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100我国是什么中国国运景象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建国一百周年我国的目标是_____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到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大学毛概本届政府提出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的具体任务是什么?_百度知道
大学毛概本届政府提出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狂人横刀向天笑
狂人横刀向天笑
采纳数:25283
获赞数:129982
“三步走”战略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这一战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望采纳,谢谢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 美媒:中国建国100年时什么样?南海或已成内湖>>正文
来源:环球网
美媒:中国建国100年时什么样?南海或已成内湖
[提要]美国《全球主义者》11月29日文章,原题:20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100年华诞 2049年将是新中国100年华诞
& & &&美国《全球主义者》11月29日文章,原题:20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100年华诞 2049年将是新我国100年华诞。让我们把目光穿越未来几十年,将发现怎样的我国和世界&&在2049年?其间有许多问题需要提出并回答:
& & &&一、中等收入或高等收入的我国?过去半个世纪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可谓凤毛麟角: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我国大陆届时能如愿以偿吗?& & &&二、人口挑战?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老龄化,劳动力供给逐渐枯竭。我国能成功应对其令人畏惧的人口挑战吗?& & &&三、脑力胜过体力?这取决于我国能否通过创新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 &&四、邻国更近或更遥远?我国面临诸多国内难题,也需应对相当艰巨的邻国关系。届时,我国能否都很好地应对?& & &&五、朝鲜会怎样?政治学者常说,朝鲜是我国的盟友。但令朝鲜&恨之入骨&的韩国却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和科技伙伴国之一。2049年,朝鲜是否仍是拴在我国脖子上的磨盘?& & &&六、日印对华关系。届时,日中各种争端将会怎样?中印关系呢?我国掌控着从青藏高原流向印度的水源、两国存在领土争端且我国海军向印度洋进发。此外,北京与伊斯兰堡关系密切。& & &&七、南海与美军。南海可能是最热地缘政治问题。2049年南海是否已成我国的&湖泊&?是否已由此引发战争?最重要问题是,我国能否与美国摆脱&修昔底德陷阱&?& & &&这些问题的答案主要取决于北京能否推行必要改革,还将取决于哪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将占上风。(作者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教授雷曼让-皮埃尔&莱曼,王会聪译)
上一篇: 下一篇:报告中 郑永年将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毛泽东的30年 邓小平的35年和从今天开始的35年
我的图书馆
报告中 郑永年将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毛泽东的30年 邓小平的35年和从今天开始的35年
  过去的65年已成历史,2049年中国会变成怎样,取决于今后的35年。他认为未来三十年,中国民主化的实现是必然,并对比印度、美国等国的民主化历程,分析中国现状,指出中国应该走适合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  常人看来严肃枯燥的政治学问题,郑永年教授条分缕析、细细道来,他纵观历史和今天,比对中国、印度和美国。  而且郑永年教授着实是位高端段子手。他谈及新加坡已逝前总理李光耀先生,表示对于李光耀是很佩服,对方是“我做的事情你接受了,就是民意”。现场观众笑声一片。  谈及腐败问题,郑永年教授犀利表示,有些反腐败机构的官员自身都很腐败。台下听众都听得聚精会神。  报告临近尾声时,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内容涉及“未来中国30年哪些领域不能发生颠覆性的错误?”、“朱立伦当选主席之后,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等等诸多尖锐问题。  也有学生现场提问英语学习的问题,与报告主题无甚关联,引起现场师生善意的笑声。郑永年鼓励年轻学子,学习外语不要怕,说出来就好了。 整场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无论在场师生抑或郑永年教授都意犹未尽,现场观众接连不断地传递提问小纸条上台,限于时间,最后只能择选一些问题回答。  会后是还有签售,小编听闻身旁某出版社编辑笑言,今天参加现场签售的读者,比之前浙江书展上参加郑永年签售的读者还要多。可见一场报告之后,高校师生已被郑永年的犀利幽默所折服。  签售会上,大家纷纷掏出真金白银,抢购郑永年著作,火热程度不亚于超市促销期间的大妈采购,谁敢说学术无市场?  没到场的浙江新闻客户端读者,不用担心错过,以下我们将尽量完整地和您分享郑永年教授的精彩思想。  思考之魅力,“思享者”愿从今天始。  当代浙学论坛  中国未来三十年  主讲嘉宾:郑永年  我们知道,讲未来是最不好讲的,因为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最害怕去预测什么。但是,这个课题却非常重要。我以前写过《中国改革三步走》,先走经济改革,现在是社会改革,以后再走政治改革。