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上市银行银承库 高管离职职的有哪些

2015年超50位银行高管离职 大佬们去哪儿了?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原标题:【“银行大佬去哪了”专题】2015年超50位银行高管离职 大佬们去哪儿了?
  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高管离职潮,这也是业20年来首次出现的主动离职潮。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末,今年至少已有50位银行高管离职。其中,4月和10月堪称“离职月”,4月有10位高管离职,10月份5位高管离职。  与此前换届期间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银行高管变动相比,今年的银行高管离职打破了银行“圈内”循环的惯例,越来越多的人跳往“圈外”。其中,互联网金融、地方交易所、民营银行等新兴金融业态均成为银行高管离职后的热门去处。  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金融自由化推进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上升压力持续增大,银行业的黄金时代渐行渐远。转型在即、风险加大、薪酬缩减带来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心生离意。  而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正推动着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快速崛起。在监管政策和各路资本的推动下,这个新兴行业所展现出的巨大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黄金时代渐行渐远  与以往银行高管换届离职潮不同的是,这轮高管离职更多的是主动选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银行“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然渐行渐远。  2004年国有银行业开启股改,让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规模的快速扩张,行业净利润普遍增速30%、40%,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2011年,银行净利润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  然而,从2012年开始,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不良”反弹的趋势逐渐显现。进入2014年以后,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到个位数,2015年四大行利润增长更是开启了“零时代”。以16家上市银行今年三季度业绩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五大行中,工农净利润增速已经进入“零时代”,中行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股份制银行方面,除保持13%的增长外,其他股份行增速均下降至个位数,在2%~8%之间。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925亿元,同比增长2.21%,商业银行总资产在今年9月份还首次出现环比下降。银行向规模拿效益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  净利润下降的同时,经济下行也加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现在不敢太大规模的放贷,主要考虑风险因素,而贷款规模上不去,盈利压力也随之增加。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27个月上升。  在银行经营压力渐大的同时,央企的高管限薪令压顶也成为推动高管出走的另一原因。  从今年初开始,股份制银行薪酬下降的消息不断出现,尽管没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出来正面回应,不过薪水下降已经在基层有所印证。薪酬下降与正在风险上升的责任越来越不匹配的情况下,银行高管离职另谋出路也是情理之中。  大佬们都去哪儿了?  那么,离开银行业的大佬们都去了哪里?  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信息,在离职高管中,行长毛晓峰和副行长王耀庭分别被中纪委带走和立案调查,此外,有15名高管因年龄、个人、政策等因素离职,其余皆因工作变动。  也有部分银行高管在“圈内”变动,例如,11月19日,副行长冀光恒离职,调任至上海农商行担任董事长。10月25日,副行长郑万春离职出任民生银行行长,接替毛晓峰。  但与以往银行高层变动不同,今年这一轮高管离职潮中,更多的人投向了“圈外”。34位因工作变动的银行高管中,转向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有7位,占比达到了20.6%。  正在日益崛起的新兴金融业态自然成为离职高管的热门去处:一类是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蚂蚁金服、陆金所;二类是知名企业涉足金融板块的新公司,如乐视金融、万达金融;三类是民营银行、地方交易所等新兴机构。  以陆金所为例,今年1月,平安银行原副行长陈伟宣布出任陆金所常务副总经理。此后,浦发银行总行上海审批中心原副总经理杨峻出任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广州分行原副行长也加盟陆金所出任副总经理。  另外,民营银行的落地也一度成为吸引银行高管的主要领地。网商银行行长为杭州银行原行长俞胜法、微众银行两任行长曹彤和李南青,一位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副行长、一位曾任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总监。  而2015年的一个新趋势则是那些宣布“跨界”涉足金融业务的知名企业,财力、品牌皆雄厚的他们挖角了不少银行大佬。  例如,今年年初,万达集团成立了万达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其高管团队就包括原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贵亚、渤海银行原行长赵世刚等人。  8月份,华夏银行原副行长黄金老宣布出任任苏宁副总裁、苏宁金融常务副总裁。随后不久,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后担任研究工作的王永利被乐视挖走,出任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  互联网金融挖角银行高管,“高薪”诱惑是其“必杀技”,甚至有千万年薪的传言,不过并未被当事人证实。  跳往互联网金融的银行高管此前的薪酬也并不低,例如,陈伟在平安银行2014年税前薪酬为377.25万元,黄金老在华夏银行2014年税前薪酬为212万元。由于银行薪酬结构的特殊性,真实薪酬或更高。  “实际上吸引这些银行高管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高薪,‘创业’的吸引力更大。”一位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比起银行工作的“按部就班”,这些银行高管也有意愿走出体制,挑战更市场化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不过,银行大佬们试水新领域难免出现“水土不服”。  今年9月份,在微众银行业务陆续推出之际,行长曹彤宣布离职,转而出任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攻资产证券化平台。随后,微众银行副行长郑新林也相继离职,拟筹备新的民营银行。  一位刚刚转型的银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银行体制内做到总监、副行长或以上级别要下决心换领域从头开始并不容易。一方面专业能力要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战是要适应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  作者:李静瑕 洪偌馨
