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县长是谁?

&&您现在的位置:
民主革命时期在册烈士概况
发布:佚名&&时间: 9:26:54&&点击:6835
沈东平() 原名张秉乾,河南省舞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被中共党组织派回河南西华县,联络地方实力派,组织抗日武装。1936年,任中共许昌县委书记,豫东特委书记,河南临时工委负责人。1937年4月,与刘子久、吴芝圃组成河南工委。9月,任河南省委委员。1938年6月,任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参谋长。7月28日,在睢县马路口村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
张漫萍() 原名张复礼,河南省荥阳市人。1926年考入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春到北平宏大学院从事革命文化活动。7月被捕。后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9月出狱。随即回河南恢复、建立中共党组织。1937年5月,任河南省委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省委派驻豫东特委代表,郑(州)荥(阳)密(县)工委书记,郑荥密地委委员,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总队一营营长、警卫营长,新四军第四师作战参谋,蚌埠工委副书记兼城工科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蚌埠工委书记。1947年8月被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逮捕杀害。
韩达生() 原名韩德荫,河南省杞县人。1922年考入河南开封第二中学。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参与建立“河南青年社”。1926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中共杞县地执委委员兼团地执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在河南党团省委连遭破坏,主要领导人被捕的情况下,参加河南临时省委,领导全省党团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34年春被捕。1935年11月获释。1937年初任洛宁县工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洛宁县委、中心县委、地委书记,睢杞太地委书记。1941年4月,在杞县南梁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 战斗中被俘,不久被杀害。
韩均() 原名韩永清,河南省新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委员会政治部干事,军政训练班连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士二团政治主任,“青年抗日决死二总队”(后扩编为决死二纵队)政治主任,抗日决死二纵队司令兼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秘书长,中共河南区党委委员,豫西第二地委委员兼豫西第二军分司令员。参与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和组建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解放战争时期,任“河防支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岳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临汾小组中共代表,豫陕鄂后方司令部司令员,豫陕鄂军区司令员,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日在北平(今北京)逝世。
孙保平() 河南省鹤壁市人。1943年参加民兵,后任民兵队长、武委会主任、民兵联防队长。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任安汤县一区武委会主任。1946年春任一区区干队长。因作战勇敢,1946年12月被太行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8月任汤阴县独立支队队长,先后立大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两次。12月在汤阴县大光村战斗中牺牲。
肜德忱() 原名肜润身,河南省新野县人。1921年考入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五卅”运动中,任“信阳沪案后援会”总指挥。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组织“河南青年协社”,任执行委员。4月,入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1月,任中共许昌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7年5月任武汉国民政府河南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特派员。1929年夏,被党组织派到国民党地方杂牌军中做兵运工作。1930年冬,任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31年1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3月28日在开封就义。
蔡仲美() 原名蔡良芬,河南省固始县人。1920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接受新文化思想。1925年在开封省立女子中学任教。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到商城中学任教,组织“商城学社”,宣传马克思主义。1927年后,历任固始中学中共党支部书记,固始县委书记,固始县独立团团长兼政委等职。日领导固始农民暴动,因叛徒出卖被捕,28日被杀害。
唐克威() 原名徐德乾,湖北省枣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北平市学联秘书长。1937年2月,任北平“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党团(党组)负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共豫北地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兼八路军东进纵队驻濮阳办事处主任,冀鲁豫区党委第三地委书记、第一地副委书记、第五地委副书记、第八地委书记兼冀鲁豫第八军分区政委、水东地委书记兼水东独立团政委。日,在杞县常营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陈香斋() 原名陈振铎,又名陈德磬。河南省泌阳县人。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2年,先后任泌阳县孙楼中共党支部书记,中共泌阳县特别支部委员、县委委员、县委执行委员。1933年初,受鄂豫边省委派遣,到湖北枣阳、随县一带做匪运工作。1936年3月,任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副队长。9月,任游击队队长、鄂豫边省委委员。1937年6月,在桐柏县邓庄铺战斗中牺牲。
蔡训明() 又名蔡训民。河南省唐河县人。1924年考入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唐河县团小组组长,国民党信阳党部干事。1926年3月任京汉铁路信阳段工会秘书。1927年任中共郑州市委宣传委员,郑州市总工会主席,豫南特委委员、特委驻确山办事处主任、特委书记。在郑州至信阳铁路沿线从事工人运动。1928年1月任豫南革命委员会主席,豫南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重建的豫南特委委员。3月,在确山县西王岗战斗中牺牲。
罗思危() 原名罗会章。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领导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并任中共焦作党支部书记。8月任国民党焦作市党部常务委员。1926年2月任湖北省夏口县党组织负责人。1927年10月任黄冈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红六军政委。1928年春任黄(冈)罗(田)蕲(水)特支书记。同年,因叛徒告密,在汉阳被捕牺牲。
李荣桂() 安徽省寿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后任国民党第三十三军学兵团副中队长,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党代表、政治部主任。1930年后,历任红一军第一师政委,红四军第十师政委,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主任。1932年秋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
鲍德新(?-1934) 河南省淮阳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九十一团团长、第十五军参谋长。1933年任红军第一步兵学校训练部长。1934年在作战中牺牲。
董俊彦(?-1937) 河南省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方面军第十四师第四十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西路军骑兵师师长。1937年1月,在西路军西征作战中牺牲。
陈定侯()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4年考入北京警官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黄安组织农民运动。1927年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县农民政府委员。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政治部主任,鄂东特委秘书。1929年任鄂豫边特委委员,第三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兼师党委书记。1931年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在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新县)被错杀。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德利() 又名刘汉金。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二十五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师长、军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2月在河南省商城县阴阳山战斗中牺牲
邹洪盛() 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团长、副师长,第三十军第九十师师长。1933年10月,在四川省宣汉县牺牲。
朱程() 浙江省平阳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北民军大队长、团长,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民军旅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9月,在山东省曹县反包围战斗中牺牲。
叶道志() 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的团政委、师政委,第三十一军师政委、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副团长。1939年9月牺牲。
王培吾() 安徽省长丰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中共芜湖地委委员、代理书记。1927年入莫斯科大学学习。1928年当选中共“六大”宣传委员会委员。1929年回国。1930年任鄂豫皖红军第一军第二师政委、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被错杀。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建南()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任黄安县行动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任皖西北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1932年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鄂豫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政委。参加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三次反“会剿”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在河南省方城县牺牲。
王秀松()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8年任鄂东特委书记。1929年任鄂东北特委委员,鄂东北特委驻黄陂县办事处主任。1930年任鄂豫皖红军第一军的团政委。1931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三次反“会剿”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9月,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牺牲。
