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来文化冲击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冲击发展迷失了吗

省市中考直达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6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4-17题。(11分)
在我国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以前,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牍。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故又称为&尺牍&。后来,有人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做&尺素&。唐代张九龄诗云:&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尺素指的就是&信&。&鲤鱼&也可指代书信,典故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信笺 信笺指信纸。&花笺&是一种小篇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古时著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或出之于吴,或出之于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
信封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秦汉时,公私书信大多是写在竹简或木笺上,然后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作为一底一盖,将笺牍夹在中间。这种木板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贞观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封,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信使 古代称使者为&信&或&使&,合之为信使。如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令鲤鱼充信使。相传大雁也传书,因此,也称信使为&鸿雁&。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14.百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我们可以用它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一)就是&百度百科&中&信息传递&这一词条解说的网页截图。若要在这一网页里搜寻(二)(三)两则材料的内容,你应当点击词条目录下的哪一个条目链接?(2分)
15.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声音、文字、图像、动作等,渠道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全面、丰富。从这个角度说,(二)(三)两则材料中的信息传递渠道有什么局限性?(2分)
16.(二)(三)两则材料中提到用来书写信件的材质有哪些?(3分)
17.古人为什么用&鲤鱼&指代书信?请你从材料(三)中找出这种指称的两个缘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1题。(11分)
正方一辩陈词: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对方 辩友:
①文化传承固然能保留文化在历史洪流中的印记,但是随时代的更替,我们必须吐故纳新,向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所以我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为重要。
②当今时代,科技腾飞,大国崛起。实现中国梦要靠什么?毋庸置疑,是创新。正是有了创新,我们才能在失去苏联的技术支持后,独立研发了&两弹一星&;正是有了创新,所以我们才能有世界第一的高铁,才能研发出被称为&神眼&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才能成为掌握空间站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正是有了创新,我们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出时代的强音。
③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我们的传统文化怎样才能历久弥新、日益丰富?唯有依靠创新。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超越的动态系统。这就犹如计算机,要一次次地更新和升级,系统才更稳定,功能才更强大,反应才更快捷。所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固守传统,而要开启文化创新的新思路,以开放、兼容的态度,吸收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融 入世界文明的主流。罗素曾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如希腊曾学习埃及,罗马曾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通过这种学习和借鉴,人类文化才得以代代相续,形成丰富的历史传统。&【甲】
④当然,我们不否定传承的重要性,但高质量的传承必须要依靠创新。没有创新,传承的意义就会丢失。这就是在如 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多次强调文化创新的原因。
⑤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文化创新比文化传承更重要。
反方一辩陈词:
①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哪个更重要,必须立足于现实,比较二者哪个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稳步前进。
②当今,全球化已成为时代主题,中华文化正面临各种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日流韩流来袭,欧美文化逐渐渗透,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一个迷失自我、随波逐流的国家,岂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竞争力?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法国巴黎是时尚之都,奥地利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些无一不是在历史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以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为根基,深刻领悟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大力传承和弘扬我们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③文化传承不但是文化创新的必经阶段,也为文化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文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是在传承的条件下创造的,不以传承为前提的创新会迷失方向。【乙】几年前,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曾一窝蜂热播&穿越剧&,虽然剧组力求追新出奇,但由于他们无视传统文化,忽略历史事实,一味放任恣意的想象,结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见,没有文化的积淀,创新就难以维系;缺少对文化特殊性的认识,创新就会走进不伦不类的误区。【丙】忽视传承,科技创新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社会文化传承更重要。
18.双方是围绕什么辩题展开辩论的?正方认为文化创新比传承更重要的理由有哪些?(3分)
19.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正方和反方分别持怎样的观点?(4分)
20.下面这句话,放在论辩稿中的【甲】【乙】【丙】哪一处最合适&&&&&& (只填序号)(2分)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董光壁教授也曾强调说:&从文化战略考虑中国科学发展问题,关键是正确对待传统。割断了传统,就失去了创造的根基。&
21.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向对方辩手提出一个问题。(2分)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弊大于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弊大于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4发现相似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传于||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融​入​流​行​,​与​时​俱​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矛盾及文化安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矛盾及文化安全
【摘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矛盾主要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走后发型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都存在文化风险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文化不安全有两个表现:一是迷失前进方向;二是主导价值观丢失,社会失范。在文化不安全方面,我们有惨痛的教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既是"四有"新人的要求,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安全策略。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122【正文快照】: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矛盾及文化安全郜非非(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21)“文化矛盾”或“文化冲突”是现代西方思想家为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而使用的核心概念,如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和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都是从资本主义文化传统与经济生活法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晓文;[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孙泽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周正刚;[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周正刚;;[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周正刚;陈曙光;;[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尹长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8期
李恩来;;[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童世骏;;[J];红旗文稿;2008年10期
陈曙光;;[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温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熊春菊;[N];湖南日报;2005年
孙若风;[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艳萍;[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建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李咏梅;[D];苏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