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西域的中国著名学者法国学者有哪些

西域景教研究--《新疆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西域景教研究
【摘要】:景教在古代中国史载不详,直到1625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西安出土,才为世人所知。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内蒙古、泉州、北京、洛阳等地景教文献和遗物的陆续发现与考证,使景教研究几度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景教大约于635年经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原,因此景教在西域的流行必定要早于中原地区。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景教传入西域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丝路南道沿线与丝路北道沿线,有高昌、阿力麻里、喀什噶尔等流行地点。同时,景教也在与西域相邻的西部蒙古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流行。关于景教在上述地区流行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景教教团的传教热情、传教过程中对当地文化的适应、传教策略的成功,以及当时宗教宽容的大环境,此外,蒙古的兴起对于景教在西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自14世纪起,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伊斯兰教在中亚和西域的扩张,以及毁灭性瘟疫的流行,景教在西域开始了全面而迅速的消亡,但残存的教团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景教在西域流行的时间长达千年,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遗存,主要有文书、碑刻、绘画,以及语言文字、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
本研究将在一个更加宽阔的整体视野中,梳理西域景教的传入、流变、发展乃至最后消亡的历史过程,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等新视角解读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进一步推动西域史在宗教研究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B978;K107【目录】:
摘要3-4Abstract4-7序言7-19 (一) 景教与景教研究7-11
1. 国内研究情况8-9
2. 国外研究情况9-10
3. 评价10-11 (二) 研究内容11-17
1. 内容与方法11
2. 主要史料介绍11-17 (三) 研究意义17-19一、 景教在西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流传19-45 (一) 景教在西域的传播20-28
1. 传入路线与时间20-21
2. 流行情况21-28 (二) 景教在西部蒙古地区的传播28-37
1. 克烈部(Kerait )30-34
2. 乃蛮部(Naiman)34-36
3. 小结36-37 (三) 景教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传播37-39 (四) 景教在西域流传的原因39-45
1. 传教热情39-40
2. 文化适应40-41
3. 传教策略41-42
4. 宗教宽容42-44
5. 蒙古因素44-45二、 景教在西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消亡45-51 (一) 政治形势的变化45-46 (二) 宗教势力的消长46-49 (三) 突发事件——瘟疫的流行49-51三、 景教在西域及其周边地区的遗存51-69 (一) 景教文书51-61
1. 汉文文书51-58
2. 非汉文文书58-61 (二) 景教碑刻61 (三) 景教绘画61-66 (四) 非物质文化遗存66-69附录一:约十三世纪世界景教分布图69-70附录二:赞美诗《荣归主颂》70-72附录三:景教史上的中国人72-84参考文献84-91在校期间发表论文91-92后记92-9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兰平;;[J];敦煌学辑刊;2008年01期
辛姆斯·威廉斯,陈怀宇;[J];敦煌学辑刊;1997年02期
段晴;[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杨富学;[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牛汝极;[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马肇曾,刘淑英;[J];回族研究;1999年02期
徐晓鸿;;[J];金陵神学志;2009年03期
黃文弼;;[J];考古;1963年10期
罗炤;;[J];文物;2007年06期
罗炤;;[J];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旭俊;[D];吉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赵爱华;;[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赵爱华;;[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陆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赵永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刘洪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刘静;王小东;;[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张金铣,赵建玲;[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胡莲玉;[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吴海涛;[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琦