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们说EA公司电玩史上最简单 ea教程吗?

社区昵称:TigerPapa
很高兴SteamCN也开始关注关于游戏产业上的一些东西,然后今天逛论坛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文章 刚好与自己以前经手的一篇文章有呼应,所以也就自作主张把这篇旧文转过来了(可能也有朋友看过XD),主要参考来源来自Polygon的&&希望对大家理解“游戏灰市“有所帮助:D注:原文发布在自己干活的,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假设一下,你今天想购买某款最新上市的游戏大作,比如《进化》(Evolve),这款刚刚在2月9日上市的FPS游戏在Steam上售价60美元。看着约370多元的价格你下意识地捂了捂口袋,无奈地关掉商店页面,从收藏夹里打开其它在线游戏销售网址——Kinguin或者是G2A,这两个游戏销售网站向来以低廉的售价而在玩家中闻名。果然,《进化》在G2A仅需263元,而Kinguin甚至更便宜,245元就可以拿下,这100多元的差价就足够让一个收入不高的玩家动心了。当然《进化》仅仅是这两家网站所能提供的低廉价格游戏中的一个例子,在它们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3A大作、也可以找到《异星边境》这样的独立游戏作品,相同一点是,它们销售游戏的价格都远比Steam、Xbox Live等官方游戏卖场要低廉。实际上对于类似Kinguin和G2A这样的市场,国外有一个很暧昧的定义——灰市。它是如何形成的?感谢Polygon对此的,我们得以了解这些廉价游戏背后所隐藏的真相。事情的起因Kinguin和G2A引起公众注意大约是在数周之前,有一部分育碧Uplay平台的玩家发现自己所购买的游戏被育碧从游戏库移除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当愤怒的玩家们跑到育碧论坛交涉的时候发现他们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被移除的游戏均是从Kinguin和G2A这两个市场所购买的激活码所激活的。换句话说,这些玩家以一个便宜的价格获得了这些游戏 ,然后悲剧了。事情闹大后,育碧发表了一份声明解释了移除游戏的原因,他们声称在本次的事件中,确认了这批激活码是使用了被窃的信҉用҉卡信息从EA的Origin商城所非法获得的,然后通过网络再次转卖。因此这些游戏已经被回收,受此影响的玩家应该联系卖家以获得退款。不过即使如此,依然有许多受影响的玩家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从一个价格更为便宜的地方购得了游戏,不管是不是“灰市”的原因,已经激活的游戏也不应该从玩家的游戏库中移除,育碧的处理方案实在过于粗暴。在玩家的持续抗议下,育碧还是选择了妥协,宣布经过详细调查核实之后,已将部分涉嫌“欺诈”的游戏激活码重新激活,但今后还将会继续封禁非认证渠道或二次贩卖的此类游戏激活码。整个事情看起来已经告一段落,不过这起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G2A和Kinguin两家数字游戏销售网站的销售链条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了弄清楚整件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Polygon联系了育碧和EA等游戏出版商想弄清楚他们如何看待这种灰市交易,并在Kinguin的帮助之下联系到了他们网站上的一位游戏卖家,进一步探寻该网站的交易模式。游戏“淘宝”Polygon把联系到这位卖家称之为R,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意大利的年轻企业家,Polygon之前在他的店里购买了一款名为《重力幽灵》(Gravity Ghost)的游戏,这款游戏于今年1月26日上市,在Steam和Humble Store等官方销售网站售价14.99美元,在R的店只需要12.44美元即可入手,对于一款新游戏来说这样的价格已经非常不错。