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明礼遵纪守法 名人故事的故事

中国名人的成长故事_百度知道
中国名人的成长故事
提问者采纳
鲁迅生平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订花斥拘俪饺筹邪船矛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国名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10条回答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
向金辉。中国第1鸭男。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山田功打金贸村。向金辉当时为抗日青年,被迫娶山田胡西为妻后。前期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
李白 小时候逃学 受了“只要工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启发 从此发愤读书 甘宁 原来是一个恶霸 后来读起书来(兵书)成了孙权手下的大将 周处 原本是个坏人 后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邪归正 成了一个学者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
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
李白 小时候逃学 受了“只要工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启发 从此发愤读书
不bvnbvnb0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名人成长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
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成人大有作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凿壁借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 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海明威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 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 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 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 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 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 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 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 象征他早年反判像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 。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 ”,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 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 ,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 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 ,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 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 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 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 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 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哈和莫扎尔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 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 威在像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 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 涅克·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 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 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了,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 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 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 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G·威灵顿 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象生活一样必须 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 动活泼的语言。下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 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 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 。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在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 ,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 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 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 百多片碎弹片,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 了出来。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上星期。
  海明威“亲历”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 ,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 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眼的人处 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 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 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待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
    那个年老的待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 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 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 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民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 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 地通过创作而浊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
    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 ,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 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 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 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 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 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 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
    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 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 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 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 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 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 。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并且通过安 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理查孙,她 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 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 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 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士战争的简练的戏剧 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 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 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
  写作中的海明威(1953)
    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 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 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 德·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庞德、詹姆斯·乔衰斯和福德.麦多克 斯·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象大陆 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 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 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 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 的讽剌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 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 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安徒森帮的忙。
    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 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 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 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 “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 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蒙罗在《诗歌》( 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站首短诗;玛格瑞特·安德生和琴·希普在《小评论》 (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 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 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虽然前途好象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 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 。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哈德莱(“勃姆比”)·海明威生在十月 ,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 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 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 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 。”
    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菲兹杰 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 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 了信,但因为误和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 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 ,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下两本书的权限 。
