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和清朝清朝的末代皇帝帝读音相似但字不同会使我没有朋友吗

我没有基础想自学英语,音标是会了,可是拼音规则条条太多了看见生词不会读怎么吧?很多字母和字母组合,而且有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在不同的单词读音又是不一样啊.这些对于一个初学者外来说一定要了解透吗,还是说以后单词读多了逐渐就会懂了呢?知道的朋友一定要帮我这个忙哦 非常感激
冷死ltWJ33WQ21
其实英语和汉语或其他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字母和字母的组合是有很多,但完全没有必要了解透彻,也不可能了解透彻.就像中文有很多字是偏旁和部首的组合,读音也基本一样,但肯定有那么几个字是例外的,难道你指望把这些字的读音了解透彻吗?学英语不是学数学,不要指望找到一条公式套用所有的问题.语言是一个变化的东西,要学好英语重在应用.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练熟,单词也不要指望一天背熟,而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再重复中增加词汇,慢慢的,看见的单词就基本会读了.学英语建议你学美式英语,学美式音标,这样单词的发音会显得更直观.
我的想法也是啊
大概记得以前在初中时期老师也没有太多强调这些读音规则啊。 可是不清楚字母与字母组合在单词里的音标就只能看着书本的音标读了啊 但是这样感觉学起来很累啊 如果能让我看到一个生词就能读的出来而且读的准好了啊,你说有这样的吗
有的,积累词汇。当你的词汇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很多单词一看就可以读出来。因为很多单词是一些你以前学过的单词加上一些前缀或后缀什么的,这样 他们大部分是有规律的。当然,积累这个过程是要查音标的。我不知道你学的音标是哪种。我建议你学KK音标,美式发音,这样发音和单词联系更紧密。学起来比较容易。下面是一张美式音标和国际音标的对照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呵呵··我晚上一般都有空,你如果不介意的话,加我的百度HI,可以尽力帮你辅导辅导!
一般是后母接前子原则 意思是 音标中辅音(即子音)和后面的元音(母音)拚起来 和我们汉语拚音拼读是一样的
给你一写特殊的例子 s+p p读b s+k(读g)太多了手机版面有限 给你点建议看
谢孟媛 语音教学 优酷里有 电驴也可以下到 (其实单纯的音标发音没那么简单 注意口型舌位以及嘴唇) ...
扫描下载二维码[转载]清朝皇帝逢年过节最爱吃什么?【图】
清朝皇帝们最爱吃什么?最爱吃气氛。吃排场。于是有了满汉全席。康熙皇帝过生日或节庆时要请谁吃饭?康熙皇帝首创千叟筵,大宴宾客。千叟筵就挺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筵席史上留下了“天下之最”的记录:“清代皇帝为全国上千名老人举办的宫廷筵席,由于参加者人多年长,又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耗资之巨,在古代筵席史上都是罕见的。千叟筵的参加者遍及全国各地,都由皇帝亲自确定,交有关衙门通知,按路途远近提前启程,路远的甚至得提前两个月晓行夜宿,兼程赴京。”(李登年语)康熙想与民同乐,又为表示关心众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三天之内两次开筵,仅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邀请来近三千位。九年后,再设千叟筵,又有一千多位老人,分满汉两批入席。真正是夕阳无限好啊。至于逢年过节,譬如除夕宴,乾隆午膳单上的菜品超过一百二十件。哪像供应一个人吃喝的?
&&&&&&&&&&&&&&&&&&&&&&&&&&&&&&&&&
清宫的吃■ 洪烛
清朝的皇帝爱吃些什么?他们的后妃呢,又是如何?饮食之于他们,属于道貌岸然的公共仪式,还是彻底放松的私生活?宫廷筵席的豪华富丽,到底体现在哪里?
这一切,对于我都是问题。正因为遥远,更加唤起我的好奇心。
所以参观故宫,我对三大殿之类都是走马观花,偏偏想找找两个小地方:皇家的厨房与厕所,会是什么样子?莫非也是精装修的?我感兴趣的是:皇帝从群臣跪拜的龙椅、万人之上的云端下来之后,怎样卸去头顶的光环,怎样恢复凡人的本能?他虽然以真龙天子自命,但毕竟不是神仙,也是要吃喝屙撒的。与凡夫俗子没什么两样。他再装威严、假深沉,也回避不了个人生活中最接近世俗的一面。
皇帝同样要吃饭的。“寡人”也会“有疾”。说到底,仍然是肉体凡胎。想通了这些之后,皇帝乃至中国的整个封建时代,在你我的眼中,也就没什么神秘的。
清宫的厨房,该叫做御膳房。给皇帝烧饭的人,肯定是一流的大厨,属于“御用”。世间有两个行当最怕被“御用”,其一是文人,其二则是厨师。宫廷诗人只会歌功颂德,天子脚下的厨子呢,同样只能变着花样讨主人欢心。而且肯定是战战兢兢的。生怕盐搁多点或少点了(诸如此类),会败坏了皇帝的胃口,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导致他们不可能绝对放松。而无论艺术还是烹调,都必须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创意,才能出效果。
满汉全席,属于清代宫廷菜的“代表作”,据称“以礼仪隆重正规、用料名贵考究、菜点品种繁多而闻名于世,古今中外筵席的席面上无有其匹。”
谈迁《北游录·纪闻下》记述其源起:“款客,撤一席又进一席,贵其迭也……英王在时,尝宴诸将,可二百席。”甚至连吃三天三夜。真够为难那些厨师!他们要挖空心思,避免菜肴的雷同。犹如写格律诗,既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字眼还不能重复。这不是让人戴着镣铐跳舞吗?