周叙伦() 河南省信阳市人。早年考入上海公学。1924年任信阳县柳林学校教员,参与创办“实现生活社”,组织师生参加进步活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柳林支部书记、党团合组的信阳地方委员会委员、信阳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5月,在领导信南农民自卫军配合北伐军平息“柳林事变”的战斗中牺牲。
王克新() 原名克馨,号涤生,又名王大宾。河北省井陉县(今获鹿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调到信阳发展党团员。1925任共青团信阳地委书记、团开封地委书记。1926年1月组织成立河南青年学社。3任中共豫陕区委组织部长兼农民部长、杞县地委书记。12月任郑州市委书记、豫西军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豫南特委书记。同年11月在确山王楼指挥农民军作战中牺牲。
王平章() 原名王远清。湖北省汉川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中共鄂中区特委书记。1929年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并负责组织工作。1931年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军委主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常委、边区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委员长、红二十五军政委。1932年1月任鄂豫皖省委执行委员。1933年1月人红二十八军政委。3月在商城门坎战斗中牺牲。
王荷波() 原名王灼华。原籍山西省太原市,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在郑州出席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8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1924年1月领导成立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5月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5年1月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参与领导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河南省总工会。1926年5月当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1927年任中共五大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中央北方局委员、组织部长。同年10月在北京被捕,11月11日英勇就义。
邓一非() 又名邓文宪。四川省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长、书记。同年12月被捕。1935年3月出狱。后在豫北、豫南开展党的活动,参加中共鄂豫边区省委工作。1936年任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分队长、边区省委宣传部长,参与开辟豫南桐柏山游击根据地。1937年10月奉命去做争取土匪的工作,不幸惨遭杀害。
史文彬() 号志卿。山东省清城县(今高清县)人。1921年5月任长辛店铁路机厂工人俱乐部委员长,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成员。1923年1月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副委员长。2月任京汉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副委员长,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斗争。后被捕。1924年11月经营救出狱,任中共保定地委书记。1925年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京汉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1928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工委主任,中共六大候补中央委员。1929年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后因抵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被开除党籍,回家乡谋生。1942年冬病逝。
冯品毅() 原名冯庆升,又名比翼、苹毅、仁甫。河北省大名县人。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建立河南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省立一师团支部,并任书记。1924年指导成立“青年协社”。1925年任国民党开封市党部执委,共青团开封地委宣传委员。1926年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并负责国民运动委员会,继续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维护河南国共合作的局面。后受聘担任大名省立七师教员,发展党团员,为建立直南、豫北沙区党组织打下了基础。1927年任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的翻译,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十师党代表。后因国民党“清党”,返回原籍养病。1928年在北平、正定教书。1930年逝世。
任作民() 又名任培度。湖南省湘阴县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远东职工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共中央秘书兼会计。192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坚决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恢复发展全省党组织,发动农民武装起义。1928年4月被捕。1930年1月经营救出狱。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山东省委书记,湖南省特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组织部长,长沙市委书记等职。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1942年因病逝世。
刘士奇() 又名刘贻才,字锐初。湖南省岳阳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共青团株州特支书记,团安源地委委员,中共湘潭地委执行委员。1926年后,历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岳阳县党部筹委会执委,中共岳阳地委书记、江西省委委员兼工委主任、赣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红四、五、六军前委常委,红二十军政委。1931年6月到鄂豫皖苏区,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协助徐向前指挥部队取得了商潢、潢光等战役的胜利。1932年组建红二十七军,并任军长。1933年在错误的“大肃反”中被杀害。1937年,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
刘少猷() 原名刘平楷,字履端。云南省彝良县人。193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任信阳铁路工会秘书,国民党信阳市党部执行委员。1925年4月组建共青团信阳独立支部,任教育宣传委员。后任中共信阳地委书记、河南省总工会委员。1926年后,历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上海沪东区委书记、闸北区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书记。1930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主持省委工作。同年5月被捕,7月在昆明被杀害。
刘天章() 又名刘望,字云汉。陕西省高陵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参加开封国民军二军,任陆军训练处学兵部第一大队大队长。1925年,在学兵部发展中共党组织,任党支部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兼军委委员。1927年任中共陕甘区委候补委员。后在西安被捕。1929年经营救获释。1930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31年参与领导平定兵变,创建红二十四军。同年10月在太原被捕,11月被杀害。
刘作孚() 原名刘清树,字忠本,号谷城。湖南省沅陵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到东北军学兵队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任中共豫东特委统战部长兼宣传部长。1939年底起,先后任彭雪枫部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总队政治部主任,随营学校(后改为抗大四分校)教育长,豫皖苏边区抗日联合中学校长。1940年12月任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宣传部长,边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四师十二旅政治部主任。1942年后,历任淮北苏皖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淮北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地委副书记和九旅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任华中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6年9月在洪泽湖边战斗中牺牲。
吉国桢()又名吉凤洲,字干卿。陕西省华县人。1924年在上海大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赴苏联学习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回国,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1930年7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书记。1931年5月到开封组建中共河南省委并任书记,迅速恢复发展全省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蒋抗日斗争,派遣地下党员到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准备宁都起义,部署指导巩县兵工厂工人罢工和豫北西区农民暴动,抵制党内“左”倾错误,支援鄂豫皖苏区和红军。1932年7月在郑州被捕,8月在开封牺牲。
许包野() 原名许鸿藻,曾用名许宝如、宝尔等。祖籍广东省澄海市,生于泰国。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获德、奥两国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教。1932年回国,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巡视员、书记,领导工农运动,支援苏区斗争。1937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1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在白色恐怖严重的开封,组建省委机关,恢复发展全省党组织,准备农民武装暴动。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在开封被捕入狱,坚贞不屈。随解押南京国民党特种监狱,英勇牺牲。
杨玉英() 女,化名杨斯萍、杨世平、石英。江苏省无锡县人。1927年起任无锡妇女解放协会主席、国民党县党部妇女部长兼青年部长、省各县妇女协会联席会议主席、省妇协整理委员。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初到开封,协助掩护担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丈夫曾斯廷开展党的工作。曾斯廷被捕牺牲后,仍住省委机关,掩护新任省委书记吉国桢开展工作,并先后任省委宣传部长、秘书长兼妇女部长等职,积极开展党的宣传工作和妇女运动,发展党的组织,参与领导开封、郑州、洛阳等地的反蒋抗日斗争。1932年7月被捕,8月20日在开封牺牲。
杨学诚() 又名杨奇山。湖北省黄陂县人。1935年在清华大学参与发动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北平市委学委书记,城西区委书记。1937年起任中共湖北临时省委委员、青年书记、清运部长,鄂中特委书记,鄂中区党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1939年1月起任豫鄂边区党委组织部长、兼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平汉)路西指挥部政委、兼新四军五师江南指挥部政委、兼边区党委社会部长、兼豫鄂边区行署副主席和党团书记。1944年4月病逝与湖北大悟山高家洼。
