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题西林壁的诗意和诗意

查看: 527|回复: 12
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诗词合集
作者:蒋加成
本帖最后由 蒋加成 于
09:51 编辑
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诗词合集
作者:蒋加成
一舞醉倾城 吊楚子屈原
作者:蒋加成
一舞醉倾城,
楚子悠悠恨。
报国无门放逐丢了魂。
泪洒堪江叹,
亮节警世人。
热血满腔忠烈民族魂。
离骚奠诗魂,
报国空留恨。
千古伟业丹心落凡尘。
只把忠魂赞,
设祭放荷灯。
劲舞龙舟搏击浪翻腾。
励志醉倾城,
热血满腔泼墨吊诗魂。
浩气长存华夏共图腾,
热酒敬先人。
千古忠魂祭·屈原念
江苏蒋加成
端午思亲香粽裹,杏仁百果核桃全。
忙前忙后精心备,粽叶牙痕沥沥明。
贤妻出语源由问,粽叶江材故事听。
平贵探亲沿路阻,芦苇叠咬祭屈原。
夫君解释看分明,至古传承忠义全。
浩气长存忧患去,英雄爱国吾心铭。
荷灯远放祈神明,雨顺风调人杰灵。
大义忠魂家囯保,神州处处享安平。
百舰争流勇向前,声声擂鼓震天庭。
离骚舞曲风流看,励志图强伴吾行。
长亭怨慢·祭屈原
江苏蒋加成
& &&&楚子恨、飘零柳絮。亡国铭志,汩罗江去。烈烈忠魂,只身游警世人误。祭先人矣,香粽裹、荷灯暮。暮若载星河,水天映、朦朦无处。
& &&&饮雾。落乡村巷道,归旅客流无数。娘家去也,孝道敬、爹娘叮付。合家喜、亲切纷呈,抢忙活、儿孙为主。忆思屈原传,纵古叹今千缕。
江城子慢·屈原祭
江苏蒋加成
& & 遍寻屈原迹。评历史、楚子恨空寂。憾朝夕。端午祭,竞赛龙舟争色。鼓声急。百舰争流齐用力,声威壮、人文承古籍。艾蒲草叶斜檐,思亲粽子南北。
& & 离骚诗魂浪漫,述亭园绝唱,千古瑶瑟。竞争的。恢宏韵、曲径回廊花掷。总难得。斜倚凭栏珠泪洒,忘情切、千年残断璧。醉伊不整衣衫乱身侧。
端午民族忠魂叹
作者江苏蒋加成
汨汨—江东流水,
落尽繁华。
子胥含冤端午,
沉尸在江畔。
屈子满腔怀国恨,
汩罗江一跃千古憾!
浪涛滚滚金沙岸。
每到端午英魂祭,
香烛 、荷灯、龙舟南北赛。
劲舞奋发、擂鼓九州。
声声呐喊震霄汉。
民族之魂忠勇赞!
骚客赋兴,文豪泼墨。
篇篇佳话令人赞。
诗咏、乐奏、歌唱、
劲舞翩翩起!
黄花垂髫怀古扬今,
聚涌亭园、江岸。
异彩纷呈百花竞放!
尽孝道千里赶!
团圆聚宏古遗风。
馊粽吃传承谈。
年年端午、端午年年。
五湖活跃四海响应。
人文历史、亲情传承。
—代代风流今朝看。
追求诗意的人生
天哪,蒋帅哥好诗多多呀!!!问蒋帅哥好!!!端午好!!!诗人好!!!
追求诗意的人生
一组怀人佳咏,加亮赏学。
追求诗意的人生
问好蒋兄,端阳快乐!
追求诗意的人生
天哪,蒋帅哥好诗多多呀!!!问蒋帅哥好!!!端午好!!!诗人好!!!
问好美女端午安康幸福
追求诗意的人生
一组怀人佳咏,加亮赏学。
谢萧兄节日安康幸福
追求诗意的人生
谢萧兄节日安康幸福
60ec6c18f48306dc-4a8fb02-71a65f8fffac8da6f423a49a_i.jpg (13.11 KB, 下载次数: 0)
20:12 上传
追求诗意的人生
追求诗意的人生
赏学巨制,问好先生!
追求诗意的人生
祝你假日快乐!
追求诗意的人生
哇,这么多啊,厉害!
追求诗意的人生
哇,这么多啊,厉害!
