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山休干所离休2016年逝世的开国少将将

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6:00:53
  休干所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经验汇报  我所现有离休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属18人,其中离休老干部9人,平均年龄85.6岁。近年来,我所在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和谐稳定,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举措,增强服务实效,积极探索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抓职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在提高认识上树立新理念  休干所是直接服务管理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基层单位,是具体落实党和国家老干部政策的重要阵地。提高休干所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快休干所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休干所的自身建设牢牢地抓在手上,为离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1、以学习教育为先导,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干部的高度关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休干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适应这一新要求,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在全所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每周我们都要组织全所干部职工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活动做到有计……(新文秘网省略90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奉献的精神,并能立足本职、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尽心尽责地为老干部服好务。  二、以落实政治待遇为出发点,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力求新突破  我所服务管理的老干部,他们曾担任党委、政府的重要职务,但受“高龄期、高发病期、重病高发期”的影响和计划经济观念的桎梏,对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时难以理解,认识容易偏激。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从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入手,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上做文章,促进老干部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老干部头脑。我们以离休干部党支部为单位,注重抓好老干部的先进理论学习,积极引导老同志树立。在学习内容上,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选择学习读本,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帮助老同志实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同时还围绕老干部关注的我市核电建设、城建规划、文明创建以及老干部自身的老年维权、身体保健等热点知识开展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我们采取举办读书班、学习班、辅导讲座等方式让老同志易学易懂易接受。在学习时间上,我们每月坚持组织一次老干部学习活动,每年两次邀请市委党校教授来所为老干部作学习辅导报告。同时,针对老干部“双高期”特点,创新学习方式:对腿脚不便的,就送学上门;对眼看不清的,就为他们读;对耳听不清的,就把文件打印成大号字或粗体字再送给老干部看。通过这些有效的学习教育,使老干部思想得到升华、辨别能力得到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  二是经常组织老干部参加重大活动。每年,我们都要组织老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让老干部及时了解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组织老干部为我市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三年来,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市委市政府采纳我所老干部的合理化建议十余条。每年“九?九”重阳节,我们都要把老干部集中起来,召开座谈会,让老同志们在一起互相交流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为老同志沟通感情、增进友谊搭建平台。同时,我们每年都要组织身体较好的离休干部开展钓鱼比赛、象棋比赛、参观工农业生产和市容市貌等活动。  三是帮助老同志过好组织生活。为帮助老同志开展好组织活动,过好党组织生活,我们结合离休干部党支部的结构特点,特别安排一名副所长担任离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在帮助抓好老干部党支部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思想制度、民主制度落实的同时,适时安排老干部集中上党课,不断强化党性观念,积极开展思想互助,用科学发展观化解老同志思想疑虑,纠正不良倾向,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斗争,不断提高老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多年来我所无一老干部参与“×××”等非法组织,无一例越级或集体上访现象,老干部队伍思想稳定。特别是今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休干所的老干部、老党员,把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全所18名老干部及老干部遗属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共计21600元。