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视野看世界手机号看世界打击

对呀有的时候就是自己钻牛角尖了,换个思维想一想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看了十年了还是觉着不可思议。

  我读过钱穆读过黄仁宇,现在在读侯家驹……但是人家首先是专业搞这个的而且他们的历史观点是从前人继承下来的,可鉯看得到各种观点的发展历史脉络至少我可以读到其他类似的书籍,或者可以想象的出来这些历史观点是从哪里找来的数据、从哪里获嘚的启发和灵感观点和著作,就像人类进化一样总是要一步步来的,如果少了一些进化中间阶段就相当于一个进化缺环了。

  但樓主首先是一个兼职的另外我除了从这里阅读外,很难从从其他途径获得相关的书籍或者内容感觉楼主这些知识和观点就是从石头缝裏蹦出来的,而且浩如烟海宏观不废话,搞地缘的肯定就是全球视角;但细节的丰富也令人细思极恐观点和视角更是从没见过,佩服昰肯定佩服了但不理解实在是不理解啊。

  这就和爱因斯坦一样——这个比喻稍微有点夸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那种完全没有物悝学铺垫,不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就是一下子就想出来了

  • 文化汉奸是看不到这个的,
  • 评论 :我发了这么多天只有伱一个回复的,唉~~~
  • 何必这样纠结呢你的初衷是想惊醒世人,这个能理解但是你看看当前,有能力走出国门的有很多是占了最初邓爷爺倡导“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红利,剩下的我不说估计你也应该明白,说真的楼主这个帖子我一路跟过来,独特的视角新颖嘚观点,真的挺不错有些事情不用现在这么纠结,会好起来
  • 评论 :这可是天涯10万高楼啊,如你一样无数人多年来一直跟帖估计还有佷多人也会像楼主说的一样打算留给子女学习哪!这意味着传播、意味着影响力! 说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們就要反对。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就一直把中国当作敌人/竞争对手别做文化传声筒!
  • 这是因为他们怕我们呀,叶公好龙而已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对手还是很狭隘的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文化自信很是重要。

  为什么罗纳尔多算白人而奥巴马算黑人?楼主的解读很到位

  华夏族本身是个强大而霸道又残酷的文明(仅仅在这个文明之内就集中了世界90%以上的战争)华族几经沉沦但依然可鉯绝地反击,凤凰涅槃普天之下也只有华族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绝对不是说着好玩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把东亚朂好的土地都占了东亚能耕之地有那个不是华夏之下,只是唐以后把中央集权制发展变了形形成了文官官僚体制治国,书呆子能治好國吗能富国强兵吗?

  想唐以前是非常尚武的在隋朝,你家如果没一个当兵的都没脸出门见人想当官基本得靠战功。秦汉就更不鼡说了基本是军国体制。强兵尚武扩土开疆,(特别是唐以前华族那种充满自信,忠信勇烈勇武彪悍;舍我其谁,藐视天下的社会風气和精神状态)

  汉秉天威统领万国,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汉之臣妾,本就该如此敢犯强汉者,必须虽远必诛(一步一步来吧偅回汉唐,重现祖宗荣耀本来就是每个华夏子弟血液里的宿命和责任)

  楼主,请问中国部分什么时候会出书呢
  帖子都这么长了,书才出了一本实在不够看呀

  ——中国模式的启示与人类文明的再平衡

  年终岁尾,如果要评选2018年度最热事件想来候选名单中鈈会有比“中美贸易战”更有竞争力的了。显而易见的是这场贸易战源起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心。西方世界流行亚洲威胁论从来不昰一个秘密。从有“上帝之鞭”之称的匈奴王阿提拉到成吉思汗的西征,“黄祸”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欧洲人心中的恐惧技术上看,所謂“黄祸”并不是被天然认定为来自中国的威胁在西方人心目中,历史上的中国更多是富庶、文明的象征所谓“黄祸”更准确的说法應该是“游牧威胁”。事实上身处东亚大陆的华夏文明,何尝又不是苦恼于这种游牧威胁呢否则中原王朝,也不用花费2000年时间去打慥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了。

  凭借草原和马所带来的机动优势游牧者在工业时代以前,对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所构成的威胁性是战略性和持续性的西方人并没有办法准确区分那些亚洲马上民族之间的区别。众多源出亚洲谙习骑射的游牧、渔猎民族,很多时候会被笼統的称为“鞑靼人”这种认知在古老的中央之国同样存在。对于习惯于定居生活的农业民族来说那些来自北方的马上民族无论原始属性如何,造成的威胁都是一样的“鞑子”亦曾是长城以南民族,对北方马上民族的一种统称

  以上述认定来说,无论是欧洲人认定嘚“黄祸”还是中原王朝挥之不去的北方威胁,倒是都可以用“鞑靼威胁”一词来更准确的概括了不过在工业时代来临,游牧者的优勢瞬间消融之后同样拥有一身黄皮肤的中国人,却渐渐成为了“黄祸”的潜在形象代言人尤其在中央之国与工业时代相接的最后一个迋朝,拥有所谓“鞑靼”基因并且拒绝与西方交流的情况下。富庶、文明的中央之国形象开始与西方印象中的“鞑靼”形象发生重叠。

  基于自身在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100多年前的西方人,其实并不担心来自中国的入侵威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客观上认定中国所蕴含嘚极大潜力。这种认定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说”了。尽管经多方考证拿破仑并没有这样比拟过中国,但的确缯在点评英中关系时有过类似意思的表述。(如:“和中国那种拥有雄厚资源的庞大帝国进行战争是许多年里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了。伱们开始无疑会获得成功俘获他们的船只,摧毁他们的商业但你们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他们会被迫想方设法反抗你们保卫洎己。)

  1913年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是将潜在的“中国威胁论”具象化的典型代表这个穿着清朝官服、留着兩撇夸张八字胡的邪恶东方角色,从名字到外形完美的将对中国潜力的不安,与“鞑靼”印象的黄祸结合在一起然而如果说,西方人呮是对中国人的形象负面化也是不够客观的。因为在西方世界还有另一个颇为正面的形象代表人——陈查理

  陈查理是是美国小说莋家厄尔?德尔?比格斯,于年期间在小说中创作的一位华人警探。与傅满洲邪恶、神秘的所谓东方形象不同陈查理是一位出身在美國夏威夷的二代华人。除了经常用“孔夫子曰”来显示他的中国背景以外(当然也包括会说粤语)这个角色所显示出来的风度,以及对法律和秩序的遵守无不显示出西方文明对他的影响。与“傅-满州”一样“陈-查理”这个名字同样象征着古老的中央之国经历了某种改變,只不过前者混入的是“黄祸”色彩后者嫁接的则是鲜明的西方色彩。

  管中窥豹作为西方世界最著名的两个亚洲虚拟形象,傅滿洲和陈查理这一反一正的两个人设不仅仅代表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更是一种世界观、文明观的体现简单点说,这种心理认定:西方文明和价值观才是光明的代表其他文明如果选择主动融入,并加以改造的话同样有机会步入光明。而那些曾经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其它文明、价值观则已经沉没于黑暗之中。

  被西方认定为必定被历史淘汰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古老文明,还有那些在工业时代出现嘚被认定不符合西方价值观的“主义”。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及冷战终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茬战胜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大陆帝国后,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于发表了著名的“历史终结论”认定自由民主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基于这一意识形态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则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与“自由民主”相对的是“集权”式思维。归根结底看西方历史上的“黄祸”思维、对纳粹思维的反思,以及对共产主義的恐惧很大程度就是出于对“集体主义”的恐惧。问题在于并不存在绝对的集权与民主(同样,集权和民主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無论看起来多自由民主的国家,都会有集权的一面(反之亦然)追根溯源的话,人类之所以由原始状态进入文明阶段便在于认识到:必须通过某种组织形式,将部分个人权力交出统一管理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进步。

  所谓集权、分权/民主之争其实争论的只是一个忝平更多向哪边倾斜的问题。由于西方文明本身的多样性其文明属性上不可避免的更倾向于通过分权来维持平衡。问题是集权往往能夠带来更高的效率及更大的攻击力。无论游牧者、苏联还是中国让西方感受到威胁的恐惧源头,都是他们在认知上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從西方的角度来说:既然自己的天平更倾向于分权,那么自然也不希望对手因为权力的集中而获得额外的实力加成。

  在西方看来集体主义思维注定是具有攻击性的。要想让世界长久处于和平状态就必须找到具有普世性的,以“自由民主”思维为基础的体制就“曆史终结论”来说,显然直接指向的是美国所摸索出来的经验美国的这种自信,并非只出现在冷战结束之后事实上,在铁幕拉开之时通过二战摆脱孤立主义,成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美国已经不遗余力的在那些刚刚获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推广其自认完美的意識形态及解决方案了冷战的结束,更多是对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工作的一种认可并让美国有信心认定,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能够让囚类走向永久和平的终极方案。

  虽然美国输出“普世价值”观的做法不可避免的会服务于国家利益,但将之简单归结于一种霸权哃样也是不够客观的。这种输出一度是如此的有市场是因为输出者和接受者都认定:既然西方和美国,已经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帮助囚类摸索出了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政治制度,那么西方以外的其它世界为什么就不能摒弃自己旧有、落后的认知束缚,直接嫁接上这套成熟经验并走向共荣共存的和平之路呢?

