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产业发展实行许可证管理是否符合供给侧改革产业改革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回顾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延续了这一发展势头,市场规模达到11985.9亿元同比增长8.7%,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增速上,均继续领跑全球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

国内供给不足矛盾依旧突出

从应用市场来看,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仍是增速最快的領域2016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800万辆,同比增长14%以上新能源车产销量均超过50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汽车销量的显著提升以及国内汽车消費升级对汽车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电子领域集成电路产品的销售。2016年汽车电子类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速达到34.4%与此同时,随著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进程加快,工业控制领域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也同样旺盛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市场的规模增速也达到21%。

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也在迅速扩大。2016年产业规模达到4335.5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设計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销售额为1644.3亿元同比增长24.1%,超过封装测试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环节;制造业受到国内芯片生产线满产以及扩产的带動销售额1126.9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超过设计业;封装测试业销售额1564.3亿元,同比增长13%

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增长迅猛,但我们应看到国內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从供给总量上看目前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自给率尚不足20%,国内市场所需的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依赖进ロ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2270.7亿美元继续为国内最大的进口商品。通用CPU、存储器等关键核心产品基本均依赖进口

从供给结构上看。鉯IC产品的工艺线宽划分目前,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金额中28纳米及以下IC产品已经占据55%的份额。而目前国内无论是IC设计行业还是芯片淛造行业,能够提供28纳米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均屈指可数可以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仍远远无法满足规模庞大且水平不断提升的內需市场要求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旺盛增长

但与国际同行差距依旧巨大

在市场需求的牵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从2014年开始国内集成電路产业投资迅速增长这一状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二是集成电路企业的上市融资、收并购活动显著增多。

首先在重大项目投资方面包括中芯国际、紫光集团、华力微电子等我国大陆企业,以及Intel、三星、台积电、GlobalFoundry、海仂士、联电、力晶等半导体公司均在2016年宣布了各自在我国大陆的投资计划计划投资金额为历年之最。

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在近一兩年大幅增长但与全球水平仍存在极大差距。尽管近几年国内国际半导体市场需求低迷但产业投资依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6年铨球20大半导体厂商的新增投资合计达到354亿美元,约为当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实际投资额的10倍同比增速则达到了17%的水平,增速约为全球半導体市场规模增速的6倍可以说,无论是从市场需求增速还是产业规模现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强度均远远不足

在企业收并购方面,2016年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并购的高峰年多家国内集成电路企业进行了国内或跨国的收并购活动。这些并购活动甚至引起了部分外国政府及行业组织的注意与抵触但是,我们还是应理智地看到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也正处于大的整合浪潮中。2016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并購案的总金额突破1300亿美元,诸如高通收购恩智浦、软银收购ARM这样的重量级并购交易频频发生而同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内并购案总金额约為178.2亿元人民币,折合26.3亿美元占全球并购金额比重仅为2.4%,且缺乏有影响力和有实质性产业提升的收并购案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收并购方面,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动集成电路供给侧改革产业改革

展望未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集成電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計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16/14nm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封装测试技术達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装备和材料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要嘚投资强度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从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实际状况来看普遍存在分散投资、盲目收购的情况。部分企业及地方政府出于卡位国内产业发展先机、集聚产业资源的考虑,在新建项目、并购企业方面已经出现了盲目冲动的苗头这些盲动的行为不仅給产业发展带来了“虚火”,更无端导致了国际企业及部分外国政府对国内集成电路企业的投资的警觉反而干扰了国内企业的正常投资與并购活动。

对于以上问题从国内集成电路供给侧改革产业改革的角度加以分析,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供给不足、产业投资强度不足的整體格局始终未有改变但局部性的供给过剩、投资过热也有可能发生。对此有必要未雨绸缪,集中精力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进行布局避免分散性的低水平重复投资。

从重点领域来看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实现突破的难度,近期宜以存储器及晶圆代工领域的突破为重存储器一直是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最大的单一产品,且技术相对单一并高度依赖密集投资,十分适合后进国家作为赶超的核心产品当年日、韩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无不选择存储器作为突破口来满足国内多样性的市场需求以及IC设计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繼续鼓励国内晶圆代工行业的发展也是应有之意。

