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船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上谈谈自己

请结合党课内容和自身思想实际,谈谈你上中级党校的收获和体会?_百度知道
请结合党课内容和自身思想实际,谈谈你上中级党校的收获和体会?
采纳数:167
获赞数:1683
经过这几天在区教育党校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于本次学习,我是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来参加的,毕竟一生中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每个环节都全身心的投入。听报告时,我积极思考,将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与老师所作报告的内容相联系,看看自己对于哪些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又有哪些思想是需要纠正、改进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加深自己对党知识的认识理解。分组讨论时,我也采用的方法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同时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下面,我就详细的谈谈自己在本次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两点体会。  第一点是对于入党动机以及思想上入党的重新认识。  小时候,我认为:因为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党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这是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标准。但随着我对党知识的深入学习,我渐渐认识到每位共产党员肩上责任的重大。入党动机对于每位共产党员来说都十分重要。它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深刻的实践的表现。听了汪仕琴老师的报告后,我被那些为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奋斗一生的所感动,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入党的信念。我认识到:入党动机是推动我们入党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它推动着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向党靠拢。每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认真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入党动机。而申请入党不是在为自己申请一份特权,而是在为自己申请一份崇高而又超常的责任。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用一生来实现自己对党的誓言。  对于思想上入党,我的新体会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形式上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我们应该自觉主动的接受组织的教育、培养、考察,努力做到思想上入党。如今,不少人只追求形式上入党而忽视思想上入党,这是十分危险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思想上紧跟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只有思想上的坚定,才有行动上的追求。否则一些都只是空谈。  第二点是对于新党章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刘宗洪老师的报告中讲到我党如今需要的是“知识性工人阶级”,要把我党与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同时要接纳“新阶层”入党。我对此十分赞同,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新党章指出党的性质没有变,但对于党章中工人阶级的概念却变了。传统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主体,人数最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如今的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要发展,就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因此,我党现在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符合我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宗旨,也能加快我党的知识化进程,使我党真正代表“知识性工人阶级”。以上海为例,上海科技重在提高科技原创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无疑需要成千上万顶尖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是否是党员,是否积极响应我党的号召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新党章中首次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也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样体现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的便是接纳“新阶层”入党。通过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党的阶级基础虽然仍然是工人阶级,但其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7亿工人中,国有企业的工人只有五千多万,而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有八千多万。而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正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片天,且有继续增长之势。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接纳私营主及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入党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同非公有制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把我党与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人群联系在一起”这一原则。  本次学习给我的体会比较理论化,而我认为行动比体会更能体现我在入党道路上的表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自觉的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经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同时,我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知识性工人阶级”中的一员。高三的我虽然面对高考,但在学习之余我也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做到高度自觉、矢志不移
