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临济宗济南禅宗法脉传承承

临济宗传人知多少
一开始,总以为佛教宗派的传人,只有一人是嫡系,现在看来,传人是“一批”!这样也好,总比“单传”要安全得多。
一位和尚,也可以同时做多个宗派的传人。例如,虚云大师,传承曹洞、临济法脉,承妙莲衣钵为临济第四十三世。又接耀成法脉,列曹洞第四十七世。还应湖南宝生等之请,续沩山法第,进承兴阳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应福建八宝山青持之请,衍法眼源流,继良广之后为法眼第八世祖。中兴云门时,遥承已庵深净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这样,师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
临济宗传人星云大师的香疤,是12个香珠被吹到一处,把头盖骨烧了一个凹坑。真不易啊!
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这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产”,不过在1983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文件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同时,汉族僧人必须素食、独身,任何吃荤、结婚的僧人都是假和尚。同时,汉传佛教在受菩萨戒时,头上燃三、九、十二个香疤的仪制早已废除,市民切不可以香疤来判定真假僧人。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867年)大师。义玄从黄蘖禅寺的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蘖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正定临济寺也是临济宗的祖庭。
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法师是中国佛协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住持。
日(农历八月初十),秋高气爽,邢台玉泉禅寺举行第五届传法大典。山门添彩,佛日增辉,“玉泉禅寺传法大典”红色横幅高悬在山门。来自北京、河北、湖北、陕西、江苏、江西、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以及加拿大的二十六位禅人,不辞辛苦,远道来山乞法。上午9时,传法大典隆重举行。在庄严的香赞梵音中,慧公老和尚拈香升座,宣说法语。宣法语毕,由维那师代接法禅人宣求法词,恳请临济宗第四十四代本宗慧公(净慧)老和尚曲垂方便,付法传衣,俾心灯永续,祖道昌隆……宣求法词后,接法禅人依次至老和尚座前问讯、接祖衣、披衣。慧公老和尚将临济正宗,正法眼藏,佛祖源流,分别付嘱常惟明彻、常牖宽旭、常镜演觉、常顿宽池、常观继纯、常敏宗慧、常摄妙世、常仪妙音、常禀传经、常授耀茂、常俭慧诚、常赅宽严、常乘界隆、常昭果纬、常训文慧、常无崇洪、常斌崇质、常贻传益、常威灯磬、常通明一、常平演善、常拙悟证、常袐圣光、常焕崇悲、常熏法贤、常鉴湛如等二十六位禅人,并且殷切付嘱:望善自护持,勿令断绝。佛祖的心灯在师徒之间心心相印的一刻点燃,一灯燃百千灯,灯灯相耀,代代相传。
日,有明法师接任临济寺方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临济宗45代传人有明已传法给北京法源寺住持惠玄法师。
慧光和上,係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人。出家後法名心湧,號慧光。慧光和上出生於台灣,父親是美國人,在越戰期間曾擔任美國空軍軍官,駐軍在台,母親是台灣新竹人。和上自幼由外婆扶養,因此深受其影響,歡喜經常親近佛教寺院。一九八二年回美居住後,由於外婆重病臥床,為祈禱她能早日康復,和上立志茹素,並以諷誦《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功德迴向。在高中讀書期間,巧逢佛光山開山宗長,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創建佛光山西來寺,在一九九○年皈依星雲大師後,和上經常前往西來寺參與佛法研修活動,並建立了行人間菩薩道之菩提心願。有鑑於和上曉習中〈包括國語、台語、廣東話〉、英、日及法等各國語言,又深感美國本地人士學法之虔誠與佛法西來之重要,和上相繼於佛光山西方寺開班以英文弘法,領導美籍人士學佛參禪,並協助成立國際佛光會聖地牙哥協會西方分會與西方佛教文物流通處。一九九四年和上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畢業後,回台灣禮星雲大師落髮出家,於一九九六年在佛光山受具足戒,繼後又於佛光山叢林學院進修畢業。和上現任菩薩寺住持。二OO八年於大陸深圳弘法寺,得禪門泰斗本焕老和尚傳法,成為臨濟宗四十五代傳人。
来果禅师(),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遵高旻寺月朗祖师命,承高旻寺明轩长老法,为临济宗第四十六傳人。