余生也晚,没尝到满汉全席。但我想也就那么回事。到了最后,无论对于厨师还是食客,恐怕都是机械性的了。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审美疲劳”。烹调一旦成为彻底的劳动,则没多大意思了。它其实也需要灵感乃至“神来之笔”的。满汉全席的风格,在我想像中,相当于腐朽的汉赋,那种蹩脚、做作的骈体文,徒然具备冗长的句式、华丽的辞藻而已,却缺乏灵魂。过于油腻,会让人倒胃口的。
从满汉全席可以看出,大清帝国的皇室,在饮食方面,喜欢摆阔,甚至到了铺张浪费的程度。很典型的是在坐吃山空。与这个王朝的命运极其相似。
自南北朝的北齐开始,皇室膳食皆由光禄寺执掌,下辖大官、肴藏、清漳(酒)等署,唐宋直至明代,皆沿袭此制。“至清,光禄寺成外廷职司,掌管的仅是祭祀所用的饮食,虽机构仍大,因经费有限,变为冷署。皇帝的膳饮,则由内务府负责。内务府所属的茶房、清茶房、外膳房、内膳房、内饽饽房、外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组织严密,人员众多,分工明确。仅内膳房下就设有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挂炉局、司房等部门,配备的庖长(总厨)、副庖长(副总厨)、庖人(厨师)、厨役、苏拉(杂役)等不计其数。”这是著有《中国古代筵席》一书的李登年先生,在他经营的天然居宾馆告诉我的。我听后长叹:唉,为照顾皇帝的那张嘴,都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行政机构——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可见一斑。
乾隆年间《国朝宫史》:御膳房“专司上(皇帝)用膳馐、各宫馔口、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在“编制”上计有总管太监三名,首领太监十名,太监百名,外围人员(厨役、杂役)更是数以千计。此外,皇太后、皇后、贵妃等还各自开各自的小灶,即私厨。
譬如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选派许多技艺高超的厨役应差,其规制较御膳房尤有过之。慈禧进餐,只是捧膳食盒的小太监就有几百人,当年排场自可想见。为迎合慈禧的嗜欲,西膳房的厨役们挖空心思制作各种各样美点佳肴。据载,当年西膳房厨役能制作点心四百余种,菜品四千余种,可谓花样繁多,应有尽有。慈禧吃得高兴时,还常给一些菜肴赐名。”(引自吕英凡《清人饮馔轶事札记》)慈禧的一顿饭,隆重得就像阅兵仪式,够太监们(仪仗队?)操练一阵的。
查阅《清宫内务府档案》,发现各位帝后的一系列食单,看得人“眼晕”。喜庆节日自然山珍海味,就连日常的早点,都不愿凑和。
仅以乾隆的早膳食单为例(已是最简单的了):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品,酒炖肉炖豆腐一品,清蒸鸭子烀猪肉鹿尾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舒妃、颖妃、愉妃、豫妃、进菜四品,饽饽二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银碟小菜四品,随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另外还有额食四桌:二号黄碗菜四品、羊肉丝一品、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饽饽十五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这还只是皇帝的早饭(便餐),菜品即达五十三种。晚饭,又增加到七十五种。
至于逢年过节,譬如除夕宴,乾隆午膳单上的菜品超过一百二十件。哪像供应一个人吃喝的?皇帝长着多大的嘴、多大的肚子?估计许多菜肴,只是蜻蜓点水般尝一筷子。还有些纯粹作为摆设,用来“喂”一“喂”皇帝的眼睛。
近年来清宫戏热播,每拍摄帝王将相的饮馔,常常只能象征性地布置几副碗筷,镜头一晃而过。没法追求逼真的效果呀。一方面付不起那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代人对帝制时代的宫廷筵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无从想像。所以清宫戏里,真正的美食缺席。
唉,即使能找到帝后的食单,也找不到能据此“命题作文”的大厨子。某些宫廷菜就这样失传了。
皇帝不仅自己吃饭讲究,还喜欢大宴宾客。千叟筵就挺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筵席史上留下了“天下之最”的记录:“清代皇帝为全国上千名老人举办的宫廷筵席,由于参加者人多年长,又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耗资之巨,在古代筵席史上都是罕见的。千叟筵的参加者遍及全国各地,都由皇帝亲自确定,交有关衙门通知,按路途远近提前启程,路远的甚至得提前两个月晓行夜宿,兼程赴京。”(李登年语)