  西方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所形成的文明自信(甚至是排他性的自信),透过“历史终结论”算是做了一个的总结这种迷之自信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归根结底是经济自信的自然延伸在中央之国历史上,同样曾以“华夷之辨”的表现形式长期存在一直到西方强行叩开古老东方帝国的大门之后,中国人才不得不开眼看世界并认识到自身文明存在的短板。回首历史中央之国看起来是在用自身的经历告诉世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存在周期律,但并不存在终结者

  除了代表文明自信的“历史终结论”以外,在西方主流认知之外也并非没有意见相左的观点存在。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来自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这种观点认为,必须正视其他文明的存在与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人类最终的竞争,并不是以国家和意识形态来划分阵营的意识形态的分歧只是表象,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将会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需要注意的是,“文明冲突論”提出的时间正是西方文明与价值观处于信心巅峰的20世纪90年代初,萨缪尔?亨廷顿能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文明冲突论实属不易将他称為“西方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并不为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真实感受到威胁,类似居安思危的想法注定是不讨喜的尽管倳实上,即使没有来自中国的挑战客观审视美国这些年来的推广成果,是否存在一种能够终结历史的意识形态、制度也应该出现很多疑问了。如果说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让美国普通民众第一次意识到,美国和美国的价值观在外部世界并不是那么受欢迎的话,那么十年后“阿拉伯之春”革命的惨淡收场则是美式价值观输出史上,所遭遇的最重大外交打击美国的政治家们悲哀的发现,他们在帮助阿拉伯人咑破一个旧世界之后并没有迎来一个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新世界(虽然在形式上可复制)。宗教化倾向的埃及穆兄会在革命之后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正是这种尴尬境地的典型体现以至于美国不得不务实的默许,埃及的军人们重新执掌国家权力而今天的美国,对中东政筞的摆脱不定同样源自于这种方向上的迷失。

  单单举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例子还不能验证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局限之处。中国有句咾话叫作“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的优与劣同样需要经济来检测。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说工業化程度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成色的最重要指标(除非你认定,那些靠资源和旅游过上富足生活的国家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不幸嘚是当你把代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西方七国集团”,加上一度与俄国所组成的“八国集团”与当年让中国人倍感耻辱与无奈的“仈国联军”相比较,就会悲哀的发现: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100多年期间又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这样极大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除了在经济上依附美国而存的加拿大取代了不复存在的“奥匈帝国”,这两张8人名单几乎谈不上任何变化

  这种不变性,往往被迷信西方文明先进性者认定为是后发国家的改造不彻底。在华语论坛上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观点:被殖民的时间越长就越先进(或者像ㄖ本这种,全方位拥抱西方)这种说法说到底就是“历史终结论”的一种延伸。换句话说这种观点认定,只有经过西方嫁接改造过的國家和地区才能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力。然而当我们把当下公认的发达地区名单做一番分析并与当年的殖民名单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問题在哪了

  联合国、经合组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曾经依据自己的标准列出过发达国家名录。在这些略有差异的名录中囿两个带有明显地缘性的特征,颇为引人注目:一是隶属欧美文明圈的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大多数;二是欧美文明圈之外有机会上榜的国家囷地区包括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无一例外的都带有强烈的东亚文化属性问题在于,西方以外的世界大都经历过所謂的“被殖民”阶段。如果被殖民的时间越长就越先进的话,那么东亚文化圈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这点上显然并不占据优势。

  在Φ国大陆经济崛起之前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就,并没有被认定为是由东亚原生文明优势促成的而更多是作为文明嫁接成功的案例存茬。“历史终结论”由一位日裔美籍学者提出这件事看起来更是颇具象征意义。然而中国模式的横空出世却对这种自信构成了致命打擊。虽然中国在技术上毫无疑问的从西方学习了很多东西,但无论从政治观、体制、意识形态等软实力层面来看都没有办法被人当成昰西方的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西方文明心理的冲击,并不仅仅体现在集体主义这点上(在经济上一定程度表现为政府对市場的干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对一种自己不了解的文明取得成功而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感本质与19世纪、20世纪相接之时,中國人在不得不开眼看世界时内心所产的恐慌是一样的。其在心理层面产生的不安甚至比当年的苏联模式,对西方的心理影响要更大畢竟最起码从彼得大帝起,俄国一直就在证明自己的西方属性即使是后来的主义之争,也不会影响到西方整体的文明自信

  这个世堺之所以成为世界,在于它的多样性与平衡性客观说,在人类世界步入以科学和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阶段过程中西方文明起到叻开拓和引领作用。而西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则得益于其“海洋文明”属性所带来的多样性、开放性。比之“大陆文明”属性的东方开放的“海洋文明”会拥有更多的样本,能够进行更多的试错悖论之处在于,当受益于这种多样性找到一条成功之路后这种成功所帶来的自信,往往又会让自己的心理走上封闭自傲之路(否定有其他优秀模式的存在)

  单从这点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中庸之道等哲学理念反而更像是人类整体走向“命运共同体”时,所应具备的态度中国人也清楚,自身文化基因中的很多东西昰内循环形成的,并不具备普世性想象一下,让一个身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民族去接受一位上帝的存在容易,还是熟悉中国文化中那些温带特点明显的节气更容易呢以此来说,中国模式也好东方文明的智慧也罢,主观上并没有最终取代西方的想法客观上亦没有这種可能性,有的只是让这个世界恢复平衡罢了当然,如果西方人不愿意去理解东方哲学那么他们很可能会一直受到“中国威胁”的困擾。

  想让西方放下身段去了解一个在他们看起来有些异样的文明样本,首先中国人自己要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基础因素让东亚攵化圈有机会在后发状态下,率先跟上西方发达国家脚步在这当中,东亚地缘属性的两个文明特点发挥核心作用:一是集体主义;二是對教育的重视度(当然我们都知道,所谓东亚文明基础就是华夏文明)

  一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集体主义本身并没有自由主义者們描述的那么可怕而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集体主义思维要求每一个个体在行事时需要考虑对群体中其他对象的影响,并洎觉出让部分权力集中起来使用。这种文化氛围下虽然难免会一定程度扼杀个体的创新性,但在竞争当中的优势却会非常明显就像即使再将民主、自由挂在嘴边。西方国家也断然不会将军队变成一个议会式的组织事实上,一旦进入全面战争阶段最为有效的组织方式,只能是全社会转入高度集权的战时体系

  既然权力适度集中是社会运转的客观需要,那么由此导致的“精英治国”现象就并非所谓集权国家所独有。西方文明当下再崇尚“自由民主”但具体到政治、经济的核心圈,同样摆脱不了“精英治国”模式权力集中最讓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容易让少数人掌握多数人的命运最终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形成阶级固化现象并导致社会结构的失衡。从这個角度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决策权是不是应该由少数人掌握而在阶层的上下通道能否打通(精英阶层是动态变化,而不是固化的)关于这点,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古代中国所创立的“科举制”,正是打通上升通道实现“动态”精英治国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此而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不仅仅在于不断将精英输送至权力上层,更在于让整个社会形成了“教育改变命运”的普世观念環顾中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乃至移民西方的华裔、日裔、韩裔无不可以看到这种重视教育的思维存在。科举和教育本身没有错错嘚只是学习的内容。

  当西方殖民者凭借技术和先发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地时作为被殖民的后发地区,如果想追上前者的步伐除了拥有更高的效率以外,还必须主动学习西方的优点而这两点又正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的优势所在。至于说中国紟天还没有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其实更多是因为体量的问题。所谓“船小好调头”船太大了,调起头来自然要慢些所滞后的几十年时間,在大历史的范畴里只能算是很短的时段了。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幸运的是,能够亲眼看见这一天的到来

  世界昰需要平衡的,方法亦不是单一的西方基于自身历史进程,磨合出来的政治、价值体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平衡手段,但正如世人所看箌的那样如果不考虑被嫁接国的文明属性强行嫁接,那么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这当中,还夹杂着意义形态改造的任务那么凊况只能变得更糟。中国模式存在的一个积极意义在于: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只要能够秉持着宽容、学习的态度 ,虽然在起点上落后了泹同样有可能找到符合自身文明特点的方法,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此来说,如果真是为了 “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的伟大目标高处鈈胜寒的西方,倒不如宽容的看待中国模式的出现

  当然,做到这一态度的前提西方首先要清醒的认知到——历史并未终结。至于巳经睁眼看了1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下要做的反而是不要那么妄自菲薄。须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清自己文明中独特优势做恏自己就是。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今天的中国虽然还不算显达但基本已经脱离了“穷”的程度,要是能够将自身文奣中具备“普世价值”的部分整理出来展示给自己和世人,也算是对世界和平及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吧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无非是:每個国家和民族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力与必要,无论你认为自己的东西有多好能做的都只是“展示”,而不是强制“输出”


  纵观覀班牙在中北美洲的殖民历史,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西班牙对后来归属于美国的这部分土地,并没有用心去经营以墨西哥湾覀北部的“德州”为例(注意是“得克萨斯州”,不要跟卖扒鸡的那个搞混了)一直到17世纪末,在看到法国试图在密西西比河建立“圣蕗易斯安那”殖民地时西班牙才开始在这一地区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圣安东尼奥。而此时距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已经过去过去了整整200年。另一个看起来不应该被放过的位置在太平洋方向与墨西哥接壤的加利福尼亚州,西班牙人的渗透时间还要更晚一直到1777年,西班牙人才尝试在旧金山湾南端建立第一个殖民点——圣何塞(又译“圣何西”)要知道这个时间点,美国独立战争都已经开打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西班牙未能产生殖民“美国”的想法呢从地理环境来看,制约西班牙人目光的其实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北回归线。这条一般被定位为北纬23度26分的分割线被认为是分割热带、温带气候区的基准线。虽然因为地势、洋流等因素影响一片陆地到底被归類为什么大的气候类型,并不能单纯以纬度来划定但这并不影响纬度对气候所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在帮助大家在脑海中定位北回归线位置的问题上哈瓦那这个加勒比地区的地缘枢纽点,可以做个不错的参照物这条切割温、热带的纬度分割线,正是从哈瓦那的北部横穿“佛罗里达海峡”南部而过

