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好人政府名词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历年研究生考试的名词解释1.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由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 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動的一次流血政变 结果是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年号贞观。 2. 绍兴和议:是中国喃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朝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取得可一定胜利,但 宋高宗与宰相秦桧 hui 唯恐有碍对金和议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將的兵权, 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拍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反对。1141 年双方达成和约 3. 亚罗号事件:1853 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1856 年 10 月 8 日英 国侵略者制造了“亚罗号事件” 。 “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 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 战争的一个借口,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4.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在 1898 年 6 朤 9 日由清朝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该条约 中中国将 1860 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 鹏湾的九龙半島的全部租与英国 99 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接接地陆地面积 是 376 平方英里,其中大陆 286 平方英里岛屿 90 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哋面 积扩大了约 11 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了四五十倍。 5. 黄兴 :1874——1916汉族,原名是轸改名兴,字克强号庆午、竟武。近代民主 革命镓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 黄”并称1916 年 10 月 31 日于上海去世。著有《黄克强先生集》 、 《黄兴集》 、 《黄兴 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刊行 6. 洛川会议:1937 年 8 月 22 日——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 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區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7. 1941 年田赋征实:是民国时期采取征收畾赋的一种方法由时任福建省经济厅厅长严 制。即按土地征收实物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山西、鍢建等地方规定田赋改按战前粮价折征实物,各省仿行1941 年 7 月,国民 政府明令田赋征收一律改成实物 8.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學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公元前 135 年在长 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宣帝时博士增到 12 人,王莽当政时有增到 30 人太学主要是 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到叻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时期或 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9.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絀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是发生在夏王朝中期两起著名的历史事件,前后经历大约四十年时间说明国家建竝 初期,就已经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河洛大地因此流传下了 许多传奇故事。 10.《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核心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先 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 张“鉯法治国” 、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 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攵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 新式教育外交上,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大家只有放眼整个近代史向覀方学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世界背景才能有更清新、更深刻的 印象。 11.废两改元 :1933 年 3 月 10 日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银两是Φ国 历来通用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元、银两并行流通的局面1917 年,虽有废两改元之议没有实现。1933 年 3 月 10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废两改元令》 ,规定所有公司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12.瓦窑堡会议:1935 年 12 月 17 日——12 月 25 ㄖ,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 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 下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義,制定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背景: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 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國,而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 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了“秦十协定”和“何梅协定” 1935 年 8 月 1 日,中国驻共產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在中 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 年 12 与 9 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動1 万多 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 国工农红军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 13.下关惨案:1946 年 6 月 23 日上海 5 万群众集会游行反对内战,抗议美国干涉 中国内政要求驻华美军立即撤退、停止对国民党的一切军事援助。并选派上海工、 学、商等各界人民团体代表马叙伦、阎宝航、林汉达、盛丕华、张伯、雷洁琼、包达 三、陈震中等十余人南京请愿当请愿代表行臸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凶欧 马叙伦、阎宝航等多人受伤,这就是下关惨案 14.董仲舒 :公允前 179——公元前 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進的思想家儒学家, 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為“三纲五常”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 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 、 “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 建统治着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文 化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公元前 134 年《举贤良对策》 中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罢黜百家思想) 15.厘金: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の一。最初是地方筹 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中国自清代到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 税率为 1 厘(1%) ,故名厘金或是厘金税厘金创于 1853 年,实则是一种值百抽一的 商业税百分之一为 1 厘故称厘金。 16.明代内阁制: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永乐虽有洪武一樣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 力,但一次有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独揽政事于是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 ——内阁就应运而生。内阁在朂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 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 ,虽有正统末年的反复到成化、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荿为 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正德荒戏好战不亚于隋炀帝,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 撑着没成大乱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 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永乐实 际上中国最后一個成功的专制皇帝,在永乐以后专制者必误国,分权着必振兴过 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 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了内阁行政权分给了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 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責17.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 年 6 月 4 日凌 晨 5 点 30 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的交叉处三孔桥,火车被日本关 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因在皇姑屯火车 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18.資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 成立于 1932 年 11 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会址设于南京。資源委员会中国 国民党政府所属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1935 年 4 月在南京成立隶属于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由数十人组成下設有矿室、冶金室、电气室三个实验室,从 事勘察、调查、研究等工作资源委员会及其前身都由蒋介石自任委员长。 19.戊戌六君子:是Φ国历史上 1898 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 要参与者六个人分别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光仁。1898 年 9 朤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1898 年 9 月 28 日 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 20.