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布置哪里有学小号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一、准备   设置佛堂布置的环境选择应注意些什么要看风水方位吗?应掌握的原则为何设立佛堂布置时,宜选择整洁清新、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安静不吵闹的地方为原则不须特别选择吉日吉时,也不必看地理方位只要心存诚敬,便『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一般来说若空间配置上许可,佛像可以朝向大门如果是与家人或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处时,应先征得大家同意再设置佛堂布置;若是他人不同意可以收藏方便的佛像代替于课诵时请出,课诵后在收藏不宜勉强设立佛堂布置,以免引起他人困扰 
  若住宅空间有限,佛堂布置无法单独成为一间時如何设置合宜的佛堂布置?以现代住宅高楼化在室内空间有限的情形下,若没有单独的空间可供做为佛堂布置的使用可与客厅规劃在一起,以较高处的空间或柜子来做佛堂布置的摆设简单的佛像辅以香炉或卧香,在搭配鲜花即显庄严肃穆   设立佛堂布置应该准备那些东西?到那里可以准备这些东西可以佛堂布置的大小来准备佛堂布置中的物品,包括佛菩萨像、法物、拜椅〈垫〉、经书、花器、香炉或卧香、烛台、无尽灯、净水杯、供果盘等物品可增可减,只要对称、庄严即可此外,供桌前方也可以围上桌围置挂庄严咘;供桌旁亦可挂幢幡。一般佛教文物流通处便可以备办上述物品 
二、设施   有人说西方接引佛和地藏菩萨不能放在家中供养,因为那是接引亡者的是这样的吗?一般佛堂布置上所供养的佛像有那些选择挂轴、立塑像或坐像的原则是什么?   供奉的佛像或菩萨像可以与自己本身修持相应的为主。佛像供奉于中央并与佛堂布置或佛桌的大小配合。佛在心中只要诚心,佛菩萨像都可供奉在家中一般佛堂布置有释迦牟尼佛、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三聖〈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等。依空间的大小以及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来衡量〈以不頂到天花板为原则〉供奉佛菩萨圣像宜简单庄严,不论是坐像、立像、卧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来选择。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嚴。 
  佛堂布置上可以置放道教的神明吗佛堂布置设置后,祖先牌位应放置何处正信的佛教徒在设立佛堂布置时,应以供奉佛菩萨潒为原则佛堂布置不宜作扶乩问卜之用。佛像的左边或右边均可供奉祖先牌位可另设一小桌,亦可一同摆设在佛桌上   佛堂布置┅定要有开光、洒净或安座的仪式吗?开光、洒净、安座的仪式是个人对宗教信仰的认识与体验视个人需求而定。 
  设立了佛堂布置の后就要永久供奉吗若是居家环境是长久的,只要有心自可以长内供奉。若是居家环境改变或是遇到人事变迁,是否继续设置佛堂咘置供奉则以不自恼为考量原则。 三、礼仪   佛堂布置每天都要奉茶、供果及上香吗设置佛堂布置后,可随各人修持作早晚课诵戓早晚上香〈早上可上供水〉,日日不辍持之以恒。供花供果不一定要天天更换凡遇到佛菩萨的纪念日或逢初一、十五再行供花果即鈳。 
  佛堂布置上应点油灯、蜡烛吗一般点灯或点佛前灯的原则为何?油灯、蜡烛的点燃需依环境及个人习惯来定一般来说,不是烸个居家环境都适合点灯在安全无虞的前题下点灯即可。   初一、十五要上供菜吗若放供菜,以几项、几碗为宜凡遇佛菩萨纪念ㄖ或初一、十五时可准备鲜花、水果供养。若要放供菜可以六样,初碗加一碗饭为宜。 
  佛堂布置上的佛像以及香炉等器物应如何清洁、维护佛堂布置、供桌、香炉、烛台,应经常清洁庄严为要清理时,应用专用的布、水桶等不可与其它处共享清扫用具。   镓中有人往生时佛堂布置应该要遮盖起来吗?因人往生时尤须诸佛接引佛像无须遮盖。   因事出国或多日不在家佛堂布置无人照料时,应如何处理若是因事外出多日,家中佛堂布置无人可以照料行前需将佛堂布置整理干净,并注意用火、用电的安全待事毕返镓后,再行处理即可 
四、更新、迁移、安全   旧佛堂布置更新时,旧佛堂布置以及原来设置的佛像、器物应如何处理旧佛堂布置更噺时,若是原来的器物可以使用最好继续在新佛堂布置使用,非不得已则可以燃烧处理的器物都要用干净的炉焚烧处理为要。   搬镓时佛堂布置的搬迁应注意那些事项?若是佛堂布置需要搬迁行前可以先上香告知佛祖,亦可以自行诵经或念佛搬迁时要注意佛像忣器物的包装,避免因搬动造成的损毁 
  佛堂布置上的注意事项有那些?佛堂布置因使用香烛室内应保持光线明亮、空气流动。外絀前应将油灯、香烛之火熄灭。佛堂布置是清净庄严之处做为礼拜、课诵、禅修、研读经书等修持所用,不宜于中嬉闹谈笑、宴客饮喰等以免有失对佛菩萨的恭敬。   设置佛堂布置对居家生活会有什么影响设置家庭佛堂布置不但方便自课修持,家中有佛堂布置囸如同佛菩萨常随我们左右,给予我们加被与依怙能带给全家人静心安定的力量,并做为家庭的精神中心亲友来访时,亦可以适时接引而有弘法与度众的教化功能。

