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年龄能不能找工作年龄

找工作不可以打电话问工作内容吗?
前几天收到一家旅行社的面试通知,因为它网页上的职务说明不是很详细,
所以想说先打电话过去询问...。
第一通不是人事连络人接的,但她说只要哪时拿着履历表到公司来面试就好了。若要找人事连络人要等他讲完电话...
所以我稍待片刻就又拨了通电话去,这次是人事小姐接的。
我便请问他有关工作上大致的内容。
结果竟然被她飙了一顿! 以很极其厌恶地口气大声斥喝我说:
“你就直接来公司面试就好了嘛! 我觉得现在的人很奇怪! 为什么都要打电话过来问工作内容?
你去到大公司有可能让你这样打电话过来问的吗?”
接着我很平心静气的解释说:
“喔! 不好意思,那是因为我晚上还有要上课,担心工作是否可能需要加班之类的,所以才先行打电话过来。”
结果她直接跟我说:“那对不起! 再见~!!!”
就...挂...了....! = =
我觉得很莫名其妙! 我工作的经验也不算少,还是第一次遇到在电话中飙求职者的公司...。
我因为晚上还要上课的关系,想先拨通电话问问看工作内容究竟会不会冲到我的上课时间?
这样而已,就被骂了!
啊不能在电话中稍微讲一下吗? 若合的话就去给你们面试,不合的话也不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有必要火气这么大吗?
我待过的公司也有规模比旅行社大的! 就只是问一句话就被数落! 真是受伤...&_&
可能...他们以为...他们的公司真的是~"大"公司吧...!
还真是巧 小弟之前报纸上也应征一家名为长青学院的
应征当时不觉有误 完后上网页一看 怎么跟上面电话不一样
再打网页电话 发觉是性质不同的但同样名称
隔了3天 早上10点13分一通电话来 说你怎么没来报到?
我说完全没通知哩?我不知道要报到哩? 后来我就跟他说明我的疑问
他也是跟楼主一样的答复 你就来就知道要干么了阿 问那么多
应征当天有位妇人也去应征 他问柜台小姐:请问这里之前是做直销嘛?
还是卖塔位? 那小姐不知该怎么回答 反问那妇人说 你怎么有这种想法?
总之一整个怪....
那个女的EQ有问题,算你倒楣,遇到疯子了。
I trust everyone,but I don't trust the devil inside of them!
现在求职者那么多...
当然公司要求也会比较多..
如果今天我要征人..
一个当面来应征..一个打电话来问内容
我会先选择当面来的
电话那个我不会考虑..
至于人事部的回应..
应该是面试官的又不是她..每一个打电话来都这样问...她也会烦吧...
不过如果今天是小公司我可能会先简述一下内容..如果上级允许我这样做的话
至于大公司..那就忙噜...
人事也算是代表公司门面之一的单位,就算不爽回答,也不能飙面试者吧。
I trust everyone,but I don't trust the devil inside of them!
IVERSON7172 wrote:
前几天收到一家旅行社...(恕删)
10间公司..11间不会把真正的工作内容(做牛做马)在网页上说的完全清楚....
通常进了公司后就是打遭遇战..需要加班时非得要加班不可..因此只能怪那位
小姐EQ差了点...没办法怪公司网页上没说清楚又不电话告知你..因为通常都
是当面细谈的...但也不能保证以后完全跟面试时谈的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站在公司的立场,我也不希望遇到打电话来问工作内容的应征者。要知道,你只是打一通电话给公司,但公司却是要接N通众多应征者的来电。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效率会好吗?你若是HR或是求才单位,你烦不烦?你怕不怕会被上面的人骂办事效率不彰?
换个思考方式,你在104贴求职,结果有几十家几百家公司,也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意不中意,听过没听过,全部一人一电话打过来问你的学经历,你会不会接到手软接到烦?你会不会希望他们先过滤一下配对结果,再寄e-mail让你先行过滤,而不是强迫中奖要你接电话,来个电话专访?
