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百伦英美体验馆的顶尖律师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在英美的顶尖律师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 智合
当前位置:
作者 | 赵丹喵
来源 | 知乎
导 读 ? Guide
在 Wachtell, Lipton, Rosen& Katz (WLRK)、Clifford Chance、Skadden、Baker & McKenzie 这种英美顶尖律所工作,和在国内大律所或顶尖金融、咨询公司工作,有何异同?
▄▄▄▄▄▄▄
我能说我去年就守着要答这个题了好嘛!去年第一次有人邀请我答这个题的时候,刚拿到律所的offer,想着明年去上班了就可以答了呢,棒棒的。(⌒o⌒)
我拿的offer是美国vault排名前10的一家的纽约办公室,具体是哪个就不说啦,认识我的人都知道,在评论区透漏的我会删你的喵(o`?ω?)?。反正就是很厉害啦~16万年薪的那种,今年暑假是实习,每周税前三千零七十七刀,实习结束拿到了return offer,法学院毕业就要去喵喵的上班了!
体验的话还是分大区加bullet point来答好了。结构工工整整的才是棒棒的律师呢对不对。
| 律所管理篇
虽然没在国内律所工作过,但是在法大(中国政法)四年下来也耳渎目染对国内的法律环境有所了解。个人感觉,国内和美国律所最大区别就是管理模式,这种区别的根源又在于国内和美国法律行业成熟度的不同。
1. 招聘制度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国内不是好多律所有挂靠制度,招聘也是都说是哪个团队在招人嘛?这种事情在美国大律所里是听都没听说过的。每个律所都在不停强调我们是一个整体,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分。招聘都是通过律所HR (Legal Recruiting Office)统一进行的,从面试到新人入职培训接任务整个儿一套体系,贯彻了很多年。
律所每年的新鲜血液,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所谓的oci校园招聘来的。每个律所每年到了八月中旬的招聘季都会派人去各大法学院参加校招,招来的学生次年暑假先来做实习生,然后实习结束绝大部分情况都会发return offer,这些人会在法学院毕业后加入律所做一年级律师。但是recruitingoffice也会看偶尔投进来的简历,但是除了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人以外,其他的都不会考虑,因为每年的校园招聘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用人需求了。
2. 律师培训
国内律所感觉更还像是学徒制,法学院本科毕业生进去都是从律助干起,薪水也没有很高,各家差别很大,有相对固定的合伙人带着干活。
美国这边呢,其实我们暑期实习和毕业后做first year associate,干的活本质上跟国内的律师助理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个大案子里最细枝末节、最消耗时间、最不需要决策性思考只需要重复体力劳动的任务。但是,美国律所是非常尊重低年级律师的劳动的,没有我们这些小螺丝钉,合伙人谈下了一个业务难道自己去起草term sheet么……美国法律行业对新人的态度,从薪水上就可以看出来啦。一线城市大律所的一年级律师年薪十六万刀,这个是行业标准。
作为暑期实习生("summer associate,"简称summer),从到律所来的第一天起就感觉到美国的法律行业是真正尊重新人的。暑假来了现有为期一周的orientation,基本50%的时间都在做游戏,ice breaker啦社交啦律所寻宝竞赛啦,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学生感觉到律所的温暖=_=,从而心甘情愿的毕业回来为他们卖命。但是真的感觉好温暖啊!!起码人家面子功夫做足了啊给实习生吃好喝好啊!!第一周毛线都没干也有三千零七十七刀的薪水啊!!真的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啊喵!!
其他帮助新人适应环境的方式还有:
● 每个summer配三个"导师"——一个合伙人导师,一个高年级律师导师,一个低年级律师导师。这三个mentor在暑假期间有义务带summer出去吃饭,费用嘛当然律所报销。而且前两个mentor也是sumer职业发展意义上的mentor,在暑假期间是有义务带着summer参与自己手头的工作并进行指点哒。
● 对于律所所有的律师而言,只要是带任何summer出去吃饭,律所就给报销费用。午餐基本上是一个人60-85刀,晚餐一个人90-105刀,每个律所不一样。我会说我们律所有人带着summer去吃米其林三星的特价菜单么……
● 每个summer都有一个recruiting contact,就是HR部门的一个经理之类的,这个人没事就会给你打电话嘘寒问暖,问问你在律所过的好不好啊,有没有哪里不开心啊……我记得我又一次给我的contact发邮件说我牙疼,问暑假有没有保险给我,我的contact秒回电话,各种道歉说律所的保险只能是全年的,但是可以帮我看看有没有别的折扣啊,又问我疼得离不厉害要不要请假啊……反正是温暖哭了T_T
● 各种针对summer的社交活动,比如说跟合伙人一起打高尔夫球啊看演唱会啊玩密室逃脱啥的……详见[社交篇]
● 各种专业培训,比如说每天中午都有lunch talk,基本上是各个业务领域的合伙人或高年级律师来谈经验,然后还有什么mock trial啊deposition seminar啊mock negotiation之类的都是各个律所标配就不多说啦。
3. 福利制度/supportingsystem
这个就有点广泛啦,不管是针对summer,美国律所基本上都会有一套很完善的supporting system,其核心宗旨就是解决律师衣食住行上的一切烦恼,确保其能够全心全意focus在工作上,具体而言,各种福利包括:
● 只要是跟律所的人出去吃中饭/晚饭、参加活动、见客户,都可以通过律所叫车。有一天中午我跟几个律师去吃饭,也就一两公里远的地方,还是出门就坐车……
● 晚上工作到一定时间后可以叫免费外卖+干完活律所叫车送你回家Word Processing。这个我最爱啊!!基本就是你任何office办公系统搞不定的事都找他们,比如说excel不会弄啊,word排版排不好啊之类的。还有最强大的proofread!天知道作为一个non-native speaker我有多感谢他们,每次我memo写完都帮我改语法错误么T_T 简直不能更喜欢!