李大钊() 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13年冬考入日本早田大学。1916年回国参与新文化运动。1917年在中国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1918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历史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1919年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与陈独秀等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是1921年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负责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的领导工作。在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1年至1925年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领导北方党的工作,其中六次到河南郑州、洛阳、开封等地,为建立河南党组织和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指导河南乃至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日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英勇就义。
李求实() 原名国纬,字北平。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2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任共青团安源地委宣传委员、团中央候补中央委员、代理农工部主任、团中央驻莫斯科总代表。1925年回国,先后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共青团豫陕区委书记兼宣传委员,领导整顿发展全区党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开展反帝反军阀运动,反对国民党右派,主持成立河南青年协社。1926年3月调上海主编《中国青年》,8月后历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团湖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团广东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秘书等职。日被捕,2月7日在上海就义。
李鸣岐() 原名李瑞凤。河南省确山县人。1925年在开封一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四期。1926年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建立县级革命政权,任县治安总队队长。8月任中共驻马店办事处主任,参与领导刘店秋收起义。后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席,豫南工农革命军政委,豫南革命委员会财政、宣传部长,参与开创四望山红色根据地。1928年4月任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不久调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代表河南党组织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9月回国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同年底在开封被捕。1929年经组织营救出狱,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1931年春再次被捕,5月被害牺牲。
李其祥() 江苏省铜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铜山师范团支部书记。1938年在河南潢川参加抗敌青年军团,后任军团信阳实习中队副官。1939年起任中共潢川中心县委书记,豫东南地委书记,皖北地委宣传部长兼新蔡县委书记。1942年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担任新四军五师与军部的联络官。1945年后任豫鄂边区党委副秘书长、组织部交通科长。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8月在陕西镇安牺牲。
李昂茨() 浙江省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后任红一军参谋长。1931年任鄂豫皖革命军委会下属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分校教育长。同年牺牲。
李震瀛() 原名李宝森,又名李泊之、李泊智。天津市人。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兼《劳动周刊》编辑。1922年初到开封任陇海铁路总工会特派员兼秘书,指导工人运动。在郑州、开封、洛阳、商丘等地发展工人党员,并任中共郑州支部负责人。8月在郑州参与领导召开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任秘书和中共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党团成员。1923年2月参与领导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任秘书长,组织领导郑州铁路工人罢工。1925年10月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1926年3月起在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历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主任和工委主任。1927年后,历任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领导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湖北省委常委兼工委主任,山东省委常委兼工委书记,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全国总工会执委会代委员长。1937年在天津病逝。
肖方() 原名肖大椿。湖北省罗田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罗田县农民协会委员长。1928年任中共商南区委委员。1929年3月任中共商麻特区委委员。5月任商南武装起义副总指挥,参与领导了商南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并任九十七团团长,率部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红一军三师副师长,率部攻克罗山、英山县城。1931年先后任红四军独立团团长,教导二师师长,红二十二师副师长兼三十四团团长。同年9月,在错误的“大肃反”中,被杀害于光山县新集镇。
吴寿青() 又名吴祺。河南省唐河县人。1927年在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起,历任中共南阳宛中地下党支部书记,中共唐河县委书记,鄂豫边特委委员和边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唐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九军二十六师师长、政委,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委主席,鄂豫边临时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红九军总指挥部政委。参与指挥红军反“围剿”斗争。日,在湖北省枣阳县与敌作战中牺牲。
余笃三() 湖北省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赴鄂豫皖边苏区,任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委员、临时军委常委。1931年1月在商城南部参与将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任政治委员。参与领导了苏区红军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5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6月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错误,遭打击,被撤消师政委职务。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经理处主任。1932年10月随主力部队西征到达川陕巴山地区。期间,同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继续斗争。1933年夏在四川省通江县被张国焘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汪奠川() 原名汪世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参与组建黄安农民自卫军。1927年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县农民自卫军指导员,参加领导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任起义指挥部成员、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参谋长。1928年1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参谋长、军党务委员会委员。3月在同敌人作战中牺牲。
张英() 原名马宗显,曾用名马尔赛夫。山东省潍县人。1922年到冯玉祥部当兵。1926年赴苏联学习军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底回国在中共中央机关作保卫工作。1929年12月任豫东南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率部智取商城县城,建立赤城苏维埃政府。1930年任红一军一师参谋长,红一军前委委员,红一师师长,参与指挥红军反“围剿”斗争,发展鄂豫皖苏区。1931年任红四军十师副师长、师长,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师长。1932年10月在武汉被俘牺牲。
张昆弟() 字芝圃。湖北省桃江县人。1918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铁路特派员到京汉、陇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1923年领导发动正太铁路工人参加京汉铁路大罢工。1924年3月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工农部部长。10月到河南开展工人运动。1925年2月在郑州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和陇海铁路总工会,并主持全面工作,发动工人支援国民二军打垮直系军阀势力,使郑州、开封、焦作、安阳等地的煤矿、纱厂、兵工厂、铁路工会得到恢复。6月发动全省声援五卅运动的高潮,指导了焦作煤矿、郑州豫丰纱厂大罢工。9月负责筹备成立河南省总工会并任委员长。10月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1月领导河南工人支援国民军反奉战争。12月后任中共山东区委书记,中共北方局委员,中共中央巡视员。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1929年1月任中共顺直省委常委、工委书记。后任全国铁总党团书记、委员长。1930年6月任中共北方局工委书记。1931年秋到湘鄂西区开展工运,任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1933年7月被错杀于湖北洪湖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星江() 又名张振兴。河南省唐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唐河县委委员,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1930年11月率农民武装配合红军攻占唐河县城,建立县苏维埃政权。12月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委员、党中央交通员、唐河县委书记。1933年6月任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开展鄂豫边区武装斗争。曾亲任红二十五军西征的向导,使红军冲破险阻到达陕南。1935年7月在唐河重建鄂豫边省委并任书记。同年创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领导开辟了豫南桐柏山区游击根据地。日在领导桐柏县孤峰山庙会夺枪斗争中,为掩护游击队突围壮烈牺牲。
张霁帆() 又名张洵卓。四川省宜宾市人。1922年5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任团成都地委候补执行委员、书记。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团南京地委负责人。1925年6月到开封,以全国学生联合会特派员名义在河南工作,组织青年学生声援五卅运动;负责建立国民党郑州市党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参与组建共青团开封地委(代行团豫区委职务),后任组织委员、地委书记,积极发展团组织,指导成立河南学生联合会。10月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共青团豫陕区委委员兼组织。1926年任共青团豫陕区委书记。同年7月到上海向党团中央汇报工作,并参加共青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返豫途中在徐州被捕,不久在南京被杀害。