年过八旬的离休老干部张珂同志常年卧病在床,生活十分简朴,平时只抽5元一包的烟,其女儿下岗在家多年。地震发生后,他率先给休干所打来电话,主动捐款和缴纳 “特殊党费”1600元。其女儿也踊跃捐献爱心。象他们这样主动捐款、缴纳 “特殊党费”的很多事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三、以创新服务方式为着力点,在解决老干部实际困难上明显见成效  针对老干部“双高期”特点,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外延,使休干所服务更加贴近老干部的生活实际,确保了老干部过上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  1、加大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的阵地建设。近三年来,市休干所在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向外争援、对内节支的方式,共投入80多万元,改善了学习活动场所条件和环境,拓展了老干部学习活动空间。由于建所时间早,老干部活动场地、道路、房屋以及线路、供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普遍出现老化和破损情况,为此,我们在06年投资近30万元对所里的公共场所和道路进行了黑化和绿化;投资20余万元对老干部住房进行了维修;投资6万多元为老干部住房进行白蚁防治;投资2万余元为老干部每一间活动室配备了空调;投资10余万元对老干部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道维修;争取电力部门支援15万元实施了电改。今年,为方便老同志理发和购买早餐,我们收回了两个年 ……(未完,全文共4240字,当前只显示235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当前位置: && 详细文章
军民共建结对子 聆听休干讲党史
来源: &日期:
&&&&阅览次数:
工作人员入口
网站访问量:2484169次
版权所有 太原市民政局
技术支持: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离休干部抚恤金.我父亲是部队职员干部,85年离休,部队的休干所负责发放离休费,部队执行192号文件吗_百度知道
离休干部抚恤金.我父亲是部队职员干部,85年离休,部队的休干所负责发放离休费,部队执行192号文件吗
休干部抚恤金,85年离休.我父亲是部队职员干部,部队的休干所负责发放离休费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执行吧你去民政问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离休干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光辉的人生路标——记共产党员、襄樊军分区休干所离休老干部于廉
老战士于廉(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周仙姿配图)
  小记者月两名老战士边宝山、于廉(右)合影 刘涛摄(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颁奖辞:一位年逾八旬、还依然坚持学习的老共产党员,一位对信仰永不动摇和无比执着的老人,他用一个老军人旷达的家国情怀,教育自己下岗的子女们接受社会变革的考验,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共产党人不谋私利的尊严。
  ◎黄泳波
  80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左眼失明,右眼仅0.3的视力,却写了两尺多高的读书笔记,16万字的学习心得。
  他用言行感染子女,4个子女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都能像他一样为国分忧,人们称赞他家是“一家清廉,满门忠诚”。
  信仰,心中不灭的灯。0.3的视力,两尺多高的笔记,16万字的心得体会
  于廉18岁投身革命,上个世纪60年代到襄樊工作,先后在谷城、枣阳、襄樊军分区担任过多年领导职务。
  从1975年起,心肌梗塞病就一直缠着他。病危、抢救、治疗,再病危、再抢救、再治疗,于廉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于廉说:“我的生命是党给的,我终身感激党。”离休后,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坚持学习3个半小时。他说:“人离休了,但对党的信仰不能离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形势,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每天3个半小时的学习,对于健康人来说容易,但对于老则是意志的考验。1994年,于廉患白内障,左眼失明,见光就流泪,老伴只好每天帮他用纱布敷着眼睛。右眼的视力仅有0.3,别说看书看报,就是日常生活都很困难。但这没有难住于老,他让老伴买来10倍的放大镜,用铁丝做成支架,一行行地在书本上挪动。
  凭着顽强的毅力,于廉通读了《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三个代表学习纲要》、《群众关心的25个问题》、《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有的篇目他还读过多遍。他边读边记笔记,将所思所想写成心得体会,与子女和军休所的干部们交流。
  于廉说:“为什么有人爱发牢骚,原因就是学习不够,不能正确看待改革,理解形势。”
  别看于廉离休多年,但只要谈起“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些理论问题,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军分区干休所政委陈申义介绍说:“于老至少每两个月给我们讲一次课,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八十岁的人,真不容易。”干休所的干部称赞:“于老讲课总是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分析深刻,形象生动,年轻人也爱听,很受教育。”
  “家庭会”让信仰与忠诚薪火相传。全家6人无偿献血可救132人性命
  “俊萍、晓军、俊华、晓东,我最近考虑了几个问题,想和你们谈谈,”日是农历正月初四,于廉叫来4个子女开“家庭会”。
  于廉写了一份近5000字的感想———《对孩子们讲的几个问题》,其中写道:“我和你妈妈一生没有虚度年华,尽自己力所能及,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我们从未消极过……”
  小女儿将这份感想念给婆婆听,婆婆掉泪了:“你爸爸的境界常人比不上啊!”
