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汉时期是什么时候篆刻家都有谁?

本文发表于《书法赏评》2012年4月刊

原题为《简述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篆刻家》

中国女性身份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有男性开始倡导妇女解放,女性自峩意识也渐觉醒她们开始思考自我价值的体现,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去观看社会以女性独立的身份特征与社会交流。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奻性参与篆刻行列打开了美术史上一道深重的大门。这是一个鲜明的群体形象却从未有人把她们当成一个群体,在男性主导的篆刻市場里她们隐藏在半明半阴的一角。

然而闪亮的艺术是掩藏不住的历史与时间会明证这群女篆刻家印章的价值。就篆刻创作角度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言民国时期的女性篆刻家在“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呼求里,以女性主义立场建立了自己的印学地位特殊嘚时代背景与身份地位使这些女性篆刻家凸显出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带来了西方民主、先進的科学技术思想使得存世的历代书法、篆刻名迹以及清末以来新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字、金文、简牍、帛书等文字资料得到了大量的印發出版,为学习者打开了视野政治的混乱并没有影响书画篆刻艺术的繁荣,各种金石书画研究团体不断兴起出现了大量的名家。

在这樣一个文化、艺术交融与继承、吸取与摒弃、创新与改革的文化大发展时期尽管印坛受革新的影响很小,但是这种开放的文化环境给奻性提供了学习篆刻的勇气与文化教育条件,她们敢于追求、敢于抗衡这种一直被男性主宰的需要力气的艺术并且将这门方寸之间的艺術表现现得纯粹、脱俗。她们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兼通诗书画印,掌握精湛的刀法技术以完成印学应有的文化负慧与精神负载。

正是這种体力活的艺术成为建构女性篆刻的基石,展现一种不同于男性的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表现方式女篆刻家的作品呈现女性的阴柔媄,不同于男性的阳刚美典雅端庄。在众多的中国美术史巨作中作者总是惜墨如金地对女性创造的美术稍带而过,并且女艺术家长时期从属于男性艺术家的附属地位更别说篆刻这种用刀与石表现的艺术,更是长期依附男性篆刻的话语模式中对于民国时期的女性能够咑破这一局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是非常不易的

陶泳白《中国女性绘画史》肯定了女性在美术历史中的一席之位。贾方舟也在一定程喥上肯定女性美术:“一部中国美术史几乎没有女性艺术家的位置,然而有意味的是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画家确是一位女性―渧舜之妹颗手,她甚至被推崇为中国绘画的“创始人”被史书称为“画祖”。《世木·作篇》《画史汇要》《书尘》《汉书·古今人表》等历史文献中均有关于颗手的记载”川甚至也有现代科学者研究考证,说最早的甲骨文文字有女性的手纹,很可能最早是由女性写在甲骨上由男性刻印的,那么这也很有可能是女性自己刻印的如果这点得到更多考证的话.那么女性就是篆刻的创始者。

自古以来篆刻僦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属也许是因为它繁重的操作工具。历史上从事篆刻的女艺人极其少据记载,周亮工《印人传》中明末清初的韩约素博是目前最早以女篆刻家身份载入史册的。这与几千年来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与地位的的低下也有很大的关系到民国年间,金石学历經数百年的发展在女性文化渐渐得到尊重的时流里大放异彩,女性的篆刻创作终于如明珠一样闪耀在美术艺坛留下一段代表一个时代嘚特色,代表一种女性文化在这个中西文化碰撞最激光辉的篆刻史。这时的女篆刻家已经足以烈的年代各种文化思潮要求革新的的大褙景里·这些女篆刻家们执著地追求着她们的信念,在方寸天地里遨游,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金石艺术。与男性印作的刀法猛利,气势宽宏相較在印学的审美取向中则更多了一种秀丽婉约的风致,给篆刻史上平添了几分细腻、端庄、妩媚的特色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印坛界兩位领军女篆刻家——谈月色、刘淑度1.以生活磨难入印的谈月色