;;[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刘珊珊;;[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刘明杉;;[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才吾加甫;;[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杨奕望;吴鸿洲;;[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吴海涛;;[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杨共乐;;[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石云涛;;[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辛德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李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宝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马银华;[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周燕来;[D];西北大学;2010年
史兵;[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武波;[D];南开大学;2010年
姜宁;[D];南开大学;2010年
丛海平;[D];南开大学;2010年
王小燕;[D];南开大学;2010年
佟大群;[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轶芳;[D];河北大学;2007年
王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彭慧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卢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浩;[D];湘潭大学;2010年
魏姗;[D];湘潭大学;2010年
黄艳春;[D];湘潭大学;2010年
马英菊;[D];湘潭大学;2010年
宋肖娜;[D];湘潭大学;2010年
诸葛瑞强;[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荣新江;[J];档案;2000年03期
辛姆斯·威廉斯,陈怀宇;[J];敦煌学辑刊;1997年02期
张乃翥;[J];敦煌研究;1989年02期
段晴;[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张乃翥;[J];敦煌研究;1998年01期
王广平;马永;;[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杨军;[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哈正利;[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马肇曾,刘淑英;[J];回族研究;1999年02期
张乃翥;[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欣;周伟洲;;[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2期
赵永伦;;[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贾应逸;;[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77年Z1期
彭卫;;[J];历史教学;1987年11期
赵维平;[J];音乐研究;1988年03期
江戍疆;宋建伟;;[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李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水涛;[J];西域研究;2005年04期
吴华峰;周燕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阿米娜·热合木吐拉;;[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曼丽;;[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朱悦梅;;[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广艳;吴艳;牟钟鉴;;[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牟钟鉴;;[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曹兴;;[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牟钟鉴;;[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王永生;;[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杜文玉;;[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吕大吉;;[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马建春;;[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杲文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何光沪;[N];中华读书报;2004年
武志成 王立文;[N];天津日报;2007年
;[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牟钟鉴;[N];中国艺术报;2011年
吕大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牟钟鉴;[N];中国民族报;2006年
雁声;[N];中华读书报;2006年
杲文川;[N];社会科学报;2001年
本报见习记者
王辉;[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宗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温翠芳;[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范学新;[D];苏州大学;2007年