● Research Support。这个也超赞!比如说你写memo要查国会的一次辩论纪录,但是众所周日啊congress record是最恶心的东西了有没有,我通常就直接给library负责research这一块的人发个邮件说我要找这个,然后没过一会人家就把原文给我找出来,还把相关部分标亮了棒棒哒!
● 秘书。是啊是啊是啊这个我第一次去就震惊了。感觉以我的资历和年龄,嗯,那个一般21岁的小姑娘都是去给别人当秘书的吧……结果到办公室的第一天,一个将近30岁一看就超级干练精神的黑人姐姐过来说我是你的秘书喵!后来我都一直不好意思麻烦她,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说,can I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for me? 然后秘书姐姐眼都不眨的就说,You can ask me to do anything. 喵的感动哭了啊。后来我的报销表啊打印复印装订扫描什么的都是秘书姐姐帮忙做的,省了我好多时间啊!!(感觉自己好没见识( ̄Д ̄)?
总之福利制度暂时能想到哒就是这么多。而且我们律所绝对不是个例,跟其他小伙伴交流得知,基本大律所都是这样,比如说如果某家律所没有word process department,是会被同行嘲笑的……
说了这么多,应该可以看出来,在律所管理模式上,美国律所是有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体系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法律行业极其发达,新人律师乃至律师这个职业本身是非常受尊重的。比如说上面提到的word process啊research support啊叫车叫外卖什么的,都是直接bill到客户的账户上的,也就是说客户不仅要为律师的法律服务买单, 还要为支持律师进行法律服务的服务买单。我们都是棒棒的很有底气呢!不给我们好吃好喝才不给你们干活!口亨!
诶这个就不能说太多啦!提到律所具体的客户信息的话可是违反保密协议的。:)不过工作的分配和大概内容还是可以讲一下哒。
跟国内比较来说,合伙人肯定是主要负责client development,就是去谈业务的,这个没差,不过合伙人谈下来的业务可不是什么“只给自己团队干啊。” 因为不管是从行政制度上还是从实际的责任分配上,很少有律所的经营模式会是那种,一个合伙人有自己固定的团队——从高年级律师到实习生全配全了的那种。可能会存在一些高年级律师经常跟着固定的合伙人干活,但他们彼此都不是mutually exclusive的,不知道这样说够不够清楚=_=。就是说一个合伙人手里有几个不同业务,每个业务上的高年级律师都不一样。一个高年级律师同时也跟好几个合伙人干活。但可能存在一对合伙人+律师搭档做业务的次数比较多。
1. 如何接新手任务
对于新手律师和我们summer来说,拿到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centralassignment system + partner/associate mentor + 自己的人脉关系。
Central assignment system是这个意思:每一次一个合伙人有个业务,需要低年级律师或者summer来做一些琐碎的活,这个合伙人会联系律所一个专门负责分配工作任务的部门,说我需要人来帮我干活,然后这个部门会根据低年级律师/summer们手头的工作量和工作兴趣之类的来决定找哪些律师来帮忙。比如说我经常在办公室坐着就接到他们的电话说——诶我现在有个可好玩的活了!是个大deal呢!你要不要来玩呀!能学到好多东西呢!然后我就开心地说好呀喵~然后他们就把我跟这个业务的律师联系上啦。
Partner/associate mentor很好理解。就像上面说的,律所会给新人分配"导师",导师有义务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分配给新人。
自己的人脉关系,就是比如说说自己没事在厕所碰见个律师,聊起来了,俩人相见恨晚,从律所难喝的咖啡聊到希拉里下周的竞选演讲,然后那律师说,诶我这手头有个活以来跟我一起干吧!
2. 新手任务都包括啥?
其实呢,我们summer干的活跟first-yearassociate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说有并购业务,那就是坐due diligence,看几百个合同然后把change of control条款总结出来。如果是做诉讼,那就是research然后写memo,比如说这案子里的一个小issue相关的法律是啥啊给总结出来。
还有一种东西叫shadowing。就是比如说你的合伙人mentor要去一次并购业务的谈判,然后就带着你去了,虽然你根本也听不懂,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个啥,但就跟在合伙人屁股后面像个影子一样看看真正的谈判桌是啥样的……
其实新手任务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说简单呢,是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受到过法学院正统训练的人来说,写个memo根本不是事,due diligence虽然没做过,但法学院outline什么的总会吧,没啥区别。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summer觉得工作不会做被虐哭了。即使是像非诉里面技术性比较强的一些领域,比如bankingregulation啊M&A之类的,一些特有的名词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搞不清楚,也都是能自己查资料学会的。毕竟律所花这么多钱,我们也不是傻子呀,自己不懂的东西也能喵喵喵的就学会了!