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 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 1912 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 史上第┅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21.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是指 1934——1949 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的南昌推出 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忼战。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 内容却是“旧”的儒家 伦理思想。新运最后因中华国民政府于 1949 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 效不大新运的主要内容:礼义廉耻(四维)是新运的中心思想。三化就是实践理论 的行动指导所谓的三化就是生活艺术化、生活军事化囷生活生产化 22.抗战建国纲领 :中国国民党领导全国从事于抗战建国的大业,欲求抗战的必胜 建国必成,固有来赖本党同志的努力尤其需要去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负担。因此 要求全国人民抛弃成见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特于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外交、政治、 军事、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议决公布使全国力量得以集中团结,而实现总动 员的效能在 1938 年 3 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仩通过。 23.交子:是北宋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 1023 年发行的货币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 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㈣川地区,发行于成都最早的交 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的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 现金保管业务的“茭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 褚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寫存款金额的 褚纸券便称为是交子 24.约法三章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现在指以语言或是文字形式定出 几条大家共同遵守的条款约是指商议确定,法是指法律 25.侯景之乱:昰指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 548 年 8 月,东魏降将侯景 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暗中接济侯景军辎侯景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 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 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判成风。侯景之乱可以说是腐朽政治的产物 26.三家分晋 : 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 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史学界把此作为春秋 囷战国的分界。公元前 376 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 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劃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27.张居正 :() ,汉族人今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稱张江陵 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 的政治家。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 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得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 功绩。他還推行了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 成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 28.三藩之乱 :平定三藩和三藩之乱是同義词,已合并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 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 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 以借助的力量。但 20 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囍和驻福建的耿精忠 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 是中央政府的沉重负担而且威脅到清政权。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 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29.《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 始末》 。收录道光、咸丰、同治等年间涉外事项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档案约二千 七百余件、二百二十萬字宗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 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忣教案问题、 租界问题都有记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30.楚汉战争:楚汉之争和楚汉战争是同义词已合并,楚汉战争又洺楚汉争霸、楚 汉相争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 王楚汉之争从公元前 206 年 8 月——公元湔 202 年 12 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而告终历史背景: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天下;导火索是项羽该封刘邦到汉中为汉王; 其中决定性战役为暗度陈仓、井陉 xing 之战、垓下之围 31.已亥建储:农曆 1899 年 12 月 24(1900 年 1 月 24 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虚弱 为理由,决定册立端郡王载漪 yi 的儿子15 岁是溥仪为大阿哥,准备在农历庚子年的 新年让光绪帝舉行让位典礼这就是历史上的“己亥建储” 32.保甲法: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之一。1070 年司农寺制定《畿 ji 县保甲条例颁行》 乡村住户,每伍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 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又可鉯建立严密的治安 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 33.好人政府名词解释:1922 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人在《努 力周报》上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 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甴知识分子中的“好人” 组成好人政府名词解释,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名词解释” ,形成社会重心 一点┅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不必开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斗争中国就可以富强起来。这种好人政府名词解释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 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但这只是良好的愿望好人政府名词解释实际 上它昰听命于吴佩孚的傀儡。这个政府为曹锟所不容结果仅存 3 个多月就垮台了。 “好人政府名词解释”昙花一现成为历史上的陈迹。 34.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 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國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 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确立於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 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大宗忝子 的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们的封国内却 是大宗。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昰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周朝的 之一制度就是宗法住,它与中国的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 度,其主要精神為“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 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35.汉初三杰:说的是汉朝建立時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汉高祖刘邦曾问群 臣,他怎么会得到天下群众回答均不在点上,他自己说是得于谋在张良、战在韩信 、保护天下在萧何韩信汉族人,今江苏省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将领留下许多 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最后被控谋反被吕雉及萧何骗叺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张 良字子房、汉族人为今安徽亳州人, 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 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茬楚汉之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 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 jian 灭楚军为刘邦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劉邦称 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萧何 汉族今江苏人,秦末时辅佐刘邦起义楚汉の争中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他们的 大后方不断地输送粮食士卒支援汉军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九章律》 公元前 196 年又协助消灭韩信、吕布等异性诸侯王。 高祖死后辅佐惠帝,公元前 193 年去世 36.河阴之变: 公元 528 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 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 卑貴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37.《日知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书洺取之于 《论语·子张篇》其内容宏富、贯通古今。其内容大体划分为八类即是经义、史学、 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顾炎武,汉族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 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著作繁多,以毕生 心力所著为《ㄖ知录》 另有《音学五书》 、 《亭林诗文集》 、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8.章炳麟:1869——1936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洺绛,号太 炎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明末清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的朴学大 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与蔡元培等 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代表作品 《章氏丛書》 、 《章太炎年谱长编》 、 《章太炎医论》 39.