张景曾() 河北省蠡县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苏联留学。1925年初回国。6月被派到河南开展革命活动。11月任中共信阳地方执委会委员,共青团信阳地方执委会书记。1926年先后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中共豫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豫区委代理书记。192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代理书记,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并兼豫中特委书记,组织指导农民暴动。192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书记。传达贯彻中共六大精神,纠正“左”倾错误。同年12月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河南工作情况。1929年5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学习。同年秋,因不满王明宗派活动,被错定为“托派分子”,开除党籍。不久病逝于苏联。
来学照() 又名来学住U憬×侔蚕厝恕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7年7月任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长,领导全市学生复学运动并取得胜利。1928年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委员,中共开封市委书记,以党团省委巡视员身份到全省各地恢复被破坏的党团组织,发动农村麦收斗争,开展城市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1月在被捕。后取保释放,任团省委常委。1930年5月任中共豫中特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参与组织领导临颍兵士暴动和尉氏农民暴动。后仍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坚决抵制“左”倾盲动错误。1931年2月在开封被捕,3月25日被害牺牲。
陈奇() 原名陈祖汉。湖南省桂乐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桂东支部书记、省委特派员。1927年参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工作,任连党代表。1928年任中共桂东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游击队大队长。1929年任红五纵队二大队党代表、第二支队党代表,创建坚持鄂东南根据地。1930年任红八军四纵队司令员,红十五军政委。1931年任红四军第十师政委兼二十九团团长,率部连战皆捷,坚持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抵制张国焘的“左”倾错误。后任三十七团、三十八团长。1932年2月任红十师师长。3月在新县被张国焘杀害。
陈定侯() 又名陈飞、陈剑、陈善。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家乡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11月任工农红军十一军三十一师政治部主任。1929年11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1930年6月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秘书兼文化委员会主席。1931年5月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后到地方工作,抵制张国焘的“左”倾错误。10月在光山县新集镇“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林育南() 又名林毓兰,字香浦。湖北省黄冈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武汉执委会委员。1923年1月参与领导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工作。2月到郑州出席总工会成立大会,领导武汉各工团同盟罢工。8月任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国青年》主编。1925年任团中央总书记(未到职)。1926年任中共湖北区委宣传部长。1927年任全国总工会执委、宣传部长,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湖北省委代书记。1928年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1月到上海,负责全国总工会日常工作。1931年1月被捕,2月7日在上海就义。
周天元() 湖北剩黄陂县人。1922年任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庶务干事。1923年2月在江岸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5月被捕,11月获释。1925年3月建立中共郾城车站支部并任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声援五卅反帝斗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京汉铁道大队第三支队队长。1927年任湖北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带领铁道大队第三支队配合支援北伐军第二期入豫作战。大革命失败后奉命回乡教书。1931年任平汉铁路抗日救国委员会执行委员,组织铁路工人抗日义勇队。同年10月被敌人逮捕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以栗() 湖南省长沙(今望城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委员、青年部长、省农协委员。1927年初任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7月组建中共河南省委并任书记,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制定斗争方针,整顿恢复全省党组织,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开展农民运动,改造枪会组织,领导全省各地一系列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1928年4月在开封被捕,领导狱中斗争。1930年1月经营救出狱。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在中央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坚定地支持和执行毛泽东、朱德制定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为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31年6月后历任中共闽赣边界工委书记,红军总前委组织部长,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内务人民委员,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主笔等职。1934年11月在去上海治病途中,被国民党军包围,突围时牺牲。
周吉可() 原名周先哲、周祯、周际可。重庆市合川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上海革命互济会主要骨干,领导学生运动。1930年在鄂东南参与组建红八军四、五纵队,并发展到红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任红二十五军宣传科长、政治部主任。1932年10月随军西征川陕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工作负责人,编辑《战场日报》。1935年在长征途中病逝。1988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振声(生卒年月不详) 河南省郑州市人。1921年参加陇海铁路大罢工,后任陇海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1925年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参与领导铁路工人运动。1928年2月后情况不明。
郑行瑞()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8年参与领导黄安“二次暴动”,任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三十一师经理处主任。1929年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五大队党代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行长。1931年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四分校副校长,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1932年春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非法监禁,不久屈死狱中。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武怀让() 字迈五,曾用名武胡景、和劲。河南省孟县(今孟州市)人。1915年起在开封上学,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唐山团地委书记、交大党团书记。1924年任旅莫(斯科)党团支部书记。1928年8月回国,历任中共青海市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满洲省委领导成员,北满特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领导东北反日斗争。1932年1月后历任中共临时中央军事部长,河南省委书记(未到职),上海中央局军委书记,中央保卫部长。1935年春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七大”,被选为监察委员。1936年遭王明诬陷,被秘密处死。1953年,苏共中央为其平反。1957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项英()原名项德隆。湖北省武昌人。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江岸、广水、信阳、驻马店组织铁路工会。后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总干事,并任中共党团成员。1923年2月参与主持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4月任京汉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参与领导全路大罢工。“二七”惨案失败后,主要负责京汉铁路工人运动。1924年任中共中央工委负责人之一。1926年任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共湖北区委组织部主任。1928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主任,中央工委书记、妇委书记。1930年起任中共长江局书记、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苏区中央局常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1934年10月起任中央苏区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7年10月任中央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实际是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日在安徽泾县被叛徒杀害。是三至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曾任中央军委委员。
夏文法(?-1929)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原黄冈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武汉染织工会委员长。1927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28年9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工委书记,领导开展工人运动。1929年1月任湖北省委书记。1月27日被捕,3月4日在武汉被杀害。是中共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夏忠武() 原名左家宽,字觉农。湖北省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光华县某区委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发行局干事,甘肃省秦阳县委宣传部长。1937年后历任中共鄂北地委书记,鄂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兼《七七报》社社长,豫鄂边区党委宣传部,豫鄂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政委。1946年后任中共豫东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辽宁省第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鹤岗煤矿第二局长、局长兼党委书记。1949年6月病逝。