但是难就难在新手任务也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是要自己去体会才能做好的,比如说——
● 做due diligence总结合同条款,格式如何?要不要加section reference?总结的要有多详细?重复出现的词怎么定义?
● 律师让我查一个问题现有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我查完了要怎么跟他沟通呢?写邮件的时候要不要加bluebook citation?是写的通俗易懂一点还是专业性强一点?
● 合伙人让我跟他参加conference call。我要不要准备做笔记?做笔记的话,是narrative一点还是outline模式?有涉及相关法律要不要引用?要不要拓展?
● 手头同时有四五个工作,能否管理分配好自己花在每份工作上的时间?能否让自己和每个任务上的高年级律师保持沟通,让他随时知道自己的工作进度?
● 合伙人让我回去查一个东西,但没说要查到什么程度。那我是随便查一下,然后下次见面再看他具体想要什么,还是把相关资料翻个底朝天做好摘抄整理,下次见面他问什么都能直接答出来呢?
说白了,这些新手任务的难点难就难在,都不是光通过看书查资料就可以学到的,而是如何跟上司同事有效沟通交流的问题。这些可能现在说说觉得好像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实际工作中,因为双方的工作习惯不一样,难免对对方工作成果的期待不一样。低年级一点的律师还可以厚着脸皮多问问题,可是对于合伙人百忙之中召见你一下布置下来的工作,很多时候根本不可能细问啊=_=,真的就要自己慢慢体会了……反正我是有很多work product被改到惨不忍睹发现自己虽然法律搞懂了,但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对方想要的,格式啊style什么的都不对,然后开始一点点反思,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我在对方的位置,会期待summer给自己一个怎样的东西。慢慢摸索下来还是有所进步哒!后来就总被表扬说excellentwork了呢!
还有一个比较难的地方就是Timing。summer或者新手律师可能不会很快就完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承担很多责任只能忙这一件事脱不开身,更多的还是在很多个任务里面打酱油积累经验,这时候multi-task management的能力就很重要了。虽然你做的具体工作可能不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但对方肯定还是需要的,这时候就要保证自己在同时做很多小任务的情况下,每个任务的完成程度不要差别太大。呜呜呜呜这方面我就做的不好,因为接了太多任务,时间分配不合理,直到最后走的一天还有一项工作实在完不成了T_T。感觉好对不起那个律师T_T
3. 怎样对待新手任务?
每次在知乎上看到国内法律行业相关的题,总是有人阴阳怪气的出来说,作为新人律师你就是来卖时间卖苦力的呀,一定要有案源意识不然你就永远被剥削啊什么什么的。
说我是被美国的法律环境惯坏了也好,自己心甘情愿给人打工也好,反正我每次看到这种论调就忍不住喷他一脸[哔——]
做的任务没有技术含量,这个没错。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任务高年级律师都不想干,这个也没错。但是,一个机器的运转总是需要螺丝钉,一个法律业务最基本最细节的工作也总要有人来做,那这个人,不是刚毕业的新人律师,难道还是从业十几年整天忙着做client development的合伙人嘛?
从新人律师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也不喜欢due diligence,看几百个contract都快看吐了,我也不觉得看一堆contract真的就能把自己看成写contract小能手了。可是不做这些我能做什么呢?你让我直接写term sheet,直接决定这个并购要用哪种transaction structure,或者直接告诉客户他们的生意会不会被美联储调查?这些我也不会呀。虽然在法学院学了Volcker rule是啥,但是我从来没跟美联储的人打过交道,这个交易又怎么复杂,我怎么知道美联储会不会用volcker rule来管啊!!
所以从新人的角度,我是很感激律所能给我机会跟着最厉害的合伙人,看看他是怎么跟对方律师谈判兼并条款,怎么跟客户打电话解释regulatory risk之类的呀~我每次接到啊一个新任务,虽然我做的工作都是很低级的,但是负责任的律师都会跟我谈一个小时,告诉我这个业务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他们的策略是什么,我的工作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而我因为参与低级的工作,可以围观高年级的律师是怎么一点一点把这个业务做下来的,可以学习他们起草好的材料,他们沟通的方式……这样有朝一日我坐上了那个决策方向的位置,就会知道怎么做了呀。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好嘛!
对国内律所来说,让新人做最细枝末节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一点错都没有的。作为新人律师,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工作不涉及决策层面就好生气的不做了。国内律所应该改进的是,不要让新人律师只做低级工作,而不给他们提升的空间,不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看到更高级别的法律服务是怎么运作的。还有,国内律所也应该尊重低年级律师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因为没有他们,高年级律师要多很多工作量,而且律所的律师会更新换代,这些曾经的新人也会成为律所业务的中坚力量。说白了,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这种行为错在不让吃草而不是让你跑好吗……
然后从新人律师的角度来说,意识到自己螺丝钉的本质是对的,这大家都知道啊,但是不应该抱着一种“你们都是坏人都不给我厉害的活干”这种心态好嘛~制度再不好,除非你有本事给他翻个底朝天,不然光是埋怨是没办法提升自我的啊。如果大环境不理想,那就自己脸皮厚点去跟着学,没有好的师傅愿意带,那就抓住一切机会观摩学习并伺机找一个好大腿抱上去。如果个人能力没有强到能改变不理想的环境,或者跳出这个环境,那么应该做的是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提升自我不是嘛!!