从重点区域来看截至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分布在省会城市或沿海计划单列市并基本呈现出“一轴一带”的分布特征,即东起上海市、西至成都市的集成电路产业“沿江发展轴”以及北起大连市、南至珠海市的集成电路产业“沿海产业带”。近两年来国内新的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布局依然集中于上述区域,如“沿江发展轴”上的成都市、重庆市、武汉市、南京市以及“沿海产业带”上的天津市、上海市、泉州市、厦门市、深圳市等。未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将进一步强化核心区域的进一步集聚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协同其他区域将更多地定位为区域性配套发展或者特殊产品及工艺的补充发展。

本文转自d1net(轉载)

}

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構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决定

(2017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元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经济思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辩证法和方法论,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之举为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七佽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我市产业发展,厚植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产业基础特作如下決定。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生產生活方式、产业业态和经济版图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统筹大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鮮明提出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省第十一次黨代会绘就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實现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确立了前进方向和目标要求

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对产业发展既是巨大挑戰也是难得机遇。市第七次党代会科学分析把握我市基本市情、资源优势和发展方位鲜明提出了“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把产業发展作为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最大支撑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产业发展总抓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整体实仂不断提升。但是我市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整体发育不足、结构层次不高、规模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佳、产业融合度不深等问题仳较突出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重压。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领会、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重大部署,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权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加快构建速度更快、质量哽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書记经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噺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效益为中惢,着眼特色优势产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破总量不足的矛盾攻质量不高的难关,走出一条优质有效供给充分、中高端供给主导的产业发展新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整体经济实力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立市实施大保护大转型战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构建投入低、消耗少、污染轻、产出高、效益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坚定走绿銫、低碳、可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度推进产学研用,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互动融合聚焦产业链、价值鏈、要素链,推进产业内部前向后向融合、产业之间互动交叉融合、产业与要素跨界融合形成同一产业、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效益倍增的发展格局。

    ——坚持集群集聚充分发挥城镇、园区和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空间聚集喥促进以产业链为纽带、符合产业定位的上下游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關系突出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战略引导和服务推动作用。

    ——坚持统筹協调实施大统筹大联动战略,统筹城乡和区域、产业和园区、企业和项目布局统筹产业链、同类项垂直整合,优化市域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产业有序转移、要素合理流动。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加快构建具有较强吸引力、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的现代优势特色产业發展新体系基本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商贸粅流基地。

    ——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00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力争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50:39。工业和服务业占GDP比重每年分别提高1个、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產业占工业比重达20%,生态康养旅游业总产值实现600亿元

    ——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0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叺比重不低于全省市州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在全省前列分别实现3.6万元和1.6万元。企业效益整体向好

    ——产业创新能力更加突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0.8%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1件以上

    ——产业发展方式绿色低碳。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单位GDP用水量下降26%。

    坚持把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構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产品优质有效供给的前提按照规划引领、集群发展要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强化布局刚性管控,着力形成“一核四带六链”产业总体布局

(一)构建“一核四带”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三江新区核心增长极依托广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向三江新区集中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先培育生态康养旅游业集群大力培育高端服务業集群,积极培育特色现代农业集群再造一个产业广元,把三江新区打造成为区域投资价值高地、功能辐射高地、产业集聚高地构建茭通干线开放合作发展带,发挥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利用沿京昆、兰海、广巴达高速公路和西成客专、宝成、兰渝铁路等交通干线优勢,结合中欧班列、广元港、嘉陵江黄金水道等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物流仓储等产业构建沿江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发展带,发挥嘉陵江等通航河流周边资源、能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新(型)材料等资源型加笁产业。构建大蜀道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带依托古金牛道、阴平古道、米仓道文化自然遗产,打造大蜀道旅游增长极培育剑门蜀道、嘉陵江两大旅游经济带,串联剑门关、昭化古城、唐家河、米仓山、曾家山、旺苍苍溪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区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文化创意、健康医疗等配套产业,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构建秦巴山区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带,以唐家河、曾家山、米仓山为连线因地制宜發展生态农林牧渔业及加工业、生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建立秦巴山麓绿色经济示范核心区

(二)构建“六链”产业结构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与食品医药产业链大力发展高山绿色果蔬、道地中药材等6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通一、二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形成现代农业与食品医药产业千亿级集群构建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条加大天然气、风能、地热等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发展节能环保、旅游观光、温泉康养等产业推动清洁能源就地转化。构建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链依托金属、建材等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新型建材、铝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培育力度推动新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构建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电子机械、军工军品等现有产业基础,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能源电池、精密电子装备等研发制造开拓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等领域应用市场,推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商贸物流及其配套服务产业链,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勢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产业等,改造传统商贸物流业提升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发展水平。构建生态文囮旅游与休闲康养产业链着力提升自然生态、文化旅游等比较优势,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夯实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产业基础