日上午8时,福建省福州市地藏寺隆重举行开慧寂华禅师传法庆典。福州金鸡山地藏寺、象峰崇福寺方丈、福建佛学院副院长如妙法师,系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代传人,字号寂华,今日传授法脉至第四十七代,前来求法的法子有杭州三天竺法镜讲寺监院智圆法师、副监院智仪法师、上海沉香阁监院果圣法师。传法仪式隆重,场面庄严殊胜,秩序井然。福建省民宗厅一处高闽处长、福建佛学院女众部08级律学研究班、本科班全体师僧、地藏寺常住僧众及护法信众在大雄宝殿参加传法典礼,共同见证了这一隆重而庄严的时刻。
  传法,即由为师者将法门传授弟子。禅宗中,又称此为嗣法。即将过去七佛及释迦如来,乃至达摩大师所传之佛法传予弟子,并由师父授与弟子衣钵及法卷以为佐证。
济平法师,庚午年弥陀佛圣诞日生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11岁依止宏莲法师出家,后又依南京赖融禅师参修佛学。1955年在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于虚云和尚座下,承摄禅宗临济第47代传人。1956年承法嗣于海灯大和尚,并礼海灯为根本上师,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在云居山期间,海灯传授济平法师梅花掌、罗汉拳、月牙铲、紧那罗王棍、三节棍、九节鞭等绝技武功。八十年代,法师去印度途中经过福州市,应邀主持福州高盖山妙峰寺,由此与福州结下不解之缘。法师在妙峰寺亲授梅花拳、紧那罗王棍法、月牙铲等少林武夫于陈金龙、黄明林、林为震等福州武术人士。法师随缘建寺,广修道场,绩佛慧命。先后恢复、重建了褔州妙峰寺、海灯法师纪念馆、香港虚云和尚纪念堂、大埔马嵩山定慧寺、四川回龙寺、极乐寺、海灯法师佛武馆、江苏楚州闻思禅寺等。老法师现任虚云和尚纪念堂住持、四川回龙寺住持、四川极乐寺方丈、福建妙峰寺住持、江西苦慧寺住持、江苏省淮安楚州佛协会长、四川省江油市佛协会长。
日,中国禅宗临济正宗第47代传人心成伽照法师,正式从九华山地藏道场百岁宫慧庆方丈那里接过临济正宗衣钵,成为威海槎山禅寺的第一件喜事!
日,佛历日,扬州大明寺隆重举行临济宗第四十七代传人能修广济大和尚传法大典。上午9:30,以法海为首的十位法子参加了传法活动。首先众法子迎请尊证和尚相行长老、仁风大和尚,后迎请传法和尚能修大和尚,恭请能修大和尚登坐说法,能修大和尚下座受衣,开示。此次活动有百余信众参加,活动场面庄严而殊胜。法会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本次得法的十位法子为润慧、润律、润戒、润密、润持、润禅、润修、润施、润定、润净。
现在大家都熟悉的星云大师也是临济宗第48代传人。佛光山睽違28年的「臨濟宗傳法大典」,共有來自海內、外受法弟子比丘、比丘尼72人,一一由星雲大師手中戴上佛珠、接受僧衣,像徵殊勝的傳法儀式,正式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佛光山第二代法子。道极法师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九代传人,也是继南京栖霞山方丈隆相和尚等人之后,为星云大师在大陆的多位法子之一。南京栖霞山仁观法师等正式成为临济宗第五十代传人。
日上午9时,在旗山万佛寺大雄宝殿内庄严隆重地举行天台宗、临济宗传法大典,福州市闽侯佛教协会会长、福州旗山万佛寺监院、福州鼓山圣泉寺住持传观法师;江苏省常州佛协会常务理事、常州新北区千墩寺住持愿方法师;福建泰宁净福寺住持衍发法师;福建泰宁佛协会会长、泰宁罗汉寺住持印悟法师;福州城门甘泉寺当家智杰法师以及悲化法师、净慈法师、圣行法师、明昙法师等9位法子,从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观总持广霖法主大和尚手中接传了第四十七代衣钵法卷;随后福州旗山万佛寺首座悲田法师以及圣行、明昙、普了4位法子,又从广霖法主大和尚手中接传了临济宗第四十八代衣钵法卷。
附录:净慧老和尚传法法语
拈花公案啓禅源,千载丛林代代传。
老衲汗颜重拈出,宗风大振赖英贤。
若论佛祖向上宗旨,本无言说,但令识心达本,便可休去歇去。无奈去圣时遥,法门冷落,法将难逢,纵有一二知识,论及本分事,亦不免带水拖泥,去拈花微笑之旨远矣。今日五叶堂中英贤汇聚,求法传衣,老衲深感汗颜无地,有口难开。追忆五十八年前,承蒙先师虚公老和尚耳提面命,叮咛付嘱五宗血脉源流,期以厚望,振兴宗门。半个世纪以来,命途多舛学修无成,虚消信施,辜负师恩。幸改革开放以来,处国家政通人和之世,秉老骥伏枥之心,追随教界先达之后,空拳建寺,白手安僧,一袭禅衣,一根柱杖,勉效先师典范,建设平民佛教。以丛林为依托,修复祖庭,安僧弘法,四仪作道场,三业为佛事,面向大众,免收门票;以僧伽为本位,养成僧格,融入僧团,坚持两爱,树立双风,防止四气(俗、阔、官、霸),落实四化(丛林修学传统化、丛林管理律制化、丛林弘法大众化,丛林生活平民化);以生活禅为弘法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以生活禅四句口诀充实人间佛教修证内涵: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以举办夏令营模式面向社会推广生活禅做人做事之二八方针,做人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八字为方针,做事以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八字为方针;以禅七推动僧团道风建设,以办学推动僧团学风建设。坚持以爱国爱教、正信正行作为建寺安僧弘法利生之总纲。