二、以严格的党性要求和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态度端正、思想坚定
三、以端端正正和老老实实的态度,做到深学细研、融会贯通
四、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知行统一、以人为本
五、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自觉要求,做到触及灵魂、改造思想
六、以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的历史观,做到武装群众、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反映了人民心声,代表了群众利益,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群众对学习讲话充满渴望。这种渴望来源于群众对党的一贯信赖,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的敬重和折服。
我们也要在向群众宣讲中,在直接感受群众学习贯彻讲话的实践中,更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从而在全社会凝聚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旗帜下,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力量,走共同的道路,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力量。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根 据中央要求,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切 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在 2014 年 6 月出版 的《...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纲_党团建设_党团工作_实用文档。2015 年 5 月 14 日 李明教授辅导 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纲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_其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xxx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心得_学习总结_总结/...摇地予以坚持,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 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说, (A)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A. 实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作為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 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把会议精神落实到自 己的实际工作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如何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大家好...今天, 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总书记讲话...推荐】学习2018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感想_党团建设_党团工作_实用...全面准确阐述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近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找准自己的工作方向及目标,深刻体会习总 书记的讲话精神,并付诸于实际工作中...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_党团建设_党团工作_实用文档。十八大学习心得 Company slogan here Company name 一、深入...(逾白国学)
(时钟的柳橙)
(城市彼岸)
第三方登录:6.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怀疑精神吗?结合课文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6.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怀疑精神吗?结合课文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便问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龙盘虎卧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家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  】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  】,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是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们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会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精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玉墨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多么大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⑦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  】之心、【  】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⑧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⑨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的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⑩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雪积了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桠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桠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它骨折的疼痛。
  (11)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12)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生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13)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1.从下列四项中选出填入上文第③段和第⑦段【  】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A.教益  浅薄  敬仰  爱慕