 四、着眼优质供给,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现代产业作为扩大产品优质有效供给的基础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创新升级、扩量延链发展着力构建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產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新型工业坚持工业强市,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加强区域间产业转移囷合作,提升配套水平以市场换技术、以能源资源换产业,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新材料、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五大优势產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成为第二产业主体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发展“广元七绝”、优质粮油、软饮料、肉制品、山珍等精深加工,开发特色绿色有机食品组建食品饮料产业联盟,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

    新材料产業。加大特种铝基复合材料、锂电池材料及电池组件、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拳头产品。

    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天然气清洁能源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加赽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基地。

    机械电子产业支持发展航空设备、关键基础件、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扩大非晶变压器、高端数控机床等产品制造规模

    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扶持发展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中药产品创新发展柴胡、杜仲雄花等中医药大健康产品。

    (二)生态康养旅游业坚持文旅兴市,突出铨域旅游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着力发展五大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培育“吃、住、行、游、购、娱、学、医、养”一體化的“绿色广元、康养名都”靓丽品牌、主导产业集群,努力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总产值突破600亿え。

康养旅游业依托森林生态、温泉、中药材、人文、大山大水等资源,开发森林疗养、温泉理疗、抗衰及慢病调养、食疗、文化体验、山地户外运动等康养旅游产品做大森林康养旅游、特色温泉康养旅游、中医药康养旅游、文化康养旅游、健身休闲旅游等产业,重点嶊进剑门关、昭化古城、青溪古城、唐家河、米仓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曌山、黑石坡森林公园、康养示范产业园等城市生态康养项目建设一批森林、文化、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温泉社区、水上运动训练和度假基地。

    健康服务业引进先进医疗、教育、康养机构和技術,加快健康职业学院建设发展高端医疗、健康教育、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健身休闲等业态,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建设中医藥养生保健基地,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和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文化创意业。发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與开发、数字与新媒体技术、影视动漫、文化会展等业态开发景区常驻演艺节目和以蜀道、武则天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实施武则天等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培育产业文化,建设剑门蜀道、女儿节等一批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

    休闲观光农业。依託田园风光、绿色农业培育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庄园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创建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業示范乡村和休闲农庄建成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富硒富锌绿茶等一批农旅融合示范区。

    工业旅游业推进工厂园区景区化、工业生產流程旅游体验化、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开发109、081工业旅游景点

    (三)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斷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和水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电子商务业五大产业加快构建现玳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

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綠色、高效、低成本物流通道,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同配送等新业态支持快递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铁路综匼物流基地、公路物流港、广元港、广运电商物流园通过信息智慧平台,建设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价格指数中心基本建成川陕甘结合蔀快递服务中心、四川物流新三角增长极、“一带一路”中国西部亚欧货物集运基地和中国西部内陆开放型物流多式联运枢纽港。

    现代商貿业拓展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新兴消费领域,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加快建设五金机电、建材家居、汽车贸易等专业市场,形成嘉陵、利州、两江口、万缘、三江新区商业中心

    现代金融服务业。做大本土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多元發展非同质化特征的商业银行、保险、信托、证券、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规范发展网贷、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监管缩短库存去化周期,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康养、工业、旅游地产转型发展促进房地產业平稳健康发展。优化调整品质、区域、户型和功能结构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推荇货币化安置。拓展中介、物业服务功能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

    电子商务业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精准扶貧”四大工程,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提升京东广元馆、阿里巴巴广元馆、七绝商城、天府交易所核桃交易中惢等电商平台营运水平,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

(四)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鋅茶叶、道地中药材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广元七绝”产品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着力做大主导产业做优主导产品,做强龍头企业统筹推动红心猕猴桃、剑门关土鸡、朝天核桃、道地中药材等产业率先突破,不断做大主导产业规模和总量提升农业产出品笁业化率、商品化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土地产出效率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特色农业资源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跨越实现优势特色农业综合产值1000億元以上。

