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2016中越边境排雷大排雷荣立战功的补助

2015年中越边境地雷还有多少?解密中越边境地雷是谁埋得(图)
2015年中越边境地雷还有多少?解密中越边境地雷是谁埋得(图)
2015年中越边境地雷还有多少?解密中越边境地雷是谁埋得?越边境遍布地雷,一不小心踩到轻则终身残废,重则性命不保!有爱有希望,在中越边境八里河村-“地雷村”,麻栗坡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传递感动,铭记感恩,我们在行动!
&中越两国的边界绵延一千多公里。云南与广西两省与越南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和广宁六省接壤。日凌晨4时半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日胜利结束,这就是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埋下大量各种各样地雷,直到1989年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地雷战。
  中越边境战场是地雷的世界有苏式、美式、越南式、中国式;有压发雷、连环雷、绊发雷、松发雷、子母雷;有铁壳雷、木壳雷、胶壳雷。战友们给这些五花八门的地雷起了不少有趣的名字,什么“文明雷”、“人道雷”、“淋雨雷”、“两条腿”、“大团结”、“小棺材”、“夫妻爱”、“姑娘的吻”等等。
&云南八里河村,越战战场,如今战争的烟云早已散去,但当时留下的数以万计的地雷,使这座村庄变成了地雷村,村民被地雷炸得死的死、残的残。战争是结束了,但却留下了伤疤,但他们并不埋怨,令人感动。那么你知道中越边境地雷是谁埋得吗,地雷还有多少?下面来看看中越边境地雷村记录视频。
中越两国的边界绵延1350公里。云南与广西两省与越南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和广宁六省接壤。日凌晨4时半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日胜利结束,这就是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埋下大量各种各样地雷,至少有二十五个以上埋雷单位先后在友谊关地区方圆三公里的范围内埋设了各式地雷一万枚。
战争结束后会在交战土地内遗留很多地雷,数量多达上百万,在这样地方的村落,被称为地雷村。严重的地方,没踩过的地面都不安全。
触雷之殇曾经的田蓬镇沙仁寨87个人仅剩78条腿,如今他们仅剩4人这是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
这些让外人胆战心惊的地雷,他们却见惯不惊了,他们对地雷已达到了泰然处之的境界。一名抽着水烟筒的苗族边民说:地雷轰轰响,只当放炮仗。
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八里河村,是位于中越边境的一个小村,也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当年,中越军队在战线附近埋下了100多万颗地雷。战后,当地政府曾三次组织扫雷行动,但只排除了当初埋设的一半地雷,而塑胶雷的报废期是120年,要等到所有地雷失效,起码还需要80多年,这意味着八里河村内至今没人走的地方,都不安全。
八里河村的200
余名村民中,有100
余人被地雷炸伤,11人被炸死,造成三级以上残废者46人,村里随处可见缺胳膊少腿的村民,四肢健全者则少得可怜,用村民的话讲,就是一条腿的残疾不罕见,两条腿的人才罕见。
然而在八里河村里,也有这么一群不怕死的人:当别人每天都战战兢兢走路时,他们却拿着柴刀、剪刀、橇棍等简易工具进雷区排雷,这就是村民自己组织的拆弹部队。
在这群人当中,有不少人都堪称传奇,在村里是妇孺皆知的人物,王开学和王开富兄弟俩,就是其中的代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兄弟俩已经排除了成千上万颗地雷,仅在东山主峰下的田地里,他们排除的地雷就多达2000多颗,使数百亩的死亡地带变为了可耕种的良田。
在王开学兄弟俩的带动下,八里河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排雷行动,王清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清树一家共有5名亲人被地雷炸成伤残,这让他下了狠心,拿着柴刀就走进了雷区排雷。靠着过人的警惕性,他已经在十多年里排掉了两万多颗地雷,成为八里河村的传奇人物。
而为了排雷,他至今都还没结婚,他说自己整天埋在疑似雷区里翻找,早就是该死的人,没有哪家的姑娘能看上他,而他的使命就是把地雷都排光,至于什么时候能排完,他也不知道。
  (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这场中越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打响的战争,历时一个月,期间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共计击毙越军约5.2万。这是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缅怀先烈,他们用生命维护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地位。)
  然而战争结束后,却在中越边境村落大山中,留下了上百万的地雷,上百万颗的定时炸弹…..