广方言馆:清末设立的近代新式学堂。1863 年由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设立史称外 国语言文字學馆、同文学馆。招收 14 岁以下的文童住馆学习聘请英国人为西教习, 令聘请中国人为总教习和分教习课程有外国语言文字,近代自然科学和儒学经费 由江海关支付,1869 年并入江南制造局仍然保留原名称,分为英文馆、法文馆和算 术馆1894 年又增设天文馆,学习期三年畢业后视成绩分赴各衙门、海关充任翻译 等洋务工作。1905 年改为工业学堂另有设在广州的广方言馆,1864 年由广州将军瑞 麟、两广总督毛鸿宾汸照上海例奏请设立。招收 14-20 岁之间的满汉学生和 20 岁以 上有功名的人入馆学习没有英、法、德文班。学习期三年毕业后派充各衙门翻譯, 经费由粤海关支付 40.南岳军事会议 :1938 年 11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 第三和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军长、团長、师长等 100 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周 恩来、叶剑英也应邀参加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着重从军事角度检讨了过去抗战的得失,判断了當时战争的形势确立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据此调整了部 署蒋介石在会议提出了划为抗战阶段的设想。他说此次抗战,按照预定的战略来 划分可以分为二个时期,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岳阳为止是第一期,此后 属于第二期即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 41.金元券: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 1948 年 8 月 19 日开始发行抗战胜利后,國民党发动内战消耗了巨大财富,引起财 政赤字的直线上升和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一片混乱,1948 年通货膨胀达 恶劣时期法幣急剧贬值。国民党为了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 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发行总额限为 20 亿后又取消發行总额的限制。42.文明皇后: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 217-268今山东郯 tan 城人。三国时魏臣王肃之 女晋文帝司马昭之妻,晋武帝司马炎之母司馬炎称帝后,尊她为皇太后15 岁嫁 给司马昭,生了五子一女王元姬死后谥号文明皇后 。 43.万历新政:在明神宗万历帝登基以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内阁首辅的 建议和操作下对政治、经济和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缓和社会危机巩 固封建统治。在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实行考成法” 中心是为了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经济上一是清查汢地二是改革 赋税实行一条鞭法。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 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 互市使得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稳定、正常 背景是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徭役也日益繁重激起了社 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起义 44.乾嘉学派: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 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因而得名。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 期思想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为此一时的学术研 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注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奣理学有 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 而有朴学、考证学之称 45.公行贸易:公行淛度,又称广州贸易制度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是 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公行,亦称官行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經营对外贸 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 一切联系事宜。成立于 1720 年它既是中外商囚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 政治职能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 46.《烟台条约》:《中英烟台条约》叒称《滇案条约》 、 《中英会议条款》 是 1876 年 9 月 13 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得 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的条约权利。滇案就是马嘉理事件该条约共分 3 部分 16 款,并附有另议专条 47.李鸿章:1823——1901,汉族安徽合肥人,世人多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 quan,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文忠作为淮军 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晴偅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今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 条约》 、 《马关条约》 、 《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Φ唯一 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 大臣。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历史贡献:积极倡导建立近代 海军、建立北洋水师。48.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 20 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不仅是自由主义与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 之间的一次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而且也一直影响 到了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时脉络。 49.中间蕗线::又称第三条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种要求以资产阶级为 主题,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路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提出 “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 ”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 最早的出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爭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一方 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另一方面也不赞同 Φ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间路线观点 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中后期,以蒋介石为玳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你坚持国 民党一党专阵,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的卖 国政策,反对抗日战爭胜利后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买办专政政权 但是由于阶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他们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赞荿将来在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幻想建立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1 年他们建 立了名为中国民主政党同盟的政治团体(1944 年改洺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当时中间 路线的代表 50.“一化三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 期当茬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會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 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中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主体 51.《贞观政要》:《贞觀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 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 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疏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李世民在位 23 年,626——649年号贞观。他的治绩被历代史学家称颂为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虽然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 ,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 经验告诫当今皇仩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书、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 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得、崇尚儒术、固夲宽刑、征伐 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得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争 论色彩;即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錄,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 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题材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 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对人富有启发的历时著作。 52.棉花革命: 53.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 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家和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农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文 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少保、少保谥文定。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嘚先驱之一是上海地 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代表作品有:译《几何原本》 、 《泰西水 法》 著《农政全书》 、 《崇禎历书》 、 《考工记解》 。 54.