千叟筵首创者是康熙,他六十大寿时,想与民同乐,又为表示关心众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三天之内两次开筵,仅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邀请来近三千位。九年后,再设千叟筵,又有一千多位老人,分满汉两批入席。真正是夕阳无限好啊。
康熙的创举,又被乾隆刻意模仿。乾隆五十年正月,他为庆贺自己年过七旬又喜得五世元孙,在皇极殿大摆千叟筵,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列席八百桌,有三千老人参加。分一等与次等两种。一等为:火锅二个,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二只,肉丝烫饭。次等则稍逊一筹。
各地老人进京赴宴,吃是次要的,更看重的是荣誉:毕竟是皇帝请客,并亲自接见。是一生中的大节目,其心情有点像作为群众演员,参加当代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返乡后啼以向邻里吹吹牛了。不管怎么说,清帝以千叟筵表示对老年人的关心,是没错的。哪怕只是做做秀,也难能可贵。在这方面,清帝算大方的。
清代的宫廷大宴,继满汉全席之后,还有全羊席,是专门招待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档次筵席。“全羊席的菜点安排和上菜顺序依照满汉全席进行,但筵厅要求突出伊斯教的特色,桌布用蓝布或白布缝上蓝色‘清真’二字。”(李登年语)能用羊身上各个部位,脑、耳、鼻、舌、唇、腮、眼珠、眼皮、乃至心肝肚肠腰尾血等料,烹饪出一系列名称奇异、口味隽永的特色菜肴,够有本事的。
花钱如流水的慈禧太后,把清宫的“饮食文化”推向极致。她喜欢边吃边看戏。长春宫、宁寿宫、颐和园等处,都有为之搭设的戏台,共七八座。宫内除有西膳房外,还有专为老佛爷演戏的班子,可谓一条龙服务。
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慈禧五十大寿,庆典期间订在体和殿用膳,每日饭菜在百种以上。“主食五六十种,茶点二三十样,菜一百二十多个。每天消耗猪羊肉五百斤、鸡鸭一百多只。一日的饭食竟耗费白银六十两。仅厨房做饭、做茶点和端饭等项,就役使四百五十人,每天侍奉她的太监、宫女有一百八十人之多。”(张亚男语)真是把她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慈禧太后还常接受达官贵人呈示敬意的贡席。譬如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兹禧六十寿辰,衍圣公孔令贻(孔子七十六代孙)携妻随母进京拜贺,其母彭氏、其妻陶氏各向慈禧进贡一桌价值二百四十两白银的寿席。大家无法体会其色、香、味,不妨读读这份食单。
海碗菜二品:八仙鸭子,锅烧鲤鱼。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芦大吉翅子,寿字鸭羹,黄焖鱼骨。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无字三鲜鸭丝,燕窝疆字口蘑肥鸡。怀碗菜四品:熘鱼片,烩鸭腰,烩虾仁,鸡丝子。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茭白,芽韭炒肉,烹鲜虾,蜜制金腿,炒黄瓜酱。片盘二品:挂炉猪,挂炉鸭。克食二桌:蒸食四盘,炉食四盘,猪食四盘,羊食四盘。饽饽四品:寿字油糕,寿字木樨糕,百寿桃,如意卷。燕窝八仙汤。鸡丝卤面。
——据说这还只是一份早膳。让人看了,即使没吃,也撑得慌呀。
清宫的吃,浩浩荡荡,如今只留在纸上了。我们既无缘又无福消受,就多读几篇遗存下来的宫廷菜单,把美食当做美文来读,也算间接地过把瘾。这是清宫秘史中的“秘史”。
不管清宫的精神文明如何,物质文明倒是有目共睹的。
我还查阅到一系列描写清宫饮食的绘画,《重萃宫小宴图》、《紫光阁赐宴图》等等。画面上太监们要么正在布置酒桌,要么像民间的店小二一样端着冷肴热炒,穿梭于雕梁画栋间,总之忙得不亦乐乎。跟食单相比,这些绘画要更写实些,形象地出现了那离我们已无限遥远的热闹场景。想来是宫廷画家的手笔。否则谁敢如此大胆地“偷窥”、“偷拍”皇帝的吃相?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透露了他在民国六年三月的一份早膳食单。其时他已退位,却依旧保留着宫廷饮膳的习惯和那种豪奢的档次: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烧慈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跶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时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丢掉了江山,他还有心情大吃二喝?或许,对于这位尴尬的逊帝而言,吃,纯粹是一种仪式。做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看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噢,“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嘛!