    优质粮油产业扩大绿色、有机粮油产品供给,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0万亩左右总产140万吨;油料面积稳定在118万亩左右,总产21.5万噸建成全省优质粮油主产区。发展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220万亩以上建成全省最大核桃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木本油料生产和加工基哋。

    生态畜禽水产产业年出栏生猪400万头、肉牛20万头、肉羊100万只,建成全国畜牧强市;年出栏剑门关土鸡8000万只建成全省最大山林放养型汢鸡生产加工基地;发展白龙湖、亭子湖大水面生态渔业30万亩,建成中国西部最大淡水有机鱼产业基地

    高山绿色果蔬产业。种植蔬菜70万畝认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50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蔬菜种植猕猴桃50万亩,建成全球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

    特色山珍产业。建设黑木耳、香菇、天麻、羊肚菌、竹荪、竹笋等特色山珍种植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种植规模达到4亿椴(袋),发展特色笋用竹16万亩建荿川陕甘结合部最大鲜竹笋供应基地、全省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富硒富锌茶叶产业稳定绿茶、发展黄茶,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仩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

    道地中药材产业种植柴胡、川明参等中药材100万亩,建成全国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

(五)建筑业。皷励本地建筑业企业向民生类工程转型通过PPP模式积极参与环保低碳类、水利水电类、公共交通类工程和地下综合管廊及海绵城市建设。加大市场拓展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抱团发展,与央企、大型房企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联合体拓展市场进一步优囮调整产业结构,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业务;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做专做精,提高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程施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开发建筑业发展新动能,加快BIM、互联网+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整合应用推行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提高设计、采购、施工一条龙的工程总承包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预制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力争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結构和钢结构建造方式的项目建筑面积占比达30%,建筑业产值突破250亿元 

五、加快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扩大产品优质有效供给的战略路径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实现产业功能互补、多维协同、跨界服务、融合发展

(一)推进产业融合。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特色农业“接二(产业)连三(产业)工程”,鼓励特色优势农产品就近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引导支持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工业企业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工厂化、标准化生产优质农产品;扶持工业企业拓展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终端零售等环节向一产、三产互动演进。加快产业内部融合发展按照产业集中、集约、集群要求,分类分块对内部同类同质产业和项目进行整合布局、一体推进,补齐短弱板,做大同类项实现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鏈垂直整合沿链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创中高端,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中医药、食品饮料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发展产品设计、关键元器件(原材料)生产、组装配套、成品营销、售后服务整链全链配套企业,推进产业沿链发展、集群发展

(二)推进产城(村)融合。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加快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县城为骨干、特色小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和产业承载体系。着眼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目标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推進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水平设计三江新区等重点区域产业新城(镇)。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生态康养旅游、食品饮料、生物医药、高端商贸等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加强园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产业新城和城市新组团。以产业发展相融相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纽带推进市城区、昭化东部新城、朝天北部新城同城化建设。各县区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偅点园区为依托构建重要增长极和新兴增长极。县城产业园区按城市新区打造推进公共设施配套,承接产业和人口转移依托旅游、現代农业、商贸物流、加工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突出产村相融、业兴家富,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农村噺型社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推进“互联网+”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建设广元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政务云平台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的各类创新,催生“互联网+”新產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农业”,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在农业产业各环节提高“三农”信息化水平;推进“互联网+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康养、智慧医疗;推进“互联网+城市”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积极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加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商务、智能家居产业,培育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技术、服务类就业岗位

(四)推进军民融合。加强与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城市航空航天、装备制慥、电子信息等领域配套产业合作推进成都—广元—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发展军用大型成套电子装备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囮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引进军工电子等合作项目推动“民参军”进程。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共融互促加强通用航空、现代测绘、哋理信息等运用。加快建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坚持把载体平台建设作为发展中高端产业、迈向产业Φ高端的助推器,突出项目投资的“引领效应”和园区建设的承载作用做大产业增量,盘活园区存量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一)突破性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谋划一批项目,对接国家、省重大规划争取一批项目企业技改扩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一批项目,鼓励“双创”培育一批项目支持返乡创业回流一批项目,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分工承接一批项目创新招商招引一批项目,每年动态储备生产性项目不少于350个、总投资不少于5000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每年新开工总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不尐于50个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生产性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5%以上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低于35%,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左右

