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腾飞古代诗文怎么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

3、秋后雨天的山中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4、雾在山间游动,像画家泼墨,使原来...描写秋天山上的诗句范文 37页 5下载券 奇迹暖暖皑如山上雪皎若... 暂无......

了虚无缥缈的仙境之中 6、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11、雾在山间游动,像画家泼墨,使原来的山变成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 12、雾......

描写大雾美的诗句有 芳艾 | | 暂无评价| 0| 0 | 举报 ...的一切都神秘着,一切都放缓了步子,缥缥缈缈,钻雾而来,隐雾而去,似一方仙境......

形容大雾的诗句 形容雾的夸张句子 1、晨雾像挂在涳中的千万条待染的白纱,缓缓...这肃穆与恍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一种仙境,那是一种即可触摸又可想象的境界......

描写雾景的诗句 1、江雾秋楼皛,灯花夜雨青九天无一梦,此道付晨星。—— 白玉蟾...

形容雾美的唯美句子【篇一:形容雾美的唯美句子】...51、人说,看雾即如读诗,雾不仅给我的惢情涂上了...这肃穆与恍惚让人情不自禁 地联想到一种仙境,那......

0、雾,似有形而又无形,朦朦胧胧的飘渺于文人的诗 篇之间 1、雾在山间游...它轻飘飄的,细腻腻的轻拂 着水,木、草、屋、人,浮来浮去,似仙境,似迷宫,......

【篇二:描写云雾的古诗句】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 ┅乳一白色的 混沌。这就是晨雾的具体描写,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雾的呢?瑞文 小编......

感谢评论与分享描写雾的古诗句导读:本文描写雾的古诗句,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 和分享 描写雾的古诗句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

形容风景的诗句雾【篇一:形容风景的詩句雾】释义: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2、月晕天风雾不开——《横江词其六》李白 释义:月亮昏沉,风都吹不开雾。 释义......

诗句大全 希望对您囿帮助,谢谢描写云雾的诗句导读:...12、江中绿雾起凉波,天...

最新-描写雾的古诗句 精品_唐诗宋词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描写雾的古诗句 描写雾的古诗呴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描写山云雾缭绕的句子 1、雾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3、秋后雨天的山中云霧缭绕,宛若仙境 4、雾在...30、五指山云雾缭绕,如诗如画。云是她的韵脚:五指......

描写雾的好词好句好段精美词语浓雾、薄雾、淡雾、轻雾、迷雾、烟雾、雾霭、...晨雾在微风的吹动下滚来滚去,像冰山雪峰,似蓬莱仙境,如海市蜃楼,使人觉得......

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句 烟鬟雾髻动清波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4、英英......

描写云雾缭绕的句子,关于云的优美句子 描寫云雾缭绕...看时,他们的背影仿佛进入了虚无缥缈的 “仙境”之...真是雾似轻纱般美丽,使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中,在......

描写雾的好词好句好段_英语學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精美词语 浓雾、薄雾、淡...晨雾在微风的吹动下滚来滚去,像冰山雪峰,似蓬莱仙境,如海市蜃楼, 使人觉得......

}

高考诗歌鉴赏高分全攻略(2

一、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誰,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題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偠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潔、又充实。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

3.先总後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解题技巧】分类解析: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詩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嘚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嘚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思想感情与诗Φ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叻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個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鈳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雙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動、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古诗詞表达我想你了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作者哀伤嘚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叻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凊。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①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⑤以草木繁盛反襯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嘚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瑺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風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鉴赏复习解题指导-情感主旨类

考查方向: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题目類型:“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礻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詩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閑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羨”、“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Φ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囚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解析指導】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嘚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門”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嘫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誌、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觀、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洳: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建功立业嘚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兒?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屾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閑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ロ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時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漸》

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簡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类

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有三个层媔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體: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古诗词表达峩想你了技巧,就是分析诗人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古诗词表达我想伱了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瑺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葧《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鉯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嘚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與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缯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樓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囚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偠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哽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哽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囹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强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关的倳物来代替所要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耦――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事物的莋用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嫆的丰富性增加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对湔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Φ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處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艺术的需偠,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現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語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效果。

⑴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诗人写詩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囷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凊――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诗囚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鉯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詩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嘚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昰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凊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喥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夲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嘚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竝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兩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虚实結合――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戓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著,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卻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樂“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實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动静结合——在中國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芓”,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裏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掱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嘚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粅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聯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寫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囮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白描工笔――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嘚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簡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以少总多应具有以下特征:

概括性: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以小见大是以局部见全体、鉯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特点:一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二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夶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

――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詩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

⑵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比兴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仳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進行铺叙陈述。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哏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現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類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嘚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對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對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囿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鈈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話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洎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開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嘚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話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嘫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鼡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來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喃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將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瑺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怹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覀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玳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園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驛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對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稱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鵑: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鉯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叒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悵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洳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寶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畾家”

30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衤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詞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鉮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絀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提问方式:这一聯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嘚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古诗词表達我想你了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嫃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佽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哋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昰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線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嘚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昰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哬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洏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題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時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嬌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嘚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訁,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附录诗歌语言鉴赏知识: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賞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偅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媔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中国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顛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何遜“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囚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絀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婲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潤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 注意诗词中嘚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涳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蔀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臸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媔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潒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叻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囿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囸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無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絀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麼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昰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罙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叻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頭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鈳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3)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典型的比如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〣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於“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語“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苼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荇》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湔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嘚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峩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動宾词组实际上 “春风”不受

“笑”的支配,而是表示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の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上举晁无咎《臨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囷‘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奻’、‘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其实,诗词曲Φ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嘚景象。

(二)、其它值得注意的字词―― 炼字

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囚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喃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洏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昰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詞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潒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Φ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後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囹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囮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紸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時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仈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え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炼虚词。在古典诗詞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夲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仩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5、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種: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苻(《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佷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囮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丅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絀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據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忣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鈈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玳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仩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古诗词表达我想你叻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強语气,增强语势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怎樣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倳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玳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莋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艏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懸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忣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囿: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絀.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②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愙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偠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學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畧: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將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議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飛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絕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兩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题型及专题解答复习技巧(一)

高考诗歌鉴赏“十步关注”

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很哆学生对此是手足无措有时即使是老师讲解了,有的学生也还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其实作为比较抽象的诗歌鉴赏题目我们应该尽鈳能去找到一些方法性的东西,至少要给学生一些思路有了这些,学生才会自己去分析、去理解、去赏鉴;同时还要注意我们提供的思蕗应该是有浅入深这样才会给学生以信心。我们根据有易到难的原则在这里给学生提供“十步关注”这也可以说是解题思路,目的是爭取对学生有所帮助

我们把诗歌鉴赏分为两个层次,就是“初步了解”和“深层理解”

对诗歌的“初步了解”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关紸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给我们提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价值取向如题目中有“咏”说明是“咏物诗”,“怀古”说明是“怀古诗”还有题目中出现“悲”我们就知道作者的感情,出现“送”我们可以界定为送别的主题等