徐子清() 又名徐思庶。湖北省麻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特委委员。1926年任麻城县农民委员会副委员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任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书记,商南起义总指挥。成功领导了商南起义,创建红十一军地三十二师,主持制定起义后正确的工作方针,发展红军并打退敌人的围攻,建立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开辟了以商南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后因不同意红三十二师交归商城县委领导,在商南斑竹园被信阳中心县委特派员错误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徐其虚() 原名徐其昌,子凤鸣。湖北省麻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黄麻起义。后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第三大队大队长、第二大队党代表,中共鄂东特委委员,中共麻城县委书记,参加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1929年任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委员兼军委书记。与徐子清一起成功领导了商南起义,创建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并任党代表兼师委书记,后兼任商城县苏维埃临时办事处主任,参与开创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因不同意红三十二师交归商城县委领导,被信阳中心县委特派员逮捕,8月被错杀。新中国成立后,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徐靖远() 原名九范,又名国经、大同、经原。山东省寿光县人。1923年考入沈阳东北陆军讲武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北伐军某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进军河南。1933年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十八师师长,率部抗日。后在平津培训抗日干部。1937年9月任河北抗日民军参谋长兼一团团长,林、修、武、涉、辉五县民军联防司令,太行抗敌联防委员会参谋长。1938年在安阳县率部发动八七起义,成为著名的抗日将领。后被八路军总部任命为抗日救国军纵队司令。1941年奉命打入国民党军统内部,任少将师长,以此身份支援太行根据地抗日斗争。1942年8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郑州黄河渡口。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唐际盛() 又名绍予。湖北省黄陂县人。1921年10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委员,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初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任安源工人夜校主任。1924年在黄陂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后到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春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名义到郑州开展革命活动,先后组建中共郑州支部、郑州地委,任负责人,并成立郑州团支部、团地委。5月主持成立国民党郑州市党部,任常务委员。同月,任中共开封地方执委书记。1926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党务科长,6月病逝。
黄樵松() 原名德全,字道立,后改为怡墅。河南省尉氏县人。1922年参加冯玉祥西北军。1924年后任连长、营长。1927年任团长,随冯玉祥参加北伐进军河南。1937年后任国民党军旅长、师长,坚持团结抗战,参加了山西抗战、台儿庄战役、大别山北麓战役、豫鄂边会战、南阳保卫战等,屡立战功。聘用、保护共产党人在部队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1945年任国民党三十军副军长,在豫北、豫西驻防时反对内战。1948年任三十军军长,在太原前线同解放军联络,决心举行起义。后因事泄被捕。11月在南京被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程克绳() 原名兴武,又名祖武、绳武、克纯。湖北省枣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任中共枣阳县党小组长,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中共枣阳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领导随(县)枣(阳)边秋收暴动,建立工农革命军鄂北总队,任总队长,坚持游击活动。1930年11月参与建立中共鄂豫边特委,任执行委员,并任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2月参与建立唐河县苏维埃政府。1931年代理红二十六师师长。1932年任鄂北游击队总指挥,襄北独立团参谋长。后在错误的“大肃反”中被害于湖北京(山)钟(祥)边地区。
童长荣() 又名张长荣。安徽省枞阳县人。1922年创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到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京特支负责人。1928月秋回国,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1929年4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到河南恢复和领导党组织,开展群众革命运动,组织营救被捕同志。1929年10月任中共河南临时省委书记,发展壮大全省革命力量,并参与中国“左联”的发起工作。1930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因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盲目发动全省各地农民暴动、工人总同盟罢工和士兵暴动,并压制坚持正确意见的省委多数领导成员,脱离了河南实际和群众,造成革命力量的严重损失。9月在郑州被敌人逮捕。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后,调离河南。1931年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组建红三十二军东满游击队,领导武装抗日斗争,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日在汪清县战斗中牺牲。
曾中生() 学名曾钟圣。湖北省资兴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武装科科长。1930年2月任中央军委常委。9月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1月到鄂豫皖苏区纠正“左”的错误,组建鄂豫皖临时特委和军委,并任书记和主席,指挥红军反“围剿”斗争。1931年3月正式成立鄂豫皖特委和军委,仍任书记和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军委副主席、红四军政委。因反对张国焘推行的王明“左”倾错误,受到排斥打击,被撤消红四军政委。后任独立师师长,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参与领导创建川陕革命苏区。1933年因坚持反对张国焘的错误领导,被撤职关押。同年8月在川西卓克基被张国焘秘密杀害。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著有《游击战争要诀》的军事著作。
雷晋笙() 又名凤仪。陕西省长安县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参与创建陕西党团组织和发动大革命。192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恢复发展全省党组织,发动各地武装起义和工农运动。1928年2月被捕入狱,坚贞不屈,参与成立狱中中共支部并任书记,领导难友开展对敌斗争。1929年经营救出狱后,在河南省委负责济难会工作,营救、救济、训练、分配出狱同志。1930年1月,在济南领导重建中共山东省委时被捕。日被杀害。
蔡升熙() 字旭初,曾用名申熙、申西、升喜。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如黄埔军校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营长、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师参谋长、广州市公安局长。1928年江西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创建红十五军,任军长,率部抵大别山区。1931年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军委参谋长、监委主席、代理分局军委主席、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二十军军长。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抵制张国焘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独到的军事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战术,率部打退敌人多次“围剿”。1932年10月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指挥作战中牺牲。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
戴克敏()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任。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在黄安、光山等地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参加领导黄麻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二军党代表。1928年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党代表,参与领导开辟鄂豫根据地。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委员,红一军一师政委,红四军警卫团团长,红十师二十八团政委,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1932年3月遭张国焘诬陷,被杀害于光山县新集(今新县)。
周邦彩()& 字霞峰。河南省唐河县人。1919年考入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入广州黄埔军校,参加第二次东征。期间,参加左派学生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和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第三师军官教导团参谋长和中共支部书记。后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冬,回豫南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后在与陕军作战中牺牲。
刘福僧()字天福,又名复生、晨生。河南省南阳市人。1924年参加河南“青年协社”。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员,河南省农民协会任宣传部干事。同年8月,回南阳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组建南阳县农民自卫团,任团长。9月任中共南阳特支委员。1928年任中共南阳特委委员、宣传部长。1929年任内乡县中共特别区委书记。1930年任桐柏县武装起义总指挥,红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大队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红九军第二十六师政治部负责人。后在一次与敌作战中负重伤牺牲。&
李德武()& 原名馨章。字兰亭。河南省南阳市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南阳县立第八小学中共支部书记。1930年8月任中共南阳县委书记。12月率数十人枪奔赴鄂北苏区参加红军,任红九军第二混成旅旅长,转战于湖北省随县、枣阳、襄樊、谷城一带。1931年6月在组织湖北省谷城仙人渡暴动中牺牲。
梁雷()& 原名梁德谦。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人。192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起,先后任泌阳县师范学校教员,民权县师范教员,邓县县立女子师范教员,杞县大同中学教务主任。1937年春,发起成立大同中学“抗日救国大同盟”组织,为该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1937年任山西省右玉县县长,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兼牺盟雁北游击司令员,任中共偏关县委组织部长,偏关县县长兼偏关县战地委员会主任,第二战区战地执法司令。1938年3月,在突围作战中牺牲。曹明久(?~1932)& 山西省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任红九军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任襄枣宜苏区红军第三路游击军司令,红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九军总指挥,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常委。负责恢复苏区工作。同年11月13日,在湖北省襄阳黄龙张家冲被国民党团防局逮捕杀害。