你上网或看报纸挑工作,可以挑到中意的才去联络。求才单位也是希望合他们需求的才进行连络,而不是不管他们喜不喜欢,人人一通电话打过来问东问西,那其他事情还要不要做呢?
那个公司直接凶人是不对,但你用错方法也是事实。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只要求别人来配合你,好让你轻松省功夫,眼界只看到你自己,却没想到别人的苦处,在情理上也是说不过去。
从办事效率和看事情的眼界这两点,说真的,只有扣分不会加分。直接打电话过来问的人,通常都是直接说谢谢再连络。这人的性格略偏自私,自私的人不太可能会在优选名单中,还有其他面试者可以慢慢挑,不差这一个,不必在这人身上多花时间。
我想你应该也看过相关报导,求才单位看众多的履历,平均一封都不到三十秒,这也是相同道理。所以履历要写重点,不要扯一堆和经历无关的东西。东拉西扯越多,被直接扔掉的机会越大。同样的,求职也要用对方法。求才单位的工作不是婚姻仲介,还有其他正事要做,没有那么多时间接受每一位求职者的电话专访。
建议楼主回去人力银行看一下对方对求职者询问工作内容时有要求使用什么方式
电话、传真、EMAIL,或是人力银行接口,如果对方有提供电话连系,而在电话中对求职者大小声,那就是对方失礼之处,然而也可以跟人力银行回应,要求对方改善,当然,对方是有付费的厂商,人力银行不可能对人家说教,但是对HR人员礼貌性的提醒可提供的连系方式是否需作改变,不然HR人员一忙,外面的求职者又一直打来问问题,无疑是自找麻烦。
你没错 本来就该先问一下让心里有底
不然去了才发现根本和想的不同 真的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通常公司要征业务性质的工作就会避重就轻
不会明白跟你说工作内容 希望你直接来面试
不然他们很难找人
那人事小姐大概刚跟男友吵架吧 EQ低到一个程度
双子猫 wrote:
站在公司的立场,我也...(恕删)
这点我了解,但是今天是她们寄面试通知来给我的! 不是我随便看了网页就打电话过去的!
重点是,网页上连工作时间都没写! 我不可以打电话先问问吗?
若是真的会冲到我上课时间的话我就不过去面试了! 这样省得两方浪费时间不是吗?
以前也是有遇过不想在电话上直接说明工作内容的! 但顶多都是很礼貌性地说~
这点请您到公司来的时候会跟您详细说明! 之类的...
若是她这么有礼貌地回答的话,相信很多人冒着大雨也会去公司看看的吧...。创业失败再去找工作,简历要怎么写,81年的年龄是不是大了点呢? - 外贸职场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 创业失败再去找工作,简历要怎么写,81年的年龄是不是大了点呢?
UID 134366
福步币 76 块
阅读权限 40
创业失败再去找工作,简历要怎么写,81年的年龄是不是大了点呢?
折腾了好几年,没有成功,现在要去找工作,感觉压力很大啊,一起应聘的估计都是90后小弟弟小妹妹,都不好意思投简历。。。
(Edward Heart)
UID 1392694
阅读权限 60
。。。。。现在的公司都特别的现实,就看重订单业绩,差的他们也看不上,如果实在不行,楼主要说谎,不夸大自己的业绩是不行的。你再借鉴网上的一些经验,肯定有相似经历的。
UID 1610930
福步币 10 块
阅读权限 40
回复 #2 专一才能成功 的帖子
兄弟!我受教了!哈哈
UID 1006645
福步币 9 块
阅读权限 40
额也是呢,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跟90后的小孩子竞争,哎!
UID 2091219
阅读权限 25
加油&&祸兮福之所倚
UID 2098933
积分 43356
福步币 107 块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Shenzhen
回复 #1 forhaley 的帖子
相信自己 只有经历了才是最真实的
UID 373623
积分 13695
阅读权限 80
楼主,相知何必曾相识
不过我没有创业过,一么有资本,二没有什么独到的东西
不过一直想做业务员,前几年一直未能如愿,后几年做了几下,但是就是没有起色
所以就只好一直和90后竞争,这难道就是外贸?