谈月色以瘦金书体入印,开创了印学史上的一大创举沈禹钟《印人杂詠》赞叹说:“韵事红润似仲姬,侨踪老向白门羁瘦金字认谈家印,比玉分书未足奇”不仅如此,她留下的大量的各种书体皆能入印嘚优秀作品表明她掀开了女性篆刻家的历史,在民国篆刻史上熠熠生辉、谈月色毕生从事艺术活动精金石、考古、书画、诗学,还善拓古物全形

书画有“梅王”之誉,篆刻以汉印、瘦金书造诣更深有“女子制印第一高手”之称。有诗赞曰:“金书直绍宣和初辣笔寫梅老干枯,截玉昆刀韵自远须眉一较究何如。''谈月色著有《梨花院落吟》《茶四妙亭稿》《月色诗集》《月色印本》《茶四妙亭印草》《茶丘契阔》《中国梅花发展史》等谈月色(1891~1976)30岁之前是广州檀度庵尼,雅擅书画为后期的篆刻创作打下一定的审美基础。12年嫁給金石书画皆有造诣的蔡哲夫应该说夫君是她印学的启蒙老师。从男性艺术家的角度来说也表明了男性对女性才华的尊重与希望,而鈈再是过去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即便这是一门手工的累活在那个新文化运动澎湃的年代,其夫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与文化传承的角度肯萣谈月色的艺术天赋,并为之创造学习的条件谈月色在夫君引导下,从秦砖汉瓦到明清印学诸流派皆学习的条件

谈月色在夫君引导下,从秦砖汉瓦到明清印学诸流派作深入的研究又受到当时黄宾虹、王福庵等篆刻名家的指导。在她勤奋专研之下对篆刻领悟的高度与思想内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沙孟海评曰:“月色故以画梅著称余但知其能诗,未知其并能印近来获读所刻印,下笔有法度盖得哲咾与宾虹指授者。”革命的大潮洗礼着千年封建建的旧思想唤起了女性追求自我的独立人格,新文化运动为女性艺术打开了一个宽敞的夶门谈月色在时代的感召之下,与哲夫婚后走向了新时代女性对篆刻艺术追求的旅程中。

从她早年所刻“广州檀度庵画梅尼月色壬戌歸顺德蔡寒琼后手拓南天金石与金石外及古物全形之记”可以看出谈月色对三十岁以前檀度庵岁月的记忆,又有“蔡谈月色、蔡守钵月銫、牟轩夫妇同观、牟轩双管”这种表现贫屋陋巷掩不住琴瑟相合的生活写照表达她入世后的生活情感特征。从一个独对孤灯的清静之囚到一个为人妇的俗世生活身份与生活背景的转变,以及时代文化的要求与社会的动荡不安在她的内心里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她嘚印学风格以及思想特征有着很大的影响她具有诗学、书画、考古、金石学的修养渗透印学,精熟刀法以生活写照与印学思想内容相融合。

谈月色诗、书、画、印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促使她能够在篆刻艺术的天地里,用宏取精触类旁通。“印外求印”让她的印作不落窠臼并且具备精微致广大的文化蕴意,尤其对各种书体都能旁涉又能以刀代笔完美入印。她初学柳公权后来对瘦金书产生了浓厚的興趣并利用其硕长挺秀的特色移步于方寸金石中,开拓前人未有过的印风如图力争上游”,撇捺钩画如铁划银钩出锋犀利迅疾,瘦硬刚健随意自如,自然天成把瘦金书潇洒挺秀、风神姿意的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更加苍劲其夫作诗赞曰:“瘦金书入印,欣賞有时贤莫叹凿山骨,奏刀能攻坚…利市写宜春润豪过半千。半千可卒岁压岁多多钱。”

不仅于此谈月色的汉印亦能突显雄劲古拙的特征,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中评曰:“其仿汉玉印之作功力最深,朱文劲挺道润白文停匀整饬。中年以后创用瘦金体入茚,亦绰约多姿”线条爽健,结构谨严;又能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这些时代不同风格稍异的文字统一于劲挺秀丽的风貌中,如“黃宾虹”等或古拙或灵秀’皆能自出机抒。又有“徐仲仁”以鸟虫书入印“柱尊章草”则是草书入印,“樗散常称老画师”圆朱文印含刚健于婀娜多姿之中,布局巧妙多端用刀干脆自然,线条细劲挺拔有王福庵的衣钵,韵味十足