(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陈大伟)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金饭碗”光环渐退?37位银行高管扎堆离职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37位银行高管扎堆“出走”,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成新选择
  本报记者 沈佑荣
  以往,常说金融业是个“金饭碗”,而今“金饭碗”的光环逐渐消退,一场20多年来罕见的金融高管密集变动正在袭来。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先后有中行、建行、平安、浦发、兴业、交行、中信、华夏等上市银行高管密集变动,地方性银行中,上海银行等也出现高管离职。初步统计,年初至今银行高管离职已达37位。
  除了银行业,券商行业也出现高管密集变动现象,而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在家中自缢身亡,更引发社会对券商高管离职变动的关注。
  “2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高管职位较为稳定,但近年来出现高管密集变动,确实少见。”11月5日,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目前改革创新的情况下,金融业高管扎堆离职,属于正常现象。
  11月6日,关注到券商业高管变动的湖北一券商人士表示,券商业高管变动密度之大极为罕见。未来,高管是否会继续调整,将怎样调整尚需观察,但密集变动不会成为常态。
  上市银行10高管辞职
  一场由银行业基层蔓延至高层的“变阵”正在持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位高管辞职。
  今年1月,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因个人原因请辞。2月,交行第一副行长钱文辉辞去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而3月,辞职的银行高管较多,包括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中行副行长岳毅及中银香港副董事长等。4月,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请辞行长职务。6月,建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张建国递交辞呈。最近申请辞职的则是宁波银行副行长洪立峰、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等。
  除了上市银行,地方性银行及农商行亦有高管离职。今年2月16日,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提出辞呈,最近,上海农商行副董事长、行长侯福宁也提出辞职。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董监高离职,涉及的岗位主要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兼任分支行行长。
  其实,除了传统银行外,民营银行亦有高管离职。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行长曹彤任行长不足一年,也匆匆离职。
  “银行业人员现离职潮始于去年下半年,从基层员工蔓延至高层。”11月3日,一股份制银行总行网络金融部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当时,一线基层员工,尤其是信贷人员,放出的贷款未收回,有的沦为坏账,根据银行考核机制,相关负责人要承担损失,受此影响,一些员工薪资大幅缩水无奈离职。而受此牵连,中高层也会受到影响,岗位调整在所难免。
  该人士称,一些中高层有离职想法,但受发放、回收贷款拖累不能离职。“不然,离职的中高层还要多。”这名人士说。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微众银行的高管绝大部分来自于招行、平安及中信,其中,招行人数接近一半。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湖北、湖南等华中区域,一二级分行高管离职较少,但长三角、珠三角流域等一二级分行高管岗位调整较多,离职者也较多。
  11月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副教授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不算银行中层,仅以董监高级别来看,不到一年就有数十人离职,纵观中国20多年金融史,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出现。不过,在其看来,目前,中国银行业非常稳定。
  券商高管“挂靴”不鲜
  银行业高管扎堆离职,券商行业离职也在潮涌。
  10月23日,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在家中自缢身亡,公众对券商高管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前,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等多位高管、前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等被查,券商系统似乎有点风声鹤唳。
  其实,今年以来,券商高管变动频繁,部分券商高管变动甚至出现在上市前后。公开信息显示,今年2月26日,东兴证券上市才19天,其董事长陈江旭就闪辞。
  东兴证券另一位闪辞的高管则是副总经理高健。10月14日,高健辞去副总经理以及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兼任的所有职务,距离公司上市刚过8个月。
  与高健不同,国海证券副总裁彭思奇掌管财务,并兼任旗下多个公司董事长以及法人。9月14日,彭思奇请辞。
  东北证券高管也于近期发生变动。10月22日,东北证券董事长杨树财辞去兼任的总裁职务。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券商行业中,人事变动最大的尚属国泰君安,且于去年就已开始。
  去年6月初,担纲国泰君安总裁10年之久的陈耿提出辞职。陈耿离职后,总裁之位悬空了3个多月,当时,时任副总裁顾颉被认为是接替陈耿的热门人选。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去年9月,总裁之位迎来了空降人选,时任上海国际集团副总经理杨德红接棒国泰君安总裁。总裁变动不久,董事长岗位也随之变动。去年12月底,董事长万建华离任,前往证通公司任董事长。
  今年4月,担任总裁8个月的杨德红开始担任国泰君安董事长。2个月后,国泰君安上市,原国泰君安副总裁王松被拟任为国泰君安证券总裁。而副总裁顾颉在公司上市3个月后递交辞呈。
  不仅有A股上市券商离职,在新三板挂牌的券商中,亦有高管离职。
  今年4月30日,开源证券登陆新三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券商。今年10月8日,上市不到半年,一手推动开源证券发展上市的总经理王兆华离职。不过,王兆华离职后,仍担任公司董事。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近两个月来,包括中信证券在内,先后有10多位券商高管岗位发生变动,多数系离职。
  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成新选择
  传统银行、券商高管纷纷离职,他们将去往何处?
