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学生事件辗压事件坦克

邓,小。平,用。坦。克碾。压大。学生事件-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邓,小。平,用。坦。克碾。压大。学生事件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9:13:03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邓,小。平,用。坦。克碾。压大。学生事件”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邓,小。平,用。坦。克碾。压大。学生事件”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邓,小。平,用。坦。克碾。压大。学生事件具体是什么情况?,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镇压呗,有些学生当时反对改革解决方案2:有具体些的吗?解决方案3:不清楚,新闻上大多数不可信,真相已经被掩盖了,你又何必去追问呢解决方案4:好吧好吧解决方案5: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金门战役国民党有多残忍:几百坦克碾压解放军|金门| 战斗_凤凰历史
金门战役国民党有多残忍:几百坦克碾压解放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为:金门战役后国民党军在海滩清理战场。
军长高魁元任职后,屡吃败仗,被讥笑为常败将军。这次,见解放军登岛人数极少,是出气报复的好机会,便亲自驾驶坦克,冲在最前面,指挥几百辆坦克开往古宁头海滩来回辗压,血肉之躯的解放军谁能抵挡得住?
核心提示:军长高魁元任职后,屡吃败仗,被讥笑为常败将军。这次,见解放军登岛人数极少,是出气报复的好机会,便亲自驾驶坦克,冲在最前面,指挥几百辆坦克开往古宁头海滩来回辗压,血肉之躯的解放军谁能抵挡得住?& 本文摘自:《椰城》2007年03期,作者:刘英才,原题为:《台湾海峡风云录(一)饮恨金门》 1.攻金时间一再推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在厦门战斗后,紧接着发起金门战斗。叶飞在这场战斗中,留下的却是难以忘怀的惨痛教训。 究其失利原因,话还要从筹划漳厦金战役说起。那时,福州、厦门还在敌手,金门只有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的第五军、二十五军(留厦门一个团)和台湾调来的二0一师(欠一个团),总兵力不足两万。那时,叶飞就做过打算,并决定以我二十八军和二十九军一部攻打金门。打下漳州后,本来要同时攻取厦、金,因渡海作战船只匮乏,才决定先厦后金方案,二十八军攻金任务不变。攻取厦门前夕,叶飞命令二十八军的二五一团和二十九军的二五九团,先期攻取了金门对面大嶝岛,进入攻取金门的准备状态。& 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在福州治病,担子一下子落在副军长兼参谋长肖锋的肩上,领导力量明显薄弱。肖锋到各师检查准备工作,各师的领导们向他反映部队虽然求战情绪高涨,但船只不足,并未引起他的重视。肖锋向叶飞报告了金门作战的准备工作情况。叶飞指示说:&金门敌人不可轻视,发动攻金战斗,务必保证有运送六个团人员的船只才行。第一梯队登陆后,就要占有绝对优势。&& 肖锋焦急地说:&现在兵团分配给我们的兵力,对付目前金门的1万多敌人,按理说不成问题。但我担心的是如果敌人增援金门,前景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恳请兵团进一步查清金门岛上敌人究竟有多少,不能盲目进攻。&& 叶飞点头应允说:&这一点你放心,我已关照了七科(监听科),要他们经常向你们通报敌情,但你们必须抓紧时间筹船,争取在金门兵力不增的情况下发起战斗。&即金门战斗宜早不宜迟。& 10月17日,厦门解放,叶飞命令梁灵光为厦门市长。兵团离开同安那天,叶飞又将肖锋、李曼村叫到了同安,向他俩反复重申攻金作战任务,并做出三条决定:一、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率两个团,归二十八军指挥,参加攻金战斗;二、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作为攻金预备队;三、10月20日发起攻金战斗。& 叶飞宣布了三条决定后,向肖、李二人详细介绍了厦门登陆作战解放厦门的经验教训,提醒他们要注意敌机轰炸船只,做好要疏散、伪装、隐蔽;并告诉他们,登陆作战胜败的关键在于首先登陆攻占滩头,迅速构筑工事,准备击破敌人反扑,巩固登陆滩头阵地,待后续部队全部登陆集结之后,展开向敌纵深发展。& 肖锋问:&金门敌人现在是否己增加了兵力?&叶飞回答:&根据前几天截获的情报分析,驻潮汕的胡琏十二兵团已离开潮汕,去向不明。刚才又问情报部门,他们回答胡琏还在海上徘徊。我分析胡琏动向有两个,一是金门,一是台湾。据我所知,胡琏不愿意去金门,发电请示蒋介石。&叶飞果断地说,&你们一定要乘胡琏还未到达金门之前,发起登陆,一举攻下金门。&& 刚解放的厦门十分混乱,人心不稳,土匪和暗藏特务活动猖獗,破坏活动不断发生,20万市民严重缺粮。新成立的市政府,职权局限在厦门岛,无法从泉州、漳州等地调拨物资。为此,厦门市政府请求十兵团进驻厦门,特别要求叶飞坐镇厦门主持工作。& 叶飞无奈,只好将部队工作交给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培善负责,兵团指挥所由陈铁君负责。