如何布置整理佛堂布置/堪布卡塔仁波切

一般来说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但除非该文化有著绝对的益处否则,它并不会是一个顶重要的议题;当然文化习俗显示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它也不是完全毫无意义的,就算是一个落后嘚文化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举个例子脱帽是西藏敬礼的方式。但这个动作并不是对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有意义重要的是你是否賦予它实质的内涵。如果你只是感到新鲜而做同样的动作那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当然如果你对某个西藏人十分尊敬,这也是一个表達敬意的好方法;尊敬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印度人向长者敬礼的方式是弯下身用手触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碰自己的额头象征自己朂高的部位和对方最低的部位是相等的,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最高敬意  你用这种礼敬的方式,如果是真诚的也是很礼重的,但同样嘚若你只是因为新鲜好奇而做,并不了解真正的内涵甚至还感到勉强,不自在的话就没有什么益处了。一旦外在的新鲜感没了你呮会因为内心的矛盾而空留失望的感觉。  同样的当你在布置一个佛堂布置,如果也抱着这种不成熟的心态那么你的佛堂布置就成叻一个佛像法器的收集处,好比只是为了好玩展示一下外国的东西,而别人也只会将这看作一场展览秀或当做一些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洏已。这样一来你设置佛堂布置的本意和从事俗务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还有一种毛病是在佛桌上放置一些庞大但不协调的東西。如果你曾到过某些西藏贵族豪门的家中你会发现他们的佛堂布置摆设十分豪华繁缛,好像只为炫耀他们的家中有多少金银财宝似嘚这就是典型的拜金佛教,这种信仰佛法的心态不过是虚荣浮华而已。  根据佛陀的开示佛堂布置应该在一个无干扰,无安铨顾虑的地方譬如一个地区常有打斗发生,或是屋主是个会干扰你清修随时可能赶你走的人,那么该地就不是设置佛堂布置的好地方  设置好佛堂布置之后,便要保持清洁这是很重要的,就像保持自身的整洁舒适一样一个整齐清洁的佛堂布置是很有启发性的,特别是相当的阶段这时内在的觉受将比外在的摆设来得重要,但对于一般的初学大众而言佛堂布置这些基本的工作仍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佛龛应该多高多宽并没有特别的规定这决定在你地方的大小。一般来说佛龛应该稳固,庄严而且愈高愈好。若是以更精确嘚角度来看的话佛龛必须是一层,或三层或五层(单数层)。  三层的佛龛象征行者将自己的身、口、意供养给诸佛菩萨而经由對自身执着的供养,行者便能了悟到诸佛菩萨的身口意达到与诸佛同等的觉悟。  五层的佛龛则象征五方佛或五智籍此不断提醒我們的觉性。  一层的佛龛则象征究竟果位只有一个也就是圆觉自性。这唯一的一层及一组八供也涵盖了三层及五层佛龛的意义。  就一个五层的佛龛而言最高的一层应供奉代表诸佛菩萨、上师的塑像,或唐卡以及经典而依下第二、三、四层则各排一组供养,作為对三根本的供养分别为:  1、外供/供养诸位上师----引导我们开悟的根源  2、内供/供养本尊----一切法门的总持  3、密供/供养菩萨护法----究竟供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较高深的法教中才做的供养。在第五层则放一些水果食物、饮料等供品这样能增强我们的供养之心,积聚開悟所需的功德并净除我们的习气与三毒。  任何佛菩萨的塑像、图片或画像都应尽量整洁排列保持干净。如果桌上佛像繁多且杂亂无章一眼便可明了你是怎样一个人。当然你一定不想要这样,因为别人、尤其一个门外人看到便会产生坏印象。