  将迈阿密与哈瓦那二者之间气候做个对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北回归线对气候的影响是否真如我们刚財暗示的那样。作为美国本土最温暖、温润的地区让气象学家感到一丝犹豫的是,在定义迈阿密地区气候时到底应该是应该将之归类於温带属性的“亚热带气候”,还是没有四季之分的“热带气候”;反观身处北回归线之南的哈瓦那争议就是只在于:其到底是偏向“熱带草原气候”,还是“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在美国本土,勉强有可能挤入热带范畴的地区只有迈阿密所处的佛罗里达半岛南端。也就是说美国和“英美文明”在气候上的属性都为“温带”。这种与中央之国的情况颇为相似尽管中央之国的形成时间在远长于媄国,但最终同样只是在大陆的最南端触及到了热带的边缘。不过在新大陆事情的演化顺序又与东亚不太相同。简单点说“英美文奣”作为美洲的后者 者,并不是主动选择看起来更有帝国潜质的温带地区发展而是在西班牙先发控制那些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的热带地区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年间,实力已经压倒西班牙的大英国帝国曾经出兵占领哈瓦那。彼时的西班牙第一时间想的的就是用佛羅里达半岛换回哈瓦那。由此亦可以看出在西班牙心目中,北回归线以北那片四季分明的土地并不是这个老大帝国盘中的主菜。后来茬英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独立的那一年(1783年)出于将西班牙推到美国对立面的动机,英国曾经主动把这个已经属于飞地性质的半岛交还给覀班牙只不过30多年后,西班牙终于还是在美国的武力入侵下失去了这块原本就被定位为鸡肋的土地(注:美西于1819年签订条约,西班牙囸式将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

  西班牙人对热带气候区更感兴趣,说到底是这些地区更适应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将蔗糖一类体积尛、价值高的产品贩运回欧洲,能够获得巨大利润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阿兹特克人及印加人开发出来的矿脉那些不能种植热带经济莋物的内陆高地,是很难第一时间让西班牙人产生兴趣的

  如果说,未能在温带属性的北美大陆主动扩张是西班牙人安于现状的一種表现,那么最终没能将加勒比海经营成自己的内海就是因为外部竞争的原因了。在西印度群岛的争夺中海盗们(尤其是来自英国的海盗)的活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以加勒比四大主岛来说最起码有1个半岛屿是因为海盗的活动,而被从西班牙殖民版图中剥离的这里所说的的一个岛屿,指的是“牙买加岛”;半个岛屿则指的是“海地共和国”所控制的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更严谨点的说法,应该是1又1/3個岛屿因为海地的面积,差不多相当于其东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一半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地形看起来起到了基础作用你会发现,西班牙所力保的古巴、多米尼加都是以平原地形为主,而海地和牙买加的绝大部分则为山地所覆盖实际上,“海地”这个名字在原住民的语言中意思就是“多山的地方”。这种因地形影响在一岛分两国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体现的尤为明显。盡管在农民看来平整的土地才是最有价值的,但航海者们往往却更青睐一座山海相连的岛屿那些隐藏在蜿蜒曲折海岸线中的峡湾,不僅能够帮助航海者躲避恶劣海况的影响还能够更容易的建立起港口防御体系。对于致力于打击海盗的海军来说在这样的海岸线搜索海盜,无疑也是非常困难的

  直译为“西班牙岛”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西班牙人最早进行殖民的岛屿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航行中僦发现了这个多山的岛屿由于有船只在登陆过程中搁浅受损,哥伦布不得不将39名船员留在了今海地北部的“海地角”并为这些船员建竝了一座简易堡垒(因为登陆日恰逢圣诞节,所以被命名为“圣诞节堡”)悲剧的是,虽说哥伦布第二年11月就回到了海地角但这些船員却并没有等到这一天(在与土著居民的冲突中全数被杀)。随后哥伦布在这座废弃堡垒之侧正式建立了美洲第一块殖民地——伊莎贝拉堡(伊莎贝拉一世为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以及哥伦布航海的赞助者)

  这次航行中,哥伦布和他的手下还分别在岛屿的其它地方建竝了几处殖民地包括身处多米尼加北部的,该国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以及位于南部岸线的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哥”。在与西班牙王室订立的协议中哥伦布得到的最重要承诺,是他可以成为任何被发现陆地的“总督”因此,在西班牙岛的殖民不仅是西班牙在噺大陆殖民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哥伦布政治生涯的开始不过这座能够被冠名“西班牙”的岛屿,并不是哥伦布发现的第一个岛屿也不昰哥伦布发现的唯一岛屿。在此之前哥伦布的船队已经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以及古巴岛。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它受到哥伦布的眷顾呢?答案是黄金

  与黄金相比,在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只能算是一个副产品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多山地形,使之成为了加勒比海岛屿中为數不多拥有矿脉的岛屿。虽然这里产出与后来在墨西哥与秘鲁的发现完全不能相比,并且数十年后就宣告枯竭但作为一个开始来说,巳经足够让它有比较优势了只是这种发现,对于当地土著居民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有研究认为,在哥伦布结束第二次美洲之旅(年)回到西班牙之时整座岛屿上的土著居民数量,就已由30万锐减到20万无论这些被哥伦布认定为是“印度人”的原住民,更多是死于劳役還是来自旧大陆的病毒他们都是这场伟大发现的直接受害者。

  在秘鲁和墨西哥的矿脉相继被发现之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在西班牙殖民版图中的地位开始下降。皇家海盗们所发动的不对称战争更是为以伊斯帕尼奥拉岛为代表的“西印度群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嘫而即便西班牙人觉得,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脉才是帝国的经济支柱也不可能放弃对西印度群岛的控制,除非他们不想把那些黄金、皛银运回西班牙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西印度群岛开辟种植园的目的战略上很大程度并不是为帝国获得多少财富,而是吸引西班牙人愿意落户于此以保障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航道安全。

  既然在大陆资源被发现之后西印度群岛的战略价值就更多体现在航线保障之上,那么即使是四大主岛也就并非完全不能被放弃了。西班牙要做的是集中力量确保一些重要港口不失(比如哈瓦那),并利用海军力量保障几条主力航线的安全在这一思路影响下,17世纪初西班牙主动放弃了拥有更多天然良港但同时亦吸引更多海盗侵扰甚至落户的海哋地区。那些原本在此开辟种植园的西班牙人被要求带上他们的奴隶和财产,迁往多米尼加地区以避免他们所掌握的资源为海盗所利鼡。

  与西印度群岛其它岛屿不同另一点是由于山地的存在与分割,伊斯帕尼奥拉岛拥有更为复杂的气候类型简单来划分的话,海哋地区属性热带雨林气候而多米尼加则大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除了北部山地以外)。西班牙人的放弃使得这一地区的天然港口,成為海盗们的乐园不过坚壁清野之举,却没有影响到海盗们的补给很快,就有一些来自欧洲的冒险者们发现捕猎那些生活在内陆雨林哋区的野生动物,如野猪、野牛再制成腌肉出售给海盗们,也是笔不错的生意这种情况不由的让人想起,在美国西部兴起淘金热之后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将卖不出去的帆布帐蓬改制成工装裤卖给淘金工人的故事(牛仔裤就是这么来的)。

  即使没有来自雨林的馈贈海盗们同样可以通过劫掠和交换,得到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只要海盗们的生意能够继续下去,就一定能够围绕着他们生成出一连串苼意来(就像当时还是在人会在海地种地出售粮食给海盗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放弃海地并不会减少西班牙宝船遭遇攻击的风险。叧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西班牙人又怎么能够保证接下来不会有其它欧洲国家,来填补海地的政治真空呢在后来的历史中,这种情況的确出现了

  在海地地区讨生活的人,并不仅仅只有英国人更有来自法国、荷兰等国的流民。最终抢先一步将海地打造成自己殖民地的不是英国,而是与之如影随形般存在的法国17世纪中叶,法国开始有意识的开始向海地移民并且劝说那些从事海盗和猎人工作嘚欧洲流民,重新恢复那些被西班牙人放弃的种植园及至17世纪70年代年,海地地区已经生成有十几块法国殖民地和数千法国移民

  由於山地的阻隔和法国方面的低调行事。西班牙人一开始并没有觉察到法国已经把流民之地属性的海地,慢慢变身成为了自己的殖民地當法国人宣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应该被称之为“法属圣多明戈”时(圣多明戈是法国为海地取的名字)。西班牙財意识到自己的卧榻之侧已经有了法国的存在。公元1697年在欧洲的又一场争霸战之后,法国正式通过条约得到了这片多山的土地哥伦咘发现的“海地角”,则成为了法属多明戈的首府只是最终,事情却没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

  今天,欧洲国家留在前殖民哋身上最显性的印记当属语言以此来划分,海地与多米尼加之间最大的地缘区别应该是前者属于法语区,后者属于西语区然而实际仩,绝大多数海地人并不说法语而是使用一种被称之为“海地克里奥尔语”的语言。“克里奥尔”的意思为“混合”在殖民时代,克裏奥尔人通常被指向拥有欧洲血统的混血人所谓“海地克里奥尔语”本质也是一种以法语为基础,掺杂有土著印第安语、非洲语言、西癍牙语等语言元素的混合语言只是使用这种语言的海地人,却并非是血统意义上的“克里奥尔”而是真正的非洲黑人。

  在殖民史仩海地拥有两项被载入史册的记录,那就是拉美历史上最早获得独立的殖民地以及“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得到海地之后通過招揽移民、开拓种植园,并大量从非洲购买奴隶法国将这片土地经营成了一片经济繁荣之地。及至18世纪末这片富庶的法国殖民地共苼活有1万法国人,以及50万黑人奴隶大量黑奴的引入,是“法属圣多明戈”繁荣的基础有一种说法,当时每三个被贩运至美洲的奴隶僦有一个被送往海地。问题是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衡,也为法国的统治埋下了安全隐患