今日群贤聚首,期振宗风,恳求接续临济法脉源流,,荷担如来家业,广开生活禅门。深望诸贤以虚公为典范,以彻悟向上为宗旨,以建设平民佛教为己任,以振兴丛林、巩固僧团为弘法依托,以普摄群机、和谐自他为弘法目标,方可不负时节因缘之成就。
兹有常惟明彻、常牖宽旭、常镜演觉、常顿宽池、常观继纯、常敏宗慧、常摄妙世、常仪妙音、常禀传经、常授耀茂、常俭慧诚、常赅宽严、常乘界隆、常昭果纬、常训文慧、常无崇洪、常斌崇质、常贻传益、常威灯磬、常通明一、常平演善、常拙悟证、常袐圣光、常焕崇悲、常熏法贤、常鉴湛如二十六位禅人,既有饱学之士,亦有清修之侣,既有寺院住持,亦有僧团执事,殷情求法,远道而来。老衲权效古人公案,书虚公临济源流相付,尚冀法炬长明,源流永续,灯灯相耀,代代相传,勿令法流中断,祖灯息焰,是为至嘱。听吾偈曰:
宗门重振有殊缘,万众同参生活禅。
法海汪洋添一滴,群机广摄在当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法脉传承与“中国佛教史”
 来源: 
  【光明日报·光明阅读··理论新著】
  佛教早已融入中国的文化血脉,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之构成。中国本土文化固有一种真切的历史意识,正如龚定庵所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无论是思想、学术还是文化,都要在历史的意识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佛教也不例外。历史上,曾有教内各大宗派之《传灯录》《高僧传》《祖师传》等记载。这些记载方式所遵循的原则,是通过历辈高僧、祖师的行传及各宗各派传法的机缘,来展现佛教法脉的相续不断;惜未形成与历史学体例、规范相适应的“佛教史”。因此,如何既遵循法脉传承的原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历史意识相适应,在“佛教历史”的叙述中厘清中国佛教的法脉传承源流关系,实属中国“佛教史学”中一个既迫切又重大的问题。
  近日读到任宜敏先生所著的《中国佛教史》元、明、清系列的第三部《中国佛教史·清代》,欣喜地发现任先生在研究、写作中竟已解决了这个大问题。这部著作,就是以佛教法脉传承为旨要的一部“真正的”“中国佛教史”。
  首先,该书以佛教法脉清净传承为宗,依法脉传承之轴心叙述佛教历史。在佛教文化中,法脉的清净传承极为关键。汉传佛教所形成的八大宗派,无不依法脉源流进行分支和传承;后来的净土宗、禅宗亦依缘于法脉源流来记录祖师修法踪迹和衣钵承继关系。藏传佛教更是强调法脉传承的清净性。因此,深入梳理并忠实再现佛教各宗各派的法脉传承,实是叙述佛教源流、写作佛教历史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与难题。真正的佛教史,就是要如理如法地把佛教自身的法脉传承历史清晰并忠实地再现出来。本书最后附了三个法脉传承简表,分别展示清代汉传佛教临济宗天童系、磐山系以及曹洞宗各支系的法脉传承,令读者对清代汉传佛教禅宗法脉传承源流一目了然。这个简表前无所依,完全是任宜敏先生填补国内外空白的研究结果。这个简表明确宣示,佛教的历史就是法脉传承的源流史。
  其次,该书依附中国本土文化语境,将当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佛教的法脉传承原则圆融结合。任先生的《中国佛教史·清代》不仅仅是“佛教史”,更是“在中国的”“佛教史”。因此,本书一方面遵循传统佛教的法脉传承原则,另一方面又缘随“中国”文化的本土语境。在《导论》部分,任宜敏先生娴熟地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对“在中国”的佛教演化历史的舞台背景、内外因缘、发展轨迹(诸如佛教政策、僧官制度、刻经与文献著述)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凝练而深刻的叙述,极具穿透力。在全书其后的各个章节,任先生在遵循传统佛教的法脉传承轴心,展开清代佛教的法系画卷之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文献考据、义理分析等原则和方法。这就使得“佛教史”从法脉的清净传承与坚实的史料依据两个方面,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信史”。
  再次,该书开创性地将“藏传佛教”纳入到“中国佛教”的整体法脉之中,既强化了以法脉传承为中国佛教历史中轴的意义,也更深刻、更合理地体现了这是“在中国”的佛教史。
  可能由于各种因缘,本书还留有一些遗憾。其一是没有将南传佛教的法脉传承历史纳入进来;其二是在绘制的中国佛教法脉传承表中缺少禅宗之外其他宗派的法脉传承线索。希望日后的修订中能够看到这些内容。总之,这是一部真正的佛教史,更是一部真正的中国佛教史。
  (张蓬,作者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佛教史·清代》任宜敏 著 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石佳]
一周图片排行榜
看点·追踪
  火箭不仅仅要防雨水,还有箭体表面、管路上的冷凝水也会影响到正常发射。为此,在火箭研制之初,“防水”设计成重中之重。
光明网版权所有中国是否还有正宗的禅宗?
