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地区区的陨落事件

当前位置:&>&&>& > 正文
从“独角兽”到“独角尸”
他们如何从估值神坛陨落
时间: 15:45:33&&&&来源:&&&&浏览次数:&&&&
【华北新闻网
从“独角兽”到“独角尸” 这七家公司是如何从估值神坛上陨落的
来源:投资中国网 马巾坷&&&&&&&&&&&&&&&&&&&&&&&&&&&&
“上帝若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句话用于资本催化的江湖之中,似乎更显现的淋漓尽致。
投资中国网今日汇集一批企业,它们无疑曾被资本追捧,如今却身价陨落大半,有的遭遇多次倒手,有的已使高位接盘的机构浮亏。即便是当年身在其中的投资人,对于过往跌宕,或致褒贬,或谈反思。
薛蛮子言8848:是当时的“愚昧无知、不肯坚持”让其盛世落败。雷军谈及凡客,从“最成功的投资”到“我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投凡客”,态度已然180度反转。
时局更替、物是人非。
今天的豌豆荚、1号店,曾经的凡客、当当网,经历资本高涨低落,它们到底价值几何,时间撕开面纱、给出答案。
NO.1 豌豆荚或将2亿美元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
身价变化:从两年前15亿美元缩水到2亿美元
消息称,完成此次收购后,豌豆荚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集团,向俞永福汇报。但阿里巴巴对此不予置评,豌豆荚方面暂未回应。
事实上,早在2014年,阿里就曾向豌豆荚抛出橄榄枝,此时,豌豆荚刚刚结束B轮融资,估值约10亿美元,阿里由此出价15亿美元。相较于此前2013年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百度助手前身),在市场口碑度更好的豌豆荚获得的价格并不喜人。不过也有分析称,当年被报道出的豌豆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不合的消息是影响其身价的原因之一。
不过至此,豌豆荚被收购的消息一直未断,后又陆续传出被腾讯收购、被联想旗下神奇工场收购的消息。虽然其创始团队多次对外表态,豌豆荚会长期保持独立,未想过被收购,但其面临的是,多次转型不顺、商业模式不清晰、资金压力较大等现实,或许收购是现在看来的最好归宿。只是昔日荣光下的豌豆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身价从15亿美元陨落至2亿美元,不禁让人感叹,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媒体报道,王俊煜本人回顾豌豆荚转型的经历时也表示其一丝无奈,“2012 年转移到手机端开始,产品创新的锋利程度已经下降,而我们当时处于团队快速扩张、共襄盛举的阶段,在管理上并不节制,允许鼓励各种没有实际产出的‘创新’项目。表面欣欣向荣,实则杂草丛生。更糟糕的是,由于业务数据一直在很快速的增长之中,即使我们明白其中的危机,也一直无法传达给团队。如果再来一次,那根本没有什么和平时期。”
投资阵容:
成立于2009年,是李开复创新工场的重点孵化项目之一。
2010年1月获得创新工场天使投资。
2012年获得DCM领投、创新工厂跟投的A轮融资,融资总额为8000万美元。
2014年完成总额为1.2亿美元的B轮融资,领投机构为软银,DCM和创新工场跟投。随后,豌豆荚还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高盛的追加投资,但尚未公布具体金额。
NO.2 凡客:雷军眼中曾经的最成功投资和如今的最倒霉的事
身价变化:从估值30亿美元到十几亿元债务、近20亿元库存
当日前陈年炮轰周杰伦“百年后,大家肯定还都记得穆旦,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的时候,大家惊叹的竟是,“凡客还活着”,没错,曾经创造了诸多我行我素凡客体的那个凡客依然活着,只是……
凡客曾经有多辉煌,至少80一代再清楚不过,即便是随便印几个字的老头衫,只要是凡客出售的,年轻人都因为觉得特立独行有范儿而买单。这样的辉煌在其身价上也有明显体现,凡客最高估值达30亿美元,据说巅峰时刻,这家公司一天的入职人员都达到500人。2010年,它有1.3万名员工,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这么多人也是醉了;它还曾拥有30多条产品线,卖出3000多万件衣服,营收破20亿元,同比增长300%。另外一个令人咋舌的纪录是,它在9年时间里,融资轮数达7轮。
