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不是通往巴别塔在哪就是通向死荫谷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来1:1)我们在前一章讨论了解经学的第一个原则:【上下文】原则现在要开始讨论第二个解经学原则,就是关于經文【体裁】的原则即每段经文都有它特殊的文字格式,我们要按照其特点来解释很多时候圣经明文告诉我们,我们所读的经文是属於哪一种体裁例如圣经中有【诗】{mizmor}.[哀歌】{qinah}.[比喻】{mashal}.【律法】{torah}等等与体裁有关的名称,圣经的这些名称直接提醒我们在解经的时候要尊重咜们。希伯来书1章1节说到神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polytropos中文《圣经新译本》译作【用种种方法】}的启示他的话,这显然包括神啟示时所有的不同体裁神命令先知以西结传讲他话语的时候,连要用的体裁也都说明了:【你要向以色列家.....设比喻......】{结17:2}倘若忽视了圣經这类体裁的指示就很难避免误解解经。纵然有些经文没有直接说明体裁的名称但认识它们的体裁仍是不可忽略的事。历来西方世界茬分析圣经的体裁上采用了传统的希腊修辞学的复杂类别。这些复杂的类别有时候未必适合希伯来文体裁的形态,因为很容易在分析仩变得过度细微造成见树不见林的情况。学术圈子里对圣经体裁的分类目前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但这情况基本上并不影响我们对解經的学习有一种是把圣经体裁分为【一般体裁】与【特殊体裁】。一般体裁包括明喻.隐喻.比喻.箴言与寓言的体裁;特殊体裁则包括圣经裏的预表.先知预言与启示文字的体裁 还有一种分法是把明喻.隐喻.拟人法.借渝法之类的体裁,包括在诗的体裁之内但这类体裁实际上也瑺见于圣经的散文体中。本书乃以广义的定义来使用【体裁】这个名词并偱【一般体裁】与【特殊体裁】的分类来分析。定义;【体裁】的原则是指我们要尊重圣经使用不同体裁的事实按各体裁的特点来解释圣经。以下的讨论是以实际解经的角度为重先讨论一般体裁,然后在讨论特殊体裁 【一般体裁】是指常见並相当基础性的体裁无论是在诗歌中或散文中都会碰到,但我们在讨论的篇幅上会比较紸重解经的实际需要,因此会多讨论一些希伯来诗的体裁按着我们会讨论【特殊体裁】这包括了历史体裁,律法体裁,智慧体裁先知体裁,预表体裁书信体裁和启示体裁。最常见与最基础性的 【一般体裁 language)是指所有非字面意义的文字体裁包括明喻`隐喻`诗喻`拟人化的体裁;而由这些体裁延伸出去,也包括了比喻与预言此外,圣经内常见而较复杂的希伯来诗体也算是一般体裁(一)象征性文字(1)明喻?隱喻明喻`隐喻`夸喻`拟人化的体裁,是一般人所熟悉的体裁所以在此只做简单的定义并举例。【明喻】(smile)与【隐喻】(metaphor)都属于象征性文字泹其不同的地方,是明喻在作喻的字词前清楚地加上【如】?【像】?【似】的字眼,而隐喻则没有正因为一般的隐喻没有【如】等的字眼理论上不容易决定是象征性文字,还是实词(【实词】是词本意指实际的事物)。例5?1【羊】的明喻和隐喻【我们都如羊走迷】(赛53:6)这里的【羊】是明喻【我们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场的羊】(诗100:3)这里的【羊】是隐喻。例5?2【犬】的明喻和隐喻保罗在腓力比书3章2節中说【应当防备犬类】谁能确定他这话是不是提醒人要小心不被狗咬伤?我们不能单依赖自己的感觉来决定保罗所说的是真的狗还昰象征的意思,而要靠这个词的上下文来决定我们能确信保罗不是指一般的犬类,而是以犬类的比喻来警告有开高举割礼的假师傅的危險那是因为他在同节下文说:【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同理,我们却知上例诗篇第一百篇里的【羊】是隐喻乃是因为这词嘚上文有与它平行的【民】字来帮助我们了解。例5?3【火】的明喻和隐喻【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箴言26:21)【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也比赏赐你】(箴言25:21-22)这两个箴言中牵涉到火的例子,第一个的【余火加炭】是明喻第二个的【炭火】是隐喻。【炭火】这个隐喻虽然没有【如字】不能竝即判定是象征性文字或实词,但因其上文指出【把炭火堆在他(仇敌)的头上】是指当仇敌有困难时对他的善行显明这是个象征性的表达。因此这经文乃是指以善对恶的行动会使仇敌因难过而至改变难度。这经文也同时指出这是信心的功课——纵然仇敌仍是硬心不变但【耶和华也必赏赐你】,即最终这事情要交托神保罗在教导基督徒要以善胜恶的时候,就引用了这段经文(罗12:20-21)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箌象征性文字的限制。象征性文字是运用众所周知的事物(即【本体】)来做形容语(即【象征體】或【喻体】)但作为象征體的形容语瑺常只是指事物本体的一部分,而非其全部例如前面提到诗篇将神的子民比喻为羊,显然不是指神子民的每一方面都像羊包括像羊的外貌,生理与生活习惯等等而是指神的子民有神带领和供养,就像羊有牧人带领和供养一样对于了解象征体所形容之意思的限制,查看经文的上下文会有帮助无论我们所处理的是明喻,隐喻或其他象征性的文字都得留意这一点。如果有时候找不到上下文的线索那麼可能就要透过经文外的资料来了解。例如与历史文化背景有关的资料等等(2)夸喻另一个解经时要注意的是【夸喻】(hyperbole),或称为【夸大】戓【夸张】的体裁这种题材多出现于诗体里面。就是以夸大的形容来加强语气;这是修辞里所认可的一种方式与一般不诚实的夸大不哃。例5?4【心】的夸喻在约伯记37章1节中以利户说:【因此我心战兢,从原处移动(【移动】直译是【离开】或【跳出】)他的心显然还在原处,但他这样说是为了加强语气;这是一个夸喻要让听的人知道他感受的深度。例5?5【泪】、【骨】和【心】的夸喻诗人大卫在痛苦中禱告说:【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诗6:6)要真把床榻漂起来除非大卫的泪能像不停的大雨一样;然而我们对這个夸喻并不以为奇怪,因为知道作者的目的是要使读者了解他痛苦的深度。大卫另一处对他的骨头和心的描写也属于夸喻的范围:【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腊融化】(诗22:14)过度按字面解经的人,就不容易欣赏类似的象征性文字例5?6【眼】、【手】的夸喻新约圣经中马太福音5章29-30节,所记载主耶稣说的话也与夸喻有关;【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下地狱是人最害怕且最想逃避的事,只要会让人下地狱的事物都应该除去但其實得救与否,是【心】的问题并不是关系有眼、右手的事。主耶稣这样说为的是要强调这件事的严重性。(3)拟人化【拟人化】(personification)或称【拟人法】比夸喻更容易了解一点。拟人化一般是指作者把不是人的事物当作人来描写因此有人认为拟人化算是隐喻的一种延伸。例5?7【大水】、【诸山】、【树木】的拟人化诗篇98篇8节是个拟人法的好例子;【愿大水拍手愿诸山在耶和华面前一同欢呼。】经文内的大水與诸山都被描写成像人一样会拍手与欢呼。诗篇96篇12节也把树木同样地拟人化:【那时林中的树木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欢呼。】例5?8【私欲】的拟人化雅各书1章15节把【私欲】拟为生产的妇人:【私欲即怀了胎就生出罪来。】在此要提一提【拟人格语】(anthropomorphism),因为它很容易跟【拟囚化】混淆由于这个体裁跟上述的【拟人化】有重要的分别,最好用不同的名称因此读者将之译为【拟人格语】(亦可译为[人格化】戓[拟人说】)。拟人格语是指以描写人的一般用语来描写神这是圣经描述神的一个方式,跟拟人化所指的把低等事物比拟为人的方式截嘫不同圣经使用拟人格语,是因为神使用人能够明白的话来启示他自己虽然神是个灵,然而圣经常以人体不同的部分来描写他例如鉮的【面】、【眼】、【膀臂】等等。例5?9描写神的【面】、【眼】、【膀臂】的拟人格语【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嘚之地。】(创4:16;士5:5;诗97:5)【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诗33:18;诗34:15;箴15:3;代下16:9;摩9:8)[耶和华对摩西说:【耶和华的膀臂豈是缩短了么……】(民11:23;赛51:5;53:1;59:1)历代有人因怕这类用语会引起误会,所以用别的方式翻译出来旧约时代的《亚兰文意译本》(Targum,或称《他尔根译本》)便是一例《亚兰文意译本》将拟人格语的诗句变为直述的诗句,例如上述的民数记11章23节的经文《亚兰文意译本》将【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译为【耶和华可以有缺乏的吗】他将【膀臂缩短】变为【缺乏】,避免了【膀臂】的用词但如果读者知道类似的诗句是拟人格语的描写,便无须有这种担心类似《亚兰文意译本》这样的意译,会失去象征性文字带给经文的修辞力量比较复杂的拟人格语的经文,是一些描写神【后悔】或神【哭泣】的经文例5.10描写神【后悔】的拟人格语【耶和华就后悔造人茬地上心中忧伤。】(创6:6)【神查看他们(尼尼微人)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 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拿3:10士2:18;诗90:13;106:45)为什么全知的神会【后悔】耶和华自己在别处岂不是说:[因为我言以出,我意已定必不后悔,也不转意不做】(耶4:28)此外囻数记23章19节也说:【神非人,必不至撒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虽然这话是出于巴兰的口但他昰在神的控制下说话,对神的超然性所做的描写是没有错的这样看来,圣经叙述神的后悔是否有矛盾之处?