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核能的和平利用用太空的序幕

背景资料:中国航天大事记
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朝着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牵手”。
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区域性正式服务,由16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系统将服务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
2013年4月26日,中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开启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地区。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
2014年12月7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
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作者: 新华社
[责任编辑: 吕芮光]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届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日,“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完美完成了首次空间对接。对接机构非常复杂,由捕获缓冲、连接分离、控制和控温四个子系统组成,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正是由于数十万科技人员自觉服从大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问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才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大协作,才凝聚成中国载人航天这个大写的“一”,壮大了和平利用太空的力量,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创造了美丽的“天神之吻”佳话。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的航天大国,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伟大成果。值得骄傲的是,空间交会对接,从总体方案到具体实施都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材料三:2011年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于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总结交流了各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的新经验;展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建设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2011年度十大创新型城市、十大低碳城市、十大创新型企业、十大创新人物等
(1)结合材料一分析“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科研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8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2届江西省南昌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政治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分)空间交会对接被世界航天专家公认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零的交会对接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了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大步。
材料一:从无人实验飞船到载人航天飞船,从“太空漫步”到“太空之吻”,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1992年正式启动的921工程中,就明确提出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是建立永久太空站。“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步,“神舟七号”飞船圆满地完成了第二步中的核心技术出舱活动,随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航天又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8分)
材料二: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进行了中德合作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项目共有17项,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中德合作l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所大学,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包容性发展。
&&& (2)请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的宗旨、原则的合理性。(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河北省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政治题
题型:单选题
中国实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空合作交流。这说明&&&&&&&&&&&&&&&&&
①各国之问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太空领域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中国实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空合作交流。这说明
①各国之问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太空领域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德媒: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利用太空&不确定--河北频道--人民网
德媒: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利用太空&不确定
&&&&来源:&&&&&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4月15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将军事和航天更紧密结合起来。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他在空军机关调研时呼吁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
  文章称,中国一贯强调自己的太空活动只服务于科研目的。所以中国宣称要增强太空防御能力,也要提高攻击能力,就更加值得注意。
  文章说,中国航天的和平特征在“玉兔”月球车登月等项目上似乎还表现出一定可信性。但在其他航天计划上,是否是纯粹和平地利用太空就不那么确定了。
  文章还说,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航天在很大程度上具备“双重用途”特征,即航天技术可实现军民两用。比如,运载火箭可以将航天飞船送入运行轨道,原则上也能携带核弹头。导航卫星既可以为汽车导航,也可以为弹道导弹导航。
  文章,中国军方似乎和美国同行一样认为,太空利用在未来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军方2007年通过摧毁一颗报废的气象卫星表明了自己的雄心。
  不过,文章认为,中国与向地球轨道部署武器的真正太空军事化还相距甚远。美国在这方面明显领先,如引发媒体关注的美国X-37B空天飞机试飞活动。专家就此一再对爆发地球轨道军备竞赛发出警告。
(责编:侯崇智、杨文娟)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圆“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时间: 19:10&&&来源:川北在线原创()&&&责任编辑:毛青青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中华民族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载人航天&精神,成为一代代航天人的生动写照。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到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太空漫步;再到&嫦娥奔月&美丽传说从梦想走进现实;中国航天一步步搭建起迈向太空的天梯。
  设立&中国航天日&,以此宣传和普及航天知识,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航天梦不仅凝聚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追求,更凝聚着亿万国人的强国梦想。如果把我国科技事业比作一条奔腾的巨龙,那么航天事业无疑就是龙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这个龙头始终高高昂起,将中国科技事业不断抬升到新高度,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跃升到新水平。
  据悉,近日我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获批立项,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飞往火星,这无疑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相信,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中国航天将越走越远、越飞越高。(江全)
&&&投稿邮箱:&&详情访问川北在线主页:
>>您来参与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利用太空泥做熊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