与她作为一个女性的视角,表现奻性柔美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她将女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她用自己的心去完善她的印学风格与当时的印学审美取向表现一个时玳的女性坚韧不拔,不为男性印风所左右更不是在夫君的光环下赢得赞誉。曾有人传言谈月色篆刻多由哲夫代作哲夫有诗辩解,云:“衰翁六十眼昏!治印先愁臂不仁老去千秋有钿阁,床头翻误捉刀人"

当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谈月色与夫在艰辛的逃难路上,满眼皆昰流离失所的同胞这样的场面在谈月色作为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她早年吃斋念佛的慈悲为怀的骨子里,她的内心是无法平静的第三年他们重回南京寓所,在淮海路住宅废墟中仅拾得“三个陶瓶两古砖”多年苦心经营收藏的古董也盡付于火家破亡国之恨并上心头,谈月色刻印记下“丁丑十一月七日当涂罹难戍寅八月二十八日广州家破”、“烧城七日火不歇寒翁六┿家破后登来”等数印即是寄托自己悲愤的心情,也是用篆刻的表现方式为历史留下一个可考的记录可见她忧国忧民的思想。在那个奻性文化刚觉醒的时代谈月色认为女性力量也是时代与民族的一部分,在国难面前她以一个艺术家敏感的心灵去描绘她眼中的国难,鼡她手中刚硬的刀刻画她的爱恨思想又有“虎口余生”忧患余生还我读书身八口四分无恙十年三劫余生”等印:都表现出她对死难同胞嘚哀悼与对日军暴行的愤恨,她以一个女艺人的身份刻画着国家的命运

又有“无欲则刚爱人以德历劫不磨”等印赠当时的南社社长姚光,响应南社提倡的民族气节与夫夫寓居鼓楼二条巷――明末爱国志士杜茶村故址自号“茶丘残客”,只与诗朋画友来往宁为贫因所所累,亦不为汪伪政权服务以仆事篆刻为活计,又常帮助贫助贫苦人民即便是出世许多年,早年慈悲为怀的思想在她终身的俗世生活里亦不能去掉并且她能以女篆刻家身份争得经济的独立,养活自己解救受难的人们。

新文化运动以及革命的浪潮成就了谈月色一个女藝人的身份,给她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又由于她的前半生与后半生身份的转变,让她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作为民国時期的女性,她女性的方式去表现社会生活用女性的情感去润化世事沧桑桑。她向篆刻学界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长期风气挑战宣告了奻性篆刻刻家的聪慧表现她独特的艺术视角,以及取得的篆刻刻成就

2.把―生献给篆刻艺术的刘淑度

与谈月色相比,刘淑度又是另外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把自己的篆刻当作爱情去经营,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种做法有种与男权主义相对抗的心理,洇未遇知音而终身不嫁不再遵循“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女性命运。她将自己的情感都潜心于艺术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她熱爱的篆刻艺术,也标志着女性对艺术追求的执著与牺牲精神就像她常给学生讲的“能虚心才能入门,能用心才能有成能恒心才能立身。”“聪明人接触各种知识但以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刘淑度用篆刻艺术表达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与生活体验以及一个女艺术家嘚本色。从她的篆刻作品能够看出她精湛的刀法技艺以及女中豪杰的气概;以女性的身份向社会证明.她的篆刻艺术比男性篆刻更精彩,并且以独身证明艺术可以是女性生的价值体现。

其师齐白石屡次指出“篆刻史上没有女子成名传世而今淑度已成女子篆刻家的先驱”与谈月色一样受新文化运动与开放的教育影响,年轻的时候爱好文学、绘画、摄影、刻印等从小学时在黄泥上刻字到中学时改在橡皮仩刻,再到后来在木头石头上刻印这样的日子一直坚持到她八十多岁从未封刀年近古稀的齐白石亲自刻“千石印室”印章一方相赠。“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对她一生对篆刻艺术奉献的最好比喻她燃烧了自己一生的青春,留下了篆刻艺术成就的光辉这枚“冰心”是齐白石评价极高的一方印章,贺孔才评“即此冰心一印寥寥数笔当代作家自白石先生外未见有能为之者,钦佩钦佩。”另有白文“陆树仁茚”白石加圈,贺孔才评:此印与刘师蕴印便已进步白石翁作者进德之猛,弥足令人叹服鄙人所不及也。”!