诶好像跑题了……我真是话痨耶……那今天先酱紫了拜拜啦(OvO) 如果有好多人赞我我就再更新社交篇喵!
4. 工作时间
先说一般律师的工作时间。对于associate,尤其是juniorassociate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什么朝九晚五啊根本就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一般这种“律师每天大概工作到几点”的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因为法律本质上是服务行业啊,客户需要东西的时候,熬夜也要做完,但是如果最近一段时间正好手头没什么事,可能每天五六点就下班了。
所以说工作时间具体是很难描述的。但是很好理解的一点是unpredictable。作为junior对自己每天工作多久是控制不了的。比如说你现在在一个M&A的deal上,对方希望一个月之内close掉,那可能你这一个月每天都bill15个小时,只有九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吃饭睡觉洗澡,临近close那几天还要熬很多夜。再比如说你这周手头大概有两三个事,每天工作到九十点钟回家,也没有太夸张,但是周五下午忽然partner过来跟你说,诶我有个很急的research要你做!你能不能周日给我呀!然后你的周末duang的一下就毁啦? ヽ(`Д?)? ┻━┻
每年的billable hours,纽约这边各家大律所associate的average大概在之间。这只能是一个大概的range,具体到每个律师或律所上变化会很大。比如说Wachtell的律师average怎么也得在3000个小时吧,但是对于一些出了名的工作强度不大,氛围比较好的律所,比如Ropes & Gray,一年大概都很正常。
不了解billable hour到底是怎么个算法的可以看我们学校career office写的这篇文章:The Truth about the Billable Hour 简单来说,你每天吃饭喝咖啡上厕所上网发呆的时间是不算的,billable就是你实际工作的部分,比如说你今天bill了8个小时,但是你可能在律所待了12个小时,因为那四个小时你出去吃饭了,这时间是不能bill给client的。
但是我们律所还有很好的一点就是no facetime requirement。就是说只要你活儿能干完,你人在哪无所谓。我暑假的时候,我们那层楼七八点以后就没人了,我偶尔加班待到九十点,隔壁的合伙人都会来跟我说诶你还在这干嘛啦赶紧回家!
然后summer的hours就真的很随意了……早九晚六是常态,上班中间跟其他律师去吃一个三个小时的lunch是常态,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只有4个小时也是有的,晚上去参加活动疯玩到凌晨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 ̄) 那是因为律所对待summer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定要让他们吃好喝好玩好。不过summer也是会加班的,比如说你现在就在一个节奏比较紧凑的deal上,客户催的紧,合伙人只能一层层催下来。于是这个活你周一拿到,在周二一定要交给junior associate,因为junior associate周三要交给senior associate,周四合伙人审,然后周五就发去给client了……
基本上不管是summer还是junior associate,工作时间主要取决于两点:client那边的deadline和你直接汇报的上级对timing的要求。比如说有的时候client那边虽然不急,但是直接监督你干活的associate让你一天之内先交个working draft上去,因为他不信任你的能力要让你改改改=_=# 所以说如果是跟着那种要求比较严格的律师,summer的工作时间就会比较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标题 | 《在英美的顶尖律师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编辑 | Carols
封面图片 | 百度
查看往期“智合学院”文章,可在“智合学院”的对话框中回复以下关键词,系统会随机推送一篇文章给您:
律师 1个律师,抵得上20个打手!
律师 为什么“律师”不叫“法师”?
律师 交际能力弱的人,适合当律师吗?
律师 中国律师的真实收入究竟如何?
律师 律师函是一封合法的恐吓信
法务 大公司的法务平时都在干些什么?
法务 迪士尼法务高管:如何在大公司做法务?
法务 十位成功总法律顾问的职业忠告
法官 法庭心理学:法官很苛刻,可能说明他饿了
法官 成为美国联邦法官助理有多难?
法官 谁在制约美国联邦法官的权力?
律所 一流律师事务所欢迎什么样的法学院学生?
律所 毕业生怎么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律师助理?
律所 法学院毕业生该如何选择第一家律所?
律所 好律所,长啥样?
简历 为什么简历投了那么多,却没有律所回复?
简历 简历里个人信息该写些什么?写在哪里?
邮件 如何通过6种邮件小错误毁掉你的职业生
邮件 如何让自己的每封邮件都有超高的回复率?
邮件 律师该如何撰写高质量邮件?
PPT 那些巨丑的PPT,你谢见!
PPT 为什么你的PowerPoint既不Power,也没
PPT Point?
职场 如何一周工作80-100小时还能拥有自己的生
职场 你越觉得舒服,职业生涯越有危险
留学 留学改变了我 | 一个JD新生的自白
留学 为何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更看重美国
留学 LLM/JD法律学位?
留学 美国留学之法学院排名间的爱恨纠葛
留学 中国留学生为啥勾搭不到美国姑娘?
读研 要不要读研?要不要读研?要不要读研?
开题 研究生毕业论文哪些选题碰不得?
答辩 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
答辩 如何在答辩老师的“炮轰”中生存下来?
英语 为什么有人喜欢中文说话加英文?
英语 为什么中国人说英语总感觉很难听?
英语 最近刚流行起来的英语单词,真心不能更时
英语 如果你有时间让你的英语变得地道,你找对
英语 文章了
读书 书读不下去?可能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读书 读书总是犯困,咋整?