[ 本帖最后由 kylepurity 于
21:26 编辑 ]
UID 134366
福步币 76 块
阅读权限 40
如果做了7-8年外贸,还去找工作,老板会不会觉得此人能力有问题呢
(小包45折加4)
UID 2126624
阅读权限 25
没啥,加油,和楼主一起加油。小平同志当年也有三起三落嘛,加油
UID 2100910
积分 38899
福步币 100 块
阅读权限 120
年龄不是问题咯。做业务还是能创造多少利润才是真的。楼主。加油!90后的小妹妹们,经验没你多的。。。所以,你还是有优势的。
(发胖的懒猪)
UID 1868220
阅读权限 40
直接杀向经理主管
UID 875268
积分 21114
阅读权限 80
创业贵在坚持 啊。楼主 是不是做SOHO 做的没劲了,才去找工作的啊
UID 2289561
阅读权限 25
楼主找到工作了吗?简历怎么写,公司会要曾经创业过的人吗?
(进出口优化师)
UID 1661614
阅读权限 60
来自 江西吉安
不要担心 只要你是金子 在哪都会发光!
UID 2005947
阅读权限 40
原帖由 shuibeixianshen 于
15:01 发表
创业贵在坚持 啊。楼主 是不是做SOHO 做的没劲了,才去找工作的啊 创业真的是贵在坚持呀!最痛苦的就是坚持的过程。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原创首发】以亲身经历帮助现在找工作的朋友们,肺腑之言【已更新】
自从去年生宝宝,就很少来论坛逛了,现在偶然来找到这个版块,看到大家很多疑问,之前我在故事版做过版主和区长。我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来说说这工作这点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首先说下个人经历,本人山东聊城的,2001年来上海,2005年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直升研究生(本来本科毕业老家的热电厂给offer了,3800税后六金,但考虑到工作后就再也没心思充电了,就索性一马读下来拉到),2007年底毕业,2007年一整几乎都在外面实习工作,毕业论文于月完成,2007年12月圣诞节开始找工作,日正式定下offer。2010年10月份靠自己和老公攒的钱加贷款(首付借了朋友35000)购置了一套小两室户。下面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包括毕业论文、如上海户口、面试和签约工作等):
1.我读的是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课程是高等传热学,数值计算方法,高等流体力学,数值传热学,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等等。自从读了硕士,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第一年把专业课及其他课程尽量修完,我做的课题是发电厂的电流母线冷却的数值分析,前半年主要跑电厂,做课题数学抽象前的准备工作,之后数学描述,边界条件,写计算程序,执行计算。由于我课题涉及到参数优化、冷却方式选择和流动的非线性特性等,所以计算量很大,2007年出去实习的上半年,晚上回到学校,每天算一到两个工况,基本把所有工况都计算完毕了,毕业论文的所有数据只是整理和分析过程没做,到此毕业的材料有了一大半。实习一般双休日不上班,双休日可以在实验室做实验,从搭设实验台到实验结束前前后后也用了接近半年(大部分只是双休日)。我年前把论文写好后就给了导师,导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修改了三次,年前就答辩了,只不过年后拿毕业证。
——我这里所这些主要是告诉大家:毕业前论文准备一定要充分,不要以为最后几周赶一下就能毕业,那样的论文对于导师而言肯定不过关,因为上面要写他的名字的,我虽然在学校的时间不多,但是第一天晚上算,第二天晚上看结果,再开启另一个计算,半年几乎每天都这样,再多的工况也能完成了。所以大家要顺利毕业,必须提前准备。另外,实验很重要,很多时候应届生找工作你的论文有实验,并且有实际意义,是找好工作的一个重要砝码。
2.其实2007年12月份之前的三个月,已经有很多人在找工作了,鉴于我在实习(和专业不搭噶,我做的是冷却设备销售,主要是锻炼下社交能力。之前本科担任班长,觉得这点很重要。)还要写论文,所以知道圣诞节才开始找工作,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月薪是元/每月(税前),只要有自己喜欢并且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得就去,即使工资稍微少点也行. 一共面试了5家单位(个人觉得,面试不要拉的时间太开,越密集越好,这样可以便于比较;也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我们不是卖猪肉,是给自己找活路,要自己认真选择,自己满意度不到60%的最好别勉强;当然家底好有钱的找工作纯粹为了消遣的不在此类),每面试一家单位我会把薪酬待遇、外语要求、工种、地理位置、公司的文化(有没有培训、有没有出国、对员工的激励等)分别列到表格上打分,分数按照我的满意度依次是1-5分(至于单位要不要我再另说,反正有比较);
第一家单位是做空气处理设备的,是一家私营企业,基本没有公司文化,也没太高的外语要求-四级即可,要有VB、C++经验,能写PLC程序,对制冷空调原理熟悉等等,我本科学制冷的,还没忘光,研究生写程序也用过相似的语言,所以面试还可以。作为打前站的单位,我很重视的,不过终归制冷方面已经两年多不玩了,再说待遇只有4500元,还在安亭那边,太远了,我只给打了15分;
