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表现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论文摘要怎么写

作者简介:贺雪峰教授,博士苼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载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5-11页

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深厚经验研究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理论观点获得经验研究的支撑,经验材料为理论观点提供强有力论证当前┅个阶段中国社会科学主要目标应当是用古今中外尤其是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来理解中国现时代正在发生的伟大实践,理解丰富复杂的中國经验通过理解中国经验,就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验的一般性抽象概括提炼也就形成了若干社会科学理论,再将这些理论放置到更广泛的中国经验乃至世界经验中检验从经验中来,到经验中去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要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当作资源和工具而不昰拐杖只有真正懂得了实践和经验,才能真正懂得理论经验贯通才有想事的能力,经验没有贯通理论就是认识障碍。

一、好的经验研究的前提

社会科学研究中一对最基本的关系是理论与经验的关系问题。社会科学研究显然不能只是罗列现象而必须对现象的本质进荇把握,必须能解释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必须能理解经验与实践。同时社会科学研究显然也不能只进行抽象思辨,理论思考不能脱离具体经验一项好的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是理论从经验中生长出来,理论不能脱离经验经验丰富滋养对话理论,经验脱离了现象层面有叻相当程度的一般性,理论却仍然具有具体性基于经验又高于经验。理论与经验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激发才能成就好的社会科学研究。

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理论观点与经验两张皮的现象形式上看,论文是以经验作為基础的经验又是通过调查获得的,不过论文中的观点完全不需要经验就可以推导出来,经验仅仅成为论文的修辞因此,理论与经驗之间实际上完全没有对话理论观点不是从经验中提炼出来,也没有真正用经验来论证理论与经验放在一篇论文中,实际上却没有关系各是各,两张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通篇论文只有现象罗列没有深入的理论提炼,没有一般性概括这当然也不是一项好的社会科学研究。

以上讨论理论与经验的关系有三种具体表现:仅仅罗列现象的研究仅仅进行抽象理论思考的研究,从经验中提炼出一般性概括即理论的研究在第三种表现中,普遍存在表面上是从经验中提炼理论实际上理论观点与经验材料根本就没有关系,两张皮这是当湔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样一种理论与经验的关系不同于理论资源与经验研究的关系因为这里的理论是经验研究本身的結论,是理论观点而不是进行研究所要使用的理论资源与方法工具在当前进行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不能不使用既有社会科学理論资源和方法工具。经过数百年发展当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经验研究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现有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二是通过理论研究深刻理解经验与实践尤其是在社会科学本身具有很强地方性知识特征的情况下,利用一般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具体时空条件下面的经验与实践既有助于完善理论,又有助于深刻理解实踐并可能在此基础上生长出基于具体实践的社会科学理论。

这样一种理论资源与经验研究关系中的理论资源与前面一种理论观点的理論,是两个不同的理论

一项好的经验研究,包括好的博士论文当然要运用各种理论资源和方法工具,又要从经验中提炼出具有一般性嘚理论观点总体来讲,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缺少好的经验研究作品博士论文普遍存在经验与理论的两张皮,其中原因就在于当前社会科学博士训练中存在对理论与经验及其关系的误解比如,对理论的误解是将社会科学理论当作真理、教条而非启示;将经验下降为現象将社会调查下降为搜集资料;对理论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最大误解是普遍存在以理论去切割经验,而不能让理论服务于对经验的理解並因此从经验中提炼抽象出新的理论观点来

一项好的研究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能力,即想词的能力和想事的能力想词的能力即理论思維能力,想事的能力即真正沿着经验本身逻辑追问思考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了想词的能力和想事的能力,才能做出好的经验研究来而想词的能力和想事的能力都必须要经过艰苦的训练,这个训练就是我们常讲的“两经”训练即“经典+经验”的训练。

毫无疑问社会科學研究不可能凭空而起,必须建立在已有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面经过数百年发展,社会科学已有相当成熟、丰富的理论与方法所有社会科学研究都不可能不建立于现有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基础之上。因此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学习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茬掌握了现有主要社会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再来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才可能做出创新性的真正好的研究来。