& 10月18日,他们确定于原定的20日发起攻金战斗,但到了这天,才筹集到100多条船,离运送六个团兵力所需要船只相差甚远。肖锋请示兵团,刘培善同意将日期推迟到23日。22日中午,肖锋又报告说,目前才筹集到120条船只,23日战斗恐难发动。刘培善考虑后决定,将三十一军解放厦门的船只拨交二十八军,并推迟至24日夜发起战斗。& 24日上午,二十八军前指在浦江再次召开作战会议,参战的二十八军和二十九军3个师长及6个团长在会上发了言。& 八十二师和九十二师领导们说,部队求战情绪很高,愿为解放金门做贡献。军部侦察科长说,胡琏兵团的两个军已到金门海域。& 八十五师朱云谦师长说,二五三团还缺一个营的船只。& 八十二师钟贤文师长说,征集来的船,小船多而大船少,水手来自外地内河,不熟悉海上航行,协同不力,调度不灵&&& 大家发言中反映出严肃问题:攻金条件还不成熟!& 肖锋听完大家发言后,考虑到兵团对攻打金门宜早不宜迟的要求,忽略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做出决定说:&今晚发起战斗,是完全可以的。这次战斗,估计会有三种可能性出现:第一按我们的设想打下去,争取26日解放金门:第二注意敌情变化,如果敌情不是我们所掌握的,这场战斗就难打了;第三最坏的情况是,我们登陆时胡琏兵团也登陆,敌人利用军舰运输方便,又有空军掩护,就会对我发起猛烈攻击,我们要做好伤亡四五千人的思想准备。&他看了看大家,接着说,&如能打下金门,歼灭汤恩伯集团,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打下基础,这个代价我觉得是值得的。渡海作战我们没有经验,主客观条件很勉强,我们要凭着英勇顽强的精神,打好这一仗,打赢这一仗。&肖锋决心很大。 会后,肖锋向刘培善报告了会议情况。他汇报说,战斗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并决定今晚发起攻金战斗&&& 金门战斗后,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十兵团在厦门老虎山开会时,总结金门失利教训的会议记录写道;&肖锋、李曼村除检讨其轻敌急躁外,并承认对下面反映攻金条件未成熟的意见未向兵团反映、爱面子怕受责备不负责任的错误态度。&这是后话了。& 却说刘培善听了肖锋汇报,代表兵团首长做出回答:&批准你们的作战命令,只要第一梯队能上去两个团,船来回运两次,再上去第二梯队,就可以拿下金门县城,我在厦门再找几艘小轮船。&& 肖锋犹豫片刻,在电话中问:&金门守敌究竟增加了没有,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刘培善回答说:&据内部电台报告,金门敌情没有变化。胡琏兵团还停在海上,到金门还是到台湾,还举棋不定。我们一定要抢在胡琏兵团前头拿下金门!&& 在兵团首长一再催促下,加上攻击时间一推再推,肖锋压力很大。所以,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下达了作战命令。& 刘培善自1929年参加红军,到日逝世。40年戎马生涯中,一直从事政治工作,没有独立指挥作战经历。& 肖锋自1928年参加红军后,虽然历任政委、团长、师长、副军长,也无独立指挥过重大战役。&
[责任编辑:周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2230592
播放数:764997
播放数:29774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叙利亚被俘士兵遭IS新死刑 坦克碾压致死(图)
一名叙利亚士兵被伊斯兰国处“坦克决”。
一名叙利亚士兵被伊斯兰国处“坦克决”。
据每日邮报报道,从ISIS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叙利亚士兵被坦克碾压,这是伊斯兰国首次发布“坦克决”的行刑方式。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7月7日夜,卢沟晓月,宛平城头,一群狂热的日本军人在上级的授意下,于北平的郊外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这几个军国主义分子带给中国伤亡3500万人灾难的同时,也把自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图为日,北平南苑,日军德川部队军官在查看空袭报告。
七七事变后遭撤换心梗发作死亡
报应来得最快的是田代皖一郎,在七七事变发生没几天就死了。他是日本佐贺县人,1913年11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25期,同期同学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中岛今朝吾,还有后来当上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
七七事变中驻扎在北平的侵华部队隶属于中国驻屯军,是依据《辛丑条约》中列强驻兵特权而成立的。日本常驻兵力5000人,基本上是一个旅团的规模,此时的驻屯军总司令正是田代皖一郎。
1937年7月,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所谓训练演习,寻机挑起事端。7日夜晚,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是隐而不报。