第二家单位是做感应炉的,日本企业,在嘉定,感应炉用来半导体,JD上写的是做感应炉散热设计和机构设计,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去了面试才知道其实所谓的设计就是画画图等等,日本公司公司文化我不好评价,外语要求6级,待遇5500元,但工种实在不合适,虽然给了offer,但我没去,我打了18分;
第三家单位是做航海油轮运输冷罐的结构设计,包括保温层的设计和海水自冷却方式的设计,要用fluent做数值模拟,而且是一家英国的咨询公司,公司文化我很喜欢,英语要求6级,听说读写熟练,在上海外滩那里,他们的老板看了我的论文和实验,对实验很满意,待遇没直说,但是我问他们楼下的一家卖小吃的,她说基本都在7500以上,其实我很喜欢这个位置,但从面试过程中我一直感觉到他们公司不是在招人,而是在和研究生讨论项目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因为他们老板问的问题太细了,包括软件的参数怎么设置,我的回答他也很满意,而且我现场给他们操作了。后来他们说让我再去复试,我去了还是这些问题,所以我回来后就没再联系了,从其他朋友那得知,后来这家公司也没具体给其他人offer,一直都是问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我一样;或许可能是我们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呵呵,我们一定要知道不会一直有人对你满意的。鉴于其他的还可以,我给打了20;
第四家公司是贝尔热,汽车空调的,我把简历投递上去之后,去那边面试只谈了20分钟,后来又去复试了两次,对外语没太高要求,四级即可,公司文化我不喜欢,国有企业味道太浓,人都是50多岁的老工程师,自我感觉和年龄太大的高工很难沟通,工资大概在5800元左右,给了offer,我给打了19分;
第五家公司是一家美国企业,做汽车电子设计的,世界五百强,也是我目前所在的公司。当时也源于一次巧合,我去交大bbs上逛游,偶然看到我们公司在招聘thermal FEA engineering,当时我看到公司介绍的时候只有20多个人浏览,公司介绍很吸引人。JD要求硕士以上,工程热物理或汽车专业毕业,精通CFD软件和ansys;能用UG/CATIA建模;英语流利交流;论文和课题必须和散热相关;有外出实习经历优先;我顿时感觉这份工作就是自己的了。我踏着大雪去面试,公司在浦东远郊区,很远但环境超级好,虽然脸蛋冻得通红,但是我觉得值得。人事经理和我谈了10几分钟,后来技术经理,公司老总都和我谈了,主要谈的是电子散热中的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散热器的设计原则,电路板的铜层分布等等专业问题,谈得很开心,尤其对我论文很感兴趣。下午老板用英语面试了我,就说回去等消息。晚上7点多接到人事经理电话被录用了,工资7500元(只包含个人所得税),四金部分公司全包。给了offer后直接直接答应了,因为这份工作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公司有培训,有出国机会(去过两次西班牙),而且都是年轻人。我打了满分25分。
后来还有两家企业让我去面试,我都委婉拒绝了,因为我已经有主了。从上面的面试机会来看,我觉得机会虽然重要,但是机会绝对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读研期间外出的实习经历也很重要,这会锻炼你说话和办事的能力,尤其是你说话的面部表情很重要。我每次面试都回精心准备,面试的时候力求整洁着装,不刻意雕饰。遇到好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上面我打分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
对于投简历,我觉得可以参加招聘会投递。也可以网络投递,但是一定注意,简历不要带附件,公司人事每天收几百封邮件,他没时间一个个的下载附件。直接贴到邮箱,简洁明了,我帮公司招聘过技术人员,直接黏贴到邮箱的明显感觉看的快,看得舒服,省时间。有时候你投了几十个简历,一个回复也没有,很多时候是因为你用附件了,别人根本没看。
3.对于上海户口问题,如果能打分入户,这个办法最直截了当,而且也比较简单。但是今年的打分70分都很难入户,可能要求比较高了。我当时和公司签约后就申请了户口,自己读研期间和导师申请了几个专利,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当时打了76分,直接入户,现在我们已经买了房子,户口转成正式户口了。大家如果有可能可以多申请点专利,外观、实用新型还是比较好申请的。
如果打分不能入户,工作以后可用引进人才的形式来入户,如果之前已经结婚有宝宝,那入户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宝宝引进人才一般会考虑夫妻和宝宝,配偶和宝宝在申请过程中的批准比较困难,这看你的运气了,我们公司的这样情况的都没批下来,但是引进人才的还是很好批下来的。这两年可能严了点,10个申请的,有7个能批下来就不错了。一般以先入为主的原则,因为大家引进人才的形式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谁申请得早谁优势大。另外公司的业绩和规模,信誉度在你申请引进人才的时候影响很大,很小的公司一般很难被批下来。
4.由于自己出身农村,工作以后和老公一起努力赚钱,除了生活必须品,基本不怎么乱花钱,两年多就差不多攒首付了,现在买了个二手的小房子,自己先过渡用。我觉得来上海的朋友如果家里有家底另说,没家底的只要自己努力还是能够买的起房子的,虽然房子不是很大,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家。
下面是我和单位人事一起面试时的总结:
可以这么说,工资待遇是我们找工作非常关系的问题,这里有很多亲们一直问大家的薪酬到底多少,以及问自己的工资是否合适的。我个人觉得在这里发问是一种很好的调查方式,也是为自己的找工作做准备。不过有时候也不要盲目的问询自己的待遇是否合适之类的,每个人找工作之前必须要对自己有个评价,也就是说排除走狗屎运的成分,自己究竟值什么价钱,自己的能力到底胜任哪方面的职位,到底想往哪方面发展:是纯设计、搞整合还是适合搞人际关系也就是项目管理,自己心里要有个谱,否则找工作就是无头苍蝇到处碰壁,因为你不知道你自己值多少钱,更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市场价向企业推销自己。
我2007年底工作,现在在我们公司(美国企业,汽车电子500强之一)做FEA组的技术管理,也跟着HR出去招聘过很多毕业生,主要是技术类的我会参与。因为我也是从大家这个时候走过来的,我和毕业生谈的时候从来不问那些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大学最成功的事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既浪费我的时间也浪费你们投递简历的宝贵时间,我只会问你们专业课中的一些通用知识,比如你搞散热,你要知道一般材料的发射率,通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常用冷却方式的换热系数数量级等等;如果是研究生一般会问问课题中数学模型如何抽象的,用怎样的边界条件,测试的试验台如何搭设的,做仿真的我一般会问一下仿真中边界条件的定义以及网格的优化技术,对于毕业论文中不懂得专业知识如何活学活用等等。一般这样如果者能够胜任招聘职位的,一般都能回答得非常令人满意,因为这就是他课题中几乎天天要涉及到的,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是否细心,知识储备是否充足了。临时准备的两个问题就会露出马脚。所以应届生这方面要尤其注意,找工作最忌过分夸大其词,这样面试官发现后首先会觉得你不懂得尊重自己,因为你不能自圆其说就证明你连自己都骗不过,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容易出问题。
对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简历上写的是一方面,那里只写了一个结果。我一般会让应试者就一个自己做过的项目说一下具体开发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中主要的输入输出,一个工程师是不适合这个岗位,主要在于他对于工作流程是否熟悉,说白了就是他能不能拎得清,自己做事情糊里糊涂,他的知识储备永远都停留在刚毕业那会。至于工作中所需要的软件,只要懂其中一种就可以了,每一行业中很多软件都差不多,只要到岗位上以后,一个月就能够熟练应用了。
基本上我秉承以上的原则,为公司招聘到了很多非常称职的员工,这些员工有在我们部门工作,也有内部其他部门的,我们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因为他们工作出色,专业扎实 ,再学习能力强,能够和员工团结互助。
对于工资待遇,一般同类城市,同行业内对应届生的待遇差别基本在之间,所以如果有师长或朋友在相关行业,可以向他们打听一下工资待遇,这样的到的数字最靠谱。如果是跨行,单位如果要你,一般工资都会很诱人,因为他们认为你门外汉都合适,所以开价一般不低,销售除外。但跨行同样也有风险,因为这意味着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达成和业内其他员工一样的质量。
上面我所说的都是和技术相关的,至于人事经理和你谈的,只要你不是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的主,一般都能pass.
以上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如有其它疑问,可以发邮件交流,我叫晓蕊:
我绝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帮助大家。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找个工作咋就这么难
找个工作咋就这么难
终于投上一份简历。
靠在墙壁上填写应聘材料。
招聘会现场。  近年来,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与求职双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投递了无数份简历、一次次从人才招聘会上失望而归后,毕业生们嘴里念叨最多的就是———
 招聘会现场遍地遗弃的简历,深深刺痛了求职者充满渴望的心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农展馆亲历了一场人才招聘会。早上,招聘会刚刚开始,会场内外就已经挤满了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们。
  北京工商大学2006届本科毕业生吴丽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连日来参加的第五场招聘会了。由于排队的人太多,她每投一份简历最少花费40分钟,“五场招聘会跑下来,投出去的简历已不计其数,但有回复的却寥寥无几,在网上发布的求职信息,更是石沉大海。”不仅如此,为了给招聘者留下一个好印象,求得一份合适的工作,吴丽用于外在形象包装和必要的财力支出就已达1600元。