  “今年挖到了3名银行高管。”11月6日,广东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去年,公司到银行挖人很难,但是今年以来,一些银行高管主动找上门来。该负责人称,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传统银行的信贷、风控部人士最受欢迎。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传统银行业高管离职,部分系年龄、身体原因离职,属退休或离休,如建行行长张建国等。也有部分涉嫌违规违纪接受调查,如原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等。还有部分属于工作调动,仍在传统银行体系打转。而离职后前往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成为新的选择。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微众银行的11位高管中,大都来自于传统银行,如平安、中信、招行等。而微众银行前行长曹彤,转战几家银行后,在微众银行行长位置上干了不足一年,也已离职,转战厦门,联手国资创办互联网金融公司。
  此外,兴业银行原副行长出任微众银行监事,原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出任苏宁副总裁,平安银行原副行长陈伟加盟陆金所担任常务副总。
  上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表示,传统银行业高管离职后,除了赋闲外,大多仍在从事金融工作,不过,多由体制内转至市场化程度高的个体。
  相较银行业高管,券商高管离职后,其去向要单一得多。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券商高管离职中,因为年龄因素离职的较少,离职后,部分在体系内打转,如万建华离任国泰君安董事长后,创办证通公司,但有不少高管离职后去向不明。
  11月6日,湖北一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券商高管离职后的去向很难猜测。在他看来,这些人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加上金融业反腐正在推进,而券商经营或多或少会触及灰色地带,这些人可能趁着这段时间休整一下,或进修或休息,未来,可能回到业内其他岗位,也可能做私募,投身一二级市场。
  亦有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称,跟银行相比,券商高管的就业范围要窄一些,离职的券商高管,如果未来不做私募,回到业内其他岗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un659)
&&&&&&</div
韩流要为中国男生“娘化”负责吗?[]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聚焦新一轮银行高层变动 告诉你跳槽到底哪家强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子i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Wu~变动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i财君说得不是咱们随时随地、说翻就翻的友谊小船,而是银行的“董监高”们。   
&&& 最近统计发现,从去年年底到目前为止就有30位银行的“董(事)监(事)高(管)”出现变动或离职,这还不包括银行部门经理一级的人员。  某国有大型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就向i财君吐槽,“行内高层变动太快太频繁,几乎每年都要换人。刚接完一波离任的审计考核,没隔几个月又来了”。而且,“每次换任以后风向都在变,某种程度上说还会影响工作,缺少持续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传统银行高层变动频繁不是刚刚开始,在经历去年一波后,今年又出现相似情况。  你知道银行高层跳槽哪家强?银行高层“路”在何方吗?别急,答案马上揭晓。  数据:兴业银行“董监高”离职最多   据i财君翻阅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公告统计显示,从去年10月到目前为止,16家银行共有30位“董监高”出现变动或离职,涉及的岗位有董事、董秘、行长、副行长、监事、首席风险官等。  其中有两位董事长,包括因年龄原因将卸任工行董事长的和已赴证监会上任的农行原董事长,以及4位行长、9位副行长和8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等。  就在2016年1月,就有4家银行高管变动。(,)副行长张金良接任(,)行长;而赵欢赴(,)担任行长;原农行行长因严重违纪被撤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孙先朗因个人原因辞职。  从去年年底到目前为止,国有银行的“董监高”变动比较明显,有12位高管出现离职或变动。其中(,)包括董事长、行长、董秘、首席信息官和副行长等职位都将出现变动,除了董事长姜建清将卸任外,行长已出任工行党委书记,副行长则出任(,)行长。  此外,股份制银行中,(,)的高管离职变动频率颇高。从去年初到今年4月底,兴业银行累计离职的“董监高”人数最多,达到10位,占该行此前披露出来的“董监高”数量的35%以上。离职的是7位董事,包括4位分别兼任行长、副行长和董秘的董事,1位副行长和两位外部监事。  最近一位离职董事是。今年3月,时任兴业银行董事、行长的李仁杰因为任职年龄原因,提请辞去董事、行长职务。同时,聘任陶以平为行长。  除了银行公告披露的“董监高”离职或变动以外,离职更多的还有银行部门经理一级的人物。  据i财君不完全统计,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共有4家银行的6位银行部门经理离职,除了前述提到的光大资管部张旭阳以外,还有建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黄浩、交行资管中心总裁马续田,以及工行电子银行部“掌门人”侯本旗等人。