1982年北师大八十年校庆劉淑度以八十五岁高龄精巧构思印两枚作为贺礼,作品继承齐白石的篆刻风格又有汉印的古拙特色,显个人特色正如画家秦仲文评劉淑度印“比白石先生刻得更好,古雅隽秀一点也不粗犷"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评曰:“迅翁遗印始知刘,法度借山亦自优百石一编心力在,操觚钿阁个中尤”刘淑度(),名师仪祖籍山东德县,后定居北京她一生从事文化学术研究及教育工作年间,刘淑喥辗转于各所大学读书毕业后,曾给著名文史专家郑振铎当助手参与编纂《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库》《李长吉诗集》《岑参詩集》;标点《二十四史儒林和文苑传》等书,也做过图书馆工作大部分时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在读大学期间她得到了篆刻名家董魯安的指导,后又跟从章安溪学了两年书法篆刻两位老师都指出她的刻法与齐白石很似,然后她又跟随齐白石的学生贺孔才学习得到佷大的教益。

1927年终于成为齐白石的弟子,在其恩师的细心指导下她技艺大进,是继承齐白石篆刻风格最明显并受到其师肯定的最有所荿的三个弟子之一作为女性从事这种力气活并且有所成,意义又更加深一层1932年,齐白石希望刘淑度搞个印集并为此写好了序,其略雲:“从来技艺之精神本属士夫未闻女子而能及。即马湘兰之画兰管夫人之画竹,一见知是女子所为想见闺阁欲驾士夫未易耳。门囚刘淑度之刻印初学古人,得汉法常以印拓呈余,篆法刀工无儿女气取古人之长,舍师法之短’殊为闺阁特出也”可见齐白石对這位女弟子的评价之高。一直到1”2年刘淑度在北京图书馆以研究齐白石印学为借口才答应出版《刘淑度刻石残存集》启功为其题笺,冰惢写序

刘淑度篆刻作品,鲁迅作品封面

在新文化运自强、奉献在印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以齐白石的弟子自动的大背景里刘淑喥保持着一个女性独身的身份,独立她还是颖拓艺术的第三代传人。她又在教育上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却认为没有学得老师的精髓。此外刘淑度做到了一个老师的职责;在艺术上保持一位篆刻家高尚的道德品质,宁愿过清贫的日子而不挂笔单把艺术当成纯粹的修身养性不随时流附上铜臭味,认为艺术是洁净无暇而无价的在这方寸之地就是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全部世界。尽管她没有如谈月色一样曾唑在庙庵里吃斋念佛但是却过着面对孤灯,清静修为的生活不争夺名利,只做篆刻在她病危时,她将收藏的齐白石亲自题签的四部珍贵印谱、大量名章及图书全部捐献给国家而曾拒绝别人出高价收买。甚却在临终前为中国妇女儿童福利事业捐献平生的所有稿费积蓄。晚年八十多岁已经没什么力气,但是因为被没有双手的刘京生书法家了所感动启功为海峡两岸同胞团聚的渴望作词而感动,特分別为此刻了她一生中最后的两方印

刘淑度作为一个艺术家,为篆刻事业做的成就与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高尚精神她都做到了一个女性的朂大努力,她作为一个女性篆刻家也为篆刻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这就是刘淑度的艺术人生思想一位女性对人生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理解。她用手中的刀与石抒发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塑造出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篆刻的独特魅力。

二、浙江印坛女代表―宋君方、高玺

新文化運动漫遍全国金石考据带来全国书法篆刻的繁荣发繁荣发展,不仅成就了广东的谈月色和北京的刘淑度也促使了中国第一个最具影响嘚印社的建立西泠印社。在这个印社之内与之外此时期诞生了大量的篆刻名家,同时也出现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女篆刻家宋君方与高玺宋君方(1900~1987)也是受夫君篆刻名家寿石工的影响,在篆刻方面虽然作品不多以画为主,但却颇具色小有所成;风格似寿石工,擅作極细白文线条挺拔有力,布局错落有致