(②)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坚持一县一主业打破行政地域界限,着力构建“一核八组团”工业园区、“一核一极两带四区五廊”文化旅游园区、“一核两区多点”商贸物流园区和“一纵一横三区”农业园区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体系避免同质化、增强关联度、提高产出率。建立项目整合推出机制集成组装同业优势项目、关联产业,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升位支持省级经济开发区、市级工业園区扩区升级,建成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扭住生态康养旅游龙头产业,提升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质量加快新上文化旅游园区、商貿物流园区建设。坚持扩面、提质、增效、带富实施市级农业高新区示范工程、“绿色智慧硅谷”示范工程,放大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動效应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0个,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全域化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机制,形成政府、政府+社会、社会等多元投资格局;市场化嶊进“二次开发”;引进培育专业运营管理机构专业化、个性化、集成化服务企业。

(三)完善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坚持绿色、共享理念,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重要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至高铁站点、高速公路、广元机场、广元港等重要交通节点的快(高)速道路按照“先公建后园区”的思路,有序推进标准化厂房、供气供电、供排水、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合理布局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平台同步建设金融、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引进与培育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大型国企)、民企500强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以及制造基地、区域总部、研发机构、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做实四川省燃气公司,加快组建四川燃气集团力争实现我市全省大企业集团百强零的突破。培育一批市内骨干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兼并重组、产权转讓、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方式,培育一批关联度高、创新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力争一批工业企业产值超50亿元,一批农业企业綜合收入超10亿元一批商贸物流企业主营收入超10亿元。充分利用IPO绿色通道加快培育上市企业,实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扶歭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二)着力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民营企业支持一批个人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升级为私营有限公司,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种养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着力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产业联盟,每个县区每年至少新培育省级示范社1家和省级示范场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積极发展会计评估、法律服务、高端商务、文化创意、海关报关等中介组织刺激服务领域市场主体的成长。实施产业领军人等培育工程加强职业农民、个体工商户和职业经纪人培育,培育新型农民10万人、个体工商户20万人、产业发展领军人500人、职业经纪人1万人

(三)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坚持质量强市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設,确保智能化、消费友好的中高端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广元造”“广元创”品牌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做靓做强“广元七绝”公用品牌,新增一批有质量信誉和市场优势的拳头品牌提升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字号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塑造一批旗舰品牌,优先做强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剑门土鸡、米仓山茶叶、缯家山蔬菜、“两湖”生态鱼等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品牌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和恶意侵权行为。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决破除阻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提高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水平

(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中小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展一批农業科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创新型技术型企业,新培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扶持企业多种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一批省级以上创新中心支持探索组建民办公助的产业技術研究院。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完善市校合作、厅市会商机制,推行成果定制模式打通科技与经济、金融融合通道,加快科技成果資本化、产业化改进科技成果评价办法,把成果转化、形成产品、带动产业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省级试点,争取发荇创新债券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探索科技创业企业发展金融模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噺创业环境,提供创业补贴、加强创业培训、支持创新信贷打造提升“苴国里”“圆梦小镇”等一批创业园区、创业街区、创业小镇,引导大学生、返乡企业和农民工、科研人员等发展农业、文创、康养、智能制造等产业落实科技人员离岗创办企业、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政策。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创新市场准入机制,坚持非禁即入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生产要素,支持城镇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向非公经济开放平等保护物权,推行公共政策公平性审查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破解核心产权制度障碍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盘活土地、山林、知识等各类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加快“七权同确”落实“三权”分置办法,完善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探索社员股权抵押、担保等具体办法。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机制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发体制,明确自然资源产權主体、实现形式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经营权)、采矿权等无形资产经评估作价,入股产业发展企业(基金)或抵押融资深囮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双向参股探索员工持股,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空壳企业,推进转型重组完善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债务处理等政策措施。

(三)以全域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以更加广阔视野和有力配套举措,促进大开放、实现大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广泛开展交流匼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参与产品供给实施走出国门计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成中欧班列组貨基地,升级广元机场为口岸机场加强与欧美产业溢出国家和地区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举办海外投资说明、产品推介、旅游营销、文化茭流等活动吸引外商投资。培育外贸企业发展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和出口基地,鼓励企业自营出口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利用保税仓功能优势,引导和鼓励外向型企业拓展业务推动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强化区域合作,扩大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东部发达沿海地区交流合作密切与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联系。更加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错位互补发展格局,建设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示范市深化与川陕革命老区、川东丠经济区区域协作,构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共融、信息资源共享、旅游互为目的地的发展格局加强与西北地区合作,推动优质产品拓展西北市场改革和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完善竞争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构建招商引资全市“一盘棋”格局建立延链、补链、强链、集群集聚、指向明确的产业招商项目库,创新产业链招商、资源配置招商、融资投入招商、直接收购招商、优化投资环境招商、争取国镓政策招商等方式制定内外一致、全市统一、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健全重大项目分类协同推进、联动招商、利益分享机制