清宫的吃,终于在溥仪这儿画上了句号。
皇帝的饮食,即使对于民主时代的中国人而言,仍然像一个小小的神话。既有声讨或好奇,也不贬羡慕的成分。取消帝制之后,却出现了“仿膳”,而且直到今天还在营业——这本身就是挺有说服力的例子。仿膳,其实在“克隆”清宫的吃。
&[迎春鸡]喝点心灵鸡汤补一补■ 洪烛
&《中华医药》-仲景养生坊:食全食美合家欢
洪烛:在中央电视台谈年夜饭食全食美合家欢(下)
&&&&&&&&&&&&&&&&&&&&&&&&&&&&&&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尤其是到了节庆的时候,生活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吃,而且中国的食可以说是世界闻名,而在形形色色的饭局中,天字一号应该说最最重要的就当属的团圆饭了,那么今天我们《中华医药》栏目也给大家奉献了一桌健康大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主持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十全十美庆团圆。观众朋友在中国人这个最喜庆的日子里,洪涛在北京向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拜个年,恭祝各位新春快乐、幸福安康。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我们节目中做客的两位嘉宾,这位是中医专家陈淑长教授,这位是作家洪烛先生。两位先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问个好吧。
  【中医专家陈淑长】我祝愿大家万事如意!
  【作家洪烛】我祝愿观众朋友们新春幸福,既有眼福又有口福
【主持人】对于中国而言,春节的这顿团圆饭是无可替代的,而这顿团圆饭究竟安排什么样的内容,又让每一年准备团圆饭的人是费尽了心思,今年您可以稍加轻松一下了,因为我们《中华医药》栏目为大家设计了这样一桌营养健康又美味的团圆饭,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您看上一期我们为大家做好了五道菜了,分别是十香如意、金玉满堂、一帆风顺、年年有鱼和步步高升.
【解说】烹制这道迎春鸡需要准备,仔鸡1只,熟鹌鹑蛋10个,马铃薯粉20克,姜葱适量。第一步,把鸡洗净后撒上盐,抹匀,稍稍腌一会儿,再把姜片填入鸡腹中,接着上锅蒸,蒸30分钟左右;第二步,鹌鹑蛋裹上马铃薯粉后下锅炸,炸至金黄色捞出备用;第三步,30分钟后,鸡已经蒸好,出锅改刀装盘,把炸好的鹌鹑蛋码上,第四步,锅里加一点鸡汤,再加一点盐和水淀粉,调匀之后浇在鸡块和鹌鹑蛋上就可以食用了。
  【主持人】说到迎春鸡这道菜,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无鸡不成席,每一道,里面都有一道菜做的是鸡,另外就是按习惯的顺序,我们叫鸡鸭鱼肉,这个鸡也排在第一位。
  【中医专家陈淑长】民间有句话就是“逢九一只鸡”,到了数九以后,冬至开始一九就要吃只鸡,为什么呢,冬天比较冷,身体容易弱,抵抗力比较弱,一个是补现在身体可以预防寒冷,再一个也是为了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个基础。
  【中医专家陈淑长】中医觉得这个鸡还是对身体还是比较好,而且它还是比较平和的,所以你看()的都得喝鸡汤,而且喝老母鸡汤。
  【主持人】是不是营养价值更高。
  【中医专家陈淑长】因为雌鸡属阴,补阴比较好,要喝老母鸡汤,因为产后阴不足,出血特别多,大伤元气,这个时候喝老母汤就比较好,另外身体比较弱的()人也是喝老母鸡汤比较好。
  【主持人】我们经常会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说这个鸡,可能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鸡,每个地方做鸡和吃鸡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作家洪烛】比如在我家乡那儿,我们江苏旁边一个安徽,富力集烧鸡挺有名的,我有时候从北京坐火车要回南京,一路上比如德州扒鸡,各种各样的烧鸡啊。所以鸡的做法特别多,可见中国人实在是确实太爱吃鸡了,以前看那个老电影《林海雪原》,“座山雕”办生日,他就百鸡宴,要一百只鸡,为什么他要一百只鸡呢,确实鸡特别好吃。而且我印象中特别深,当时有一次我们去云南采风,到沧源那儿的佤族自治县,阿佤山那儿当地最经典一道民族食物,佤族的一个食物叫鸡肉烂饭。把鸡肉剁成一块一块的,和米饭一起蒸的,然后最后搅拌在一起,然后那样米饭特别香,鸡肉也特别好吃。当地还有一种风俗,因为我们一路上吧,从昆明过去,一路上看到,当地云南那儿很多民族都有这个习惯,一般一顿饭都要点只鸡,一般把鸡头敬给在座的一个长者,一般给长者,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中医专家陈淑长】鸡全身都是宝。你像鸡肝,鸡肝可以明目,对吧,这个比较好的,经常吃点鸡。鸡心可以镇静,有人比较烦燥
  【主持人】有镇静作用啊?