可惜的是,在2010年大好局势下,凡客决定大跃进,将销售目标从60亿元调整到100亿元,然而巨大的扩张冲垮了凡客的管理体系,使得凡客库存达14.45亿元,亏损近6亿元,销售目标仅实现了38亿元,生产线、资金链、积压库存等因素重重压在凡客身上。
更具戏剧性的是,传奇人物王功权在读完陈年的自传体小说《归去来》后哭了,但这份感动,却让他立即叫停了鼎晖对凡客的投资计划。因为,王怀疑,一个渴望与众不同、渴望接受挑战的陈年,是否能带领一个企业持续稳健且及其可能枯燥理性的前行?感性的人很难把生意做大。
反抗了两年后,凡客背负了高达十几亿元的债务和近20亿元的库存,2014年凡客团队剩下不到300人,2015年陈年写下忏悔书。2016年4月,陈年发微博称债务及库存问题已解决。
这种急转直下,让投资人雷军的话锋上也可以看出,先是称凡客是最成功的投资,后又称,“我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投凡客。”
投资阵容:
2007年7月,陈年创办凡客,启动资金700万元,出资人为陈年、雷军等。
2007年10月,A轮融资1000万美元,投资方为联创策源、IDG等。
2008年1月,B轮融资1000万美元,投资方为软银赛富。
2008年7月,C轮融资3000万美元,投资方为启明创投、IDG等。
2010年5月,D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为老虎基金。
2010年12月,E轮融资1亿美元,投资方为联创策源、IDG等投资,此时估值达10亿美元。
2011年7月,F轮融资2.3亿美元,投资方为中信产业基金、嘉里集团和淡马锡,此时估值30-32亿美元。
2014年2月,G轮融资1亿美元估值,雷军领投,IDG、联创策源、赛富、启明、淡马锡、中信、和通等跟投(据曝估值为5亿-6.7亿美元)。
粗略统计,凡客7轮融资共计获约超6亿美元的融资。
NO.3 1号店:遭遇三次“情变”倒手 京东接盘
身价变化:“打包价”约百亿人民币
三次易主后,1号店的命运似乎暂时落定。京东与沃尔玛达成合作协议,而1号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尽管目前价格并未透露,但粗略估算1号店的打包价约百亿人民币。
2008年3月,于刚和刘峻岭创办1号店,1号店最初启动资金数千万元,均为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的自有资金,2010年5月,深圳平安8000万元购得1号店80%股权,这家与1号店业务完全无交集的大股东,在入股之初,就被认为不会再未来的电商资本竞争中认真的投入烧钱。而且当时,1号店有着第一网上超市的光环,也仅获得了1亿元的估值。
2011年,沃尔玛入股1号店17.7%股份。2012年8月,中国商务部批准沃尔玛对1号店的控股增至51.3%。2015年7月,沃尔玛宣布收购1号店余下股权的消息,完全控制了1号店。
有意思的是,就在沃尔玛宣布全面控制1号店之前两个月,2015年5月,沃尔玛全球CEO董梅伦亮相中国,1号店创始人于刚曾陪伴其左右,董还在公开场合表示,“对1号店的投资感到满意。”但仅两个月后,沃尔玛即在上海宣布对两位创始人就地解职,然后全资控股1号店。
只是沃尔玛全面控制1号店以来,并没有让1号店的市场份额有所提高,在仓储物流的投入自建等方面,依然用保守的姿态经营,2011年至2015年的四年间,1号店全国仓库不到30万平方米,而来自美国的亚马逊在中国的仓库都已达90万平方米,京东则高达150万平方米。仓储的大量租用,也影响了1号店供应链的自动化水平。
2016年6月,6.18狂欢后,京东正是宣布与沃尔玛合作,并将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1号店未来命运如何,还静观其变。
1号店股权变更:
2008年,创始人于刚和其在戴尔的同事刘峻岭创立了1号店,并获得2000万元融资。
2010年5月,平安出资8000万,收购1号店80%股权。
2011年5月平安将20%股权作价6500万美元出售给沃尔玛。2012年10月,沃尔玛正式宣布控股1号店,持股比例约51%。2015年7月,沃尔玛购入1号店剩余股份,全资控股。
2016年6月,1号店股权从沃尔玛转至京东。
NO.4 当当网:先上市还是埋头做大再上市 投资人到底更爱谁?