谈到自己在Kinguin的收入时,R表示每月的收入大概在1000欧元到1500欧元之间,当然1100欧元到1700欧元的收入也是可能的,尤其是在假日销售旺季期时候,月收入甚至能超过2200欧元。当被问及Kinguin的生意是否就是R的全职工作时,R回答的很模糊:“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在消费者们看来,类似这样的灰市还是很有意义的,有时候玩家们会收到一些游戏礼物,或者是一些多余的游戏激活码,当玩家们不需要这些游戏礼物或者是不想激活这些激活码的时候,或者是投机者在Steam促销或Humble Bundle慈善包所得到的廉价游戏需要出手的时候。那么这些游戏礼物或者激活码就可以在类似Kinguin这样的网站出售并获取利润。Polygon把这种交易模式类比于ebay这样的销售模式,当然不是指其中的实体游戏交易部分,实际上它更类似于国内淘宝数字版游戏交易的模式,G2A和Kinguin这两家网站扮演了扮演了提供提供中介的角色,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足够可靠的交易平台,以及一些技术支持。那么这样的灰市究竟有多大?看看这两家网站的交易数据就能获知一二,Kinguin创始人兼CEO Viktor Wanli通过邮件向Polygon透露了相关数据,目前它是保密的。不过他补充说自2012年以来他们的社区已经拥有了超过200万的注册用户。G2A的公关主管Jens Quentin则表示这家在2010年成立的公司也已经在2014年服务了超过200万的客户并处理了超过500万笔的交易。有趣的时两家所服务的最大市场是分别是欧洲和美国,它们本身却是注册在香港的。风波后的争论可以确定的是,这场育碧“撤销激活码”的风波已经严重影响了两家网站的运营,在整个事件期间,G2A有约2000名买家受到影响,客服团队被这些处理请求所淹没。Kinguin则公开了更多细节,他们在整个事件期间收到了大约4600多的客服处理请求,要求退款的金额合计达17万美元。不过Kinguin表示目前在它的3400多位卖家中,只有35家卷入到这次时间,G2A则拒绝提供相关数字。对于事件的另两个主角EA和育碧来说,则简单许多,EA确认了这些被撤销的游戏激活码是从EA的Origin商城欺诈购买所获得的,然后EA核实了这批问题激活码并通知了育碧。在通知育碧之后,育碧迅速撤销了这批激活码的授权,同时移除了Origin上的《孤岛惊魂4》、《刺客信条:大革҉命》等游戏,直到现在这批游戏还没有重返Origin销售的迹象。这起事件同样引起了育碧和Kinguin的争端,育碧一再强调玩家们应该从Uplay以及Steam这样的授权销售商处购买数字游戏,而不是其它未授权的“二级市场”,Kinguin则反驳育碧这番表态实际上是推卸责任,真正要为此负责的反而是育碧和EA。如此大数量的游戏激活码使用相同的一批信҉用҉卡所购买,而Origin在结算过程中居然没有任何怀疑就通过了,这在Kinguin来看简直是不可想象。同时Kinguin还试图捍卫自己销售数字游戏的正当性,他们表示自2007年以来游戏激活码销售市场就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大,几个主要的销售平台服务着上百万的玩家们,而且影响力也不断在增强。同时这种销售模式也在也在打破游戏出版商的区域销售政策以及区域化定价对玩家的限制,实际上这种限制对玩家来说尤为不可接受。下篇:
交易链条在前文中,是Kinguin的CEO帮助Polygon联系到R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年轻卖家的,通过R,Polygon购买到了一款名为《重力幽灵》的低价游戏,R也很希望能够帮助Polygon了解他的游戏销售生意,最终双方通过Skype进行了一番交流,其中的有他与Kinguin的关系,以及一些游戏话题。当谈到R的贩售的游戏激活码是来自何处时,R向Polygon介绍了他的游戏供应商,姑且称之为D,据R称D和他是通过Steam认识的。D显然对于这个问题感到不太愉快,他反问Polygon,“你对你所有购买物品的商家都会问这句话吗?即使是在杂货店?”最终Polygon解释他们只是关心游戏的来源,并保证他可以要求匿名回答这个问题。