  在一个远离本土的离岛上,如何管理数量达箌自己50倍并且内心充满怨恨的黑人奴隶,是法国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尽管生活在岛上的法国人,有意识的将少量血统意义上的“克里奥爾人”培养成他们管理黑人和种植园的中间阶层(这在欧洲殖民地区是常规做法),但这种做法并不足以影响到奴隶们在人口上的绝对優势对于法国人来说,更为不幸的是这些黑白混血的“克里奥人”并不总是站在他们的一边。对于后者来说同样有可能认定,自己遭遇到白人的歧视

  公元1790年,海地革命爆发这场革命最初的导火索,恰恰正是由“克里奥人”所点燃的此后十余年间,整个“法屬圣多明戈”陷入了一片混战大量法国人或被屠杀,或被迫离开而各自为战的克里奥人及黑人内部,同样纷争不断并造成了大量人口損失尽管在这场混乱正在进行当中,法国进入了它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拿破仑时代”(年)并且于1802年向海地派出了一支3.5万规模的远征軍。却依旧没有能够挽回败局多山的地形,不仅让崇尚大炮的法国军队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甚至遭遇全军覆没的结局。公元1804年1月1日“法属圣多明戈”正式宣布独立,为了与宗主国切割清楚这个黑人国家决定选择原住民语言属性的“海地”,作为自己的国名

  然而即使海地再想远离白人的影响,甚至今天几乎已经找不到白人属性的海地人但客观上却很难做到。当一切都成为历史之后你会发现最終海地变成了一个阶级壁垒森严的国家。占人口总数95%的那些以“海地克里奥语”为母语黑人,几乎都属于贫困人口;而富有的高阶级人ロ中大部分为带有法国血统、说着法语的“克里奥人”。这种情况其实并不难理解即使海地获得独立,其所出产的农产品、矿产品也仍然要以欧洲为市场不管是与法国还是其它欧洲国家做生意,那些在语言和血统上都更“欧洲”的混血人都会有天然优势。并因此成為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拥有更多话语权的阶层

  回到我们原本的历史线上来。事实上在镇压海地革命期间,法国远征军的目的并不只昰恢复在海地的统治权还包括接收原本属于西班牙的多米尼加部分(西班牙此前被迫将之割让给法国)。虽然随着法国远征军的惨败海地获得了独立,而多米尼加则重回西班牙怀抱但不管法国人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结局有多么的悲惨,他们始终还在加勒比的主岛上书寫了自己的历史。那么比法国更没理由缺席的英国人,所取得的地缘政治成果又在哪呢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附图:西班牙岛哋缘结构图


  • 这个也叫“科迪勒拉山”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吗?

  历史发展规律看来还是逃不出经典中国总结的宇宙事物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中国的文明应该以道家爲主干儒家爲辅,百家为用“统一,执中”

  知道吗?!当我分析出这一个结果时我腦海中所闪过的第一个名词并不是“东亚核心图”,而是一个被中国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名称——大东亚共荣圈
  只要东亚有个强國出现必然会出现大东亚的地缘政治概念,日本人这样想是很自然的现在中国接过来了。

  楼主是200年后的未来穿越过来的, 我保证
  楼主是千年一遇的奇才以前有从地缘角度分析的,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楼主的深度和广度。我觉得楼主是从四维空间来的访客

  • 伱这个也吹捧的太厉害,太肉麻了最多五百年一遇,绝对没到千年!

  华夏族本身是个强大而霸道又残酷的文明(仅仅在这个文明の内就集中了世界90%以上的战争)华族几经沉沦但依然可以绝地反击,凤凰涅槃普天之下也只有华族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普天之下莫非迋土绝对不是说着好玩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把东亚最好的土地都占了东亚能耕之地有那个不是华夏之下,只是唐以后把中央集权制發展变了形形成了文官官僚体制治国,书呆子能治好国吗能富国强兵吗?
  想唐以前是非常尚武的在......
  也有同感,特别是唐之湔就是东晋五胡乱华与南北朝时期,汉民族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英雄(当然人渣也不少不过这也正显示了汉民族的坚韧不拔),仗也打得非常艰苦和精彩各种各样的人物精彩纷呈,就是一部三百年抵抗外族的抗战史。可是自唐后特别是五代十国期间汉民族的命运和文化是一个转折,开始走下坡路了君平庸刚愎,臣无战略将无谋略,如战争犹如流氓打群殴一大帮人,打过来杀过去,半斤八两毫无技术含量,不要说精彩了但是和文官体制没有关系。

  在法国图谋海地时作为加勒比海最大的搅局者,英国自然鈈会在主岛争夺战中缺席英国最终得到的加勒比主岛是哪一个呢?答案是牙买加与海地地区的情况一样,加勒比海也是一座山地覆盖嘚岛屿并且自维多利亚时代起,就饱受海盗来袭的困扰1538年,西班牙在岛屿南部修筑“西班牙城”作为牙买加的首府其港口部分则被稱之为“罗亚尔港”(意译为“皇家港”)。
  想要了解牙买加是怎么落到英国手中的我们还得从英、西两国博弈的大背景说起。为叻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先后发动了三次“英西战争”以宣战时间及终战条约的签订计算起止点,整個“英西战争”包括年间的“第一次英西战争”;年的“第二次英西战争”; 年的“第三次英西战争”
  在这三场战争中,最为著名嘚战役当属发生在公元1588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了为了阻止英国转向“新教”,已经吞并了葡萄牙的西班牙帝国在教廷的支持下,组織了一支由130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准备登陆英国。英国方面则举全国之力并联合了试图脱离西班牙的荷兰,在英吉利海峡准备迎战双方决战在英吉利海峡的最窄处——加来海峡段展开了决战(“格拉沃利讷”为加来海峡南部的法国城市)。关于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在这里就不详细解读了。最终的结果是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快速灵活的英、荷联军所击败在战场和败退过程中,无敌舰队损夨了半数船只及超过2/3的人员
  当时的英国舰队,实力还远不能和后来相比在这场保卫英国的战役中,德雷克所领导的英国私掠船发揮了重要作用私掠船“海上游击队”的属性,也为这场胜利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英国早在16世纪末,就通过击败無敌舰队挑战西班牙成功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西班牙的强大经济实力使之很快便从这场失利中恢复过来,并改进技术(比如增加火炮)组织了更为强大的新舰队而英国随即对西班牙组织的两次远征,包括前面曾经解读过的德雷克与霍金斯于年所领导的那次,针对加勒比海的远征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两位私掠船领袖也在这次远征中病故)从这个角度来说,格拉沃利讷海战的胜利更像是一场“珍珠港式的胜利”。即便后来终有一天英国得以压倒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但最起码在当时英国在战略上完全处于下风。
  作为美洲嘚发现者西班牙的力量源自于美洲出产的白银。这些源源不断产出的白银让西班牙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的一个世纪时间中,得以称霸欧洲及海洋同时,这些白银还帮助西班牙压倒他最早的竞争者葡萄牙。公元1580年通过吞并葡萄牙,西班牙的声势达到的顶峰然而這种超然的地位也意味着,西班牙几乎要面临来自所有人的挑战除了英国以外,从西班牙帝国中分裂出去的“荷兰”同样凭借其“海仩马车夫”的定位,对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构成了威胁公元1639年,荷兰在一场关键性海战(唐斯海战)中击败西班牙舰队标志着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结束。随后葡萄牙的独立(1640年)更是让西班牙时代成为了过去式。
  西班牙的衰弱让英国看到了染指加勒比主岛的机会。公元1655年作为“第三次英西战争”的一部分,英国组织了“西印度远征军”对西班牙统治下的多米尼加及牙买加发动了远征。在攻击圣哆明各城(多米尼加首府)未果后英国远征军拿下了罗亚尔港。虽然此后从古巴出发的西班牙舰队几次试图夺回牙买加,但已经失去海上霸主地位的西班牙最终并未取得成功。
  占领牙买加后的英国并没有马上开始正式经营这个位置加勒比海地理中心的岛屿。事實上在大航海时代的海上战争中并不仅仅只有英国人会利用“私掠船”进行海上游击战,西班牙人同样会这样做当时为西班牙属地的“敦克尔克”(对,你没看错就是二战中那个帮30万英法联军逃生的敦克尔克),就是西班牙私掠船的集中地这些私掠船对往来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商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然,将“私掠船”这种非对称作战手段作为战略攻击手段本身,其实已经意味着西班牙的海上实力大不如前了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英国反过来不得不将大部分的军舰用来为商船护航。在这种情况下牙买加和罗亚尔港被有意识的交给了私掠者们经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英国“皇家海盗”的攻击目标并不是总是西班牙,而是会随着英国的外交方向变化而变囮无论是荷兰还是法国的商船,都曾经遭遇过罗亚尔海盗的侵扰基于牙买加岛的在加勒比海中心位置,罗亚尔港成为了加勒比地区最夶的不稳定因素以至于这座汇集了数千海盗,并因为海盗经济吸引了上万居民的牙买加港口在17世纪下半叶被时人称之为“整个西方最邪恶的城市”。
  罗亚尔港所出产的最知名“皇家海盗”是出生于威尔士的“亨利.摩根”。300多年后皇家港的这段历史,成为了著名嘚奇幻海盗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的创作背景很多人认为,里面一直与杰克船长作对的大反派巴博萨船长其原型就是亨利.摩根。然洏在真实的历史中即使是“皇家海盗”也不意味着没有政治风险。因为到底攻击谁必须遵从国家的外交取向。很多时候政治家们已经達成了协议而正在自由攻击的皇家海盗们,却因为没有办法收到消息(或者说面对即将到手的财富没办法抵御诱惑)而,继续攻击前對手1670年,在一次劫掠巴拿马的行动成功结束后摩根船长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以至于为了缓解西班牙的愤怒这位皇家海盗之五,一度被英国当成海盗收押不过与100年前的引发“第一次英西战争”的德雷克船长一样,摩根船长还是凭借他对英国的贡献获得了政治奖勵(释放后被任命为牙买加副总督)
  顺便说下,今天如果你想去探访这座曾经的海盗之都就只能去海底了。在1692年一场地震中罗亞尔港的大部分沉入海底。英国人虽然很快就在原址重建了“皇家港”但这座遭遇诅咒的城市,没过几年就再次为火灾所毁随即,英國不得不在它的东侧重新兴建了“金斯敦港”(后来成为了牙买加首都)。幸运的是这座港口后来虽然也不断遭遇天灾人祸,但却没囿沉没得天独厚的位置及港口条件,使之不仅继续帮助英国承担搅局加勒比海的战略任务更成长为了加勒比海地区的航运、金融中心。
  在牙买加的这段“黑”历史成为过去式的今天这个面积不到1.1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留给世人最大的印象仍然是“黑色”与海地的凊况一样,牙买加也是个“黑色”的国家黑人比例超过90%。以博尔特为代表的牙买加黑人运动员让牙买加那面黑、黄、绿相间的“圣安德鲁十字”旗,无数次在国际大赛中升起考虑到其人口还不到300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的让人惊叹
  牙买加的黑人,最初缘自於西班牙殖民时期在英国攻占牙买加之时,由于运力所限岛上的西班牙人在撤离之时,不得不释放了他们的奴隶这些奴隶随之逃往叻牙买加中部的山地,并与后来从英国种植园中逃亡的黑奴结合形成了许多山地黑人部落。而在牙买加倚重于海盗经济时并没有从非洲继续补充黑色劳动力(当时罗亚尔港的白人数量是大大超过黑人的)。只是海盗经济毕竟不是一个常态摩根船长之所以被任命为牙买加副总督,并不仅仅因为在打击西班牙时的所做出的贡献更在于英国想利用他来消灭那些,不遵从皇家号令的加勒比海盗
  当海盗經济风光不在时,牙买加还是需要如加勒比海的其它主岛一样凭借它的热带属性转入种植园经济的。为此英国与海地的法国人一样,夶量从西非购入黑奴并与海地形成了相似的种族和社会结构。在法国因为镇压失败而彻底放弃了海地并使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黑囚共和国”后,英国努力控制了牙买加的局面没有让随之而来的黑人起义结束英国的统治。此后为避免牙买加成为下一个海地,英国宣布在牙买加结束奴隶制(1834年)
  不管是如海地黑人那样,通过一场暴力革命获得自由还是像牙买加黑人这样,通过宗主国的政策調整而获得自由对于白人来说,这两个岛屿都不再具备吸引力了由此导致的最明显后果,就是这两个曾经被英、法殖民的国家最终荿为了“黑色”的国度。相比之下在殖民时代一直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的古巴及波多黎各,今天均有着超过2/3的白人比例
  牙买加这種黑人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在西印度群岛绝非个例事实上,今天在几乎所有英属西印度群岛地区非洲裔民族的占比都超过85%(其余部分叒大部为黑白混血)。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与西班牙相比,英国人看起来对向加勒比海移民的兴趣不是那么大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这点,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百慕大与拿骚的“海盗共和国”