  据了解,像吴丽这样花费上千元为求职做准备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吴丽边寻找适合自己的招聘广告,边跟记者说:“现在的用人单位大部分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像我们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哪儿来的工作经验啊!”吴丽还跟记者说,因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挑选人才时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比较看重实践能力,有的单位更在意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是学生干部等。所以,在简历上必须多花心思,多做几个版本,投简历时才有针对性,面试的几率才高些,“这可是我的经验之谈!”一边说着,她还不忘投一份简历。看她手捧厚厚的一摞简历,忙碌地穿梭于各个招聘公司之间,记者不忍心继续打扰她了。
  下午3点钟,求职者陆续散去,招聘单位也纷纷离去,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总算结束,只有大量散落在地上的简历见证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争夺战”。
  在一个角落里,一家招聘单位正在整理、筛选成堆的简历。一位负责招聘的人员对记者说:“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几百个人竞争一个职位没什么好稀奇的。本来我们公司打算招本科生的,可本科生实在太多,我们也就提高了要求,非研究生不要。”这位负责人一边说着,一边将筛选过的简历装进纸箱,而那些被淘汰掉的简历只能被遗弃在招聘会现场了。
 “同等条件下,男生比女生要有绝对的优势”
 在如今的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牢牢掌握着话语权,用人单位的标准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招聘条件由此产生,“和公司领导属相相克的不要”、“男生1.75米以下的不要”、“女生不要”、“非北京生源的不要”、“籍贯是某地区的不要”……
  很难想像,这些都是企业的招聘条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联合智联招聘网所作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有74%的被调查者遭遇过就业歧视。其中遭遇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的人最多。
  种种就业歧视无疑是毕业生求职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而对12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5%的企业不会把因为歧视而拒绝对方的真实原因告诉求职者。也正因为就业歧视的隐形特点,大多数的毕业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忍气吞声。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虽然没有硬性规定要男生,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比女生要有绝对的优势。”
  由于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大学生已不再“奇货可居”了,这也就形成了由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吹毛求疵”而产生的就业歧视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表明,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在同等条件下,女生签约率低于男生八个百分点。北京某高校经济系应届毕业生小姚说,“我们班男生有28人,已经有10多人签约了,而且大多签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女生就惨了,迄今为止,26人中只有一个北京女生签约,签的还是一家私营企业,月薪才1000元。”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的“灰色人事”,正成为大学生就业无法摆脱的困境
 在学校,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是,只有诚实做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做事,才会有好的个人前途,找到理想的工作。可是,这种说法在现实面前却屡屡碰壁。有些平时吊儿郎当、学习很差的学生,尚未毕业就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而有的优秀学生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虽然大部分毕业生对靠“门路”、走“关系”求职表示了厌恶,觉得这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然而,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又不得不顺从、适应这一潜规则。
  北京某高校法律系的应届毕业生小田一直是学校学生会的干部,一直以为以自己的能力找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不成问题。他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参加各类招聘会,经过几个月的求职,他意识到找工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般容易。他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尽管自己的能力也不差,但很多时候找工作要靠“关系”,看谁的“门子”广、“路子”硬,尤其是一些党政机关、垄断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里面“没熟人”根本就没戏。即使你很优秀,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你刷下来了。