  【中医专家陈淑长】镇静,有人烦躁,睡不着觉,那您每次自己杀鸡的时候,把鸡心都留着。就是胃不好的人,要是鸡的胃留着可以吃,这是一个。再有鸡胃外面有一个膜剥下来,那是干嘛,那是一味药,叫鸡胗子(鸡内金)。那个呢,实际假如自己杀鸡把这些东西都可以留着,焙干了,你比如说小孩,食积呀,给它焙干了、压碎了,每天可以吃那么一点,小面儿,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挨吃过。
  【主持人】实际上陈教授说的什么鸡心可以养心安神,什么鸡胃对胃有好处,等等这些实际上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以形养形,取类养形,取类比象。
  【中医专家陈淑长】以形养形这是中医的一个理论吧,我觉得确实也还是有用。
  【作家洪烛】关于鸡的风俗也特别多,还有一种以前有一种叫叫花鸡。当时一个乞丐在没有的什么好多餐具厨具的前提下,他能把一只鸡做熟,而成为美味的食物。他就用泥把这只鸡裹起来、糊起来,然后用火烧,最后吃的时候,把外面烧硬的泥给敲开,里面那个鸡香味马上就扑面而来,而且里面的鸡肉又非常嫩,滋味都焖在里面了,各种鲜美的东西,不管是营养物质,还是色香味方面的,都焖在里面了,从这一点上来看,叫花鸡非常的香。另外我以前去南方那儿,特别喜欢吃白斩鸡有的地儿叫白切鸡。有的说那个白切鸡真正会做的厨师,他不是像我们熬鸡汤那样要炖多长时间,他甚至不用,他有时候就用开水,特别开的水,不用在火上炖多长时间,他们就一锅滚开的开水,把这只鸡,洗好的鸡往滚开的开水锅里一烫,烫个几分钟就捞出来。
  【中医专家陈淑长】那得小鸡了吧。
  【作家洪烛】容易烫熟的,或者他就是小小的煮一下,时间也非常短。一烫的话,鸡的外部的皮肤就紧缩起来了。冷的鸡浸到滚烫的水里,一滚的话,只要一滚一下就可以捞出来,然后切开的话,它那个保持那种热的鲜美劲。
  【主持人】说到鸡,古人赞美这个鸡是有德之士,为什么呢,说它头上的鸡冠像文人书生,鸡爪像武士,而且鸡还比较勇敢拼搏,不是还有些地方是斗鸡嘛,另外就是说当鸡看到食物的时候,它不是自己先吃,它要奔走相告,等等等等,就是把这鸡真的说的是有德之士,这么评价鸡,当然最后也逃不过这些人的吃,最后还是被人吃了。鸡在十二属相里面是排在第十,对吧,它前面是猴,后边是狗,所以就有一些成语和这两个,什么鸡犬不宁、杀鸡给猴看,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
  【作家洪烛】比如前些年,有一阵子闹禽流感闹过两三个月嘛。在那个时候人家开玩笑说,禽流感杀了很多鸡,杀鸡给猴看,我觉得当时吧,那场禽流感确实使很多好馋嘴的人,包括我确实特别难受,因为我们到餐馆里都不敢点鸡,实际上我们以前都特别爱吃鸡,打开餐馆送的菜单,只敢看那些菜的照片,什么各种的,宫爆鸡丁啊各种鸡,只能饱饱眼福。因为那段时间确实闹得挺,但是很多人我觉得,说到鸡毛掸子。连鸡蛋都不敢吃了,看到鸡毛掸子可能都哆嗦,那时候当然后来现在还好了。咱们通过鸡年,大家注意观察一下,或者考察一下鸡的文化,我觉得也挺有意思,咱们不仅从美食中多尝尝用鸡做的,同时也了解了解跟鸡相关的一些文化,一些历史,一些民俗,我觉得也挺长见识。
  【待续】
&& 每日一诗
&& 1400行诗剧《白蛇传》连载■ 洪烛
白蛇传·雄黄酒
再怎么提防那潜伏的敌意
还是防不胜防。它时刻准备把我打倒
再踩上一脚。然而闻起来那么香
拥抱又是那么绵软。我只恨自己
不是铁石心肠
每一次相见,都像是低斟浅唱
真让人不好拒绝。拒绝了
还真有点想。我只怪自己
耐不住寂寞,受不了孤单
杯中物,杯中的尤物,我低估了它的能量
终于栽在这上面
醉,如同西湖的春风拂面
我忘了抵挡。谁能想到
春风也会杀人啊
它就跟你的爱一样
是我的克星
让我在如痴如醉中放松了警惕
在不知不觉中露出原型
再也没法把自己藏得很好
亲爱的,别让我把你吓着了
爱,对某些人是美酒
对某些人是毒药
今天,我在劫难逃
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的婚纱照
有一对新人在西湖边拍婚纱照
我靠近了看,不是凑热闹
想看看他们是否流露出
那经典的微笑
若干年前,另外两个人从桥上走过
一边走,一边笑
走到了今天还没有老
白娘子天生就穿着婚纱的
只是羽扇纶巾的许仙,怎么换上西装革履?
那一对著名的新郎新娘,走过断桥
并没有摄影师跟着
不,还是有个想当私家侦探的和尚
远远盯梢,从怀里掏出照妖镜
狗仔队一样偷拍
他真傻啊,怎么就看不惯别人的美好?
