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探索精准扶贫贫占用土地该怎么办

精准扶贫如何更见效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水城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与精准扶贫同进行
&&&&来源:&&&&
&&&&&&字号
日,水城县土地开发中心与四川小泸县加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施工单位签订了水城县6个新开工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施工合同。目前正在签订监理合同,待监理合同签订后即可进场施工。
本次实施的6个土地开发项目分别是2015年度水城县阿戛镇龙华村龙井边土地开发项目、2015年度水城县勺米镇营田村龙井边土地开发项目、2015年度水城县玉舍镇兴隆村龙家寨土地开发项目、2015年度水城县勺米镇海坝村野乌寨土地开发项目、2015年度水城县阿戛镇电光村扑噜刻土地开发项目和2015年度水城县野钟乡贵归坪村咪心底土地开发项目,分别位于水城县阿戛镇、勺米镇、玉舍镇和野钟乡,建设规模183.4108公顷(亩),投资总额1033.44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167.4389公顷(亩),计划工期为6个月。
本期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一是通过土地开发来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使用当地贫困人口参与施工,其次是本村集体的劳动力,可以解决当地一部分的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创收,实现扶贫的目的。(吴兴明)
(责编:高华(实习生)、陈康清)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贵州频道手机版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人民微博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信息
“十三五”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日期:】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狠抓落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消除贫困任务依然艰巨。
  1.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11年底减少522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74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2%,比2011年下降5.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8个百分点。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累计已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2014年下降到4.2%。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要求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今年以来,各地减贫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有望完成。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2011―2014年,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和35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2014年底,93.5%的乡镇和70.8%的建制村实现了交通通畅,100%的建制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通上了电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贫困地区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5万人。
  3.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快。2011―2014年,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河南等六个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区生产总值合计分别增长62.8%、55.7%、54.5%、51.4%、49.4%、46.2%,明显高于全国36.3%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比2011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2015年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摸清了全国贫困村、贫困户底数,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健全了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完善了投入机制。各地省级财政扶贫投入预算从2014年的236.2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84.12亿元,增长20.25%;中央财政2015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67.45亿元,同比增长8%。
  1.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其中贵州达623万;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五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其中西藏达23.7%,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22.1%。
  2.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经过3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扶贫开发,未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贫困者非残即病,劳动能力弱。一些贫困家庭一穷二白,缺乏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安全住房、干净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些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扶贫难以见效。2011―2014年,我国减贫幅度分别为26.1%、19.1%、16.7%、14.9%,呈逐年下降趋势。
  3.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亟待加大。还存在扶贫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突出矛盾。一些中西部贫困地方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一些部门、单位和东部地方还没有把扶贫济困摆在应有位置。扶贫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渠道比较分散、效率总体不高,面向贫困人口的普惠性金融服务机制还不健全。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指导思想,确定总体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0多次就扶贫工作做重要讲话,10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几次专门召开扶贫开发座谈会,发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动员令。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就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连续两年将减贫1000万人以上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共享发展,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开发紧密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汇聚各方力量,攻克脱贫难关。
  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必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到2020年,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使我国现行标准(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使贫困县全部摘帽,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年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十三五”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分布在20多个省(区、市),扶贫脱贫必须因人因地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提高扶贫实效。
  1.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地区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行中央、省、市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对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中央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
  2.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有序实现市民化。
  3.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初步统计,“十三五”时期需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约1000万人。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6000亿元资金,促进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实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力度。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山区和边陲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
  1.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对连接贫困地区的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要加快推动。对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项目要强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水电开发、农田改造升级、光伏发电工程要大力推进。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村庄绿化,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3.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对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一些项目形成的资产,考虑折股量化给贫困户。
  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必须着力缩小。
  1.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扶贫需扶智”。要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率先实行普通高中免学费,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关爱体系。对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3.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重点是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等。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源。文化事业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
  贯彻扶贫开发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落实责任。
  1.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或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9个省区,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同时,强化督察和问责,完不成年度扶贫任务的对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