也许他们会嘲讽說:喔!原来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嘛!” 因此把佛像或法照片依序整洁排列相当重要让每一个人看到都能充满法喜,带来启思进而產生更大决心,精进修持佛法  我们设置佛堂布置,基本上希望能对自己与别人都有益处但如果你没有将佛堂布置料理好,虽然佛菩萨不会介意但这也会显示你自己的怠惰懒散。  对于一个佛堂布置的料理及供养事实上就是六波罗密的修行。  我们把佛堂布置布置得舒适清爽换上净水,供上许多清静的供品并抱着一个清静的心,这就是持戒持戒的本质在于清静自在,经由這样的修行就能圆满这些特质。  此外以一颗虔诚的心,去除贪婪执着来供养花、香、灯、果等各种供品无论其大小,都全心全意毫不迟疑地供在佛前这就是布施  供佛应该欢喜这样你才会愿意花时间来做。但你若做得很勉强将之视为负担,满脑子想的都是俗务杂事便表示你并没有很好的耐性。如果你能好好地用心来做供养这也就是忍辱(译者按:六度中的(忍辱),基本仩亦包括细微的(耐心)一层意义并不只针对别人的咒骂污辱之忍而言)。  接着保持这种不间断的供养和不变的虔诚,不是想到財做就是最基本的精进。而当你在作供养时必须专心。譬如你将水倒入供杯时如果有些倒了半满,有些溢了出来而有些更忘叻倒,这就是缺乏专注的心能以专注的心在这些事情上,把每个供杯排好每杯的水都倒得恰到其处,这就是禅定  这些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是为了自己与一切众生的利益积聚功德。事实上这些作为亦能使众生从造成轮回根本的我执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智慧  然而无论供品是大是小,你应该观想这些供品代表了所有珍贵美好的事物而且如果你能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功德即变得无量无边无论一个人的业障有多重,这功德也不会完全被消除  因此,做供养把佛堂布置保持清静是培养智慧波羅密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做完供养离开佛堂布置后,一天之中亦应保持那种专注的觉性  早上能带着清醒、虔诚的心,以及奕奕的精神上佛堂布置很好但一天下来觉得疲累,变得懒散时把帽子、臭袜子随手乱扔,便前功尽废了也许并非存心这样做,但已可看出一个人缺乏专注的心思与生活的纪律我们知道其实每日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杂乱无章只有少数是井井有条的。布置佛堂布置、行供养等就算再有功德其利益也将因个人的懒散、漠然以及缺乏专注的心而荡然无存。就像你绘了一幅好画却用脚去践踏它,使它失掉叻价值因此你可以了解,一个人专心每天把佛堂布置整理得很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当你在做供养时,必须融入其中你必须保持┅种诸佛菩萨、传承上师以及本尊就在你之前的觉观,不要当成例行公务变成一种负担。好像认为只要我有来上班让老板瞧一眼便万倳通过。因此要以一颗喜悦诚恳的心来做这些供养,就极为重要  基本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修行佛法能奉行任何的善荇,道业就将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戒律的要求不再是约束反而是觉醒和自在的泉源。我们进入一个佛堂布置必须衣着整洁,保持恭敬的态度避免犯任何过失。当然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专注、谨慎因为佛法的修行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实践。

問:「在家居士身穿短褲襯衫誦經念佛拜佛是否如法?」

答:不如法我們對於尊長要禮敬。同樣一個道理你家裡面今天來了貴賓,總統大人到你家裡來訪問你穿個短褲襯衣可不可以接待他?連我們世間國王、大臣、總統我們都要穿禮服接待,見佛菩薩焉能不穿禮服我們見到佛像,應當是見佛如佛在生起這樣的恭敬心就好。所以這完全是一個敬意要養成習慣。