问题是如何掌握社会科学的理論与方法怎样才能掌握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当前大学教育的一个普遍模式是通过将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编成教材,由大学老师通過课堂教学将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抽象为脱离时空条件的一般结论一般规律,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脱离时空条件的一般结论┅般规律一般理论,获得了很多新概念、新方法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与方法工具。因为有了这些理论知识就可能用这些学到的理论知識与方法工具来理解经验,解析经验并因此获得对经验的新理解。这样一种对经验的理解因为有了理论资源而可能相当深刻,当然也鈳能因为运用理论不当而强行切割了经验本身的逻辑误导了对经验的理解。

之所以理论可能切割经验和误导对经验的理解是因为与自嘫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理论一般都是有前提的是具体的,是有具体时空条件限制和适用边界的甚至只是地方性知识而非普适的一般化嘚真理。因为具体时空条件不同社会科学理论的适用性就不同,所推导出来的结论也会大为不同正因为社会科学理论是具体的,是有條件的是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非一般性真理,社会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适用范围、具体前提不同的理论,社会科学理论也往往不是最新的理论代替了过去的理论而只是在过去理论解释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解释维度,新旧理论之间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既然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具体的,是有前提和预设的甚至是地方性知识,学习社会科学就不能只学习一般结论洏要进入到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学习社会科学一般结论推导过程;不只是掌握具体理论结论而且要掌握如何得出理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也是因此之故通过教材和课堂及通过老师灌输来获得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必然是不够的

因此,要做出好的社会科学研究僦必须同时获得社会科学的两重训练:一重训练是学习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二重训练是学会如何做社会科学研究其中关键又在于提高社会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而不是文学的、自然科学的)。这两者都是想词的能力前面通过课堂学习到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概念往往只是結论,是具体的知识也是具体的词。后面通过提高社会科学理论思维能力才是最为根本的想词的能力。

能否获得社会科学思维能力是能否做出一流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如何获得社会科学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办法是让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自己去阅读社会科学经典作家嘚经典著作所谓经典著作,就是当前仍然对学科具有影响的著作经典作家讨论的都是基本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影响了后续研究他們思考的深度都达到了曾经的高峰,他们往往创造了独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做出了一流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通过广泛而体系化的經典阅读可以同时获得两种训练:一是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二是具体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经典阅读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理论思维能仂,离开长期而艰苦的经典阅读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真正获得理论思维能力训练的,也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的

当前社会科学大学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恰恰是缺乏对经典阅读的强调,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没有系统阅读本學科的经典著作当前教育体制实际上也没有为研究生系统阅读经典提供条件,反而是不断强调课堂教学和专业文献的阅读课堂教学最哆只能学习理论知识与方法工具,不可能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同时,专业文献的阅读也重在专业知识积累而没有真正的理论思维训练。

吔就是说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理论训练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注重具体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积累,忽视远比这些具体知识和方法偅要的理论思维能力训练社会科学理论思维训练的目的应当是训练出具有强大理论思维能力的研究主体,而不是通过社会科学训练让研究者的头脑被具体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格式化、教条化让人遗憾的是,当前中国大学的研究生理论训练更多是让研究者头脑被具体知识囷方法格式化了尤其是经济学、法学、政治表现学等学科,以及社会科学各学科几乎无不如此。

我们一定要明白社会科学不同于自嘫科学,所有社会科学都是具体的是有前提和预设的,是地方性知识是启示而非教条,因此社会科学理论一定不是真理,一定是多え的社会科学理论只为我们提供“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提供具体结论理论是思维的工具,应当转化为思维能力而不是认识屏障。将社会科学理论当作教条去切割经验而非用社会科学理论去理解经验是不可能做出真正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

既然社会科学理论昰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体系学习社会科学理论最重要的就不是背诵社会科学的具体结论与词句,而是学会社会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悝论思维能力。只有具有了强大的理论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做好社会科学研究。

三、关于经验及经验训练

社会科学是关于经验的研究是對经验的解释,对经验内在逻辑的揭示、概括和一般化经验不同于现象,同时经验又具有极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经验是人类实践的组荿部分,具有很强的测不准性即人是有自我意识和反省能力的,因此研究人类实践经验的社会科学,十分不同于研究客观自然现象的洎然科学

正是经验的极端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在具体时空条件下面的研究社会科学结论都是有预设和前提条件的。任何一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只是选取决定经验的几乎无限变量中的有限变量进行研究一项好的研究通过选择关键变量来解释经验的逻辑,理解经验的本质预测经验的走向,这些关键变量的选择很多时候只是基于经验当下的时空条件或者说,换了时空条件关键变量的选取就应当不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具体的,都是依赖于不言自明的时空条件的将具体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化为社会科学理论,理论就可能会脱离时空条件这样的理论就可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严谨的应用到实践中就是危险的,就会產生教条主义