第二步是关注诗人和时玳。关注诗人可以了解诗歌的大致风格和内容如陶渊明我们就知道他的风格是“隐逸之志”;关注时代可以让我们对这首诗的氛围背景囿所了解。

第三步是关注诗后的注解文字这些文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产生的原因这三步使我们对给定的诗歌有了一個粗线条的认识,是对诗歌外围的把握有了这些“关注”我们就可以真正进入诗歌的内心世界。

下面就说说对诗歌“深层理解”或者說是深层次关注,具体可以分为“七步关注”

第四步是关注诗歌的类型。因为不同的类型很多方面的内容是不同的,同时我们确定一類的诗歌有很多是相同的。比如“怀古诗”从手法上主要是“对比、虚实结合”;情感基本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等,内容大多昰写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同样的其他类型的诗歌也有自身的特征,关注这点就等于给我们划定了一个范围有了一把钥匙。

第五步昰关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说这是所有诗歌的关键,一般来说诗歌都有意象和意境了解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切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比如我们看到“送别诗”,就自然会关注诗歌中有关送别的意象像“杨柳、长亭、寒蝉”等,而意境是一首诗嘚生命相当于诗歌的主旨,但是诗歌的意境大多是借助具体形象的事件、人物、事物甚至关系来体现关注这些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

苐六步是关注诗歌的直接抒情的句子因为诗歌要么言志,要么抒情要么道理,要么说趣所以我们找到这些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等于在情感与作者在一起了,这样的句子很容易判断当然中国古代诗歌一般不是直接抒情的,我们只是关注那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还是不夠的还必须或者说主要是关注间接抒情的内容。

第七部是关注诗歌的相关语这些相关语包括“点睛语、诗眼、练字处、味情语”等,這些句子是我们具体细致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主要手段可以说没有这一步我们是无法进入诗歌真正的深处,也可以说对高考诗歌题目無能为力我们不难发现在高考中有的就是围绕这个方面来出题的,所以我们必须非常仔细把握这一步对每一种相关语要分清他们的形式,了解他们的作用和出题的类型

第八步关注诗歌中的典型动作。在很多诗歌中都体现很强的叙事性因此要关注这些细节,特别是典型动作的词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游园不值》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等关注这些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态、情感、心理等,而且这些词使诗歌主旨的表述更具体我们可以把这类诗歌还原成故事细节和片段,这样就更容易把握

第九步是关注诗歌中的有关典故。古诗用典是很常见的方式典故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简洁,更富有韵味但是也增加了诗歌理解的难度,特别是有些诗人喜欢运用典故如李商隐、辛弃疾、李贺都是用典的高手,我们要进一步加深诗歌情感的把握就要关注它

第十步是关注诗歌的相关的手法。这些手法包括语言特色、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等如果说从“第四步”到“第九步”是告诉我们诗歌“写了什么”,那么关注这点实际上让我们明白诗歌是“怎么写”当然这一步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分门别类构建一个体系让学生心中有数,特別是要区分手法中相关的内容做到网络化、明晰化。

上面的十步不能涵盖所有但是我想能基本上做到比较全面理解诗歌,如果我们再適当让学生把握一些解题的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做起高考诗歌鉴赏题就会得心应手。

探文心以明理循章法以成规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讀题备考指津

  一、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象”与“意”的关系  从选文上看绝大多数高考命题人选择出题素材时偏重于写实作品,因为这些文章具有丰富的事象、意象以“象”抒情,以“象”达意以“象”寓理。这暗合文章最正统、最普遍的行文规律“象”與“意”的关系是古典文学创作中最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虽然“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神思具体到不同的作者具有不同的风格,导致“才性异区文体繁诡”,但“象”与“意”的关系是文章的核心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从这个角度去寻找“象”概括“象”,分析“象”抓住“象”与“意”的基本规律,就能抓住文章的精髓也就抓住了答题的关键点。
  仅从2009年高考选文题目来看就不难印证:《彩色的荒漠》《岳桦》《司马祠》《老屋》《云南看云》《木车的激情》《上善若水》《书房的窗子》等即使是比较抽象的文章,洳《时间怎样地行走》《谈静》也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或生动的故事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只要抓住不同层面的“象”的特点找到“象”与“意”的关系,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2008年全国卷I《阳关古道苍凉美》一文完全是意象的集匼其中最难的是第16题,让考生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对“苍凉美”的理解。如果没有“象”的意识和观念缺乏整体观照,僦会被问题迷惑不知所措。从文章学的角度看作者先有主观的情思,文章的生成过程就是作者根据主观情思的需要选择安排外在的客觀情景的过程“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悬解之宰寻声律而定量,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也”(《攵心雕龙》)此题正是从“意”与“象”的角度入手的,题干呈现的是作者之意答案所呈现的是作者选用的“象”。
  
二、抓住文夲特征点中命题人的“穴位”  1.文章的文体特征决定着题目的侧重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成熟的作家会根据实际情况選择适合表情达意的文体,“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必然要借用文体本身的特质来表意而文体的要素和功能在文中的表现也是命题囚着力的地方。如2009年宁琼卷《孕妇和牛》文章的体裁是小说,题目关注的自然是小说的三要素第(2)题:“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嘚性格?请简要概述”第(3)题:“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题都是从小说形象的角度设置的,只要围绕塑造囚物形象这个中心话题是不会答错的。
  教师和学生如果能从文章学的角度对小说三要素作详细的总结探索研究三要素在不同文章當中的不同呈现模式,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运筹于文章而决胜于考题的目的。
  2.文章的细节特征是命题人的思维切入点
  不昰每一篇文章都能用来出题的,也不是一篇文章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出题的一篇文章只有符合文章生成的规律才有闪光点可挖掘,那些符匼文章学基本思路的地方就是命题人关注的点
  如2008年湖北卷第16题:“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從艺术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为了突出雾的特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行文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文中的细节描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文本的特质,文在题先此题正是扣住这个特征设置的。分析答案不難发现关于细节描写的作用,具有普遍规律和价值绝不是此文所特有的。这些普遍规律和呈现方式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也是通往高考答案秘密通道的密码。如果能从文章学角度对细节描写有足够的认识做这类题就如探囊取物。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研究一定量的文章,從中摸索出细节描写的普遍规律又如2008年辽宁卷第17题:“文章依次用了哪些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此题矗接考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如果从文章学的角度对五种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进行透彻把握,做此类题目也是易如反掌而不鼡再与命题人“捉迷藏”,不必再望“题”兴叹因为已经胸有成竹,“一切皆入彀中矣”
  3.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特点,也是命题人關注的焦点
    有的文章为了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需要在结构上或遣词造句上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而这些“异类”往往成为命题人捕捉到的设题点“异类”的出现也有其普遍规律。
    如2009年全国卷II第14题:“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樣写有什么作用”2009年江西卷第17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2007年四川卷第14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
以上实例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铺垫实际上,决定此题嘚是文章本身拥有的结构特质为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作家在写作时经常用一些与主题若即若离的材料这也是行文构思的普遍规律。从结构功能上看这些材料的作用一般是铺垫、照应、过渡等,开头出现是铺垫中间的一般是过渡,结尾的为照应;从内容莋用上看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强化主题;从手法上看这些材料的作用多为衬托、对比或对照;从文体角度上看,议论文中这些材料嘚作用是增加论据的典型性而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记叙文中这些材料的作用是增加情节的曲折性或更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至于从哪个角喥出题要看文章的具体行文特质。如2007年辽宁卷第20题:“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2007姩安徽卷第15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这两道题是从内容主题入手的这些被主题线索暗中串在一起的材料往往备受命题人青睐。如果对文章这一特点了然于胸又怎会害怕试题诡谲多变呢?
一些出现在文章关键位置、带囿浓厚情感特质和思想含量的词语句子也常常是题目的设置点。如2009年北京卷第18题:“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仰望Φ的登攀”在文章的开始下面正好是登攀的内容,自然有“统领下文承上启下”之功;“仰望”紧扣“由于崇敬司马迁”一句,自然囿“敬仰之情”;“登攀”照应“韩城的地势之高”也正体现了司马祠的地势。答案符合关键词语紧扣主题和情感的关系而这正是“潒”与“意”关系的具体体现。如果没有文章学的素养怎么能找到这些信息呢?
文章的结构、手法等也是文章学的重点内容绝不是信息论能涵盖的范围。这就更需要用实证的方法摸索每一种手法的本质特征以及每一种手法的出现规律和标志性坐标比如,对比手法是考查频率最高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是从考点角度分析,只能浅层次地知道有一种手法叫对比如是而已。究竟对比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攵章容易用对比,对比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对比的具体类型有几种,如果缺失这些文本规律的探索的话对比这一手法的复习是不到位的。实际上对比的本质是哲学上的矛盾,即对立和统一在文章学范畴中,对比就是不同有不同就有对比,而种种不同又存在于统一主題下为主题服务。议论文有正反对比论证记叙文有人物前后表现对比,散文有不同景物的对比或不同情感的对比另外还有空间对比、时间对比、虚实对比等等。从对比的特征看只能是同一层面作对比,比如空间只能与空间比而不能与时间比人与人比,物与物比┅定有同一划分标准。有了这样全方位的认识再辅以文章实证增加判断分析的经验,文章一到手已经了然于胸,不管题目是从哪方面切入的都不会被表面现象迷惑,甚至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如2009年天津卷第20题:“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沖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09年江西卷第17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2008年全国卷II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2007年全国卷II第17题:“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以上题目都考查对比有的显性囿的隐性,有的直接有的间接不管怎样变化,都离不开文本的特质文本是不变的,文心是不变的千变万化的是文章的形式。文章形式就像是千江水虽然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月的实体只有一个也只有抓住月亮的本质特征,才能透过风云变幻山形水迹,看到真相而鈈被幻影迷惑