  2.强化扶贫开发投入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每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涉及民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鼓励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发挥互补作用。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并给予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保障扶贫开发用地。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贫困地区创业创新和服务的人员,在薪酬待遇、公务员录用、职级调整、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3.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东部地区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启动实施东部强县与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并改进党政军群部门和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落实企业和个人扶贫捐赠税前抵扣政策。扩大扶贫国际合作。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宁吉矗
本网申明: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 ┊┊┊
Copy right 2015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承办:省移民安置规划中心 四川扶贫与移民网技术支持:成都博州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QQ: 网站QQ群: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推荐使用360、Firefox、Sogou)登陆本站点精准扶贫占用土地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精准扶贫占用土地该怎么办
&#160、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     &#160。  第十六条 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占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8811、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二)承包地被依法征用;&#160,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第十五条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 (三)法律;  的规定,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可以获得相应的土地征收补偿款。≪&#160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占用土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扶贫政策聚合,重庆已形成“1+1+13”的扶贫攻坚政策体系,即《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以及13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
《意见》提出组织市属国有企业组建4个国资系统扶贫集团,筹集24亿元扶贫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帮扶4个重度贫困县。刘戈新表示,赋予市属国有企业扶贫任务,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CORRELATIVE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网。重庆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克难冲刺期。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啃下"硬骨头",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因此,出台了《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重庆将如何创新精准化扶贫政策,"找准穷人、抓住穷根",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做客演播室为我们进行解读。
刘主任您好,先跟我们的网民朋友打个招呼吧!
首先请刘主任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此次《意见》出台的背景吧。
根据中央对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重庆市响应中央的号召和要求,出台了关于精准扶贫的《意见》。这个《意见》是全市推进扶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行动方案,与去年出台的《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渝委发[2014]9号,我们通常称为9号文件)和市级有关部门即将下发的13个配套文件,形成了全市扶贫攻坚的"1+1+13"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了中央精神,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紧贴全市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可以说这个意见出台非常适时。国务院在推进重庆统筹城乡部署中,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殊市情,一直抓得非常紧。特别是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多次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总书记在6月18日专门主持召开的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四个切实的要求,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扶贫攻坚最强劲的动力。
总书记讲话以后,重庆市委传达学习非常迅速,6月19日,市委召开135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扶贫开发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6月29日至7月4日,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深入渝东南5个国家贫困区县专题调研扶贫工作,并在武隆县主持召开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7月3日市委在武隆县主持召开了全市的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孙书记明确提出全市要在2017年基本解决贫困问题,2018年打扫战场,巩固成果,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市委召开这个座谈会,吹响了重庆"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出台这个《意见》是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重庆直辖以来,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发展底子较薄,我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还有不小差距,另外我们处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自然禀赋跟东部地区都有差距,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渴望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出台这个《意见》顺民心、合民意。
从全市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能力、有条件坚持五大功能区域统筹发展,加大对贫困区县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人口帮扶力度;另一方面,贫困区县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发展后劲较足,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越来越大,为全市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中央和市里将以更大力度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支持和政策倾斜,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对完成目标任务,我们充满信心。
精准扶贫,既是扶贫攻坚的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新要求,更成为一种新机制。那此次出台的《意见》跟以往的扶贫政策有什么不同?
这个《意见》全称为“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既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种目标,更是作为一种措施,一种要求。《意见》共10个方面38条,在保持与9号文件目标任务的一致性和政策措施的延续性的同时,字里行间都凸显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意见》所列政策措施,主要涉及26个市级部门,共107项措施,其中新增45项、扩面16项、强化38项、延续8项,含金量较高,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对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意见》中所涉及的政策,既关注面上引发贫困的共性问题,通过充分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聚合作用,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加强生态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更加关注贫困点上的个性问题,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从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低保兜底、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扶贫搬迁、结对帮扶等各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可以说是全方位、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市的贫困问题。
在《意见》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国资委、市扶贫办等市级相关部门从强化扶贫攻坚考核、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深化教育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低保扶贫"两线合一"、医疗救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培训就业、国资系统推动扶贫攻坚、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了13个实施办法,使《意见》的内容更加细化,措施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
按照新一轮扶贫开发对贫困人员精准识别的要求,重庆如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目前全市还有多少贫困人口,造成这些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4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市开展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底数,找准对象,了解致贫原因,弄清发展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向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与全国实现联网管理。按照国家明确的规模、标准和程序,在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各级党委政府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全市按照全面普查倒排的要求识别出贫困人口48.2万户、165.9万人。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这些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土地、缺水、缺能力、交通条件落后等。严格来说,大多数贫困户致贫原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要实现2017年底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越过扶贫标准线,基本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难度在哪里?