最后D松口了,他表示自己来自荷兰,而这些游戏是来自一个叫做的交易网站,这个网站是Steam用户用来交易Steam游戏和游戏内物品的地方。D说自己就是从该网站一个被称为C的年轻人手上拿到这些游戏激活码的。那么D花了些什么从C那里搞到这些游戏激活码的呢?沉默了一段时间后,D回答得很不确定,“也许是一些《军团要塞2》的钥匙(Steam游戏《军团要塞2》的虚拟物品,在Steamgifts可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在之后,Polygon又联系上了C,一位25岁居住在委内瑞拉的平面设计师,整个事情就变得更有趣了。G2A和Kinguin首先有一点很明确的是,育碧那批撤销的游戏激活码是通过被盗取的游戏信҉用҉卡信息从EA的Origin商城所获得的。不过为什么玩家们愿意到类似G2A和Kinguin这样的网站购买游戏,而这两者又是如何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在他们那里购买游戏的?Polygon出于研究的目的尝试着在这两家网站都购买了一些游戏,并在这几次的购物体验中发现了两家一些非常有趣的差异。比如,Kinguin会在玩家购买操作的每一步都会明确警告买家确认卖家信息,但是G2A则不会这么做。具体的例子是当Polygon在Kinguin购买《重力幽灵》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是从R处拿到这款游戏的激活码,他的网店被列于Kinguin的推荐商户名单里,伴随着325名用户的100%好评。(是不是听起来和淘宝很像?)在R的商店前台罗列着数十款的游戏,从3A大作到独立游戏应有尽有。当Polygon从G2A购买《刺客信条:大革҉命》的时候情况又有些不同,G2A不会在交易过程中提供卖家的信息,只会在游戏上注明来源国家。更多的情况是,你没有方法查看到卖家的交易历史,也没有方法查看该卖家所贩卖的其他游戏。对于Polygon所购买的《刺客信条:大革҉命》来说,除了游戏旁标注的白俄罗斯国旗,整个交易过程完全完全是一次匿名交易。就购买结果来看,这款《刺客信条:大革҉命》以不到30美元购买到,而且完全可以在Uplay上激活并下载安装。两者还有一个差异则是针对于卖家,如果你想要在这两家网站销售游戏,两者所需要提供的审核信息也是有差别的。在G2A上销售游戏,卖家只需要提供少量的个人信息即可把游戏上架向市场销售,而Kinguin则严格得多,他们需要卖家提供网站地址,有效的身份证明以及对于销售游戏来源的解释。两家网站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他们各自商务系统的质量。Polygon在G2A上购买游戏时几乎花费了近1个小时才得以掌握这个网站的支付系统,其中使用了两款不同的浏览器,以及向G2A的在线客服发起了两次技术支持,然后Polygon收到了这次交易的三封邮件,其中只有一封邮件才是确认交易并交予了游戏激活码。相比较下,Kinguin的购物体验要相对舒服平滑得多。回到之前的话题,我们知道Polygon通过追踪最终得知自己的游戏激活码是来自委内瑞拉的C,这位Steam用户告诉他销售出去的游戏激活吗是从Humble Store所获取的,他在这个网站以一定折扣购买到一些还未上市的游戏激活码。整个事情好像已经明朗了,最初C通过一定的优惠价格从Humble Store获取的游戏的激活码,然后在Steamgifts上把它交易给了D,而D则把游戏再卖给了R,这笔交易通过Paypal进行,然后R又在自己的Kinguin商店把这款游戏摆上了柜台,环游世界一圈后这款游戏来到了Polygon的手中,不过结果却并非如此,Polygon联系了Humble Bundle,这个网站一直通过Humble Store销售书籍游戏等数字内容,他们表示从没看到过这些游戏激活码,也就是说这批游戏激活码并非来自Humble Store。发行商的态度人人都喜欢便宜游戏,所以他们选择去类似Kinguin的二级市场购买游戏,但不见游戏得开发者和发行商们会喜欢它,游戏开发者为开发这些游戏支付了真正的金钱和劳动时间,但只有通过授权销售点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一家小型游戏发行商Devolver Digital去年五月曾因为旗下一些出现在G2A的游戏和G2A在Twitter上发生了一场冲突,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游戏激活码的“质量”问题。