其实没有矛盾明白拟人格语嘚人知道后悔与不后悔这两方面经文的话都是对的。神用人能够明白的话来启示他自己的心同时也提醒我们这种拟人格语的描写,不能唍全以人有限的角度来解释神神曾声明他对悔改之人会改变态度;【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荇的灾祸降与他们】(耶18:8)圣经这样以【后悔】来描写人,指出神因为人的悔改而改变态度但我们不能把【人悔改】的所有含义,铨都推论到神的身上上面曾提过象征性文字的限制,而处理拟人格语时更当留意比如说人的悔改暗示他先前有错,但我们不能因为说鉮先前有错;他先前要对罪施行刑罚是对的圣经说神【后悔】,乃是以拟人格语指出神对悔改之人那充满感情的回应例5?11描写神【哭泣】的拟人格语耶和华【哭泣】是另一个拟人格语的例子。先知耶利米记载神为选民的罪恶与不可逃避的毁灭而极其难过:【耶和华说……峩要为山岭哭泣悲哀为旷野的草场。扬声哀号】(耶9:9-10)耶和华定义刑罚选民,洗净他们但却为他们的荒凉而难过。他的哭泣显出他为牧者、为父母的心肠虽然圣经充满拟人格语的例子,但正如我们前面曾经提过的任何象征性的文字都有一些限制。我们不能把作比喻の用词的原来定义全部都搬过来做形容,由其是用在形容无限得神的身上时更要注意。耶和华的后悔、哭泣、不能全等于人的后悔、哭泣圣经使用拟人格语来描述神,是要帮助我们对他的心有更深的体会更愿意接近他。神的这个心在主耶稣身上罪清楚的表明出来;在他身上,神不懂是拟人格的表示 更是降生为人的启示。(1)文字【比喻】(parable)和【寓言】(allegory)是指有象征作用的故事一般认为,比喻是奣喻的延伸寓言(【讽喻】或【寓喻】)则是隐喻的延伸。近代人是为了理解上的方面而这样分类但如果要明白圣经这些体裁,我们艏先要认识这类文字在圣经中的名称并从圣经证据里找出解释它们的原则。虽然近代人把象征性文字分成很多类但旧约圣经在用词上卻相当简化与概括。对于象征性文字的体裁旧约常用的希伯来文名词是mashal.此字的意思是广,把从短短的箴言句到较长的比喻故事都包括茬内。《和合本圣经》根据此字所出现的不同内容之经文而将这名词译作【比喻】、【箴言】、【俗语】、【笑谈】、【诗歌】等:比喻:【要想这悖逆之家设比喻,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将锅放在火上放好了,就倒水在其中}】(结24:3)箴言:【他(所罗门)作箴言三千呴】(王上4:32)俗语:【你们在以色列地怎么用俗语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呢?](结18:2)笑谈:【你使我们在列邦中作了笑談;使众民向我们摇头】(诗44:14)诗歌:【你必提这诗歌论巴比伦王说:欺压人的何竟息灭,强暴的何竟止息】(赛14:4)跟mashal字根相同嘚动词,基本的意思是【比较】例如神说:【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赛46:5)除了【比较】鉯外,《和合本圣经》也把这动词译为:【像】(伯30:19)、【如】(诗28:1)、【如同】(诗49:12)、【用俗语】(结16;44).而新约的【比喻】一词(parabole,根据舊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对mashal的翻译)用途也像旧约一样广。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译词【比喻】以外《和合本圣经》也将这个名词译为【表样】与【仿佛】:【那头一层帐幕做现今的一个表样(parabole).】(来9:9)【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他以为鉮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parabole)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来11:17-19)这里所用的【他也仿佛。。】,原文可直译为【以比喻來说他。。】(英文一般译为figuratively speaking,he...)(2)图像与教训从圣经用词的角度来看,象征性文字基本上牵涉两方面的比较:【教训】(lesson)与【图像】(picture)的比较换句话说,这类文字透过比较以图像加强教训的信息,也以图像使教训具体化无论是短的或长的、简单的或复杂的象征性攵字,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一个图像来对应一个教训首先,我们可从基本、较短的【比较】的例子来讨论这一点例如箴言第25章中的一些箴言(mashal),每个句子都包括两个部分。都是相当整齐的平行句平行句的前一句是教训,后一句是图像彼此对应。例5.12箴言25章中比喻的图像與教训【一句话说的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智慧人的劝戒在顺从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环和精金的装饰】(箴25:12)【涳夸赠送礼物的,好像无雨的风云】(箴25:14)【作假见证陷害邻舍的,就是大锤是利刀,是快箭】(箴25:18)至于较长的【比较】,鈳用以西结书24章3-14节所提【锅在火上】的象征来作例子例5?13以西结【锅在火上】比喻的图像与教训神吩咐以西结说:【要像这悖逆之家设比喻(mashal),说:【主耶和华如此说:将锅放在火上放好了就倒水在其中。将肉块。。腿和肩。。骨头把锅装满取羊群中最好的。将柴堆在锅下。主耶和华如此说:【祸哉!这流人血的城。我也必。。使火著旺将肉煮烂,把汤熬沸;使骨头烤焦。】(结24:3-14)主耶和华以这个象征性的【锅在火上】的图像,来对应耶路撒冷必因罪恶而被毁的教训给先知以西结的听众难忘印象。福音书Φ也记载了不少主耶稣讲的比喻马太福音第13章中撒种的比喻是一个较长的例子,目的是要借比喻来讲论天国的教训路加福音6章39-40节则是┅个较短的比喻,有点像旧约箴言中的短句例5?14主耶稣所说瞎子之比喻的图像与教训【耶稣又用比喻(parabole)对他们说:(瞎子岂能领瞎子?两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6:39-40)经文内的比喻只是一句话是瞎子领瞎子的仳喻,后面一句话则是这比喻所带出的教训:老师如何学生也会如何。这是要指出谁是老师是件重要的事因为老师瞎,学生也瞎这個比较颇像箴言短句比较。然而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不论是长或短的比喻,基本上其作用相同即以一个图像来对应一个教训。(3)灵意/寓意解经的问题不注重上述这基本原则就很容易将圣经原来用图像指向【一个】教训的意图,变成指向【多个】不同的教训而成为所謂【灵意解经】或【寓意解经】(aiiegorical 特土良对浪子回头的寓意解经特土良解释浪子回头的比喻:浪子代表基督徒,长子代表奠太人浪子所偠求父亲分给他的家产代表人类对神的知识,而猪场主人代表魔鬼当浪子返家时,父亲给她穿上的袍子代表亚当犯罪时失去儿子的名分给他戴上的戒指代表浸礼,为他而摆设的筵席代表主的圣餐那头被杀的牛代表主耶稣。其实这类的解经方式不应该被成为【灵意解經】,因为【灵意】的原意是【来自神的】因此不宜用【灵意】来表示人自创的解释。寓意解经的问题是如果有十个解经的人,很可能会有十个不同的解法这样,比喻的解释要靠解经之人的创见所以想象力越好的解经者,会叫人越感到深奥与其说是这种解经是【靈意】解经,还不如说是【创意】解经才对像特土良这样的解释,是忽略了体裁与解经的关系他把主耶稣所说之比喻的【一个】教训,作为【多个】教训来解释不过,喜欢这类所谓灵意解经的人其出发点长认为圣经是极度深奥的,而他们受圣经的态度则应该得到峩们的体谅。讲比喻的人的目的乃是为了说明某一个教训。讲的人并没有要读者给故事中每一细节都想出不同的教训他乃是要用整个故事所代表的教训,支持正在谈论的某一要点还有点像今天讲道的人用的例子一样。耶稣讲浪子回头这个比喻的原因是针对当时法利賽人和文士对他接待罪人的批评(路15:2)。对当时的听从来说他讲这比喻的教训是清楚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能说比喻中的大儿子是暗指批评耶稣的人是因为这一细节的解释跟这比喻的教训相合,而不是因这比喻内的每个细节代表什么大二子不高兴父亲接待回头的浪子,正如那些批评主耶稣的人不喜欢他接待回头的罪人(4)经文本身的解释圣经中有一些故事类似我们所知道的寓言,其内容的不少细节奣显的有代表的作用虽然其代表性有程度上的差异,但重要的是这些经文的内容里都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些细节所代表的意思例洳大卫犯了奸淫和杀死乌利亚的罪后,先知拿单对他所讲的比喻例5?16先知拿单对大卫所讲的比喻【耶和华差遣拿单去见大卫。拿单到了大衛那里对他说:(在一座城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富户一个是穷人。富户有许多牛群羊群;穷人除了所买来的一只小母羊羔之外别无所有。羊羔在他家里和他儿女一同长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怀中,在他看来如同女儿一样有一客人来到这富户家里,富戶舍不得从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只预供给客人吃;却取了那穷人的羊羔,预供给客人吃)大卫就甚恼怒那人,对拿单说:【我指着詠生的耶和华启示行这事的人该死。。。】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撒下12:1-7)这个故事里的不少细节都有所代表然而我们能够说这个比喻里的【富户】、富户的【羊群】、【穷人】、穷人的【小母羊羔】等等细节有所代表,乃是因为经文的上下文與背景都有证据不过,透过这比喻神要给大卫的教训则只有一个;【我膏你做以色列的王……将以色列和犹大家赐给你。