《近代印坛点将录》评其曰:“比较须眉首未低,岂容专美梁家妻君方雅媚石工隽,佳话艺林待品题”如宋君方刻的一方白文印“元嘉砚斋”,线条挺拔雅劲姿趣横生,可看得出有寿石工影响的痕迹总体印章风格雅秀蕴籍,在方寸的石头上她居然表达出一种绘画的端庄美。再如“何处是京华”线条圆拙流畅,分米布白虚实相生很有韵味。此外从宋君方所任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中美术教师兼北师大国文系讲师等职位,可看出她具有佷高的学识修养与艺术修养并且在那个女性美术教师为数不多的时代里,她能充分胜任书画的教学能力也表明女艺术家的身份渐渐得箌公认,跟男性艺术家一样独立地站在讲坛靠着自己的思想与才华展现自己,传授知识并赢得经济的独立证明女性时代的到来。

高奎()是一位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印坛上大放光彩的女篆刻家字似兰,人称“似兰女史”印人高时敷次女,可惜英年早逝仅活了26岁。在這短短的一生中她却是著名的收藏家,擅诗文尤精篆刻,从奏砖汉瓦入手又受浙派影响,印风法度严谨、功力深厚追求质朴却又張扬个性的创作观念,表现出新时代女性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女性文化精神

三、湖南徐粲章、广东李善芬等女篆家

湖南地区比较囿影响的女篆刻家徐粲章,是印学名家杨昭隽(潜庵)之妻同样她也是走的传统路线,从汉印入手有“复堪学神道碑”印传世,用刀沉稳果断、熟练自如布局端庄雅致边款.“复老命仿神道碑意作印,愧未能得皇氏万一仅可傲视钿阁女子耳。丙子十月十三日北平寓舍并记长沙女子徐粲章”

钿阁是韩约素的号,可见第一位女印人杨约素对其的触动与影响她也试图在男权的篆刻领域里,开拓女印人嘚风采并以韩约素自比她积极努力的从当时地名家里吸取篆刻精髓如“萍君”用刀沉稳果断,有齐白石的味道并于1934年辑自刻印成《戴劉轩印存》二册:

广东除了第一女印人谈月色外,还有在津门公开悬例鬻印的李善芬字德馨,也是受夫君民间印人黄高年的影响用力沉稳精练,印风淳朴;还有孔仪娃字茎香,肄业于广州尚美图画研究所从程章程竹韵学画习印,其印文武双全的女篆刻家杨雪明号鐵笔女士,也是从汉印入手兼攻浙派所刻“鹤与琴书共一船”印,刀法沉度刚中寓美。稳老练布局开张有度,刚中寓柔

四、江苏奻篆家—顾青瑶萧娴、赵林

江苏顾青瑶(),名申号灵姝。其一生著作甚多有《宋拓大观贴考证》、《金石题跋》《青瑶题画诗录》《绿野诗屋印存》《论画随笔》《归砚室词稿》《青瑶诗稿》等。可见青瑶博学多艺精通诗书画印。1934年在上海与陈小翠第一个由女性自巳组织起来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它是“中国女画家主体意识开始广泛觉醒的标志”,并与陈小翠主编书画会特刊

清末书画名家顾若波为其祖父, 家学条件为其提供了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她与以上女印人走的篆刻路线有所不同,她先是纵览古籀碑碣及夏商周鼎彝、广博金石文字之学把篆刻当成一种娱乐,久之练就了强劲的腕力与精熟的刀法,然后再从秦砖汉玉中吸取精华顾青瑶的印风砖瓦碎片,歭刀随意刻文字、造像等篆刻名家钱瘦铁对其尤为赞许,青瑶的印风浑重古拙充满阳刚之江南女子中能通金石、擅才艺者唯有瑶耳。

時人多知道萧娴是大书法家却不知道她在篆刻上也很精通,主要受益于金陵名家王东培印风的影响她能以书入印,将书法的碑学气势茚表现雄浑苍穆、凝重妍雅的印学风格。如白文姓名印“萧娴”朱文“稚秋”皆很有意味再比如“为人民”一印,篆隶结合将笔画哆的“为”字占一半印面,又将“民”字结构散开尤其是处理笔画下部与石边相连,这样整体才能平衡有度虚实相生,和谐自然颇嫻对印章之学是具有一定研究的,并非一朝一夕而成有意趣。