    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安徒 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泰特、保尔·罗孙匪尔德和 路易斯·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 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 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路·门肯和安徒 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 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 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 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 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 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 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 。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 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 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 ,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 。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痉 。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 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 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 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 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 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
    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 ──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热变 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 的绰号,也不管是叫“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 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象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 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 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 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称补艺术上 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 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 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 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 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驰了 。
    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洽德莱离 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 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 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 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 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地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 “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
    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 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 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 但海明威却更象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 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 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 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 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 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 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
    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 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谐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 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 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 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 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利·摩根的话──“一个人 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 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 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 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骗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 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 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 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 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 条件,自己的理由。
    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 篇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 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 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 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 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 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 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 《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 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 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 写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 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 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 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 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 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 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 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 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他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 是更象战士,不大象记者。他在巴黎效外一个哨所负责巡逻与查问很有成效,为莱克勒克将军部队的前进收集情报。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 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 。他的同行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份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 支游击队组成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 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 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
    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 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 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 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 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 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 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 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
    一九四O年以后海明威一次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 是读者所期望的重头作品。一年前他险些死于丹毒。实际起因是尘土进了眼睛,揉 后眼睛发炎,可是海明威夸大这件小事,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子时子弹的一点 软塞进了眼睛。他住院时决定写这部规模较小的作品。客观情况改变不了批评界的 意见,这部作品受到难听的攻击。较温和的批评家说它“情绪厌倦”,相信海明威 尚有潜力;绝大多数批评家粗暴地攻击它是顾影自怜的自我仿作。在理查德·康特 威尔上校身上,海明威自传性质的形象很突出,唠叨他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 孤独、爱情和勇敢──这是他四十年代经验的具体化。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 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 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
    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 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 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 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 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他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描述他在非 洲的经历,但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只是连续性的两段二流水平的新闻报道。
    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 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 与海》帮的忙。这时,他更加使劲地排除通往过去的顽固的障碍物,走向二十年代 ,那时候他堂到过描写斗牛士安东尼·奥多涅斯与路易斯·多明奎之间的竞争写进 另一部《午后之死》里去。成果又是两段连续性的报道,叫做《危险的夏天》,发 表在《生活》杂志上(原稿其余部分从未发表过),也写得苍白无力,读来乏味。
    再就是巴黎了,二十年代早期他学艺的巴黎。海明威还没有从西班牙回来的时 候,就在当年写下的一大箱札记中搜索,他用回力球的术语对他妻子说,他打算“ 反拍写传记,回忆的传记。”海明威夫妇回到古巴后,对菲德尔·卡德特罗获得胜 利后的形势把握不住,就离开“了望农场”,迁居到爱达荷州克特钦的大型别墅, 海明威在那里加工修改札记。他去世后,玛丽·海明威在他房间里的一只蓝箱子里 发现这份打字稿。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说:“他一定认为这本书已经完 稿,只待编辑加工。”一九六四年,此书出版,题为《流动宴会》。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 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 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悄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 抑忧症很严重──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 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象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 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 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六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 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
    在《海流中的岛屿》里,海明威的受了伤、可能要死去的主人公说:“别操心 、老兄……你一辈子走的就是这条路。”当然,海明威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的探险满 是死亡的诱惑。但应当记住,海明威对于生活也同样执着。他在《流动宴会》结束 部分写到巴黎时打过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既适用于他自己,也适用于他书中人物的 生活:“巴黎总是值得一去,你带去什么东西,总会有报偿。”
    海明威写作趣闻
    七只铅笔: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向画家、作曲家学习: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海明威的名言
    1、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2、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3、我多希望在我只爱她一个人时就死去。
    4、所有的罪恶都始于清白。
    5、没有失败,只有战死。
    6、胜利者一无所获。
    7、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
    8、二十世纪的丧钟为人类而鸣!
    9、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居住过Paris,那Paris将会跟着你一辈子。
    10、只向老人低头。