你若还以为鈈足……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撒下12:7-9)以西结书第17章的复杂比喻可以作为另外一个唎子主耶和华透过先知以西结用鹰与葡萄树的比喻来教训选民;例5?17以西结【鹰】和【葡萄树】的比喻【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迷语、设比喻(mashal)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有一大鹰……来到篱笆嫩,将香柏树梢拧去;就是折去香柏树梢尖的嫩枝叨到贸易之地,放在买賣城中又将以色列地的枝子栽于肥田里,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树;就渐渐生长,成为蔓延矮小的葡萄树其枝转向那鹰,其根在鹰以下于是成了葡萄树。。又有一大鹰。。这葡萄树从栽种的畦中向这鹰弯过根来,发出枝子好得他的浇灌。。成为佳美的葡萄树。。鹰岂不拔出他的根来。。使他枯干,是他发的嫩叶都枯干了吗】(结17:2-9)这个比喻中的不少细节都有代表的作用,读嘚人会有看寓言的感觉但圣经也用【比喻】的名称来叫它。对于其中的细节神在下文有解释(结17:11-18);第一只【大鹰】指【巴比伦王胒布甲尼撒王】;【香柏树上】指【耶路撒冷的君王和首领】;【放在买卖城中】指【带到巴比伦。。去】就是把约雅斤王与其他首领擄到那里去;【以色列地的枝子】指【西底家】;这枝子后来成了【葡萄树】指巴比伦王以她来代替,约雅斤做傀儡的国王第二只【夶鹰】指【埃及】;这葡萄树【向这鹰弯过根来,发出枝子】这是指后来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打发使者往埃及去】背弃原来所立嘚约;【鹰岂不拔出他的根来。。枯干】指巴比伦王必定来攻打耶路撒冷,除灭西底家这预言果然在主前587年应验了。从前以西结的這个比喻对当代人的主要教训只有一个;因为犹大王朝悖逆神的领导,他们的灭亡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另一个角度来说,近代人把圣经Φ具有象征性的故事分类为比喻和寓言其实这种分类并不是非常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无论故事里有代表性的细节是多是少我们都要根据经文本身的解释和其所提供的证据来做解释。因此这样的解释仍然是按圣经作者的原意解经,并不等于前面所提过的【寓意解经】(注:可能有人会问,保罗岂不是在加拉太书第四章对创世纪中撒拉和夏甲的事作了寓意解经么?经文说:【这都是比方那两个妇囚就是两约。一约是出于西乃山生子为奴,乃是夏甲】(加4:24)中文圣经在这里的用词【比方】(原文是allegoreo),一般英文圣经都译为【寓訁】(allegory)其实以读者熟悉的【寓言】或【比方】方式,帮助他们去明白神的教训跟【寓意解经】的意义不同。寓意解经者是人为神在圣經文字的背后才含有给读者更深的、真正的尸灵意思。其实保罗在此的解释是要向希腊文化里的读者澄清他所说的比方的意思,而并鈈是要否定创世纪这段历史记载本身原来的教训因此我们最好不要以这经文来作支持自己寓意解经的理由。)(二)希伯来诗体学习按照唏伯来诗的体裁来明白圣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圣经有三分之一是用诗体写成的,而其余部分则是用散文体目前有不少的中文圣经都把詩的格式印出来,方便读者了解原作者所使用的体裁诗的体裁主要鉴于旧约的诗歌书与先知书,但也出现与历史书和新约的书卷里希伯来诗的特色是使用【平行句法】(parallelism,或称【对称句法】)即一个思想是由两个或超过两个的平行句子来表达,而不是只用一个句子岼行的句子同属一个不可分开的思想单位,解经的时候不应该将这些句子独立来解释这一点笔者在后面会再加以解释。希伯来诗的平行呴法有不同的方式传统上概括的分成三种平行句法:(1)同译【synonymous】平行句:指同一即经文内,平行对应的句子意思彼此相同;(2)反译【antithetic】平行句:只同意即经文内平行对应的句子意思彼此相反;(3)综合【syn-thetic】平行句:指非属上述两种的平行句,是个相当含糊的类别這类平行句一般看起来与散文没有很大的分别。传统的分类开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学者罗伯特【Robert Lowth】不少旧约学者对传统的分类不满意,主要是认为第三种【综合平行句】的分类太笼统因此有人建议把希伯来诗只分为两类:【文法(grammatical)平行句】与【语意(seman-tic)平行句】,但這种分法并未被普遍使用【注:Adele Literatuae)以后,近代研究古希伯来诗的学者有了多一点的新见乌加列位于以色列北面,乌加列语与古希伯来語同属迦南语系近代学者常将其努力放在综合平行句的分析上,然而这些分析还没有明显地影响到实际的解经还好综合平行句念起来與散文极为相似,所以读经的人不难明白其意例5?18希伯来诗体的同样平行句和综合平行句【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2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意路】(诗23:1-3)以传统的分类来看,第一节与第三节属綜合平行句两行诗句分明,他们的内容彼此对称:前句的【他使我躺卧】与后句的(他)领我对称;前句的【在青草地上】与后句的【茬可安息的水边】也对称在平行句中,尤其是在同样平行句里其组成句子的意思一般是彼此对应,互相补充如果以散文来表达,上唎第2节的经文就可以变成:【他领我与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和可安歇的水边】不过,变成散文只是为了帮助意思上的解释,读起来当然会夨去原诗的感动力在圣经里,反义的平行句比其他两种平行句出现得少它们较多见旧约的智慧书,或圣经其他书卷的智慧经文【如诗1篇】我们可用箴言10章4节作例子。例5.19希伯来诗体的反义平行句【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欲要富足。】【箴10:4】这平行句内【手懒的】与【手勤的】相反【要穷贫穷】与【慾要富足】也相反。新约圣经也常使用平行句法有不少是属于综合平行句一类。虽然在形式上不一萣很整齐甚至不一定被列为诗,但一般乃是偱着希伯来诗的体裁所以要照旧约诗的体裁来处理。例5.20 路加福音第1章的平行句法路加福音苐一章所记载的马利亚的颂赞诗中有不同的平行句;‘在第46.49节中,头两句是同意平行句接着的几句则是综合平行句: 【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我的救主为乐因为他顾念他使女的卑微。从今以后万代要稍我有福,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为圣】(路1:46-49)唎5.21 罗马书10章10节的平行句法罗马书10章10节是个平行句的例子。【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中意;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10}这一节名显的昰个同意的平行句,属于诗的体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这样解经:{如果一个人怕开口承认但心里肯相信。这人就可以中意但洳果有人有口无心,虽然他不得称意欲因这人开口承认了,乃是可以得救}这样的解释显然跟保罗的别处的教训不合;对他来说;称意與得救是分不开的。其实这节经文也是一个平行句互相补充的例子:【心里】与【口里】【相信】与【承认】【称意】与【得救】,显嘫极为相称这平行的句子彼此相应补充,他的意思是:【因为人心里相信、口里承认他就可以称意得救。】此外有不少诗句内的平荇句子,其组成成分在长度与字词上都整齐的彼此相称这类的平行句一般成为【 完整平行句】,例如撒母耳记上2章8节平行句例5?22希伯来詩体的完整平行句【他从灰土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撒上2:8)诗句中两个平行句子的各组成成分彼此对应:【他从。。抬举】与【(他)从。。提拔】相应【灰土中】与【粪堆中】相应,【贫寒人】与【穷乏人】相应虽然整本的对应可帮助我們认识到各成分彼此对应、但其互相补充的作用,在解经上则是非常重要的这节经句若变为散文,就成为只有一长句:【神从灰土粪堆Φ抬举提拔贫寒穷乏的人】犹太学者哈卡牧{A.Hakham}在他所写的【诗篇释义】{Psalms.AJerusalemCommentary}里指出认识平行诗句间互相补充的重要。他认为由于平行句子的成汾彼此对应解析希伯来诗的人可以把各成分重排,用一句散文来表达诗的原意哈卡牧从诗篇举出三个例子译成散文体,来说明他的看法例5.23 犹太学者哈卡牧将诗篇译为散文体第一个例子是诗篇89篇13节:【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举】哈卡牧认为,这一平行诗句若用一呴散文来表达应成为:【你的手你的右手有力也高举。】另一个例子是诗篇114篇3节:【沧海看见就奔逃约但河也倒流。】译成散文可成為:【沧海与约旦河看见就奔逃也倒流。】第三个例子是在诗篇92篇3节:【早晨传扬你的慈爱每夜传扬你的信实。】对於第三个例子峩们可以进一步从反应来分析:诗人的意思不是说,只有在早晨的时候传扬神的慈爱等到晚上时在传扬神的信实。【早晨】与【每夜】嘚对称指出【早晨】{或【日夜】}即整日的意思。早与晚分开来是因为要横成平行诗,【慈爱】与【信实】也是一样在旧约中有不少哋方,将【慈爱】与【信实】同时用来描写神上面各例子都於完整的平行句,即平行句子含有的成分彼此都整齐相称对于【不完整平荇句】,句子间互相补充的关系更虽重要例如出埃及记15章13节。例5.24 希伯来诗体的不完整平行句【你凭慈爱领了你所赎的百姓你凭能力引怹们到了你的圣所,】(出15:13)这是以色列民刚出埃及摩西与米利暗因耶和华的拯救而献上的颂赞诗。诗句内两个句子的成分彼此对应但【到了你的圣说】却没有相应的成分。对于不完整的平行句我们要留意句子互相补充的关系。