按投票排序
子孙传承还有,不过如黄檗希运所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古代丛林老和尚,多是解脱圣者,从如来禅上说见地纯正;从祖师禅来说有通天手眼,能随时节因缘施以钳锤,引导众生趋向解脱。目前各方说禅的有,老参也有,但同时有证量和手眼的,恐是难寻。不过话说禅宗也不过是个法门,千年老山参是好药,不对症吃下去可能还会死人。一个法门难以为继,恐怕更大的可能是他已经不应机了,如果不是为了学禅而接触佛法,而是因为有心于佛法来接触禅宗的话,佛法中有大量的路线可以走。
实际上,禅宗中后期的参话头,本来就是祖师禅无能之后的渐法了,和其他的止观之学大同小异,并无奇异,而且由于并没有系统完整形成教学次第,还处于经验性教学。因此反倒不如那些次第传承的教法能够循序渐进,克期取证,对各种可能的修行状况都有判断处理的方案。
从禅宗最传统的路线来说,是所谓一行三昧,修行者在解脱者的解脱知见上无勤自然。禅宗之所以特殊在于他这一见是由师直接引导弟子得见的,这也要求弟子有极其特殊的根器。比如舍利弗听到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半偈就得须陀洹,这在禅宗也是见性了。我们能不能呢?似乎大部分人是不能,那么祖师言下见性的手段,对我们就无从施展。但是如果按照佛法中开显的那种种次第趋向解脱的门径趋入,之后以禅宗的方法加以保任,这也不妨是禅宗。
必然有啊,這個。雖然各種原因,不容樂觀,但是千年傳承加十幾億人,總是有的啦,安。而且,相信佛學在西方的發展,應該很快就會把重心,移向漢傳。其實,不管中國有無正宗的禪宗,咱自己都可以練習不是么?
忏悔此身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
不邀自來。看到這個問題,令我想起十年前在一個英文佛法論壇裡面曾經有討論過中國是否還有禪宗,真正的禪宗是否只剩下日本。當年我說中國還有,也列舉了幾位虛雲老和尚的接法弟子在不同地區和國家繼續弘揚禪宗的事實。事隔十年,幾位老和尚相繼撒手塵寰。中國是否還有禪宗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兩個角度來看:(1)法卷傳承(2)禪法手段及宗風傳承(1)法卷傳承這個還是有的,末學恩師接法雲門宗及臨濟宗,而且很多末學認識的大和尚都有接法,包括曹洞宗、潙仰宗、法眼宗都有。但是一卷法旨並不代表接法者是否真的已經明心見性,或者禪宗裡稱之為明眼阿師。(2)禪法手段及宗風傳承這方面,可能更需要弘揚禪法者自身是已經悟得本來,並能於日常間妙用手段,接引契機者。傳法者弘揚者是否已徹悟本來,這個須是悟者方知方能勘察出端倪,一般人難以判斷。於接觸過的大德裡,同是接法虛雲老和尚的已故大德間,香港的聖一老和尚(接潙仰宗法),深圳的本煥老和尚(接臨濟宗法)兩位都是極力弘揚淨土。聖一老和尚的幾位高徒,除了已經早聖一老和尚圓寂的當時是大嶼山寶林寺住持的衍亮大和尚有於雲居山作過參禪開示外,其餘幾位多弘揚淨土(包括慈恩宗彌勒淨土)。而本煥老和尚也是主要主張念佛(雖然也一直有為禪七做開示)。雲門已故佛源老和尚是末學接觸比較多的,在老和尚身上,體驗到古樸的禪風,接引手法也是獨居禪師風範,雲門一字關,雲門三句經常在老和尚手段中體現到,一字關方面在認識的雲門佛學院法師中經常可以聽到事蹟,雲門三句中的“截斷眾流”和“隨波逐浪”手段末學親身現場體驗,果然不同凡響。另外,河北柏林禪寺的已故淨慧老和尚,在晚年提倡的生活禪中,其實已經不見太多禪宗手段,更多是禪的生活感悟了。就算現在還在世的香港虛雲紀念堂濟平老和尚,之前簡單接觸下來,生活還是很簡單,禪堂一切都是老和尚自己從荃灣芙蓉山坐小巴到荃灣菜市場自己購買,生活非常古樸,但是老和尚說每次禪七都不夠法師護法。不清楚老和尚接引手段,所以難說到底更多的在弘揚禪宗還是淨土。隨著老和尚們的相繼離去,到底中國境內是否還有不參雜他宗的弘禪者?我相信應該還有,因為禪者從來不高調,因為禪者接引也將對機,因為禪宗手段都在電光火石間,不是每個都要什麼棒喝才是禪宗。宗風更加體現在日用間,不明者可能會在一些事情上覺得禪人脾氣行為怪(佛源老和尚經常被一些人說是脾氣暴躁老頭甚至說有神經病,其實他老人家心裡比誰都清楚,這我領教過)。