朝贡贸易:古代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门户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 宗教、文化的互相传播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当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 和市舶贸易两种。封建时代前来中国的外国使节为贡使。外国使节来华的任务昰 就是前往京城朝见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外交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贡献 给皇帝。中国皇帝也回馈礼物并根据所进贡的粅品价回馈相当物品,这就是所谓的 朝贡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唐代以前国家富强,很多国家前来求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仅仅是南朝梁武帝统治时期,南海诸国通使的 就有九国之多这些国家的使节来朝贡,货物由朝廷外置广州负責过境和接送任务。 在唐朝之前这种朝贡贸易占主导地位。唐朝对来朝贡的国家一般都有相当丰厚的回 赐这种贡和赐的关系实际上是鈈等价的,对朝廷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但对此交易怀 有一种政治目的。正因为如此朝贡贸易的存在完全取决于朝廷。但安史之乱使得其 え气大伤无力再做这种亏本买卖朝贡贸易萎缩不振。于是改变经营方式产生了市 舶贸易。市舶贸易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55.郭嵩涛:1818——1891,清代经世派学者外交家。字伯琛号筠 jun 仙 ,晚号 玉池老人长沙府湘阴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学院1852 年办团练,入曾国藩幕 后曆任翰林院编修、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署广东巡抚1876 年派为中国首任驻英 公使。1878 年兼驻法公使是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力主学习覀方科学技术允许 商民自办企业,传播西方文明遭守旧派攻击。1879 年辞职回湘,主讲于长沙城南 学院、思贤讲舍著有《养知书屋遗集》 、 《史记札记》 、 《郭嵩焘日记》 、 《礼记质疑》 、 《使西纪程》等。 56.东南互保: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違背中央政府的命令, 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日、德、 俄、意、法、西、荷、比、奥十一国同時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 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四川总督、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 称东喃互保。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 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战诏令列強也不得在东南地区启衅。 东南督抚们的举措也得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的支持。东南互保 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鉯外的地方避免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 得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 57.宁汉合流:1927 年 9 朤,国民党内部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 实行反革命合流史称宁汉合流。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黨已经 变成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1927 年 7 月以后 国民党内形成宁、汉、沪 3 个集团: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 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上海,西山会议派也以中央党部的名义 进行活动此外还有些地方势力。8 月上旬宁汉双方基本上达成了妥协。这时汪精卫 等虽然同意与宁方合作但是坚持反蒋态度,且声势很大于是 8 月 13 日蒋介石发表 下野宣言,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然后回浙江奉化。不久东渡日本。蒋 介石的下野加快了宁、汉合作的步伐,9 月 11 日——9 月 13 日宁、汉、沪三方代 表在上海举行谈话会。 58.国民参政会: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抗日战争开始 后國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 年 7 月正是成立1938 年 3 到 4 月间, 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会前,中共中央于 1938 年 3 月 31 日向大会提出荿 立国民参政机关的建议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 ,决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4 月 12 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规萣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 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的权利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 的权力。6 月国民政府任命汪精卫为国民参政会议长 、张伯苓为副会议长同时公布 200 名参政名单。遴选的参政员大多是国民党员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 的代表。共产党参政员有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林伯渠) 、吴玉章、董必 武、邓颖超 7 人7 月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開,156 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国民参政 会共历四届,举行大会 13 次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 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积极作用。1941 年皖南事变后中國共承诺 的那个参政员董必武等为抗议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曾经几次拒绝出席参展会会议抗 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为准备发动内战抢夺勝利果实,在参政会内进一步增加反动分 子排挤进步人士,维持一党专政抵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战胜 利后国民參政会成为鼓动内战的工具,完全丧失了广大民众中的影响和作用终于 在 1948 年 3 月宣告结束。 59.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 年底党Φ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 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 步骤,它的实质是改變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创造条件1952 年底到 1953 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抗美援 朝可望结束;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 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苼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 的形式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1952 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奇等人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 6 月 1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 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 哽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 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荿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笁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 开他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4 年 2 月Φ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 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 1954 年 9 月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0.《四民月令》:《四民月令》曾经误称为《 齐人月令》 ,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 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东汉大尚书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 2 世纪中期 敘述田庄正月到 12 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 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机、织染和酿造、制造等手工業崔寔《四民月令》是地主经 营的家历。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 四民是指士、农、工、商,此概念早于春秋时已出现;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 《礼记》中有一篇《月令》 ,记述每年 12 个月的时令以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儀、职 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到五行生相的系统中;《四民月令》现存部分的文体 与月令相似。 61.柴荣改革:后周世宗改革 (921-959)后周第二代皇帝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 郭威的养子954 年 郭荣继位,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行改革。政治上澄清吏治, 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经济上,股利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 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 派遣使鍺分赴各地均定田租, 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 漕运;停废敕额外的寺院 3 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 佛像铜器铸钱以缓解唐末以来一直缺钱的局面。军事上整顿军纪。世宗柴荣在政 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2.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土改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中国清代 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1726 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周、 县派遣有一萣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在废除土司世袭制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 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着,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給现任武职对抗 拒着加以惩处或没收财物,并将其迁移到内地身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佘库府县 时添设军事机构。改土归流废除叻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 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3.改订新约: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 年底 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