  说起地雷,大家都不陌生。而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对这个东西更是恨的发疯、怕的要死。无论你是什么职务,无论你的军事素质如何好,谁能保证自己在战场上不会遇到地雷?谁敢保证自己面对地雷的时候,就一定能把它扫干净?
  地雷属于是低成本,但是却高效率的武器,只需要密集地布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轻松封锁住这个地方,哪怕对方是再怎么厉害的老兵油子,越南特工也好,中国侦察兵也罢,遇到密集的地雷阵,走起来都心惊胆战,以大家都知道的、当时使用概率最为频繁的72式反步兵地雷为例,这样的小东西,个头很小,但是威力却足以炸掉你的一只脚掌或者是一条小腿,作用就是把敌人整的死去活来,救援的时候,可能反而会触碰更大面积的地雷,消耗更多的有生力量,
  这样的地雷布下去容易,一片树叶就可以把它隐藏起来。但是要想扫干净那就太难了,关于这个事情,就说说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前线吧,那个地方当时敌我双方都在布雷,老部队换防了,新部队会重新再布一次,而且不是一颗一颗地埋,而是拿着麻袋一个个地方地倾倒!这样的概率比现在的飞机布雷和车辆抛洒地雷容易多了,在这方面双方其实都是一样的。
  地雷一响,立即火葬
&-东山八里河村谚语
  八里河村,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的一个边境村落,是个不折不扣的“地雷村”。208人的村落里,已有100余人被地雷炸伤,
11人被炸死,46人三级残废以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遗留下来的地雷,战后却掠夺了一个又一个普通农民的肢体与性命。
  有位军事学家曾经这么比喻,老山的主峰是中国的左槽牙,而右槽牙就是八里河东山。
  老山战场,就是地雷的世界。
  一位军魂网的老兵日志。
  (我们前沿阵地的地雷,有三个说不清:一是数量说不清,二是位置说不清,三是种类说不清。前两个说不清大家好理解,我就重点说一下这种类。有苏式、美式、越南式、中国式;有压发雷、连环雷、绊发雷、松发雷、子母雷;有铁壳雷、木壳雷、胶壳雷。战友们给这些五花八门的地雷起了不少有趣的名字,什么“文明雷”、“人道雷”、“淋雨雷”、“两条腿”、“大团结”、“小棺材”、“夫妻爱”、“姑娘的吻”等等,然而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
 阵地上,地雷遍地都有,有越军埋设的,有我们自己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埋设的,在阵地时间长了,对地雷的分布掌握了,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那时已经付出了献血和生命的代价!!
  86年7月,老山战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阵地被洪水冲过之后,不少地雷被冲到了交通壕,还有一些冲到了战士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对战友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望着一个个血淋淋的青春从眼前抬过,对地雷的憎恶和对敌人的仇恨是那么的强烈。前一段,看到一位在这次大水后误踩地雷被截肢一条腿的战友在自己的老政委的QQ空间留言,感谢老政委当年亲自站在公路上拦截过路的军车,让他得以及时被截肢保住生命的情况,我不由自主的想起另一位和他同样遭遇,但由于道路被冲断无法后送牺牲的战士,他牺牲时还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感谢着对他的抢救,“你们尽力了,我死而无憾”的话语至今在耳边回响。
  战争双方撤退之后,地雷成了最终的占领者,回到村庄的农民像陷入包围的士兵,用锄头和身体打着另一场战争,重建家园-地雷上的家园。
  十年前,东山村村民王开学第一个开始触碰这片“死地”,打算开辟种植园,十年间,他在约
60亩的土地上排除了超过 1500颗地雷。
  王开学对地雷最原始的仇恨来自
10岁时父亲的死。
  那是战争之初,王开学的父亲担任民兵,上东山巡逻踩响了地雷。“是木壳雷,装有
TNT”。对于一个人的性命来说,这样的药量威力太大了。父亲被抬回来,两腿消失了,裤子被炸得没有了,只有一根裤腰带系在腰上,上身开膛,王开学看到了父亲的肠子。那是他唯一一次见到一个人的内脏。
  长大后的王开学弯着腰拿着一个金属探测器在荒地上左右扫描着,每一步都需要极度小心,踩在看不见的安全路线上,如同走钢丝的人,即使一小步偏离也会以死亡告终。
  王开学把地雷托在手里,用铁丝慢慢地下掉螺栓,启开盖子,将起爆的雷管卸去。
  看起来是在拆卸一件玩具,每个动作却必须绝对轻巧,一旦碰上壳内的撞针,爆炸会瞬间发生。
1500多颗雷的过程中,王开学从来没有出事受伤。他说,自己没有上过地雷课程,是自己学的,但“这里农民排雷的水平比国家组织的排雷部队高。他们来时无非是丢炸药,其实只炸掉不到一半的雷。谁也不会像我们这样一颗一颗地拆。”
  “我就是为了孩子,不然我才不会这个玩命呢。”王开学在开垦出来的土地上种上了咖啡苗和黄花梨木,咖啡苗是短期投资,黄花梨木是为孩子做的长期投资:“如今在浙江打工的孩子还不愿意回来,等到他愿意回来的时候,这几十亩没有地雷的土地和几十棵黄花梨木就交给他了。”
  每每看到此处,不禁感慨,朴实的东山村村民排雷的目的是如此单纯,方法却比军队工兵还要负责,“一颗一颗地拆”,住在此处的村民,冒险挖地雷,无不是为自己的祖孙着想,如今世道,挖个乌木是国家的,挖出来银元是国家的,挖出文物是国家的,挖出个地雷,政府你怎么看……..