目前距离2017年底基本完成任务、2018年打扫战场的时间节点只有两年多的时间,要按时完成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难就难在任务重、时间紧,必须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解决好现有贫困区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难就难在好扶的已经脱贫,余下的减贫幅度和效益递减;难就难在致贫原因更加复杂、贫困问题千差万别,过去"一招管用""一举多得"的做法已难奏效;难就难在贫困问题与发展问题、生态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通盘谋划、统筹解决。还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群众对扶贫脱贫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只要不愁吃、不愁穿就很满足了,现在除了"两不愁",还要求有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三保障"。在困难面前,我们充分认识到扶贫攻坚是"底线性"工作,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而且要限时打赢。同时,我也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靠贫困地区干部广大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社会各界包括网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如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期,靠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在体制机制上这次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社会保障、地区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单靠一个地区、几个部门很难取得重大突破,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扶贫工作新机制,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动力活力"的要求,在聚力、瞄准、提效、帮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一次出台的《意见》,又打出了一套非常漂亮的政策组合拳,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首先,更加注重长期效果。不仅明确了当前的脱贫减贫任务,还明确提出了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其次,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明确区县资金项目整合职能,市级层面不仅详细划分了不同行业部门的职责任务,而且前所未有地赋予了市属国有企业的扶贫任务,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再次,更加注重完善治理体系。围绕落实各级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用地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7条政策措施,使大家对于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更加清楚。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是减贫脱贫的"助推剂",社会各界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高度关注。怎样加强扶贫资金监管?
这是一个新形势下的老话题。新形势,是因为短时间内整合投入大量资源,基层整合的力度非常大,自由裁量权也很大。老话题,资金监管我们历来非常重视,想了很多办法,建立了很多制度,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次出台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管理规定,比如建立项目建设质量责任终身制、每年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探索绩效挂钩机制、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挤占扶贫资金行为等相关制度。同时,根据《意见》精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和市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意见》,从资金分配的源头、资金运转的过程、资金使用的结果和事后监督问责监管都进行了系统部署。尤其是提出要将扶贫资金惠及贫困人口的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公开,通过公开,促进公平和高效,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要追责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程序的保障,确保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目前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政绩考核偏重于地区生产总值,导致一些地方对扶贫开发重视不够。如何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
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探索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的考核工作,这个《意见》出台后,市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强化扶贫攻坚工作考核的通知》,在考核内容上,实施精准考核,重点考核4项内容:一是收入(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减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三是脱贫(脱贫销号贫困村数量),四是资金管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对相关区县分年度下达刚性目标任务,限时完成、精准考核。在方法上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完善考核台账,把考核工作贯穿到扶贫攻坚全过程。围绕扶贫攻坚刚性目标,注重考核扶贫工作实际成效,加大随机抽查、现场复核力度,严防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防止"被减贫、被脱贫"。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实行"一票否决",结果捆绑使用。凡未完成当年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取消相关市级扶贫集团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评先评优资格。对在扶贫工作中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
据了解,我们已经派驻了"第一书记"到贫困村,驻村蹲点开展扶贫工作。同时,安排了区县、乡镇机关干部和本村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几"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有人就提出疑问说:"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方式会不会搞成形式主义,会不会过多的扰民。"我们如何来避免这些问题?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向全市所有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主要是从区县对口帮扶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改非干部中选派得力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主要职责是帮助贫困村建好班子队伍、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扶贫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提升治理水平,不脱贫不脱钩。工作队主要由3至5人组成,队长由第一书记担任,队员由对口帮扶部门和乡镇干部组成,主要职责是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落实扶贫项目、建好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服务、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生计困难等。驻村工作队坚持吃在村、干在村,实行目标责任制,由区县党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不脱贫不撤离,不巩固脱贫成果不撒手。