  从那以后,只要儿女在家,“家庭会”准时在饭后进行,后来孙子辈也都参加。小儿子于晓东将父亲近年来对他们的教导,记录整理,和妻子一起打印成册,有近百页。于晓东说:“我爸的话题总是时下最新的,他不光总结过去,还教育我们对将来充满希望,他总是把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传给我们,我们觉得这些很宝贵,对我们是笔财富。”
  大儿子于晓军工作的化工产品进出口公司,2000年破产了。下岗后申请的低保直到2003年8月才批下来,每月80元钱。这段时间里,于廉每个月从离休工资里拿出500元给儿子,并开导他“你自己要慢慢找事做,能生活下去就行”。当时社会上有人对下岗失业议论较多,于廉又运用所学,告诉儿子应该怎样看待下岗,怎样清醒认识改革的意义,教育儿子支持改革,多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
  有朋友劝于晓军:“凭你爸的面子,你还怕找不着一个好单位?跟你爸爸求求情,请他出面帮助找个好单位。”
  于晓军说:“我爸从不搞特殊,再说我和我爸的思想是一致的,凭自己的本事干吧。”
  其实,于晓军心里明白,这件事找爸爸是绝对没有用的。当年于廉在担任枣阳县委书记的时候,山东老家的侄儿心想叔叔是县里的“一把手”,安排个把人的工作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满怀信心,千里迢迢来到枣阳,请叔叔帮他安排工作,谁知却被于廉一口回绝。侄儿在枣阳缠了叔叔40多天,最终还是被叔叔劝回了老家。
  2004年2月份,于晓军靠英语特长,联系到一份临时工作,在学校带英语课。父亲知道后对儿子说:“要珍惜,干什么工作都要好好干。”
  让于廉骄傲的是,于晓军是襄樊市的无偿献血状元。从1999年10月于晓军第一次献血,到日,他已无偿献血22000毫升。
  2003年11月,社会上还没有人正式捐血小板,于晓军主动说“我第一个来”。当年农历腊月二十八,血库B型血告急,刚捐献血小板不久的于晓军得知这一情况后,说:“我符合血型,我来献。”就带着儿子一起各献血400毫升。
  有人不理解。于晓军说:“父亲教育我们多为社会做贡献,我不求回报,只是在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于廉抽出一张发黄的纸,上面是他细心记载的一家人每次无偿献血的情况。全家6人共无偿献血26500毫升。这些鲜血可以挽救132个人的性命!
  和哥哥一样,弟弟于晓东一直在一个效益不好的单位工作。于晓东曾经试探让父亲出面调个好单位,结果被父亲一口回绝。
  对于子女的工作,于廉的态度是: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有工作就行。他说:“如果托人,也能帮孩子解决问题,日子会过得更好些,但拿党的原则做交易的事我不干!”
  一份遗嘱,几多深情
  1994年,于廉给子女们写了一封长信和一封遗嘱:“我和你妈妈一生坚决奉行清正廉洁,过去工资不高,再加上我们出手又大方,所以没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仅有几件破旧家具,不值几个钱……我们惟一感到骄傲的是给你们留下了好思想、好作风、好道德品质。”
  于廉在遗嘱中写道:“我死后丧事要从简,不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求组织写生平事迹,不开追悼会,不要惊动麻烦上级领导和我的生前好友……”
  父亲的胸襟,子女深为钦佩。
  “于老为人正直、认真,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家是个先进集体,于老是这个先进集体的标杆!”襄樊军分区干休所政委陈申义称赞说。
  颁奖辞:因为他的一封信,促进了一条污染了许多年的河水变清,使两岸农田重飘稻香,惠及两省千千万万的百姓。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功不可没,而超越事情本身的是,一个小小少年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神圣高尚的社会责任。
  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弘扬的精神。
(责任编辑:周仙姿)
&&&&&&&&&&&&&&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国少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