  这些银行高层都去哪儿了?  体系内流动占多数,“圈外”互金成新选择  据i财君梳理发现,在体系内流动的情况占大多数。30位银行“董监高”中,除了7位非执行董事和监事、3位从其他金融机构调任银行任职的以外,剩下的20位高管中,有16位仍在传统银行体系打转。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正常升迁,例如光大银行原行长赵欢调任农行行长,中行原副行长张金良调任光大银行行长,工行原副行长郑万春调任民生银行行长等,均属此类。  此外,农行原董事长刘士余出任证监会主席,农行原副行长李振江出任国务院金融事务局副局长。  除了在“圈内”打转的,也有跳到“圈外”的,随着发展和民营银行相继成立,就成了这些离职潮中银行中高管的新去处。  例如,去年1月初,平安银行原副行长因个人原因离职,加盟陆金所担任常务副总;2月份,从兴业银行副行长职位退休,出任民营性质的微众银行监事;(,)原副行长10月刚出任副总裁。  此前有消息称,李仁杰将加盟平安集团旗下的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而在去年9月,前兴业银行董事会秘书唐斌离开兴业,赴任前海金交所总经理一职。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已真正投身金融的上市银行副行长仅占少数。新型金融机构由刚起步,肯定需要商业银行的人才驰援,但主要是银行部门经理一级的人物。  从今年年初开始,多家银行部门经理一级的人物纷纷“跳槽”。(,)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黄浩离职,出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离职,筹备民营银行“(,)银行”;以及光大银行资管部张旭阳离职,或赴百度负责金融业务。  i财君也从光大银行内部人士处获悉,张旭阳确实已经提交辞呈,现在正在走流程,下一站可能将赴百度,负责金融相关业务。
&&& 分析:到龄退休和正常升迁是主因  梳理完银行高层变动的情况以后,i财君忍不住想问:此时出现变动潮的个中缘由究竟是什么?  在以上统计的银行高层中,离职原因主要可分为工作调动、个人原因和年龄三大类。其中,17名董监高为工作调动或变动,占统计人数的一半。而这些董监高们的去向,目前大多在传统金融系统内。  除去工作调动不谈,业内普遍认为,经济下行、工作压力增大、金融改革创新以及反腐与限薪等因素的叠加,或是高层变动频繁的原因。  限薪令对银行高层薪酬影响到底有多大?i财君统计发现,在《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影响下,部分银行高层2015年薪水被腰斩,如民生银行行长、原工行副行长郑万春2015年薪酬为46.22万元,比上一年的102.1万元锐降54.73%。  事实上,2015年高管平均薪酬同比下降的银行占据大多数,不少降幅甚至超过30%,只有平安银行、(,)、(,)、(,)有所上涨,涨幅分别为11.26%、10.96%、9.24%、7.64%。而此项数字同比降幅最大的5家依次为(,)、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降幅分别为52.16%、50.8%、48.76%、42.68%、41.57%。  除了工作调动和薪酬问题外,部分高管离职却是因打虎而下马。  去年年底农行发布公告显示,农行原行长张云因“个人原因”辞职。但在今年1月29日,中央纪委官网公布的《中央纪委2015年给予10名中管干部党纪重处分并作出重大职务调整》显示,张云因严重违纪,受到留党察看两年、行政撤职处分。1月15日,光大银行原行长赵欢接任农行行长、副董事长。  因为违规违纪被调查的银行高管,还有华夏银行副行长、民生银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等。  除此以外,因已达退休年龄而申请辞职者共3人,包括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民生银行监事黎原。  工行内部人士已向i财君证实,日前中组部已到工行宣布了主要领导的调整决定,工行行长易会满出任工行党委书记。此外,执掌兴业银行13年的老行长李仁杰也因任职年龄原因,于3月1日正式辞任。  姜建清的工行时代、李仁杰的兴业时代均已落幕,当下银行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外部经济下行、变革迭起、竞争激烈,这些都对继任者提出更大挑战。  不过,在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看来,金融业改革创新及新兴业态的兴起,才是金融高管离职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君子i财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05/20 18:1305/20 08:0505/20 08:0205/20 00:1505/19 14:0305/18 21:0505/18 20:2105/18 09:1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今年以来35位上市银行高管辞职
昔日的金饭碗似乎越来越难留住人才,传统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上至下的“离职潮”。根据上市银行公告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5位银行的“董监高”辞职,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险总监不等。一些基层网点一线员工的跳槽率也在上升。业内认为,投身互联网金融和新型民营银行可能是这些银行人才的兴趣所在。
35位“董监高”年内宣布离职