歪打正着。许仙与白娘子惟一的婚纱照
就是这么留下来的
白蛇传·白娘子
没有谁见过我一千年前的样子
用了三十多万个日日夜夜
既然选择你,就得放弃自己
只有我体会到了:脱胎换骨
不比改朝换代容易
善意的谎言,是忍住疼痛
蜕去的蛇皮。不,那是
一个女人的废墟
不是为了瞒着你,是为了欺骗自己
和你相遇,试着忘掉过去
终于知道什么是我最想要的
既然获得新生,就不怕死
既然想上天堂,就不怕下地狱
既然爱了,就要豁出去
白蛇传·西湖雪景
你把我从长亭送到短亭
再送到湖心亭,剩下的就是水路了
船的缆绳,是你解开后递给我的
大世界,只有巴掌大的湖心亭在下雪
周围的雪全落到水里,眨眼就化了
是啊,它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雪落满我的斗笠,你的蓑衣
染白了你的眉毛,我的胡须
有那么多的话要说,顾不上掸去
在别人眼里,很像是一个雪人
在送另一个雪人
送的人不冷,被送的人也不冷
看的人有点冷
因为只有看戏的人明白
正在上演的是生离死别
戏中人,却忘掉这是戏了
白蛇传·你的影子才是你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交给影子去完成
似乎更保险一些
让影子汇入人海,谈一场恋爱
让影子走过断桥,水中有影子的影子
你的影子才是你
才是你最想做的自己
那个爱上你的人,无从知晓
爱着的是一个幻影。是啊
有了爱,影子就有了体温
分手的时候,落叶般萧瑟
你的影子也会怕冷
西湖忘掉你是谁了,只记住你的倒影
你也忘掉自己承担过
非人的耻辱与重负
让影子轻松地活一回吧。做一个
怎么也想不到的梦
白蛇传·断桥,让人断肠
下雨时撑开的伞,天晴后就被收藏
陪伴你坐过的船,已迎来别的新娘
除了西湖没老,谁敢说自己春心荡漾?
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
断桥,让人断肠
比那个抽刀断水的人强不到哪里
我找过更多的办法,最终发现
只有遗忘才能把情斩断
然而,不知该如何遗忘?
西湖对于别人是甜蜜的
对于我却是苦海,因为我直到今天
还没找到岸
白蛇传·画地为牢
蘸着西湖水,画地为牢
雷峰塔,还有比你更重的镣铐?
春天虽好,我实在走不动了
原罪在身,身体就是监牢
身体就是煎熬。把牢底坐穿多么难啊
要想刑满释放,除非等呀等
直等到雷峰塔倒掉。瞧,我有多大的耐心
等得石头都烂了
我无罪——只要还能这么想
雷峰塔迟早要倒掉。即使雷峰塔不倒
我也不会垮掉
春天真好,砖缝里开出一朵小花
这只是第一朵,后面还多着呢
爱一回又有什么罪啊?
野花真好,证明我没有哭,我在笑
白蛇传·我要你不要
不要打听我的前世
因为今生已属于你
不要关心我的家史
我的名字已告诉你
不要领我逛商场挑时装
有一件白裙子就可以
不要问我的故乡在哪里
我的口音已透露给你
不要带我去别的城市旅游
还有比西湖更美的地方吗?
不要怀疑我是否真爱你
答案就在我眼神里
不要猜测我遇见你之前还遇见过谁
除了你,还是你
如果我离开了,最好不要再想我
把回忆留给我吧,你可以选择忘记
白蛇传·西湖边的钉子户
远方有人被钉在十字架上
你被钉在雷峰塔下
雷峰塔本身就是一根钉子
把你钉在大地的十字架上
爱情的十字路口,进退两难
桥断了,你的柔肠也寸断
塔倒了,塔的影子仍在
仍很锋利。钉子都锈蚀了
你还是不能自拔
曾经相信爱情的人,全部拆迁了
只剩下你。你被自己的名字
钉在西湖边
因为你的名字就意味着
白蛇传·论雷峰塔的倒掉
如果雷峰塔不倒掉
冤假错案就无法平反
白娘子永世不得翻身
如果雷峰塔不倒掉
那些冲破重重阻扰
相爱的人,仍将心有余悸
如果雷峰塔不倒掉
西湖边仍有禁区
看谁熬得过谁——
只要人心还是肉长的
雷峰塔的倒掉,是迟早的事
心中还有爱情的人,才可能
把牢底坐穿
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个时代——
连雷峰塔的倒掉,都已成为历史
白蛇传·水漫金山
任你有千层万层楼
我也要把楼梯一节节抽走
任你是千户万户侯
我要做不听话的小民一个
任你法力无边,有千只眼万只手
我也要苦斗到最后
你的百衲衣不过是弥天大谎
瞧我怎么把它一一捅破
任你火冒三丈,我也要水漫金山
任你山外青山楼外楼
我也要纠缠在你前后左右
大水来了,大水助我
抹平千山和万壑。铲尽人间不平事
今天,还就是要跟你死磕
硬碰硬,看谁更硬
任你千变与万化
我也要让你无处藏身
任你有再大的靠山
我也不是好惹的
大水来了,大水助我赌一次输赢
大水来了,大水还我一个清白
白蛇传·我的雷峰塔
蜗牛驮着空空的家,周游四方
无家而归的我,驮着一座象牙之塔
扛不动也要扛啊。扛得动
也走不动了
我只能在原地踏步,在原地打转
一年转了三百六十五圈
一百年呢?一千年呢?