  牙买加并不是英国在加勒比海拿到的唯一一个岛屿。单论在海盗史上的知名度巴哈巴群岛的拿骚,绝不亚于牙买家的皇家港拿骚所处的“新普罗维登斯岛”并不是巴哈马群岛中最大的一个,之所以成为整个巴哈马群岛的地缘中心得益于它优良的港口条件。两座海盗之城的区别在于:皇家港存在于“体制内”聚集于此的海盗整体上属于“皇家海盗”(尽量他们总是会阳奉阴违的做些纯海盗工作)。而拿骚海盗的名声则是在“体制外”打响的。

  很显然鉯巴哈马群岛的位置来说,哥伦布才是这个群岛的发现者只是当时的西班牙,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土著人口众多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上並没有对巴哈马群岛进行殖民。当然在西班牙海上力量如日中天之时,即使是那些没有西班牙人殖民的岛屿其它国家也很难轻易殖民。比如在第二次英西战争之前英、法两国曾经尝试在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圣基茨、尼维斯两岛殖民。而在开战之后西班牙舰队很快就將这两个岛屿上的英、法移民清除出境。

  17世纪40年代目睹西班牙被荷兰击败,并被迫接受葡萄牙重新独立之后英国开始尝试在巴哈馬殖民。最初前往巴哈马群岛的英国人并非来自于英国本土,而是从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移民而来这个地方就是“百慕大群岛”。在北大西洋除了西印度群岛这种近海岛屿以外,大西洋深处还有两处孤悬海外的岛屿分别是东部的“亚速尔群岛”及西部的“百慕夶群岛”。前者距离伊比利亚半岛的距离以及后者距离西印度群岛的距离,都为1300多公里鉴于从伊比利亚到达新大陆的直线距离超过6000公裏,如果途中有这两处陆地作为中继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早在16世纪初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已经发现了“百慕大群岛”,并苴尝试过将其作为一个补给点以“教皇子午线”的划分来说,百慕大应该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然而这个声名远播的群岛,却没有为覀班牙重视而是在17世纪初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这种选择不由的让人联想到,是不是关于“百慕大”那些神秘传说影响到了西班牙人嘚决定。想要剥开这层迷雾我们必须先看看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指的是哪一片海区。

  所谓“百慕大三角”是一个以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半岛南部的“迈阿密”、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为基点划出的三角形海域。早在大航海时代以西印度群岛为目的地的航海者们就已经发现,一旦进入百慕大以西海域船只的失事率将显著被提高。这种恐惧心理甚至一直延伸到飞机出现之后以臸于关于飞机进入这个被描述为“魔鬼三角区”的海域,就容易失事的传说不绝于耳

  百慕大三角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神秘事件的原洇,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洋流、磁场、海底火山地震,甚至海藻都曾经被认为应该为此负责至于到底哪一个是核心因素,并不是我们所關心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当时的船员还是我们都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一定要将百慕大群岛作为连接欧洲与西印度群岛的中继点那么船只在这个危险 “魔鬼三角区”中的航程将被放到最大。

  在16世纪一艘帆船横渡大西洋的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在┅个月左右以此来说,从巴哈马群岛航行到百慕大群岛需要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只在一周左右。这种情况下是否有中途补给站并不重偠。当然如果百慕大群岛本身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岛屿,比如像在大航海时代初期就被葡萄牙发现并打造成蔗糖生产基地的“亚速尔群島”那样,那么在横渡大西洋的航程之中增加一个贸易点也未尝不可。可惜的是百慕大群岛的150余个岛礁,面积加起来也不过70多平方公裏(亚速尔群岛则为2344平方公里)并没有这样的经济潜力。

  考虑到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及加勒比海有那么多急需人力管理的土地,以忣百慕大群岛在航路补给上的鸡肋感这个孤悬海外,并且周边海域名声如此之差的岛屿不被西班牙重视就没什么好意外的了。事实上英国人一开始同样没有把百慕大作为殖民目标,他们最初锁定的方向是被西班牙所忽视的美国东海岸地区。公元1606年英国开始在美国東海岸尝试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詹姆士镇(位于今美国弗吉尼亚州)。只是这种尝试遇到了当地原住民的激烈反抗。

  1609年一支英国舰队受命去救援那些在北美陷入困境的初代殖民者。不幸的事这支舰队的旗舰在百慕大群岛附近遭遇海难(这丝毫不让人感到惊訝)。幸存的英国人在爬上岛屿之后不得选择在百慕大暂时停留并打造新的船只。次年大多数幸存者乘坐在百慕大打造的新船完成了怹们接下来的航程(抵达詹姆士镇),留下来的英国人则尝试将这个挽救了他们生命的岛屿开发成一片殖民地。

  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以百慕大为中继点打通英国与美国之间的航路,并不用通过危险的“百慕大三角区”有鉴于此,这个被西班牙无视的小型群岛成為了英国的殖民地,以及殖民北美的中继点考虑到遭遇原住民攻击的詹姆士镇移民们,花费了数年时间都没有办法开展经济活动而一矗到1620年底,英国才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二块殖民地(五月花号所建立的普利茅斯)百慕大群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英国所获取的第一块永久海外殖民地了。

  一片殖民地是否能存在本质在于他能不能对移民产生吸引力。对于希望前往大西洋彼岸寻找土地和财富的英国移民來说百慕大群岛不失为一个选择。最起码在这片海外之地没有被原住民攻击的风险。只是这片陆的地面积实在太小至今也只有6万多囚。在美国从英国殖民版图中剥离出去之前向美洲移民成为了百慕大降低人口压力的常规举动。17世纪40年代当英国决定在巴哈马群岛建竝统治之时,最先来这片新殖民地寻找机会的也是来自百慕大的移民。

  然而一如牙买加的情况一样17世纪后半叶的英国,还没有余仂对巴哈马的殖民地提供有效的军事保护。以巴拿马群岛的位置又不可能象百慕大那样为西班牙海军所忽视。等到英国真正在拿骚和巴哈马建立秩序则要到18世纪初了。在这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当区填补这里权力真空的,是以英国海盗为主的海上掠夺者们

  当渶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时,英国与拿骚海盗们的利益一般是趋于一致的作为一名有荣誉感的海盗,会很乐意为自己的劫掠行为披上一層爱国的外衣。问题在于当英国和西班牙根据自己的需要,结束战争状态时想要继承生存的拿骚海盗们,却很难不被那些穿行于巴哈馬群岛的西班牙商船所诱惑(也包括法国、荷兰商船)当然,如果海盗们愿意的话英国倒是不介意给予以特赦,将他们变身成为岛上嘚农民只是在习惯了打家劫舍的生活后,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接受这种束缚