叶枫宇;[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吴成;[D];西北大学;2004年
马忠庚;[D];山东大学;2005年
曹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吴建华;[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岳齐琼;[D];四川大学;2007年
郝瑞斌;[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超;[D];新疆大学;2012年
章鸿昊;[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翟媛媛;[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王永莉;[D];西北大学;2006年
池立新;[D];内蒙古大学;2008年
王净净;[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穆和坦尔;[D];浙江大学;2012年
董知珍;[D];兰州大学;2007年
周建旭;[D];内蒙古大学;2013年
黄雪婷;[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洪雷|关于西域的那些谜题_人民文学出版社-爱微帮
&& &&& 高洪雷|关于西域的那些谜题
以下内容是日(周日)20:00,著名作家高洪雷做客由人文社主办、核桃俱乐部协办的线上沙龙的内容实录。本内容由核桃俱乐部独家发布,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高洪雷|关于西域的那些谜题高洪雷,生于1964年4月30日,山东新泰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副主席致力于民族史、边疆史写作,第一部作品《另一半中国史》已被译成维吾尔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韩文等多种文字出版;第二部作品《另一种文明》已出版中文简体、中文繁体版;新作《大写西域》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高洪雷晚上好,欢迎大家在这个周末与我一起进入美丽的新疆,分享我写作《大写西域》的一点体会。首先感谢这次活动的策划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小齐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先生,以及我的责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付如初女士,更感谢为了今晚的活动加入这个群近500名的听众。西域改成新疆的由来大家知道,这片神奇的地方,古时候并不叫新疆。新疆这个地名,其含义并不是新开辟的疆土,因为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就在今新疆轮台县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把西域48国全部划入了汉朝版图。东汉、三国、西晋,也都设立了西域长史府。唐代设置了陇右道和安西都护府。南宋时期,西域属契丹人建立的西辽。元代属蒙古贵族所建立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明代被中国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叶尔羌汗国、吐鲁番王、亦力把里管辖。也就是说,在清代之前,从没有出现过新疆这一名称。大清先后两次光复西域,第一次是乾隆发兵,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重新控制了西域,并设置了伊犁将军府,负责管理天山南北路。大清第二次光复西域,是光绪初年,大清派湘军西征,平息了浩罕国贵族阿古柏的叛乱,收回了天山南北的大片国土。随后,又从俄国人手中收复了伊犁。一般人认为,第二次收复新疆的是湘军首领左宗棠,实际上,作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是坐镇肃州(今甘肃酒泉)遥控指挥的。真正领兵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的手下大将刘锦棠。而将西域改名为新疆的,也是这位刘锦棠。光绪十年(1884),时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刘锦棠,奏请朝廷在刚刚收复的土地上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改称为“甘肃新疆省”(意思是甘肃省新扩展的疆土,如同台湾设省时的名称“福建台湾省”一样),简称“新疆省”,军政中心由伊犁迁移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于是啊,这个从公元前60年就纳入汉版图的地区,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但令刘锦棠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为西域起的这个新名字,后来居然成了个别民族分裂分子攻击的借口。他们说:“新疆,显然是新拓展的疆土,说明此前这一地区不属于中国。”&&假如听到分裂分子们的喧嚣,九泉之下的刘锦棠一定后悔自己起的这个名字。唉!只怪自己标新立异,当初为什么不叫“西域省”“天山省”“安西省”或者“陇右省”呢?国之谜:西域究竟有36国,还是48国?许多史书把西域古国说成是三十六国。我认为,“西域三十六国”,应该是个习惯说法,是个吉祥的数字。就好比中国古人习惯说三、六、九、十二、二十四、四十九、三十六一样。要弄清西域究竟有多少国家,必须从西域的概念说起。广义的西域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的整个西方世界,甚至直达欧洲。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区域。司马迁的《史记》提到的西域国家有15个,分布在广义的西域内。班固的《汉书》与范晔的《后汉书》提到的西域国家有55个,都分布在狭义的西域内。我甄别,西域都护府管辖的西域国家共48个,其余7国:康居(kāng qú)、大月氏(dà ròu zhī)、安息、伊列、罽宾(jì bīn )、难兜、乌戈山离国不在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内。我是第一个书写西域48国的人。