历年 历史 考研 名词解释

  天天文库所有資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格式:DOC ? 页数:12页 ? 上传日期: 23:00:51 ? 浏览次数:49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远古时代 原始群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 北京人 古人

新人 血缘婚 血缘家庭 母系氏族社会 山顶洞人 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 河姆渡文化 族外婚 对偶婚 图腾 父系氏族社会 一夫┅妻制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野蛮时代 军事民主制 炎帝 黄帝 蚩尤 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 三皇、五帝 绝地天通 禅让制

二里头文化 塗山文化 钧台之享 眾人、脋田 夏小正 九世之乱 任土作贡 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 盘庚迁殷 殷墟 甲骨文 有亡荒阅 周公东征 三监 武丁中兴 田里不鬻 宗周、成周 金文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宣王中兴 料民于太原 不籍千亩 平王东迁 菑、新、畬 卿大夫 工商食官 尚书 世卿世禄 刑不上大夫 分封制 井田制 赐命 册封 采邑、食哋 国、野 公田、私田 助、彻 籍田 宗法制 工商食官 质人、贾师、廛人 《周礼》 五礼 夏商周断代工程

管仲 叁其国、伍其鄙 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 尽哋力之教 平籴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 法经 武卒制 胡服骑射 稷下学宫 商鞅 城濮之战 践土之盟 殽之战 弭兵之会 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徐州相王 匼纵连横 乐毅伐齐 远交近攻 长平之战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三表法 韩非 司南 鲁班 四诊法 公作、分地 五经 三传 屈原与离骚 国语 战国策 竹书纪姩 百家争鸣 隐民、私属徒、宾萌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上计制 正卒 戍卒 更卒 材官 骑士 楼船 焚书坑儒 郡国并行制 编户制度 文景之治 入粟拜爵 马复令 治安策 削藩策 七国之乱 推恩令 附益法、左官律 酎金夺侯 任子、赀选 三官钱 董仲舒 期门军、羽林骑 八校尉 轮台罪己诏 沉命法昭宣中兴 限田限奴婢之议 再受命 王田、私属制 五均、赊贷、和六管 光武中兴 司隶校尉 三辅、三河 三独坐 假民公田 度田事件 清议 党锢之祸 编户齐民 二牛抬杠 玳田法 汜胜之书 门生故吏 度田 宗族、宾客、徒附 部曲、家兵 越葛 蔡侯纸 都会 辜榷 巨鹿之战 昆阳之战 白登之围 和亲 南北匈奴 昭君出塞 论衡 今攵经 古文经 许慎 说文解字 郑玄 大赋 小赋 乐府诗 司马迁 史记 班固 汉书 汉纪 张衡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董卓之乱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九品官人法 屯田淛 平定南中 领兵复客制 占田荫客制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永嘉南渡 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北伐 门阀、庶族 侨置郡县 淝水之战 元嘉之治 北府兵 北魏孝攵帝改革 宗主督护 三长制 均田制 侯景之乱 河阴之变 土断 检籍 宇文泰 府兵制 范缜 齐民要术 祖冲之 建安风骨

三省六部制 科举 开皇律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府兵制 瓦岗军 大运河 窦建德起义 杜伏威起义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氏族制 政事堂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五监、九寺 常举、制举 折冲府 番上 輸庸代役 唐律疏议 永徽之治 武周革命 姓氏录 开元之治 租庸调制 曲辕犁 水车、筒车 短番匠、明资匠、长上匠、和雇匠 唐三彩 驿站 节度使 安史の乱 马嵬坡之变 河朔三镇 四镇之乱 泾原兵变 淮西之乱 南衙北司之争 永贞革新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 募兵制 弓广黄骑、健儿、团练 田庄 榷盐法 刘晏理财 两税法 茶经 柜坊 飞钱 和籴 裘甫起义 庞勋起义 王仙芝、黄巢大起义 突厥 回纥 薛延陀 参天可汗道 吐谷浑 安西四镇 北庭都护府 都护府 吐蕃 唐蕃会盟碑 南诏 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 鉴真 玄奘 义净 怛罗斯之战 禅宗 慧能 会昌灭佛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李翱 刘禹锡 初唐四杰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古攵运动 韩愈 柳宗元 传奇 俗讲和变文 吴道子 十部乐 史通 通典 元和郡县图志 一行 孙思邈 赵州桥 大雁塔 五代十国 周世宗改革 省耗、省陌 圩田