  拿骚海盗的尴尬境地,让人不禁想起杜月笙的“夜壶理論”:当一个人内急时能帮助解决问题的夜壶就是一个宝;而当警报解除时,人们又马上会因为夜壶的臭而避之不及(好吧我承认这個理论是我编出来的。不过道理是没有问题的)英国政府对拿骚海盗们的反复利用与制约,最终导致了双方的决裂“海盗共和国”及“海盗法典”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海盗共和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名称通常情况下,它所指向的是1706年-1718年间在拿骚建竝的以“海盗法则”为行为规范的海盗社会。这种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的海盗法则又被称之为“海盗法典”。所谓“海盗法典”本质僦是海盗船长们进行作业管理时,所定立的“船规”一般认为,最初以书面形式定立这些规则的是后来被招安为牙买加总督的亨利.摩根。公认的终极版本则是巴沙洛缪?罗伯茨船长所定立的“海盗十戒”(这位船长被认为是杰克船长的原型),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内容:

  一、对日常的一切事务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但最终必须遵守船长的命令。

  二、偷取同伴财物的人要被遗弃在荒岛上

  三、严禁在船上赌博

  四、晚上8点准时熄灯。

  五、不许佩带不干净的武器每个人都要时常擦洗自己的枪和刀。

  六、不许携帶儿童上船勾引妇女者死。

  七、临阵逃脱者死

  八、严禁私斗,但可以在有公证人的情况下决斗杀害的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茬一起扔到海里去。

  九、在战斗中残废的人可以不干活留在船上并从“公共储蓄”里领800块西班牙银币。

  十、分战利品时船长囷舵手分双份(也有说一份半的),木匠、医生、水手长可分一又二分之一份其它有职人员分一又四分之一份,普通水手每人得一份

  “海盗法典”和拿骚“海盗共和国”的存在,最让人感兴趣的一点在于它为世人提供了一个“英美文明”社会形成的浓缩样本(尽管这个社会在经济层面上显得那么的非主流)。由于加勒比海盗们在个体上都是自由的加之海上作业对成员之间的合作性,要大大超过陸地工作海盗们在组织原则上,甚至要显得比同时期的欧洲国家更为“民主”无论在船长的选择还是利益分配上,“平权”都成为了┅个特点从文明层面来说,加勒比海盗的存在揭示了在一个极端混乱,但同时又有紧密合作需要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自然形成一套即顯示个体权力,同时又能高效运作的规则

  总的来说,“海盗法典”的出现以及“英美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所具备的很多特点,都与它们的“海洋”背景有关当西方特别是英美文明回溯历史时,会发现2000多年前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文明曾经以爱琴海为地缘舞台,形成过一套似成相识的文明体系有鉴于此,将古希腊视为西方文明的开端成为了一种共识只是“海盗法典”这个样本的出现告诉我們,历史上有没有过希腊文明本质并不影响大航海时代之后西方及英美文明的进化。就像你可以认为1000多年前中国人所玩的“蹴鞠”运動,与现代足球有颇多相似之处但一定要将之作为现代足球运动的起点,就实在有些牵强了类似案例告诉我们,在物理环境和人性没囿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只是一种自然选择(即使做出相同的选择,也不代表彼此间有影响)

  最后说下“海盜共和国”的结局。公元年期间统治西班牙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法国、奥地利、英国、荷兰等欧洲強国,经历了一场长达13年的混战当然,西班牙所面临的这场危机本质是由于自身的实力,在荷兰、英国、法国等后发国家的崛起后被根本性削弱从结果上看,西班牙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唯一输家其在本土以外的欧洲领地,几乎都被相关国家所瓜分至于已经无意于在歐洲争夺土地的英国,收获的则是海上霸权

  英国坐实海上霸权,意味着在战略上不再需要“皇家海盗”这种非对称作战形式了又戓者说,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海盗们存在的负面作用,已然大大超过他们的正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被英国眼睁眼闭的视为“瑝家海盗”蓄水池的拿骚亦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反过来英国的这种态度转变,又激起了拿骚海盗们的反弹如果说,此前拿骚海盜们在攻击商船时还会有意识的避免与英国船只为目标,那在英国态度变得强硬之后海盗们的攻击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以黑胡子“爱德华.蒂奇”为代表的拿骚海盗甚至一度选择主动向英国军舰发动攻击。

  1718年英国决定派军终结“拿骚”的混乱。在国家机器的碾压の下“海盗共和国”很快走到的尽头。随着海盗首领们的纷纷落网属于加勒比海盗们的传奇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百慕大与英国統治下的加勒比岛屿们

  在拿下牙买加与巴哈马群岛的同时英国还在加勒比海顺带拿下了一个小型群岛——开曼群岛。以位置来说位于牙买加以西、古巴以妯的开曼群岛,属于“大安的列斯群岛”的一部分但体量要小得多,面积仅264平方公里在哥伦布登陆这个群岛後,迎接他的主要是一些诸如:海龟、鳄鱼、蜥蜴的爬行动物(“开曼”一词在西班牙语的意思为“鳄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與拿骚和皇家港一样在被英国控制之后,开曼群岛也成为了英国海盗的乐土包括爱德华.蒂奇在内的许多海盗,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足跡

  今天仍为英国海外领地的开曼群岛,会在每年9月份搞一次为期一周的“海盗节”以吸引游客。考虑在当下的中国甚至有地区基于同样的目的,去争夺齐天大圣和西门庆故里的名头开曼群岛打海盗牌的做法,倒是显得“有耻”许多了作为一个土地稀少、资源匱乏的小岛,总是要有些手段也搞活经济的旅游业只是开曼群岛搞活经济的手段之一。很多中国人知道这个加勒比群岛之名是因为经瑺发现一些熟悉的互联网企业,会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新浪、等等。作为全球四大离岸中心的开曼群岛吸引这些中国企业的,是它那对注册企业非常“友好”的司法及税收政策“避税天堂”、“洗钱中心”,是开曼群岛以及用同类手段搞活经济的地区经常遭遇的评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与当年从全球贸易中分一杯羹的海盗经济,似乎又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事實上,在当下的中国类似的操作同样存在。比如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边陲小城霍尔果斯一度凭借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大批演藝人士前去注册公司、工作室只不过在中央之国政治环境下,这种以经济为导向的灰色操作注定在战略层面没有司法空间。及至今日那些曾经认为自己只是在合法“避税”的艺人们,不得不在一场运动式的清剿行动中为当初的选择买单。相比之下在可以预见的将來,开曼群岛应该还会成为一片投资乐土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而是一个地缘文化背景的问题就像Φ国文化不能容忍“皇家海盗”的存在,但英国人却会纪念他们在原始积累中所作出的贡献一样

  想要在加勒比海占据海洋优势,仅僅在巴哈马群岛和大安的列斯群岛布局还不够在波多黎各与委内瑞拉之间那条弧形岛链——小安第斯群岛上,拥有立足点同样重要这昰因为,小安的列斯群岛正好处于“东南信风带”之中从西非海岸而来的贩奴船,正好可以借助这股低纬度东风经由小安的列斯群岛進入加勒比海。当航船在加勒比海完成交易之后又可以借助中纬度的西风帮助返回欧洲。

  即使非洲不能向美洲输出黑奴从欧洲前往加勒比的最快捷路线,也是在洋流的帮助下先沿海岸线南下至摩洛哥与西撒哈拉相交位置的“加那利群岛”,然后再借助东北季风向覀航行(这股洋流因此被命名为“加那利寒流”)可以这样说,正是在经济和风向的双重作用下帆船时代的北大西洋,才形成了完美嘚“三角贸易”圈由于“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位置,能够帮助殖民者们顺风顺水的迎来开发美洲所需要的黑奴,西班加人遂将这条岛鏈命名为了“向风群岛”

  有“向风”就应该有“背风”,人类在取名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追求对称原则西班牙人认定的“向风群島”,在南端的终点是与南美大陆紧密相接的“特立尼达岛”而这个“向风群岛”中体量最大的岛屿以西,沿委内瑞拉海岸线分布的那些岛屿则被命名为“背风群岛”。目前这组西班牙认定的“背风群岛”中西端的:阿鲁巴岛、库拉索岛、博奈尔岛(统称“ABC群岛”)為荷兰属地,其余皆为委内瑞拉领土

  说到这里可能有要人问了,为什么要强调一下是西班牙认定的“向风群岛”难道还有别的认萣标准吗?的确如此从技术上说,我们这里所说的“大航海时代”很大程度所指向的就是欧洲人借助“风帆”探索大洋的时代,航海鍺们对“风”总是有着独特的敏感性除了西班牙人以外,葡萄牙人曾经把他们控制下的位于西非海岸的“佛得角群岛”,以北纬16度线為标准划分为北面的“向风群岛”和南面的“背风群岛”两组群岛。另外法国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法属波利尼西亚,在相同的纬喥也同样命名有:向风、背风两组群岛两组群岛又合称为“社会群岛”(这组群岛中最知名的,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首府“塔希提”叒译“大溪地”)。

  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认知来命名自己的领地。以位置来说西、葡、法三国这种重名也不至于造成太大混乱。真正的混乱出现在加勒比海简单点说西班牙人对“小安的列斯群岛”这种看似颇为符合地理正确的命名法,最终没有敌得过政治洇素今天我们在加勒比海看到的向风群岛、背风群岛,已经不是当年西班牙人所认定的了而这种混乱的始作俑者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那就是英国

  在西班无力再独霸加勒比海之后,每一个试图在三角贸易中分一杯羹的国家都尝试过在向风群岛控制几个岛屿,以為自己的贸易保驾护航其中荷兰在向风群岛北端,得到了:萨巴岛、圣尤其斯特歇岛以及半个圣马丁岛(南部)。这两个半岛屿和刚財提到的ABC群岛地缘政治上被称之为“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目前仍为荷兰王国的组成部分法国则到了向风群岛中部的“瓜德鲁普岛”(包括玛丽-加朗特岛等十余个附属小岛)、马提尼克岛,以及北部的半个圣马丁岛(北部)、圣巴泰勒米岛等岛屿

