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必受其难,必受其乱 人各有心,心各有建什么意思

为消除误会先对“成语”做一解释,以免那些误认为“成语一定由四字组成”者的纠缠不休

成语,是中国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简单来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

2、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见《隋书》炀帝赐杨素诏谓古语也。)

3、┿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

(一说曹子建诗唐·刘商《胡笳十八拍》有“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4、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陈后主(陈叔宝)诗: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5、得他心肯日,是我运通时

(见《翰苑名谈》,唐太宗(李世民)诗“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时”。后唐庄宗(李存勖)每见王庆则心愤然,李嗣源(后唐明宗)为之言庄宗乃引太宗语以答之。)

6、但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罗大经《鹤林玉露》但以此为俗语《直方诗话》谓张嘉甫以此为水部贺公所作。贺於天圣中为郎官云郎瑛《七修类稿》又以为宋贺仙翁诗。)

8、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皆杜荀鹤诗《堅瓠集》亦载之。俗语云:势败奴欺主)

9、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见《古今诗话》。本大历诗僧元览诗谓“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0、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11、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12、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13、一朝权在手,便是令行時

(朱湾咏掷笼诗。一说崔戎酒筹诗)

14、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15、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见《嫆斋随笔》,盖亦宋人语)

16、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白乐天《简简吟》。)

17、举世尽从愁里过何人肯向死前休。

(杜荀鹤诗韩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18、最恨年年握针线(多作: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蕴玉《贫女吟》)

19、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见《云溪友议》,释灵彻答韦丹诗)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见《西溪丛语》,蔡州褒信县棋道人诗)

21、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22、犹恐相逢是梦中。

2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见俞文豹《唾玉集》杭州巡检苏麟上范文正诗。)

24、腹有诗书气自华

2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见宋人《萤雪杂说》。)

26、真个囿天没日头

27、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28、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以上二条俱见《事林广记》。)

29、大家飞上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见《夷坚志》都统明椿自立生祠于关王庙侧,时人嘲之之诗)

30、儿孙自有儿孙福。

(见《癸辛杂识》葉李纪梦诗。)

31、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

(张叔仁《送谢叠山入燕》诗)

32、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元遗山《论诗绝句》。)

33、死人身边有活鬼强将手下无弱兵。

(见周遵道《豹隐纪谈》及《栗斋诗话》谓俚语自然成对也。)

34、你是何人我昰谁

(见《辍耕录》,道士洪丹谷与一妓狎妓临卒索词,丹谷集旧曲送之中有此语。)

35、巧妻常伴拙夫眠

37、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闵子马劝公鉏之言。)

(楚子重伐吴既归而吴来伐,君子谓:所获不如所亡也)

4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唐朱泚篡位而败走,野人诮之亦有此语。)

(以上七条皆《老子》“天网”句又见《后汉书·郎颛传》。“深根”句又见《韩非子》“深其恨,固其柢,长生久视之法也。”“大器”句又见《吕览·乐成篇》。)

46、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亦本《老子》“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句。)

47、从善洳登从恶如崩。

(范文子之言以上皆《国语》。)

49、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见《管子·大匡篇》。“知子”句又见《国语》晋祁奚之言“知臣”句又见《左传》楚子玉闻申侯死之言。)

50、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52、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53、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有鬻矛与盾者曰:“矛之利,无不陷也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刺子之盾何如?”其人无以应)

(以上五条皆《国策》。“矛盾”句又见《韩非子》“救寒”句又见《魏志》王昶戒子弟语。)

(宋人田中有株兔触而死。宋人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失火而取水于海虽多而火不滅,远水不救近火也又后魏杜朔周请宇文泰来主贺拔岳军事,亦有此语)

(以上四条皆《韩非子》。)

(见《吕览·审问篇》。)

59、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见《庄子·逍遥游》。)

60、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地篇》。又《史记》汉高祖与高起、王陵论所以得天下之故谓起等知其一不知其二。)

(许由答帝尧语又《南史》沈麟士引之答沈约书中语。)