读书 我是怎样有(gao)效(bi)率(ge)地阅
读书 读法学专著的?
法学院 那些年,我上过四个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没文化?中国著名法律院校雕塑大
男博士 你会嫁给男博士吗?
女博士 小伙,你会娶女博士吗?
女博士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学女博士竟是民国第
女博士 一女杀手
大法官 从履历到财富美国最高法院在世大法官最
大法官 全介绍
大法官 吃最高法饭,砸最高法锅的死磕女法官
拖延症 下次别说你有拖延症了,因为这根本就不
拖延症 是个病
拖延症 十个律师九个有拖延症,怎么办?
追女生 如何科学地追求女生?
没有账号?
直接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已有账号?
直接使用社交账号登录财融圈|体验篇在Magic Circle和美国前5律所都工作过是什么样的体验?财融圈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财融圈一键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编者按受访者杰力,本科毕业于Top法学院,在读期间在Magic Circle某律师事务所实**近一年毕业之后进入美国Vault T5的某律所工作满一年自入行以来,他主要专注于资本市场等执业领域,在港股上市(HK IPO)等方面积累了初级律师所需的经验,并参与了近三年来多个超大规模香港上市项目本文旨在为法学院立志于成为非诉律师的中高年级同学以及entry level的低年级律师提供其笔面试经验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港股上市中律师的职责初级律师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素质,以及英国所和美国所不同风格和职业发展路径等的介绍名词解释Magic Circle是对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五个著名国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高伟申)Linklaters(年利达)Allen & Overy(安理)Freshfields(富而德)以及Slaughter & May(司力达)的统称美国前五律所即Vault Law 100排行榜前五名的律所Vault Law 100是最权威的美国律所排行榜,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南网站Vault通过对美国律所的在职律师(associate)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的美国各大律所的总体声誉以及各项业务领域的声誉排行采访纲要1. 受访人自我介绍2. 进入顶级律所的经验3. 外所业务介绍4. 初级律师必备的职业技能5. 英美所不同的风格和发展路径介绍6. 受访人的个人经验和感受Q&A问题一你好杰力,非常高兴能够对你进行采访首先请你简要地进行一下自我介绍,并且跟大家分享一下你选择成为非诉律师的原因大家好,我是杰力,本科毕业于Top法学院,读书期间曾在一家位列Magic Circle的英国律所实**近一年,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美国Top5律所,一直主要从事香港上市业务,参加了近三年来几个超大规模的香港上市交易我目前已经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专心复**备考,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我入行两年以来关于工作的一些经历和想法我从日入行至今这两年多以来,曾得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学长学姐资深的业界前辈以及来自各校各所的同学同事和同行的帮助提点和关照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因而在此我也想把自己在这两年工作过程中的故事体悟和心得分享给各位我选择做非诉律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1. 作为内地法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在法律共同体中不同身份角色(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司法务等)的选择过程中,我觉得非诉类商业律师和我自身的特质性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较为契合,因而选择以此为志业;2. 结合我在本科期间的两段交换经历,特别是在北美法学院半年的学**经历,我对于专业化职业化有了更为近距且全面的认识,因而觉得本科之后参加工作进入市场认识社会并且以此身份在这样一个相对较为优质的平台上开始自己的律师生涯,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比较良好的开端和契机当然,宏观环境的因素,尤其是律所用人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影响和促进了我的职业选择问题二能不能跟大家简要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进入Magic Circle(以下简称MC)律所实**,以及毕业之后是怎么进入一家顶级的美国所呢?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为此都分别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你笔试和面试的经验?进入两家律所的机缘第一段经历是我自2013年7月初至2014年4月底在一家Magic Circle的英国律所的近一年实**当时,我于2013年初刚从北美交换回国,基本已经明确了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国内的外资律师事务所从事非诉业务这样一个基本打算(原因见前述)在这份实**之前,经由同院师姐推荐,我也还曾在另外一家Top 10的英国中小型精品律所兼职实**近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入行前的warming up,这也使我对外资律所的工作环境和具体业务的工作条线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次warming up之后,我通过一轮笔试(take-home memo task)和两轮面试(Practice Manager和律师),获得了这家Magic Circle律所的实**机会第二段经历是我自2014年7月毕业后至2015年6月底在一家Vault 5的美国律所的满一年的工作 当时,从我个人角度来讲,经过了一年多的实**经历,对于资本市场(特别是香港上市)业务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也对外资律所的工作环境英美律所对于初级律师(见**律师/律师助理)的培养路径以及非诉律师行业的基本生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基于此在考虑毕业后的正式工作之前有过一些更为审慎的选择和想法;另一方面从外在因素来讲,后一家美国律所当时因为某些原因也临时开放出了更多的用人招聘需求通过三轮面试(office