B.教训  浅薄  敬仰  爱戴
C.教益  鄙陋  尊敬  爱慕
D.教训  鄙陋  尊敬  爱戴
2.为什么说大树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根据②、③、④、⑤、⑥、⑦段的内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大树心里面比谁都清楚,你能说出它清楚的具体内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第⑨段起叙述了树的苦难,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①段说树“会教会你许多东西”,说说看你读了本文以后学到了哪些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结合上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乃至社会现实,自选一个角度,展开说说《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带老爸老妈去上网吧
  爸爸80岁了,妈妈也有76岁了,今天我带着他们上街,就像40年前他们带着我上街。在这个春日,我像一个家长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两个兴奋的孩子,爸爸手里还拎着他的龙头拐杖,急匆匆的,仿佛当年我牵着他们的衣襟奔一个奇妙的去处。
  我们沿街向南,在饭馆、超市、彩扩部、电子游戏厅之间寻寻觅觅。店家纷纷起身,热情招呼问我们要什么,我们笑笑摇头,秘而不宣。遇到一家网吧,关门了,继续往前走。眼看商店已没几家,腿脚也隐隐酸软,爸爸埋怨起来,说是应该向北去。妈妈坚持说这边一定会有的,蹒跚上前问一个店主,网吧在哪里。人家奇怪地睁大眼睛看萧萧白发,你们……上网吧?指指一家小书店,说网吧在二楼。我们进得书店,寻到房角一个楼梯口,没想到里面又窄又深又暗,竟似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场景。正在惊疑之际,爸爸已经把庞大的身躯塞进了那个楼梯,性急地往上攀登了。我连忙追上去,像在黑暗的洞穴中,一边照顾后面的妈妈,一边不停地仰面朝爸爸喊:“小心,莫慌!慢点儿!慢点儿!……”
  这个五一假期,我从郑州回武汉探望父母,只能呆一天。往返乘坐12小时的火车,只呆一天,能做什么!按照惯例,只是与老人说说话,陪他们在校园的湖泊山丘转转,然后留点钱,表表孝心而已。当我推开家门,一眼看见从书房、厨房迎出来的白发双亲,心里的这个踏实舒畅呀,真如醍醐灌顶!爸爸的冠心病显然好了,高声催我快喝煨好的藕汤。可是对不起,我放好行李,鼓鼓勇气说,太忙了,只能呆一天,刚才一下火车就买了明天下午的返程票了。妈妈说,好啊,我的姑娘一年有两天属于我们。春节时,与丈夫一起回来,同样因为忙,也只呆了一天。我知道妈妈最宠女婿,不会怪我们的,不需讨饶。妈妈伸着两个指头,笑意映亮了客厅,映亮了儿女远走高飞的空巢。
  晚上闲聊,爸爸妈妈问得最多的当然还是外孙,岸已经三个假期没回武汉了。我说他比我还忙,大学毕业到报业网工作,这几天正参与全省经贸洽谈会的报道,在网上发表了好多图片,其中他们那一群网络记者也都露脸儿了呢。说着,我习惯地想去开电脑,让老人在网上见见外孙,忽然意识到,这个家里没有电脑。爸爸早就在长途电话里唠叨,央求岸给他弄一台旧电脑。我问他要电脑干什么,打字?玩游戏?聊天?他说看新闻。爸爸在大学教了几十年党史近代史,至今时事仍是他的最爱,家里两个老人两台电视机,他到客厅看看新闻联播,到卧室看看专题报道,还嫌不够,又想到了上网。
  上网吧去!明天带爸爸妈妈上网吧!——脑海中,一束阳光破云而出,仅仅一天的假期,顿时熠熠生辉。
  在网吧里,楼梯口突然冒出来两位龙钟老人,犹如羊栏里闯入的灰熊,把网吧小姐吓了一大跳。她连押金也顾不得收了,只催促技工快开电脑。
  点开报业网,很快找到了岸在采访的一串工作照。爸爸妈妈的脑袋一齐凑过来,在屏幕上指指点点,昏花老眼近看看远看看,惊叹连连:“看,这就是咱们的外孙吧!”“这个电脑怎么发昏,模糊,这个电脑不好。”“嗯,外孙不简单,采访蛮像回事的。”“他身上挎的这个就是数码照相机吗?”“不行啊,他又长胖了,得催他减肥了。”“头发也太长了,这个样子很时髦吗?”“这些开会的照片,哪些是他拍的?没正经学过,还行啊。”“科技发展不得了,没想到在这里见外孙!好啊,好啊!……”
  爸爸妈妈在热闹地说着,全然不知自己的声浪正席卷了整个网吧。我看看周围,陆续进来的网客已散布于电脑丛中,有假日的大学生,也有挺另类的小痞子,而戴耳机的很少。我想提醒一下老人,遵守这种场合的安静规则,却又不忍心打断他们飘摇而脆弱的兴致。而且我感觉到,此时这个网吧的规则好像正在改变。所有网客和网吧小姐,声音喧哗送进他们耳中,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愠色,似乎正在达成一种默契,每个人都静悄悄的,不要干扰(a)了中间的那两个干扰(b)者。
  爸爸像一个贪馋的孩子,又要上网看新闻。我点开新浪新闻,可是在忘戴花镜的爸爸面前,诱人的新闻大餐,未曾不箸便已杯盘狼藉。我只好把目录一条条念给他听。他面色严肃,犹如一位军帐中的将帅,听着各路情报,遇到重要的几则消息,就让我点开给他念诵。看来,他这个“时事通”,大局早已了然于胸,尤其是国际上重要的争端冲突,来龙去脉已梳理得头头是道。
  然而,骄傲的电脑,蛮横的电脑,它要给陌生人一个下马威。
  爸爸抖擞精神,在电脑前正襟危坐,要把开机、上网、浏览新闻的程序一股脑学会。然而,驯顺的鼠标一到爸爸手里,立刻鼠性大发,刁钻欺生,丝毫不听使唤。仅仅点开桌面的“E”这一道,就让老人栽了。我盯着爸爸握鼠标的右手,压低声音下令:“连击!连击!”可是他的食指用力不是太重就是太散,怎么也连不起来。试着关闭页面,小小的鼠标箭头也不听话,时而“倒踢紫金冠”,时而“凌波微步”,怎么也点不住右上角那个“×”……爸爸慌了手脚,眼神仓皇,焦躁不安。我看着他的无助,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要是年轻一些,这不算什么,但现在,这只渴望的手,就在眼前艰辛的挣扎,手指关节僵硬,手背青筋鼓突,还浮现着大大小小的老年斑……它在第80年遭遇了鼠标。
  妈妈多年照顾爸爸,平时身手灵活得多,她见爸爸难堪,就自己坐到电脑前试一试。然而也不行。鼠标下的滚动球像一块失控的铁坠,左冲右滑,妈妈脸色发白,握惯钢笔的手颤抖起来。
  一切不是一下子能实现的,不是的。
  默默地,缓缓地,我把龙头拐杖递到爸爸手里,二个人站起身。
  网吧小姐收了计时上网费,轻轻地说:“欢迎你们再来。”
  我心中默唤:“岸,给老人电脑吧。”
  整个网吧屏声敛息。网客越来越多,却更加安静了。没人抬头,只以一份安静,目送着兴奋与沮丧,目送着这片年轻领地上苍迈的情怀。当爸爸妈妈一步一步走下那个陡窄幽暗的楼梯时,会不会有位网客正在敲出一行字:________。
这篇文章记叙了信息时代的一个故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第八段中,有(a)(b)两个“干扰”,请理解它们的含义。
干扰(a):________
干扰(b):________
有些词语,看起来很平常,但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却会产生非同寻常的表现力。请分析下面加粗词的妙处。
(1)正在惊疑之际,爸爸已经把庞大的身躯塞进了那个楼梯,性急地往上攀登了。
(2)妈妈伸着两个指头,笑意映亮了客厅,映亮了儿女远走高飞的空巢。
文中加“_____”线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在网吧里,楼梯口突然冒出来两位龙钟老人,犹如羊栏里闯入的灰熊,把网吧小姐吓了一大跳。她连押金也顾不得收了,只催促技工快开电脑。
(2)我点开新浪新闻,可是在忘戴花镜的爸爸面前,诱人的新闻大餐,未曾下箸便已杯盘狼藉。
(3)然而,驯顺的鼠标一到爸爸手里,立刻鼠性大发,刁钻欺生,丝毫不听使唤。
文章结尾写道:“当爸爸妈妈一步一步走下那个陡窄幽暗的楼梯时,会不会有位网客正在敲出一行字”。根据文章内容,网客敲出的可能是一行什么字?
标题《带老爸老妈上网吧》中“老爸”“老妈”换成“爸爸”“妈妈”好吗?为什么?