8日凌晨,田代皖一郎下达进攻命令,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并于8日夜夺回了龙王庙及铁路桥,打击了日军的气焰。7月11日晨,日军统帅部做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并且撤掉了田代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的职务。这位中将本来年事已高,指挥作战力不从心,再加上撤职的打击,羞愤交集,心肌梗塞发作,躺了三天后暴亡。田代成了抗战开始之后死在中国的第一个日本将军,虽然不是被打死的。
图为在北京市区进行巷战的日军步兵分队。
牟田口廉也人称鬼畜牟田口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日方声称是中国军人挑起战端,实际上,他们当中已经有人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卢沟桥射击的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说这话的人是牟田口廉也,日本驻缅15军称他为“鬼畜牟田口”,士兵们惧怕这位长官超过了惧怕敌人。
卢沟桥事变时,牟田口廉也是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由于当天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未在北京,所以牟田口廉也成为了现场的最高指挥官。战事方起,他便迫不及待地赶赴第一线,7月8日凌晨4时,在沙岗村大枣园沙丘阵地的炮兵向宛平城开火,牟田口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炮,亲手点燃了战火。
图为日,日军在廊坊火车站设防。
因策动七七事变晋升为少将
立下如此“功劳”,牟田口廉也被天皇裕仁亲授金鹰三级勋章,晋升为少将。此后他飞黄腾达,1941年担任第18师团师团长,攻打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的新加坡,降迫10万英联邦军队,以“赫赫战功”容升驻缅甸的第15军司令官。
即便是在一贯嚣张的日本军人中,牟田口也是出了名的飞扬跋扈。当时前线士兵给他起了“鬼畜牟田口”的外号,还编了一首歌讽刺他:牟田口阁下喜欢的东西——一是勋章、二是女人、三是新闻记者。在缅甸战场上,这位骄傲的军国主义分子创造了一项佳绩——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损失最惨重的战役。
携带2周口粮就敢于进攻印度
1944年日军发动“乌号作战”,向印度发起大规模攻势。日本第15军3个师团及特种部队印度部队计10万大军,日军部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与猴子。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一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英军在战后总结这场战役时写道:“由于对后勤供应需要的估计不足,由于对英军部队战斗素质的估计过低,这就导致了日军的毁灭。”
牟田口带着2周口粮就率领10万日军进攻印度的百万英印联军,经过9周激战,日军弹尽粮绝大败。图为英印联军发动反击。
日军每天吃0.3两口粮 致大败
拜牟田口廉也的愚蠢领导所赐,经过64天激战,日军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一些进展,英印军的防线被迫向后移动。此时的牟田口廉也,确实已接近于突破对方防线。但是,他的部队经连日激战,疲惫不堪,官兵们缺乏给养,口粮从出发时的每天6两降到4两、3两、1.5两,甚至0.3两,战斗力大为下降。而英印军却大不一样,他们每天除了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还能得到诸如香&烟、甜酒之类的物品。
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的日军开始了撤退,残兵败将又患上痢疾、疟疾,在大雨和饥饿中苟活。日军约伤亡了3万多名,剩余的2万5千官兵大部分也是营养不良需要修整,在日军伤亡的3万多人中有1万多人死亡或失踪,很多都是病死的,日军的盟军印度国民军与缅甸自治军也有近2万人死亡或失踪。至于英军阵亡1万2千多人,负伤2万8千多人,染病2千多人,双方伤亡都很巨大。
战后未被起诉 把责任推给部下
战后,牟田口被盟军以战犯身份逮捕,不过没受起诉,后被释放,在东京开了一家料理店,并起名为“ジンギスカンハウス(成吉思汗饭馆)”,因为他与英军作战时,固执地迷恋所谓的‘成吉思汗’式战术。在受到报纸、杂志采访时,他不放过任何为自己洗清辩白的机会,并不忘把责任推到部下身上。牟田口于日去世,死前还叮嘱儿子在自己的葬礼上散发辩解传单。
图为七七事变后,沿北平白河进攻的日军谷崎部队。
以下棋能耐成为天皇侍卫官
河边正三本来应当是卢沟桥事变的主角,日本中国屯驻军的旅团长正是他,然而7月7日事件发生时,河边正在秦皇岛检阅部队,把侵华急先锋的“荣誉”让给了牟田口。这个富山县村长的儿子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后来又被天皇“恩赐”陆军大学27期毕业。早先是大正天皇的御前侍卫官,后来又做过昭和天皇的军事幕僚,同时也是一名颇有造诣的棋士。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屯军的参谋长桥本群紧急命令他返回北平。8日下午,河边正三赶到丰台镇直接指挥一线部队。9日凌晨,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定,河边正三却不按照协定撤退军队,仍将第1联队主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附近,一部分兵力占据沙岗。当中国军人执行撤兵协定时,日军背约再轰宛平县城,发射一百余发炮弹。