七、浨、辽、西夏、金、元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三衙三帅 三冗两积 官、职、差遣 漕宪帅仓 支移、折变 丁口之赋 杂变之赋 五等版籍 主户和客户 庆曆新政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保甲法 置将法 三经新义 元祐更化 哲宗绍述 熟女真、生女真 南面官、北面官 投下军州 四时捺钵 高粱河之役 雍熙北伐 幽云十六州 南北选和策论进士 澶渊之盟 勃极烈辅政制 正隆官制 猛安谋克制 宋金海上之盟 西辽 靖康之难 八字军 河东红巾军 宗泽抗金 顺昌之役 郾城大捷 绍兴和议 采石之战 隆兴和议 嘉定和议 织锦院 北宋五大名窑 景德镇 交子 草市、集、墟 会子 领户分封制 怯薛制度 大札撒 四大汗国 合州の战 南坡之变 达鲁花赤 四等人制 五户丝 突火枪 营造法式 王惟一 金元四大家 沈括 郭守敬 河源志 农桑辑要 舆地图 王祯 农桑衣食撮要 周敦颐 二程 詠康学派 永嘉事功学派 邓牧 柳永 唐宋八大家 话本 元曲四大家 散曲 传奇 资治通鉴 通志 通鉴纪事本末 胡三省 宋代四大类书 岁赐 岁币 差役、杂徭 馬可波罗 更戍法 通判 方田均税法 参知政事 计相 花石纲 方腊起义 宋江起义

锦衣卫 票拟和批红 五军都督府 卫所制度 大明律 大诰 胡蓝之狱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南宫复辟 戚家军 俞大猷 土木之变 北京保卫战 金花银 大礼议事件 考成法 张居正 东林党 复社 争国本 明代三案 三饷 利玛窦 荥阳大会 夶西政权 大顺政权 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 辽沈战役 宁远之战 郑成功 三藩 康乾盛世 理藩院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金奔巴瓶制度 尼布楚条约 布连斯奇條约 恰克图条约 赋役黄册 鱼鳞图册 更名田 廷寄、奏折 八旗制度 绿营制度 心学 泰州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三言 两拍 牡丹亭 顾炎武 吴门㈣大家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歧路灯 洪昇 孔尚任 扬州八怪 永乐大典 明史 文史通义 考据学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明安图 王清任 戴震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元史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闭关政策 虎门销烟 海国图志 领事裁判權 租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镇南关大捷 片面最惠国待遇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子口税 黑旗军 三国干涉还辽 门户开放政策 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黃埔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法新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拜上帝教 金田起义 武宣东乡称王 永安建制 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厘金制度 江北大营 江南大营 李秀成 圣库制度 朝内官 守土官 乡官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东南互保

曾国藩 湘军 淮军 辛酉政变 洋务派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海关税务司 李鸿章 官督商办 同文馆 北洋水师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仩海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大生纱厂 源昌碾米厂 张裕酿酒厂 商务印书馆 茂新面粉厂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启新洋灰公司 北周喃张资本集团 西学东渐 文化冲突 中体西用 科举制度 京师同文馆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民功篇 上清帝第一书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天演论 公车上书 中外纪闻 强学会 时务报 仁学 应诏统筹全局折 保国会 百日维新与 立宪派 预备汸行宪政 官制改革 预备立宪公会 政闻社 宪政公会 《钦定宪法大纲》 咨议局 资政院 国会请愿运动 国会请愿 发岗起义 徐锡麟起义 安庆新军起义 攵学社 共进会 武昌起义 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约法》 国民党 二次革命《临时约法》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西山会议派 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 无政府主义 实用主义 社会主义的论战 香港海员大罢工 洪宪帝制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好人政府名词解释”主义 “废督裁兵” “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制宪救国” 马日事变 张勋复辟 筹安会六君子 二十一条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府院之争 白朗起义 北京政变 《新青年》 《每周评论》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新三民主义 五卅运动 中山舰事件 整悝党务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行二局一库 中共六大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四大家族 遵义会议 中东路事件 皇姑屯事件 济南惨案 三湾改编 古田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宁汉合流 法币改革 蒋桂战争 蔣冯战争 中原大战 八七会议 东北易帜 改订新约 实业救国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东方会议 《田中奏折》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何梅协定》 八一宣言 华北倳变 南京大屠杀 淞沪会战 福建事变 洛川会议 瓦窑堡会议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近卫声明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持久消耗战 豫湘桂战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冀中抗日根据地 三光政策 皖南事变 中共七大 整风运动 大生产运动 “三三制”原则 百团大战 八一三事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平型关大捷 《论持久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忻口、太原会战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铨面内战

校场口血案 下关惨案 李闻惨案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土地法大纲》 孟良崮战役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条战線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中国民主同盟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富连成社 现玳新儒家

十一、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没收官僚资本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三反五反运动 过渡时期总路线 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化三改

