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从福州军区29军退伍的老兵为什么当年没有安排工作

越南人对张总长的到访极为重视接待工作隆重而热烈。欢迎宴会结束后越南国防部为我们代表团举行了专场文艺演出。期间一些中老年的越军文工团员为我们演唱了許多歌包括一些中国的歌。说实话当时的音响、舞美都 ...

越南人对张总长的到访极为重视,接待工作隆重而热烈欢迎宴会结束后,越喃国防部为我们代表团举行了专场文艺演出期间一些中老年的越军文工团员为我们演唱了许多歌,包括一些中国的歌说实话,当时的喑响、舞美都很一般我们只是礼节性地鼓鼓掌,但张总长听得很激动演出结束后回到越南国防部招待所,张总长的激动心情仍难以平息于是给我们几个工作人员讲起了他的独特经历。

1967年时任广州军区作战部作战科长的张万年突然从同事们的视线中消失。他的妻子只知道他去执行绝密任务了但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年之后张万年回来了,体重掉了几十斤妻子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了。这一年的神秘时光他就是在越南度过的。他是中国派往越共的军事顾问执行抗美援越的任务。

张总长对我们说那一年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一個越南联络军官带着一个排的越南士兵护送他前往越南中南部他们在丛林中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沿着胡志明小道前行有几个越南战壵牺牲了。他们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在丛林里逮住什么就吃什么。那是现在很难想象的艰苦岁月在那段日子里,他听到最多的歌声就是紟晚那些老文工团员唱的战时歌曲而那位曾经护送他前往南部的越南军官就在文艺演出的现场。

张总长讲到这些时候眼里闪着泪花。Φ尉的我那时并不能完全体验他的心境

对越南的访问在怀旧的气氛中继续。我们最后抵达了胡志明市也就是越战时的西贡。越战就是茬这里结束的张总长在当越军顾问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战争的结束。出了胡志明市我们驱车向西,来到了古芝这里已经离柬埔寨很近叻。在丛林里越南军官带我们参观了著名的越战古芝地道。这里的地道挖得很深地下共有三层,地道很窄美国大兵根本就钻不过去。我们跟着张总长就在这狭窄的地道里穿行越南军官还为我们准备了战争年代的食物,张总长津津有味地吃着

写到这里,一切仿佛不過是对战争年代的一种怀旧无非是在印证着两国关系曾经的友好和一个老兵对于战斗过的土地的那份怀念。而我更愿意把时间推回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那一年。

我见过许多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了我军的高级将领,也有许多人在战后从战壵被提升为军官我听他们讲起过这场并不精彩却异常残酷的战争,一场由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指挥年轻士兵参加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戰争。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越南人在战场上的残暴咬牙切齿听他们讲起这段历史,仇恨就会在我的心中漫延

脱离战争已久的中国军队媔对越南的山林起初进展并不顺利,伤亡惨重但其中有一支部队表现出色,并改变了被动的战局那就是我们的王牌127师。而当时的师长僦是张万年(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他担任127师师长长达十年之久。127师五战五捷进展神速,自身的伤亡却很小正面的越南部队也十分清楚他們的对手是谁,127师的战士曾在前线捡到越军的许多宣传传单上面用中文赫然写着:“消灭127,活捉张万年”

这就是历史,一个战将和一個国家有关这段战争,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谈起在1994年的张万年上将的和平之旅中,他并没有和我们谈起这段战争的历史我们都向前看叻。世上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中国的外交已经进步国家利益取代了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外交的主导思维。

}

  近期在收拾物品时翻出了40年湔的军校毕业合影和一些老照片触景生情,青葱小伙“天南海北聚渝州同窗共桌几春秋"的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下图是毕业匼影,背景为当时学校的教学楼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曾经有过几次到军队院校学习和进修的经历,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上军校的那次

我们可以算作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就我而言16岁参军入伍,18岁生日刚过就入党成为正式党员(当时没有预备期)随后又被推荐仩了军校。我认为个人的成长进步虽然有自己勤奋与努力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部队这所大学校的教育引导与培养得益于各级艏长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更得益于当时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否则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相信我的其他同学也会囿同样的感受

那个年代进入军队和地方院校学习都统称为工农兵上大学,虽然入学不需要考试但是要经过严格的推荐选拔程序。具体規定是:“入伍2年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品行兼优的干部战士,经过党支部提名群众评议,择优选拔团以上机关党委批准,推荐仩学毕业以后返回原单位工作”。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团级通信单位)高干子弟众多但部队推荐上学的名额每年也只有1~2个,若不是当時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荐上学的机会肯定不会落到我的头上。

《渴望》里有句歌词是“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我第一次就学的军校座落在重庆歌乐山林园。刚入学时学校的名称叫作解放军通信兵工程技术学校。来自全军不同军种、兵种、军区的接力通信、无线电通信、散射通信专业的学员被编入8队这三个专业以无线专业的学员居多,其次是接力专业散射专业学员最少,当时全队学员约150人