身价变化:上市25.1亿美元市值缩水至4.85亿美元
当当买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但也由于骄人的业绩,创始人李国庆曾还对媒体表示,“我现在穷得只剩钱”。不知道现在回头看他是否会后悔讲出这样的话。
当当网创立之初就获得资本青睐,59%的股份获得了IDG、卢森堡剑桥、软银等800万美元风险投资,2004年,当当网获得第二轮老虎基金1100万美元的投资,2006年7月,DCM、华登国际和Alto Global联合投资当当网2700万美元。
而在多年的经营中,当当网与投资机构之间也有过关于股权的纷争。据此前媒体报道,2003年当当网销售额近亿元,进入收账阶段,同年6月,李国庆夫妇向股东提出奖励创业股份要求,将增值部分一半奖励给管理团队,但由于股东们认为股份比例要求过高,而遭遇股东们强烈反对。
由于李国庆夫妇此前与股东的协议许多并未落实纸面,李国庆也曾多次对外表示,“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和股东们每到融资的时候就打架,因为开始没说清楚,到底是资本创造财富,还是创业企业家创造财富,没有和他们签字画押,好多口头的承诺都不算数了。”
2009年,当当网首次盈利,其并没有选择再做大规模而是抓紧上市,而上市后的当当网似乎开始了少花钱、不冒险为主的发展风格。随后在与京东的价格战中,当当选择不战,京东则用几年十多亿美元融资烧出了仓储物流等一个大平台的基础设施。随后在图书失守后,当当网从自营B2C向综合平台迈进,但最终也未能形成自身的大生态体系,公司基本掉出一线电商阵营。
近年来,当当网估值缩水,高管几乎全部离职。当年选择上市,没有冒风险继续做大盘子,的确让投资人的钱更稳妥地落袋为安,但似乎当当网并未获得像敢冒险的京东那样的更大的收益。截至7月1日,京东的市值约292.38亿美元,当当网则为4.85亿美元,当当网上市时市值为25.1亿美元。不知投资人复盘时,是否会对此有所思考。
投资阵容:
创立之初,59%的股份获得了IDG、卢森堡剑桥、软银等8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4年,当当网获得第二轮老虎基金1100万美元的投资。
2006年7月,DCM、华登国际和Alto Global联合投资当当网2700万美元。
NO.5 拉手网:千团大战陨落的团购大佬
身价变化:曾估值11亿美元 IPO告败后缩减至6亿美元
2010年3月,拉手网成立,昔日它曾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团购网站之一,2010年交易额接近10亿元。但经历了千团大战的重新洗牌,拉手网无疑成为陨落的团购大佬之一。据悉,拉手网曾数次尝试IPO但都未果,
外有百度糯米、美团及大众点评,内部盲目扩张、员工冗杂,拉手网的活路被这内外交织的困境堵得水泄不通。2014年,被江苏三胞集团收购或许是它最好的出路。
投资阵容:
2010年4月获得天使投资泰山创投的注资,6月获得金沙江创投等投资机构的500万美元A轮股权融资和500万美元的财务借款。
2011 年 4 月,拉手网获得 1.11 亿美元 C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麦顿投资、历峰集团和 Remgro limited、金沙江创投以及其他两家基金共同投资。2011年市场高峰期拉手网的估值高达11亿美元。
2011年10月底,拉手网启动在美国的IPO,拟融资1亿美元。但冲击IPO告败,公司估值也迅速缩减到6亿美元左右。
2014年10月江苏民企三胞集团签约收购拉手网,价格未披露。
NO.6 8848:从“中国B2C领头羊”到被投资人清算分割
身价变化:从估值5亿美元到最后清算时账上的2000万美元