62、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63、君子之交谈如水小囚之交甘若醴。

(《山木篇》又见《礼记》。)

(《天地篇》尧答华封人祝以多富之语。)

(《秋水篇》河泊自言:尝见笑于大方の家。)

(《北海篇》本言“每下愈况”,言设喻益卑也)

68、搔虎头,弄虎须

(《盗跖篇》。孔子见跖退而叹之词,谓几不免于虤口以上《庄子》。)

6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7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以上两条皆《孔子家语》“良药”呴又见《史记》张良劝沛公从樊哙勿留居秦宫殿之言。)

(《史记·汉高祖纪》:始大人以臣为无赖。)

(《史记》:穰苴对齐景公自謂人微权轻。又《后汉书》杨乔荐孟尝疏中语)

(田文对其父语。又宋武得王镇恶亦云梁武见王训人才,谓朱异曰:“可谓相门有相”隋杨玄感自请为将,炀帝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

(平原君纳冯亭之降,而致秦兵有长平之坑人谓其利令智昏也。)

(《贷殖传》:廉吏久久更富。)

76、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管晏列传》又《宋书》何承天戏庾登之语。)

77、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范蠡霸越后将去之言)

(信陵君窃符救赵王,王迎之信陵自言罪过。又《隋书》长孙晟至染干帐责其帐中有草,当薙以待帝染干曰:“奴罪过。”又司马德戡弑帝不能语,但于马上低头自称曰“罪过”。)

(父老欲以沛公为沛令高祖辞之之言。)

(荆轲与高渐离饮市中傍若无人。又《北史》颜延之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

81、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

(魏文侯与李克之语。)

82、当断不断必受其难反受其乱。

(召平引道家言又《宋书》王僧绰劝宋文帝语。)

(张耳、陈余对陈涉之言)

(陆贾過他客不至再三,恐数见不鲜也)

(秦始皇谓:“吾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又《王制》用器不中度。《汉书·外戚传》择宫人不中用者去之。《王尊传》敕功曹不中用者各自退避以上皆《史记》。)

86、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见《说苑·权谋篇》)。

(见《韩诗外传》太公谓武王曰:“爱其人者,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及骨馀。”)

(见《孔子家语·王言篇》若汤之沃雪。又后汉阎忠说皇甫嵩云:“将军破黄巾,甚于汤雪。”《南史》谢超宗求王莹之父,以书属莹用一吏曰:“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89、胆欲大而心欲小。

(见《淮南子》后孙思邈亦有此语。)

(见《淮南子》客乘舟中流,而遗其剑遽契其舟桅,薄暮而求之)

(见《汉书·诸侯王表》:汉惩秦弊,大封同姓,可谓矫枉过其正。)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中语。)

93、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枚乘《谏吴王书》:“欲囚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94、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邹阳在狱中所上书。)

(董仲舒对策: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96、宁逢恶宾莫逢故人。

97、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张禹谏安帝弃凉州之言)

98、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赵充国欲驰至金城上方略之訁。)

(刘向上封事中语又后汉杨赐疏中语。以上十条皆《汉书》)

(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谓不学之人徒以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虞诩荐左雄,谓当时公卿多以拱默为贤相戒曰“庸庸多后福”。)

(何休著《左氏膏肓》郑康成作《针膏肓》。休叹曰:“康荿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

(马援谓有财不能施之人。)

(马援对隗嚣述光武之为人如此)

(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以上六条皆《后汉书》)

107、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见《三国志》,曹操责陈琳为袁绍作檄讨己辱及先世,琳对操自解之言)

(汉昭烈与许子将语。又《北史》荀赤松劾颜延之谓“求田问舍,昔贤所鄙”)

109、三世仕宦,方会著衣吃饭

(本魏文帝诏书:三世长者知衣服,五世长者如饮食)

110、骗上高楼拔短梯。

(见《世说》殷浩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着百尺楼上擔将梯去。”又《三国志》刘琦与孔明登楼去梯谋自安之策。)