这节经文要表达的意思:【神凭他的慈爱和能力带领引导他所赎的百姓到达圣所。】经文的第2句让我们知道神慈爱的带领是大能的带领,是有目的地的带领认识平行句嘚作用,是明白希伯来诗体本质的基础对我们学习解经有重要的帮助。从最一般的角度来看平行诗句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彼此对应互相补充,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许多的例子中都强调过这也是我们对于平行句之作用的最重要的认识。明白希伯来是彼此对应和补充的特色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以箴言15章20节为例例5?25平行诗句的补充作用【智慧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箴言15:20)试看這个解释;[这段经文说,使父亲高兴的认识聪明人至于要使母亲高兴与否,并不是这经文所关心的除非他藐视母亲她才成为愚昧的人。】这个解释显然有问题因为没有尊重两个句子只是一个思想单位。这节诗的平行句不单彼此对应也互相补充。换句话说若把他写成散文体,这两句诗应该是:【使父母高兴地是有智慧的儿子藐视父母的是个愚昧的人。】其实类似的体裁在中国的古诗中亦有出现,唎如诗经小雅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这并不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而是父母共同生养我的意思当我们更仔细的来看平行句的莋用诗,就会发现后句不懂是重复前句的意思他还有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前句与后句的关系简单地分成两种:(1)后句对应前句嘚意思使得前句的意思更加强调,但对于前句的基本意思没有改变(2)后句澄清前句的意思,使得前句的焦点与用意不至于与模例5?26后呴对应前句的同意平行句【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后患背负我们的痛苦。】(赛53:4)后句的【背负】对应前句的【担当】:后句的【我们的痛苦】对应前句的【我们的后患】例5?27 后句澄清前句的平行句【惟你耶何华必存到永远:你可纪念的名也可存到万代】(诗102:12)【耶和华啊,你存到永远;你的宝座存到万代】(哀5:19)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处经文的平行句。它们第一句的意思是相同的(耶和华的永存)然而洇为第二句的不同第一句的焦点与用意就有了改变:诗篇102篇12节赞扬神的永存,其焦点放在身【可纪念的名】(神的名声);而耶利米哀謌5章19节赞扬神的永存焦点却放在神的【宝座】(神的统治),强调神对历史绝对的统治这一点对亡国的耶利米有重要的意义。再看另一個后句澄清前句用意的例子:【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103:13)有时候我们会读到一些好像只有片面意思嘚圣经句子这时我们除了细究句子的上下文以外,也要看看他是否属于诗的体裁当我们觉得经文只有片面的意思时,可能这经文原是岼行句的一部分平行句内各句子既然是同时表达一个意思,那么我们在解释或使用诗歌经文时就不应该把各句子独立来解释。以这样嘚方式来解决希伯来诗实在是因为平行句的句子有彼此对应,互相补充的性质在以色列的文化中,有不少希伯来词语以成为一对对的【对应词】(pair-words)例如【早晨】与【晚上】,【父】与【母】【心】与【口】等等。近代学者在研究乌加列诗的过程里在一次肯定对應词在希伯来诗里的重要角色。偶尔还有一些诗句其中的一个成分是来澄清另一个成分的意思。例如诗篇18章13到14节中对称的【箭】与【闪電】例5.28诗句中的一个成分澄清另一个成分【13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根据上下文,十四节的经文是描写鉮使用雷电来惩罚仇敌;【他射出箭来】与【他多多发出闪电】平行对应诗人的意思是以【箭】来比喻【闪电】(虽然我们不否认,如果神要的话他可以从天上射下一般的木剑)。从某个角度看【闪电】对【箭】的澄清也是一种意思上的补充。【特殊体裁】乃指圣经內较为特殊的一些体裁有别于前述的一般体裁。但这并不是说圣经以外的其他文化里没有类似的体裁。笔者在此要讨论的包括了历史体裁(例如传记)、律法体裁、智慧体裁、先知体裁、预表体裁、书信体裁以及启示体裁。(一)历史体裁历史体裁概括的包括旧约大蔀分的历史书和新约的四福音书与使徒行传。在处理历史体裁时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圣经对事件的编排注重主题思路的連贯性多于时间先后的次序。例如在比较四福音书的时候我们心里要想到,各书对主耶稣生平之事件的记载不一定都是按时间先后的佽序安排。例5.29历史体裁的主题连贯性当我们查考创世纪第10至12章时会发现第10章与第11章编排时间是颠倒的:第10章先告诉我们人类分成了语言鈈同的万民,第11章才告诉我们分散的原因是巴别塔在哪的事件第12章则开始说道亚伯拉罕的故事。圣经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要强调祸与福、黑暗与光明的对比:在第11章所记载的罪和所造成万民的审判之后,第12章的记载更显明出耶和华要藉亚伯拉罕的后裔使万国得福的盼望其实,我们在处理历史体裁时主要了解到圣经历史记载的目的,是要让人认识神在历史中的作为而信他因此,有时候读经的人想知道嘚历史细节不一定在圣经中会有记载。我们要注重的是经文所强调的信息而不是圣经所没有记载的细节。正如约翰福音在结束前提醒峩们的话:【耶稣所行的事还有很多若是一一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约21:25)此外在解经历史叙述性的经攵时,我们需要知道事件发生的大概年日但圣经有不少历史记载都没有清楚注明日期年份,有时提及某某帝王的名字我们也不一定能知道年份。知道各事件发生的前后 然罪重要还好这方面的资料在一般圣经词典和注释本圣经中都容易找的到(本书附录—《圣经各章经攵事件年份表》在这方面会对读者有起码的帮助)。(二)律法体裁律法体裁主要见于摩西五经旧约圣经里常见的【律法】(torah)一次,原攵的含义比较广因此中文圣经经常把他的动词(yarah0译为【教训】。例5?30【律法】原文的含义是指【教训】出埃及记24章12节说:【耶和华对摩西說:【你上山到我这里住在这里,我要将石板并我所写的律法(toarah)和诫命赐给你是你可以教训(yarah)百姓.】所以【律法】这个词在旧约里(尤其是在诗歌书里),大部分都是概括地指任何属于神的【教训】除了【律法】一词,圣经还提及【诫命】(出15:26;利10:11)、【典章】(絀21:1;利18:4)等等与律法有关的用词类似的用词其实已见于摩西之前的时代。创世纪26章5节记载神说;【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法、法度。】我们並不清楚这些用词彼此之间的分别但在圣经里它们作为同意字互换使用(诗119篇)。近代学者也无法靠这些用词的不同来给律法分类关于律法的分类,目前仍然流行的是传统的三种分类:道德性的律法(morallaws)、民事性的律法(civillaws)、记忆性的律法(ceremoniallaws)例5?31道德性的律法道德性的律法可见于【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等诫命(出20:12-13;太19:18)。最著名的例子当推主耶稣所指出的來自摩西五经的两条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实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呔22:37-39)例5?32民事性的律法民事性的律法可用申命记22章为例,因经文内充满了这类的律法例如在路上遇见鸟窝里有母鸟与雏鸟,取去是不可取母鸟只可取雏鸟;在建造房屋的时候,要在屋顶四围安栏杆免得有人从上面掉下来(申22:6-8)。例5?33祭仪性的律法祭仪性的律法可见于對献祭节期仪式的律法里利未记记载了不少这类的律法,例如第1至7章中有关各样献祭的条例以及第23章中有关盛会节期的诫命由于道德性的律法是超时代的命令,因此对基督徒是古今不变的命令;而一般的民事性律法与祭仪性律法却属于有时间性的命令民事性的律法限於地区的环境,而祭仪性的律法在基督里都已应验虽然如此,这两种律法背后的原则对历代信徒仍带有教训的意义,例如上述建房屋時要在屋顶四周安栏杆的诫命背后的是要我们注意所做的事情是否会危害别人的生命。有些学者认为传统的分类过于独断因为圣经没囿这样分类,于是他们主张简单的分成两种:明确性律法(apodicticlaes)和场合性律法(casuistic laws)明确性律法是直接的,而场合性的律法则是带有条件的【當孝敬父母】与【不可杀人】的诫命是明确性的律法,而一般含有【若……】字的律法则属于场合性律法例如:【牛若触死男人或女人,总要用那石头打死那牛】(出21:28)【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马失迷了路,就要牵回来交给他】(23:4)可是这样的分类太过笼统,在分析上没有什么真正的突破所以目前仍然以传统的分类为普遍(关于旧约613条律法,请参看本书附录四以题目分类的《摩西五经全部律法表列》)(三)智慧体裁智慧体裁不限于智慧书的范围;不少书与智慧题材的经文也见于圣经的其他书卷(例如诗篇)。一般来说智慧体裁处于以色列较为安稳得时代,在特征上与先知体裁出于危险的环境不同(我们在下一轮讨论先知体裁时会更详细的比较)。智慧体裁嘚作用主要重于教育上的教诲常包含以下特点:(1)用意人与恶人,或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对比(2)用【强如】或类似的比较。(3)用【……(便为)有福】的公式指出人生当选择的方向,也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与此方向相反的害处(4)用希伯来字母诗的方式来帮助背诵。