  小田一脸无奈地说:“大学生求职就业早就不是人力资本、个人能力的竞争了,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父母亲社会关系、个人权力的角逐。”
  北京某高校一位姓杨的应届毕业生说,在我们同学之间早就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找工作第一靠关系,第二靠能力,第三靠学历。他举例说,他班里就有一个同学,平时学习成绩挺差,连大学英语四级都没过,拿不到学位证。可是因为家里人脉广,硬是留在学校做行政工作了。
  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求职最终还是实力说话,但这种动用个人关系取得社会资源的社会风气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于真空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对这种“灰色人事”就曾说过:“大学生的就业公平离不开整个社会公平。”他表示,目前,在就业公平方面,我们国家还有像户籍、性别等制度性的硬伤尚且没有办法完全消除,更不用说私人关系这种软渠道的作用。现在国家对单位用人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各个单位都在自行制定用人条件,难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选择错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态、能力与现实需求的原因。
  来自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各级党政机关约占3%%、事业单位约占20%%、国有企业约占24%%、非国有企业约占(包括私营和外资等)52%%。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而只有3%%的人能实现愿望。
  “非沿海城市不去”、“非省会城市不去”、“非外企不去”,仍是许多毕业生的想法。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人才供求情况相脱节,高不成低不就,使得这些毕业生甘愿成为“啃老族”。他们宁愿待业在家,依靠父母过日子,也不愿外出工作。能够成为“啃老族”的人多数是生长在大都市的年轻人,起码他们可以依靠父母的收入维持生存。而对于那些出生在农村,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到北京、上海等地上大学的外地学生来说,北京、上海户口就是他们在求职中难以割舍的痛。
  以北京为例,不仅要接受当地大学生,每年还有大量的中西部毕业生涌入。中央民族大学就业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去年该校73%%的毕业生都留在了北京工作。数以百万的大学生还在坚持着“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就业观,那么,北京对毕业生到底有多大的吸纳能力呢?北京市《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规定,今年将继续执行京外生源本科毕业生择优留京就业政策,本科生留京比例仍限定在30%%。
  北京的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更多的还是与毕业生千方百计要一个北京户口有关。”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这样认为,现阶段的中国毕竟还是一个人才匮乏的国家,高等教育即使扩张到目前规模,也还没到大学生过剩分不出去的地步。
  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陈是甘肃人,一心想找个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用他的话来说:“好不容易从山沟里出来,不留在北京工作没脸见江东父老啊!”而考上公务员就成了小陈留在北京的一大希望。“我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没啥社会关系,考公务员相对来说还有一定公平性,是个难得的机会。可大家都瞅准了这个机会,当公务员恐怕比考上北大研究生还难!”虽然小陈参加了2006年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但最终未被录取。前不久,小陈去参加了一场崇文区事业单位招聘会,结果又是无功而返。“大多数的岗位只面向北京生源,没有户籍限制的招聘单位又要硕士生,我能应聘的单位屈指可数,差点连简历都没机会投。”
  北京工商大学2006届本科毕业生小赵,来自云南,至今未找到工作。他告诉记者:“我没参加考研,所以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找工作了,招聘会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也参加了将近20次的面试,起初,有几家公司愿意留我,但没户口。那时一心想留北京,也没谈成。现在想想,后悔啊!”当记者问他现在是否还对北京户口那么执著时,他耷拉着脑袋,说:“现在啊,先甭说给不给解决北京户口了,哪家公司只要给我月薪2000元就成!”离毕业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毕业前能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已成为小赵当下的最大愿望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们是在就业压力前,不得不低头啊!”