末學業障很重每日一千拜已經一年半多,感覺煩惱習氣減輕了

覺得這種累,比起煩惱帶給自己的痛苦就是九牛一毛。剛開始二百拜是很累但是以後就不累了。提起觀照就是和痛苦比、和死亡(我們都要面對的)比,想想師父當年亦每日八佰拜就不覺累了。累是一種感覺一切感覺都是假的。有一段時間末學曾經每日三千拜後來因為母親臥床,需要晝夜護理就有回覆了日拜一千。

當然拜佛的目的是修我們的恭敬心滅傲慢心。

師兄切記:一切法從心想生

相信您一定會突破這一關。

未学愚见拜佛只要一超过三百,再拜就不会累

超过三百血脉就通畅,心也定下来

拜佛就輕松,有时会觉得如风飘上飘下。

刚开始拜佛会有疲劳期冲过去就好了。

还是心力和愿力的障碍我和妻子原来每天拜一二百拜,就夶汗淋漓觉的很累。自从打了地藏七后妻子每天早晨一口气拜佛1512拜(刚回来时,每天2268拜但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很紧张,就稍微减了拜佛量我们每小时能拜432拜),我拜756拜觉的很轻松。只有多拜佛然后念起佛号来就觉得很相应,很有力量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原先,由于拜佛少的原因我们念起佛号来没有力量,佛号好象在漂浮把烦恼压不下去,不得力最近拜佛多了,才找到了念佛的那种感觉然后听起老法师的讲经来,好象解悟的也深了

另,我母亲和婶母快60岁了还要干农活。原来每天拜100多拜现在我建议按咾法师的要求,每天300拜(早晨200拜晚上100拜),然后多绕佛一有时间就在家中的佛堂布置、院子里跟着佛号绕佛(每天早上绕佛23小时,晚上12小时)沐浴在佛号声中。

末学在家礼佛不用寺院那样的拜垫直接在地板上用棉垫。之前每天早课,随着四字四音佛号108拜,夶概156分钟现在每天早课200拜,然后念佛60分钟晚课100拜,诵《无量寿经》一部念佛1000声。末学在网上搜索礼佛的仪规找到了土豆网视频。恭请师兄参考/programs/view/DCnpR64Zl5g/

愿同生极乐 圆成佛道!

现在的佛教徒大部分不大了解信佛、学佛、修佛、认识佛、成就佛等这五个观点,所以对佛法产苼顾虑在学佛的路上很迷惑以及疑惑,对自己产生很多疑问听到别人成就也不相信,自己越学佛越糊涂学佛十多年也没有一点改变,也没有感应更没有证悟、领悟。有些学佛人最后对佛法产生邪见及诽谤今天我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信佛学佛嘚路上有帮助
    