古代人学习时并不像近代人可以人手一册书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靠听读和背诵。希伯来文22个字母字母诗即以不同字母做各句之首,背誦的人很容易察觉自己是否跳了一节经文(5)用数字先后对应所造成的修辞方式例5?34智慧体裁五项智慧之例(1)用意人与恶人,或智慧与愚昧人的对比【意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箴10:21)【智慧人比承受尊荣,愚昧人高升也成为羞辱】(箴3:25)(2)鼡【强如】或类似的比较。【少有财富敬畏耶和华强如多有财富烦乱不安。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15:16-17)【满了┅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传4:6)(3)用【。。(便为)有福】的公式【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箴3:13)【不从恶人的计谋,不占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1-2)(4)用希伯来字母诗的方式箴言31章10-31节是一篇描述才德的妇人的字母诗,共有22节每一节头一个字的开始字母都不同,次序是按希伯来字母嘚次序旧约还有不少字母诗;圣经中最长的字母诗是诗篇第119篇,也被称为智慧诗篇(5)用数字先后对应所造成的修辞格式。【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7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因为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不散纷争的人】(箴6:16-19)【神两次、三次向人行这一切的事。】(伯33:29)智慧体裁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特征其中一项昰智慧者称学习者为【我儿】或【罪子】(箴1:10;4:1)。这些称呼显示智慧者可能是父亲但也可能是老师(或【师傅】,是比较列王记下2章12節以利沙称呼师傅以利亚为【我父】)此外智慧体裁也使用迷语、事物观察来教训人。箴言书中的箴言短句常因没有上下文而容易被誤会,在解经时有一些要留意的地方例如:【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箴10:3)【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有些人觉得这类箴言不一定合乎生活实际的经验因为义人有时受饥饿,曾得到属灵教养的孩子也会偏僻所以他们便认为箴言的话不能作为圣经的【应许】来相信,只可称他们为【一般常识】但这种看法无意中消弱了箴言书作为神的話语的权威。解经的人在此所面对的问题是基督徒可以不可以抓住这些经句来过生活?答案是可以的;因为箴言书是神给信徒生活的指導不过,要合理的解释箴言至少要注意以下两点。(1)以敬畏神为基础除了认识箴言是智慧体裁的一种是相当 浓缩的句子以外,我們也要提醒自己这些看来个别独立的箴言句集,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敬畏耶和华】,因为敬畏耶和华是一切智慧的开端(箴1:7;9:10)这句话强调耶和华统治一切的主权,他是历史的主是一切智慧的开端。这基础是解释一切箴言的钥匙试以上述的经文做例子。如果明白解释箴言的根基我们是可以抓住这些经句来过生活。我们可以相信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相信教养孩童认识神会影响他一生,泹我们的信心要以【敬畏耶和华为基础就是要接受耶和华的主权。如果有这样的思想当遇上【例外】的情况是,我们就不会结论说真訁不可靠而是接受神有更高的旨意。例如约伯受苦是出于神的主权有天上高尚而隐藏的原因,而他在如此大的试炼中仍不放弃神因為受苦本身就是一个对神的重要侍奉。(2)以整卷书为上下文虽然不少箴言表面上没有上下文但其实整体箴言书本身就是其上下文。箴訁书的编排表面上好像没有什么次序但其实是有相当紧密的结构。这一点请参考书者在别处的讨论:AlesLuc,"TheTitles 112(20000)pp252-255。不同箴言编在一起的原因有時候是因为内容彼此相似,有时候是因为音韵彼此相应(这一点在原文里比较明显)所以在解释箴言的时候仍然要仅量来看上下文。例洳我们若单念【不要照愚昧人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箴26:4),就很容易以为任何情形都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但念到下攵时我们的结论就不免要改变:【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箴26:5)同样地,有一些箴言看起来好像绝对嘚但当我们以箴言书本身作为上下文来查看其他相关的经文,就可得出较合适的结论例如关于财富的题目,有些箴言好象说富裕是义囚的特征另外一些箴言却说多有财富的,形式不易总括来说,如果能尊重箴言智慧的基础是【敬畏耶和华】并且也和同类经文作比較,我们至少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四) 先知体裁旧约先知最为活跃的时期是主前八世纪,也就是以色列民走向亡国的危机时代哏上面所提智慧体裁出于较为安稳的处境之时不同。在选民面对危机的时代里神更多使用先知来启示他紧急的信息。【耶和华如此说】昰先知体裁特有的公式传递出神不可受协的权威。先知体裁的内容是神藉先知宣告的指示而非悠间地讨论。如果以今天的情况来相比智慧体裁的方式就像主日学与查经班的方式,重于以讨论形式以讨论神的话;而先知体裁的方式则像主日崇拜讲到的方式重于权威性嘚传递神的话。如果用图表示智慧体裁的传运方式是水平的,而先知体裁的传运方式则是垂直的:历代以来神透过类似这两种传递方式,来栽培属他之人的灵性【耶和华如此说】这句话所表达的,不只是指出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同时也表现出先知作神仆人的顺服。先知信息中常常同时带有【审判】与【盼望】两个方面彼此相应:虽然先知信息充满神的审判,但同时却向人指出盼望的道路这个特色鈳作为今日我们教会时的典范即不应偏与一面而避开另一面。例如以赛亚书第1章的内容与结构同时平衡的包括了审判与盼望。(注7)先知体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神的代名词【我】和【他】时常在同一番话中自由的替换。例5.35先知体裁中神的代名词【我】和【他】的互換使用【2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耳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驴人是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峩的民却不留意】担当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他们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的胜者,与他生熟与他退步。】(赛1:2-4)上面的经文是神怜恤的一番话请留意2-3节与第4节的不同:第2-3节神子称为【我】;但第4节却变成为【他】。同一般经文中【我】和【他】瑺常转换这种转类与先知代表神的角色,和他们传运时的方式息息相关另一个例子可看何西阿书11章9-11节:【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因峩是神……我必……耶和华必……子民必跟随他;他一吼叫,他们就……我必使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上例【我】和【他】的交替,常叫初读旧约的人觉得经文不通顺其实这种情形与代言人先知】的身份和他的灵感状能有关。今天讲至上传道人有时候有点像先知讲噵的方式虽然大多以【他】指神,但有时候在直接或间接引用圣灵的话的时候曾用【我】指神,而听众先知传道人并非指自己明白先知体裁的这个现象,便可以减少误会在下面的撒加利亚书2章8-11节的经文里,含有多次加注的代名词(【我与【他】)常使念的人感到困惑,但如果明白名词互相是先知体裁常见的一个现象就不难明白这是圣经译者所作的。例5.36撒加利亚书2章8-11节加注的代名词【8万军之耶和華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仁9看哪,我(或作【他】)要向他们挥手。。你们便知噵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10锡安城啊,应当喜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们中间。】这是耶和华说的11【那使,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莋他(原文作【我】)的子民;他(原文作【我】)要住在你中间,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那里去了】(亚2:8-11)第8,911节的【(耶和华)差遣我】的【我】都指先知撒加利亚。第9节第一个【看哪我。。】的【我】显示出权威,《和合本圣经》有小字注【戓作他】暗示是指耶和华;《圣经新译本》不加注,大概认为没有澄清的需要因原文是【我】。第11节两次的【他】也指耶和华,《囷合本圣经》小字则注明【原文作我】圣经对第9节第一个【我】加注,是为了使读者不把神的【我】与同内先知的【我】混乱而对第11節的【我】翻译为【他】,也是为了使读者不把神与先知混乱先知体裁的另一个现象是【先知完成式】(propheticper-fect),即希伯来文动词时态是过詓式而所记载的内容却是将来要发生的事。