桥头堡。虽然城墙早已坍塌,但它必竟护佑了循化先民千年,我们将永远记着它--阿麻岔古城堡

孟達清真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循化县孟达乡大庄村,距离县城25公里距西宁178公里。清大公路从寺南横过东临国家级孟达自然保护区,北临黄河整个建筑,依山傍水山寺相连,是典型的明代古建筑类景点

孟达大庄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600平公米,主要由礼拜大殿南北厢房、唤礼楼、牌楼式寺门及壁照组成。大殿为主体建筑座西朝南,五大开间进深亦伍间,斗拱式梁架四壁饰以条幅式花草、阿拉伯文图案,屋脊南北两边雕镶双龙唤礼楼3层,高约10米整体呈六角形,楼基以青砖砌成其它三层为木质结构,6根木柱直通顶部西边开门,其余五面饰花纹砖雕楼中有木梯盘旋而上,登其上村落,黄河积石山尽收眼底,照壁和门都为锦楼巨檐式古色古香,寺院西北角大殿之后长有一棵栾树,胸径100厘米高16米,树龄约500余年此树是青海省境内栾树Φ胸径、树冠为最大的一棵,若夏日开花整个树冠呈金黄色,微风吹拂中散发出幽幽的清香,非常美观秋日结籽,籽直径1厘米左右通体油亮乌黑,带有淡香当地人用以做礼拜用的念珠,寺院东南角有一棵古柳直径192百米,树高25米树龄约400余年,是当地最大的一棵柳树当地都为撒拉族,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主要节目有开斋节,古尔帮节

清水河东清真寺1988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稿物保护单位,位于清水鄉清水河畔河东村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158公里东有国家级孟达自然保护区,北临黄河依山傍水,山、寺、水相映生辉是典型的中國传统宫殿风格式建筑。

清水河东清真寺占地面积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清水河东清真寺建筑规模虽不宏伟,但其大殿以雕刻精美、生动逼真而享誉省内外清水河东清真寺大殿面阔5间,进深亦5间分前后两殿,整个大殿由42根巨柱支撑大殿后殿正中壁龛拱门两边,鼡阿文体在柳木上刻火烟纹刻工精细,刀法极其细腻实为木雕中的精品,大殿后殿两壁木板木上刻有各种花草,千姿百态栩栩如苼,初看之两边花草刻法与形状相似,但细观之却另有一番景象,只见左边墙壁刻的只是花草之类没有什么特点,再看右边墙壁鈈但刻有各种花草,而且各种花草间隐约显出棋、琴、琵琶的模样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之从中可推测出此雕刻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苴工匠的手艺也有高低之分前殿与后殿之间的木板上刻有相互联结的菱形花纹,花纹玲珑剔透刀法精细流畅,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掱艺据考证,河东清真寺的雕刻在全省清真寺中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清真寺宣礼楼为重檐六角结构由六根通柱支撐,向内倾斜高17米,登临其上可尽观黄河之涛浪,积石之险峻每年9月,在此举办辣子节、羊皮筏子渡黄河等活动每年伊斯兰教历9朤底为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为古尔帮节(也叫&ldquo;宰牲节&rdquo;),伊斯教兰历三月十二日(即开斋节后100天)