优秀的文学作品内涵是丰富的,《带老爸老妈上网吧》的主题也是多面的,请至少归纳出两个方面的意思。
(1)________
(2)________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知识背后的支点①科学对于民富国强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2001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而美国早在1990年这一比例就达到6.9%),又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科学知识对于我们当然是重要的,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的血肉中最缺少的是科学精神的钙质,而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②科学精神的解释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调查和求证(实事求是)。换句话说,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③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关系犹如鱼和渔,显然,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后者是方法,是能力,是动力,是母体,是源泉。只有掌握或拥有了方法和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产品,并由此而改善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④如果不能在好奇、怀疑和批判的驱动下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研究就失去了活力和原动力。理性批判主义者卡尔·波普尔、哈耶克等人认为,人类不可能是全能全知的,人类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无知的地方越多。怀疑和提出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王国的本能,正如笛卡尔和所说,“我唯一不怀疑的是我的怀疑精神。”⑤在批判精神和提出问题的驱动下,杨振宁、李政道对物质平衡和对称提出了极大的怀疑。他们从理论上推导出了与物理学经典理论宇称守恒截然相反的结论——宇称不守恒,认为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领域内是不守恒的。⑥但是,怀疑和提出问题只是科学精神的一部分或前半部分,还需要调查研究和求证来解决问题。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至多不过是一种假说。果然,旅美华人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怀疑和求证的结果是,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缺少吴健雄是一个遗憾。⑦同样,我们可以怀疑建立在对称理论上的对称美,不对称也可能是美的。例如,人体所有器官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最为典型的是不对称的独角的犀牛,难道它不同样体现一种美吗?⑧不过,怀疑和批判、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是要付出代价的。2000多年前,雅典的执政者为苏格拉底罗织了一个罪名——不敬神(怀疑并批判神)和教唆青年,将其逮捕入狱。开脱和释放他的条件是,以后再也不许他这样探索和思考了。但苏格拉底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哲学的研究舜口教学。” ⑨于是,苏格拉底被掌权者送上了断头台。然而,探索、怀疑、批判、提出问题却永远不可能被送上断头台。因为,人类离开了这样的科学精神,进化也就停止了。所以,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赫伯特·克勒默诚恳地对我们说,“要有好奇心,并批判性地去思考!……去冒险吧!”⑩顺便说一句,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如黑格、欧拉等人也说过类似克勒默的话,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选自《百科知识》2002年第4期,作者田地)1.第①自然段括号内文字有什么作用?2.文中列举了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事例以证明怀疑与求证的重要,你认为还有哪位科学家的什么事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3.本文的题目是“知识背后的支点”,这里的“支点”指的是什么?4.怀疑和提出问题,是具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请你就本文提出一个疑惑或具探究价值的问题。5.联系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读下边的两篇文章后,完成练习。
创造性的阅读(节选)
  最欣赏美国人爱默生关于“创造性”阅读的这段话:
  一个人要善于读书,必须是一个发明家。正像俗语所说:“要想把西印度群岛的财富带回家去,必须先把西印度群岛的财富带出来。”