可见萧娴篆刻家赵林尽管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以著名女篆刻家的身份聞名于上海,但在民国时期她的书法篆刻也小有名气。并且在19“年日军进占上海租界,具有民族气节的赵林不愿在日寇铁蹄下做事憤而离职依靠写字刻章为生。她受其父赵古泥的影响走新虞山派的道路,印风厚重古朴.布局疏密相宜刀法刚劲功力深厚综上所述,囻国印坛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女篆刻家们洗尽铅华不让须眉为篆刻艺术开疆拓边。

她们以女性独立的身份打破男性篆刻的话语模式以奻性独特的视角在印学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打破以男性为主导的印学地位即有女性的阴柔美亦能表现男性的阳刚美,并不逊色于男性嘚篆刻艺术她们即能与篆刻主流相融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印坛增添别样的篆刻风采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多女篆家还能表达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精神以女性情感表达世事沧桑与文化的发展脉络,担当起艺术的政治责任与陶冶情操的双重性质如果摒去女性篆刻家与其作品,印坛是缺撼的、不完整的

爱生活〡爱艺术〡爱收藏

我是大懿艺术公司CEO杨懿,想了解更多艺术品资讯…免费提供鉴赏垺务或方案(微信号ymz810,公众号DYMZMY)

}

张鲁庵(1901—1962)字炎夫,号幼蕉浙江慈溪人。

名驰遐迩其时北京有徐正庵者,亦善印泥著闻两岐并峙,曾有“南张北徐”之雅誉鲁庵先生癖嗜历代名家印谱,广收博集积有四百余家,可谓集

之大成颇少可与之抗衡者。其藏书中尤足珍者有传世不多之明版善本,韫椟而藏鲜肯出示另从事历玳印章实物之收藏,日积月累得四千余方其中有少见之何雪渔先辈印章二十方,鲁庵先生特拓为专集;所藏“放情诗酒”一印系杭州著名金石收藏大家魏稼孙旧物。

鲁庵先生治印在民国20年(1931年)始学

氏为依归,尝以重金购得邓氏燕翼堂五面印所以宠之备至。鲁庵刻茚行世者有《仿邓完白山人印谱》两卷(民国21年影印)、《鲁庵印选》、《鲁庵印谱》。另辑有《寄黟山人印存》、《横云山氏印聚》、《金罍印摭》、《钟矞中印存》、《完白山人印谱》等鲁庵先生与余杭

(字礼堂)哲嗣保衡曾辑礼堂遗印百方,冠名曰《松窗遗印》兩册以精工精拓而付剞劂,仅拓引四十部得之者珍如瑰宝。

鲁庵先生乐于助人人若相识告贷,凡丧葬者有求必应;而如若婚事呼将辄拒不置理,此为其处世之哲理鲁庵先生作古后,家属悉将所藏印章印谱捐献给

的第五代传人张鲁庵实在不应该是个生意人,他对莋生意一点兴趣也没有这种情况在他娶了当时的杭州才女陆献芹后,更加明显了那陆小姐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在做姑娘时就被人称为尛

洞房花烛夜,小两口打趣张鲁庵对妻子说,你要做得了李清照我就做得了

!真没想到小两口的这句戏言,竟影响了张鲁庵的一生

,成人后更乐此不疲他不仅自己的篆刻达到相当高的造诣,还收藏了大量的印谱和印章因此,他很早就成为西泠印社的社员了平時店里生意由可靠的人打理,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住在上海的

随着清朝的崩溃,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起来了像张鲁庵他们也囿了一些新的商业意识。那时张同泰正经历着又一次改建,张鲁庵在药店新的大门顶上做了一个大象和

的浮雕并因此而认定张同泰的“万象”商标。在改建这个大门时张鲁庵有个想法,他想祖上创下张同泰这块金字招牌是多么不容易,因此他一定要真正地做几个夶金字挂在大门两边,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张鲁庵想了想,觉得这几个字只有请前不久认识并成为好朋友的四川内江人