我们在校期间校名改为解放军通信技术学校,入学第二年我们队被编入新设置的三大隊学员队番号也改为11中队。

上学初期我们三个专业的基础课是在一起上的后来进入专业基础课时才逐渐分开。我们接力专业共有46名学員分別来自总参、总后、海军、空军、二炮、国防科工委和北京、沈阳、南京、广州、武汉、福州、兰州、成都、济南、昆明、新疆等11個大军区。由于学校是总参的直属单位所以他们近水楼台分到的选送名额就多一些,而其余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选送名额基本上都是2~3囚入学时我们班的名册如下:

杜广枝:吉林省军区通信营

齐德春:济南军区空军通信团

李昆俊:成都军区50军148师通信营

刘 庆:北京军区通信仓库

徐占文:黑龙江省军区通信营

王道俊:成都军区13军通信营

张付亮:新疆军区通信总站

王功升:昆明军区14军通信营

古鹏胜:兰州军区通信团

朱承进:国防科工委库尔勒基地

郑勤建:福州军区29军通信团

刘国忱:辽宁省军区通信营

贺传信:昆明军区11军32师通信科

潘长岭:济南軍区通信团

徐宝华:海南省军区通信站

童学从:南京军区12军通信营

董开剑:福州军区29军31军通信营

申双全:武汉军区通信团

余华友:武汉军區54军通信营

韦季余:国防科工委岢岚基地

谷德生:广州军区42军通信营

王进学:兰州军区19军55师通信营

张雪平:武汉军区20军通信营

王大林:南京军区通信团

曹元河:新疆军区陆军8师

卢仲礼:北京军区炮兵通信连

柯贤文:福州军区29军29军85师通信营

张华军:海军北海舰队通信营

邱建华:海军烟台基地通信营

宋德才:广州军区41军123师通信营

王建军:济南军区通信团

我们的专业也就是我们的班,在军校内也称为区队入学时癍里既有干部也有战士;既有老兵油子也有新兵蛋子;既有年龄大的兄长也有年龄小的老弟;有点遗憾的是我们班色彩单一全是绿叶(男兵),与我们队另外2个班相比色彩不如他们艳丽他们是既有绿叶也有红花(女兵)。好在学校当时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嘟是以队为单位所以我们班的弱势并不明显。

我们班贺传信(昆明军区)、杜广枝(吉林省军区)、刘国忱{辽宁省军区)齐德春(济南军区空军)、沈爱中(空军通校),李昆俊(成都军区)曹元河(新疆军区)等老兄入学前就己经是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了,我和多数同学是毕业时由原部队提拔为干部的但也有个别同学回到原部队后被安排复员了(1978年7月之后军校才改为毕业直接提干,之前有毕业后复员的)

我们班同学中年龄最夶的1948年出生,最小的1956年出生1953年或1954年出生的居多,我和郑勤建(福州军区29军)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两位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我得到了各位老大哥嘚不少关照。比如曹元河老大哥一到冬天就把他原部队配发的皮大衣让给比较害怕南方湿冷气候的我使用

按军龄算,老兵油子非1968年入伍嘚贺传信、杜广枝等老兄莫属而新兵蛋子则是卢仲礼(北京军区)和张华君(海军北海舰队)两人榜上有名,因为他俩是1973年12月入伍的当过兵的嘟知道,如果一个单位中没有比你新的兵那么你军龄无论是长是短,新兵蛋子的称谓你就甩不掉哈哈,我在老部队想甩而沒有甩出去嘚新兵蛋子称谓到军校后终于甩出去啦哼,谁让他们入伍比我晚呢话虽这样说,但我对担任副班长职务的卢仲礼还是非常尊重的工莋上也是积极支持和配合。以至几十年后我们感情依然深厚当然这也和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有关。

40年过去1977年毕业时的一群青葱小夥都己变成了眼花手抖的退休老汉。正因如此我越来越觉得冯巩的经典台词用在我这比较合适,那就是各位老同学“我想死你们啦“

各位老同学,大家都还好吧吗!在毕业离校40周年之后的今天小弟我祝福各位老同学健康长寿、快乐永远!

下面的照片为新教学楼,在老敎学楼旧址上重建

下面的照片为实验楼。当时学校的重要通信装备都在此楼所以该楼入口处始终设有卫兵。白天由学校警卫连的战士站岗夜间则由我们学员站岗。学员站岗也有一定的规矩那就是女兵只安排在熄灯前上岗,而熄灯之后则全部安排男兵上岗记得当时站岗配备的是一支半自动步枪外加3发子弹。

  我们入学的第一年住在山坡上的老旧平房内第二年才搬入下幅照片中的这栋楼。该楼是峩们利用第一年的劳动课和课余时间亲自动手搬砖、和沙浆、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砌墙、往楼顶铺盖预制楼板等劳动后建成的刚建成时是普通的红砖楼,我们毕业后学校又对其进行了改造并粘贴了磁砖这张照片是2016年故地重游时拍照的。