年创立,创立之初是连邦公司的电子商务部,业务模式为B2C,1999年独立,成立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连邦的IDG董事林栋梁决定投资8848,而薛蛮子拉来趋势科技的张明正和雅虎CEO杨致远,以及软银孙正义一起入局。1999年8月,他们拿出100万美元从北京连邦手中购买8848一半的股权。
1999年10月,海外投资和北京连邦分别再拿出100万美元和60万美元注入8848。
为了8848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IDG联合其他投资者注册了海外8848.net公司,而8848.net出资200万美元参与了8848网站的业务重组。
2000年,IDG再投资数千万美元,成为8848第一大股东。
后在筹备上市过程中,据称,8848已经拿到了纳斯达克的代码,但在关键时刻,投资人互相就发行价格、发行时间等达不成一致而搁置,最终导致8848错失了纳斯达克上市机会。
不仅如此,1999年时,薛蛮子为8848引入新CEO,投资人孙正义偏好B2B,外界普遍不看好B2C,于是8848在资方的撺掇下宣布业务转型,尝试了许多B2B业务,但都不成功。
尽管8848创始人在其宣布转型前,坚持将8848的B2C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一家叫my8848的公司,但后来也因资方承诺资金不能全部到位,运营日渐艰难而引发了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
最后,老8848大规模裁员、团队解散,资本层面的矛盾激化;而my8848的2个股东也开始纷争。
最终的结局是,老8848的股东们将其账上仅剩的2000万美元左右分割取走。曾经的“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由此陨落。
投资阵容:
1999年,IDG、软银孙正义、薛蛮子、杨致远等100万美元购得8848一半股份。同年,海外投资和北京连邦分别用100万美元和60万美元注入8848。
IDG联合其他投资者注册了海外8848.net公司,该公司出资200万美元参与了8848网站的业务重组。
2000年,IDG再投资数千万美元,成为8848第一大股东。
NO.7 人人网:社交平台转型投资互联网金融自救
身价变化:74.82亿美元市值降至5.89亿美元
被称为中国版Facebook的社交平台人人网,2011年估值55.3亿美元登陆纽交所,上市当日市值74.82亿美元,如今其市值只有5.89亿美元。
人人网的前身为垂直校园社交的“校园网”,由于陈一舟不满足于仅做垂直细分领域,希望能拓展更多社会群体受众,但却遭遇新兴的微博微信的冲击,无论是从可烧的本钱上还是其内容生产方面,人人网对于腾讯和新浪来说都已不存在什么优势。
人人网一直谋求转型,但怎么转,成为人人网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两年以来,人人网也把目光瞄准了P2P市场。人人网转型玩互联网金融后,2016年6月,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净亏损为2320万美元,实现了连续五季度的亏损。
CEO陈一舟曾试图私有化使其退市,但因遭到股东的抗议而失败。股东要求陈一舟下课的呼声也是频频传出,频频投资互联网金融的陈一舟能否运用资本手段自救,还要静观其变。
投资阵容:
2008年4月,人人网母公司 “千橡互动集团”获得4.3亿美元融资,其中,软银投资400亿日元(约合3.84亿美元)持股40%,成为人人网第一大股东。2011年人人网上市后,软银持股比例变为34.2%。
关键字:亿美元,投资,万美元,融资,当当网,获得,估值,股东,沃尔玛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 华北图库
24小时点击排行
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的公务车拍卖活动于14日收官,343台公务车共有324台成功拍出,...