可以说,"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是落实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是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有效管道。为此,我市各级建立完善了选派帮带机制、履职尽责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管理制度,确保真蹲实驻,真帮实扶。截止目前,全市选派第一书记2249名,派驻驻村工作队(组)2451个、驻村工作队员1.77万名,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9.89万人,形成了立体式驻村帮扶、网络式结对帮扶的新格局,总体上说,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意见》里我们看到了非常详细的产业扶贫政策。产业化扶贫既是一个理念,同时也是一个机制。这种理念转化为生产力是要靠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障的,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我们如何探索出运转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扶贫机制?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七项工作。一是出台一个意见。抓紧研究制定出台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扶持措施、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脱贫最主要、最重要的措施予以强力推进。二是编制一个规划。立足"十三五"扶贫攻坚的总任务,着眼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今年底前,完成我市新一轮产业扶贫规划。三是制定一套方案。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年度制定"到县、到村、到户"的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持工作方案,倒排时序,建立台账。四是实施一批项目。在完善全市产业项目库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一批"短平快、效益好、带动强"的特色产业项目。五是推广一批机制。总结和推广市场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的股份制、合作制、合同制、资产收益模式等产业精准扶贫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六是发展一批电商,农村实施电商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来讲是一个新的业态。结合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大100个贫困村"网上村庄"的建设,以点带面,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商扶贫分步覆盖所有贫困村。七是组织一系列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分级分层对有劳动能力和产业项目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全年力争培训5万人。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多的了解市场,参与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实现脱贫致富。
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现实情况看,制约金融扶贫的因素很多。采取什么措施推进这项工作?
金融扶贫对扶贫开发的作用非常大,金融扶贫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发展,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更长远来看,还能够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提升广大群众的契约意识。但是当前,也还存在防风险机制不健全,网点布局不尽合理,金融产品投放不足等现实问题。《意见》第八部分共3条专门对精准提供金融扶贫支持进行了安排。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一是规范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运行,提高为贫困户融资的能力。加强现有1327个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村级互助资金组织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周转服务的能力。二是积极支持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发展,探索为贫困户提供借贷服务的新途径。继续加强对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的指导和监管。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借鉴和推广其经验和做法,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的新途径。三是合作开发小额信贷产品,打通商业金融参与扶贫的渠道。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对风险补偿金的支持力度,全面启动"免抵押、免担保、三年期限、五万额度、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的扶贫小额到户信用贷款试点。力争2016年风险补偿金规模达到3亿元,担保贷款达到30亿元左右,使所有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都能够获得信贷支持。四是加大信贷贴息力度,解决扶贫贷款贵的问题。重点围绕七大产业链,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小额到户贷款的贴息力度,明年力争贴息规模达到20亿元左右。
目前社会对争抢贫困县颇有微词,我们对贫困县摘帽退出机制有何考虑?如何打破"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怪圈?
贫困县这个帽子之所以会出现被争抢的现象,是因为承载了巨大的利益,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这个"帽子""去功能化",让戴不戴帽子与资源分配脱钩。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即将出台的扶贫开发工作对象退出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对专门用于贫困区县的资金,逐步规范纳入五大功能区转移支付体系,不再与贫困"帽子"挂钩,同时探索财政支农资金与脱贫任务完成绩效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
对于如何摘帽,我们的考虑是:第一是要逐步有序推进,毕竟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要在政府主导下,先易后难,不能一哄而上,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摘帽的指导性计划;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既不能为争资源而摘帽,也不能为摘帽而摘帽,要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上,建立在脱贫减贫成效上,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标准,做好数据核查和资料归档等工作,做到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被脱贫"现象;第三要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相比之下,现有的贫困区县特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其他区县,虽然经过各方面帮扶和他们的自身努力,达到了摘帽标准,但还有一个稳定脱贫的过程,所以在摘帽后还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原有支持政策不变;第四还要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贫困问题是一个历史现象,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还有相对发展滞后的问题,在扎实做好当前扶贫减贫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当前可承受、长远可持续的思路,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当然,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个体能力的差异,各种风险的不确定性,返贫问题将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存在。在制定《意见》的时候,已经充分预见了这一问题,也从总体上作出了安排,就是要建立统筹城乡的扶贫开发工作长效机制,始终关注和扶持处于发展底端的那部分群众,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救助还很有限,您认为最大的难点在哪儿?如何突破?