    11、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12、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
    13、最后我觉得他自题的墓志铭也能表现出他的思想和语言特色:恕我不起来啦!
    14、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
  海明威在韶关与第七战区司令部将领合影。(资料图片)
    海明威在韶关与第七战区司令部将领合影。右一为海明威,右二为其夫人玛莎,右三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资料图片)
  硬汉子海明威面面观---《海明威在中国》
  海明威和新婚妻子玛莎
     【中华读书报 陈福郎】海明威的新婚妻子说,他沉着、灵活、耐心和斯文,而这些是她过去不熟识的品德。海明威能深入下层,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和交谈,很快就了解了中国的社会情况。
    对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海明威充满了同情。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来华访问,不仅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而且增进了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1941年春天,海明威以美国《午报》记者的身份,他的新婚妻子玛莎以《柯立尔》周刊记者的身份一道来到正处于抗战相持阶段的中国采访,当然还有附带的任务———到缅甸度蜜月。海明威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这是一次艰辛而愉快的旅行。他完成了《午报》给他的使命,了解了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并建议美国政府明确地向蒋介石表明:不支持中国内战。他同情中国人民的遭遇,钦佩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精神,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他们在中国的旅途中,在深入前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和生活上的不便,他们夫妇虽同为战地记者,但俩人的情绪和态度却截然不同,使我们看到了“硬汉子”海明威性格的另一面。
    海明威是个魁梧的巨人,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人们说“他的手指比钢管还粗”。他性格豪放,在战区前线司令官为他举行的宴会上,他过人的酒量使同桌的14个中国军官烂醉如泥地躺倒在桌下。这个坚强的硬汉子,在他的中国之行中,也让他的新婚妻子看到了海明威的另一面。她说,他沉着、灵活、耐心和斯文,而这些是她过去不熟识的品德。海明威能深入下层,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和交谈,很快就了解了中国的社会情况。他在香港为《午报》写了三篇文稿,在这些报导里,海明威如实地反映了中国抗战的形势,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而蒋介石却把他们当为自己的“心脏病”,欲除之而后快,只把日本侵略者作为“皮肤病”。如果国共磨擦加剧,中国出现内战,日本就可能征服中国,美日开战便难以避免了。为了避开新闻检查,他把稿子打在薄纸上,塞在鞋底下飞往马尼拉。可见他胆大心细,时刻保持战争状态下的警惕性。他的“斯文”在与蒋介石和周恩来的会见中,在与下层士兵交谈中表现得恰到好处。在重庆时,他给一位美舰海军上尉讲了六节写作课用以交换六瓶威士忌酒。他对那位上尉说:“你要做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两样东西:同情心和紧张工作的能力。不要嘲笑倒霉的人,如果自己倒了霉,也别去斗争,随机应变,急流勇退。”这话颇耐人寻味。
    海明威的新婚妻子玛莎也是一位战地记者、作家,而且还有一重特殊身份———罗斯福总统夫人的密友。她聪明、漂亮、活跃,独立性极强,不愿凡事听从丈夫的指挥。中国之行生活条件的艰苦和长途跋涉的劳累是她始料不及的,无论是在途中,在前线,在重庆,她总是时时抱怨、烦躁和不安。而海明威却能随遇而安,乐观、愉快和幽默。有一次出门去采访,玛莎不知到哪里去方便。没有树木,也没有灌木丛。田野里唯有裸露的泥土和稻茬。有个厕所,是用竹子搭成的极简陋的小楼,踏板五英尺下面有个粪缸。只有爬上摇晃的楼梯才能进去方便。玛莎对海明威说,这不合适她。他回答说,没有人为它适合她用而建。她不得不开始沿着摇摇晃晃的阶梯上去,这时空袭警报响了。海明威对她喊着:现在怎么办?她回答:她愿意在高处。日本飞机迅速地飞过去。玛莎下来后,海明威笑了。他开玩笑说:如果日机轰炸了,那将是多么不光彩的牺牲。他怎么向了解她这位大无畏的记者和如同她自己曾对《柯立尔》编辑描述她是个“灾难姑娘”的各界人士解释她的死亡呢?虽然玛莎说海明威是“不情愿的旅伴”,但她后来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幽默、机智、宽容和刚强的人。因为,他对玛莎很体贴,每当玛莎发牢骚时,他总会开开玩笑,让她开心。
    海明威与玛莎在中国之行中的种种不和谐,不是性格差异使然,而是俩人的心态不同,也就是对中国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当时中国的卫生环境和恶劣生活条件,海明威可以忍受和泰然处之,玛莎却常常发火。玛莎说:“我不喜欢那么理智、那么谨慎、那么牢靠,那么不自然却能混下去。中国令人精疲力竭,令人震惊,令人沮丧,令人沉闷。”海明威则对她说:“你糟糕的是,你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你受不了的,他们也受不了。如果像你想的那么坏,他们就会自杀。”后来玛莎也承认:“他将中国人看成‘人民’,而我却把他们当成一群被奴役的、勇敢的但注定要失败的人。”对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海明威充满了同情。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来华访问,不仅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而且增进了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当然,玛莎与罗斯福夫人的特殊关系,无疑促使美国重视海明威提供的访华报告,并果断地采取了某些重要的措施。海明威夫妇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作出了一份特殊贡献。
比尔·盖茨于日退休了,他在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这个当属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鲍尔默最有话语权了。“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鲍尔默在最近接受《》采访时,如此形容比尔·盖茨。鲍尔默说的对,也许只有活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比尔·盖茨留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个人简介】
  英文姓名:William H. Gates III KBE
  中文姓名:三世爵士
  出生日期:1955年
  出生地:美国西雅图
  身高:183cm
  体重:78kg
  星座:
  绰号:电脑神童
  爱好:乒乓球、围棋.....电脑软件
  最喜欢的歌星:JOHN LENNON
  最喜欢的食物:汉堡包和可乐
  崇拜的人:
  格言:“我是王”“我能赢”
  理想:把世界引向未来时速之路
  社交:不愿主动与人接触,但在压抑状态下极易高谈阔论
  信仰:无神论者
  情绪:突发性的惊慌愤怒
  观念:二十一世纪,电脑和因特网会使各地财富和权利分配更加平均。
  管理:“螺旋桨头脑”和“达尔文式管理”是运作微软最有效的手段。数椐神经系统是未来管理的必然模式。
  电子邮箱:
  退休日期:2008年