manager律师和合伙人),我于2014年5月前后成功得到了那家律所的offer,并于14年7月毕业后正式入职工作前期准备对于律所求职的前期准备而言,我个人有两个基本判断:其一,对于律所和雇主而言,就处于不同阶段的求职者(在校生/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他们关注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其二,这些所谓的前期准备主要还是围绕着个人平时的基本素质和整体背景,主要包括以GPA为代表的综合学术能力,以托福雅思等标准化语言考试成绩为代表的语言能力,以出国交流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各种学术会议论坛活动比赛为面向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以实**经历和职业规划为主题的职场经验因此,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前期准备可能更多地还是要回归到在校期间对自己的学术能力语言能力综合素质和职场经验的长期持续的培养,倒并不一定专门为了应聘和面试笔试做过多具体的准备之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顺其自然即可笔试面试流程关于笔试面试的具体流程,我自己前前后后参加过不少于十家外资律所的笔试和面试,有些经历了从简历投递到合伙人面谈的完整过程,有些只是参与了一至两轮的选拔,还有一些就石沉大海,渺无音信总的来说,就外资律所笔试面试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轮环节:1.&第一轮,一般是由律所的人力资源主管(即HR,有些律所称之为office manager,office administrator或practice manager,也有一些律所对内管理和对外招聘由不同人负责)结合你的个人简历和成绩单,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就你在校期间的修**课程学**成绩社团活动各种比赛以及有限的工作经历进行一个比较细致全面甚至是尖锐的盘问;2. 第二轮,一般就进入到笔试环节不同律所的套路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也大同小异,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形:一个是合同翻译(中译英英译中,主要是翻译一下较长较复杂的法律合同条款),二一个是在限定时间和条件(提供联网电脑)在场或者以take-home的形式完成一个简单的legal research并以memo的形式予以呈现,三一个就是文档校对(proofread)笔试题目问答等其他形式;3. 第三轮,一般就进入到了律师的面试环节,旨在由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从具体法律业务和实际执业工作的角度,结合前两轮的背景调查与笔试的完成情况,对你就一些法律知识(主要集中在中国法项下的公司法和美国法项下的证券法)的基本积累以及对相关行业的一些基本了解以及你个人的工作经历求职打算和职业规划,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对你进行考核与评价具体形式分单面群面即轮面等,在此不再赘述;4. 最后一轮,如果你有幸通过了前三轮的筛选并有意入职,那么合伙人/老板将有可能会与你进行一次对谈个人认为这一环节应该不具有筛选和区分功能,更多的是由合伙人出面以老板的身份代表律所对你作为一个初进职场及初人本所的新人的礼节性的关怀,可能主要涉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职业规划等话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实际情况还以各所政策为准笔试面试经验结合以上罗列的四个环节,根据我个人若干次的笔试面试经验,我觉得应当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背景要尽可能地完整和过硬,包括你学**成绩语言成绩与能力课外活动交流学**模拟法庭辩论比赛等面向,尽可能不要有明显的短板和缺漏;其次,在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方面,可以就合同翻译的一些基本技巧方法,一些基础的中国公司法和美国香港证券法相关的法律问题,申请律所的基本状况主要业务过往的主要项目清单等历史, 等进行自我学**和初步了解;其三,就是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师兄师姐同行人士或资深前辈,对申请律所中主要负责招聘面试的管理者和律师的基本背景主要特点和个人偏好进行适当的背景调查,往往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问题三你入行之后主要从事的是资本市场业务,尤其是香港上市业务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香港上市业务,目前外所的主要业务,以及你为何选择了香港上市业务呢?目前中国外所从事的业务在中国的外资律师事务所有上百家,但其所从事与开展的不同业务领域以及现实的发展状况各有殊异其中,以Magic Circle为代表的早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英国律所和以美国Vault 10为代表的在实力过硬的顶级美所表现尤为突出从其所从事的具体业务领域来说,我们以公司业务为例,按照公司从初创开始发展壮大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企业初创伊始,需要从天使轮到A轮B轮等早期投融资,律所相应提供投融资服务;企业初具规模之后,伴随期发展壮大需要收购和兼并其他同业公司,律所相应提供并购服务;企业已成规模,准备进军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公开发行并发股发债,律所相应提供企业上市及股权融资;上市之后,企业可能会面临不同监管机构和司法管辖区下的监管/合规的问题,律所相应提供常年法律顾问和争议解决等服务在以上各类业务中,不同律所有自己的专长和特色,其中以并购业务和上市业务为盛前者业务来源丰富覆盖方面广泛,项目本身短平快且受益颇丰绝大多数在华外所的主要业务领域之一;后者,即发股发债,特别是香港和美国上市业务,是很多外所(特别是英国所中的corporate firm和capital markets team和美国华尔街律所)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市场上对于实**生见**律师/律师助理和初中级律师需求最大的业务领域个人选择香港上市业务的原因关于我为什么选择香港上市业务,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尽管我毕业一年入行两年以来主要专注于香港上市业务,参与完成了五个以上超大规模的香港上市项目,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是我的选择人的很多选择,包括一些重大的关键抉择,看似是自己独立意志的体现,但其实归根到底往往是环境际遇与现实之综合使然如果一定要问具体原因为何,花开两叶,各表一枝:1. 一方面,资本市场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日趋回暖,同时香港上市业务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板块,对于实**生见**律师/律师助理和初中级律师需的需求较大;同时,相比于其他业务板块,香港上市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如尽职调查招股书验证PN21和简单的招股书/法律备忘录的撰写)相对来说比较好上手;2. 