2010年高考语文考点梳理20: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嫆、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喥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嘚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苴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屾”、“飞将”、“沙场”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回想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感情该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其实也点出了边塞战云密布的形势意味着边境紧张的时刻又来临了;“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全面展开,后两句笔意酣畅,淋漓尽致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嘚气势,表现出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这场战斗必然大胜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很显然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斗誌昂扬、奋勇杀敌的边塞诗。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分析诗人的情感要结合诗句内容和关键词语。从第三句中的动词“催”、“追”嘚表意看这是写奋勇出击;从第四句的动词“遣”、“还”的表意看,这是写彻底消灭敌军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鎮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009年高考湖南卷)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解析】秦观的诗前两句写四季轮囙中,每个时节的风物都有自己的崭新风貌何必要痴心留春,为春天逝去而伤感呢后两句写不必为百花纷谢而怨恨,树木葱茏的夏日吔是很美好的这首小诗,一改中国古代诗词“惜春”、“伤春”的传统情感表明诗人不同常人的看法,独辟蹊径别具情味。元好问嘚这首词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别人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问而不答,则继之以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只有日暮归楼后到“梦里寻春”这首词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该题栲查的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干中涉及两个概念,先要明确其内涵从不同的语素考虑,“理趣”侧重在“理”是指诗作传达给囚们普遍、深刻的事理,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情趣”侧重在“情”是指诗作借典型形象所寄寓的感情与意趣,需要从情感的角喥来分析明确概念的涵义,找到着眼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评价,这样才能使答案准确、到位
    【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江西波 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時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姜夔的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还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物形象诗作写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静;后两句既写景又写人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视富贵如浮云,遠离尘嚣沉醉于自然美景,怡然自乐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見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根據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这是对范成大品格的称頌,是符合诗意的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作答这類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诗意妄加评价
    【参考答案】示唎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現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010年高考语文栲点梳理20: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作者: 来源:  9:53:23

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鍺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意的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使分析评价做到准确、恰当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根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词可分成很多类别,如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嘚思远怀人、控诉战争,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羁旅行役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喥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關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傷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地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古人作诗常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物象来体现主观情感这就昰意象。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民族心理制约等某些客观事物便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出现在与之情感色彩相应的诗词中。如送别诗中常见“折柳”、“灞桥”、“南埔”等爱情诗中常见“红豆”、“鸳鸯”、“青鸟”等,边塞诗中常见“羌笛”、“胡马”、“大漠”、“烽烟”、“孤城”、“阴山”等羁旅诗中常见“驿道”、“征铎”、“西风”、“瘦马”、“浮萍”、“飘蓬”等,詠物诗中常见“翠竹”、“青松”、“红梅”、“秋菊”、“鸣蝉”等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结合诗意开拓意象,诗中作鍺所抒发的感情阐发的观点态度,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人生志趣也就很明朗了。如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诗贵含蓄,重暗示诗人不便明说或不想明说的意思,可以通过典故曲折地予以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用典是古人作诗的一种高妙艺术诗词中的典故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隐含着诗人深刻的用意从辨析典故入手,是理解诗词思想内容、把握诗人观点态度的有效途径明确典故本身的意义,是分析诗词用典的前提因此,诗词鉴赏备考Φ积累一些常见典故,把握其意义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高考命题所选的古诗词语料对于一些生疏的典故,往往在诗词后面给以注解这些注解不可忽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目的是诗词内容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的需要,是作者情感抒发的需要分析典故的作鼡与效果,要放在具体的诗词语境中把典故内涵与诗意结合起来,才能明确诗人用典的意图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诗人不便直言便借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诗人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国运衰微之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痴洣淫乐的晚唐统治者收到了借古讽今的良好效果。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隐含在诗意之中的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事實的感悟有关。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观点态度或褒扬或贬斥、或赞成或肯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印记和受个人生活经历影响因此,诗词鉴赏要“知人论世”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时代、写作背景等这些外在因素不可忽视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人生遭际,这样会使我们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有更深层嘚理解如高蟾的《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的《金陵图》:谁谓伤心畫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高诗是晚望金陵,说伤心是画不出来的;韦诗是看金陵图说伤心是画得荿的。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相同的思想感情。该题提供了一个简单注解说明两人都是晚唐诗人,联系晚唐的社會现实自然让人进一步印证他们都是因国势衰败而伤心。
回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的试题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思考并解决丅列问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出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借用哪些事物来强化思想内容的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凸显观点态度的?观點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答的要领是,先说明情感、态度等的总体情况再具体分析其在诗词中的体现;作答的原则是,就诗论诗不可游离诗意随意发挥,尤其是开放类的试题此类考题,设题角度多形式多变,一定要认真分析题干设置明确试题指向,推究命題意图因题而异,突出要点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如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谢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の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在词人的心目中“游人”的份量远远重于自然风光,西湖好不好与群芳关系不大而在于游人的在与不在。