  所谓“创造性的阅读”,可从王安石写作《泊船瓜洲》这样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例子去理解。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作动词,为春到江南传神,唐诗中已屡见先例;而人们却独赏“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出蓝”之胜,这不仅由于它表述得更为简洁,更因为“又绿”二字上接对第二故乡钟山的回望,下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悬想,产生了一种含蕴不尽的况味,不仅为春到江南传神,更为去思依依点睛,具有诗学上所说的“二重意味”;而如果你知道王安石两度拜相的背景,就更会感受到这“又绿”二字更似乎隐隐传达出某种政治心态,其意味又不仅两重而已。这便是“创造性的阅读”的一个范例。
  创造性作品的魅力,像藏在“西印度群岛的财富”,要把它“带出来”,不是任何机械的办法,比如我们习惯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三部曲所能奏效的(尽管这三部曲在基本训练上有一定作用)。你能仅以形容词作动词或用字精确的写作方法来解释王安石用“绿”字的佳处吗?显然不能;你能确切归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吗?同样很困难。“又绿”究竟是反映诗人东山再起,对变法前途的信心呢?还是流露他因前途未卜,担忧新“绿”如初度罢相时一样夭折的一息怅惘?如果你血气方刚,性格开朗,又处在顺遂的境况中,或许会作前一种理解;反之,如果你多愁善感,性格内向,又处于不惬意的心境中,则多半会作后一种理解。这两种理解都不错,但如果你更善于阅读,懂得诗歌创作中,景象未必是某种意念的形象比喻,那么在继续玩味“又绿”二字与前后句的相互联系中,你会体味到,它更多的是反映了某种并不指实的心境,交融着并不强烈的奋亢与稍带微漠的惆怅……而当你这样品味作品时,你实际上就进入了“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读者以自己的个性——你的气质、性格、知识、阅历等的总和——以及当时的心境,对文本进行自己的阐释的过程。它不能离开文本,因此,它有一定的客观规定性;它更如上面的例子那样,永远离不开读者的个性与心境,当你的目光在文本的字句中移动时,蕴含在你个性中的一切都结合着当时的心境被调动起来,起着作用,因此它更有着强烈的主观性。“三部曲”式的解析,也许能了解作品的骨架——如果这作品大抵是按这“三部曲”写作的话;但是它难以感受到盈溢于作品字里行间的那种魅力,只有当你个性中的某些成分与文本中深藏的某种意蕴碰撞在一起时,如同爱默生在同一本书中所说的,当作品的形象,为你的“秘密经验”所拴缚的时候,你才能感知到这种魅力,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审美的愉悦。这种读书境界,我们的先辈也曾有过精彩的表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其中“会意”,便是个性与文本意蕴的碰撞;“欣然忘食”,便是由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所产生的审美愉悦。
  对这段话,人们往往断章取义地舍后两句谈前二句,将它作为书不必细读精读的例证。其实,陶渊明读书,既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的泛读,又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之二)的精读。泛读以博趣增识,精读以谙熟文理,它们永远是读书人交互为用的两种手段。缺少任何一种,都难以进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地。“好读书,不求甚解”,并非不顾文本,不求理解,而是对汉代以来繁琐的经解的反对,是以自己的个性(包含知识修养),直探文本意蕴的创造性读书法。
1.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1)________你多愁善感,性格内向,________处于不惬意的心境中________,多半会作后一种理解。
(2)其实陶渊明读书,________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的泛读,________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精读。
(3)________你知道王安石两度拜相的背景,________更会感受到这“又绿”二字更似乎隐隐传达出某种政治心态,其意味又不仅两重而已。
A.如果  又  则  不但  而且  如果  就
B.如果  那么  就  既  又  如果  那么
C.如果  又  则  既  又  如果  就
D.如果  那么  就  不但  而且  如果  那么
2.“而当你这样品味作品时,你实际上就进入了‘创造性的阅读’”。结合语境,概括“这样品味作品”的指代内容。
3.“爱默生说,当作品的形象,为你的‘秘密经验’所拴缚的时候,你才能感知到这种魅力”,结合语境,用文中几个词语(至少4个)概括“秘密经验”的具体内容。
4.选出下列对“创造性的阅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不能离开文本,有一定的规定性;永远离不开读者的个性与心境,更有着强烈的主观性。
B.个性中某些成分与文中深藏的某种意蕴相碰撞时能感受到盈溢于作品字里行间的魅力。
C.“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创造性的阅读”。
D.“创造性的阅读”并非“三部曲”式的对文本的解析,而是读者以自己的个性——气质、性格、知识、阅历等的总和——以及当时的心境,对文本进行自己的阐释。
5.读过《创造性的阅读》(节选),相信你对“创造性的阅读”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你阅读中肯定也有过“创造性”的体验,那么,请举个例子说说吧。
“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节选)
——中日学者《故乡》谈