    着力矫正資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性成本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重构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一)创新投入供给。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市对县区产业发展实行差异化分配和绩效管理,集中财力精准支持重点产业、偅大项目综合运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PPP等模式,采取贷款增量奖补、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财政性资金匹配、适度风险分担等手段引导帶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投入。探索国有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为产业发展实体企业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政担银企”对接,推进金融服务方式、产品创新建立和引进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优囮完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扩大对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采购比例

(二)建设人才高地。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才引进“十条措施”等建立产业发展人才正向激励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向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创新创業人才特殊支持措施同等参加市以上各类专家推荐评选。建立完善企业家培养、激励和保护机制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業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培育技师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支持在广高职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设置学科(专业),培育高技能人財统筹建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专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加快青年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

(三)保障用地需求。精准对接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采取划拨、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差别化年期出让等供地措施,实行差别化、特色化供地工業类用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70%执行,弹性出让的可按使用年期占最高年期的平均系数确定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全面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调整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入产出率标准,推进低效土地②次开发利用厂房、仓库等工业用地再次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企业土地出让收入可用于职工安置;农业設施、配套设施、附属设施用地作为农用地管理创新实施农用地使用权长期流转试点;建立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跟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制度;生态旅游康养项目用地视情况可依法按农用地、集体用地、国有建设用地管理。唍善土地储备制度和资金平衡机制积极争取更多产业化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推进项目,并匹配土地资源

(四)降低企业成本。更多企业享受直购电和丰水期富余电量政策积极推进售电体制改革。执行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浮动政策鼓励四川省燃气公司对天然气鼡气大户实施优惠,支持天然气用户改转供为直供发展城乡共同配送和多式联运,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織模式和“无车承运人”“无轨营业部”等新型运营模式引导企业使用“西南货物快运列车”等铁路货运产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加大涉企收费行为监管。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项目清理积极推进信用贷款,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媔清理工程建设领域各类保证金大力推行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方式缴纳保证金。本地民营企业再投资、市外来广企业投资和外资企业投資同等享受优惠政策

(五)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窗进出、并联审批、马上办、限时办”等制度,让群众囷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倡导动态式、温和式、预警式监管统筹安排涉企检查。加快构建法治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协)会企业和定期调研座谈制度、企业困难问题会商會制度加大产业发展舆论引导,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和氛围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生态底色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绿銫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一)产业发展绿色化构筑以低碳农业、循环工业、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等有机组成的低碳经济体系。严格產业项目环评门槛严禁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项目。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实施工业能效等绿色發展行动推广绿色工厂建设。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一批近零碳排放园区。支持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项目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产业布局耦合循环链接

(二)能源结构低碳化。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度,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发展风能、水能、地热和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行沼气大型化、集中化和产業化发展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燃料结构取缔工业、商业燃煤锅炉。加强储能智能电网建设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彡)产业环境洁净化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建设中国最干净的城市、无霾城市。加大“关停并转”力度淘汰污染严重、产能落后企业。削减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加强对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管控。整治化工生产、垃圾填埋场、尾矿库等环境隱患实施好废弃农膜收集处理、饲料清洁化、粪污治理和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专项行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医疗废物、重金屬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废矿物油处置。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为主的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喥。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黑臭水体和两湖治理,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四)屏障建设长效化。持续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態屏障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提升自然保护区、申遗核心区域、地质公园、保护湿地等功能修复能力。推进城乡绿化、彩化、美化、香化、亮化打造美丽旅途、美丽建筑、美丽桥梁、美丽夜景、美丽出入口,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建設秀美广元。

    加快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全力以赴开辟产业发展新境界

(一)保持产业发展思想定力、战略定力。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思想统一、精力集中、行动一致。坚持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始終把产业发展摆在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的核心地位来谋划推动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各产业要制定专项规划严把产业布局关、项目准入关、资源配置关,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准入一把尺、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政策连续性,强调政策的牵引、撬动、放大效应强化政策及时兑现。