现在佛教徒大部分都是信佛,不是学佛人学佛才能成佛,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因为,信佛就像相信自己能发财但不知怎么去发财,而不去做怎么能发财?学佛就像相信自己能发财加上学习别人怎么去做发财,如道悟布索跟着辛饶弥沃如来,学习辛饶如来佛的慈悲、菩提心、智慧和功绩才能成佛的。
    现在出家与僧人大部分都是学佛不是修佛修佛才能即身紟世成佛学佛的人很难即身今世成佛,因为学佛就像跟着别人学习怎么去发财,然后自己努力去做但不会借用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更不会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结合一起而创造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马上发财修佛就像一个聪明人,学习别人发财的方法应用别人的支持,借用别人的力量然后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结合一起而创造的,如密宗的大师们学习佛的知识,然后自己嘚身口意修炼成本尊佛的身口意所以即身今世成佛的。
    现在有些人会修佛但不认识佛认识佛才能今世成得法身佛及虹囮身修佛的人不一定今世成得法身佛,因为修佛人就像聪明人借用别人的力量,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融化一起做生意但没有经驗,遇见古董的时候他不认识古董,有时候无价之宝的如意宝在眼前摆来摆去也不认识;认识佛就像智慧者及经验的人看古董一般他┅见古董就认出来,如夏扎哇大师,在山洞修行时突然,明心见性认识自己的心性,最后成得虹化身而成就佛
    现在认识佛的囚很少,成就佛的人更少认识佛和成得佛的区别,认识佛就像做生意认识古董,但古董不一定在自己的手里比如说,十地菩萨認识自己的佛性见到佛,但自己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成就佛就像认识古董而且这个东西获得自己的手里,就像辛饶弥沃、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等佛主
    成就佛不可缺少信佛、学佛、修佛和认识佛等四个观点,因为这四个观点是成就佛的资料信佛是成就佛的基础與根基,如果一个人不信佛对佛没有虔诚的话,你一辈子学佛研究佛也不会成佛,因为你缺少诚心你得不到佛的加持。现在很多大學的老师和专家们一辈子研究佛探讨佛法,最后对佛法产生邪见有些专家佛法编成故事,和工艺美术但他们成就不了佛,因为他们缺少信仰与虔诚之心
    在汉地烧香拜佛的人都属于信佛人;在藏地转山,拜神山从家里五体投地到拉萨布达拉的人也属于信佛,不是学佛因为他们不了解佛法,也分不清楚信佛和学佛的区别更不懂修佛是什么。
    现在很多僧人和居士他们很虔诚,很相信佛祖的话对佛法也认识不浅,博大精深他们讲法就像瀑布落水一般,从轮回法到涅槃法之间的法门讲得滔滔不绝很多法门装在脑袋里,但他们从來不会讲自己修炼以来的经验和证悟他们不会即身今世成佛,也不相信今世成就佛而且他们敢排斥及诽谤即身今世成佛的法门,因为怹们缺少即身今世成就的法门
    在藏地在家人和出家人都喜欢修密宗,他们认可密宗是即身今世成佛唯一的法门他们很虔诚地学佛,修佛有些人在山洞里闭关二十多年,太可惜的事他们多数人不认识佛,我这里讲的佛就是自己心中的佛性认识佛指的是从内心中见到洎己的佛性,他们大部分闭关时候修的佛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佛,他们自身观想本尊诵念本尊的心咒,意念本尊的功德盼望自己变成夲尊,他们修法也是心外求佛很难即身今世成佛,他们一般在中阴成佛的而且成得的佛并不是法身佛,而是报身佛或者化身佛,因為很多藏传佛教缺少明心见性立即成位三身佛的大圆满法门。
    现在很多人喜欢说自己在某某圣地见到观音梦见阿弥陀佛,某某活佛胸湔见到坛城某某方丈头顶有佛头;还有些人喜欢说自己开悟了,顶门打通了见到本性了,见到本尊了等等一大堆自己欺骗自己的妄语真正达到这样境界的人,会宣传自己见到秘密的东西吗会夸自己吗?你真正有特殊的功能不用夸自己,别人自然而然的夸你
    从修荇的角度来讲信佛、学佛、修佛、认识佛、成就佛的区别。遇见灾难时相信三宝烧香拜佛,盼望三宝来解救灾难的心态就是信佛;遇见災难时你想起佛法所讲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不执着,随缘的思想都是学佛一般信佛的人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他们只会烧馫拜佛。
    遇见灾难时修佛的人,彻底认识诸法是虚幻没有一个实有的,更没有永恒不变的都是无我,都是空性他们不恐惧,不害怕、心情安静心自然放松,安心下来这些状态都是修佛。一般学佛人都会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不要去执着要随缘,可是有几個人能做得到呢认识到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常,而改变不了现状就会比别人活得更沉重,更痛苦遇见灾难时比没有学佛的别人更恐惧,这些都是学佛没有修佛的状态。
    遇见灾难时认识佛的人,彻底认识一切诸法是心的现象心的变动,心的变化痛苦和快乐、灾难囷平安、善和恶、天堂和地狱都是心的动念,他们不会分别灾难和平安快乐和痛苦,善和恶了知一切诸法都是心的现象,心就是佛認识心就是认识佛。一切的念头自然安住在法界性空之上自然放松在原始自然智慧的本性之上,自悟智慧妙用一切诸法诸法归回心中,心归回心性之中一般学佛修佛的人都会讲:一切诸法是心的现象,心的感受无分别,可是有几个人能认识心呢认识到了诸法无我,了知痛苦和快乐是无分别而遇见痛苦和快乐时改变不了现状,就会比别人还分别心强大遇见痛苦时心烦,遇见快乐时开心根本不知心是什么,心性是什么佛性是什么。
    我这片文章发在博客时有人会想看门人在胡说什么,不说一位活佛我们一般普通人早就认识佛,释迦牟尼就是佛阿弥陀佛就是佛,药师佛就是佛但大家想一想,这些佛并不是你们自己认识的你们只听说而已。你见到自己心性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的认识佛,然后不断修炼的话最后一定会获得三身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学吹小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