  杨剑龙(以下简称杨):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乡土气息,《故乡》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龟田胜一郎将《故乡》誉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我们从中日学者的不同视角来重新研读《故乡》,分析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以怎样的手法予以表达的。为什么说《故乡》是“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
  工藤贵正(以下简称工):我第一次读到《故乡》是在中学时候,日本中学教材里选了鲁迅的《故乡》,当时我就很喜欢,我为小说中的许多有趣的事所吸引……大学的时候又读了《故乡》,理解深了一层。我对作品的第一个感觉是它关于“希望”的说法。日本诗人高树光太郎在他的诗《道路》中写道:“我前面本来没有路,我自己走的时候就有路了。”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人关于“路”的思想与中国人的“路”的思想的不同。
  杨:中日关于“路”的不同之处,您能展开说一说吗?
  工:日本人的“路”的思想是自己走的时候就有路了;而鲁迅先生的“路”的意思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是许多人走时才成了路。
  杨:《故乡》是一篇抒发情绪之作,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情绪发展的脉络。作品最初透露游子归乡的急切之情,真如古诗所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然而临近故乡却“近乡情更怯”,临近故乡望着阴晦天气中萧索的荒村,“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因此,“我”不禁脱口而出:“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见到了杨二嫂、闰土,情绪又转入了悲哀。结尾对于路的议论,使作品具有了一个有亮色的结局。作品中“我”的情绪起起伏伏,构成了一条隐含的情绪结构。
  工:作品还有着一个“思乡”的问题。美国学者若斯基认为:人的生活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有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过去生活中发生的愉快的事情,他就会觉得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比要好多了。这种今昔对比的方式就好像用望远镜观察风景一样,将过去的风景放大了,与现在荒凉的风景相比,过去的风景必定优美极了。今昔对比不是为了表达对现在的不满,而是为了探索将来的理想生活。
  杨:《故乡》具有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意蕴。对于人与人之间厚障壁的描画,对于地上的路的思考,都使作品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种寻觅故乡旧梦与梦的幻灭情绪的更迭,那种对故乡现实的失望与对故乡人未来的希望情感的交织,那种看不见的高墙的悲哀与寻觅新路的渴望,都呈现了作品中情感的复杂与思想的深邃。《故乡》将故乡衰败的无奈与对故乡人麻木懦弱的不满,寄寓在中年闰土的身上了。
  工:契诃夫有一篇小说《田舍町》,鲁迅翻译成《省会》。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离故乡二十年后回归故里——乡下的一个小镇,他归乡的时候也是坐船,回乡后他看到故乡变化很大,已经不像他离开时那样美丽,所以他怀念起少年时代的岁月。他孩提时的一个朋友已经当上了警察署的署长,他扣押无辜的农民、压迫家乡的百姓,令他感到十分失望。这篇作品与鲁迅的《故乡》十分相似,《故乡》大概受到了契诃夫的影响。
  杨:《故乡》能够为日本读者所喜欢,大概还由于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作品对于绍兴民俗的描写:戴银项圈的习俗,大祭祀的民俗,五行缺土起名“闰土”的风习,夏夜看瓜路人摘瓜吃不算偷的民风,雪地支匾捉鸟雀的嬉戏,作揖打拱的礼仪,戴毡帽系裙的衣着形式等,都带着绍兴地方的独特风味。另外,作品中对乡镇风景的描绘,也具有乡土色彩:萧索的荒村,老屋瓦楞,海边的瓜地,别乡时的黄昏等,都使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乡土色彩。
工:《故乡》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独特的叙事结构、复杂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浓郁的乡土气息、简洁的白描手法等,抒写浓浓的乡土之情,所以被人称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
1.本文标题是日本作家龟田胜一郎对《故乡》的称誉。中日两位学者对此称誉的态度是________的。他们的对话实际上是对《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进行探索。
2.根据两位学者的看法,“复杂的情感”是《故乡》成为“东方产生的最美的抒情诗”的原因之一。请从对话中梳理出至少两种情感。
3.工藤贵正比较了鲁迅和日本诗人高树光太郎关于“路”的不同思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路”的格言警句吗?请写出两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4.中日两位学者采用对话的形式分析《故乡》这篇著名的小说,依你看,他们在分析评价时有何共同特点?