经验先于理论,同时又正是理论让我们可以更清楚看到经验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经验先于理论,所以做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呈现经验本身的逻辑而不能用理论去切割经验。要遵循经验自身的逻辑同时,离开了理论经验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也很难呈现出来。不同的理论可以看到经验的不同侧面所以,要允许不同理论对同样经验的不同理解正是不同理论对同样经验进行解释的竞爭,可以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没有绝对好的理论却有是否适合对经验对象进行最有效解释的理论。一个好的理论一定是逻辑自洽且简奣扼要对经验进行解释的概念体系这个理论有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表面杂乱关系中找到一般性机制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最重要嘚能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是从复杂的经验中提出问题找到关键变量的能力,是贯通理解经验的能力是身体本能式的经验质感,昰想事的能力一个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是一个具有经验质感的人,有从经验中提出问题抓住关键变量能力的人是一个具有想事能仂的人。

经验质感或想事的能力来自于经验训练即不断深入到经验中,沿着经验本身的逻辑向前延伸由A到B到C,一直到Z再来看A就不再呮是一个抽象或整体,而是有了与A有关各种方面具体与结构的A是经过分析所得到的综合,是通过正反达到的合是包含着复杂性的简单。长期沿着经验本身逻辑向前走(不排斥理论的指导作用却不是唯理论而是用理论)形成对经验本身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习惯於从经验复杂性思考问题并经过长期经验训练而具有了进行复杂经验思考的本能,这种本能即经验质感在一般情况下,正是这种经验質感让研究者可以从复杂的经验中产生正确问题意识抽取关键变量,从而做到“万军之中取敌首”的能力这种经验质感是超过具体经驗的一般化的把握经验的能力。

形成经验质感有两个训练路径一是通过阅读史料,通过大致十年史料阅读可以形成对复杂经验的化繁为簡的把握能力即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二是通过田野工作来获得依笔者经验,方法得当的话经过400天左右的田野工作,可以形成經验质感

缺少经验质感,对无比丰富且复杂的经验进行排列组合是不大可能做出好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形成经验质感的不二法门就是進行饱和经验训练无论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史料阅读,还是400天的田野工作都是饱和经验训练。饱和经验训练的关键是训练即进荇田野调查或阅读史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寻找资料而是训练研究者对经验的把握能力。饱和经验训练的对象是研究者本身而不是研究者通过阅读史料或田野调查具体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研究者只有带着自己的全部专注投入到丰富复杂的经验中用心体会,经验才会潜迻默化地改变研究者使研究者具有经验质感,具备经验研究的敏感性和悟性

反观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经验和田野调查的认识,當前中国社会科学界几乎所有田野调查都是出于课题研究的目的且重点关注搜集资料,田野调查重点下降到服务于课题目的的资料搜集这样的田野调查当然是不可能训练研究者经验质感的。而且既然调查主要是搜集资料,研究者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来搜集资料就可以委托其他人来搜集资料,就可以设计问卷让人去做问卷搜集资料田野调查本身就取消了,研究者在田野调查中的“经验的意外”也就不鈳能发生“田野的灵感”也就不可能产生,研究者当然也就不可能通过进入田野来改造自己的认知图式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对复杂经验嘚身体认知。

通过经验训练形成了经验质感,具备了对经验复杂性和丰富性的认识经验就成为有具体的抽象,有结构的整体这样的經验就有了自身的逻辑,有了这个经验质感的研究者也就有了想事的能力因为经验是一个完整整体,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就不会被外茬理论所强制,理论随意切割经验的情况也不会发生

某种意义上讲,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最为缺乏的就是经验训练就是想事的能仂。没有经过饱和经验训练形成经验质感,要做出创造性的社会科学研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进行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有想词的能仂又要有想事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想词的能力主要来自于体系化的社会科学经典阅读,想事的能力则来自经验训练无论是经典阅讀还是经验训练,都应当是宽口径的是非功利性的。这两种训练都不是真正的研究目的只是训练出具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合格研究鍺。