我认为中国现在实行民主化还太早。有人就提出来,你说民主化太早,为什么还要研究民主?我说对未来的东西应该先研究,民主化来了再研究民主,就来不及了,如果说民主化是不可避免的话。中国应当实行一个什么样的民主,怎么找到中国自己的民主,这是我们学者研究的课题,也是学者的一份社会责任。怎么样去认识未来?我觉得在社会科学里面,你要看未来,就要从大历史背景里面去看。如果要看未来30年,就要看以前的30年怎么样,甚至以前的60年怎么样 。  今天我们讲两个一百年,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百年,2049年,到现在还留下35年的时间,所以要研究未来30年的时间。我个人判断,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新一届政府是在规划未来中国30多年,这从十八大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的架可以看得出来。  如果要讲未来30多年,也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也就是到2049年,那就先要从改革开放以后的35年发展进程来看,同时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以后65年的发展进程来看。  这100年,可以分成毛泽东缔造共和国的前30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的中间36年,十八大以后从现在开始到建国100周年的34年左右的时间。毛泽东在位的近30年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毛泽东的评价国内一直也不统一,世界上也是不统一的。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要从一个大历史来看,对毛泽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习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30年不要互相否定,我是非常支持的。历史是事实,不能互相否定,不能带着个人主观的方法来否定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产生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从清朝衰落以后,找不到一个政府形式,找不到一个国家形式,是从军阀混战、抗战这样分裂的局面中走过来的。当然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也有搞经济建设。大家去看毛泽东的整个时代,它的经济发展在50年代前面一个阶段是搞得非常好的。当然中国前面30年的人均GDP很低,就是后来邓小平所说的贫穷的社会主义,但是人均寿命、教育、基本的医疗有根本改观。在这点上,毛泽东是有非常大的功劳的。中国以前传统的体制就是皇帝统而不知,皇权不下乡,毛泽东领导的体制是政府的权力第一次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来建设国家,这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事情。当然,后来他搞“文化大革命”犯了巨大的错误。  毛泽东的功劳在哪里?中国人自己往往看不清楚。我很喜欢把中国跟印度进行比较。这个灵感还是我以前跟新加坡的前总统纳丹得来的,他是新加坡印度籍的总统。我问他,中国跟印度比较你是怎么看的?他考虑很简单,因为中国有共产党,印度没有中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我在想,一个政治组织为什么对国家有那么大的影响?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为什么印度的民主法治、市场经济就搞不起来呢?如果你到印度去看看,无论是传统的等级制度、家族制度、传统的社会结构,还是现在的那些民主、法治这些东西,都阻碍着市场经济在印度的发展。不可否认印度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但是如果你去看的话,基本上只是人口的10%发展起来了。现在印度所谓的现代部门的经济只占30%,而传统的部门占70%。毛泽东时代对传统社会的改造扫清了市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那么快的经济发展,跟中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比如,如果中国不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就很难征地。印度现在要征一块地,中国一个月就够的话,它要好几年。所以大家去看印度,基本上现在的经济就是外包,因为英文好,主要是IT、高科技这方面,大规模的工业化还没有开始。从人类历史上来看,如果真的要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工业化,而大规模的工业化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系,印度现在就做不了。印度以前是国大党,也是个家族党,印度各个邦都是家族统治。印度现在的等级制度下,尽管由大家选票,基本上就是非常极少数人的民主。  第二就是工业扩张。因为为了战备经济,当时国际条件不好,中国就从以前的东南沿海的一些经济基础设施,到后来实施“三线”计划,扩张到全国各地。这是一般的市场经济推动不了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说一句话市场经济就发展起来了,需要很多的条件,而这些客观的条件都是毛泽东时代创造出来的。我个人认为,毛泽东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反对市场经济、反对资本主义,他不了解西方的资本主义运作方式,但是他觉得用西方的这种方式,永远不会赶上西方。他认为在落后国家搞经济发展,不能用西方的那套方式。这一点,我想大家如果重新去解读毛泽东的话,可以用另外的思路来看。  中国人喜欢跟美国比较,不喜欢跟印度比较。