作为一家小型发行商,Devolver自然也有苦衷,当游戏除了问题消费者自然直接找的就是他们,这也让他们不堪其扰,就像Devolver联合创始人向Polygon所说的,“数十名玩家找到我们,然后跟我们抱怨为什么他们购买的游戏无法激活,然后我就问他们是从哪买的这些游戏,他们说是G2A。所以我们必须传递给玩家们一个信息,让他们务必小心。”迄今为止,Devolver也没有撤销这些没有合法来源的游戏激活码,不过他们理解育碧和EA为此所采取的行动。这些游戏激活码一经卖出,就已经没有其它可做的事情了,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一次性的,激活以后即作废,。这就是为什么Devolver努力告知玩家们选择一些正规的游戏网站购买游戏,比如Steam、Humble Bundle和 。真相大白最后,Polygon联系到了他们之前购买过的《重力幽灵》的作者Erin Robinson,这位开发者在销售自己的游戏上有一套颇为独特的方式——买一赠一。Robinson在解释自己的销售策略时说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鼓励玩家们把他们多余的游戏激活码赠送给对于他们生命意义非凡的人,即使这些人之前并未接触过游戏。我希望这样的行为能够为玩家和他们所爱的人之间打开一扇门,因为人们在分享游戏的同时也在分享他们的喜悦。”Robinson最终确认Polygon购买的游戏激活码就是这批免费游戏之一。经过更深入的调查,Robinson最终告诉Polygon,这款游戏的代码是在Robinson在Youtube推广活动中赠送出去的,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获赠者并没有按照要求去激活游玩这款游戏,也没有转赠给其他人,反而把游戏给匿名卖出去了,Robinson并未透露这位受赠者的身份。追踪这款《重力幽灵》游戏激活码来源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R,D 和 C均为此感到抱歉。D 和 C说他们不知道这个游戏激活实际上是来自一次赠送活动,以及背后开发者Robinson所倾注的传播游戏之爱的初衷,所有人都表示愿意也赠送出一份游戏激活码作为赔偿,R甚至愿意为他和Polygon的这笔交易提供退款。Robinson在给Polygon的邮件中写道:“我对“灰市”和盗版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而最佳回应方式应该是为我们的付费玩家提供更好的体验。”最后在R、D和C中,一定有人欺骗了Polygon,在搞清楚游戏激活码的最终来源后,Polygon要求他们如实相告。R坚持他之前向Polygon所透露的是事实,因为他有PayPal的收据证明他从D购买的游戏,不过从此以后R将不会再次采用D作为供货渠道。D则没有回应Polygon,同时R表示他也联系不上D了。C表示他没有以激活码的形式销售游戏,那只是一个Humble Store的代码生成链接(游戏礼物链接,可提取游戏激活码)。不过他既未证实也没有否定Polygon所购买的游戏是来自他那里,他出售《重力幽灵》的Steamgifts交易页面已经无法找到,所以他已经无法确定这款游戏是否被交易给了一个ID名称为D的人,事实上,C说他从未听说过D。
interesting....
原创首发有精华哟
社区昵称:ErivRan
。。。错综复杂的案情
社区昵称:wknet1988
激活码和礼物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黑市.
任何商品都有黑市,黑市的好处是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往往出人意料.坏处是缺乏保障,而且稀有货往往是天价.
存在即为合理.黑市的形成是市场经济的结果,是供需关系的产物,这个任何厂商都没有能力去控制.
实际上只要厂商在支付环节上面把关,完全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但可惜的是,由于厂商在其中得不到更多利益,于是放任自流,事后补救就成为了必然.