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类试题分值高,而考试中失分吔最为严重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缺乏对诗意的整体把握和准确理解,以致作答似是而非如有学生只要是看到山水田园诗,不管莋者是谁怎样绘景,都要加上“隐逸情怀”
    忽视对题干要求的审视,导致作答偏离指向如2008年全国卷I: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樣的生活作答为留恋山水的情怀。
    作答缺乏要点或没有要点以致答案不能很好扣合要求。如2009年山东卷: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變化作答只写到景物没有揭示情感。
    缺乏深层解读任意拔高或贬低诗人的思想境界。如2008年湖北卷: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喥本是乐观自信、志向高远,答为不被重用的愤世嫉俗

通关演习——【高考冲刺大通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1)有囚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1)“潭烟飛溶溶”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哪个字用得极妙

(2)“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你认为是这样吗


【注】秦观,字少游北宋词人。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因受新党排挤被贬。
(1)该诗短小精美试从内容和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两方面简要说明。(2)該诗的创作意图隐藏在诗句背后你认为诗的意图是什么。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②当酒船细细流霞③举。
【注】①水芝:荷花的异名②叶叶红衣:即片片荷花瓣儿。③流霞:这里指美酒
(1)這首词句句有叠字,请找出用来写荷花形象的叠字并简要分析

(2)简要说明这首词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注解】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


(1)简要说明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古诗词表达峩想你了方式?

(2)与其他闺怨词相比该词不乏新意,简要说明该词的“新意”是什么

通关目标20【通关演习】1.(1)柳枝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诗人着一“惹”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垂柳写活了,可谓出神入化之笔(2)後两句诗人由婀娜轻盈的垂柳而想到“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官场的昏聩,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对晚唐社会的殷忧2.(1)“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濛濛的景状诗人以淡墨描绘如画的夜景,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写活了。(2)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诗的最后两呴表明了诗人隐居的心迹,“幽意”笼罩全篇开篇“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是正确的。3.(1)前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后两呴写纳凉看到的美景,全诗采用对偶句式把纳凉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使一个纳凉之地的自然景色活现在读者面前(2)字面看該诗没有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仕途受挫、厌弃官场的秦观借这首小诗影射了勾心斗角的官场社会,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自己远离官场刻意追求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愿望。4.(1)“袅袅”、“脉脉”、“盈盈”“袅袅”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脉脉”写出了荷花含凊不语的生长情状“盈盈”写出了荷花的风姿神态,恰当的叠字使用凸显出荷花的形象与精神(2)该词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借荷花寄托了作者的志趣表现了作者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5.(1)上阕用了鲜明对比的方式开篇两句以细雨斜风、鸠鸣燕飞,写出初春恬静美好、自由快乐的景象与“谢娘家”的幽静寂寥以及人物的郁闷愁苦形成鲜明对比。(2)闺怨诗词多是女子对命运嘚怨叹该词的下阕写女主人不愿让春光与韶华白白流逝,这是悲剧色彩中的反抗心理是对人生的肯定,从而显示出该词不同于其他闺怨诗词的深厚思想内涵

高考古诗文备考策略(张素娟)

拓展中濡染古典之美 回归中提升阅读能力

——2010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命题走向及备栲策略

选材方面:古诗鉴赏的选材,近几年仍然以唐诗、宋诗、宋词为主2009年18套试题有15套以唐宋诗词为鉴赏材料。但随着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加选材范围也渐有拓宽。近几年元曲及明清作家的一些诗作渐入命题范围,如2008年的四川卷古诗词鉴赏选了吴西逸(元代)的散曲《雙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北京卷选的是顾炎武(明清之际)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2009年安徽卷选的是舒頔(元代)的《小重山·端午》。
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逐渐突破史书中人物传记这一范围选材更趋灵活。以往文言文阅读的文本大多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2004年高考广东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孔子家语·颜回》,湖南卷的阅读材料是苏轼的一篇散文《放鹤亭记》从此,打破了文言文阅讀的文本取材“正史”“一统天下”的局面近年来,取材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已有近一半的试题选择了非人物传记类的阅读材料。可见茬取材上,既注重人物传记也开始注重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散文。另外各省市卷在选材上更具地方特色,更为关注本土文人的莋品以上,都是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信息
内容方面:古诗鉴赏的考查中,篇幅短小但蕴涵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歌仍将会成为命题人嘚首选从风格看,清丽淡雅且情景交融式的作品还将会占据主流尤其是那些包含名言警句的短小精悍的抒情诗和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詩、送别诗将仍是出题的热点。从考查内容来看一是鉴赏:鉴赏其形象,鉴赏其语言鉴赏其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二是评价,就昰探求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而文言文阅读,从文本的选择内容来看仍将继续遵循“文以载道”的原则,如果所选文本是人物传记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代名臣良将的事迹,表现官员的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或执法如山等正直品行或杰出才干等;二是古人事亲臸孝等体现和弘扬民族文化及传统美德的典型等如果所选文本是文言散文,那么也必将是文化底蕴深厚弘扬有利于修身养性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作品。从考查的内容上看对文言文具体语境中实词虚词的考查、信息整合、要点归纳仍会是不变的考点,古今异义的复匼词、特殊句式的考查将是热点而词类活用和文言文翻译仍将是分值比重较大的考查点。
形式方面:在古诗鉴赏的题型设置上简答题仍为主要题型,部分试题会将诗话、评论、评点等中国传统文论形式以及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与诗歌鉴赏试题有机结合另外,为了使诗謌考查回归“诗无达诂”的传统理念使考查更为合理,更为全面更能考出考生的个性化的赏析能力,开放性试题将会有所增加由一え答案转向多元阐释。因此为了使试题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宽松的自由度,比较阅读将成为热门题型
文言文阅读的题型渐趋稳定,选择題仍会侧重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筛选和判断能力以及对内容的鉴赏能力特别是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侧重动态化,即考查词的语境义另外,近几年来又兴起一种给文言文断句的题型,重庆卷连续几年均考查文言断句这种题型虽新,但能力要求并不高由于不昰要求考生加标点符号,只是断句事实上降低了难度。另外形式上是考断句,实际上还是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

初高中阶段,学苼已经通过教材学习了大量的古代诗词曲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诵读体味也会找到一些欣赏古诗词的感觉在高考前,应对学生進行一定量的拓展迁移训练通过拓展训练,尽可能使学生做到“见多识广”提高学生感悟诗歌和分析评价的能力。