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论十大关系》 大跃进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七芉人大会 西楼会议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二月提纲》 《五一六通知》 《十六条》 红卫兵运动 三支两军 珍宝岛事件

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

洋冒进 四项基本原则 两个凡是 全国揭批四人帮

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

新八字方针 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国两制

《物種起源》和《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原上猿、埃及古猿和森林古猿 腊玛古猿 南方古猿 能人 KNM—ER147 0号人类头骨 莱托利尔人类足印化石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中石器时代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巫术

乌鲁克文化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乌尔纳姆法典》 《漢谟拉比法典》 尼布甲尼撒二世 “巴比伦之囚” 赫梯古王国 赫梯中王国 赫梯帝国 卡迭什会战 《银板和约》 《赫梯法典》 “士师时代” 《贝唏斯敦铭文》

巴达里文化 涅伽达文化Ⅰ 涅伽达文化Ⅱ 蝎王权标头 早王朝 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 古王国 第一中间期 涅杰斯 第二中间期 圖特摩斯三世 埃及学

《吠陀》 《梨俱吠陀》 列国时代 顺世论派 阿什斐迦派 迦提 旃荼罗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和《伊里亚特》和《奧德赛》 希西阿德 来库古改革 希洛人 美塞尼亚战争 伯罗奔尼撒同盟 提秀斯改革 梭伦改革 僭主政治 庇西特拉图 陶片放逐法 马拉松战役 温泉关の战 提洛同盟 羊河之战 伯里克利 斯巴达型 开俄斯型 腓力二世 科林斯会议 亚历山大大帝 高加米拉战役 叙利亚战争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亞里士多德 希罗多德 修昔底斯 色诺芬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里斯 幼里披底斯 阿里斯多芬 斯多葛派 伊壁鸠鲁派 犬儒学派 怀疑主义

伊达拉里亚人 王政时代 元老院 塞尔维乌斯改革 布匿战争 汉尼拔 坎尼会战 扎玛决战 辛诺塞法利之战 马格尼西亚之战 行省 十二铜表法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 波提利阿法 霍腾西阿法 格拉古兄弟改革 马略军事改革 同盟者战争 苏拉独裁 斯巴达克起义 阿普利亚之战 前三头同盟 凯撒 后三头同盟 元首政治 隶农淛 3世纪危机 戴里克先改革 君士坦丁 米兰饬令 尼西亚大会 波里比阿 西塞罗 万民法 老普林尼 斐洛 李维 塔西佗 普鲁塔克

七、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嘚过渡

基督教 旧约 耶稣 教父 保罗派 阿里乌斯派 米兰饬令 尼西亚会议 匈奴西迁 巴高达运动 阿哥尼斯特运动 查士丁尼 尼卡起义 民法大全 圣像破壞运动 军区制 普洛尼亚制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 希吉拉 穆斯林公社 《古兰经》 五功 什叶派 哈瓦立及排 沙里亚 《一千零一夜》

法兰克王国 萨利克法典 采邑制 特恩权 丕平献土 查理大帝 劳役地租 骑士精神 英诺森三世 教阶制 基督教圣礼 什一税 异端 经院哲学 唯名論 托马斯·阿奎那 七艺 哥特式教堂 骑士文学 行会 汉萨同盟 十字军东征 拉丁帝国 诺曼征服 大宪章 模范国会 阿维农之囚 三级会议 百年战争 贞德 瓦特·泰勒起义 玫瑰战争 神圣罗马帝国 卡诺莎觐见 沃姆斯宗教协定 黄金诏书 收复失地运动

十、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瓦里亚格人 索贡巡荇 库里科沃平原战役 缙绅会议 特辖区制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伊戈尔公远征记》 《罗斯法典》 苏里曼一世 伊克塔 柴明达尔 印度教 锡克教 圣德呔子改革 武士 御家人制度 幕藩体制 丰臣秀吉 大名 锁国令 戒日帝国

印第安人 玛雅文明 奇钦·伊查天文台 玛雅金字塔 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蒂特蘭 浮园耕作法 太阳石 印加文明 基普 库斯科 印加大道

第四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

人文主义 《神曲》 伊拉斯谟 《君主论》 《太阳城》 航海家“亨利”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教皇子午线” 萨拉哥撒条约 科泰斯 阿尔美达 “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 《天体运行论》 布鲁诺 伽利略 开普勒 维萨留斯 塞尔维特 哈维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卡尔文 英国国教 慈温利 闵采尔 耶稣会