追求诗意的人生
哇,这么多啊,厉害!
追求诗意的人生
Powered by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来源:文学网
  《北征》是唐代诗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诗人从凤翔到~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当时宰相房g被贺兰进明等人诬谤受贿而论罪,作为左拾遗的上疏为房g辩罪,触怒唐肃宗,下三司问罪,得张镐营救释放。八月,肃宗命他离凤翔探家,实为遣归。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
  《北征》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郊入地底,泾水中荡。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V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n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P,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伺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赏析】:
  这首长篇叙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写的,共一百四十句。它象是用诗歌体裁写的陈情表,是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自己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显然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征。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征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串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征。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爱子对自己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下页更精彩:1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相关推荐爱国古诗词-关于爱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目录-原文,译文,注释-【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线翻译网
关于爱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目录:&&&&& &&&&&&&&&&&&&&&&&&&&&&&&&&&&&&&&&&&&&&&&&&&&&&&&&&&&&&&最后整理:2012.12诗词中的“爱国”【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诗词中的“爱国”【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代) &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
忧国忧民,忘我私利。 &
不以己身喜乐为安, &
而以芸芸百姓苦乐为念。 &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唐代)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健在,绝对不会允许异族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龙城飞将今天还在! &
就在国土上一颗颗无异于英雄的爱国心, &
就在与先辈战将一脉相承的一腔爱国情。 &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示儿》陆游(宋代) &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沦丧领土的那一天,不要忘记在家祭祀时把胜利的消息告诉地下父母。 &
人虽将死,其心未灭, &
人生尽头,热血未冷。 &
拳拳爱国之情, &
生前死后不忘。 &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曹植(魏晋) &
为了解除国难甘愿献身,把死亡看作像是回家。 &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
如同叶落归根般自然, &
如同栖息家乡般安宁。 &
虽死犹荣,虽死无惧。 &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陆游(宋代) &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的一生所为,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
爱国是不讲条件的, &&
爱国是从不设限的。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 &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所想的是替国家防卫边疆。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有一种情怀超越自我,叫心怀家国; &
有一种牵挂无关私情,只忧国忧民。 &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
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下来,我是在哀叹人民的生活有多么艰难! &
男儿有泪不轻弹, &
然而,为国为民,悲天悯人, &
下泪真豪杰, &
动情大丈夫。 &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
说时容易做时难。 &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 &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只是莽撞的勇敢; &
知难而上的无畏,才是担负一切后果的勇于担当。 &
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
我一身用以报国,虽万死而不辞;但双鬓已经斑白,再也无法使它变成黑色。 &
如果人生有多次, &
愿次次奉献祖国,必此去无悔; &
然而生命无法重复, &
到白首尚未志酬,叹报国无门。 &
1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忠肝赤胆,铁骨铮铮,死得其所。 &&
担当生前义事, &&
何惧身后荣辱!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
  ,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
  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
  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
  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
  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独指??
  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
  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
  行》),“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
  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
  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
  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
  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
  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扬子江》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品赏析: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
  (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
  被害。
  《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
  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绝句》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品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
  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
  《咏石灰》
  年代: 明 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于谦十七岁时写的。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内容评析]「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是由石灰岩烧制而成。第一句写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锤万击」,将整块整块的岩石凿
  开击碎,然后将它们运出云封雾锁、险峻陡峭的深山。而「出深山」还仅仅是开始,接着石灰岩被投入石灰窑中烧,而且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
  烧成坚硬的生石灰。「只等闲」三字以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其面临一切严酷考验时镇定自若的神态,无论「千锤万击」也好,「烈火焚烧」也好,它都感
  到根本算不得甚么,可见其何等坚强、坚贞!
  石灰岩经过了火的洗礼,还得经过水的考验。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坚硬的生石灰经过一阵爆烈,逐渐解体,最终溶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供人们粉刷墙壁,
  于是在人间出现了一座粉妆玉琢的白色宫殿。「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仿佛听到石灰在说话了:「将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灰浆水,我也
  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呀!」诗人是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执着热烈的追求。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写自己,勉励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要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
  《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品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
  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
  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
  ”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
  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
  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
  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
  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
  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浏览更多版权信息,别忘订阅版权云
  ┃版权云微信服务号:版权云 &- 长按可复制
  ┃内容征集邮箱: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版权云"是国内首个开放式版权服务平台。是汇聚版权内容资源...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爱国的诗句与诗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