社区昵称:bba34
这乱的 名声不好的网站还是看看比较好
发自移动设备 - 你的掌上 SteamCN 社区
社区昵称:加特效的煎炸咸鱼酥
这篇文章好像在steamcn看到过了?这是楼主你自己写的还是转的(⊙o⊙)!
社区昵称:Venceremos
所以他已经无法确定这款游戏是否被交易给了一个ID名称为D的人,事实上,C说他从未听说过D。
这句话作为结尾好酷啊,很博尔赫斯(
社区昵称:Spooky Alcohol
灰市里很多流出的都是盒装key,尤其是那些廉价区国家贩卖的游戏,而且盒装key基本无法溯源,更无法管控,商家无法记录每个盒装key的分发,贩售,激活的情况,这就给了灰市商家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偷窃销赃,新作偷跑等等。
而数字商店平台分发的cd key则非常好管控,每一个key对应的付款信息在后台一目了然,所以这个源头流出的非法key出问题的概率非常大,就算不出问题也是发行商大发慈悲,因为这个在后台一清二楚。
灰市还是要小心,不过价格的诱惑摆在那里,自己斟酌吧
原来如此。之前一直很奇怪开发者为什么不从源头封҉杀低价KEY的流出,而是一直执着于渠道&
社区昵称:????
我竟然看完了 可竟然没有得到任何与标题对应的秘密真相
很高兴SteamCN也开始关注关于游戏产业上的一些东西
只怕经常交易和购买的人,游戏产业方面懂得更多
社区昵称:Fantasy
C说他从未听说过D
社区昵称:TigerPapa
只怕经常交易和购买的人,游戏产业方面懂得更多
哈哈,我只是在游戏上和微软的东西打交道比较多~
社区昵称:TigerPapa
这篇文章好像在steamcn看到过了?这是楼主你自己写的还是转的(⊙o⊙)!
社区昵称:Yeli电玩
这个进化 你肯定没算179的杉果
社区昵称:w
哈哈,我只是在游戏上和微软的东西打交道比较多~
别谦虚,多转一点嘛,比如还是你写的
这里就成为你的游戏产业后花园了
社区昵称:Starlin Without Kela(挂卡中)
我了个去,最后一句深夜的愣是把我给吓到了
前面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kinguin的洗白‘‘报道’’呢,然而后面转折起伏略大~
社区昵称:小灰
好可怕啊,明明游戏是让人轻松的东西,看完之后感觉心情好沉重
我竟然看完了 可竟然没有得到任何与标题对应的秘密真相
感觉Polygon的作者在第二件事上没有挖掘的特别好,他应该多找几个例子,多问几个开发者,以及结合一篇老文,肯定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Press这方面的Key水也很深,总有某些人,在很多游戏软件的发售前后有它们的Steam激活Key拿出来卖
社区昵称:starkiseki
看完了,最开始刚进入Steam的时候,都是买的Steam商店,然后一个月之后知道有慈善包的存在,之后知道了这些第三方,Kinguin是最早知道的,当时买过一些,之后因为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的交易,key不发给我,钱也没退,说要我家里的水费电费条单来确认身份,之后从Paypal直接申诉,然后钱回来了,我记得是XCOM: Enemy Unknown的吧。又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了各个区域价格不尽相同的真相。然后基本就买低价区了呢~
G2A唯一买过一个是当时和Paypal做活动卖的COD BO2,当时也是最初进入贴吧想去尝试一下(跳蚤吧),过了一天,有点儿收入,不过那天也什么都没干,光忙着买卖了,之后就不干这麻烦事了。
关于盒装key,帮朋友代购过Amazon US的一些游戏,毕竟盒装有时候折扣很棒~
社区昵称:????
感觉Polygon的作者在第二件事上没有挖掘的特别好,他应该多找几个例子,多问几个开发者,以及结合一篇老 ...