官运亨通任侵华日军总参谋长
七七事变的战犯当中,河边正三的官运最为亨通,1941年升为关东军第3军司令官,1942年转为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1943年就职缅甸方面军第一任司令官。此时的河边已经成为太平洋战场上一个重要战局上的最高指挥官。然而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在那场悲惨的英帕尔战役中,河边正三是总司令,指挥前线部队的正是他的老部下,那位人见人怕的牟田口廉也。战役失败后两个人统统被日本大本营撤职,牟田口廉也由于缺少靠山被转成了预备役,而河边正三则依靠官场上的老关系进入了参谋本部。
仗是打败了,官却越做越大,1944年12月河边正三就任日本本土中部军司令官,负责安排“本土决战”的准备工作。1945年2月,中部军改编为第15方面军,河边又当上了方面军司令官,同年4月,河边成为陆军航空总军司令官,企图以残存的航空部队顽抗到底。
在法庭胡说七七事变是冯玉祥发动
盟军占领日本后,河边正三被指定为甲级战犯,但未受起诉。在远东国际法庭上,日方胡说“卢沟桥事变”是中方挑起的,是第29军先开的枪,结果被驳斥得无法自圆其说,河边正三作为重要证人,转而胡说卢沟桥事变是冯玉祥挑起的。河边正三此言一出轰动全场,他信誓旦旦说,冯氏当时正处于反对蒋介石失败后的失意之中,想利用华北紧张局势掌握实权,因而在卢沟桥制造摩擦,从中渔利。
作为“七七事变”时两国谈判中方代表的王冷斋也出席了辩论,他对此怒不可遏,揭发了河边曾指挥日军炮击宛平城,将专员公署等地全部轰毁的事实。河边正三见自己的罪行公诸东京法庭,顿觉狼狈不堪,忙灰溜溜走下证人席。1947年9月河边正三被释放,经历了残酷战争,逃过了法庭制裁,这位军国主义者渡过战后二十年的和平时光,于日去世。
由于不明敌情,一木清直带领800日军主动进攻上万美军,最后大部分阵亡,其余士兵逃入丛林。
卢沟桥日军长官即是一木清直
卢沟桥事变的罪魁祸首中,下场最惨的是一木清直,时任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少佐大队长。“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向中国守军挑衅的是这个部队,向宛平城开炮的也是这个部队,向卢沟桥守军发动首次攻击的还是这个部队。可以说整个“七七事变”,就是由这个第1联队第3大队挑起的。中日开战后,一木清直少佐亲自坐镇丰台,命令所属第8中队以演习为名向中国宛平守军37师219团3营挑衅,在卢沟桥打响了罪恶的第一枪。
事变后一木“荣获”天皇授予的金鹰三级勋章,短短两个月内就从少佐越级晋升为大佐。1942年4月底,日军组编旭字一木支队,由一木清直担任支队长,率精兵3870人,乘船南下,参加中途岛作战。6月6日,日本海军在中途岛铩羽而归。8月7日,一木奉命支援瓜达尔卡纳尔岛,18日晚一木支队在瓜岛登陆,争夺岛上的亨德森机场。
认为美军只有1千人 带8百人进攻
根据日方的情报,守岛的美军只有1000人,骄横的日军以为美国人不堪一击,惧怕夜战和白刃战。一木清直留下116人看守滩头阵地,率领其余800余人和2门小步兵炮,不等后续部队到达,直接向机场扑去。他们不会预料到,对手是美军中战斗作风最顽强、战斗意志最坚强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11000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遭到最顽强抵抗的威克岛,科雷吉多尔岛,就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把守的。
开打发现美陆战第一师全在这里
只有800人的一木支队很快尝到了苦头,一开打才发现美军根本不是1000人,而是11000人。想用800名没有重武器的日军击败上万美军海军陆战队那是妄想。很快被具有优势兵力兵器的美军把日军打得损失惨重,一木清直也多处受伤。一路上倒下的日本兵哀声遍地,美军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派出了医护人员前往救助,日军伤兵竟拉响手檑弹与医护人员同归于尽。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闻讯后勃然大怒,下令对投降者不予生命保障,并出动轻型坦克去彻底消灭日军残部。绝望之下的一木清直向上级发出“一木支队全军玉碎”的电报,然后躺在瓜岛潮湿的丛林里,被美军坦克碾得粉身碎骨。
值得一提的是,死在美军手中的第一个支队级军官正是一木直清。按照日本陆军的传统,不是陆军大学毕业的军人很难升上大佐以上的军衔,一木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这个家伙在死后总算圆了自己的将军梦。
作者:酋长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76年“天安门事件”全过程-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
1976年“天安门事件”全过程
1976 年清明节,广大群众自发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粉碎“四人帮”后,中共北京市委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8年反革命事件起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