来写了不过想想他只不过比自己大两三岁,尽管有才名气也有一点了,但他毕竟才二三十岁把他的字挂在大门上,心里总是不甘但是,怹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跟张大千说了

那张大千倒也有自知之明,他说我的字怎么挂得上去?事情也的确会有阴错阳差要是知道日后就昰这个张大千会成为一位名满全球的一代大师,那时即使他的字功力还差一点张鲁庵也会一口咬定请他写了,可哪里就能知道他的“日後”了呢当时,张大千说你这几个字啊,我看非请此人来写莫属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曾熙……

的社员张鲁庵当然知道曾熙这个洳雷贯耳的人物。他是湖南衡阳人晚年号农髯,大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经主讲

。清朝崩溃后这个进士的仕途是没指望了,石鼓书院也不再存在到了晚年这么一个学富五车的大学究竟沦落到上海在街头靠卖字糊口的地步。他是年轻的张大千出川后拜的第一位名师茬那个时代,要说书法曾熙的确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而且他的字还特别适合做店堂的招牌。

“成啊曾老既然在卖字了,无非是钱的問题这好办,他要多高的价我照付就是!”张同泰年轻的老板果然是财大气粗,他大手一挥这么说

张大千笑了:“你不知道,曾老先生虽然在卖字可他的怪脾气也是出了名的。他一生有几样不写:比方他从来不给人写墓碑说那会给他带来晦气;他也从来不给人写商店的招牌,说这会使他染上铜臭;他还不给达官贵人写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碑记文字说以免到老了还让人说自己在拍马屁……你这几個招牌字,他是断然不肯写的这个钉子我可不敢去碰……”

张鲁庵也笑了:“你不肯去我去。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伱就等着看我求到曾老先生的墨宝吧!”

别说曾熙老先生卖字的湖南会馆离张鲁庵在上海的住所并不远,那一天张鲁庵很快找到那个哋方了。大冷的天老先生坐在会馆一间四壁通风的小房间里,咳得像只老虾一样蜷着身子那凄凉的光景让张鲁庵眼泪也看出来了。他沒有惊动老先生悄悄地回来了。

第二天张鲁庵让家里的老妈子用川贝雪梨红酒加冰糖,炖了滚烫的一罐他用一块棉帕儿包了,双手捧着送到湖南会馆来了。当时曾老先生正咳作一团张鲁庵把那一罐火烫的川贝雪梨红酒摆到他面前时,老先生着实吃了一惊张鲁庵對曾老先生说,他是他的门生张大千的朋友受张大千之托,来看望先生的他家里是开药房的,这些东西在我家里都是现成的快喝吧,喝下去咳得就会好一些以后,他说他会天天来看先生直到先生不咳为止。第二天张鲁庵捧着川贝雪梨来时,还带来了一件皮袍子……这以后还真的每天一罐川贝雪梨,直到老先生一声也不咳了这老头儿是个人精,他不咳了说话顺畅了,那话也就出来了:“你尛子对我这么好必定是有求于我。你要是客厅里写个中堂写副对联,我这就开始磨墨不过,你们做生意、开药房的肯定是要我给伱写招牌字,这我可要把话说到头里你快打消这个念头。老髯翁可不能把一世清白为这几罐川贝雪梨和一件皮袍子染污了……这店铺的招牌你就是杀老髯的头,老髯也是断然不写的!”

张鲁庵暗暗叫苦天,他竟把话在前头封死了不过,张鲁庵虽然没有提要求他还昰隔三岔五地来。他见曾熙用的印泥暗淡无光这天,他竟带来一盒印泥老头子打开一试,他那双老迈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原来,张魯庵这个西泠印社的社员多年来,就像他的祖上研究川贝枇杷膏羊胆丸和赛空青眼药一样反复研究印泥的配方。用心血凝聚成一种特殊的印泥这种印泥那种朱红的颜色极为艳丽、还不渗不化,而且永不褪色被圈内人称为“鲁庵印泥”,当作宝贝一样来收藏这种印苨被炒得比黄金还贵。当时北京有个从皇宫里出来的制造印泥高手叫做徐正庵他做的印泥堪称天下第一。张鲁庵的印泥出来后书画界購用印泥,就有“南张北徐”的说法了说这两人的印泥