近来,汉传佛教的禅宗,时常受到“无次第、断传承”的评议,作为此一宗派的受恩者及继承人,虽然自觉愧对师长栽培,修行没有成就难于进步,而在由毫不理解而产生的“禅宗无修行方便”、以及盲目的“禅门无成就”的、近似诽谤的讥议面前,恐怕,有很多的信仰及文化主体间都需要对话,对于禅门,需要以更为客观的态度去学习并了解之。如上的评议者太不了解禅宗,太不了解中华文化。其人不能断言存在于一个古今近2500年宗教文明史中的禅宗无“修行方便”;更不能断言存在于全球六十多亿人口之中的禅门“没有成就者”;甚至也并没有办法确定本宗师长已经具备起越他宗的成就。如若不能确定,那么单提“禅门无成就者”又有什么意义?个人而言,十分欣赏在藏民族人群中大力发展藏文化、传扬振兴藏传佛法,藏语系佛法的壮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也愿南方佛教如此相应发展。但并不主张,“自赞”而又不理解地“非他”。其实,各宗都很薄弱,都需要向着曾经的辉煌大步努力。经济与国家实力一直决定着宗教与文化的“心里优势方”,早年西方社会视野中的“中国无禅宗”或“禅宗无传承”的说法,必将在中国经济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被彻底改变。事实上,世界的格局已经发生改变,还停留在以“具足道次第”而“批评超次第”的境界,这显然是早已过时和很不明智的。六祖大师应世以来,禅宗严格遵循《般若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佛教。当时中国宗教与文化的满盘皆活,妙就妙在其“上善若水”,荡涤一切形式,滋养一切、助长一切、生发一切、成就一切,给予最为切实的受用与帮助,而又不与物争,立足于“不立文字”的低处,提携一切文字到妙处,深符中国文化的“道、非常道”的立言之本,虽然不重逻辑思辨,却以“非有为”的自然方式,重构了“先道后德再仁义礼智”之道德伦理的社会秩序,不尚逻辑思辨却深知道德伦理之根本秩序。这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与特质所在,拉开超越逻辑思辨的大格局,最终,提奨逻辑思辨进入超逻辑思辨的“不立文字”境界。所以,“不立文字”,为中国禅宗坚持传承代代不绝,实为中华文明的最高境界。不该被轻易忽略、误解、诽谤、甚至破坏!而对于六祖大师及禅宗“不立文字”的再重视,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标志!(《明贤法师:“不立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境界》)汉传佛教有无严密次第?有人说:“汉传佛教是不是没有次第?”也有人说:“汉传佛教的传承是不是都断了,现在还有没有传承?”在我看来,这是有谤法性质的猜测。佛法既然来到了汉传佛教的地区,来到了汉语系所在的地区,传承是不会轻易断的,除非是彻底消失。在彻底消失之前,即使艰难,也还是有人在继承,我们应当信赖佛陀的智慧和安排。不要担心传承会断,因为有两点是可以保障的。第一点,中国过去修行成功的祖师们,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有这个因缘,不会让汉传佛教的传承断失掉。他们都已经是成佛的人,既然会有化身时常来世间住持,所以不可能让传承中断。第二点,佛有法、报、化三身。自从成佛后,佛的报、化两种身都常常在世间给众生受用,尤其是化身,常来人间,从来不会断绝。从成佛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会永无止境地让众生受用下去。凭着佛和祖师的保障能力,要相信佛法的传承不会断失掉。又有人说:“藏传佛教好像很严密,汉传佛教是不是很严密?是不是传承没有了?”不是没有了。看看历史上的“走江湖”,每到一位大德善知识的面前,大德便以一种家风加被自己,棒喝自己。这是不是没有传承的棒喝?不是。外行会认为,棒喝简洁就丢掉传承了。非也,这是在修行次第基础上的一种“对次第的勘验”,是对严密修行次第的进一步把关,叫做“勘验次第”。一般我们学习佛法,很多时候是自己定次第,但在师承面前能受到提点棒喝,这是“自定的次第”得到“师承的勘定”,是进一步的极抉择。所以如果谈次第,汉传佛教的禅宗是更加严密、更加升级的次第。还有人说:“现在新时期学佛,法师们不在寺庙外面弘法,我们学的汉语系佛法好像没有次第,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修什么就修什么。”这个不是佛法!没有次第的不是汉传佛教,汉语系的佛教有着严密次第。如果说我们现在没有很好的次第基础,那说明我们没有接触到汉传佛教,还根本没有了解,也没有缘分进入汉传佛教的次第。所以汉传佛教的次第严谨程度,与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次第结构都一样,它们有着同样的水平和同样的严肃。其实,佛陀当年的言教中,修行的事,沿戒定慧之道进修,压服与断除烦恼是十分简洁而又实用的。