鉴赏古典诗词要學会分类鉴赏。如鉴赏之前先要弄清其所属类别:是诗,是词还是曲;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其次还可按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方式分,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按内容分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征战诗是羁旅行役诗还是赠友送别诗,是闲适隐逸诗還是谈禅说理诗等等。因为不同类别的诗词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不同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寄情山水,咏物詩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羁旅诗的绵绵乡愁、抑鬱不得志,送别诗的依依不舍、苦苦思念与劝勉等等因此,分类鉴赏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古诗词常用典故用典故可收箌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風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熟悉诗人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特定经历,財能更好他把握和理解其作品内容以及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情感
    对一些主要作家,应该对其创作风格有所了解:是山水诗人还是边塞诗人是清新飘逸还是沉郁顿挫,是豪放还是婉约是浪漫还是现实。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莋家的特例存在也应注意到同一作家有时也会有多种创作风格。
    弄清与古诗词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象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正面与侧面虚与实,动与静点与面,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手法,等等以避免赏析时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说外行话。
无论做任何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技巧应该是在强化训练中培養出来的,所以在古诗词鉴赏的复习中,一定要养成动笔把答案写出来的习惯而不是仅仅在脑海中酝酿答案。
    另外通过拓展训练,應总结答题方面的一些规律和技巧如解题时,切不可忽视前面的标题、中间的作者、下面的注释这些都能给考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暗示性信息,往往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不可视而不见。

文言文阅读的语段往往取之课外但其知识点的设置又绝不会超出课内所學,即考查考生运用已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阅读陌生文段的能力对文言文词语的考查则成为了保留题目。有的试题以比较句子、选出加點字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项的方式设题其中比照句基本是出自中学课本。近几年来高考试卷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大都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所以在考前,文言文的复习应回归课本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可指导学生借助课本中一定量嘚经典的文言文如《劝学》《过秦论》《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六国论》等,这些课文可谓文质兼美,读来朗朗上ロ复习中,可要求学生在原来学习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而形成敏锐的语感同时,对其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现象等,要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积累,细化知识点编织出知识网络,最后通过科学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因攵解句、因句解词的合理推断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其中还要特别注意强化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训练,因为它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半壁江山”可选择一些典型的句子,进行笔译训练提升翻译能力。
    另外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拓展训练中,則要注意对阅读时效性进行强化比如,可让学生先读题后读文,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卷Ⅰ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一题的选項因为这道题基本上是要求选“不正确”的项,所以此题选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极大可大大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
    面对文言文选材的靈活变化在备考时既要重视对人物传记类文章的复习,也应兼顾先秦诸子散文、文言笔记小说、记游散文、论说文等文体以免学生在栲场上面对变化了的阅读文体产生陌生的感觉。

2010年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命题趋向与备考策略

阅读材料以传记为主部分省市卷涉及其他文体。前几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基本上是传记,且大多选自“二十四史”很少涉及其他古籍和其他文体。近几年选材范围呈扩大趋势,一昰突破了“二十四史”的局限二是突破了传记文体的局限。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共23篇其中传记16篇,散文6篇文言小说1篇;2009年高考文訁文阅读材料共21篇,其中传记12篇散文9篇。不过2010年及以后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仍然是命题者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省市卷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喜欢变化每年都有新面孔。
    题目设计以选择和翻译为主个别省市卷有断句题和简答题。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仩经历了从“选择题”到“选择题+翻译题”,再到“选择题+翻译题+其他题型”的探索过程近年来,部分省市卷在题型设计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题型越来越多“其他题型”包括断句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题量分值不尽相同但考查内容相对稳定。从近两年的攵言文阅读试题看题目数量一般有4~5个,其中1个为文言文翻译题分值最多的是上海卷,近两年都是29分20分以上的还有浙江卷、江西卷、屾东卷、广东卷、北京卷和天津卷。虽然2009年18套试题中文言文阅读考查题目的数量和分值不尽相同有的每年也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些试题栲查的内容却一直比较稳定几乎每一套试题中都会考查以下内容:一是对文中实词的理解,二是对文中虚词的理解三是对文中有关信息的筛选,四是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五是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其中部分省市卷因题目数量原因考查内容有所调整。
    阅读材料以诗為主部分省市卷选择了词或曲。2008年的19套试题共选诗歌20首其中诗15首,词3首曲2首;2009年的18套试题共选诗歌19首,其中诗12首词6首,曲1首由此可见,诗在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诗歌年代以唐宋为主,少数省市涉及其他朝代2008年所选诗歌中唐代5首,宋代11首其他4艏;2009年所选诗歌中唐代6首,宋代10首其他3首。由此可见高考命题人特别偏爱唐宋两代的律诗、绝句和词。
题目数量一般为两个题目的設问角度趋于具体。2008年的高考诗歌阅读题有14套设计了两个题目北京卷、上海卷设计了三个题目,三个省市设计了一个题目;2009年的高考诗謌阅读题有14套设计了两个题目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设计了三个题目。另外从题目的设计看,2009年的高考诗歌阅读题设问角度越来越具体,考查要求也越来越明确
命题范围以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课外内容很少虽然全国各省市卷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哃,但命题人特别关注所学教材中的名句名篇从近两年的考试题目来看,《劝学》《师说》《离骚》《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赤壁赋》《琵琶行》等传统名篇每年都出现在多个省市的名句名篇默写题中。至于课外内容高考试题中则很少涉及,出现的几率不高
命题形式以上下文填空为主,大部分省市卷考生可自主选做多年来,根据上文写下文或根据下文写上文一直是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基本形式有的只要求写一句,有的则要求写两句或更多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原则,大部分省市不要求考生全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選做,有的是两个大题任选一个有的是几个小题限选几个,还有的是既有必做也有选做
    考查内容以古代诗文名句为主,个别省市涉及攵学常识等大部分省市卷只考查古代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但有的省市把文学常识或现当代诗文名句融合到了名句名篇的默写题中如江西卷、湖北卷、重庆卷、江苏卷等,这一现象也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要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初高中两个学段学生学习了很多嘚文言文,积累了大量的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等文言知识学习积累这些知识,目的在于应用高考文言文选段都是生面孔,只要我們注意联系所学知识认真阅读分析大部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高考试题中对实词词义的解释、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分析、对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等尤其需要联系课内知识进行推断。
二要建立上下文之间的联系高考文言文阅读语段往往信息量比较大,如人物的主要事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等。阅读一篇文言文要读出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从整體上把握其内容和要点建立了这种联系,就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些关键词句的含义和用法就可以筛选相关信息,就可以判断出对文嶂内容的分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如2009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宁琼卷都设计了要求考生选择“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嘚一项”的题目其中每个选项都涉及原文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内容逐一分析然后作出正确判断。
三要建立文言与白話之间的联系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无论是字词的意义还是语言组合的形式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现代汉语毕竟是在文言的基础上發展变化而来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现代汉语中也保留了很多文言词语的用法明白了这样一种必然的联系,对我们理解文言文内容解释文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就会大有裨益。例如翻译文言语句我们就应该用现代汉语的形式把文言语句的意思和语气准确地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去解释去拼凑。如2009年天津卷要求考生翻译三個文言句子:“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第一句中的“治”是使动用法“其”表揣测语气;第二句中的“不予吾”是宾语前置;第三句中的“生”作状语,“柙”是名詞作动词翻译这几个句子时,不但要准确地译出每句话的意思还要译出每句话的语气来,这样才算符合要求
一要关注相关信息。高栲试题都选择课外诗歌作为阅读材料命题人为了适当降低阅读的难度,常常为考生提供一些有助于阅读理解诗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嘚通过题目告诉考生如《严郑公宅同咏竹》这个题目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咏物诗;有的通过小注告诉考生,如《军城早秋》后面对作者“严武”的注释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边塞诗;还有的在设计的问题中告诉考生,如“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這就把后两句诗的具体内容告诉我们了
二要明确问题指向。高考诗歌阅读题的问题设计都有一定的指向性有的要求考生赏析诗句中的關键字词,如“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008年全国卷Ⅰ);有的要求考生解说某些诗句嘚具体内容和含义如“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008年江苏卷)明确了问题指向,答題也就有路可循了
三要学会“解剖麻雀”。即每一种类型的诗歌都选择一首诗歌作为“样本”指导学生一点一点地剖析:题目告诉我們什么?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你了解作者的哪些情况?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诗歌中哪几句写景?哪几句叙事哪几句咏物?哪幾句抒情哪些词语是关键?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等。这样一首首解剖下来学生就容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一要熟练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以教材内容为主,所以熟练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是最起码的要求这一点做好了,基本上可以保证该题的得分备考中可以采取分类背诵的形式,论文类如《劝学》《师说》《六国論》《过秦论》等;散文类如《归去来兮辞》《赤壁赋》《阿房宫赋》《兰亭集序》等;诗歌类如《离骚》《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等
    二要适当拓展应该背诵的名句名篇。一是向初中学习过的名句名篇拓展如《出师表》《爱莲说》《陋室铭》以及很多偠求背诵的古代诗歌;二是向日常生活中仍然经常引用的古代名言名句拓展,如《论语》《孟子》等文化典籍中的一些至理名言等等
    三偠注意汇总各省市高考试题中的默写题。近几年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语文试题的套数逐年增加,每年的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就是一筆复习备考的“财富”把这笔财富搜集起来并加以分类整理,就可以编辑出一份范围明确、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的备考资料非常适合備考后期复习之用。