  “土地是农民的根基,离开了土地我们还能干嘛?”东山村民陈正良自
60年代跟随上一代人来到这里,就没离开过一步,“而且已经残疾的人要离开这里更不可能了”。
  老一辈人留守在此,耕种着本就不多的土地,年轻人基本上都跑到城里打工了,他们不愿意接触土地,我们也不敢让他接触土地,村子里徒留老人和小孩。
  十里开外的芭蕉坪小学,寄托了村民们“走出大山”的希望,这所寄宿制小学囊括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最小的孩子甚至还搬不动一床棉被。
  越南老婆带过来的两个孩子中,大儿子王海峰已经
13岁,在越南上了三年级,但是因为是黑户,一直呆在家中,今年,王清明决意要把他送到中国学校去上学。
  王清明和老村长王和雄忧心忡忡第来到三公里开外的芭蕉坪小学,找校长商议王海峰入学一事,两人偷偷塞给校长两包烟,校长非但严词拒绝,反而买烟招待他们。事情进展顺利得超乎想象。
  “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读书,走出这座大山,这座地雷压境的村庄”。村民王清明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迁徙,王清明跟村里其他人一样,对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又爱又恨,他跟孩子们说:“你们可以远走高飞,但要落叶归根。”记得这个地雷上的家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排雷作业: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4年,第二次是1997年至1999年。此外,中越双方还在勘定两国陆地边界期间,共同组织了较小规模的勘界排雷。这些排雷作业对保障边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中越边境组织实施排雷作业,对危害边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边境开放开发的雷区予以排除。
排雷准备工作自今年8月初启动,正按计划有序展开。这次排雷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崇左、百色三市和云南省文山、红河两州的13个边境县(区)进行,由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组织广西军区、云南省军区,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预计2017年底完成。
来源:红色军事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越边境为什么有雷区?中越边境历次扫雷盘点-闽南网
中越边境为什么有雷区?中越边境历次扫雷盘点
来源:网易综合
中越边境为什么有雷区?
  9月11日,我国宣布将在中越边境组织实施排雷作业,这是军方战后第四次排雷。中越边境的战火在1989年硝烟散尽,中越两国在1991年就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可战争留下的阴影依然笼罩边区,当年中越双方埋藏在两国边境的无法计数的地雷威胁着边区民众的生命。
雷区危险 :家家有假肢和拐杖
  曾参与排雷行动的扫雷兵傅秀堂称:&没有人知道,在中越边境到底有多少地雷。&有人说有100万枚,有人说可能有200万枚。地雷让中越边民损失惨重,在边境的很多寨子里,&家家都有假肢和拐杖,成为一种常见和必备的东西。&
  云南沙仁寨:87名村民剩78条腿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政府数据表明:从1979年至2003年以来,该州因不慎触雷致伤残人数达5878人,年龄从8岁到84岁,动物牲畜死伤更是无法统计,另外还有5万余亩耕地因此荒芜。
  其中文山州富宁县边境的沙仁寨曾经最为&著名&: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成为全世界有名的&雷患村&。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触雷的87名村民如今只剩4人。
  云南八里河村:平均每户少一条腿
  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八里河村一共有54户村民,村里的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被地雷炸过的经历,被炸得断脚断腿的有上百人,平均每户都少了一条腿。
  广西那花村:万亩良田无法耕种