看不懂……
社区昵称:ctes940008
就是良心問題了
淘寶比較多一手商,但是來源我也不敢保證
要做大、賺錢,還是去談代理權比較實際,開第三方網站才是賺錢的路徑
社区昵称:Jacket
之前好像有人转到贴吧了。剧情堪比悬疑剧,看得人心惊肉跳的。
社区昵称:Sonix
Kinguin就买过一次,买的是下架游戏,所以价格不低,但是给的是Steam礼物方式,由于从发售到下架再到购买有很长时间了,所以应该不是黑礼物,来源是波兰,看了这篇文章后大概以后不会再在那里买了。
Kinguin就买过一次,买的是下架游戏,所以价格不低,但是给的是Steam礼物方式,由于从发售到下架再到购买有 ...
八卦下,能透露下是啥下架游戏的礼物吗
社区昵称:zinPlus
为什么感觉像是Kinguin广告
社区昵称:灵活的海之风花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此。同时身为只有支付宝支付的用户感觉世界好复杂(不在淘宝买游戏
社区昵称:突然从冬天进入夏天
把活动获赠的激活码拿出来卖钱实在是
社区昵称:lidong chen
只在正规渠道和销售商购买游戏就没这些烦恼啦。
社区昵称:Rebellioncry
我想知道现在game deal也是其中的一家吗
社区昵称:Conan B& Skins 68-75% BTC
我竟然看完了全文
SteamCN 蒸汽动力 & Chinese Steam User Fan Site.
来浏览本站
13:06, PE: 1.039654s , QE: 312, Gzip On, Redis On.(编辑: zhangx )
您可以使用“← | →”键快速翻页,或者进入模式!
事件进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标签“tuijian”无效}
热门新闻排行本周本月&&(337)&&(0)&&(0)&&(12394)&&(11041)&&(10747)&&(6900)&&(5213)&&(3905)&&(3449)You are here:
EA回应“全美最烂公司”:我们正努力改善
全球最大游戏发行商EA,曾连续两次被用户投票评为全美最烂的公司,击败了美国银行和石油巨头BP,捧得“金便便”奖。虽然这仅仅是网络投票,但EA高管表示“印象即现实”。EA COO Peter Moore最近接受IGN的采访时再度进行了回应。
自被评为全美最烂公司后,EA确实做了不少改变,换了CEO,增进与PC玩家之间的距离,提升自己在公众视野中的良好形象。Moore最近在接受IGN专访时讲到了EA的转变,如何成为一家“玩家第一”的公司。
Moore说:“被评为美国最烂公司确实很荒谬,不过这是一个审视自我的机会。或许我们可以想回走,审视自己,搞清楚自己是谁,看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再努力去修复和改善。印象即现实。所以如果我们不是一家玩家第一的公司,那么我们如何去改善?”
Moore告诉IGN,他是这么做的。他在EA内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优先去Reddit和NeoGAF等论坛上看看,看看玩家对EA的评价是否是对的。后来Moore承认EA在一些事情上是错误的,但他并没有说出是哪些事。
成为“玩家第一”的公司另外一个努力就是和其他公司以及营销公司等有过相似经历的企业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Moore表示对自己的公司以及公众印象“学到了很多”。“收入不是一切,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自EA引入“玩家第一”概念后,EA公司股价去年夏季时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此外公司其他高管还在公开场合谈到了“更大的责任”。EA实施“玩家第一”的实践包括“在开发阶段更早地展示游戏,给玩家提供更多的BETA试玩体验以及为了确保品质而进行必要的游戏延期”。
其实,一个好的有良心的公司从来不会吹嘘自己如何为玩家着想,比如CDPR,只有玩家自己说好,才是真的好。尽管EA最近几年改善了一些,不再发售半成品游戏了,但是EA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商人,EA所追求的“玩家第一”价值观,目前离兑现诺言,还很远呢。
from:3DMgame
&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杯朋友吉他谱简单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