河之谜:横贯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只有塔里木河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意图翻开今天的新疆地图就会发现,新疆最长的内陆河就是塔里木河,它是由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于阗河,发源于西部天山的阿克苏河汇流而成,全长2100多公里,从西向东横贯塔里木盆地北缘,最终流入台特玛湖。可以说,它是新疆的母亲河。谭其骧绘制的汉代西域图《大写西域》中的汉代西域地图再打开中国最权威的历史地图——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甚至打开任何一张如今刊印的历史地图册都会发现,古代横贯塔里木盆地的,只有这条塔里木河,所不同的有两点,一是它还有一个源头,就是发源于葱岭的喀什噶尔河,但如今常常断流;二是它最终注入的是古罗布泊,只是在近代才改道流入罗布泊西南部的台特玛湖。事实真的如此吗?《山海经》记载,注入罗布泊的有两条河,一条从西部注入,一条从西南部注入。可能你会说,先秦古籍《山海经》多是传说,荒诞不经,不足采信。好了,您可以不信《山海经》,但不能不信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吧?他出生于河北,成长在山东青州,足迹踏遍中国,开创了“写实地理学”的先河,最终形成了伟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注》。《水经注》记载,塔里木河分南北两支,自葱岭分源,以歧沙为分水岭,北部的河是喀什噶尔河,南部的河是叶尔羌河,两条河均向东流去。北河——也就是塔里木河,一路向东,在今阿克苏南部与阿克苏河会合,最后在楼兰城附近流入罗布泊。南河经葱岭的无雷国、依耐国、蒲犁国(今塔什库尔干)以北,经古皮山国北部,与于阗河会合,继而流经扜弥国,接纳了南北流向的克里雅河,又流经精绝国,接纳了南北走向的尼雅河,后在且末国以北接纳了古且末河,最终在鄯善国北部注入罗布泊。进一步印证《水经注》的,是东晋高僧法显,他从中原前往印度取经,路经西域,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明白无误地说:“南河自于阗东北3000里至鄯善入罗布泊”。 南北二河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丝路南北道皆“波河而行”的问题。众所周知,古代的商旅、使者、僧侣在大漠边缘行路,靠的是骆驼、马驴,而这些队伍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水与草。当时的丝路南道之所以成为黄金通道,就是因为有这条横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南河,河边有绿洲,隔一段就有一个绿洲城镇,这样一来,东来西往的人们就可以像古籍中所说的那样“波河而行”。正因为有了南河,才有了美丽的丝路明珠——鄯善、且末、精绝、扜弥、于阗。 我是第一个在地图上标注南河的人。路之谜:穿过新疆的古代丝绸之路究竟有几条?一般人认为,陆上丝绸之路,是从汉代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在玉门关与阳关分为两条,第一条是丝路南道,从鄯善西去,经且末、精绝、扜弥、于阗到达莎车,可以从莎车向西北在喀什与丝路北道交汇,也可以向西南进入大月氏,前往印度与罗马。丝绸之路地图第二条是丝路北道,从楼兰向西北,经吐鲁番盆地的交河故城、焉耆、乌垒、龟兹、拜城、姑墨、温宿到达疏勒,与丝路南道汇合,然后翻越葱岭,西去大宛、大月氏、罗马。这无疑是两条主要道路,但如果认为陆上丝绸之路就这两条,就大错而特错了。第三条陆上丝绸之路,是远古草原丝路,也就是隋唐时期的伊吾大道、丝路北新道。所谓的欧亚大草原,是指在北纬50度附近,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狭长区域。东部为蒙古草原,中部是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哈萨克草原,西部是里海、黑海北岸的俄罗斯、乌克兰草原。这里是欧亚大陆最平坦、最宽广的胸膛。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经济文化大动脉,从匈奴单于庭出发,经今巴里坤湖,走天山北麓,经木垒、奇台、吉木萨尔、昌吉,到达伊犁河流域的乌孙,然后西去咸海、里海、黑海,向北到达俄罗斯草原与欧洲腹地;向西南到达罗马。这条丝路,是连接欧亚大草原的著名通道,也是世界游牧民族的迁徙之路。北匈奴就是从这条道路西去匈牙利的,柔然也是顺着这条路西去的。今乌鲁木齐就在这条草原丝路上,今天的“一路一带”中的“一带”,也是围绕这条道路展开的。欧亚大陆图文明之谜:为什么世界四大文明选择在新疆交汇?原因有三个:一是地理原因:请打开欧亚大陆地形图,从东向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兴都库什山、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脉,如一道屏障,挡住了东来的太平洋夏季风,南来的印度洋、地中海暖湿气流,西来的大西洋夏季风,从而成为农牧业分界线。山脉南部气候湿润,适合种田,是典型的农耕区,从东到西依次诞生了黄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两河文明、爱琴海文明。但在没有蒸汽机,航海不发达的年代,东西交往只能通过陆路,也就是这道屏障以北的那个狭长的绿洲走廊。西域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这个狭长绿洲走廊的枢纽。也就是说,西域是欧亚文明交往的必经之路。而且,这里地广人稀,绿洲处处。它就像是一座跨越寒带、温带与热带的硕大森林,所有的蘑菇、大树、昆虫、野兽都可以在其中茁壮生长,只要你有哪怕一丝生命力。秦代之前,白种人东进占了上风;汉代之后,黄种人西进成为主流。东亚蒙古人种(汉人)、北亚蒙古人种(匈奴)、古印欧人北欧类型(小河人、龟兹人、焉耆人、高车人、月氏人)、古印欧人地中海类型(又叫雅利安人、塞人,主要是楼兰人、于阗人、疏勒人)、印欧人种与蒙古人种混合类型(突厥人、维吾尔人、柯尔克孜人等)都曾从这里走过,在这里驻足,在这里交融。二是文化原因: 世界各个民族之所以在这里停下来,是因为这里的民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没有排他性,什么宗教都可以在这里传教,什么文化都可以在这里传播。可以说,除了大自然的不宽容,这里应该是最宽容的地方。佛教在这里落脚,并从此东进中原,于阗、疏勒、龟兹曾是著名的佛都;摩尼教曾成为高昌的国教;疏勒、于阗也曾是伊斯兰教的大本营;景教、祆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都曾在这里传教。30多种语言(包括已经消失的佉卢文、于阗文、吐火罗语、粟特语、图木舒克语等)在这里从容交流。三是战争原因:西域远离农业文明区和人口聚集区,因此战火很少能烧到这里。4000年前,在两河文明的竞争中落败的印欧人种——古提人逃亡到这里,才在罗布泊西岸诞生了古墓沟文明和吐火罗文明的。