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救助主要是基于三种考虑,一是基于道德义务,二是基于现实利益考量,三是基于企业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地说,重庆的社会扶贫工作还是做的很不错的,我们去年在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就募集了9个多亿的社会扶贫资金,在全国排在第一的。今年我们加强爱心网站等社会扶贫信息化建设,为贫困群众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起无缝对接平台。目前,通过爱心网站受助的贫困群众已达1人。当然,要说到难点,扩大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尽道德义务是一个方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下乡扶贫,这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前不久,市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也专门对市属国有企业、18个扶贫集团、民营企业、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做出了系统全面的安排。就长远来说,还是要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让广大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农村,发挥扶贫开发的作用,同时又能获得适当的利益,不能对贫困农村形成新的剥夺,这一方面要靠道德约束,更要依赖于制度安排。做好了,不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也能为社会资本找到一条投资渠道,形成双赢共荣的局面。
新一轮扶贫攻坚内涵更深、标准更高、任务更重,重庆要怎样打赢这场攻坚战?
的确如此。说内涵深,不仅要解决一家一户的个体贫困,还要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包括武陵山、秦巴山片区,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1919个贫困村三个层面)区域性贫困问题。说标准高,不仅要保障基本生产生活,还要实现发展。说任务重,不是指绝对数量,也不是指面广,我们的总量只有165.9万人,我们的贫困发生率也不算高,主要指经过前面几十年的工作,相对比较容易的都已经脱贫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事,要在短时间内去完成,难度可想而知。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指导思想已定,就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已定,165.9万贫困人口,1919个贫困村,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时间已定,2017年底基本完成,2018年打扫战场;1+1+13的政策体系也已经出台了,剩下的就是要抓好落实。
总体上讲就是运用系统思维通盘谋划,打好"组合拳"统筹实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基本市情,把扶贫攻坚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有效手段,运用系统思维,跳出扶贫抓扶贫,大力补短板,伸长板,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补发展、差异化发展和融合发展,帮助和带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走上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康庄大道。具体讲就是做到四个统筹。一是要统筹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针对个体贫困和区域贫困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的具体情况,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总办法,把个体扶贫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着眼区域贫困打总体战,聚焦个体贫困打歼灭战,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要统筹当前脱贫和长远发展。针对贫困程度不同,致贫原因叠加,减贫脱贫难度各异,返贫风险不等的实际情况,以致贫原因为导向,创新制度安排,统筹推进当前治标和长远治本,既解决当前突出紧要贫困问题,又着力探索一套扶贫开发长效机制,预防新的贫困问题发生。三是要统筹农村和城市资源配置。针对贫困农村市场主体欠缺,市场环境不完善,城乡资源流动不畅的实际情况,区分农村和城市优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抓住城市投资趋于相对饱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历史机遇,打好绿色、生态、环保、劳动力资源牌,吸引城市资本进入贫困地区,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四是要统筹硬任务和软环境。针对贫困地区群众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基层管理薄弱的实际情况,坚持扶贫先扶志,注重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努力增加贫困地区投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民主法制观念的提升,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留住乡愁,为脱贫致富营造一个好的发展软环境。
最后,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重庆扶贫开发工作历来非常关注,对贫困群众非常关心,有了大家的踊跃参与,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在巴渝大地广为弘扬,特别是在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中央驻渝新闻媒体、市级各媒体都给予持续关注和深入报道,营造了全市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扶贫攻坚的良好舆论氛围,广大网民朋友积极建言献策,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希望大家继续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贫困,用滚烫的爱心去帮助贫困群体,同时也请大家对扶贫攻坚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同时监督我们的工作。使我们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能够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谢谢主持人,谢谢网民朋友!
任何政策,任何部署,只有落实了才能出效果,群众才能得实惠。中央有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重庆将以扎实的扶贫举措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限时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感谢刘主任的做客访谈,也感谢网民朋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探索精准扶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