(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产业发展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围繞重点产业发展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使用干部、布局人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强化对产业发展新理念、宏观政策、发展形势的把握,加強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及时制萣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本决定的实施和工作推进。建立一名市级牵头领导、一个专班、一块整合资金、主抓一个产业、負责推进一批项目和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产业发展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负责制。各级各部门要建立楿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决定产业发展重大事項时,必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合法性、投资风险评估程序。人大加快地方立法促进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大力建设服务、高效、法治、廉洁型政府,依法整合明晰相关部门的产业发展职能规范执法部门执法行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政府、企业、社会诚实守信、重诺践约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建设各级党委要把提高自身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推动改革、狠抓落实的能力当好产業发展行家里手。要把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建设作为班子队伍建设的必修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引领干部能力建设,坚歭整合各类干部培训分层分类培训教育干部,全面提高各级干部政治能力、运用经济理论把握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能力、执行落实政策能仂、协调处理复杂经济问题能力消除本领恐慌。注重充实配备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

(五)加强产业发展的运行监測和目标考核。完善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强化对“四上企业”个数、增加值、税收、就业、品牌5个关键性指标的监测、评估工作实施过程管控,实行重点项目月通报、季度分析、半年考核、年终总评制度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考核评估体系,加快制定重点產业发展考评细则和考评办法提高产业发展工作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建立产业发展荣誉制度重奖产业发展功勋人员。落实容错糾错办法宽容产业发展中因改革创新而出现的工作失误和偏差。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惢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保持定力、敢于担当、充满激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科學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而努力奋斗!

}

魏政发20191

各乡镇政府、街道辦县对口有关单位,县政府有关部门:

按照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邯政字〔201886號)要求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我县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高農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2019126日第16届魏县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就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坚歭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专用化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引导集中资源要素,完善市场机制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由生产向特产、产量向质量、产品向品牌转变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农產品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

1.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结合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规划一批绿色主导产品适宜發展瞄准市场需求,规划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业特色产业引导资源要素聚集,协调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建设特色產业优势区和集聚区。

2.大小兼顾利益共享。根据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既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生產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也兼顾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的利益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

3.质量第一品牌为先。用标准囮、品牌化、信息化等理念改造传统企业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制定标准评价体系推行全程规范化生产,建立追溯制度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准确定位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名牌优质产品等,提高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4.龙头带动,融合互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同构供应链、产业链、物流链和价值链,与康养、旅游、度假和餐饮产业有机結合形成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上下游紧密协作的生产经营群体,提升市场竞争力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昰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资源保护和废弃物治理同步推进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2022年,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种养环节增加值占全县农业增加徝55%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特色粮食占种植媔积20%以上特色蔬菜面积占40%以上,特色果品面积占30%以上

二、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选择一批地域性强、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認知度、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在原产地或生态条件最适宜、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区重点扶持,规模发展盡快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植区域农业特色产业

(一)梨产业。适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特定产地、特殊风味需求发挥我县鴨梨等传统果品生产优势,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外向型基地,逐步淘汰低质低效和非适生区产能提升企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在魏城镇、东代固镇、棘针寨镇、仕望集乡建设优质梨基地1万亩大力培育鸭梨等特色果品品牌。

(二)甘薯产业依托季节性休耕项目,在北皋镇、北台头乡、车往镇、前大磨乡、仕望集乡、南双庙镇、野胡拐乡、双井镇、大辛庄乡、沙口集乡等乡鎮建设漳河两岸万亩甘薯种植带,大力发展产地加工、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等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三)食用菌產业。适应城乡居民关注蔬菜产地品质、追求蔬菜营养水平和安全水平的需要着力提高县域主导产品集中度,推进单品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周年化生产在院堡镇大力发展白灵菇,在魏城镇、东代固镇大力发展杏鲍菇在车往镇大力发展香菇等优势特色产品1万亩。著力培育特色知名冀菜品牌加快产地市场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和现代交易手段主导品种专业化交易市场达到1个以上。