  比尔·盖茨(1955----)微软公司之一、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 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和商务新思维》(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 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盖茨把两本书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非赢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有兴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它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盖茨还成立了Corbis公司,它正在研究开发世界最大的可 视信息资源之一–来自于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艺术及摄影作品综合数字档案。此外,盖茨还和移动电话先锋Craig McCaw一起投资于Teledesic。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计划使用几百个低轨道卫星来提供覆盖全世界的双向宽带电讯服务。
  对于盖茨来说,慈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和他的妻子Melinda已经捐赠了34.6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 Gates建立的基金已经将17.3亿美元用于了全球的健康事业,将9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访问服务。此外将超过2.6亿美元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3.8亿美元用在一些特 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盖茨和Melinda French Gates于日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盖茨热爱读书,喜欢打高尔夫球和桥牌。世界上只有比尔盖茨认为巴菲特不是铁公鸡
比尔·盖茨和妻子梅林达·盖茨
[3]茨基金会,在中国的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时候,向中国卫生部捐赠130万美元(约合910万人民币),捐款将用于支援卫生部对地震灾区的水源安全控制和疾病控制工作。
  今日盖茨基金会再次向网易科技发来第二封电子邮件,确认了捐助金额为130万美元,捐款将通过中国卫生部用于支援对地震灾区的水源安全控制和疾病控制工作。
  盖茨基金会回信全文如下:
  盖茨基金会已向中国卫生部捐款130万美元。此次捐款将用于支援卫生部对地震灾区的水源安全控制和疾病控制工作。感谢您的热情。日(农历6月27日),宋祖英降临在湘西古丈县岩头寨乡李家村一个世代为农的普通山民家庭。上溯三代,宋家没有一个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特殊表现的人才,宋祖英的降临,改写了宋家的历史。那年是丙午年,肖马属狮子星座。从音乐史上说,八月是个孕育和产生音乐家的月份。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弗兰坦斯卡蒂诞生,、、李斯特、音乐家萨彪西等都出生在八月。
  对狮子星座,肖马者,星相术书说:他是胜利者,不畏困阻不惧敌对;在生活中追求的是全力以赴,在鼓励的气氛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这些特征,也许在德彪西•伯恩斯坦这些大师级的音乐家身上验证过,年幼的宋祖英没有一点这方面的体现,具有羔羊娇嫩柔弱外形的宋祖英,从小就是妈妈的乖乖女,胆小老实本份听话,性格温和文静内向,从不惹事生非。童年的宋祖英曾经有过欢乐的时光,但这种时光弹指一挥间就匆匆而过。1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庭一下子失去了支撑点,抽掉了主心骨。柔弱的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用瘦削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含辛茹苦,抚养三个孩子。宋祖英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骤然的变故,给幼小的宋祖英稚嫩的心烙下深深的烙印,从此,宋祖英失去了童年的消闲和乐趣。她是长女,要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分担生活的重负。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清晨,她早早起来,帮助妈妈做饭,洗菜,给弟妹穿衣服,忙完这一切以后,再去学校上课;放学后,洗衣扫地,挑水打柴……一个农家小女孩该作的事,她都会做,该男孩做的事她也会做。
  她的家乡交通不便,山高路陡,什么东西都靠肩挑背负。她永远不会忘记妈妈背着背篓,在弯弯曲曲陡峭的山间小道上蜗牛似爬行的景象;更不会忘记,妈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嗡嗡纺纱的剪影。多少次半夜醒来。宋祖英还看见妈妈轻轻摇动小纺车,捻织生活的五彩线,泪水的模糊了她的双眼。宋祖英后来对人说,这个世界上最让她牵挂的人就是母亲。“妈妈那回头的笑脸,至今甜在我心里”。这是宋祖英唱给妈妈听的。
  宋祖英善于将生活中的苦酒中和成醇美甘甜的佳酿。贝多芬说,音乐是苦难的控诉处,同时也是苦恼的避难所。那时的宋祖英当然不知道有个贝多芬的人说过这样的名言。她总感到,当某种情感无法再在心灵储蓄的时候,她唱唱喊喊,那种饱胀的情感就得到宣泄,浑身轻松畅快。无论是遇到烦恼或是欢乐,宋祖英都喜欢用歌声排遣和表达。她还不懂什么叫音乐,还不懂音乐对于人有什么作用,那时候,她还只是个湘西偏僻苗寨的小女孩,一个乡村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一个还离不开母亲的乖乖女。苦难的生活没有磨掉她的童稚和纯真,反而促使她更加向往新奇鲜活的世界。听树林里鸟雀欢快的鸣叫,到溪畔听淙淙叮咚的山泉,或是同母亲赶集,听青年小伙唱山歌吹木叶,都会给宋祖英带来不可名状的愉悦和欢欣。
  宋祖英爱唱歌,这是村里的乡亲和学校的老师同学早就发觉了的,这位平时文静寡言的小女孩,一到唱歌的时候,完全是另一副神态,活泼天真,浑身散射一股清纯激越的神情,令熟悉她的人常常惊诧不已。
  清纯女孩•亮丽歌喉•惊动剧团招工人•进入古丈县歌剧团学员班•最初的声乐教育•18个到8个•从跑龙套到主角的短暂跨越•最早饰演的珊妹•剧团四姐妹
  有句格言表达这样一种意思:机遇只会被那些有准备的人紧紧抓住。宋祖英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一个让她开始新生活的机遇就朝她款款而来。
  1981年8月,古丈县歌剧团决定招收一批新演员充实队伍。这天,岩头寨乡中学来了两位陌生男子,这两位不速之客是为古丈县歌剧团招工而来的。校长将宋祖英等十几个同学叫来,一字溜排在两位招工大员的面前。招工人用审视的眼光逐个扫瞄一番,进行外形考核。宋祖英从来没有遇上这种场合,本来见生人就腼腆的她,这时就更加拘束不安了。然而,招工人的四只眼睛偏偏盯住她不放。粗陋的衣服遮不住宋祖英天生丽质和清纯质朴,但他们不露声色。作为一名歌剧团演员,仅有漂亮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副好歌喉。两个人对目一视,便要宋祖英唱支歌。
  唱歌对宋祖英不是难事。当着生人的面,宋祖英迟疑一下,便唱开了。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宋祖英,这时完全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嗓音,音色很纯,没有一点杂音,给人一种柔情甜美的感觉。这种未掺和任何技巧的嗓音是与生俱来的,是缪斯的厚爱。两个招工人不由拍掌一击。就是她!命运之神就在这个艳阳高照的秋日,慷慨地将机遇送给了宋祖英。
  宋祖英告别了母亲,妹妹和弟弟,第一次远离家乡,成为古丈县歌剧团学员班一名新学员。宋祖英拿着简单的包袱,强忍同亲人们的离别之苦,从家乡那道爬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出来,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未来的憧憬,走上通往古丈县城的大道,连她自己也没有预料,这一去就不再回头。
  古丈县歌剧团学员班,这次一共招了18个学员,经过一年学习培训后,再从18个学员中挑选10个正式招工进剧团。因此,宋祖英一到学员班,就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种竞争。宋祖英主要因嗓子好招进学员班,剧团也就着重从音乐方面对她专门培训,当然也练一些演员的基本功。指导宋祖英进行声乐训练的老师,是剧团专门从株洲歌舞团请来的一位姓吴的声乐老师,教给宋祖英一些最基本的声乐知识和发音技巧,这是宋祖英最初受到的声乐教育。一年后,歌剧团从18个学员中择优正式招了10名学员进剧团。宋祖英是当时考核的7个评委全票通过的唯一学员,这一年是1982年8月。宋祖英16岁。