而在后续大师们佛法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出于体系建设的完整性、防御外道的紧密性、教义思想的完善性等多方面考虑,有些道次第系统建设得异样细密。在实际的修行上,很多时候是螺旋上升的态势,因为宿缘不同,一些所谓“必要次第”在实用时,并不一定都需要。更何况还有很多只是“说法次第”,不是“实修必要”。事实上,即便在佛陀当年,也对与修行并不关联的问题不予作答的案例,如不答“十四难问”。再又由于当前宣讲发挥者个性习惯等原因,很多发挥与修行状态并无关联。对于以上可有可无的种种“非绝对必须”,六祖及后来禅宗所采取的手段,一律都以“无法门、非文字”予以消化。因此,严谨道次第的“合理性”与对于不现实逻辑思维执着的“危险性”是同步的,次第越严密,思维者越容易对自己“现实情况不在道上”的客观情况失察(失去觉察),而让自己“甘以文字工作为业”,这一点,似乎是作为凡夫的大多数人所习惯的,当然也是人类惰性的一部分。原本,教法系统的文字薰习是要服务于实修的,而大量文字工作业者在找到自己的“合法性信仰位置”以后,即便遭遇更为高阶的实修者,也仍旧敢于十分不吝地进行调侃,当敬不敬,形成无惭无愧的我慢心,丢失自己缺乏实证的检点,让无义空谈无限地“合法化”。中国历史早有明鉴,赵括“纸上谈兵”的公案是最好的历史教训,“道次第”的合法性光环背后,最容易让人甘当赵括,而形成“普天下非赵括无以谈兵”的文化闹剧。时值今日,真是“天下赵括知多少”?事实上,中华文明从不如此追慕浮表,历来将“务实与内省”作为文化活动的起点功夫,修行的态度则更是如此。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审视道次第“确定”背后的“不确定性”。当前,恢复中国人对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成为目前的时尚主题,可是,文化自信是难以隔越文化和佛法的基本传承而凭空建立的,也不可能在道次第所形成的“刻板概念”甚至“新的教条”扭曲下得以建立的,道次第绝非唯一的“道”,执理废事的问题是必须要关注的。何况,人的根基更非可用道理框死的定法,大众根基是不好说的,必须要给予宽松无积滞的运用空间,才能使其灵活准确地选准自己相应的法门。“无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最合理、最精确的门。“道次第”虽然可使我们在心理上获得归宿感,可求道者不光是来找感觉的。其实,任何一个严密思想系统所指导的具体行为实践,都必然是简单的,这一点,在藏传佛教的格鲁派表现最为直接,其等持等至静虑无色九次第定等道次第的严密程度,至为突出。但在三大寺中,其“止”与“观”的力量训练,却完全不是刻板程序,因为不是“重中之重”,所以没有“必须”的说法。比如“止”的练习,甚至是到上师或无上瑜伽的系统中,才借助密法的火、声类所缘,而依念诵等功课去完成,竟与禅宗的做法保持了一致。可见,严格遵循次第的佛教派系,在自宗修持方面,是十分灵活的。可这一切,在一部分“藏迷”的初参学人口中,则被进行了“选择性”地“偏激”放大,既不相符于其藏传格鲁派本身,也不切合其人文化与心理结构的实际。不管是具次第还是化次第,汉传佛教都没有将其作为挂在面上而让人“形式执着”的贪执之因。因为,毕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虽然不是最终结果,但肯定是首要的执行目标。为了更好地栖神于“道次第”,禅宗修行者甚至要时时牢记“无次第”,汉传佛教在消解张力的过程中稳实前行。因此,禅宗的“不许思量”,决不仅只在向上一路时才使用。这乃是归心于道的广泛而绝妙的应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更高文化层次的修行常识,超出了执着道次第形式者的认知范畴。所谓:“为无为”、“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他们趟开了豁破形式、直契本心的超凡道路;他们共同的精神,仍是:时时勿忘“无次第”。有人心就有禅宗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而且六道众生的心都相同、都有解脱的机会,而人尤其如此。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当生成就——造作恶业则当生成就恶果,而行持善业则当生就能够成就善果,因为善果原本就在我们如来藏的自性当中。人心都有一个本性。“性”字在佛法里可以用“体”字来替代。心的本性即是所谓心的本体。但佛家为什么常常用“性”字而不用“体”字呢?佛家没有承认过本体论,因为本体是无实体的,所以这个字不常用。以“性”字来说,它就是一种空壳概念而已,这就是你的心体。