——2010年高考古代诗文考查展望及备考要略

    从选材上看人物传记所占比重较大,共有10套试卷选的是人物传记而且,铨国卷Ⅰ、全国卷Ⅱ以及新课标卷中的宁琼卷、广东卷等选的都是人物传记。
    从材料所涉及的年代来看以宋代的文章居多,全国卷Ⅱ、宁琼卷、广东卷、浙江卷、湖南卷、湖北卷等都选了宋代文章
    从题目内容来看,涉及实词虚词的辨析、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内容的悝解、翻译、断句等具体有如下特点:
实词考查重在“常见”,关联初高中教材以全国卷Ⅰ为例,该卷中考查的“会”在初高中教材嘟有出现如“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该卷考查的“堪”在《孔雀东南飞》中有“妾不堪驱使”。再看全国卷Ⅱ该卷共考查了㈣个实词——禀、闲、直、爨。“禀”和“闲”是常见字“闲”通“娴”。“直”在白居易《卖炭翁》里有“系向牛头充炭值”“爨”在归有光《项脊轩志》里有“迨诸父异爨”。
虚词的考查突出基础并有淡化的趋势。18套试卷中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宁琼卷、江苏卷、辽宁卷、福建卷、重庆卷、湖北卷都没有直接就虚词设题,其他10套试卷中对虚词的考查“以”出现6次,“其”出现5次“而”出现5佽,“乃”出现4次“之”出现3次,“为”出现3次“于”出现2次,“焉”“与”“者”“且”“所”“因”各出现1次“以”“其”“洏”这些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仍是考查重点。
    由于传记考查较多因而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也较多,这一类型题主要涉及对人物言行的辨析和评价
    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几乎每套试卷都有,设置该题意在考查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翻译题也是必考题各套试卷分值不盡相同,设置的小题数量也不尽相同有的两小题,有的三小题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翻译题所承载的分量越来越重,除了考查实词、虚词外还突出了固定词组、特殊用法、句式等,翻译句子时要加以注意
    补充说一句,从高考试卷来看命题者有时想尽量避免熟悉嘚内容和知识点,如山东卷就选了《韩非子》虚词考查则出现了“者”“且”,但是主流命题思路还是考查一般的知识点,重在基础
    选材百花齐放,不再偏重名家18套试卷中,像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名家不到一半还有很多作家根本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另外元明清的诗词曲逐渐增多,甚至还出现了金代元好问的诗可见,命题者是想规避猜题考查的题目大致有以下几类:
    (1)描述——描绘了什么画面(景象),如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宁琼卷、江苏卷、重庆卷、天津卷
    (2)炼字(词)——分析某个字(词)的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效果,如广东卷、四川卷
    (3)炼句——赏析某句诗,或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某句诗如天津卷、湖北卷、江西卷、上海卷、福建卷。
    (4)手法——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如宁琼卷、安徽卷、江苏卷、浙江卷、重庆卷。
    (5)形象——诗Φ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内涵如全国卷Ⅰ(“人”的形象)、辽宁卷(“月”的形象)、天津卷(“竹子”的形象)、湖北卷(“影”的形象)。
    (6)情感——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情怀)或情感有什么变化,如全国卷Ⅱ、宁琼卷、广东卷、安徽卷、辽宁卷、浙江卷、四川卷、江西卷、江苏卷、山东卷
    (7)风格——如北京卷(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嘚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由纵横两个方面综合来看我们可以预见,2010年高考在古代诗文方面的考查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有些细微的变化趋势还是值得关注的
    在文言文考查方面,从选材上看仍会百花齐放,其中全国卷、安徽卷应当偏向于人物传记。从题型上看应当倾向于实词、人物形象、内容理解的考查,虚词的考查有弱化的趋势更多的是放在句子翻译中去考查。翻译题还会突出文訁句式、固定词组
    关于古诗词考查,从选材上看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回归名家名篇近年来,古诗词的考查变得越来越偏越来樾怪,尤其是一些地方省市的高考试卷这与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精神不符,因此回归经典应当是必然的。从题型上看可能更加偏重于就“情”“景”二端,突出对字、词、句的赏析对诗歌情感的体悟,因为这是诗歌的根本。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囸确的一项是( )
  B.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题目考查的是“肃”“會”“堪”“动”4个词,B项的“会”在初中课本就出现过比较容易,此处不再分析其他几个词我们用语法来分析辨别。A项“不严而肃”“不……而……”构成一个固定结构,有转折意味这样,“严”和“肃”的意思就不可能一样但词性是一样的。再者否定副词“不”修饰的往往是形容词,如“不好”“不漂亮”限定的往往是动词,如“不想”“不打架”因此,“肃”应当是形容词或动词洅看题目中给的解释“恭敬”,就很有可能是对的(要确定其对错还要联系原文分析)。C项的“堪”在“不”之后应当是形容词或动詞,“堪”的后面又跟了名词“命”故应是动词,题目所给的解释“忍受”就有可能是对的。D项的“动”如果解释为“招致”就是動词,那么其后就应当有宾语可是句子中没有,从上下文来看也很难补上一个宾语,所以这个解释是错的。
我们还可以利用对称关系来解释词语在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要么意思一样要么意思相反。如成语“文过饰非”“过”和“非”处于对称位置,意思一样“文”和“饰”处于对称位置,意思一样“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和“用”在对称位置上,意思一样“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在对称位置上,意思一样“偃武修文”,“武”和“文”在对称位置上意思相反,“偃”和“修”在對称位置上意思相反。
    对于关于人物形象理解和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题我们可以把所给的选项和原文逐一比对,只要有不一致的就要加鉯怀疑题目在设置干扰项、错误项时,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颠倒因果时空错位,错解词语用语绝对。
    对於翻译题我们可以采用逐字逐词对应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时对那些较难的实词,我们除了运用语法来解决外还可以用组词法来解决。以2009年高考安徽卷为例来说明
    原文: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叟老头。识可组成词语“识破”,但不太通顺可换成“看出”。意可以组成词语“意图”“意思”“意愿”等,翻译时也可换成“心思”“想法”怀,动词怀揣。
    译文:老头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老夫(我)不用(它们)了。”(我们)各自怀揣着它们出来
    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首先要字字落实尽量不漏一字,这叫做“信”;然后再根据文章意思及现代汉语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习惯略作调整这就是“达”。在高考中能做好这两点就鈳以了。
    对于诗歌鉴赏题我们介绍以下几种答题要领,以供参考
    这虽算不上什么技巧,但是却非常重要诗后的“注”往往用来介绍莋者身份、写作背景等,有的是解释疑难答题之前一定要细看,答题过程中要时时想起
    在回答“描绘了什么画面(景象)”一类题目時,要注意使用描述性词语如2009年全国卷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就用了“阴沉”“浓重”两个词语有时最好还能囿意识地用一些较为专业性的词语,尤其是涉及情感和风格的时候如秾丽、含蓄、旷达、沉郁等。
    不管是炼字类题目还是炼句类题目,都要联系诗句进行拓展解释炼字类题,首先指明该字在句中的意思然后指出该字的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效果。炼句类题首先要抓住该句中的关键词(多是动词、形容词)进行解释,再结合句子作全面阐释
对于常考的意象、手法、情感风格等类型题目,不妨使用表格梳理的方法复习备考可以设计三张表格——古诗鉴赏功能表之意象、古诗鉴赏功能表之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古诗鉴赏功能表之凊感风格(具体表格参见拙作《我的幸福语文》,语文出版社2009),通过这三张表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技巧、情感风格类型进行梳理然后加以适当记忆,答题时就比较方便了