  宋祖英到剧团参加排练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饰演剧目中一个叫挂珍珠的小角色。她参演影响较大的剧目是《赌魂记》。开始她只客串一名群众演员。但宋祖英是个有心的女孩,她凭着惊人的记忆,暗暗将这个剧目的台词和唱段都背熟了。后来剧团下乡演出,饰演主角的演员因小孩发病无法下乡,剧团领导急得团团转。有人给领导讲,宋祖英能演这个角色。团领导不信,叫宋祖英一试,果然不假,尽管动作招式还不精熟,但唱词准确,动作连贯,到乡下演出是能够应付场面的,于是当场拍板,由宋祖英挑演主角的这根大梁。其时,宋祖英正式进剧团还不到半年,就完成了从群众演员到主角的短暂跨越。
  具有神秘意味的是,在古丈县歌剧团,宋祖英还参加过歌剧《红珊瑚》的排练,她饰演的角色是珊妹。这个节目排演成以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公演,但这是宋祖英最早接触珊妹这个角色。10多年后,已成为海政歌舞团演员的宋祖英,在北京再次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红珊瑚》的复排和演出,仍然出演珊妹这个角色,这颇有点宿命的色彩。
  在古丈县歌剧团,宋祖英有三个玩得最好的姐妹,四个天真烂漫正在花季岁月的少女,亲如手足,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在一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度过了在剧团那段美好的时光。宋祖英对外人说话拘谨,文静腼腆,但同这几个好姐妹在一起,该笑的时候笑,该癫的时候癫,露出纯情少女的真实面目。没有一点遮掩。宋祖英是个十分念旧重情的人,即便她现在成为名歌星后,仍然同在湘西工作的三姐妹保持联系,一回到湘西,就要同三姐妹聚会,丝毫没有一点明星架子。从外表到说话,依然如以前在古丈歌剧团一样,依然是那个文静清纯的宋祖英。对另外两个在她走向歌星途中给予很大帮助的师长,她逢年过节都要来信来函问候,到湘西来,绝不会忘了去拜访。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个本质本色的宋祖英,不是舞台上经过包装、明艳惊人的宋祖英。
  里耶培训•酉水河畔一株凤尾竹•哭了三次鼻子•难忘的结业晚会•一鸣惊人的歌声•人生途中的一次最大转折
  龙山里耶,湘西一个古老的集镇。清亮的酉水河,傍着里耶镇缓缓向东流去。自古以来,里耶就是酉水沿线的重要码头和湘、川、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后来通了公路,这种交通优势便逐渐旁落,但做为一个湘西名镇,里耶仍不失旧日的辉煌。1982年7月,湘西自治州戏剧研究室,选择里耶作为全州文武花旦讲习班的集训地,全州各县市剧团都派员参加讲习班学习。古丈县歌剧团来了三名演员,宋祖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宋祖英第一次走出古丈县,参加全州的业务培训。来参加这个班的学员,大都是各剧团有培养前途的年青业务骨干,有的在舞台上已旋转了几个春秋。相对来说,古丈来的这三位姑娘,戏剧功底要弱一点。特别是宋祖英,进剧团后,主要表演声乐方面的节目,戏剧表演的基本功虽然练过一段时间,但花的功夫比别人要少一些。担任她们授课的郭老师,对学员要求很严厉,有时宋祖英打把子、耍枪花动作搞不好就要挨训,弄得宋祖英哭了三次鼻子。但她是个不甘落后他人的倔强姑娘,为了尽快熟练掌握老师讲授的戏剧动作,她每天早早起来,一个人跑到酉水河边的河滩上独个儿偷偷练习。里耶酉水河畔,有一块绿草如茵的大草坪,是个天然的练功场。身材袅娜的宋祖英,往草坪中一站,犹如一株凤尾竹,亭亭玉立给碧绿的酉水增添了一道秀丽迷人的风景。她跑围场,练腿功,搞身段组合,常常为了一招一式,一个人伫立河边苦思冥想,有时想得发痴。宋祖英胆小怕羞,遇上难题,她一个人不敢问老师,宁愿自己一个人躲在一边偷偷琢磨,这样勤学苦练了一个多月,宋祖英的戏剧基本功大有进展。这一个月的学习,宋祖英收获很大,但对她今后一生命运发生巨大影响的,还是这次讲习班结业的联欢晚会。
  讲习班学习结束后,结业那天举办联欢晚会。每个学员都要表演节目,这对其他学员不是件什么难事,都是见过场面的人,多少有些拿手好戏,在这个小型的晚会上表演个把节目,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却难住了宋祖英。在戏剧表演上,她觉得自己拿不出一个象模象样的节目,观众都是些行家里手,宋祖英怕人家笑话。因此,轮到她表演节目就卡住了。见她为难害羞的样子,有人提醒她,不表演节目你就唱首歌吧。提到唱歌,如醍醐灌顶,局促不安的情绪一扫而光,乌黑秀美的丹凤眼明亮妩媚,她轻启樱唇,婉亮歌喉。喧闹的晚会突然一片宁静。她歌声甜美细腻,优雅清新,音色清纯,柔美浏亮,那飘逸清脆的嗓音,犹如黄莺婉转,幽谷泉鸣,那感觉就象在月夜空旷的原野上,听大师吹秦迪利厄斯的名曲《春天第一次听见布谷鸟叫》,动人心弦。撼动魂灵。她唱的是《》这首歌,这是宋祖英最爱唱的歌,曾被古丈县广播录音向全县播放。经过一年学员班声乐训练,宋祖英掌握了最基本的发音技巧,效果与以前自然大不一样。她的歌声一起,大伙的思绪便追随她的歌声轻轻飘扬。宋祖英唱歌很投入,那种发自肺腑和心灵深处对歌词的理解,对跳动音符瞬间的感悟力几乎达到情之所至,声之所生的境界,令在场的专家惊讶不已。这种带有前卫性的感受,将宋祖英通向歌星之路作了坚实的铺垫。从里耶培训结束不久,幸运之神频频向宋祖英微笑就证实了这一点。
  第一次晋京演出•从古丈到吉首•进入湘西州歌舞团•我要读书•山里妹子闯京城•从湘西走向世界
  宋祖英的里耶培训,特别是她出色的歌喉,给湘西自治州文化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有意无意之间,宋祖英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抓住了到州府出头露面的机会,走出了狭小封闭的圈子。
  里耶培训结束不久,湘西自治州歌舞团和花垣县剧团联合排演《带血的百鸟图》,观看过宋祖英在里耶演唱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州戏剧研究室负责人,建议抽调宋祖英参加这个全州重点剧目的排演。在这个后来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剧本评奖银质奖的剧目中,宋祖英扮演一个小妹子。这是宋祖英第一次离开古丈县歌剧团,参加全州重点剧目的排演。其后不久,湘西自治州文化局选择在龙山县组织湘西代表队,参加全国乌兰牧骑文艺汇演,又抽调宋祖英加入湘西代表队作为领唱。第一次晋京参加全国性的文艺汇演,使宋祖英大开眼界。这几次演出活动,宋祖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祖英在此以后,频频在州里的舞台亮相,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都知道了古丈县歌剧团有个宋祖英,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命运之神在童年给宋祖英开了一次残酷的玩笑之后,终于青睐了宋祖英。1984年12月,宋祖英正式从古丈县歌剧团调入湘西自治州歌舞团,成为州歌舞团一名年轻的歌唱演员,完成了从县级文艺团体到州级文艺团体的自我超越。宋祖英这年正好18岁,在古丈县剧团工作了三年零四个月。再次离开故乡和亲人,告别了好姐妹,踏向通往州府吉首的征程。应了那句“苦尽甜来”的老话。
  宋祖英到州歌舞团不久,幸运之神又一次向她微笑。中央民族学院音舞系到湘西招收学员,招考人从北京千里迢迢跑到湘西歌舞团,挑选和考核学员。宋祖英明丽的气质和良好的自身条件,一下子就被来人看中,但真正要入学深造,还要经过文化考试的关口。初中没有毕业的宋祖英,又面临一次艰难的考验。“我要读书”,聪明的宋祖英明白这次机遇对于提高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及自我塑造是多么重要。这位在荒芜土地上长大的湘西姑娘,勇敢地迎接了命运的挑战。她拜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地啃书本好学习,人瘦了几圈,肉掉了几斤,最后她参加文化考试,居然通了这道险峻的关隘,宋祖英笑了,笑得灿烂。这位从小就历尽磨难饱尝生活艰辛的神奇女子,终于找到通向歌星之路的阶梯。
  1985年9月,宋祖英背着小背篓,就象当年的老乡,走出湘西,越过洞庭湖一个人到京城去闯世界。宋祖英走得自信,走得从容。一个山里妹子,在偌大的北京城是那么渺小,除了极少几个熟悉她的老乡,没有人知道有个叫宋祖英的人在北京。但几年以后,宋祖英光艳夺目地登上首都舞台,从此,全,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宋祖英。
  宋祖英,这位极普通的女子,凭着一个山里人的执着和顽强,终于背着小背篓从湘西走向了世界。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礼守法讲美德演讲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