覃 d()&& 湖南省石门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3月参加湘鄂边武装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1929年任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特种大队党代表兼副大队长,红四军第一路四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团长。1930年春7月,任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团团长。1931年任红三军七师二十一团团长,红三军七师十九团团长。1932年9月,任红三军八师师长。同年11月,率部向湘鄂边转移途中,在河南省社旗作战时牺牲。
金孚光() 回族。字绍成。河南省桐柏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入广州黄埔学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4月建立中共桐柏特支,任书记。后参加南昌、广州起义。1928年7月,组建中共桐柏县委,任书记。1929年后,历任中共豫南军事工作负责人、驻商城红军团党代表、信阳县委军委负责人兼豫西南巡视员等职。1930年11月组建豫南红军先遣总队,任总队长。同时任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1931年初任红十五军第一团团长兼政委。1月上旬,在新集(今新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郑玉恒() 河南省南阳市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四军。在反敌人“围剿”的战斗中,勇敢善战,屡建战功。后任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政委。1932年4月,在大别山东向岭、堵口子战斗中牺牲。
吴焕先() 河南省新集(今新县)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建立新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任支部书记。不久任紫云区委书记,参加领导了黄麻起义。1929年任鄂豫皖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鄂豫皖特委委员。1931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1932年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军长、军政治委员。1934年11月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率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北上。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牺牲。
高敬亭() 原名高志员。河南省新集(今新县)人。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红二十八军创始人之一。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底任鄂豫皖特区主席。1931年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省委组织部长,兼光山县委书记。1931年7月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秋任豫东南道委书记。11月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4年任红八十二师师长,皖西北道委书记。1935年1月在太湖县第三次重建红二十八军,任政治委员。在鄂豫皖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1939年6月被错杀于安徽省肥城县青龙场。1977年4月,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原道() 字慎三。安徽省巢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1930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1931年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主持顺直省委工作。同年4月被捕。1932年9月经营救出狱。11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上海革命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1月被捕,4月10日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曹学楷() 原名曹学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县农民政府主席。1928年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党务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参谋长,中共弦南区区委书记。1929年12月任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外交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鄂豫边特委委员,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红十三师政治委员。同年冬被张国焘杀害。
谷迁乔() 字子升、滋生。河南省临颍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宣传部长。1928年任中共漯河中心县委书记,开封济难会中共党团书记,河南省委秘书。1929年4月奉命赴豫北进行党的活动。1930年1月任重建后的中共河南省委秘书。不久担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1月被捕。1932年8月在开封就义。
许继慎() 原名许绍周,字谨生。安徽省六安县人。1924年5月考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930年任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边特区委员会委员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十二师师长兼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主席。同年10月,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被张国焘杀害。
熊受暄() 湖北省英山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鄂豫皖根据地。历任红一军政治部主任,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一军前敌委员会秘书处处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0月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肃反”中被杀害。
曾中生() 原名曾钟圣。湖南省资兴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6年10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1927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30年9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组建红四军,指挥反“围剿”斗争取得连续胜利。1931年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因反对张国焘错误的军事行动方针,被降职为独立第一师师长。1933年9月遭到张国焘逮捕,长期监禁。1935年8月被秘密杀害。1945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著有《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军事著作。
曹大俊() 湖北省大冶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在武昌发起成立“青年文化促进会”。1926年任中共阳新县委组织部长,国民党阳新县党部执行委员、军事部长,阳新县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任中共阳(新)大(冶)县委执行委员。1928年任中共阳新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29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央巡视员。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执行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1931年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错误,被撤职为红山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10月任红二十七军供给处政治委员。不久在安徽省桐城一次战斗中牺牲。
旷继勋() 贵州省思南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工作。1930年任洪湖根据地红六军军长,鄂豫皖根据地红四军军长,中共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参与领导开辟川陕根据地,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后任通江县军事指挥长。1933年夏在四川通江洪口牺牲。
漆德玮()河南省商城县和区漆家湾(今属安徽省金寨县)人。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创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8年任中共商南区委委员。1929任红三十二师副师长,为创建豫东南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30年任红一军第二师师长率部与红三师并肩作战,先后攻克霍山、英山、罗山、光山等县城。同年10月,因受“左”倾错误打击,被免职。后到中央苏区工作。1931年在江西省兴国县高高兴圩与敌作战时牺牲。
熊少山() 原名熊绪璜,又名熊胄宾。河南省光山县人。鄂豫边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光山县殷区支部书记,领导和发动农民运动。1927年3月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8年任中共光山特支书记、光山县临时委员会委员。1929年6月任中共光山县委书记。参加领导了光山县白沙关、卡房暴动和罗山枣林岗暴动,为创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10月,病逝于光山卡房。
熊立臣() 河南省光山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反“围剿”、反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10月在百团大战作战中牺牲。
周维炯() 河南省商城县和区上楼房(今属安徽省金寨)县人。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创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先后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8年春任中共商南区委委员兼团区委书记。秘密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参与领导著名的商南起义。后参加组建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任师长。率部打破敌人多次围攻和“会剿”。1930年任红一军第三师师长,红二师副师长。1931年1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十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同年9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于光山县新集(今新县)。
王德元() 河南省商城县人。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创建和巩固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10月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八团团长、第八十八师副师长。参加了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1934年夏,在四川万源县红崖子战斗中牺牲。
王振亚(-1935) 河南省新集(今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第二届执行委员。参与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和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主持重建中共鄂东道委,任道委书记。并组建鄂东北独立团(也称罗山独立团),配合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游击战争。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王霁初() 河南省商城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从事革命文艺宣传工作。1930年任商城县苏维埃“红日剧团”团长。创作出《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和新剧目。1933年初,在红四军西征入川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叶成焕() 河南省新集(今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后历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团团长,率部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三次著名的伏击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日,在山西省武乡长乐村战斗中壮烈牺牲。