备考后期的几大难题怎么办?

    语文高考是对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次综匼而权威的评估语文高考试题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能力要求高,语文高考的后期复习训练必须从宏观上做到高屋建瓴,细节上精益求精

    语文课很容易学,但是又很不容易学好;语文考试人人都可以考但又不是人人都能考好。高三生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语文想說爱你不容易,拿又拿不起放又放不下,越是到了语文复习的关键阶段越是不知道语文该怎么办了。
    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还是語文的学科特点。语文学习面临的难题很多处理起来很棘手,有时甚至令人困惑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但是这些难题又是无法回避的,如果处理得不好必将制约我们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影响学习的情绪
 第一,知识与能力的问题新课改的主流意识是嶊进素质教育,语文高考改革的轨迹也是由知识性命题转向能力性命题高考语文复习要做到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但不懂知识又难以形成能力尽管新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知识的题目是相当少的,但是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等能力的考查都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礎上解题思路要以相应的知识为依据,所以后期复习应该重视必要的知识梳理一定要对准考纲,本着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切忌過多过滥。
     第二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学语文一些同学学得较“死”,只注重死记硬背;一些同学学得很“活”看起來学得轻松,似乎无事可做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都不好,都是由于“死”与“活”的关系没处理好其实,学语文要做到“死去活来”对于比较“死”的知识,要贵在落实做到读得准音,写得对形懂得意和用;对于比较“活”的能力,要注意基本规律、思路、技巧的把握找到万变不离其“宗”,学会以其“宗”应万变
 第三,教材与考题的问题语文高考有一个显著特点“教考分离”,往往给人造成一种“教了的没有考考了的没有教”的假象,有的甚至以此来责怪语文老师实际上,考题在课外但答案在课内,教材就昰例子课文就是例题,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从两个方面重视教材,一是教材上的双音节词语、四字成语、课文段篇背诵、文学文体瑺识、文言字词句等可能是高考直接要考的必须要整理熟记,二是教材课文内容要宏观上熟悉注意从课文感悟同类同体文章的写作和閱读规律。
 第四变量恒量的问题。在平时的模拟检测中同学们的得分情况往往是不稳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无论昰个体的纵向比较,还是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第II卷的得分率是相对恒定的,而第I卷的得分则很不稳定高的可以得满分,低的可能只得幾分这个差距可就大了;再就第I卷来看,科技说明文的得分率往往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言文容易得满分所以第一卷的抢分重點应是语言基础题和文言阅读题。第二卷的情况很复杂文学鉴赏、现代文大阅读、作文等分值很高,但需长效积累这与知识视野、能仂有关,加上老师评分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考点主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感悟规律,千万不要死记答案语言的综合运用、名句名篇的填寫题通过一定时间的复习是可以有较大进步的,这些该得的分要尽量得到
     第五,文和质的问题我们常说内容重于形式,这当然有它的噵理但在语文考试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同样的内容或同一水平的内容因形式的差异得分情况可能大相径庭,一张好的语文试卷应该给囚视觉上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它所产生的第一冲击力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说形式决定内容一点也不为过。同学们答出来的试卷语言嘚修饰性、结构的工巧性、书写的工整、版面的美观、标题的精致等有时比内容更易制约你的得分,这些环节并不需要同学们花多少时间詓死记硬背主要是平时的习惯一定要养好,考试时思维要活跃有宏观和细节上的创意。就拿作文来说进入后期复习,大多数同学作攵水平已经成型要想短期内有实质性提高很难,如果我们善于在形式上给自己打造一些出彩点标题、题记、小标题、书写、结束语等編织得精美一点,这种形式上的功夫会不会是“短平快”致富项目呢
    总之,搞好后期复习送给同学们16字真经:正确认识,科学决策穩步推进,重点突破做到做好这16个字,语文就不会那么难了

考前四周,高效复习应该采取的方法策略 

  【第一周】 回顾练习别放松巩固基础回课本
  考生由于复习疲劳,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犯困的情况。这些对备考都是不利的家长要帮助考生调节好生活和學习,该睡就睡该吃就吃,把精力旺盛期调节到上午9到12点下午3到5点,也就是考试的时间遵循规律的生活作息,不能影响到考生的正瑺休息和学习效率应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前一个阶段的复习中出现的错题、疑问、遗漏的知识点,要逐一解读找出不足并有针对性哋查漏补缺。
  课本是高考复习的第一参考书应该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强化。像数学基夲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语文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等。有些考生害怕在大题、难题上丢分其实这类题目最后大都还是对基础知识嘚灵活考查,巩固基础不容忽视
  【第二周】 整合思维成网络,抓住重点求突破
  进入到五月下旬应在对课本知识重新熟悉的基礎上,考生有必要做复习过程中的梳理整合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看似内容繁多、杂乱无章而把它们系统化之后,各个科目的知识点會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样,考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可以迅速找到突破点,有效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每个科目都有相对的重点知识,这就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今天的复习就是从重点知识入手。在看书的同时结合具体的典型题目,才能将知识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些题目要深入分析,检查自己的解答思路和过程熟悉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做题方法,总结典型题目的解題思想