你们只看见高高在上的塔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的挣扎
直到有一天,塔轰然倒塌
你们才知道:在地狱的底层
我一直没有放弃抵抗
即使把整个天空倒扣在我背上
等着吧,我也会把它掀翻的
有人背负着十字架
我背负着象牙塔
然而,我不怕
白蛇传·西湖初夜
西湖的每一夜都像是初夜
我见你的每一面都像是初恋
湖水比夜色更黑,我的心一片混沌
只要你看我一眼,就又来了精神
合欢花开了。我看不见,却摸得着
我摸不着,却闻到了
今夜的西湖香喷喷的
西湖的每一夜又像是一千零一夜
我认识你时,又像第一千零一次相见
合欢花开了。开了又谢
花瓣落向水面,也有心跳的感觉
如果你还是看不见,就请闭上双眼
最美的事情,闭上眼才能看清楚
最长的夜晚莫过于今夜
最长的路,莫过于绕着西湖走了一圈又一圈
白蛇传·西湖以西
如果你没遇见我还会遇见别人吗?
为什么我遇见别人总以为就是你?
西湖以东,有那么多人神情恍惚如我
西湖以西,有那么多人长得像你
如果你离开我还会遇见别人吗?
为什么我离开你总以为还会再次相遇?
西湖以东,如梦方醒的大太阳刚刚升起
西湖以西,哭了一整夜的月亮并没有真的离去
如果你没看见我我是否能看见你?
为什么我看见你也没认出你?
在西湖以东,远远觉得某个人似曾相识
走到西湖以西,才想起会是谁呢?除了你,还是你
白蛇传·那个扮演白娘子的演员
那个扮演白娘子的戏曲演员
被作为牛鬼蛇神,关进牛棚
透过铁栅栏的窗户,打量对面工厂的烟囱
那就是自己的雷峰塔。躲是躲不过去
她想到了死,又不甘心
感到很冤屈,却不知法海是谁。“为何判我有罪?”
我恰巧从窗前走过,看见一张苍白的脸
那不是白娘子吗?我看过你的戏啊
舞台上艳光四射的那张脸,曾唤起我的暗恋
可我不敢上前表白,只能冲她微笑一下
不知她怎么了,没有一点表情
虽然我还只是少年,看见她
多么希望变成许仙
虽然我不是许仙,多么希望能救她出来
她为何被关进去?只能胡乱猜测:
莫非她也继承了白素贞的命运?
或者,是另一部戏正在上演?
她后来怎么样了,是否得到平反?
我终于长大,不再是那个纯情少年
长大了,还是没有成为许仙
再没有她的消息。常想起风雨中那张凄美的脸
今天又经过倒闭的工厂,高高烟囱刚刚拆掉
要改建一片商品房。白娘子你在哪里?
你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要不要回来看一看?
也许你已忘记不公正的待遇
过去的岁月,还有个过客,并没有忘记你
你的人生是一部戏。演完就完了
演完还没完:看戏的人没准比演戏的人更伤心
白蛇传·我不是许仙
我不是许仙,我家不住在西湖边
我不是许仙,我只在断桥上等了一瞬间
我不是许仙,要么雨天没带伞
要么带了伞,却赶上大晴天
运气总是那么差。都不敢相信老天有眼
更不敢相信天外还有天
我不是许仙,我在杭州城没有亲戚
走遍大街小巷,也没人认识我
我不是许仙,从没听说过一日长于百年
更不知道你已等了我千年
认错人了吗?小美女
为何认定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你看我和他有哪一点像啊?
不像的地方,你为何看不出来
你偏偏要说我曾经叫许仙
那是谁给起的名字?我怎么不知道呢?
我怎么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
浪漫得像另一个人的前世?
难道,我真的像你所说:
忘掉了初恋之前的初恋?
你真能帮我把它找回来吗?
在找回来之前,请原谅我的怀疑
原谅我拒绝承认:和你梦见过的那个人
有什么关系
白蛇传·西湖在天边
我寻找你,西湖在天边
我找到你,天在西湖边
伸手触摸到天低垂的一角
顶好的丝绸,让人心软的质感
用来擦眼泪真是可惜了
所以,你不要哭
再多的泪水也要忍住
正像呆在荷叶上的露珠
滴溜溜打转,就是不落下来
直到我转身离去,才听见摔碎的声音
天啊,怎么会摔碎呢?
那不过是西湖,张开手掌
把它接住。不管是来还是去
都应该很放心
白蛇传·非人
她站在世人的对立面
她承认自己非人
并接受非人的耻辱,和不公正的待遇
如果你说她装出个人样儿
她并不怕被识破
她不爱人类,只爱那一个人
不因为他是人才爱上的
也不稀罕他身上的所谓人性
纯粹是他的傻,他的单纯
唤起自己的想像。以及对想像之物的兴趣
她把他想像成另一个人
她把他想像成了同类
这说明她多么孤独啊
想不到的是,他最终也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他不愿背叛人类也罢了
他却宁愿背叛自己爱的人
真搞不懂:这些人究竟怎么想的?