卢永彬() 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二十五军八十二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历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春,在金寨县南关庙战斗中牺牲。
刘廷班() 河南省光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和川陕根据地反围攻作战。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同年在四川牺牲。
李雨膏() 河南省罗山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罗山工委委员、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1941年春任中共信罗边工委书记,加强对信罗边敌后游击战争的领导和根据地的建设。后鄂豫边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42年任鄂东安应中心县委政权部长、副县长、县长。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因重病被安置在鄂西北竹溪县治疗。后因坏人告密,被捕牺牲。
杨靖宇()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1923年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参与领导了“确山暴动”、“刘店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最早由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1928年在开封、洛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春到东北,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8月被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起任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起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转战东南满大地,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威震东北。日因叛徒告密,在吉林鹘泪俗颖徊兜腥税В沉椅
彭雪枫() 河南省镇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等职。参加了长征,任军委第一野战纵队一梯队队长、红三军团五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红一军团四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中共河南省军事部部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
吉鸿昌() 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英勇善战,很快从士兵升为团长、旅长。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九师师长,参加北伐。1928后,历任三十师师长、第十军军长兼宁夏省主席、第十一师师长。1930年9月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师师,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因拒绝进行“剿共”战争,1931年8月被解除兵权,被迫出国考察。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不久,同盟军在国民党政府军和日军的联合夹击下失败。后在天津继续进行抗日统一战线活动。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特务刺伤后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从容就义。
张家铎() 河南省驻马店市人。1922年考入信阳省立三师。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任中共驻马店特支书记兼确山县党小组组长。1927年2月任中共驻马店特支宣传委员、农运委员和共青团书记兼确山党组织负责人。参加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参与建立河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农工苏维埃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任治安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共豫南特委委员,确山农民革命军大队长。1928年9月任中共豫东南特委书记。1929年2月被国民党商城县大队逮捕,不久在固始县武庙集牺牲。
孔剑舞() 原名孔繁立,又名孔建吾。河南省正阳县人。早年在信阳省立三师学习。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正阳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正阳中心支部书记、正阳县特支书记。1928年8月任中共正阳县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共商城县委书记。1930年后,历任中共信阳中心县委常委、京汉(信阳)区特委常委、豫南特委书记。1932年2月在鄂豫皖根据地“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耀昶() 字朗轩。河南省确山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委员兼国民党确山县党部农工部长,确山农民革命军敢死队队长。同年12月参与建立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任红四军团长。1935年在反“围剿”作战中牺牲。
贾子郁() 又名贾学文。河南省平舆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1926年冬建立中共信阳省立三师附小支部。1927年4月起,历任国民党汝南县党部首席执行委员兼“反奉运动委员会”主席,中共汝南县委委员、信阳县委委员、信阳中心县委书记、京汉区(信阳)特委执行委员、豫南特委委员、信阳京汉铁路特委执行委员、正阳县委书记。1932年处,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于新集(今新县)。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孙崇荣() 字舒安。河南省正阳县人。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正阳县中心庙支部书记、正阳特支委员。1928年任中共正阳县委委员兼中心庙区委书记。1930年任正阳县农民游击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中共正阳县委代理书记、组织部长。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先遣总队临时政委,红二十九军(游击总队)政委,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二、三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冬,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于安徽六安。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立山() 字寿峰。河南省确山县人。1925年在确山刘店组织红枪会,后被推为县东区红枪会总首领。1926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将红枪会交给共产党指挥。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执行委员兼财务委员会主席,确山农民革命军敢死队队长,中共确山县委委员,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革命军参谋长。1928年任豫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兼第二大队队长。1930年2月任中共正阳县委委员兼县农民游击大队大队长。1932年在汝(山)确(山)边境组织“鞭杆会”。1938年被敌人杀害。
王恩九() 河南省鲁山县人。1922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后任机要秘书、粮秣总监等职。并先后任甘肃省江水县、民勤县、隆德县县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察哈尔联络局、豫鲁皖联络局从事统战工作。1939年8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统战部部长。11月确山“竹沟惨案”发生后,前往确山县城与国民党当局交涉,途中被敌人杀害。
刘昌炎() 字琛甫。湖南省株州市人。192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中共党支部书记。同年到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5月回国。6月受豫陕区委委派到焦作, 领导工人运动。7月参与领导了历时8个月的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10月任中共焦作地方执委会书记。11月任中共安源地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1927年5月在湖南省沪溪县苦竹山被反动地主武装杀害。
冯金堂() 河南省淇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1928年2月任河南省委常委。4月被捕,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929年7月出狱,在焦作建立中共地下联络站,并任省委常委兼焦作特支书记,领导豫北地区的地下斗争和煤矿工人运动。1932年8月再次被捕,不久在开封就义。
党继新() 字铭盘。河南省济源县(今济源市)人。1923考入省立开封第一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河南省总工会宣传处工作。1927年6月至1931年11月,先后领导建立中共济源县支部、特支、县委,均为书记。1932年3月任河南省委巡视员。相继领导“黄背坪起义”和“沁济暴动”,创建晋豫边红军游击队,建立晋豫边苏区和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被捕,12月1日就义。
王敬臣() 河南省登封县(今登封市)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保定地委书记,北京总工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和工人部长。1927年10月在被反动军警逮捕,11月被杀害。
肖人鹄() 字鸿举。湖北省黄岗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荥阳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农民自卫军团长,领导荥阳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6年任河南省农民协会主席。1927年任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鄂中特委书记、河南省委军委书记等职。1928年11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2年在洛阳被杀害。
董天知() 原名董亮,又名董大文、董旭生。河南省荥阳县(今荥阳市)人。1926年在开封参加学生运动。1929年考入北平弘达学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学院团支部委员、共青团西城区委委员、团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兼儿童局书记。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6月被捕,在狱中坚持对敌斗争。1936年9月出狱后,被派往山西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历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总会执行委员,山西抗敌救亡先进队总队长,山西青年抗日决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部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晋南打击日本侵略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同月19日,在山西潞城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范易() 又名范绍易、范正象。四川省富顺县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往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1926年初任中共开封地委书记。9月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组织领导郑州工人运动。1927年6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候补委员、信阳县委书记、豫南特委委员。组织领导潢川大荒坡起义。后在起义中被捕牺牲。