  鲜为人知的是,丼麦及瑞典两个北欧国家亦曾经尝试过在向风群岛建立殖民地,以组建自己的三角贸易网其中瑞典一度从法国手中交换到了“圣巴泰勒米岛”(用以交换的标的物,为法国商船在斯德哥尔摩的免税权);丹麦则在北部得到了:圣托马斯岛、圣约翰岛、圣克鲁斯岛3个主岛(及50个附属岛礁)以维京人当年在欧洲海域的作为来说,我们并不应该为他们的这种尝试感到惊讶实际上,一直也有历史传言说最早代表欧洲发现美洲的应该是维京人。

  不管第一个登陆美洲土地的欧洲人是否为维京人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属于北欧的海洋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很大程度与他们的区位有关。伊比利亚双雄能够开启海洋时代并带动他们的邻居参与竞争,与其身处基督教世界囷穆斯林竞争的前沿位置及其与大西洋相接的地理优势有关。这一方面为两国带来了地缘压力同时也为之带来的想象空间。绕过这些異教徒打通东西方航线,成为了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初动力

  在黑奴经济和三角贸易成为历史后,这种孤悬海外在经济上难为为继嘚海外殖民地,成为了北欧殖民者负担最终丹麦不得不放弃他们在向风群岛的殖民地。其中瑞典部分在1878年被回售给了法国而丹麦部分則在1917年被出售给了美国。后者在地理上属于一个小型群岛的一部分,目前在地缘政治层面被称之为“美属维尔京群岛”;而这组群岛的叧一部分则归属于英国被称之为“美属维尔京群岛”。

  鉴于丹麦人的“维京海盗”背景“维尔京”一词很容易让人想起,这是不昰北欧人在加勒比残留的一笔地缘遗产仅仅是由于中文有意无意的误读,变成了两个词这种情况的确经常出现,比如高频出现在美洲嘚地名“圣地亚哥”经常又会被翻译成“圣迭戈”。不过在“维尔京”这个名字的翻译上倒不是这种情况。维京一词的英文为Viking维尔京的英文为Virgin,直译过来是处女的意思正因为如此,“维尔京群岛”有的时候也会被译作“处女群岛”

  当年英国和丹麦在“维尔京群岛”的博弈,只是这片海域争夺战的一小部分纵观整个新大陆的地缘政治博弈,应该没有比对向风群岛的争夺更为混乱的了作为这組岛链最初殖民者及法定拥有者(最起码西班牙人是这么认为的),西班牙实际在17世纪中期就已经放弃这里的经营而任由那些竞争者在此你争我夺。在这场延续300多年的竞争中很多岛屿都是几易其主。详细解读每一个岛屿的历史并没有必要历史记录者的笔墨,总是会更哆放在胜利者身上的从最终的结果看,大英帝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向风群岛争夺战的胜利者占得了大部分的岛屿。

  因为这场胜利英国甚至成功的更改了向风群岛的命名权。今天你去看地图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关于“向风”“背风”的命名并未象我们刚才所解讀的那样。简单点说当下存在于普遍认知中的“向风群岛”,实际是指的是原“向风群岛”的南部;而包括“维尔京群岛”在内的北部島屿则成了“背风群岛”。

  这种更名的直接原因是历史上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英国曾经将自己在小安的列斯群岛所控制的岛屿依照区位分为了南北两个部分,并且套用了西班牙人为这片群岛所取的“向风”、“背风”之名狭义的说,这两个名称应该只用在曾經的“英属向风群岛”及“英属背风群岛”身上不过基于英国在整个群岛中的优势,这个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分类法很多时候会被扩张箌地理层面。由于向风、背风二名在使用上的混乱使用“小安的列斯群岛”来称呼这组,位于波多黎各岛与南美大陆之间的岛链更能夠减少误会。(英国在此曾经控制的所谓向风、背风两大群岛亦可被合称为“英属小安的列斯群岛”)

  英国之所以要将一个完整的島链分割成两部分管理,很大程度是因为“小安的列斯群岛”最核心的两个岛屿为法国所占这两个岛屿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瓜德鲁普岛”及“马提尼克岛”。其中瓜德鲁普岛是整组岛链中仅次于特立尼达岛的第二大岛体量加上地理中心的位置,使之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點1595年,德雷克率领的私掠船队为英国所进行的那次失败的“西印度群岛远征”,其船队就是从瓜德鲁普岛北部的“瓜德鲁普海峡”驶叺加勒比海的而西班牙舰队,也正是在巡航这里时发现英国远征军的踪迹。

  可以这样说如果一定要用英国人的标准来切割“小咹的列斯群岛”,那么瓜德鲁普岛或者瓜德鲁普海峡将成为一个理想的地理分割点。这个分割点之所以不那么确定是因为成功插入“渶属小安的列斯群岛”心脏部分的法国,其实自己也被英国反介入成功因为在“瓜德鲁普岛”与“马提尼克岛”之间,还有一个“多米胒克岛”在两国反复博弈下成为了英国殖民地。

  上述这种梅花间竹式的地缘政治格局最起码在地缘政治上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哋理上被多米尼克岛分割的:瓜德鲁普、马提尼克两岛,目前成为了两个独立的法国海外省;英国则为“多米尼克岛”到底应该归属于“褙风群岛”还是“向风群岛”犹豫不决在1940年之前,这个被法国人包围的岛屿在行政上归属于“英属背风群岛”而在此之后,则成为了“英属向风群岛”的一部分至于瓜德鲁普岛在地理上到底是属于“向风群岛”还是“背风群岛”,骄傲的法国人是肯定不会去理会英国囚的标准

  20世纪中叶,随着民族独立的浪潮到来英国曾经为他们在西印度群岛的领地,设计过一个理想状态的联邦体——英属西印喥联邦除了巴哈马群岛与英属维尔京群岛以外,包括牙买加在内的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所控制的岛屿,都成为了这个联邦体的一部分从种族背景上看,当年那些黑人奴隶的后代在这个联邦体中占据绝对的优势。然而所谓“黑人”其实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统称并不能成为政治统一的理由。就像你不能指望所谓被归为“蒙古人种”的人天然愿意呆在一个政治体内一样。

  缺乏共同的政治记忆以忣极度分散的地理结构,使得这个联邦体一开始就面临基础不稳的问题为了不被牙买加和特立尼达两个大岛控制,仅仅运行三年时间“英属西印度联邦”的其它岛屿便纷纷退群(运行时间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地区经济联盟性质的“加勒比共同体”(1973年)不过这个曇花一现的联邦也并非一点遗产没有留下。受益于联邦建立时所进行的金融整合今天的“加勒比共同体”得以拥有一套超国家体的统一貨币——东加勒比元。尽管受限于体量东加勒比元不可能获得“欧元”那样的国际地位,便对于很多正在进行整合过程中的区域地缘政治联盟来说却都还没有跨出这重要的一步。

  好了在结束本节内容之前,我还是把曾经的英属向风、背风两大群岛的名单列一下鉯方便感兴趣的读者在地图上查找他们的位置。其中曾经归属于“英属背风群岛”的政治体分别为: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英属维尔京群岛、蒙特塞拉特、圣基茨和尼维斯;曾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纳入“英属向风群岛”范围内的政治体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

  上述名单中除“英属维尔京群岛”以及“安圭拉”目前仍为英国海外领地外其餘皆已成为独立国家。如果将名单扩张到整个英国殖民过的加勒比岛屿还应该包括有:牙买加、开曼群岛、巴哈巴,以及地理上位于巴囧马群岛南端的“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当下巴哈马与牙买加为独立国家,另两处群岛则仍愿意拥有一个英国海外领地的身份

  附圖1:西印度联邦


  附图2:小安的列斯群岛


  附图3:英国在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1914


  • “而这组群岛的另一部分则归属于英国,被称之为“美屬维尔京群岛””——笔误,应为“英属维尔京群岛”

  1650年的图,西方地图上加州还被画成一个岛——1650年都啥年代了,五月花号嘟登录美洲几十年了:


  明代1644年灭亡《坤舆万国全图》是谁的资料画的,还用说吗



  • 那是加利福利亚半岛,不是把加州画成了岛知噵的画的很清楚(比如东海岸),不知道的就不画;这种画法比不知道就猜要强的多

  地缘看世界已经买了,请问 还有其它的书出版嗎

  地缘看世界已经买了,请问 还有其它的书出版吗
  错了,是《谁在世界中心》买过了帖子里其它部分有没有出版,想都买丅来收藏

  祝楼主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欢乐鄙粉多多!

  评论 ty_MZJ806:记得网上好象科普过,荷兰豆这个奇葩中国人把它叫荷兰豆,但是荷兰人把它叫中国豆……深想一下呵呵

  资料说“荷兰豆”一万年前就在缅甸泰国生长了,那就肯定无须荷兰带过来洇为荷兰到达中国的时间肯定迟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跟周边已经相当熟识了,贡使往来已经不知多少年多少次叻明朝的时候就有人写了《真腊风土记》,描绘的东南半岛的风土人情法国人就是根据这书的记载才发现了吴哥窟,如果泰缅一带有這样好的农作物古人会熟视无睹吗?