他们不敢做她敢做的事情
却敢做她不敢做的事情
白蛇传·白娘子的墓志铭
我们不知道她的灵魂在哪里
她不知道自己的肉体在哪里
我们不知道她的锁在哪里
她不知道自己的钥匙在哪里
我们不知道她的爱在哪里
她不知道自己的恨在哪里
我们不知道她的许仙在哪里
她不知道自己的雷峰塔在哪里
我们不知道她的葬身之地在哪里
她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我们不知道她眼中的西湖什么样
她不知道我们眼中的她什么样
白蛇传·古典爱情大串联
西湖的湖心亭,就应该是牡丹亭
岸上的张生,隔水眺望亭子里的崔莺莺
这堵水做的墙,很难翻过去
幸好红娘还在,改名叫小青
断桥虽断,仍不断地有蝴蝶飞过
成双结对。分别以梁祝为姓
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化身为人的白蛇精
谁更幸运,谁更不幸?
灯蛾扑火,才配叫作痴情?
许仙啊许仙,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什么时候才能擦亮眼睛?
什么时候鼓足勇气,长出翅膀
陪伴自己的娘子
在人间烟火中超低空飞行?
远方有孟姜女哭长城
雷峰塔,却不是哭倒的
桃花扇,摇一摇,雷峰塔就被吹倒了
红酥手,黄滕酒,山外青山楼外楼
不饮自醉的唐婉和陆游
沈园,离西湖不远。大观园,离沈园不远
爱情,离悲剧不远
当然,离大团圆也不远
只是谁也预料不到:会往哪一边倾斜?
贾宝玉,真该到断桥上等人的
林妹妹,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白蛇传·把酒楼外楼
到断桥走走,最好能遇见
一位白娘子那样的美人
哪怕远远看一眼,也足够了
西湖啊西湖,什么时候让我
圆一把许仙的梦?
杭州的姑娘,夏天别穿白裙子
免得远道而来的书生,想入非非……
把酒楼外楼,独自莫凭栏
不怕看傻了吗?
点一道龙井虾仁。这些虾子
香得像在茶叶水里长大
我不想金榜题名,没点状元红
要了一小坛女儿红,就不孤独了
楼外楼,成了一个人的聊斋
我在西湖边大醉一场
以浪漫的往事作下酒菜
推窗而望,西湖融入胸怀
苏堤、白堤,伸向远方的一双筷子
这一回,该从这海碗里挟点什么?
白蛇传·白娘子的白裙子
西湖边的居民小区
空地上蛛网般拉着晾衣绳
晒满了形形色色的衣服
太阳落山,又被各家各户收走
只剩下一件白色连衣裙
悬挂在角落,被晚风鼓荡着
依稀像一个女人的背影
那是谁家忘了收?会不会正是她
见许仙时穿过的白裙子?从箱底取出
洗净,晾干。重温一段浪漫的回忆
她大概不知道许仙在满世界找她?
我停住脚步,代替那望眼欲穿的书生
远远地等一会儿,想看看什么样的娘子
前来把它取走。即使不是她
也一定是长得像她的人
白蛇传·断桥上的闲人
成千上万个喧嚣的日子
从这座桥上走过。脚印踩着脚印
我只记住了一个故事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游客
从这座桥上走过。有的手挽手
有的形单影只。我只认得两个人的面孔
成千上万个长得像他的男人
长得像她的女人,从这座桥上走过
有的说笑,有的沉默
我只叫得出两个人的名字
我的呼喊被节日的气氛淹没了
只有他和她,能听见
也只有他和她,会答应
他们并肩走过,冲我神秘地
眨眨眼睛。意思是别让别人知道了
偶尔,他和她走散了
向我打听对方在哪里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大忙人
步履匆匆地走过。只有我一个
是断桥上的闲人
白蛇传·白娘子留给许仙的一封信
我走之后,不要找我
找也找不到。找到了只会伤心
比找不到更伤心。不要找我。不要伤心
不要贴寻人启事。不要向熟人打听
不要被陌生人欺骗
尤其不要带着孩子出门找我
孩子还小。西湖人多。别把孩子走丢了
如果孩子问妈妈是谁,在哪里
你就告诉他:妈妈迷路了,妈妈也在找他
所以最好老老实实呆在原地
我走之后,不要搬家
我在一个度日如年的地方
靠一幕幕地回忆和你,和你们
在一起的日子,打发寂寞
使未来来得更快些
我的一天,等于你们的一年
不要等我。等人很累的,只会使时间变慢
等我的话你就体会到我的感觉
还是让我一个人等吧
&&&&&&&&&&&&&
新浪微博,请大家关注我吧!
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叩模覀儎t是因為讀它而幸叩模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
《北京A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 李阳泉
&&&&&&&&&&&&&&&&&&&&
&&&&&&&&&&&&&&&&&
《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著
2010年12月第1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末代王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