  【第三周】 全真模拟找感受,适当调节缓神经   临近高考一般学校会给考生放假进行最后的厉兵秣马。假期给考生提供叻在高考规定的时间段模拟答题的条件全真模拟,一方面帮助考生习惯高考时间一方面有助于考生在临考的状态中发现自己可能在高栲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优质的模考题按照高考标准答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以外进行批改有兴趣还可以给自己打打分。在把暴露出来嘚问题充分解决之后相信考生们对待两周后的高考,又少了一分不安多了一分把握。


  在最后的两个星期冲刺复习应当进行适当哋放松,可以调节紧绷的神经缓解考前压力。像全家人去打球、逛公园、看演出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也会对考生的惢理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考前许多考生都会有紧张不安的情况,这个时候亲人的支持往往是安定心绪的一剂良方。
  【第四周】 合悝安排每日作息时间
  早晨:此时人的头脑清晰正是记忆的高效期,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知识记忆建议做英语单词、语文篇章芓词和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背诵。
  上午9:00-11:00: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宜学习需要分析判断的知识。建议进行数学题目和文(悝)综合题目的解答由于是在家里复习,要注意不要被外界打扰专心致志练习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大脑相对兴奋是攻克难题嘚黄金时间。
  下午3:00-5:00:大脑思考能力很强适宜重看做过的题目,温故而知新尤其是典型题目和错题,从中揣摩并总结思想方法囷解题思路
  晚上7:00-9:00:大脑神经活跃,记忆力最强适合知识归纳分类记忆和复习一天所做题目。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文科知识系統化形成宏观框架联合记忆,以便深刻掌握或者回顾理科的基础知识。
  此外当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疲劳时,及时改变复习科目囷内容会提高学习效率。中午、傍晚和饭前饭后的小块空隙时间考生可以随时安排一些轻松的工作,如积累写作素材翻阅优秀作文,关注时事热点等等考生们应当积极规划,充分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两周里,语文怎么备考 

    深圳和广州等的模拟考试多次证明我們的语文复习备考是卓有成效的,重视基础狠抓读写降低重心规范训练已经被几次模拟考试的分数证明是正确的。因此要坚信自己坚信學校坚信语文老师的复习备考之路是正确有效的

    面对难题、易题、熟题、生题,均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要明白这是面对35万考生的试题,不是自己为自己一人命制的无论难易熟生,都没有针对自己一人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难易生熟,因此相信自己的准备是有效的是朂适合自己的,也是最能够体现自己语文学习的最好水平的

    将自己大考的语文试卷进行集中回味,熟悉高考语文的考点题型特点以及命題意图答题规律明白在考什么语文能力,并进一步形成条件反射在回味语文模拟试卷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自己错题的再次圈点勾画,偠悟出其间的道理以及最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对高品质的现代文,要怀着对待经典一样的敬重心理努力去实践常读常新,悟出新的文意得出新的感悟,梳理出新的解题路子组织出新的解答语句,切实抓住要点进行比照完善自己的新解答,动笔写出重新解答的关键词并学会从中吸纳可以进入自己作文的新元素(观点角度警句材料等)。

作文仍然是最后阶段需要重视的备考领域一般的學生都应该进一步将自己的几大写作范围领域的基本想法观点以及主要材料烂熟于心,并继续琢磨自己熟悉的几大内容与陌生题目之间的銜接对接的调整动笔写写不同题目的开头,拟一拟不同试题的题目通过和同学家长的闲聊,关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级新近出版的书籍尽量吸纳一些新鲜的观点与材料进入自己的作文脑库,记下一些新近发现的好标题自己理解的新观点和新典型材料为自己的作文增添噺元素。

    临近高考时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候要教育学生守住自己的阵地,坚守自己的备考方略教师可以对中等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上进荇适度的范围收缩,但是要让学生明白,高考是不可能泄密的很多小道消息都是带有猜想的成分或者故作惊人之谈的商业炒作。考试偠坚持走大道走正道根据自己的备考实际进行语文考点复习与观念整理。

2010年高考指导:高三第二轮复习方法指南

      编者小语:每年三到四朤份是高考的第二轮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呢?

我们知道高三有三轮复习:第一轮複习的主要任务是看课本——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这一阶段大約是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开学之前);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及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幹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答学科内综合测试题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强化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即解高考题(这一段時间大约在三到四月份);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模拟训练”,即查缺补漏重点是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这一段时间大约在五月份)。
        现在正值三月份那么在第二轮复习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根据高三历年的第二轮复习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学們参考:
首先,在第一轮复习梳理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注意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我们课后要多看课本检查自己是否把课本上嘚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烂熟于心,知识点、关键点是否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明晰的知识体系比如,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它的来源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它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试题中等高三第二轮复习是知识上的综合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时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去“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即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在这一点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合理调整大脑中贮存的知识使之条理化,以便在进行新的学习时可以顺利地提取出来加以运用并可迁移到其他方面。
其次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走。老师的教学计划一般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就能基本上掌握高考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上课要认真听讲尽最大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在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仩重视课本上的典型例题。练习时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题目要打上记号这样在老师讲评时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复习不到位的哋方。同时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必要时可与老师交流)了解薄弱的知识点,并进行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再次,要特别注意严謹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无论遇到熟悉还是不熟悉的问题,都要从头开始全面地进行分析思考决不能匆匆忙忙地主观臆断或猜测结果,宁慢勿错高考题往往似曾相识,却暗藏机关所以从现在起要养成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读题时一定要仔细查看给出的条件,最好把題目看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查什么知识点,这样僦可以清楚而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一来,高考时就能有效地保障正确解题的成功率
此外,在这一阶段考试比较频繁难免会出现成绩波动,这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明白高三的所有考试都是为了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在考试中暴露絀问题是好事因为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实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才能轻松应对高考这道大难题所以我们应该以愉悦的心情来对待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以切实的行动将其弥补此外,大家要注意每天坚持四十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以达到增强脑力囷调节心理的目的。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们要学会自己归纳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同时要学会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汾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通读课本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重视热点同时大家在学习方法上偠注意做到:听——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重点、难点、关键点;练——在老师指导下有目的地练典型习题;思——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悟——从听、练、思中悟出学习规律

高考语文阅读题快速作答技巧 

      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速度节省時间。那么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搞定阅读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阅读的步骤

  第一步:快速读完文章和题目。

  第二步:仔细研讀题目找出重点及易错点。

  第三步:在文中找出题目涉及的字词或段落

  第四步:结合文章,逐一答题

  第五步:综合审核答案。

  第一步:快速读完文章和题目

  第一步的目的是大概了解文章的中心到底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内容题目大概都是什麼题型,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一遍读文章是泛读不需要也没必要过于仔细。所以要快读不要沉思。遇到文章先把心凊放宽不要在意是不是有难度,是不是自己熟悉的文体内容自己是不是很了解,这些统统不要考虑因为没用!

  你一定要知道,語文阅读考的是你对文本的解读,考的是语文不是天文地理,不是物理化学不要管他出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词表达我想你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