  尽管像小赵这样的大学生已改变了就业标准,但在人才市场上,还是经常会出现企业招不到人,而很多毕业生却在挤破头争取一个职位的现象。大学生即使放弃了对于户口的执著,大学生择业与企业纳贤之间仍然存在着供求不匹配的问题。在大学生求职中,买方与卖方选择错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据了解,企业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而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应当说,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调整心态,选择去小城镇发展,甚至到农村基层工作
  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在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而在我国,目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数的5%%。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然而,大学生就业难却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蛋糕还没有做大时,分蛋糕的人多了,每人能分到的自然就少了。这是专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做的最表象的分析。
  从深层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简单的僧多粥少、人多岗少的问题,而是“结构性失业”、就业缺乏公平、大学生期望值与现实不符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改变择业观念可以解决“发达地区人才过剩、边远地区人才不足;热门行业竞争激烈、冷门行业无人投考”等结构性问题;而“由于素质达不到,无法实现高层次就业”等问题则需要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寻求解决办法。降低期望值是必须的,但也不能忽视就业力的提升。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倾向在不浪费的情况下,找到最理想的职员。而这个“不浪费”,不仅是针对用人薪酬成本而言,而且是要在合适的岗位上配上合适的人。因此,大学生就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他们就业的质量。
  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调整心态,选择去小城镇谋发展,甚至到农村基层工作。今年北京面向2006届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2000名大学生当村官,共有11354名大学生报名。北京市教委、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总数约为17.8万人。这就说明,北京市17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报名当村官。中国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小韩就是其中一员,他对记者说:“现在国家比较重视‘三农’问题,当村官也是个机会,况且在大城市找工作还是挺难的。”据记者了解,抱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有学者指出,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大,整体国民素质才能越高。就业压力加大,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结果。虽然目前大学毕业生存在相对过剩的问题,但是“扩招”依然是大方向,是大势所趋。在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职业空缺等待着高素质的求职者去竞争。
 相关链接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
  日前,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中国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以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供需见面,尽快实现就业。
联系我们& &
&&&&&&& Copyright @ 1998 - 2001
.cn,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人
民 公 安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
本报地址:北京方庄芳星园三区15号楼 邮编:1000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工作年龄限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