5.杨剑龙在分析《故乡》包含的情感时引用了一些著名语句。有关“故乡”的诗文名句还有哪些?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选两句默写。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6.俄国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了的,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在《故乡》中,夏夜看瓜,冬日捉鸟,大海边捡贝壳,分手时赠羽毛……都被“我”的记忆珍藏。请你从记忆中检索两件童年或少年时最快乐的往事,用美的语言写下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三弟的储蓄罐 三弟是六岁的时候父亲从临县领回来的,那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很大的眼睛,细细的胳膊腿,表情怯生生的。怀里抱着一个两尺见方的硕大粗瓷储蓄罐,形状是一只丑陋的猪。 父亲抱着三弟喜津津的,塞一个大苹果在他手里,不住地说,这娃儿长得真乖巧,就是身子骨弱了点,他那家孩子多营养不足,你们三姐妹以后要对他好点,知道了吗? 苹果在那时是多稀罕的水果啊,父亲就买了一个!我和大姐冷眼旁观,都觉得这个小杂种是个大威胁,他以后还说不准要跟我们争多少东西呢! 那时候小妹也快两岁了,还没长心眼,她跌跌撞撞地走过去拉三弟的手,欢喜地叫他三哥。三弟的脸顿时涨红了,放下怀里的储蓄罐,腼腆地答应了一声。我和大姐打定主意不让他有好日子过,哼了一声就结伴玩去了。 傍晚,我们给三弟来了第一个下马威。父亲和母亲都下地里去了,要很晚才回来吃饭,他们嘱咐大姐和我要做晚饭给弟妹吃。我和大姐得意洋洋地只盛了一碗白米饭端给三弟,姐妹仨躲在厨房里津津有味地吃父亲专程买给他的肉片。吃完了我去收三弟的碗,还假惺惺地问他吃饱了没有。他睁着水汪汪的眼睛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二姐,我吃得很饱,你们做的饭真好吃。”我差点就感动了,但心想这是来跟我们抢东西的坏小孩,心肠又硬了起来。 晚上父亲问起三弟饭菜吃得习惯不习惯,三弟还是那副感激的样子说:“好吃极了,比原来村里顿顿喝稀粥好得多了,大姐二姐也对我很好……”我和大姐蹲在门外,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三弟用稚嫩的真诚换来了我们对他态度的改观,我和大姐商量过,决定暂时放他一马。而对三弟真正意义上的接受,是在一场暴雨之后。 那天我和大姐都上学去了,父母亲也都去地里忙,家里只剩下三弟和小妹。早上下起了大暴雨,小妹在前天夜里已经受了风寒,下午的时候突然发起高烧来,三弟硬是咬紧牙关将小妹背到卫生院。那场雨真大啊,我和大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几乎听不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可是三弟仅用一张雨布紧紧裹在小妹身上就冲进了雨里,听卫生院的阿姨说,三弟全身湿透闯进来,什么话都没说就昏过去了。
小妹两天后就康复了,可三弟却差点染上了肺炎,在医院足足躺了半个月。父亲接他回来时我们都站在门口迎接,三弟胡乱摆着细瘦的胳膊对我们说:“外面这么冷,你们快进屋呀!”我们听话地转身回屋里,我走在最后,眼尖地发现三弟俯在父亲的背上,眼泪已经流到了腮帮子。 晚饭时,我和大姐轮流给三弟夹菜,把他的碗塞得满满的。我们第一次亲切地叫他三弟,他也不吭声,耷拉着脑袋一个劲地吃。父亲说老三怎么也不说声谢谢,这孩子还得学学懂礼貌。我坐得离三弟最近,只有我看得到,三弟的眼泪一颗颗都滴进了饭菜里,他哪里还说得出谢谢。
渐渐的,三弟和小妹也长大了,家里要上学的人突然就有了四个,父亲原本就不轻的担子就更沉重了。好在我们四个孩子都晓得体恤,成绩名列前茅,也不吵闹要吃好的,都知道不浪费粮食,回家帮忙做了不少活。只有三弟比较贪玩,常常一放学就没了影儿,入夜了才能看到他拖着满身草屑回来。 这天,小妹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员,还被学校选为中队长。三弟很高兴,特地跑到集市上给小妹买了一个精致漂亮的笔记本,说是要送给小妹写日记。小妹很开心地收下笔记本,我和大姐却暗地里犯起嘀咕:三弟哪来那么多钱买昂贵的笔记本?肯定是父亲偏心,给三弟的零花钱比较多!几年前三弟刚来时的情景顿时历历在目,他那个丑陋的储蓄罐又刺眼地摆在他自己的床头,我和大姐都委屈得不行,不是说血浓于水吗?怎么咱家却对外人这么亲! 从那天起,我们对三弟重新竖起了戒心,他稍有疏忽便会招来好一顿数落。可三弟生性宽厚,无论我们的指责是对是错,他都如数接受,从不顶嘴。 不久之后的一个夜晚,三弟刚从外面玩回来。脸上似乎还带着意犹未尽的表情。我和大姐在厅里堵住他,质问他上哪去了,他一愣,支吾着说不清楚。三弟的个性我了解,他不是擅长说谎的人,肯定是背着我们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我假装和气地问他:“你别慌,慢慢说,上次你给小妹买笔记本的钱是哪来的?”
三弟闻言满面惊恐地抬起头:“那……那是我自己攒的!不是偷的!”我觉得他的反应很可疑,对大姐使了个眼色,她心领神会,立刻板起脸往地上一指:跪下!
说实话,大姐那个严厉的样子连我都怕,更别说一向对我们言听计从的三弟。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咬着嘴唇仍然坚持:我没偷钱!