另一方面,我第一份正式的实**就是从事资本市场,做资本市场业务;然后第二份正式工作自然也是看重了我在这一方面的比较优势,因此入行两年以来一直在资本市场尤其是香港上市业务中摸爬滚打;这两年在国贸的近500个日夜,看似忙忙碌碌不胜其乐,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并没有做什么实事,无外乎就是验证了五本招股书参加了几次Pre-A1 Board Meeting和printer session,参与了几十次尽调面谈打了上百个尽调电话校对了几万张法律文配合完成了部分招股书和法律备忘录初稿的撰写以及零零碎碎地完成了若干件翻译和法律调研的工作,除此之外,概无其他君问原因未有因,DD验证Drafting总体而言,香港上市业务以其业务内容的复杂性项目收益的规模性以及对于年轻律师的客观现实需求,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也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职业起点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事实原因和现实状况,对于初入职场的在校生和年轻律师在业务领域上的接触业务能力方面的训练等方面是否合理有效和可持续,则值得大家思考除此之外,非诉业务领域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等待你去学**发掘和探索,因此还愿大家莫要故步自封本本至上,仍应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问题四你入行以来参加了多个重大的港股上市业务能跟大家简要介绍介绍一下初级律师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吗?鉴于我入行工作的时间有限接触的业务类型相对单一,参与的工作内容比较基础,因此我仅就初级律师的角度谈谈律师在香港上市业务中的具体工作总的来说,初级律师刚入行时所能承担的职责非常有限,主要分为作为公司律师和承销商律师两种情形如果你在承销商团队作为初级律师,主要负责尽职调查/PN21和招股书验证这两方面问题,并配合美国组律师完成美国法项下的OFCA, comfort letter与global offering项下的其他辅助性工作尽职调查,即Due Diligence (DD),是贯穿香港上市项目始终,最基础最重要的全局性全程性工作,也是初级律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具体包括尽职调查问卷的起草电话和当面访谈,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管理层尽调法律尽调业务尽调财务尽调等其他补充尽调以及相应的尽调需求清单的撰写与资料的收集和反馈PN21作为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21对保荐人在尽职调查方面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包括尽调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条线的全程记录而招股书验证,这可能是香港上市业务中初级律师最熟悉的日常工作,可以不夸张地说没有做过招股书验证的年轻律师(US team中JD背景的associate不在此列)不能说自己做过香港上市项目招股书验证是承销商律师为了配合联交所上市规则项下对于保荐人的要求,而对招股书全书进行逐字逐句的verification这项工作的旷日持久强度较大且内容单一,但却是对项目全局的进程和招股书全书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制镇作用,因此不可小觑或轻视反过来说,负责招股书全书验证的同事也自然是除了招股书主笔律师以外对招股书内容最为熟悉,除了中国律师以外对公司底档情况最为了解的律师之一,常常在项目上扮演者位卑权重以小驭大的关键作用如果你在公司律师团队作为初级律师,往往会协助公司就公司治理并购重组内部整改出具法律备忘录(Memo)该类工作大部分有先例和其他项目上的成品可以参考,也往往会有高级律师对你进行指导和把关其次,你还会被要求配合高级律师完成招股书撰写的辅助性工作一般来讲,公司律师负责招股书撰写(特别是美国法项下的主要章节),但也出现过承销商律师和公司律师合写甚至是承销商律师主写同验的情形在此过程中,初级律师一般会在高级律师的指导下完成招股书相关章节初稿的撰写,也会在与公司沟通的过程中,负责收发问题清单,承担沟通渠道的作用,并将公司合各方对招股书的修改意见进行审阅与处理此外,公司律师还需就公司在其他中介的选定非香港公司注册及与基石投资者接洽等环节提供法律意见并撰写相关合同协议等除此之外,初级律师的日常工作中还少不了翻译法律调研和文档校对等,并与以上所述工作共同构成初级律师在香港上市项目之中的主要日常工作问题五你认为作为一个初级律师,在资本市场业务中必备的技能是什么?应当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初级律师最重要的品质和技能就是细致责任感以及自学的能力细致这是年轻律师安家立命的基本功初级律师需要在各方面都应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比如说验证笔录的编号信息清单的格式财务章节数字的抄誊尽调资料的整理文档格式的调整和内容的校对等这种细致工作的能力,应该是每个初级律师和每位职场新人的必备素质,之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工作不细致,活儿不够好,其他一切都免谈责任心尽管初级律师所能接触的业务相对有限,处于一个相对辅助性的地位,但是对于自己的工作仍然要尽心尽力地完成,既要用脑,更要用心用脑要求你对信息和理解和整合以及所出现问题的看法更加准确和敏锐,而用心则更强调你能做到全心全意心无旁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责任感中所包含的中尽职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也是我们成为过硬优秀值得别人信赖和依靠的专业人士的不二法门自学能力资本市场的规制与监管是建立在监管部门强制披露的重要机制之上,这是由于投资者和发行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监管机构要求中介机构在监管部门的规制下等对发行人的资信进行背书由于长期实践业务实践和经验积累,香港上市项目中的绝大部分的文档(比如法律备忘录招股说明书验证笔录尽职调查问卷等),都有模板和先例,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初级律师的成长不一定是高级律师手把手地教或者自己从头开始学,而是照猫画虎自学成才特别地,在项目的若干关键时点,各方中介会组织各式各样的电话会议和群组邮件,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各家机构的资深人士(投行的董事律所的合伙人和高级律师会计师的高级经理等)发表一些关键的意见,这是初级律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绝佳机会问题六根据你分别在英美所工作的经验,能分别谈谈你对英美所不同风格的认知以及不同职业发展路径的看法吗?