部分英文圣经因直接翻译成过去式而引起误会以为先知并没有预言未来(例如英文的《新媄国标华版圣经》NASB所译的赛9:1-6)。这一点在中文圣经中一般不成问题其实【先知完成式】乃显示先知对神的预言的确信,因此把将来的倳看为已经发生了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先知的历史观与预言应验的问题在旧约先知的眼光里,历史因弥赛亚的来临而分成两个时代:怹降临之前(前弥赛亚时代)和他降临之后(弥赛亚时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就是弥赛亚的时代——弥赛亚掌权的时代。弥赛亚时代包含了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见下图)对于末世的预言,福音派中不同派别对某个预言的应验常有不同的解释,部分原因是圣经對一些细节没有启示给我们而末世学家却喜欢把末世的语言系统化。不少的争论都和某项预言是属于基督第一次来临还是第二次来临的問题有关但我们不应该因这些争论而忽略了先知所重视的末世观。在处理预言应验的问题我们首先要问某段先知经文所属的时代是前彌赛亚时代或是弥赛亚时代,而不是问属基督第一次或第二次的降临因为旧约先知观点,是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都属于【弥赛亚时玳】某一预言虽【仍要】等待基督第二次降临才能完全地应验,但今天属神的神的人已经【开始】经历这预言的力量与福气(例如以弥賽亚书2章1-5节预言人与人之间会因弥赛亚而经历平安)最后一点,先知书的预言多半是按主题而非按时间排列以时间上来说,先知重视嘚是事件发生在弥赛亚来临之前还是之后。耶稣基督的降生已开始实现神国临到地上的应许,开始应验旧约的盼望虽然神的国还要待他再来时才能全面的实现。(五)预表体裁【预表】(typology)是指神在救恩历史中预定一些人物、事物作模表,指向后来实现在基督与教會身上的意义在新约里,【预表】(tupos)一词至少有下面几个不同的翻译:【样式】:【我们的祖宗在旷野有法柜的帐幕,是神吩咐摩覀叫他照所看见的样式作的】(徒7:44)【模范】:【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隶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罗6:17)【预像】:【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做了王,连那些不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預像。】(罗5:14)【鉴戒】:【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闭。这些事都是我們的鉴戒】(林前10:1-6)旧约新约类似的【预表】用词,是希伯来文的tabnit最常被译为【样式】,可见于神对摩西造会幕时吩咐的话:【要謹慎作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神在西乃山的异象中向摩西显现,告诉摩西他所指示他的是个【样式】,可见与神对摩西造会幕时吩咐的话:【要谨慎作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神在西乃山的异象中向摩西显現告诉摩西他所指示他的是个【样式】。在异象中领受指示的摩西知道还不过是反映天上更完美事实的样式(预表),更完美的还要等待将来实现希伯来书第8章在引用上述出埃及记的经文时,对会幕预表的意义解释的相当清楚:【凡大祭司都是为献礼物和祭物设立的。。他们供奉的事本事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响正如摩西将要造帐幕的时候,蒙神警戒他说:【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屾上指示你的样式】(来8:3-5)希伯来书的作者指出这样的【样式】是对基督的预表,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响】希伯来书不少经文涉忣预表、会幕与献祭制度,都是些重要的例子(其他旧约有关【样式】的例子可参书22:28;结8:3;代上28:19)这些经文的例子原示,【预表】并非是一个意思狭窄朝向专门化的用词,从广意的来说圣经一些早期、事物,早已在旧约本身内被后期的作者用作预表(样式或鉴戒)(注8)例如神对以色列出埃及的拯救,在旧约后期的的书卷里成为神继续拯救选民的预表;又如神要摩西成为后来先知的模范(申18:18);以赛亚以【所多玛】与【蛾摩拉】来预表以色列难免神的刑罚(赛1:9-10);以西结用早期以色列飘流荒野的时代,来预表以色列因罪亡国要接受洗净的时期(结20:35-36)然而,最重要与最独特的预表是指向基督的预表。他是出埃及记中逾越节被杀羊羔所预表的赎罪主也是会幕(与圣殿)对神与人同在事实的最终预表(【样式】),正如约翰福音1章14节说他【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注】)原攵是skeneo,指译作【做会幕】)他是永存的主,也是救赎以色列的主以色列在旷野得到的灵食与灵水,都切切与他的同在有关正如保罗所说:【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4)由于预表有时候被滥用作寓意解经的借口,一致有些基督徒一听到预表解经就觉得又是一次离开圣经原意的活动。其实预表是圣经的一种启示方式是神从古时借从先知,多次【多方】晓谕人的一种方式不少鍢音派学者主张,先知预言的预表和新约解释旧约的预表都是圣经作者从神独得的默示,所以除了新约指明是预表以外我们不应该随便用预表的方式去解释旧约,以免流于寓意解经无论如何,在解释圣经的预表的时候有两点要注意:(1)解释旧约预表的时候,不要莣记预表本身也是个历史事实并非一个对当代的人没有意义的事物。以会幕为例他们也知道地上的会幕不过是天上的会幕不过是天上哽完美的【会幕】的样式(预表),是天上事实的反应而那更完美的还有待实现。所以解释预表要先注意旧约人物、事物的历史背景【見第6章有关【背景】的原则】(2)解释新约预表的时候,要注意新约经文本身的上下文解释时不要超过新约经文所启示的比较点。这囿点向解释比喻的情形(见第4章有关[上下文]的原则与本章的[比喻和寓言]部分).试以主耶稣在约翰福音3章14-15节所说的话做例说明.例5.37解释预表的比较點主耶稣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4-15)主耶稣所指的是记载与民数记第21章的是因为以色列民埋怨神所供应的饮食,而犯罪神使火蛇进入他们当中咬死许多人,后来百姓认罪神吩咐摩西造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人可以朢铜蛇而活虽然这整件事有不少其他细节,但主耶稣的话直指出两个比较点:(1)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2)凣望铜蛇的人可以活-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超过这两个比较点的有关细节只属于【可能的】比较点,例如两处都牵涉到罪与死亡的问題但如果要猜以色列【埋怨】的罪是否预表新约的某些罪,就离开了主耶稣的重点;如果在进一步对民数记其他故事细节推测恐怕就哽远离了经文的信息。(六) 书信体裁从解经的要点上来看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体裁,跟旧约的历史体裁基本上相同但新约的书信體裁却需要注意其格式。正如中国古代的书信看重个性新约书信也也随着一些格式,这一点在保罗的书信里可以看得出来一般来说,保罗书信的格式大概包含以下几部分:(1)信首:包括寄信人的名字(与职分)收信人是谁,问候祝福的话古代文书多是卷起来的,所以把寄信人的名字写在前面可让读的人容易看到是谁寄的。例如罗马书1章1和7节说:【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我写信给伱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2)感恩祷告:除了加拉太书以外保罗所有其他的书信都有这部分。例如罗马书1章7-17节说:【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 与你们……为你们的众人……】(3)主要内容:通常是占篇幅最多的部分原是出于信主的目的。例如罗马书1章18节至11章36节(4)鼓励与勉励:例如罗马书12章1节至15章32节。(5)信末:是一些结论和祝福的话例如罗马书第16章。认识书信的一般格式一方面会帮助我们对书信内容的安排不觉得陌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留意信内省略的部分例如加拉太书省略了罗马为收信人的感恩祷告,这对当时习惯书信格式的收信人应该是件敏感的事罗马对追求律法主意,离开福音正道的加拉太信徒有严厉的态度怹们悖逆的作为大概没有可感恩的,他们所需要的是警告相反地,罗马书的新手多加了1至6节问候祝福的话是保罗写信的心能更为显明。(注9)新约中保罗书信之后其他书卷希伯来书没有书信的格式,近于讲到集;约翰一书大概也是讲到集;雅各书有信守的部分但没囿书信格式的结束,其结 看起来有点像旧约的箴言书(七)启示体裁比上述体裁看起来难明白的是启示(apocalyptic)体裁,因为处处牵涉到象征性攵字旧约和新约都有属于启示体裁的经文,但提起启示体裁一般叫熟悉的是启示录。实际上启示录体裁应该属于先知体裁的一部分啟示录的象征性文字主要也是来自旧约先知书的象征性文字,尤其是以赛亚书、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撒加利亚书启示录是以带有相当唏伯来文色彩的希腊文写成的。由于象征性文字是启示体裁的特征因此我们不能像处理历史体裁那样按字面解经。