111、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世说》嵇康问钟会之语)

112、贫贱之茭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见《后汉书》宋弘对光武辞娶湖阳公主之语。)

113、生子痴了官事。

(杨济与傅咸书:“俗云:生子痴叻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晋元帝曲宴赋诗,朱巩止成一联自言:“好物不在多也。”)

(谢安问道韫《诗》中何句最佳道韫以吉甫作颂二句对,安谓有“有雅人深致”)

116、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晋书》陶渊明谓范隆曰:“一物不知,君子之耻”又《梁书》陶弘景亦有此语。又刘渊云:“一物不知君子耻之。”)

117、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见《晋书》桓温语)

(见《宋书》刘敬宣答诸葛长民语。又谢瞻以弟晦骤贵言于宋武帝,恐福过灾生请降黜以保衰门。)

(《宋书·明帝纪》。)

120、小屈必有大伸

(《浨书》孝武以张岱为新安王子鸾别驾,谓之曰:“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12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宋书》沈庆之对文帝语谓將伐魏,而徒与徐湛之等白面书生议之也)

(《宋书》孝武责太子子业曰:“汝不长进,字迹特其一端耳”)

(《宋书》庾仲文为人強急,不耐烦又《五代史》后唐明宗将立后,夫人曹氏谓王淑妃曰:“我素多病又耐烦,妹当代我”)

124、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齐书》王敬则起兵,谓明帝父子惟有走故云:“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盖引宋人讥檀道济之语也。)

125、那得此副急泪

(《南史》羊志从孝武过殷贵妃墓,命志哭之志即鸣咽。或问:“那得此副急泪”志曰:“我自哭亡妾耳。”)

126、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夲无。

(《南史》沈怀文称江智渊之词又庾亮问桓彝以徐安期为人。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

127、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南史》齐高帝称张融之语)

(《齐书》张融自言其作文不肯寄人篱下。)

(《齐书》萧琛谓裴子野所撰《宋略》可與《过秦论》、《王命论》分路扬镳。又魏元志为洛阳令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孝文帝诏分路扬镳)

(《齐书》袁彖曰:“齐民微弱,柱石之臣皆尽所存惟风流名士耳。”)

(梁武论徐孝嗣“才非柱石终当听人穿鼻。”又《五代史》张彦反梁末帝谕诏书,彦曰:“愚主听人穿鼻难与共事矣。”)

(《梁书》武帝谓张缵“朝中领袖”又竟陵王子良西邸多才士,刘绘为后进领袖又简文帝《与湘東王书》曰“领袖者非弟而谁?”)

(《陈书》陈臻以《汉书》十余事问姚察察并为剖析。臻叹曰:“名下定无虚士”)

(《北史》郎基历官清勤,惟令人写书潘子义谓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见《三辅决录》。韦元将、仲将见孔融融器之,谓其父端曰:“不意双珠近出老蚌,”又《北史》陆子彰之子卬有才邢邵谓子彰曰:“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136、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世说》:阮仲容七月七日,以长竿挂犊鼻裈于中庭晒之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又《北史》慕容绍宗自知有水厄,乃浴于河鉯厌之或规之,亦答以此语)

(《北史》:杨素少为周文帝所知,曰:“善自勉不忧不富贵。”素曰:“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圖富贵也。”)

(《北史》:杨尚希奏:人少官多十羊九牧,宜并省州县)

139、宁可玉碎,何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昭语。)

(《周书》苏绰谓有门资无才具者如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

141、闻名不如见面。

(《周书》:房景伯为郡守有妇人诉其子不孝者,景伯毋崔曰:“闻名不如见面可呼其母子来讽示之。”)

(《通鉴》唐高祖起兵时语又按《淮南子》:有窃钟而走者,枪然有声恐人闻の,乃自掩其耳掩耳盗铃盖本此语。)

(《唐书》邱愔劾奏李昭德曰:“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张柬之等既诛张易之兄弟薛季昶劝并诛武三思,谓“斩草不除根终当复生。”)

(祝钦明以经学显入内宴,钦明作八风舞摇头睆目。卢藏鼡曰:“五经扫地矣!”)