大月氏和乌孙,就是2000年前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西迁后,原来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才被迫南下东逃,建立疏勒、于阗、楼兰国的。匈奴被汉朝打败后,一部分匈奴人迁徙到了天山以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持续内乱,一部分汉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了吐鲁番盆地。可以说,西域是各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集体迁徙的天堂。于是,世界四大文明——南部的古印度文明、西部的古波斯文明、更西部的地中海文明、东部的中华文明在这里汇合,从而形成了中国在黄河文明、东夷文明之外的第三大文明——西域混血文明。楼兰文明、龟兹文明、于阗文明、高昌文明、疏勒文明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宋强:Q1:楼兰是什么时候,怎么消失的?A1:楼兰这个国家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是南地中海人种的塞人,在现在的若羌县一带建立的一个丝路国家。楼兰的消失应该是在西晋末年,从楼兰搬到现在的若羌县后就逐渐衰弱了,最终灭亡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他被北魏所占领,他被从一个国家降为一个城镇,楼兰从此消失。三个:Q2:高先生,古代丝绸之路在何时彻底衰落的,其原因与西方现代世界的兴起是否有深刻历史关联?A2:我是做地质工作的,这个问题需要从地质学和气象学来分析,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处在地质学上的第四纪冰期,现在的气候处于坚冰期,气候持续的变暖,高山上的冰川慢慢融化,海平面逐步上升,像新疆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干旱,能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少,这也是南河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当然环境的破坏是一个方面;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除了气候变化和沿路沙漠化的原因,还与西方发明了蒸汽机有关。蒸汽机发明后,轮船有了稳定的动力,航海业得到迅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变得便捷、安全,人们从此更愿意选择走海路。柏小齐:Q3:如果举出三位让您印象深刻的在西域历史上留下或好或坏的痕迹的人物,您会分别列举谁?理由是什么?A3:西域历史上给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个人物应该是解忧公主了,当时细君公主死后,乌孙王要求西汉再赐一位公主,那么解忧公主就西去了西域,这位公主应当说在西域是最安心的,就因为她乌孙和汉朝建立了紧密的关系,这也是后来西域督护府能够长期存在下去的原因,也是整个西域成为中国一部分的原因,从这方面来说解忧公主应该是为中华民族的统一立下了大功劳。第二个深刻印象的就是班超了,东汉时期,当时的西域大部分被匈奴占领,好多国家已经分裂。班超只带了36个人就去了西域,凭借着他们的一己之力控制了整个西域,使西域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班超的传奇故事大家可以看我的《大写西域》,里面讲的比较详细。第三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是一位高僧,鸠摩罗什,他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为佛教传入中国立下了大功,而且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两次破戒有了女人,但他的破戒没有影响他的伟大,他的故事大家也可以在我的《大写西域》中找到详细的记录。菲阳:Q4:请问高老师,现在新疆还能找到研究包括佉卢文、于阗文、吐火罗语、粟特语、图木舒克语等在内的人吗?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A4:这个问题是令中国非常难堪的一件事情。因为直到今天,英国、德国、日本、瑞典、法国仍有大批的人在从事西域学的研究,粟特语只有德国、英国和日本的语言学家能够看懂,北京大学的段晴教授只能勉强的读上几段,再有就是中国精通吐火罗语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已经病故,还有就是中国梵文研究第一人蒋忠新先生也已经成为故人,中国古代突厥语的研究开拓者耿世民先生也于两年前过世了。特别是处于中国东部的日本,一直有大批学者将研究西域作为毕生的目标,可以说日本人研究西域比我们还要专业。这也是我拿出5、6年的时间研究西域,出版《大写西域》的主要原因。当然现在还有一些年轻的学者在从事西域民族语言的研究,我希望研究的人越来越多。齐婧:Q5:请问高老师,您对那些描写过西域,但是并不依照史实的作品有什么看法?比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A5:我还专门购了一套《金庸全集》,他的书我基本都读过了,他是依据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来展开的这些故事,他的这种写法应当说对我们搞史学研究的人还是很值得借鉴的,怎么样把我们的历史写的更好看,同时呢又不能抛开历史,杜撰历史。-推荐-回复xs1,查看线上沙龙第1期:路内|私人史的虚构重塑主办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协办单位核桃俱乐部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古今中外,提高为主。推送最精彩的阅读内容。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法国著名汉学研究家整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法国著名汉学研究家整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4年上海虹口区高三历史二模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4年上海虹口区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学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