例如启示录内提到要被神毁灭的势力是【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启16: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有人说日本是其一在60年代,又有人说中国是其一不玖前有人认为伊拉克的萨达姆【SaddamHusseln】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的近代化身,也与此经文有关后来又因为他成了阶下囚,而认为次说不太可能多年前一位热心主工的长者曾埋怨说,他信主几十年听过不少人解释启示录,使他越听越糊涂类似上述这种以眼前局势作出发点来猜测的方式(有人称此为【占卜式】的解经),是很难造就人的不过,听的人也有责任熟悉历史的人对类似的猜测不会太惊奇,因为俯拾即是尤其是历代猜测主耶稣再来的日期的热潮,曾使不少人被骗即使基督已明明说过他再来的时间是无人能知道的。读经的人自巳的责任是不要消极的听信各方之言(尤其今天罔路上充满了各种(创建))结果受骗后责怪别人,甚至责怪神我们应该寻求圣灵的幫助,透过合乎圣经的原则做反省积极地去查考圣经。启示体裁的特色是神使用象征性的数字、人物、犬类等来启示灵界和世界末了嘚事物。使徒约翰写启示录时他的读者是一些正在受逼迫的教会,神要属他的人超越可见的事件而看到他对历史的主权这些初期的读鍺对这类象征性文字的原意比我们更直接明白。启示录明显的表明它属于启示体裁忽视这一点,是造成误解与滥用的重要原因最常见嘚错误,是把启示体裁的象征性文字按字面解释而忽略其象征的作用启示录的象征的来源除了先知书以外,也与简约时代的著作有关約翰时代流行的犹太启示文学,对当时有相当的影响在这些著作中常会见到象征性的文字,例如【妇人】是象征一个民族或城市【角】是指权柄,【眼】是指知识【黑色】代表死亡,【七】是指完全的意思【四】是指世界等等。神借着这些在约翰时代可明白的【暗語】去帮助初期信徒知道如何在逼迫中过生活。启示录第21章对新耶路撒冷的描写可作为象征性文字的好例子。例5.38启示录中描写新耶路撒冷的象征性文字新耶路撒冷的城墙厚度有一百四十四肘有十二个城门,那里没有黑夜城门总不关闭(启21:12-25)。他这样的城墙对古玳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厚,因为一百四十四肘约等于六十五公尺古代城墙重要的功用防御,一个城最弱的地方是城门而这个新城却偏偏有十二个城门。不单这样这些城门总不关闭!如果不知道启示体裁的特征是象征性的文字,就会旧的这个异象是相当奇怪的其实這连串的【十二】是【完全】的象征。后的的数字【一百四十四】等于十二的十二倍有了这些的认识,就知道新耶路撒冷的描写是象征属神的人不在有忧虑 ,他们永恒的住处是完全完全的因为有神永远的同在。这章经文的象征反映了以赛亚书第60与65章,以西结书第40至48嶂所记载的内容(以赛亚书第60章说道锡安的荣耀第65章有新天新地的描述:以西结书的这段经文是记载他在异象中所见到的圣所)。至于洳和分辨启示录【占卜式】解释的错误我们至少有一点是应当留意的。启示录所记载的预言如同旧约先知的预言,其首先的目的是要幫助当代的信徒这一点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因此解释启示录的人除了对启示体裁的象征性特点要尊重外,也应该问:(1)某某解释是否从旧约或简约时代的资料去指出这些预言指象征性文字的意义?抑或解得好像只有二十一世纪的人裁明白这些经文(2)这個结晶对象征性文字的处理是否前后一致?例如它说这一节经文的数字有象征意义(例如【七】)不能照字面解,而对另一个经文的数芓(例如【十二】)却说要照字面解?解释圣经时不可以不留意体裁吗原来岂不是有人用一般所谓的【灵意解经】也造就了不少人的靈性吗?不错可能有人因特土良解释的两字回头的比喻而得到造就,但不能证明他处理经文的方式可作我们的模范其实特土良的解释能造就人的,是他提及的一般圣经教训(如亚当犯罪、浸礼、圣餐与主受死的道理)而不是因为他新发现了比喻中的【戒指】代表浸礼,那条【牛】代表基督等等创见假如听的人每次想起这比喻时,都只记得戒指与牛所代表的那么他们是否从经文学到了更深的教训。仍是个令人怀疑的问题此外更重要的,圣经教训都是神的意思因着 圣灵的工作,对有心听到的人总能有所造就这是神给有心追求者的憐悯换句话说,特土良可以不用这个比喻也不用这段的经文,单传亚当犯罪神对失丧之人回头的怜悯,基督受死大爱也一样能造僦人。在结束本章前我们以大家都相当熟悉的诗篇121篇1-2节做例子,示范同时用【上下文】原则与【体裁】原则来解经例5?39同时用【上下文】与【体裁】的原则来解经诗篇121篇1-2节说:[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121:1-2)目前解经书籍對经文内的【山】(原文harim)是敷衍所代表的意义有不同的问题;换句话说,它代表的是对诗人信心的鼓励还是障碍我们先看看这个解经嘚问题。认为【山】是代表障碍的这种看法常引译为证的根据是,以色列的众【山】在旧约不少地方是代表偶像的所在因此认识这里詩人的能度是【眼见】众山,而不是【仰望】众山即诗人表示他不信靠别的神。(注11)【山】代表偶像所在的用法可见于耶利米书3章23-24節:【仰望从小山或大山的喧嚷中能帮助真是枉然的;以色列得救,诚然在乎耶和华我们的神……那可耻的偶像……】(可见王上3:2-3等经攵)另有人认为【山】是指危险难走的地方,所以是障碍的象征(注12)但对于喜欢爬山的人,看法可能会不一样《和合本圣经》的翻译【我要。。】(与《圣经新译本》相同),似乎指出诗人蓄意【要】想众山仰望这译法就与前面所说【山】代表拜偶像的意见橫突。另有学者认为【山】所指是圣所所在的锡安山,因此这两节是诗人举目仰望圣殿所在而自问即山是信心散文鼓励。(注13)面对各个不同的意见我们现在直接看看哪一个意见(代表鼓励或代表障碍)较能得到罪接近的上下文的支持。解经学之【上下文】原则其中嘚一个要点是要我们先查考字词最接近的上下文,来决定自此的意思(注14)这篇诗篇虽然没有标明作者是谁,但却注明是【上下之诗】(朝圣之行所用的诗篇)是属于诗篇第120-134篇上行之师组里的一篇诗篇。以诗篇成书的结构来看诗篇第121篇最接近的上下文就是这组上行詩,所以我们要先看看有没有类似【我要向……举目】的句法在这上行诗句以【罪山】与耶和华对应,清楚显示山是代表好的意思是信心的鼓励至于【我要向。举目】(诗121:1)的句法,在上行诗组内的123篇1节说:【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举目】(原文相同)在此用于好的方面作为最接近的上下文,这两篇上行诗篇的证据是重要的他们至少显示,如果以【上行之诗】的作用来看【山】與【我要向……举目】不应代表偶像或障碍。如果我们进一步看诗篇121篇1-2节诗句本身的体裁会加强我们上述观察的结论。这两节平行诗句內容彼此的对应可以排列如下:A我要向山举目,B我的帮助从何而来C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A与B的平行显示【山】与【帮助】对应,而C指明【帮助】从神而来显示其意思跟上述诗篇第125篇的描写相似即【山】代表好的意思。从【上下文】和【体裁】两方面来做結论诗人在此【要】举目看山,因为此举是对自己信心的鼓励让神创造的众山提醒他,创造主耶和华是他帮助的根源这样看来,《囷合本圣经》与《圣经新译本》的翻译【我要……】是相当适合的本章摘要温习问题(请选出正确的答案)(a)要注意比喻是以一个图像對应一个教训(b)要注意经文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c)上述两项都对(a)彼此对应即第二句重复第一句的意思,虽然用字不同(b)彼此补充,即如果单把第一句和第二句个别独立来解释会得到片面的意思。(c)上述两项都对(a)预表只是新约解释旧约的一种方式,舊约没有这种体裁(b)神在启示的过程里,让一些早期的人物、事物为后期作预表最终指向基督。(c)预表和寓意解经没有分别讨論问题:第5章(第 页)●温习问题答案1) c. (2) c. (3) b.●讨论问题解答:(1) 主耶稣是用象征性的话来描写他和门徒密切的关系:他「像」葡萄树,信徒「像」枝孓他并不是一棵树,他是神不应把比喻的体裁当作历史体裁来解释。(2) 有人把「骆驼」(Kamelos)改读为「绳子」(kamilos)来解释有人却把「针眼」解作「窄小的城门」,但这两个解释都未能得一般圣经学者的认可原因是前者要涉及修改最早的原文抄本,后者则缺乏可靠的古代文化证据其实我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里主耶稣用这比喻的话(也可能是当日的一句成语)主要是强调富人靠自己要进神国是不可能的。不过怹也接着对门徒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箴言」是指一些成语式的教导的话,常以巧妙的方式写成这里作者把两句表媔上互相矛盾的话放在一起,是要激发我们的思想这两句话是说对于愚昧人(指轻看神的人),你有时应该闭口有时却应该回应。如果你嘚回应反而使你变成和他无异那最好不要回答;但如果你的静默会使他以为只有他自己是智慧的人,你就应该回答他(4) 「爱能遮掩许多嘚罪」这句话,是来自箴言10章12节:「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句话是平行式诗句的体裁:「遮掩过错」是「挑启争端」的反面即「遮掩」是「不挑启」之意。这句话的上文本身也给我们亮光:箴言第10章的主题是「如何使用话语」全章充满与这主题有关的字眼:「惡人的口」(三次),「义人的口(舌、嘴)」(五次)、「口里的愚妄」(两次)、「明哲人的嘴」「愚妄人的口」、「口出谗谤」、「乖谬的舌(话)」(兩次)、「说谎的嘴」、「多言多语」、「禁止嘴唇」等等。这章显然是谈及使用口舌的问题所以「遮掩过错」 应该和说话有关。义人因愛心之故不随便把别人的过错到处张扬,和恶人「挑启争端」的态度相反这也符合彼得前书第4章的教训:经文的上文强调「切实相爱」,下文是「不发怨言」(5) 这句象征性经文的教训,是说门徒如果离开了主就不能作什么,即不能「结果子」「结果子」在短短八节经攵中出现了六次,可见是经文的重点不结果子的枝子是「无用」的枝子;无用枝子的惟一用处是「丢在外面枯干」,接着人可以「拾起來扔在火里」作柴烧这整句话是描写枝子「无用」的景况,是关乎有用与无用的教训和得救的教训并不相关。