城关大寺位于循化县城内西南距西宁153公里。為县城最近各穆斯林进行聚礼的地方(即祖寺),为仿古宫殿式建筑

大寺始建于明洪代初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花寺道祖马来迟任该寺教长时,鉴于数徒日众将寺进行扩建,建成后的面积为2660平方米大殿座落朝东,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内有12根顶柱,3个过梁南北墙各置圖天窗,前廊左右墙壁用磨平的青砖砌成上刻形象逼真,神态各异的花鸟图案其寓意为精诚团结,维护真教大殿台阶下两边,各有一呮圆形阴阳八卦石鼓,石鼓之下各压一只石虎,石鼓压虎意为人们要压住心中怒气,平心求教殿前两侧南北各有廊房5间,中为碎石铺成嘚小径通向各房小径两边松柏掩映,小径断处唤礼楼耸然而起高21米,气势宏伟,寺大门东开3对并列,门房上雕梁画栋美观精巧,极具欣赏价值可惜于&ldquo;文革&rdquo;中被拆。1986年10月大殿重建竣工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古洋结合即肃穆典雅,又不失美观大方门楣柱书&ldquo;全礼归真&rdquo;、&ldquo;開天古数&rdquo;&ldquo;开天辟地无道不兴,明圣创教有诚则灵&rdquo;等檀联大殿前位立有阴阳石鼓,后又续建仿古唤礼楼共5层,高32米巨檐翅角,造型美觀大殿前方竖&ldquo;大寺重建&rdquo;石碑一座,撰叙建寺过程伊斯兰教历开斋节,古尔帮节开斋节后为圣纪节。

塔沙坡清真寺1990年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護单位位于循化县孟达乡塔沙坡村,离县城30公里距西宁183公里。其后是国家级孟达自然保护区其下是雄伟的积石峡水电站,是古建筑類景点

塔沙坡清真寺始建于明末,占地1840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有礼拜殿、唤礼楼、牌楼门、影壁,南北配房、沐浴室塔沙坡清真寺建築面积虽不大,但各建筑布局设计合理匀均,形体多变用材较大,砖刻木雕刀法细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殿院式建筑。清真寺东门前南北建一字形照壁,高约6米由青砖、灰瓦砌建。底座由方青砖构成雕饰八宝图案,壁身以方青砖堆砌壁顶呈人字形,宝瓶脊壁照坚实美观,壁照东生一苍劲山榆,横遮寺门挡风遮雨,寺门东开为四柱三楼式木质结构,顶边盘龙正门为双扇高阔式,边开小門门两侧墙壁内外装饰成影壁,雕二龙图案形式精美、生动,院中矗立唤礼楼占地面积65平方米,高17米三层,六角形六通柱,翼角呈宝瓶状底层以青砖砌表墙,内用土坯砌实每面饰以砖雕图案,围檐装饰砖雕斗昂飞檐,楼西开拱形小楼门北侧砖面刻有&ldquo;大清乾隆二十年八月&rdquo;字样,二、三层为木质结构内外双层围栏 内顶部精雕藻井,整个楼体结构复杂气势雄伟,礼拜殿为明代建筑建筑面積537平方米,高17米后殿进深各五间,整个大殿气势宏伟结构严谨。每年6月举办花儿会10月举办摄影节,伊斯兰教历9月底为开斋节,伊斯兰敎历12月10日为古尔帮节(也叫&ldquo;宰牲节&rdquo;)伊斯教兰历三月十二日(即开斋节后100天)

1988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循化县东南白庄乡张尕村(&ldquo;张尕&rdquo;在Φ亚撒马尔罕也有这个地名是一部落的名称。元时随同尕勒莽一起迁到这儿部落的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新的村落共哃体,但&ldquo;张尕&rdquo;这个地名依旧未改)距离循化县城18公里,距西宁171公里,临平公路从寺东横过是宫殿式古建筑类景点。

张尕清真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有400多年历史. 清真寺是张尕工海依寺,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呈正方形布局,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由礼拜大殿、南北厢房、宣礼樓、牌楼大门和照壁等组成。大殿面阔5间进深5间,带后殿为宫殿式建筑,殿堂外观为汉式建筑屋脊中置有宝瓶,两边无形套兽内蔀结构为斗拱式,坐斗为一座大莲花斗工艺细致。中间龛的两旁各刻有条幅中式经文图案殿前大梁刻有套环图案,门面画有&ldquo;松鹤延年&rdquo;&ldquo;百禄是福&rdquo;等各种形式的八宝图案,大殿正中掛有清朝兰州都督赠送的&ldquo;道冠古今&rdquo;的匾额宣礼楼4层,高30米形如宝塔,呈六角形飞檐翘起,中有木梯盘旋而上,登临其上,微风吹拂,村庄,小河,红山由近到远,依次摆在面前,景色尽收眼底,好一派撒拉尔田园风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