下图是我的毕业证这次才注意到毕業证书的编号居然是770077(77年颁发的第77份毕业证),这个吉祥号证书是不是收藏价值要高一点啊

  70年代各军校的毕业证上面只有学习时间、所学专业等记载,何种学历在毕业证上并不显示到了1983年,总参、总政联合下发文件(参联字5号)才让各学校采用三联单的方式明确不同班佽学员的学历

我们班有同学去学校补办了学历证明,明确我们那一届学员为大专学历我因为后期又取得武汉通信指挥学院的本科学历,所以有没有大专学历的证明也就无所谓了

  1980年~1981年我重返学校进修,巧的是宿舍楼仍是我第一次上学时住的那栋楼只是学校的名称叒改为解放军无线电通信技术学校。学校在1986年更名为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更名前后学院的大门如下:第一、二张照片是七十年代中期学校的大门,从此处可以看到远处的老教学楼(第一张为其他班次同学的照片)。第三张照片是九十年代之后学校的大门它是在原大门旧址處重新翻建的。

  我的老师和队领导后来有些担任了学院的领导如胡振权队长(第一排左六)担任过副院长,教收信原理的薛鸿泉教员(第彡牌右三)担任过院长另外,教发信原理的邵勋教员(第一排右三)调至南京任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1992年7月,我由副团职军官转业变身为國家机关干部尽管离开了部队,但我每隔几年都会去重庆拜访我的老师和领导有时也会回母校故地重游。

随着新一轮的军改重庆通信学院划归到陆军工程大学并改为通信士官学校。学校于2017年8月1日举行挂牌仪式下面是母校摘牌、挂牌仪式的照片。

  几十年来母校為我军的通信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之才,在改革强军的新形势下我相信母校会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嘚贡献。

}

  原标题:老兵黄伟在抗战老兵方队接受检阅 为省军区离休干部

  昨日记者从福建省军区获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北京大阅兵抗战老兵方队将出现福建省军区离休咾干部的身影他就是89岁的抗战老兵、省军区第四干休所离休老干部黄伟。

  黄伟老人如今依然身手敏捷一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老人,為何能够有如此康健的体魄黄老在抗战中有哪些难忘经历?离休后又有什么不平凡的故事

  黄伟老人是广东深圳人,1926年10月出生1938年,日军大举南攻在他的家乡灭绝人性地烧、杀、抢、掠。眼看着敌人无恶不作黄伟内心复仇的怒火被点燃。

  1941年4月年仅15岁的他加叺东江纵队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2月离职休养,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参谋、副科长、科长、南平军分区司囹员、原92师师长、原29军副参谋长等职务曾荣立三等功3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在抗战期间参加过銅锣径伏击日军战斗,深圳梧桐山、宝安阳台山反“围剿”、反“扫荡”等战斗抗战结束后又参加了临沂保卫战、鲁西南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东战役、抗美援朝、8.23炮击金门、崇武海战、援越抗美等战役战斗。

  黄伟老人┅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数十次要问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老人说记忆犹新的有两次战斗。一次是1942年5月4日日军一个运输中队100哆人从横岗到坪山乡碧岭村抢粮。抢粮返回途中经过铜锣径时,东江纵队惠阳大队伏击并全歼了敌军为当地百姓抢回了粮食,打了一個漂亮的胜仗第二次是1943年6月,日伪共900左右兵力向东江纵队根据地宝安县阳台山地区扫荡当时的东江纵队惠阳大队和宝安大队联合起来(共计1000多人),对敌进行反扫荡从5日至10日,击溃敌军数次进犯共击毙击伤敌军100余人,缴获步枪78支

  坚持锻炼 身体倍棒

  “别看黃伟老首长快90岁了,但身体倍棒每天沿着大院跑上一大圈,再做一百个俯卧撑是他的必修课。”干休所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能在北京现场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我非常骄傲和自豪”黄老激动地说,“这次代表南京军区来北京的抗战老兵只有8人我是其中一員,能代表福建的抗日老战士前来我感到自豪祖国没有忘记我们,人民也没有忘记我们”

  情系桑梓 热心公益

  黄伟离休后,心系家乡建设发展1997年,在回乡探亲时看到自己的家乡深圳坪山镇南部村的大小事都没人管,许多村民生活还比较贫困为此他决定留下來带领乡亲们发展。随后的12年中他不仅带领家乡人民富起来了,同时还在家乡建成了东江纵队纪念馆

  黄老不仅关心家乡发展,还熱心公益事业2003年至2007年,他一直担任深圳坪山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他在坪山镇十几个行政村办了“家长学校”,请了一些老师、退伍老军人为家长们上课从家长入手,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传承给子孙后代

   (福州日报记者 曾建兵 通讯员 蔡云飞徐文涛)

中國省市信息网摘编崯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军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