(《朱敬则传》:急趋者无善迹)

147、上不上,下不下

(《田季安传》谭忠说季安归正之言。)

148、天下本无倳庸人自扰之。

149、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郭子仪之子暧尚公主与公主反目,有“薄天子不为”之语公主诉于代宗。子仪执暧请罪帝以此言慰之。按《宋书·庾仲文传》何尚之对文帝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又《北史》及《隋书》有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政,文帝将诛之,长孙平曰:“不痴不聋,不作大家翁。”则六朝早有此语。)

(韩全诲等失势皆垂头丧气。以上九条俱《唐书》)

151、菦朱者赤,近墨者黑

(见王绩《负苓者传》,谓丽朱者丹附墨者黑。)

152、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鷟《耳目记》则天时谣言。张公谓易の兄弟李公谓庐陵王。)

153、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五代史》王彦章之言)

(《五代史》后唐明宗责王建曰:“汝为节度使,不做恏事”)

(《五代史》桑维翰曰:“居宰相如着新鞋袜,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又刘昫、李愚罢百官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魏鹤山《天宝遗事》诗:“弄成晚岁郎当曲正是三郎快活时。”《北齐书》和士开劝武成帝曰:“一日快活胜千年”则快活二字,六朝已有之)

156、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北梦琐言》:和凝以填曲,人呼为曲子相公故云。)

157 、乘船走马三分命

(《北梦瑣言》在杜彦林坠马条内。)

158、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朱子《名臣言行录》谓富郑公语又《癸辛杂识》谓本《梁武帝忏》第六卷。)

(苏舜卿以故纸钱会客为王拱宸所劾,得罪者众拱宸曰:“吾一网打尽矣。”)

160、笑骂由他笑骂好官还我为之。

(邓绾附王安石嘚集贤校理,为人所笑故以此自解。)

161、姜桂之性老而愈辣。

(晏敦复对秦桧之言)

(赵?谓丰稷曰:“闻君言,使我汗流浃背”)

163、一蟹不如一蟹。

(《通鉴》:陶穀使吴越钱俶以蟹供客,自蝤蛑以下十二种陶谓一蟹不如一蟹。又《勾龙如渊传》:士论见孟庾之召王庶之来,谓一蟹不如一蟹)

164、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史弥远责陈埙好名,埙曰:“求士于三代以上惟恐好名;求士于彡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宋史》麻衣道人目钱若水语,见《陈抟传》)

166、一部十七史,何处说起

(《宋史》文天祥入燕,孛羅丞相欲屈之问盘古至今几帝几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吾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

167、耳闻不如目见。

(见《韓琦君臣相遇录》琦为陕西安抚使疏中语。)

168、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黄山谷谓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語言无味。)

169、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金史》大臣请以州郡皆用本国人熙宗以此语答之。按陆贽疏中已有此语)

(《古今诗话》迋安石有句云:“投老欲依僧。”客应声曰:“急则抱佛脚”安石曰:“投老句是古诗。”客曰:“佛脚句是俗谚上头下脚,岂非的對”安石大笑。按“垂老抱佛脚”本孟东野诗王氏《困学纪闻》尝引之)

(《典籍使览》:欧阳公修《五代史》,或作叙冠其前王荊公曰:“佛头上岂可着粪也?”)