&&&&&&&&&&
赞助商链接“911”事件功臣黑莓陨落记
15:05:28&&来源:每日科技网
&  日堪称美国国耻日,在恐怖分子袭击世贸双子星之后,纽约全城通讯几乎陷入瘫痪,
然而黑莓手机却成为了当天全美的英雄。依靠着强大的BIS、BES邮件服务和BBM(大家可以理解成美版的微信),黑莓在&911&当天依然畅通无阻,
像&超人&一样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而在如今Android和iOS大行其道的手机市场,黑莓手机每况愈下,近期黑莓CEO程守宗不断地对手机部门裁员,外界也不断有黑莓要被联想或者三星等大厂收购的消息,甚至有消息称黑莓打算放弃手机业务。
  黑莓Q10
  作为一名BBer,对现在的黑莓可以说既爱又恨。爱的是我曾放心地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交给黑莓长达5年之久,它确实能让你的生活变的简单和惬意。恨的是糟糕的黑莓世界(官方的第三方软件下载平台)让我现在连叫个&滴滴&都不行。连这种基础的第三方软件跟不上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就更不要说售前售后的服务了。
  关于黑莓有这么句话&&中国的黑莓十台有八台是深圳华强北生产的。糟糕的软硬件整合能力和在国内市场的水土不服,使得这位&911&的功臣在当今手机市场的份额一缩再缩。如今美国用户只要承诺一年的在网时间,就能免费从运营商那里得到一台黑莓。难怪消息显示黑莓有停产手机的迹象,试问一款无法满足当今市场需求的产品又何谈销量?
  当然黑莓的问题都已经是老生常谈,之前也曾尝试在自家系统里提供转制apk的解决方案,但转制后的体验差强人意,并没有给黑莓带来实质的销量提升。如今这名困兽犹斗的巨人因为缺钱可能要被迫停产手机,在这生死攸关的转折处,是时候要停下脚步想想下一步的发展之路了。
  再见BBer
  至于黑莓会不会完全成为一个软件公司不做手机,我认为不会,一是手机市场这块大蛋糕并不是百家争鸣而是一枝独秀(手机市场90%利润都被iPhone占据)。二是黑莓在手机端有众多专利,具备做好手机的基础。三是曾经英雄的fans众多,只是现在可能埋藏在iPhone和安卓阵营中,随时等待&英雄归来&那一刻。我想黑莓还是会一直推出手机,但是市场地位是高端手机去服务之前消费者,还是出低端手机去网罗年轻人为未来打基础,这个真的尚未可知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德国:三件事件证明中国崛起 美国陨落
德国:三件事件证明中国崛起 美国陨落
来源: &&&&&&编辑:崔坚&&
内容提要:参考消息网报道德媒称,在新中国建立65周年之际, 3个事件表明了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在经济上的没落:收购一家酒店、一家企业上市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修正。
  参考消息网报道 德媒称,在新中国建立65周年之际,3个事件表明了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在经济上的没落:收购一家酒店、一家企业上市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修正。
  据德国《我们的时代》周刊10月31日报道,中国安邦保险集团为收购一座酒店支付了迄今最昂贵的费用:19.5亿美元。那不是一般的旅店,它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酒店: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
  中国人马云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创造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上市活动。
  尽管除中国以外几乎无人知晓及购买阿里巴巴的产品,但它在国内市场的营业额超过了亚马逊和亿贝公司的全球营业额。
  而最后一项,在10月初的年会上,IMF提交了个别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修正数据。根据修正后的数据,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在2014年底将超过美国:中国是17.632万亿美元,而美国是17.416万亿美元。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毙伤俘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2000多千米
A.血战卢沟桥&&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葬花小CRKnv0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联系方式:000-000000&&
您的位置:&>&&>&&>&>正文
几点看法:关于贴吧的坠落 兽虐狂暴