一切功德都在心的本体中、在心的本性当中,它不是求来的。你一旦放下妄心,它就自然呈现,而且呈现得十分完美,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这颗心人人本具,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就是大家头顶上的这一幅《祖师源流图》,释迦牟尼佛拈着鲜花,迦叶尊者在后面微笑,迦叶尊者就得到衣钵了,由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在。为什么他能微笑啊?不是因为佛陀给了他三昧或者是其它成果,而是因为他会心了。心里本来具足,不是向外求来的。有心就具足,所以这里说,有人心就有禅宗。千万不要认为禅宗只是高尚的人修的,我们没资格修。你有心吗?有心就有资格。当我们拥有了心和身以后,顾虑也随之产生了:生命有痛苦、有轮回。有了生命就有生死,有了生死问题还会不去解决吗?当然不会。虚云老和尚十大弟子虚云老和尚是近代中兴佛教的著名高僧,对于他的业绩和修持,中国佛教界评价甚高,为中国近代禅门泰斗,以真修实证的卓越功行,以复兴名刹、培养弟子、嗣衍五宗、弘传戒法、制定规约、承传法仪、挺身护教、整理古籍、弘扬佛法、慈济众生等兴教利他的十大业绩,成为四众尊仰的人天楷模,法海灯塔。其培养出的具行法师、观本法师、弥光老和尚、本焕长老、佛源老和尚、净慧长老、圣一老和尚、宣化法师、传印长老、绍云长老等弟子,或默默修行,或为佛门顶柱,续焰传灯,传承和拓展佛法的慧命。具行法师():云南时期代表弟子。名日辩,云南大理人。幼失依怙,入赘曾氏。宣统元年(1909),带领其妻、子、侄、弟、嫂、岳母等全家八人同礼虚云老和尚剃度受戒。白天种菜苦行,夜间礼佛、拜经、坐禅。1924年云栖传戒,戒期将毕,具行法师变卖衣服设斋供众,随后告假至下院,自取禾秆数把,披袈裟趺坐,左手执引磬,右手敲木鱼,面向西方念佛,现神通出“火光三昧”自化。观本法师():近代高僧,无量寿功德林住持。法师俗家姓张,名寿波,号玉涛,广东省中山县人,清同治七年(1868)闰四月初三日生。1933年2月,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圆戒之后,初在福建省福州涌泉寺任监院。同年,无量寿功德林朝林老和尚圆寂,观本法师被功德林同修推举为住持。他在功德林中设立佛学院,自任主讲,同时兼任香港佛学院主讲及五会念佛教授。1945年12月初六,在菩提精舍安详示寂,世寿78岁,僧腊18年,戒腊16夏。弥光老和尚():俗名王兴远,湖南衡阳人,1912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日出生。1945年于衡山南岳狮子岩寺礼镜明大师出家,法名昌金,字弥光。1951年,在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虚云老和尚座下受沙弥戒。一生精修禅定,修持头陀行,常年闭方便关。曾任扬州高旻寺首坐,云居山真如禅寺西堂。日圆寂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2011年坐缸成就,留下肉身舍利,供奉于武汉石观音寺。世寿98,僧腊62秋,戒腊57夏。本焕长老():曹溪时期代表弟子。祖籍湖北新洲,1930年出家,得虚云老和尚传法印可为临济宗第44代法脉传人。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丹霞山别传寺住持,广州光孝寺住持,深圳弘法寺方丈,黄梅四祖寺方丈等。日凌晨零点36分圆寂于深圳弘法寺,世寿106岁。佛源老和尚():云门时期代表弟子。湖南益阳桃江人。1951年春,到韶关云门寺礼拜虚云老和尚为师,当年又在虚云老和尚处受戒并获传法,法名佛源,号妙心,成为云门宗第13代传人。曾任云门寺方丈。在老和尚如律如法的教导下,云门寺常住僧众之多,修持道风之浓,全国闻名,教内瞩目。日20时36分圆寂于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世寿87,僧腊68年,戒腊63夏。净慧长老():云门时期代表弟子。祖籍湖北新洲,生于1933年。1951年18岁时到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虚云老和尚,为云门宗第13代法脉传人。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河北柏林禅寺、邢台玉泉寺、湖北黄梅四祖寺方丈。提倡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日6时26分圆寂于黄梅四祖寺,世寿81,僧腊67,戒腊63夏。