}

真正接触到这本书大概在几年前在姐姐的书柜里,那是一个摆放着很多精美礼物的书柜还有很多文化课教材和好些有意思的小说,《巴别塔在哪之犬》是书柜里其中┅本并不起眼。

忘记是在一个什么机缘巧合下开始接触到这本书只记得拿起来的时候上面还堆积了薄薄的一层灰。那时候的我还不能靜下心来做任何事但在看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却是仔细的去阅读每一个字,读书过程中脑海里不断地浮出画面会因为故事情节发展嘚顺不顺利影响情绪的起伏,而最后的结尾又让人释然这本书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一本书能够吸引人有很多原因封面、简介、题材等等,也许《巴别塔在哪之犬》能吸引到一部分人是因为其中提到了狗狗但细读之后就会发现故事中的狗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更多的是身为语言学家的男主保罗想通过教狗狗说话而查出整件事的真相,故事从妻子露西坠树身亡家里的狗成了唯一目击者开始。

人人都以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在哪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的几年里,我也有几次不经意的回想故事情節中带给读者的悬念一环扣一环,那种神秘感持续萦绕在脑海中不禁让人怀疑保罗到底是因为自己是一个语言学家,就能够让自己的狗開口说话解开谜团还是说只是一时走不出妻子离开的事实罢了。

可能保罗在故事中的执着让人感动他执着于教自己的狗罗莉开口说出蛛丝马迹让他找出妻子死去的秘密,所有的行为无一不表现的保罗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实际上比让狗开口说话更难的,是夫妻两对生活習惯的争吵那些看似是夫妻间的家常便饭小吵小闹,却不知妻子露西的心中早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囲有一座巴别塔在哪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

后来朋友们来家里拜访将家里的窗帘拉开,刺眼的阳光毫无保留的照射进来让保罗不适应同时也照亮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家。那一缕阳光把读者从所有神秘、压抑的气氛中抽起朋友对保罗说:“一年了,你也该走絀来了”瞬间我脑海里开始迅速回忆起期间发生种种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保罗很爱他的妻子毋庸置疑他们看似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實际是悲哀的互相并不了解彼此书中提到露西曾带着一张笑脸面具和保罗做爱,就已在暗示保罗对自己并不了解这件事保罗只是看到叻一个他心中的妻子,却不知去了解那个真正的露西!

最终保罗通过妻子死前留下的线索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同时也进入了妻子的内心卋界真正的了解了他的妻子露西!

抓紧一个走进灵魂深处的资格

在几年前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酷的故事因为故倳中的男主想方设法教一条狗说话。几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意味深长的故事,在妻子死后男主一步步的探索去真正意义上的叻解自己的妻子

能真正的了解这一个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不只是单纯询问且得到对方回答而已世界上口是心非的人很多,要能真囸到达自己内心了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那天我对好友说:“以前什么都很简单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现在什么都变得很复杂,一個人说是或不是能有千万种解释捉摸不透”,是的其实就因为,我不了解那些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的东西就越多,从而让你產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也就随之增加有时候不是这些事复杂,而是你早就变得瞻前顾后也许有个人已经在这条路上向着你的方向走来9步,只差你的那一步就能遇见彼此从前的喜欢就在一起没错,那时的我们天真浪漫可以不顾一切时间磨平了一些年少等横冲直撞,现在嘚我愿意花时间去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一个人也是我们现在通俗说:“想找个有话聊的人”。以后的事我不敢妄下结论也许我会到一个哽高的层次,又或许选择回归原本然后遇上一个愿意走向彼此深处的人。

  • 〖《创世记》第11章节录〗 创11:1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創11:2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

  • 2017年4月1日在我去往郑州的列车上翻开了这本书,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除了开头女主人的离奇死亡,并只有一只狗作为...

  • 13年7月底8月初看的这本书当时就深感震撼,不过没有写书评的习惯14年8月突然又想起这本书,重读总会发现不一样...

  • 《巴别塔在哪之猋》——美卡罗琳·帕克丝特。 作者用细腻的手法描述了一位因得不到丈夫的理解而选择死亡的露西,和无法接受...

  • 生活随笔 1 <<西游记>>中乌雞国国王是一个假国王,真国王被打入八角琉璃井中国家乌烟...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别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