根据公告,今年以来宣布离职的35位银行“董监高”中,有9名是因为年龄原因退休,包括建行副行长胡哲一、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浦发银行副董事长陈辛等。其余26名,大都是因为个人原因和工作调动。比较特殊的是兴业银行董事蔡培熙,辞职原因是原推荐股东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
至于这些高管辞职后去往何方,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因为继续留在金融圈,有踪可循,其余的则没有确切消息。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身互联网金融和新型民营银行可能是这些高管的兴趣所在。
有确切去向的银行高层,基本是在体系内变动工作。比如,原建行副行长朱洪波担任光大集团的党委副书记、中行副行长祝树民出任农发行行长、工行首席信息官林晓轩出任农行副行长等。
实际上除了“董监高”,还有更多的银行人士加入这场“离职潮”。新兴的民营银行正在成为传统银行高端人才的新平台。微众银行的行长是曾担任中信副行长和进出口银行副行长的曹彤;副行长包括原平安银行风险官王世俊、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等。
华瑞银行的高管阵营也很豪华。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朱韬担任行长;原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孙中东担任华瑞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也成为金融人才的择业目标。中信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张秋林辞职后成为秋实财富掌舵人。
新兴民营银行成辞职高管新平台
蓬勃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吸引大量银行人才一试身手。国内知名P2P平台陆金所的高管团队近期大换血,其中有数位新任高管均来自传统的银行业。事实上,从银行体系脱身转而创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例子比比皆是。P2P企业玖富创始人及CEO孙雷、执行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磊、首席市场官王志成均曾在民生银行任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官张冬成此前曾在工商银行工作十多年。
万达互联网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日前成立,新公司的操盘手是原建行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贵亚。
高薪自然是P2P挖人的利器。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金融创新企业十分慷慨,很多从银行跳来的人收入都翻番,有的还有期权。不少P2P平台的普通员工也能拿到30万年薪。
互联网金融行业高薪从银行挖人
在谈到银行的离职潮时,有业内人士吐槽说,银行业现在的压力太大了,收入却有只降不升的趋势。有两个考核指标对银行的业务人员压力很大,第一个是存款的考核任务,第二个就是不良贷款的情况。
去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让银行的揽储压力倍增。今年一开始股市红火,银行存款又搬家去了股市。6月份股市最火时,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每天早上看着存款下降的日报数据都焦虑不已,就担心完不成当月任务。该人士坦言,银行的考核标准本身并不是一直加码,但因为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完成的难度大大提高,所以收入下降就成了无奈的现实。
除了揽储压力,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也让不少银行人睡不着觉。造成不良率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多个传统行业产能落后、过剩问题突出,致使企业盈利下降、贷款违约增多。
据《北京青年报》
考核压力大 收入只降不升
中国银监会10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8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41.2%,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占比18.59%。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3%,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7.26%,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银行业信用风险总体可控,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1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9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1662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较上季末下降13.59个百分点。据新华社
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
不良贷款率1.5%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承库 高管离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