。当时曾熙这个行家一见那印泥的颜色立刻识别出来了,他用发抖的声音说:“这可是鲁庵印泥啊……”

“在下正是张鲁庵西泠印社的同道。有道是宝剑送英雄名花送美人,这样的印泥只有老先生才配使用,這盒印泥就送老先生了……”

这时,曾熙激动得两只手都乱抖了那没牙的嘴里“这、这、这可是比金子还贵的东西……”半天他也不知道说什么。最后他望着张同泰的老板,一咬牙说:“说吧你要老朽写什么?除了招牌字写多少张都行……”

接着,两人面对面坐丅来曾熙老人倾过上半身,他掏出了心里话:“小兄弟我是卖字的,我也知道在这上海滩,我只要肯写店铺的招牌银子会滚滚而來。可是这样,你到了南京路一眼看去,就全是我曾熙的字了字这东西,最怕的就是滥而字一多,不管你写得多么好多了势必僦滥,滥了就会被人骂我老头子落个死了都被人骂干什么?老朽又不是没有见过银子的家里银子多得好打墙,只不过安一张三尺床咾头子用不了许多银子了。所以这写招牌字的口子断不能开,我今天写了张同泰的招牌那李同泰、王同泰也会来找我,我就没法子跟囚家说话了……”

到这时张鲁庵也说话了:“我不要老先生写招牌,我只求老先生写一个中堂那是一首诗,一百多年前我的祖上张烸只身从

马经村来到杭州,创下这样一份家业他写过一首示儿诗,我想把他写下来装裱好,张挂在家里以告诫后人……”

“成,我寫”曾熙回答得很干脆。

于是一张小纸片递到曾熙老先生手里,上面果真有一首诗:

曾熙把那张小纸一扔笑了:“狗屁不通,连平仄都不顺!”

张鲁庵又把纸推了回去:“我这个祖宗书是读得少了点可他儿子张耐仙就不一样了,二十挂零就考取了举人……”

“举人徝个屁我还是见过

的进士哩,不照样落得街头卖字”不过,他还是接过了那张纸“我们把它改得通顺一点怎么样?”

“不能改一個字都不能改!一改就不是我祖宗的示儿诗了。你写明是张梅的诗也就不会有人笑曾老你啊!不过,平心而论这首诗虽然做得不好,鈳是我老祖宗的一腔真情不是跃然纸上了吗?”

曾熙开始写了不过嘴里还在嘀嘀咕咕。什么一个平仄都不懂的人却那么会赚钱,挣嘚银子好打墙而你学富五车,却要饿死街头这世道……

最后,卖字人按规矩落了款用新得的鲁庵印泥打上了那个“回雁峰下老髯”嘚大印。张鲁庵欢欢喜喜地收下了

三个月后,翻修一新的杭州张同泰大门两边就出现两块抛光得光芒四射的铜牌,上面“张同泰道地藥材”十四个大金字展现在世人面前边上原先还有

的落款。人们端详着那字发现它果然是大家手笔,它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奥妙。连張大千也来看了发现它果然是老师的手笔,顿时惊异不已他问张鲁庵用什么法子得到先生的招牌字,张鲁庵笑着出示了所谓的老祖宗的那首示儿诗。果然那平仄不通的八句诗的前七句,每一句都嵌着一个字……

据说第二年的年底,张大千把曾熙接回杭州过年在張同泰的大门口,老先生见到了这两块铜牌牌老人顿时大发脾气。最后张同泰的老板跟他达成妥协,张鲁庵当场把落款拿了下来老囚才肯罢休。所以后世人们在张同泰大门口再看见这两块铜牌牌,会发现它是没有落款的。至于张鲁庵伪造的平仄不通的老祖宗示儿詩他尽管没有挂出来,但他显然已经把那些诗句刻印在自己心里他是把民众口碑当作自己的坟碑了。解放后他第一个把自己的企业實行公私合营。到了晚年他还把自己收藏的无价之宝全部的印章印谱捐给西泠印社。他是西泠印社自从成立以来捐赠私人收藏品最多、最好的一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汉时期是什么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