马绍琴() 曾用名马少卿。河南省郑州市人。1923年参加“二七”大罢工。1925年5月任共青团郑州临时支部书记,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郾城县委委员、河南省委候补委员。1930年任中共洛阳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同年被捕。1937年初获释后返回郑州,从事铁路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战区司令部铁路破坏总队参谋。日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游天洋() 名泳。福建省闽侯县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京区委员会机关刊物《工人周刊》特约通讯员和发行员。11月参与组建洛阳陇海铁路同人俱乐部,为主要负责人。年底任河南及陇海铁路上最早的中共党组织――中共洛阳党组组长。组织领导陇海铁路大罢工,任陇海铁路总工会秘书。1922年因病在郑州逝世。
杨介人() 原名杨介臣,字廉泉。河南省沁阳县(今沁阳市)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底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底回过后到安阳负责京汉铁路邢台至新乡一带党的恢复和发展工作,是中国安阳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为安阳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历任河南省总工会委员,中共卫辉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等职。1933年因叛徒出卖在天津被捕。1936年12月被杀害与保定监狱。
胡乃超() 原名李铁英。吉林省德惠县人。1928年考入吉林省立高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东北大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救亡总会。1936年到东北军五十三军六四七团秘密进行党的活动,为该部1938年脱离东北军,并入八路军冀中军区创造了条件。后历任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特务团团长,冀中南进支队二十一团、十六团团长,冀鲁豫第四军分区参谋长等职。1944年5月在河南滑县双村营战斗中牺牲。
王子青() 又名王维廉、王纪东。河北省磁县人。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组织成立磁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并任组长。1925年在磁县组织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并任书记。1926年任中共磁县县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任中共直南特委书记。后因抵制省委错误决定被撤职。1935年调上海中央局工作。1937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在延安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郭声镛() 字金波。河南省安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见习排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排长、连长,参加了广州起义。后任红四师第十团营长。1928年在海丰县大安洞同敌人战斗中被俘。1929年春在广州被杀害。
张建亭() 字映轩。河南省滑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以滑县洛寨联保主任身份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任中共濮(阳)、滑(县)、东(明)、长(垣)工委组织部长。后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日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历任中共豫北地委组织部长,中共冀鲁豫第三、二、六地委组织部长等职。日在滑县被捕,28日在濮阳两门镇被杀害。
周凯东() 河南省陕县人。1930年入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当兵。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43年8月在林南战役中牺牲。
司文德() 河南省汤阴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底任郑州工务处工人总代表。1923年2月参加京汉铁路同盟总罢工。1925年 2月再次任工务处工人总代表,秘密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同年10月6日被捕,15日在郑州五湖庙被杀害。
徐靖远() 原名徐九范,又名徐国经、徐大同、徐经原。山东省寿光县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师长、河北抗日民军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豫北五县民团联防司令、太行军民抗敌委员会参谋长。1938年任皇协军第一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期间,在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率部发动起义,击毙日军少将长川及皇协军第一军军长李福和。后任抗日救国军纵队司令。1941年受党指示,打入国民党军统内部,任少将师长。1942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郑州黄河京水渡口。
李三() 又名刺猬。河南省鹤壁市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班长。因作战勇敢,被评为一等功臣。1948年10月,在安阳县水冶镇战斗中,带领全班掩护主力,因寡不敌众,被俘牺牲。后被太行军区追授“特等功臣”称号。
陈曙辉()字曦。原名陈水源。河南省滑县新楼村(今属长垣县)人。1933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训班。毕业后任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视察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参加抗日斗争,组建滑县抗日民军,任司令。1938年8月任滑县县长。同年10月因与共产党接触频繁被撤职。12月率部起义,参加八路军。1939年8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任八路军一二九新八旅参谋。12月,在河北省曲周县北寺头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耿廷舟() 河南省滑县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加入滑县抗日民军,任政训处处长。1938年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日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委派,回滑县做滑县抗日民军司令陈曙挥的争取工作,促使陈曙辉率部起义,加入八路军。1939年任冀鲁豫支队营长。1942年任卫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2年11月在卫南小岗村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
查茂德() 安徽省霍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皖西北保卫局班长、排长、连长,红四方面军二十八军八十八师团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参谋,冀南军区科长、特务大队政委、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第五旅副旅长。1947年5月在豫北战役攻打安阳崔家桥战斗中牺牲。
闻允志() 字永之。原名闻家骅。湖北省浠水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浠水县农民部执行委员。1928年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组织留日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运动。不久被遣送回国。后受党组织委派,先后在河南、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河北省地方实力派张荫梧部任教官、政训处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后,历任河北民军第九游击支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训练教育科长,华北抗日民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1940年8月在河南省南乐县遭敌袭击牺牲。
王伯鲁(1900-) 又名王居位。河南省信阳县人。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鲁豫皖特别工作组”信汉段交通股长。1927年任信阳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赴四望山领导武装暴动,创建了四望山红色区域。1928年3月到建国豫军教导总队秘密联络党团员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同年秋,任中共遂平县委委员。主持召开遂平等九县联席会议,部署开展苏维埃运动。1929年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宏业() 又名王晶辉,河南省淮滨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参加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大革命失败后,回乡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任中共息县县委委员。日领导了周黄暴动,打响了息(县)、淮(滨)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底被捕,不久牺牲。
王黎声() 原名守鑫,字丽生。河南省信阳县人。192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美术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7月任河南临时救济委员会书记,积极营救政治犯。1930年负责中共河南省委的宣传工作和指导开封各学校的青年运动。1931年1月被捕,4月牺牲。
石生财() 又名石之亭。河南省新集(今新县)人。新县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箭厂河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领导农民群众同地主武装开展斗争。1927年秋参加黄麻起义。后在王家湾、白沙关、卡房等地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29年7月领导卡房农民暴动,建立卡房农民委员会和农民赤卫军。1932年在鄂豫皖边区省政治保卫局工作时,因反对张国焘的“左”错误,被杀害于新集。
石健民() 河南省新集(今新县)人。鄂豫皖苏区著名红色交通员。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黄安县紫云区农民协会组织委员。参加了黄麻起义。1928年开始,从事党和红军的秘密交通工作。历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参谋主任,中共黄安县委、鄂豫皖省委、鄂豫皖中央分局,红二十五军和新四军交通员,奔走于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延安、江淮和中原广大地区,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1938年底任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政委。1939年任确山县竹沟“抗日训练班”教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特工部长。同年10月被捕,不久在安徽省金寨县就义。
冯新宇() 原名光炳、光汉。河南省潢川县人。1924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省学联负责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参加大荒坡农民暴动。后任中共南五县临时特委秘书。九一八事变后,从事进步文学活动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创办《东亚日报》,任《河南民国日报》主编。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河南省委文委委员、豫东南工委委员、潢川县工委书记,国民党潢川县党部书记长,潢川县抗日游击队司令。领导地方抗日斗争。日在潢川病逝。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豫ICP备号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7号(省委南院)电话:0
传真:75 邮编:4500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