这时父母亲从外面回来了,父亲见状忙问出了什么事。大姐告诉他三弟前几天给小妹买了本很贵的笔记本,钱可能是偷来的,还问父亲是否给了他那么多零花钱。父亲听完火冒三丈,操起笤帚就往三弟身上打;你这个逆子!我好心把你养大,送你上学,你还做这种缺德事! 你对得起谁啊! 父亲打得很用力,三弟的身子被扫帚打得摇摇晃晃,他硬是一动不动。父亲打累了,停下来喘气。三弟这才松了牙关,声音有些抖地说:“爸,您刚回来一定累了,先坐下歇会吧。” 三弟也不多说,自行挣扎着站起来,像往常一样给父亲倒了一杯水,蹒跚着走到他面前重新跪下。父亲黑着脸不情不愿地接过茶,看也不看就搁在一旁。小妹被吓坏了,抖抖索索地捧出那个笔记本替三弟求情:“爸,三哥是为我好,您就饶他一次吧,啊?” 父亲抢过笔记本,哗啦哗啦地撕成好几块丢在三弟面前。我和大姐幸灾乐祸地站在门口,把小妹扯了回来。三弟也不哭,他把撕坏的笔记本收拾起来,整齐地叠在一块抱在怀里,那样子就像他刚来的那时候抱着储蓄罐。他直挺挺地跪着,甚至面带微笑地说:“我从来不敢忘记爸妈养我有多不容易,所以我努力学习。去年秋天路口那个老伯答应我每天帮他拔整个大院的草,一个月就给我三十块钱,我把钱都攒下来,一半给家里买米,别一半留着家里困难的时候再拿出来……”三弟缓缓伸出双掌,那双九岁孩子的手粗糙得像树皮。 小妹哭着扑到三弟身上:“三哥你刚才怎么不早解释呢,打得身上疼不疼啊!”父亲也老泪纵横地伸出手,把三弟扶起来,哽咽着说:“孩子,委屈你了。……”母亲连忙取出药酒替三弟查看伤势,拉下裤子一看,从臀部到背部都淤紫了一大片。全家忙成一团,父亲做饭,我打了热水,大姐替他热敷,母亲来上药,小妹什么忙也帮不上,在一旁拿了针线把笔记本仔细缝合起来。 三弟这才哭了出来:“你们都对我这么好,我将来要怎样报答才不辜负你们呀!”我和大姐听了,脸上火辣辣的。 后来,我们一家人同心协力,姐弟妹四个都顺利地大专毕业了,谁也没有撂下。不久大姐和我相继嫁到了外地,小妹也在外地工作,家里只剩下三弟尽孝。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和大姐忙上班又忙照顾公婆和孩子,根本抽不出时间探望二老。好在三弟并无怨言,逢年过节总是打电话邀我们回去玩。我们一次次客套地婉拒,三弟也乐呵呵地,从未说过嫌隙的话。 三弟的喜帖送到时,我还真吓了一跳。他是带了准弟媳来的,那姑娘容貌普通个子矮小,站在高大俊朗的三弟身边毫不起眼。我把三弟拉到一旁,挺不满地问:老三啊,你怎么不找个中看点的姑娘家?三弟憨厚地挠挠头说:若兰是个好姑娘,她愿意和我一起侍奉爸妈一辈子。我梗着声音,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婚礼办得很简单,席间让客人难忘的是三弟带着弟媳跪在父母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那架势不像是在举行婚礼,倒像是给俩老人家祝寿。我们姐妹仨鼻子都酸溜溜的,想我们亲生骨肉都没有这般知情感恩,心里好生惭愧。
几年之后,父亲病了,多年积劳成疾。昔日壮健的男子汉说倒就倒。我们都忙,只有三弟和弟媳衣不解带终日服侍在老父床前。母亲打电话让我们都回去一趟,商量父亲的医疗费用和将来身后事。我和大姐两家正在盖房子,孩子又都上学,哪里还有余钱,小妹更不用说。她和妹夫白手起家,正为缺乏资金愁呢。整个屋子陷入难堪的沉默,最后是三弟挡在弟媳身前将担子接到了肩上,“还是我来照顾爸好了,你们家里都有难处,我理解的。”
三弟砸开了他的瓷猪储蓄罐,里面是一个个折成很小一块的纸钞,散了一地,一家人一张张地慢慢展开,一共两百三十五张十元,七十一张五十元,五十五张一百元。整整一万一千四百元。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谁能想得到,那么丑而粗糙的一个瓷罐,里面竟然藏了这么多钱。我看见弟媳强忍着激动嘴唇发抖,三弟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对大家说:“这个储蓄罐,是我从本家带出来的,他们对我说要把你们的恩情藏在心里,把有机会报答的东西藏在储蓄罐里,恩情要时刻记得,里面的东西要在最困难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取出来。”母亲听完,眼泪就下来了。 终于还是得知父亲弥留的噩耗,儿女都聚在床前,父亲抖索着手只唤三弟一个人上前。三弟跪在床前,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老三啊,你是个好儿子,爸只有四间平房就留给你了……我们姐妹仿佛蒙头一棒,那么多年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三弟独占了我们的家! 一直到父亲的丧事结束,我们都没怎么过问,散了就各自回家了。后来母亲来我家探望外孙,让我们姐妹仨有空回去住几天。老三没有动你们的房间,常常打扫好就等你们过年过节回去住哩。母亲唠唠叨叨地,没注意到我因震惊而不自然的表情。原来我们都误解三弟了,他接受父亲的遗赠,为的是更方便我们回娘家!他虽然砸了储蓄罐,可是有个砸不坏的储蓄罐已经永远放在三弟的心里,那是他对我们、对这个家倾注的一世的爱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1)哽咽(&&& )(2)侍奉(&&&& )(3)粗糙(&&& )(4)稚嫩(&&& ) 2.请你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我和大姐在厅里堵住他质问他上哪去了,他一愣,支支吾吾着说不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黑着脸不情不愿地接过茶,看也不看就搁在一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弟的到来使我和大姐担心,这种担心持续了多年,细读文章,说说我和大姐担心什么?具体都有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弟闻言满面惊恐地抬起头分辩:那……那是我自己攒的!不是偷的!”一句,“满面惊恐”说明三弟当时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弟拔草攒钱的事实在他自己说出之前已有所暗示,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下面,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我和大姐听了,脸上都火辣辣的”一句?从全文看,都有哪些事令“我”和大姐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砸不坏的储蓄罐”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然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吹,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其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