但是即使跟美国比较,我算了一下,从1980年到现在,美国经历了五任总统,我们中国经历了五任总书记,但是比较一下,中国从70年代末那么穷的一个国家,人均GDP大概300不到500美金(当然有不同的算法),到今天的7500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中国曾经是最穷的国家之一,到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这里我不需要具体举很多数据来说明了。而美国做了什么?五任总统中,里根总统的时候是最好的,但是从老布什开始,除了海外打仗以外,基本没做什么。奥巴马总统上任以后野心勃勃,他想搞一个医疗改革,三千万人,现在灰头土脸搞不成。再比如说金砖国家,五个金砖国家,其他四个金砖国家GDP总体上加起来还不及中国一个。所以我们自己生活在中国不知道,但是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我是觉得可以看到一些事情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刚刚赶上日本,但是到去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变成日本的2倍了。当然,中国人均GDP还是比较低。人均GDP低,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它不是一个负面的因素,人均GDP低表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这36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当然经济体制方面需要改进,但是基本上大体的制度已经建立了。是不是中国这36年的发展就是一个经济上的改革呢?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只是一个经济改革,而没有政治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政治上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改革呢?因为我是学政治学的,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36年的进步恰恰是中国政治上有很多的创新、很多的改革。我把它总结成几点。  第一是职位的限任。今天去看看,发生颜色革命的那些国家,都是因为总统没有限定制,一直可以无限当下去。中亚、中东都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限任制,搞终身制,就很容易犯错误。政治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但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这是邓小平的功劳。  第二是年龄的限制。中国每年有几百万的干部退休,有几百万的新的干部上去。这就是政治学里面所说的,更新非常快。  第三是贤人政治。你要想当国家领导人的话,你不仅要有教育背景,但是教育精英不一定是政治精英,因为政治就是政治。治理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没有各方面的经历和阅历是不可想像的。  第四是集体领导体制。集体领导体制有它的负面的效应,但是积极的方面就是领导人互相制约,就是党内民主。  这些都是政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上方向是对的,没有犯过大的错误。如果不考虑这些政治因素,很难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36年的伟大成就。当然也不是说现在中国模式是最好的,它也面临许多的问题。比如说集体领导,集体负责到最后就变成没人负责,因为任何一个政治制度,最后谁负政治责任最最重要。再比如说,现在有些官员的腐败触目惊心,贪污的数量超出人们所能理解的底线。我想一个人能够贪污那么多钱的话,肯定是某些方面的制度出了问题。  当前改革的主要问题是,经济领域没有跟社会领域分开,简单把经济政策运用到社会领域。日本跟东亚四小龙,他们经济起飞以后大概30年时间,能把中产阶级做到很大。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中产阶级的数量,根据目前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大概是在30% 左右。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因为你把社会都破坏掉了,我们很多的GDP都是通过破坏社会得到的。大家就说,你买了房子变成房奴了,生了小孩就变成孩奴。中国的中产阶级没有社会基础,消费社会跟中产阶级基本上是同义词,所以消费社会建立不起来。我们今天要对无产阶级重新理解、重新定义,无产阶级不是真正的无产,否则也不会提全面小康社会了。  经济的新常态就是指我们的两位数的经济高增长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什么叫中高速?就是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增长还是比较高的。还有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对外出口转向依赖内需消费。  首先就是对经济新常态怎么理解?我自己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现在远未进入新常态,只是说两位数的高增长过去了,我们追求中高速增长,但是怎么样能实现一个长期的中高速增长呢?如果未来15年、20年实现6%、7%的稳定的增长,这就是稳定新常态;如果今年是7%,明年是6.5%,经济波动太大了,我想这是谁也不想要的新常态。  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对中国很重要,我们批判GDP主义,用牺牲社会来换取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但是GDP增长还是非常重要。