圣一老和尚(1922年-2010):云居时期代表弟子。广东新会人,19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36岁在云居山接虚云老和尚法,为禅宗沩仰宗第九世。圣一老和尚宗教兼通,慈悲为怀,除弘扬禅宗外,还到处讲经说法,传戒度僧……故为佛教四众弟子之所共仰,有当今香港四大高僧之一的美誉。曾任香港宝莲禅寺方丈。日凌晨2时46分安详示寂。世寿89,戒腊67。宣化法师():云居时期代表弟子。吉林双城县人,少年即随母亲礼佛学经。22岁,至吉林三缘寺剃度。1947年,师南下广东亲近虚老。1956年四月,师获虚云老和尚传嗣为沩仰宗第九代法脉传人,法名宣化,字度轮。1962年,离港赴美国定居弘法。日15时15分在美国洛杉矶圆寂,世寿78。传印长老:云居时期代表弟子。日生,俗姓吕,原籍辽宁庄河县。幼年因家教,信仰佛教。1947年在皈依本县青堆子镇普化寺崇仁法师,研习佛学,嗣即依之剃度出家。1954年恭诣江西永修云居山真如寺,次年冬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1956年起亲侍虚云老和尚左右,笔录其开示,蒙授与沩仰宗法脉,赐法名宣传,为第九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绍云长老:安徽含山人,生于1938年9月。幼读私塾。12岁得遇佛法。19岁往江西永修云居山,成为年逾百岁的虚云老和尚关门弟子,赐法名宣德,字绍云。是年,绍云奉师命往广东南华寺受戒,后返云居山,亲近师尊,苦研佛学。年仅22,得师传衣钵,成为禅宗沩仰宗第九代传人。现为云居山真如禅寺、嵩山少林寺、高旻寺、兜率寺、宝峰寺及香港宝莲寺、宝林寺首座,司空山二祖寺、含山褒禅寺住持等。禅宗大德,处处以利生为己任,时时以济世为本怀,他们所承担的对于整个世界众生的救度之责。世界有战争,他们祈祷并推动和平的到来;众生有烦恼,他们祈愿并直接帮助众生熄灭烦恼;人心有贪婪,他们不仅祈祷,更帮助人们解除贪婪。总而言之,救度众生、使其回归生命安乐处已然成为禅宗传承的的历史责任,与禅门学人的生命深深融为一体,永远不能分离。正如妙湛老和尚临终前所留偈言:勿忘世上苦人多。从古至今,禅宗大德们用自己的鲜血将其心中的愿力浇筑为度化众生的里程碑,作为对世界的不朽贡献。(来源:明贤法师开示,禅林网微信平台)
只要你愿意接受禅的思想洗脑,就可以了。另外不要把佛的思想掺杂进来,禅是反佛的,禅不是宗教。心传才算正宗吗?其实心传只是因为表达能力太弱,另外理论没有结合现实,脱离生活就会玄化,表达方式如果能像这样:,与日常生活相关联,能为普通民众所理解,禅在悟,不在传,又何必在意是否正宗?
我没有秋沛如此专业,不过我推荐一本书:《禅的行囊》,是一位修禅的美国人写的,他独自在中国行走了大半年,走过了各位祖师的痕迹,从北京,到香港只是可以看到,正宗的禅宗,是存在的,只不过,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修行的方式,稍有变化罢了
看到大家的回答,真的感觉可悲!真东西竟然争不过假东西!
这个问题等于是问:中国是否还有正宗的佛教吗?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佛性、真如自性)佛教所承载的觉悟方法,有开、示、悟、入之差别相。佛之知见开示即经典文字,禅宗通过观机逗教、直指等方法可以引导行者悟入佛之知见。见性即是悟佛之知见,任运自在即是入佛之知见。除此以外其他任何宗教形式、文字、习俗,都是啰嗦,不过以八万四千法门,应病予药。须知病本无生,药从何来?如果说到形式与宗教载体,有生成就必然有坏灭——佛教终将销殒,正法终必没尽。形式上的禅宗怎么可能有例外的呢?即使以形式论禅宗的存在有无,一如黄檗禅师所说,不道无禅,只道无师。何如不道无禅,也不道无师,只道不会。那些说禅宗已不存在的说法,大都认为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教法因缘的消散,但是真的消散了吗?如果广义的讲,我们这个时代,有悟入佛之知见者的存在,禅宗便不会泯灭。 达摩大师付法传衣予二祖慧可大师时,曾预记中国地区末法时代修禅者曰:「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
对禅宗有兴趣的有怀疑的各位,看看云门寺佛源老和尚留下的法汇,一生的行持,就会明白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宗传承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