(见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吴参政以学究登科后为学士,常草制以示欧公欧公曰: “君福至心靈矣。”)

(俗语谓人之执拗者刘后村诗:“人道生姜树上生,不应一世也随声”)

174、大人不责小人过。

(见沈作喆《寓简》有小官醉后涂改贵人文字,明日以启谢曰:“昨朝醉去巧儿作事拙儿嗔;今日醒来,大人不责小人过”盖二句本皆谚语。)

175、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

(胡澹庵谪岭南时方务德为广帅,待之颇厚秦桧死,方罢官入京谋起用,会澹庵已召用偶与王梅溪语其倳,梅溪曰:“则君子也”方由此进用。故时人有“乐得为君子”之语)

(《通鉴记事》:韩侂胄当国,言官不敢言事但泛论君德時事。或问之则愧谢曰:“聊以塞责。”)

177、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见庄绰《鸡肋编》谓当时谚语。)

(见《续常谈》有主簿贪賄,事上长官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179、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方禹为杨五所害,死后向杨索命之词)

(胡仲徽将方试,有富人亦就试欲胡为助。胡曰:“吾学业有限所谓自照一身犹未光也。”)

181、高来不可低来不可。

(李祐为县令见太守鞠躬作揖,太守责之明日俯首,太守又责之祐乃具状言:“高来不可,低来不可乞降一个喏样。”)

182、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姜七以养毋猪为业有客宿其家,闻猪作人言客以语七。七不听谓“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以上四条皆《夷坚志》。)

183、阴地不如心地恏

(《癸辛杂识》:倪文节家与秀王邸为邻,颇被侵占文节常语曰:“住场好不如肚肠好,阴地好不如心地好”)

184、养儿防老,积穀防饥

(《百川学海》:婺源民詹惠明乞代父偿命,临刑无惧色诵此二句。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金史》:斜卯爱实尝自艹括粟文:“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以“而”作“儿”掾史不敢改。)

(本温太真誉钱凤语《金史》:李献甫心思所到,絕人远甚人称为精神满腹。)

(《元史》:宪宗召赵璧问为治之要璧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璧出世祖谓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辍耕录》:元至正中遣官赴诸道问民疾苦,使者多纳贿百姓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续通考》:许有壬科目出身,会有诏罢科举竟署有壬名于后。或谓之曰:“参政可谓过桥拆桥矣”)

190、一马不被两鞍。

(《元史·列女传》衣氏殉其夫之言也)

(《鹤林玉露》:周益公谓:“士大夫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又姚广孝嘱文皇入京勿殺方孝孺,谓“此读书种子也”见《明史》。)

(《五代史》:赵在礼残酷及去任,民相见祝曰:“拔去眼中钉矣”在礼闻之,后還镇令民各出拔钉钱。)

(宋胡程《苍梧集》:钱正老谓方子通云:“立朝刚劲须推老兄。然一语撞倒墙亦是老兄。”)

194、一床锦被盖过

(《宋史》:郦琼素与王德不睦,会张浚以琼副德为都统制琼惧,谓德曰:“向来事太尉不周今日乞一床锦被盖过。”德不答琼遂叛降刘豫。)

(《梁书》:刘萨阿暴亡有两吏引至十八层地狱,见诸受苦者)

(《宋史·邵雍传》雍论司马光为人如此。)

(东坡以扬州土物寄子由,诗云:“且同千里寄鹅毛”)

198、花又不损,蜜又得成

(《金史》:汴州围急,合周奉命括粟甚惨或规之,合周曰:“人云花又不损蜜又得成;我谓不损花何由成蜜也。”)

199、及不得一脚指

(《北齐书》:李幼廉遇事立办,神武责诸人曰:“卿等作得李长史一脚指否”)

(齐陆隆学极博,而读《易》不解文义王俭曰:“陆公书橱也。”今人谓读书多而不能用者为两脚書橱本此。)

(见《传灯录》:道人不解心即是佛直是骑驴觅驴。)

(《管辂别传》:太守单子春欲试辂之才辨谓辂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当。”)

(黄山谷《刀笔》云:“此荆南人毛病”谓习气也)。

204、与人不睦劝人造屋。

(宋王韶欲取洮河言只用回易钱便足。文彦博曰:“工师造屋初必小计,冀人易于动工既兴作,如不可已乃方增多。”此谚所本也)

(《齐书》:顾宪之疏云:“便宜者,便于公宜于私也。”)

以上出自清人赵翼《陔馀丛考》卷四十三《成语》一节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断不断必受其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