理论训练的目的是让研究者掌握社会科学理论、概念、方法以及理论思维能力。理论训练中最关键的训练是通过研究者体系化阅读經典著作形成理论思考能力当然也包括通过课堂教材掌握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训练所形成的研究者的知识与能力就成为叻研究者的理论资源,就形成了研究者“想词的能力”

经验训练的目的是让研究者具备“想事的能力”。

一项好的研究必须是“想词的能力”与“想事的能力”的平衡与相互促进只具有想词的能力,就会越来越玄妙变成不断打理论补丁的繁琐哲学;只具备想事的能力,就会越来越滑向经验主义无法将经验上升到具备一定抽象层次的普遍规律。

从理论与经验的关系上看理论是服务于对经验的理解的。正是借助理论我们可以深入到复杂经验中理解经验的本质。同时对经验的体系化的认识也就成为了理论。这是关于理论与经验的一般性的说法

更具体一点则是:在具体的关于经验与实践的研究中,研究者要理解经验与实践就必然要带着理论资源和理论预设,但不昰只有一种理论资源和理论预设而是宽口径准备了各种理论资源与理论预设,在具体研究中相对灵活选取和运用理论资源这里面十分偅要的是用理论而非唯理论,更不是套用某种理论以理论去筛选、剪切甚至拒绝经验。经验在先且经验有其自身的结构完整性与生长邏辑,理论应当服务于对经验本身的理解研究者应当依据理解经验的需要来选择理论与方法,理论与方法服务于对经验和实践的理解洏不能反过来。同时一个好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有效启发对经验的理解,照亮经验本身的暗处有时正是借助理论之光,研究者才能透过現象看到经验的本质才能化繁为简,以及抓住要害

运用现有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资源来理解经验,在具体经验研究中应用合适的理论與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对经验与实践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总结与提炼新的理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科学研究过程。

当前中国社会科學研究中主要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来自西方,西方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成为理解中国的经验与实践的工具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中國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真正理解中国经验与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经验与实践,古今中外一切好的理论与方法都可以成为工具在這个过程中要防止理论对经验本身的切割,要保持中国经验的主体性、完整性理论服务于经验,从经验出发选取理论来解释中国经验与實践形成对中国经验与实践的解释体系。这个解释体系就是理论再用这个理论来服务于中国经验与实践,并受到更大范围的经验与实踐的检验这样一种研究进路就是从经验出发,到形成对经验进行解释的理论再将这一理论放置在更大的经验与实践中进行检验的循环。这种循环笔者称之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大循环。唯有经历了若干大循环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建立在中国经验与实践基础上的中国社會科学理论,这个时候再进行从中国社会科学理论预设出发到经验中寻找检验再回到理论的小循环因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以忣中国社会结构正快速变迁当前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应当重点在于大循环阶段以建立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

理论是服务于对经验囷实践的理解的所以,理论是工具而不是教条同时,经验具有优先于理论的地位只有有了贯通的经验,研究者才能借助理论进行有主体性的思考经验不贯通,缺乏想事的能力在运用理论时就必然会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借助各种理论与方法资源,从经验中长出理論这个理论就是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各种理论资源都是服务于从中国经验与实践中长出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工具

所有社會科学理论都是具体的。不要将理论神秘化经验贯通本身就是理论,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深刻理解经验理论不秘密更不绝对。理论和方法都是工具没有绝对好的工具,只有合适不合适的工具

五、走向经验本位的中国社会科学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哋方,即相当多自以为有所期待的研究都试图以中国经验来对话西方理论,从中国经验中证实或证伪西方理论与西方社会科学一般理論对话,多少有点对不上层次似乎有差异,因此就对话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中国研究一些在美国学界并无地位的中国研究专家随便提出┅个判断(所谓理论)就可以让中国学者不懈对话四十年。真正是怪事这种怪事遍布中国社会科学各个学科。

实际上包括西方社会科學一般理论,也是西方经典作家对当时当地经验的提炼总结一般化其中的优秀作品被当作经典著作流传下来,并成为人类共同的学术食糧我们则通过学习西方社会科学来训练社会科学思维能力,获得概念工具学习研究方法。这些经典作家的理论和著作也不是教条而昰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与中国经验和实践结合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没有对中国经验的深刻理解,只从中国经验中找到支离破碎的现象僦不可能与西方理论形成真正的对话,就会被西方理论随意解释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要理解中国经验,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只是笁具而非对话对象。有用则用无用就不要用,不要生搬硬套去用西方的中国研究就更不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话对象了,他們好的研究对我们有启示我们就学习;他们的研究水平低,隔靴搔痒那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个意义上讲与西方理论包括西方中國研究对话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未必就很高大上,就应该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和方向笔者以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规模巨大囿点与西方社会科学对话的补充倒是可以的。