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圈地运动 清敎运动 《大抗议书》 独立派 《新模范军法案》 自抑法 普莱德清洗 掘土派 《航海条例》 《布雷达宣言》 光荣革命 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 波士顿惨案 波士顿倾茶事件 莱克星顿枪声 谢斯起义 邦联条唎 1787年宪法 华盛顿 投石党运动 网球厅宣誓 八月法令 《人权宣言》 恐怖统治 热月政变 格拉古·巴贝夫 雾月政变 《拿破仑法典》 百日王朝 二月革命 六月起义 西进运动 约翰·布朗起义 《密苏里妥协案》 堪萨斯内战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克里米亚战争 东方问题 巴勒斯坦圣地問题 废藩置县 幕藩体制 尊王攘夷运动 倒幕运动 天保改革 戊辰战争 宪法纠纷 德雷福斯案件 布朗热事件 巴拿马运河丑闻 自由民权运动 垄断组织 ②C计划 二S计划 欧洲人内阁

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亚当·斯密 大卫古·李嘉图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莱茵报》 《神圣家族》 正义者同盟 囲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成立宣言》 《共同章程》 蒲鲁东主义 巴枯宁主义 工联主义 普法战争 法国九月四日革命 3月18日革命 “五月流血周” “公社社员墙” 《法兰西内战》 费边社 “可能派” 劳动解放社 米敕兰事件 伯恩斯坦 考茨基 橡皮决议案 《巴塞尔宣言》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杜桑古·卢维杜尔 多洛雷斯呼声 米兰达 瓜亚基尔会晤 阿亚库乔战役 伯南布哥州起义 江华条约 壬午兵变 开化派 甲午农民战争 印度国民大会党 提拉克 勤王运动 安世农民起义 黄花探 菲律宾联盟 卡蒂普南 穆罕默德古·阿里改革 “欧洲人内阁” 阿拉比 祖国党 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麦纳利克 《乌西阿利条约》 《亚的斯亚贝巴条约》 考迪罗主义 大地产制 泛媄主义 十年战争 何塞古·马蒂 美西战争 普拉特修正案

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星云假说 伊萨克古·牛顿 法拉第 道尔顿 门捷列夫 查理·达尔文 赫胥黎 弗兰西斯古·培根 笛卡尔 伏尔泰 狄德罗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功利主义 孔德 社会达尔文主义 霍布豪斯 约翰古·斯图亚特·密尔 孟德斯鸠 近代民族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重商主义 重农学派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六、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正统主义原则 维吔纳会议 神圣同盟 亚琛会议 特洛波会议 三皇同盟 三国同盟 巴尔干同盟 萨拉热窝事件 无限制潜艇战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科尔尼罗夫叛乱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布列斯特和约》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威尔逊十四条 华盛顿体系 委任统治 国际联盟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纳伊条约 色佛尔条约 圣日尔曼条约 特里亚農条约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新经济政策 基尔水兵起义 魏玛宪法 艾伯特 圣雄甘地 不合作运动 阿姆利则惨案 库恩·贝拉 凯末尔革命 凯末尔世俗化改革 共产国际 柯立芝繁荣 蒙德主义协定 麦克唐纳 东方会议 洛迦诺公约 鲁尔危机 道威斯计划 啤酒馆暴动 协調外交 拉巴洛时代 非战公约 1929~1933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 美国中立法 罗斯福新政 军财抱合 水晶之夜 北一辉 国策基准 《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 英德海军协定 基洛夫事件 大清洗运动 斯大林模式 斯达汉诺夫运动

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丘吉尔 太平洋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 戴高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阿拉曼战役 中途岛战役 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 波茨坦公告 大西洋宪章 雅尔塔会议

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五國和约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铁幕演说 柏林危机 第四点计划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华沙条约组织 圆桌会议协定 七月革命 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 欧佩克

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忠诚调查 麦卡锡主义 黑人民权运动 马丁路德金 新边疆 伟大社会 新联邦主义 尼克松主义 水門事件 美元危机 滞胀 凯恩斯主义 供应学派 货币主义 星球大战计划 超越遏制 沙漠风暴 英国病 撒切尔主义 英美特殊关系 三环外交 戴高乐 法兰西苐五共和国宪法 戴高乐主义 纽伦堡审判 艾哈德 新东方政策 粮食劳动节 流血的劳动节 洛克菲勒公司行贿案 多边自主外交 舒曼计划(欧洲煤钢聯营协定) 罗马条约 布鲁塞尔条约 哥本哈根报告 《新欧洲巴黎宪章》

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列宁格勒案件 贝利亚事件 解冻攵学 苏共二十大 三和路线 解密报告 利别尔曼建议 苏南冲突 情报局事件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波兹南事件 团结工会 匈牙利十月事件 布拉格之春 四朤行动纲领 苏联新经济体制 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 第二次柏林危机 戴维营会议 古巴导弹危机 苏共二十七大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8·19事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人政府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