时间: 22:25:12&&&&来源:&&&&浏览次数:&&&&
无论是飞速下坠的百度贴吧还是流离失所的贴吧用户,「自作自受」和「死得其所」这两个词语,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勾划。
1、百度因为深陷腾讯旗下阅文集团的版权诉讼,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主动封禁了几乎全部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贴吧,其杀伤性直逼七年前的「高校风波」,在那一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精准积聚学生群体的数千个大学贴吧被砍杀殆尽,不留任何隐患。
2、彼时的政治压力与今日的商业压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在常规情形下,巨头企业的法务团队有着足够的能力使出「拖字诀」,并将这类案件放进避风港的口袋中。贴吧这次的直接溃败,其实相当诡谲,那些因此而沦为「失地农民」的读者 包括很多误伤的,比如四大名著的贴吧也被殃及关闭 满腔怨言却无处发泄。
3、指责百度固然是全无风险的政治正确之举,它在解决方案上与自暴自弃无异,不再顾及贴吧的剩余价值。而这正是那些一边使用贴吧一边鄙夷百度的用户的求仁得仁,据我所知,「血友病事件」之后,贴吧产品被百度视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祸首,无人敢保。
4、贴吧这款产品,在其十几年的历史里从未实现盈利,而且失去了独立拆分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5年伊始,贴吧开始着手商业化,试图为百度贡献营收。不料事与愿违,即使贴吧已经倾尽全力 用批评的言论来说,是丧心病狂的牺牲用户体验 那些最后的变现数字都在百度的整体营收里充其量不过九牛一毛,而且相比日益增长的技术与销售成本,贴吧还是没能盈利。
5、不挣钱但不挨骂,没事,挣钱却挨骂,也没事,只是既不挣钱又频闹危机,这就给贴吧这款产品带来了灭顶之患。贴吧地位的一落千丈,致使任何继续为贴吧加大投入的声音,在百度内部都显得微弱而理亏。而百度在对待鸡肋产品的手段上,素来杀伐决断,比如早在百度赴美上市前夕,为了规避美规对于P2P的监管,百度将其用户增长极快的一款下载工具「百度下吧」 当时对迅雷造成过不小的压力 彻底关停,并无犹豫。
6、所以,这样的结论或许有失严谨,但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正是那些贴吧用户不断阻碍贴吧变现并给贴吧使绊的作为,看上去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贴吧被骂得体无完肤、商业化被从日程上拿开 最后招致了来自商业公司的「报应」。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我不做了还不行么?
7、作为数字社区概念的提出者,霍华德 莱茵戈德认为,建造于互联网之上的虚拟社会只能是「想像共同体」,而不足以被称作「法理社会」。前者异于后者之处在于:权利的赋予来源问题。拥有「主人」心态的贴吧用户,断然无法绕开人情和世俗的心机,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贴吧这摊资产,再烂,也是百度家的。「想象共同体」的立足之地仰仗从无到有的信任和放权,否则,代价必然会有全体成员承担。
8、经此一役,贴吧的气数将尽,服从法院的判例的最大不利,在于「形成惯例」。作为UGC平台,如果运营方欠缺庇护意愿,那么接下来,影视、综艺、动漫都将成为重灾区,就像豆瓣曾经被迫停掉海量电影条目中的「讨论区」 经常会被用户拿来分享下载链接,审查难度很高 贴吧不会有着更乐观的想象。
9、商业文明必然是功利的,伪饰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无论是飞速下坠的百度贴吧还是流离失所的贴吧用户,「自作自受」和「死得其所」这两个词语,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勾划。
10、几年前跟踪过一起事件:某城市的NGO拉到企业的一笔资金,资助了10个因家境贫穷而无法负担学费的大学生。受企业要求,这些学生参加了一场流水化的受助仪式 你懂的,让老板上台风光一把,在镁光灯的包围下给贫寒学子发钱 后来有媒体炸锅,怒骂企业作秀不顾人道尊严,在当地搞出不小的舆论危机,企业也被喷得狗血淋头,认栽。次年,NGO再去找这家企业募资时,被客气的拒在门外,而名单上的新一批学生,都没上成大学去了南方打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验证码:&&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今日热点推荐
Copyright& AC新闻 .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北地区有哪些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