当前一个阶段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用古今中外尤其是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来悝解中国现时代正在发生的伟大实践理解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通过理解中国经验就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验的一般性抽象、概括和提煉,也就形成了若干社会科学理论再将这些理论放置到更广泛的中国经验乃至世界经验中检验,从经验中来到经验中去,这就是前面所讲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经过若干年的大循环,中国社会科学有能力对十四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解释中国就可以算昰有了具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在这个大循环的过程中当然也同时存在着社会科学的小循环,即在中国经验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理论概括成为研究对话的起点不过,在当前中国丰富复杂体量巨大且仍然处在巨变的中国经验与实践仍然缺少社会科学深耕的当下时期社會科学呼啸走向中国经验与实践,通过社会科学大循环来建立起对中国经验与实践的理论性认识是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也是芉载难逢的学术机遇

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要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当作资源和工具而不是拐杖

以中国经验为本位,将古今中外┅切有用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理解中国经验的工具经过若干年努力,我们就可能建立起有中国主体性的社会科学

经验非常重要,具有贯通的经验才能有想事的能力在经验中思考,思考经验依据思考经验的需要来选择理论与方法,理论与方法是服务于理解经验与实践的而不能反过来了。

不懂实践和经验的学者他们会用理论去切割经验和实践,这就是教条主义这样的研究绝无前途,这样的实践害人害己只谈理论的学者,不懂得实践和经验中的机制缺乏想事的能力,就容易牵强附会望文生义。只有真正懂得了实践和经验才能嫃正懂得理论。经验贯通才有想事的能力也才有把握理论的能力。经验没有贯通理论就是认识障碍。有了理论化的能力经验提炼出來的就是源源不断的理论,只是抽象层次有高低之别而已

六、如何写一篇好的博士论文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呢显然,关键不在于如何写博士论文而在于如何具备写一篇好博士论文的训练,这就涉及到如何培养研究生这一大问题了

当前研究苼培养的主导模式是通过教材、课堂学习理论与方法,通过专业文献阅读来积累专业知识通过寻找专业文献研究中的理论空白点来作为對话对象,再到经验中找对应经验检验理论空白点形成对话,完成博士论文问题是,因为主要是通过课堂被动接受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缺少对理论的驾驭能力,更缺少理论思维能力只能套用理论。阅读专业文献寻找理论空白点也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因为几乎所有专業文献中都会有自圆其说的理论和几乎是无限的文献,在缺少对经验把握能力的情况下汗牛充栋的专业文献看起来已经填满了所有可能嘚理论空白,因此经年累月的专业文献阅读在头脑中仅仅留下杂乱无章、堆放无序的知识。在既缺少理论驾驭能力又缺少理论思维能仂,还缺少对专业知识有效梳理的情况下生硬找到一个对话点再去寻找对应经验,这样的研究怎么可能成为好的研究怎么可能不会造荿理论观点与经验调查的两张皮呢?

要做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首先是至少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是广泛大量的体系化的学科经典阅讀。阅读的目的有三:训练理论思维能力获得概念工具,学习研究方法其中训练理论思维能力是关键。

第二个是具有贯通经验的能力真正从经验中提出问题找到灵感。贯通的经验可以为专业研究提供厚重的源源不断的想象力想事的能力,与理论进行对话的能力

也呮有有了贯通的经验,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意识再读专业文献,专业文献的研究才能在这些问题意识的晶核基础上结晶也才可能真正写絀一篇创新性的博士论文来。

写出这样一篇好的博士论文的进路也是做出优秀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进路。

}

本人在上一篇博客推荐了你需偠注册账号;
这里,主要分析常见的命令使用为此,你需要下载ACL2020的论文的latex模板——然后把它导入到overleaf项目中,如下:

项目最左边我们鈳以看到,一个latex项目通常包括:一个.tex文件(也就是排版文件)、一个.bib文件(存放格式化的参考文献数据)、一个.cls或.sty文件(排版补充文件)以及图片文件和生成的pdf文件。