  广西龙州县下冻镇那花村边境是一片连鸟儿都不敢落脚的荒坡,1980年以来,全村已有30头耕牛、15名村民被地雷炸死、炸伤。由于雷患,边民们守着万亩良田不能耕种,满山的水果、药材不敢采摘。
  赔偿:触雷致残最高补贴仅6324元/年
  1998年,《云南省因战伤残亡人员临时救济补助经费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正式确定给予因战伤残人员定期生活补助,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00元&1200元不等。
  以文山州麻栗坡县为例,麻栗坡民政局2004年资料显示,因战伤残人员的最高补助为每人每月200元,最低补助每人每月只有15元,全县现有550人享受这一补助。
  文山州政府网站显示,云南省在2007年、2011年相继提高了因战伤残人员的补助标准,目前,麻栗坡县因战伤残人员1133人,最高的每人每年可领取6324元,最低的为每人每年仅612元,仍然远低于生活标准。
军方三次扫雷:排雷兵踩过之后交给政府
  第一次排雷开辟边境通道
  1992年至1994年,中国政府在中越边境组织了第一次大扫雷,受资金限制,主要清除边境口岸、通道,还有边防部队巡逻道路上的地雷,边境840余万平方米土地可安全使用,标示雷场82处,此次排雷后,60条边贸通道和25个边境贸易点得以开辟,而在边境地区,特别是当年的主战场,还有大面积雷场存在,数百万亩良田不能耕种,边界的雷患始终一直存在。
  第二次最大规模扫雷
  1997年开始,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又展开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扫雷行动,即通常所说的第二次扫雷行动。军方一共扫除地雷50多万枚、爆炸物18万多发(件),中越边境地区有102.8平方公里的雷场面积被清除。更重要的是,这次扫雷行动以封围标示的方式,将存在地雷和爆炸物的159.46平方公里土地圈列起来,防止边民误入。
  &从那以后,人触雷的事件就很少了,但是牲口跑进雷区被炸死的事情还是很多。&
  第三次2008年为中越边境勘界清障
  2008年,为完成中越两国陆地边界勘界立碑,中国军方开始第三次较大规模地清除边境的地雷和爆炸物,最终排雷队伍清扫出后方通往新立界碑点之间、各新立界碑点之间的通道,并在新立界碑点处扫出一块200平米左右的安全区域,供勘界施工用。
  每扫出一片来,排雷兵都要手拉着手,用脚在上面踩一遍,然后才移交给地方政府。
边防军官:这里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雷场
  由于地雷种类多、埋雷时间长,地形变化大,中越边境的雷区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雷密度高、难辨认的混合雷场。云南省的一名边防军官认为:&要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清扫的雷场,一点也不过分。&
  困难一:雷的种类多密度大
  据了解,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诡计雷等至少数十种,有些地雷还挂在树上,埋在石隙里,掩于小溪边&&让人防不胜防。
  &这是中越边境扫雷面临的困难之一,雷的种类太多了。&在当年的战争中,双方部队究竟在边境线上埋下了多少种型号的地雷,谁也不知道。由于不同种类的雷引发原理不一样,排爆手段也不同。由多型号地雷组成的混合型雷场,最让工兵头疼。
  困难二:时间久远地形复杂
  从1979年至今30多年,很多地雷和爆炸物已经严重锈蚀。再加上云南、广西地区山高林密,雨水较多,泥石流和山洪频发,一场大雨过后,有的雷埋藏位置、深度都发生了改变。
  这些被岁月和泥石流冲刷了几十年的地雷,可能裸露在路边,也可能深埋在土里。排雷兵傅秀堂介绍:有一次带领扫雷队排雷时,爆破组炸开了地表上面30厘米的浮土层,工兵手持探雷针上前一探,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就在刚刚炸开浮土的地方,下面一层一层地累积了好几十颗地雷。后来分析,这些地雷是顺着山沟被雨水冲刷到这里,又受到岩石阻挡,就密密麻麻地堆积了起来。
雷区成走私通道
  有些人穿过被画上骷髅头标识、禁止人入内的雷区,冒着触雷被炸的危险摸出了一条线路,可以绕开中越边境的关卡,进行走私。
  2014年,深圳海关缴获了12个走私团伙,他们由香港进货,通过海运、空运等方式运至越南,由搬运公司运至中越边境,在战争时期留下的雷区铤而走险,采取绕越设关地的方式将货物走私入境。
  综合自东方瞭望周刊、南风窗、广州日报等。
延伸阅读: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中越边境排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