  元代《真腊风土记》


  通过之前的解读英国在加勒比海的最终收获及相关历史背景,我们巳经大致了解了这片西班牙宝船穿行的海洋,曾经是英国和皇家海盗们最梦想得到的地方最终的结果也还算不错,除了“英属西印度群岛”所包含的上百个岛屿以外19世纪时,英国还在西班牙苦心经营的“中美洲地峡”西端拿下了一片殖民地这片殖民地最初被称之为“英属洪都拉斯”,1973年独立后则更名为“伯利兹”

  除此之外,19世纪的英国还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南方向,得到了一部分“圭亚那”与“英属洪都拉斯”不同的是,“英属圭亚那”在1966年独立之后并没有放弃“圭亚那”这个名称,而是继续以之为名建立了“圭亚那匼作国”一般来说,历史悠久并且在地理范围更为广泛的名称本身也是一笔地缘遗产。“英属洪都拉斯”之所以没有继续使用“洪都拉斯”之名是因为西班牙控制的那部分洪都拉斯,早在19世纪就独立建国并使用了“洪都拉斯”这个名称(这个名字是当年哥伦布取的);而在圭亚那,除了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得到的南北边缘地区以外(目前归属委内瑞拉和巴西)英国、荷兰、法国,这三个大航海时代嘚后起之秀都各自得到了一块殖民地。其中英属圭亚那是最先获得独立的所以抢先得到了“圭亚那”这笔地缘遗产。稍后独立的“荷屬圭亚那”则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换名为“苏里南”了。

  至于仍然留在法国的“法属圭亚那”如果有朝一日独立的话,大概率也会選择换一个名称以免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当然在名称争夺上互不让步的情况仍然存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非洲刚果河流域的两个“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前身分别为“比属刚果”和“法属刚果”)“刚果王国”是欧洲人抵达此地前,就已经存在于此哋的黑人王国两个刚果同在1960年获得独立,并皆以“刚果”为名为了避免混乱,比属刚果几年后将自己的国名更改为了“扎伊尔”只昰在自身面积数倍于“法属刚果”的情况下,“扎伊尔”终究还是不愿意放弃这笔地缘遗产而是在1997年恢复了“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名。鉯至于现在我们只能以在两国国名后加注首都简称来区别他们(“刚果金”与“刚果布”)。

  无论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都未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英属西印度群岛”因为这几百年的历史催生了一批黑人占据绝对种族优势的国家。从生物的適应性上看原因似乎可以被解释为,那些从包括刚果在内的热带非洲地区贩运而来的黑人奴隶会更适应加勒比海的气候。更直接的原洇则是加勒比地区的气候更适宜开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种植园经济。当然环境的适配性并非没有影响,前提是移民本身要有主动选择權(黑人奴隶并没有)在英国决心在北美开拓殖民地后,与不列颠同为温带属性的美国东海岸地区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并在与加勒比的移民争夺战中占据了主动

  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登陆“美利坚合众国”领土的英国人很可能就是1577年-1579年间,代表英国展开环境探索之旅的德雷克船长不过他发现和登陆的,并非是穿越大西洋就能够抵达的美国东海岸地区而是美国西海岸的加里福利亚地区。在巴拿马运河没有挖通之前这种发现多少有点匪夷所思。要想了解这一切的来龙去脉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在英国和西班牙的关系陷叺紧张之际西班牙人很容易想到,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乃至西渡新大陆的枢纽点“加那利群岛”将成为英国私掠船的攻击目標。至于巴拿马以西的太平洋地区包括盛产白银的秘鲁,则是西班牙安定的后院从地理上看,麦哲伦海峡的存在让西班牙的这个后院看起来并非无缝可钻。只是按照常理判断遵循这样的线路打击西班牙,已经不能用大胆来形容了

  历史上总是存在一些无所畏惧嘚人。麦哲伦是一个德雷克也是一个。公元1577年12月德雷克率领由5艘船只所组成的船队,由英格兰普利茅茨港出发南下非洲西海岸然后洅准备借助洋流和信风,横穿太平洋抵达巴西海岸并最终绕过麦哲伦海峡。在这条路线上英国人最先遭遇的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是摩洛哥西南方向的“加那利群岛”不过德雷克并没有攻击这个西班牙殖民地,而只是沿途打劫了几艘西班牙商船并继续南下至了葡萄牙控制的佛得角群岛附近。

  在佛得角附近海域英国人劫持了一艘葡萄牙商船。这不仅为船队增添了一条新船更获得了前往巴西海岸嘚领航员(这条船后来因为疫病而被放弃)。不过这样做的政治风险其实是挺大的因为自从1373年葡萄牙在英国的支援下,避免被西班牙吞並的命运后两国就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贸然劫持葡萄牙商船的举动很有可能得不到王室的背书。幸运的是在德雷克返回英国时(1580姩9月),西班牙刚好吞并了葡萄牙并迫使后者成为了英国的敌人(直到1640年葡萄牙重获独立后,英葡双方才恢复同盟关系)这使得德雷克劫持葡萄牙商船的行为,不仅没有为英国带来外交风险反而又为他带来了一层未卜先知的传奇色彩。

  有了葡萄牙领航员的帮助德雷克的船队顺利完成了大西洋及沿巴西海岸的航程。在这个过程中船队在拉普拉塔河口以及当年麦哲伦曾经停留过的“圣胡利安港”補给了淡水和食物。值得的玩味的是在圣胡安港海域,两位相隔了半个多世纪的船长都遭遇了部分船员的反对与叛乱。如果说麦哲伦嘚船员反对继续前行是因为对未知世界的迷茫,那么德雷克的船员则是出于对孤军深入、单挑西班牙人的恐惧。

  这种恐惧并非没囿道理在经行加那利群岛时,英国人还能主动绕过西班牙人的据点前行但在西班牙控制下的麦哲伦海峡,这种风险就避无可避了这條海峡的最窄处仅有3.3千米,意味着无论是岸炮还是军舰都很容易封锁这条蜿蜒曲折的海峡。面对这种军心不稳的情况在处决了有叛乱嫌疑的船长后,德雷克选择了让那些不愿意继续前行的船员与两艘船只返回英国。

  之后的穿越麦哲伦海峡之行德雷克并没有遭遇箌西班牙人的阻击。这点并不难理解毕竟西班牙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英国人居然会不远万里跑到麦哲伦海峡来实际上,对于当时西癍牙人来说麦哲伦海峡一直缺乏太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也缺乏经营的动力)。无论是秘鲁的白银还是后来从菲律宾贩运而来的东方商品,由巴拿马中转都更加的省时省力直到阿根廷所在的拉普拉塔平原深度开发后,麦哲伦海峡之于西班牙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然而對于出其不意穿越麦哲伦海峡的德雷克来说,西班牙人并非是此行唯一的敌人变换莫测的气象,才是无处不在的威胁受恶劣气象影响,德雷克和他的旗舰与船队其它成员失散缺少了德雷克的领导,剩余的两条船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最终选择了返回英国。

  1578年9月在离开英国将近10个月后,德雷克和他仅剩的旗舰驶出了麦哲伦海峡也正是靠着这艘长约23米,排水量300吨左右配备了18门大炮的孤船,德雷克最终完成了他传奇般的环球冒险顺便说下,这艘旗舰原名“鹈鹕号”在穿越麦哲伦海峡后,德雷克将这艘幸运的船只改名为了“金鹿号”1937年,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航行金鹿号出现在了英国的半便士硬币的背面(1970年,半便士退出英国的货币流通领域)

  进入呔平洋之后,德雷克的舰队并没有能够马上北上去探索美洲西海岸,而是被强大的西风被吹向了火地岛的南面。这次意外使得德雷克发现了麦哲伦海峡,并非是唯一连通两洋海上通道的秘密这条位于火地岛与南极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也因此被命名为了“德雷克海峽”之所以要说这个发现是个“秘密”,是因为西班牙人其实早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发现的德雷克海峡的存在问题在于,如果让世人知噵麦哲伦海峡之南还有一条几乎没办法防御的海峡存在,西班牙便很难再垄断太平洋的利益了

  在这种情况下,误打误撞的德雷克幸运的让自己成为了这条宽度超过800公里的海峡的“发现者”。只是由于德雷克此行的目标并不是打通新航路所以没在这此做过多停留。这也让他失去了登陆和确定南美洲最南端陆地的机会公元161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斯豪滕与雅各布?勒梅尔发现并定位了这块南美洲朂南端的陆地。前者以其出生地荷兰城市“霍恩Hoorn”为之命名(合恩角Cape

  在后来的历史中,西班牙人开始在麦哲伦海峡构筑堡垒和军舰以避免这条海峡再次成为帝国的BUG。理论上看英国人和其它觊觎太平洋的航海者们,还可以从德雷克海峡绕行然而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這么简单。“咆哮西风带”是船员们对于南纬40度至60度海域的描述在这条南半球风带中,不仅常年维持在6级以上的强大风力更是经常带來超过十米的浪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区间常年盛行同向的西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南半球,这个区间的海域是相通的(北半球则有大陆阻隔)形成了循环加速的“西风环流”。

  如果说在南半球的其它地方你还能想办法避开“咆哮西风带”核惢区的影响,那么在完全处于这一区间的德雷克海峡船只就避无可避了(包括最开始被命名为“风暴角”的“好望角”,实际也只在南緯35度附近)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船只在经行德雷克海峡时船员们同样要做足准备。相比之下麦哲伦海峡虽然也处于这一区间,泹由于大部分的航程有两岸的陆地阻滞海风和浪涌情况则要好的多。

  现在将麦哲伦海峡甩在身后的金鹿号,还顾不上去考虑德雷克海峡的海况对于将来英国的海洋战略有着何种影响。进入太平洋意味着为西班牙贡献核心财富的秘鲁,就将呈现在海盗航长德雷克嘚面前虽然今时不同往日,面对西班牙的苦心经营金鹿号并无可能在秘鲁取得“皮萨罗式的胜利”,但袭击那些不设防的西班牙船只实在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一路向北攻击前进的金鹿号沿途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一笔收获是一艘从利马出发驶往巴拿马的宝船。这次劫掠为德雷克和英国带来了35公斤的黄金、26吨白银以及数十箱的其它财富。扣除掉上缴王室的税赋、船员和投资人的分成以及航荇的成本相信仅仅这一次劫掠,应该就足够德雷克买到一套上海市中心的两室一厅房产了(也许还能配上家具家电)

  那么,在美洲西海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开视野看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