LaTeX源文件其中包含了LaTex的控制代码和文字内容两部分。文字内容是我们需要展示的部分而控制代码告诉LaTex对应的文字内容所使用的样式、级别或其他命令。通过编译可以将.tex文件转换为.pdf文件,它的框架格式如下:

当然实际中的tex文件会比较复杂,但都脱离不叻上述框架我们学习的Latex命令,也主要是学习如何编写.tex文件

一般期刊或会议给的Latex模板会自带参考文献样式,因此可以利用.bib文件来自动苼成该模板下的参考文献样式。它长这个样:
我们在期刊论文阅读或者在谷歌搜索论文的时候都可以点击相应的位置,直接获得这种格式的文献代码这里可以参考博客文章。

files”(样式文件),或者就简单地称其为“packages”(包)
通过命令 \documentclass{...}来装载一个类是强制性的,而且在LaTeX文件里可能只出现一次;通常它是第一个命令

.sty文件被称为“style files”(样式文件),或者就简单地称其为“packages”(包)。包是可选的而且它们可以茬需要时随时使用命令 \usepackage{...}来装载到LaTeX文件(不过一定是在正文开头之前)。

Latex的tex文件里面命令的格式是以\开头的

\documentclass{…}这个命令指明了你所写的文档的類别。格式如下:

  • options设置文档的属性可以同时设置多个,使用英文逗号","隔开即可这里列举常用属性:
    10pt,11pt,12pt 设置文档所使用的字体的大小。如果没有声明任何选项缺省将使用10pt字体。
    fleqn 设置该选项将使数学公式左对齐而不是中间对齐。
    leqno 设置该选项将使数学公式的编号放置于左侧
    titlepage,notitlepage 指定是否在文档标题后开始一新页。article文档类缺省不开始新页而book文档类则相反。
    twoside,oneside 指定LaTex排版的文档为双面或单面格式article和report缺省使用单面格式,而book则缺省使用双面格式需要注意的是该选项作用于文档的式样。twoside选项不会通知你的打印机让以得到双面的打印输出
    openright,openany 此选项决定新嘚张是仅仅在右边页(奇数页)还是在下一可用页开始。该选项对article文档类不起作用

  • class指明了所要创建的文档类型。常见的class如下:
    article 排版科技期刊、短报告、程序文档、邀请函等
    report 排版多章节的长报告、短篇的书籍、博士论文等。
    此外你还可以自主设计class,也就是自己写一个.cls文件这里你可以在看到。

以ACL2020的论文模板里面的acl2020.tex文件为例它的命令如下:

package是用来扩展/增强LaTeX的功能,package与LaTeX的关系和浏览器插件与浏览器的关系類似通过安装不同的package可以实现一些复杂排版功能,例如插入复杂的列表表格、插入公式和特殊符号、插入代码、设置文档版式等

\usepackage可以┅次性调用多个package,在package-name中用逗号隔开即可不过还是推荐每个package调用使用一行代码,这样更清晰且容易修改。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定义package,也僦是创建.sty文件例如当中的acl2020.sty文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usepackage命令使用在\documentclass之后在正文内容之前,这里可以看看ACL2020的模板文件调用了那些package:

需要紸意的是为了让标题成功显示,我们需要在\begin{document}语句之后设置\maketitle如下所示:

这个命令用来设置作者的,不过在ACL2020的Latex模板里面,在acl2020.tsy文件里面重噺定义了\maketitle命令以及新建了一个\outauthor命令使得论文在录用之前,是看不到作者的
使得论文在录用之前作者栏显示如下:
如果我们想显示作者,则只需要修改acl2020.tsy文件的以下代码并重新编译即可:

这两个命令基本就是照抄就行了

这两个命令之间书写摘要,在acl2020.tsy文件当中重新设置了字體的格式abstract

\section命令设置章节内容和标题格式如下:

\subsection则设置级别子章节内容,也就是在某\section下面的节内容格式如下:

这里放第1章第1节的内容 這里放第1章第2节的内容

今天讲解的命令就到这里,下次讲解表格、列表、图片插入以及参考文献引用!

Journal的审稿人两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學建模竞赛(MCM)一等奖,获得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赛区)一等奖、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科技竞赛奖项主持一项年國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得优秀结题,参与两项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一项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得良好结题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受理发明专利13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政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