由于我在英美律所这这两个系统里面都有过实**/工作的经历,同时我在职业起步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自己的思考经历和挫折,因此对此我感触较深英国律所他们对于内地法学院毕业生更加重视和公平,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律师界学徒制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与它们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业务领域较广,本土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目前Magic Circle这5家律所大部分还是采取trainee-solicitor rotation的制度,半年一个seat,trainee两年共四个seats,可以接触到包括公司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银行业务等在内的不同的业务板块,最后结合个人意愿和市场需求决定升职为associate之后所从事的具体业务领域此外,英国所在职业资格方面的要求相对灵活,它们既可以接受国内法学院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在美国读完LLM考取Bar之后以二年级的trainee身份入职,一年之后升为associate;也能接受之前有若干年工作经验,读完LLM考取Bar之后直接成为local associate,当然对于JD背景的学生和有更为丰富工作经验的中高级律师也敞开大门,甚至在早年也接受一直在国内法学院学**,一直工作到中高级律师之后再出国攻读学位美国所其关注的重点还是US Law School毕业并获得资格认证的 JD背景的学生,而对于内地法学院毕业生所能提供的职位非常有限,比如paralegallegal assistantlegal consultant等,其本质即没有在美国法学院取得学位并获得资格认证的职场新人当然,国内的paralegal和香港以及美国的paralegal不同,国内的paralegal接触和参与具体任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具体的法律业务,但是香港和美国的paralegal的职责更接近于housekeeping的性质,很多并不具备法学背景,也自然没有转为associate的机会,是介于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一种存在(编者注:在美国,paralegal不需要法学院学位,只需要本科毕业参与几门paralegal course的培训,获得一个certificate即可)当然美国所也不是铁板一块,Vault T5或者T10的律所较为保守,还是更多地关注于US Law School毕业并获得资格认证的 JD背景的学生,而一些tier2的律则相对开放,会有一些变通的做法,比如说国内名校毕业然后律所工作两三年,在获得美国LLM和US Bar之后以过渡性质的legal manager的身份根据候选人先前的工作情况不同,继续工作1-3年不等,然后再成为享受global pay的associate当然,近年来,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候选人可以在获得LLM和Bar之后直接成为global pay的associate,尽管其样本极其有限问题七入行两年以来,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和心得想跟师弟师妹分享的?入行两年,我最大的感触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形容:感恩挑战和反思,在此与各位朋友分享首先,自己背景有限而能力平平,但非常幸运地在毕业前后,能够在这两个非常优质的平台上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更加有幸地参与来近三年来若干项超大规模的香港上市项目,并在其中掌握来资本市场业务中初级律师的必备技能,加深来对行业内若干领军企业的了解和整体相关行业的认识,还能广交贤良,结实来一大批为人正直清明心地善良背景完整且素质过硬的优秀律师和业内前辈其次,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在完成从在校学生到律所小兵的角色转换心态转化和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也的确遭遇过一些挑战和挫折;在身心状态工作/生活平衡和情感/思想状态的不断调整中,也着实经历过一些低潮和波折好似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然而,我从未视这些挑战与挫折为不可攀登之高峰,也不以那些低潮和波折为无法逾越之滩涂,而是保持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辄以犹欢,面对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挫折与挑战甚至是伪佞与不公,都将其视为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我自己也希望通过这半年的时间,在复**备考调整身心的过程中,重新对自己在知识积累性格养成素质完善情绪管理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反躬自省自思其路,以待来年蓄势待发决起而飞同时,入行两年以来,我始终抱着一颗求知求真的内心,保持着一种独立思考的状态,对于自己在专业素质情绪管理和身份认同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不当之处,对于行业里圈子中的一些并不合理并不健康也无法持续和良性发展的一些客观现象,慎思笃行,不易其志律师这个行业,特别是对于非诉类商业律师而言,在中国目前语境下,终归是一个中介或代理人的身份,是乙方甚至是乙方的乙方,在身份认同角色扮演等方面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遭遇许多的不公甚至面临无处躲藏的尴尬与无奈但是,尽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坚持自己的自主判断,适时适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这不仅是对客户和同行负责尽职的表现,对自己所学与所思忠实笃定的姿态,也是作为一个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独立知识分子的基本操守特别地,作为初出校园的年轻人,我们身上滚动地是这个时代最鲜活的血液与最蓬勃的希望,不怨不忧不惧,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恪守一份清澈的心境,凭借自己的所学所知,通过积年累月的耕耘与实操,让市场的新风与行业的新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边绽放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法律人!朋友们,我们一起加油!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作者的知识成果如有版权异议,可联系本平台,我们会立即处理!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contact@财,转载请直接与公众号后台联系财融圈() 是中国首个财务金融领域职业社区,社区提供财务金融圈内招聘求职信息发布职业路径规划专业干货分享专业问答咨询关注财融圈,您的收获岂止一份工作!财融圈海量微信群加入:关注本微信公众号:cairongquan360(也可直接长按下方二维码)后在菜单栏查看入群方式!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财融圈旗下精品公众号:金融那些事儿(微信ID:JRnxsr)本平台主要以发布金融财务审计等财金领域的精品干货业内八卦趣事为主!CFO职业圈(微信ID:cfocareer)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职业信息分享,专业信息**平台财融头条[微信号:earlynews] 每日早间新闻头条汇总财金专业领域新闻!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顶尖律师事务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