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君子食无求饱饱,居无求安有感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多榜官门曰 榜:张贴B.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C.亦须坐之 坐: 定罪D.以旌吾过 旌:表彰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3分)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from 阅读答案__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来自 end#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答案4.(3分)D(显示、彰显)5.(3分)A(③是破案的具体手段。④为柳庆自叹。⑤是宇文泰的话)[学科6.(3分)C(匿名信是柳庆假托罪犯之名写的,目的是诱引罪犯自己投案)7.(10分)⑴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带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译出大意给2分;&殊&、&桎梏&、&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⑵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译出大意给2分;&断狱&、&辟高门&、&庶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小编推荐阅读答案: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
48小时热门读《论语》故事---《千里拜师》有感_读后感_随便看看吧
读《论语》故事---《千里拜师》有感
《论语》故事------《千里拜师》讲的是:东汉时有一位大臣叫李固,他的学问已经很高了,但是他听说有一位老先生知识非常渊博。他就不远千里去向那位老先生求学。开始老先生拒不收徒,后来他用真诚打动了老先生,最终被收为徒。
读着这个故事,我仿佛看到李固在老先生门前苦苦等候的样子,我也仿佛看到老先生感动不已的样子…….我觉得李固真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艰辛的人!他十四岁时就已经名满京城了,但他还不满足自己的学问,克服困难去拜师求学。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孔子拜师、程门立雪等谦虚、好学的故事。其实,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谦虚、好学的人:我的妈妈是一个化学教授,要带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她的学问已经很高了,但是为了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知识,她还是离开家乡,去法国留学,尽管她很想念我和家乡的亲人;还有我的爸爸,他在外企工作,他为了更好地和外国人交流,40多岁了,每天还坚持不懈地学英语,参加新东方培训班……..这些谦虚、好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自己有再高的成就,也要继续向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学习,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我们从小就要向这些谦虚、好学的人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好学、谦虚的好孩子。就算自己的学习已经很好了,但还是要努力学习,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读《论语》故事---《千里拜师》有感】相关文章
上一篇:没有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时代教育》2005年14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摘要】: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章第十四句。讲的是志在做君子的人所应具备的条件。做君子需什么条件呢?关键是好学。好学学些什么呢?则是这段话所要阐述的精义。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纷薰馨豁育薰耀氰豁戮考弩介 霹熏浑纂器一翼寡 好学第止是学“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读书人应宋贫乐遣,木为外在的物一质奔件所影帅奏市读 霏醉骡嚣羹雀霎霆蕊暮露薰一霹蕊蒸 ,找好丰作的自 奋也不能算好学。因为这样学习永远不能提高人生的境界,永远不能求得生泥 书、再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英子;[J];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吴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陈增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乔天;[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6期
达翔;[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宋绪连;[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郭志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陈美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李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罗汝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小燕;[N];国际金融报;2000年
王皑霞;[N];光明日报;2000年
梁涛;[N];光明日报;2000年
刘建伟;[N];市场报;2000年
刘茗;[N];中国企业报;2001年
田永胜;[N];光明日报;2001年
安文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晓文;[N];吉林日报;2001年
彭俐;[N];北京日报;2002年
王世征;[N];中国艺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强;[D];山西大学;2005年
陈会亮;[D];河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子食无求饱,
【词目】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读音】shí wú qiú bǎo,jū wú qiú ān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指对生活要求不高.【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为您推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明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不是一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而是有思想、有道德、勤思慎言的人。在现代社会,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我认为应该是:1.做事上:专注、出色、有原则.2.做人上:敦厚、谦和、有诚信.3.态度上:不争、不贪、不献媚.4.品德上: 有格、有节、有分寸...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 正直的人吃饭不求饱,居住不求安全安适(居无定所)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十则君子食无求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