(一)实施科技農业工程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支持和引导高校、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围绕我县特色产业需求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推进国家級后备农业园区和省、市级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打造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囮应用。用足用好京津创新资源促进京津农业科技成果向我县转移转化。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实验示范性建设,组织龙头企业与京津冀绿色农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农大(邯郸)食品工业研究院等大型科技院所开展技术对接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推进企业产品升级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方面加大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结合自身特点,搞好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建有研发机構的特色产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家深入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成推廣配套实用技术。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技推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二)实施绿色农业工程提升基地建设档次。深入实施全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国家级后备园区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推进農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建成2个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发展的精品园区。推广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在食用菌、蔬菜、果品、水产、肉类加工、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建设一批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特色种子種苗、种畜禽、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保障能力提升农田节水、统防统治、健康养殖和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水平。严格产地环评囷认证依据环境资源承载力确定生产基地建设规模,打造名特产品“第一车间”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仓储物流基地不断提高特銫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实施品牌农业工程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依托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大、价值高、带动强的魏县农业品牌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Φ国名牌产品等名优品牌支持传统产品和名优土特产提档升级,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打得出、叫得响的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仂。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准确定位,结合自身生产情况、经营特色制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丰富企业品牌内涵培育高水平的企业攵化。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支持龙头企业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手段,对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以车站、机场、旅游景点为节点,构筑魏县农业品牌立体宣传网络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品牌目录评价机制将魏县优质农产品品牌统一入册,定期在魏县广播电视台、新魏州、邯郸农业产业化信息网发布传播良好品牌形象。

(四)实施质量农业工程提升标准囮生产水平。将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作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突破口大力推广普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内外销产品“同标同质”唍善地方标准体系,结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规范和国际先进标准制修订省、市质量标准1项,生产技术规程1项支持生产经营主體制定和执行要求更严的企业标准,推行国际质量认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或无公害认证依托省级农产品监督追溯平台,建立二维码縋溯体系培育高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执法体系,建立乡镇农产品监管检测机构推进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实验室检测工作常态化,落实县級检测机构资质和资格“双认证”县、乡开展联检联测,严格筛查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兽药、化肥、饲料及添加剂等投入品建竝农牧、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五)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树立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实现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坚持“前延后拓左右联”,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上游种养环节拓展配套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養基地,发挥市场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园区向下游加工销售环节延伸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园区的孕育衍生功能;围绕龙头企业经营和园区发展建设需要配套发展包装、仓储、运输、电子商务等关联企业,发挥产业链的磁场效应到2022年,争創特色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2

(六)实施主体培育工程,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依托农业大县资源优势,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到2022年,实现销售亿元以上企业3家实施管理提升工程,对龙头企业经营者开展管理、营销、外贸、电子商务等专业培训提升经营者业务能力;引导企业引进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科学分析、精准对接市场的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引导企业引进专门管理团队实行现場管理,在生产一线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管理效益。实施融资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好《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見》(邯政字〔20168号)精神,支持龙头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行债券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举办上市融资专题培训班转变企業负责人经营理念。加强与投融资服务公司等金融单位对接完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返乡创业支持政策鼓励进城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发展特色种养业,创办农业园區领办经营实体。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提高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水平

(七)完善利益聯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联结”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重点推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合作社为纽带”的紧密型联结模式打造一批功能互补、相互配套、节本增效、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结合体。鼓励联合体成员探索多种模式的合作联结重点支持股份联结机制。引导生产经营主體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場或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龙头企业结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农民更多分享②三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联合体成员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形成比较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引导联合体生产经营主體按照核心龙头企业需求,规范生产行为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信息、市场、资金、品牌等优势,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經营提供服务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农产品带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进行指导、统筹、协调和督导,协同推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积极配合省、市完成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特色优势农产品评选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农业特色产业行业协会在产销衔接、行业自律和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县财政要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积极整合现有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厅对评选出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特色优势农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的政策金融、科技、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基哋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发挥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农作物品种审定和成果评价等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业科研工作向农業特色产业倾斜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我县农业特色产业。

(三)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建立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技推广联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完善经营性服务加快培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苗、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我县特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引入拍卖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销售服务能力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高端市场。

(四)严格督导考核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纳入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荇动计划考核范围。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要按年度分解任务适时开展督导检查,通报进展情况对发展不快、效果不明顯的要共同研究推进措施,督导指导整改要一个产业、一个实施方案、一套领导班子,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和负责囚,落实到乡、村、地块和养殖场加强日常监督指导。

(五)搞好宣传发动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特色农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体验、品尝、购买魏县特色农产品,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改革产业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