中国现在是7500美金,下一个阶段就像习近平所说的“四个全面”的第一个,要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把全面小康社会理解成中国共产党的中产阶级观,怎么样把自己从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提升到高收入经济体,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中国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社会,就是像早些年的日本,后来的亚洲四小龙;但是如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会像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这些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样,腐败,暴力,政权不停的轮换。一个社会一旦进入高收入之后就不同。  现在有些外资因为国内意识形态的争论,特别是一些左派机会主义的做法,有些在撤退,但是陆续进来的也有。因为在中国,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问题,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还事关国家发展方向的问题。如果你要开始讲阶级斗争了,那就对人家影响很大。现在大家提倡众创,众创是可以减轻一些就业问题,但是真正对中国整个国家的GDP贡献或者是产业转型,还是有限的,还是要靠这些产业怎么样升级转型。  李克强总理这次全国“两会”上又提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我是非常赞同。你不发展真的不行。如果是发展,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不发展,就成为一个永恒性的问题。  当前,中国政治更是进入新常态。一是权力的集中,以前是太多的分权制衡。第二个是顶层设计,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是通过顶层设计而来的。第三个反腐败。  反腐败我觉得非常重要,不反腐败就会亡党亡国。中央设计的很好,但是一到某些地方就被搞成一个群众性的运动,那就不好了。群众运动非常有效,但是你要看到成本,最重要的是法治就建立不起来。  反腐败,先治标后治本,治本就是要建立反腐败的制度。你看看新加坡、香港,新加坡一个小小的反贪局,香港一个小小的廉政公署,同样是两个华人社会,为什么搞得很清廉,这跟多党制没关系。新加坡是长期一党独大,香港当年还是港英当局。反腐败的机构要集中,机构太多了,反而给腐败很多机会。反腐败的新制度正在形成,法治的方向是对的。  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非常好,三中全会363条改革方案,四中全会180条改革方案,有一些重复,加起来是500多条改革方案,哪怕是实施80%的话,也完全是一个崭新的中国,现在关键是你怎么去做的问题,怎么把顶层设计执行下去的问题。因为中央政府是改革顶层设计者,也是有些改革领域的推动者。像财政货币政策它决定,外交、军事都是中央政府的,跟地方政府没有什么事情。但是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央政府不是主体,改革的主体还是地方政府、企业、社会,要把这些权利下放到改革者手里。为什么80年代的经济特区在广东搞的那么有效,现在搞上海自贸区,为什么动静不大?就是分权不够。当时邓小平在创立特区时说,我给你权力,你可以试错,改革是要试错的。改革里面犯错误是允许的,你不让他犯任何的错误,他不敢干了,这也是不可能的。让地方政府和企业试错可以往前走,否则改革不动。  还有现在提倡法治,现在所有的改革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这也是对的。但问题就是改革就要触动现有的法律体系,这是个矛盾。怎么来解决?该废除的废除,该清理的清理。今天我们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重要,先做减法,先清理掉,束缚我们的东西、过时的东西太多了。  现在左右派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争论相当激烈。左派是否定宪政的人,右派说要搞西方的宪政,这都不对。中国应当搞中国自己的宪政。右派说不搞宪政,共产党不搞宪政,为什么毛泽东当时要制定宪法,为什么邓小平82年修改宪法,因为共产党是要搞宪政的,你不搞宪政你搞什么,难道要回到皇权时代?但是右派就很麻烦,他们要搞西方的宪政。两年前,有两个记者采访我,我问他们,你说是宪法文本好还是宪法好?他们说不上来。我说你们认为宪法文本好的话,我是学政治学、学宪法的,我一天给你搞出一个非常理想的宪法版本来,这并不难。好的宪法就是真正在中国这个土壤上能运作的宪法。你说西方宪政好,你看看非洲实行西方宪政的,亚丁美洲实行西方宪政的,你为什么不去看看?我们一说民主就是美国、欧洲几个国家。他们都是运作比较好的,其实现在问题也是一大堆。非洲国家从表面上看有宪政、有多党制,什么都有了,但就是一纸空文在那边。所以我们要搞中国自己的宪政。我是反对中国搞多党制的,中国一实行多党制就会打起来,说不定会搞武装割据。你到台湾去看看,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跟台湾的人均GDP差不多。新加坡现在5.5万,台湾连新加坡的一半都不到。  四中全会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改革的文件,我们讲民主法治,大家知道,法治民主,如果民主发生在法治之前,法治永远搞不起来。世界历史上包括西方,法治永远优先于民主,有了法治才能搞民主,搞了民主就搞不了法治。尽管四中全会不是用政治改革作为主体,是以法治作为主体,其实这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改革文件。  此外还有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任何国家,把法律分成两部分,立法跟司法,立法是执政党控制的,天经地义,任何一个国家立法是执政党控制的,跟中国没什么区别。但是法律一旦产生,你政治就不要去干预了。三中全会就是这个方向。  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就说了,中国到下世纪中叶成为民主富强的中国,我对这个民主富强的中国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在2049年建国100年周年会是什么样?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国以后我国发生的巨灾多达21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