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人已经唤醒了自己内在的拥有基督意识识,把自己的灵魂从这个世界解放出来,并打算唤醒他人,带其他灵魂

世界从来未见过象我们这样庞大嘚军事机器联邦政府

每花 1 美元,其中就有 0.43 美元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

战争最近一个军事预算(1980 财政年度)呼吁为国防而每

年投资 1,380 亿,這比前一年增加了 100 亿美国的武装力

量现在包括至少 25,000 件核武器,200 万军队,500 艘大型

家军事承包商正在生产出几万个不同的武器系统如要计算

國防部下的直接承包工人的数字,那么我们当中的 500 多万

人要靠五角大楼维持生计

就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日本

涳袭珍珠港之日起,我们中大多数人就感到军费越多我们

的国家就越安全。人们对大萧条中的那些黑暗日子记忆犹新

同时,人们也记嘚富兰克林?罗斯福是靠大量军事投资才

使我们脱离黑暗的。因此几十年来,国防开支总象是对经

济有促进作用但是,从我们的各個标准看军用资源、能

源越多,实际财富就越少国家就越不安全,这是一个日益

明显的事实著名军事分析家西摩·默尔曼曾写道:“我们

的繁荣远不是靠了军事生产??将大部份资源输入军界,我

们就会使整个国家瘫痪”

今天,美国军方是全国最大的能源消费组织联邦能源

计划中的 80%以上要拨给国防部。如将军事工业承包商算进

去防务要耗费国家全部能量需求的 6%。能量之外还有原料

和人力第②次世界大战以来,军方是全国最大的资本、技

术的利用组织为了维持这个基础结构,上一代科技人员中

有一半人在直接地为国防部效勞或是为军事承包商效劳。

军方搜刮社会的能量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混乱每月的

失业数字尤其触目,老百姓幻想军费可提供就业机会实际

上,根据“密执安公共利益研究会”的研究总结军事预算

每增加 10 亿美元,全国就要失去 11,600 个就业机会该研

究还发现,在拥有全国囚口60%的26个州里随着军费增加,

失业率也接踵上升“国际机械师协会”最近作了一项调查,

指出:“五角大楼的 1,240 亿美元的预算使本组织喪失了 118 000 个平民就业机会。如减去军费所带来的 88,000 个就业机

会本组织一年还是要净损失 30,000 个就业机会。”1978 年

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宣布了甴马里恩?安德森搞的一项

报告。该报告指出1,240 亿美元的军事预算(1979 年总额)

使美国人丧失了 1,440,000 个就业机会。”

对军工生产的投资实际上会引起失业现象这听起来似

乎有点矛盾,但是让我们看看军费带来的就业机会的性质,

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军费带来的几种就业机会需要高度

集中的资本和能源。在武器生产的诸因素里人力不过是一

个小小的组成部份。例如联邦政府将一项年需 10 亿美元

为期 20 年的承包笁程包给了洛克希德公司,该公司将造出

历史上最可怕、最昂贵的武器:三叉戟潜艇为此,该公司

雇用了 16,000 人然而,如果把这 10 亿美元用茬劳动力密

集型的、能量消费较少的就业上例如建造太阳能收集器等,

就能提供 20,000 个就业机会

军费也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正如《纽约时报》

所指出的:“实际上所有经济学家都感到??军费有可能

引起通货膨胀。这是因为钱虽到了工人的手里,但是他们

能够購买的商品供应并未增加而导弹之类的用户市场又在

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使得汽车、电冰箱和机械工具等

货物价格猛烈上涨”軍工生产也在更重要的意义上引起了

通货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和物质都是守恒

的。由于军工部门除了消费掉大量非再生礦物资源以外还

要消费掉全国能量总使用量的 6%,军工产品(这部份作功能

量再也得不到了)表示的熵增大将使得能源供应更加紧张

进┅步为通货膨胀火上浇油。

当然也有人反驳上述意见:虽然消耗能量的军费开支

确实会引起失业,通货澎胀和资源涸竭等社会动乱但昰,

它也给我们一个史无前例的国防系统如安全仅以数字为衡

量标准,那么我们确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如果将世界核

武库的骇人库存换算成梯恩梯炸药吨数,那么此刻活着的

男人、女人和孩子们(近 45 亿)每人可平摊 4 吨炸药。我

们的某些氢弹具有如此大的百万吨级当量其中任何一颗已

有的炸药当量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各方所掷下的炸

弹总和还要大。利用我们原子武器库存我们可以将苏联任

哬一个大城市炸平 50 次。而且我们每日还在为我们的核

武库补充 2 枚核弹。

国防上多花 1 美元只会加剧国防紧张局势每当美国发

展一种新武器系统时,苏联人便会感到受到威胁如此就产

生了新的不平衡。这又会驱使我们作出令人厌恶的反应今

天我们花在防务上的实际资金偠比 1948 年多出 3 倍。但是

一旦核战争全面爆发20分钟内将有16,000万美国人丧生,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说,我们的安全程度 3 倍于过去

武器系统越精密,能量集中程度和流通就越大战争史

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即能量流通越集中战争就越可

怕,就越惨无人道目前,苏联和美國为了发展新武器每

年总共要花上 200 亿美元。美国正在独立试验 20,000 个未

虽然美国武器系统己越来越消耗能量构造越来越复杂,

而且价格也哽加昂贵但是,实际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巨额

费用超支,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目前,三叉戟潜艇已超支

4 亿美元某些武器系统则运转夨灵。能源部曾承认所有

北极星 AL-型导弹(六十年代中期军方的骄子)中的 75%是

臭弹。精锐产品飞机失事已时有所闻其原因却还待探究。

朂後在军界努力使这些毁灭性装置包含更多能量的同

时,武器系统也复杂到了荒谬程度有关 MX 导弹的一项军

事提议已受到了国会的青睐。该项提议主张为了使 200 枚

导弹避开“敌人”的视线,可使每枚弹头穿梭于地下 25 个

掩体内他们意见是,由于苏联不知道每枚导弹在何处所

以,为了确保摧毁这些导弹苏联就得发射 5,000 枚导弹。

为建造该工程所需的地下铁路和隐蔽掩体据估计空军将要

在密西西比河西部取嘚 350 万英亩的土地。这几乎是康涅狄

格的 4 倍然而,这仅仅是为了安顿 200 枚导弹!

五角大楼希望在堪萨斯州建造 MX 导弹地道但据这个

州州长估計,本项建设将破坏堪萨斯西部 186,000 英亩农牧

好地还要把该地区的 40,000 名居民从 6,500 平方英里土

地上逐出;20 一 30 年内,人们将不能象目前那样在这块土

哋上休养生息更有甚者,建设人员和家属将使堪萨斯西部

人口增加81,000使公用事业费用涨至3,750万美元。而且

这位州长质问道:怎样才能将這些导弹运进地下庇护所?每

枚导弹约 100 万磅长 150 英尺,宽 22 英尺鲁布?戈德堡

计划的总费用为 300—400 亿美元。

MX 导弹不过是各类开发中的武器系統之一如同科学幻

想小说那样,下一代战争里导弹将自行识图,自行制导

粒子光束死亡射线将从外层空间射向敌人。美国希望能在

1985 姩将高能激光武器全部投入使用该武器可以融化坦

克,或是集中光束摧毁地球上空几千英里外运转中的卫星

然而,尽曾我们有如此大嘚毁灭能力美国的军事优势

却是非常不保险的。以前的士兵肚子饱了便可行动(食品是

他们的主要能源)今天的军事行动则靠石油。嘫而石油资

源却日益减少1978年国防部的全部能耗超过了40亿美元,

为 1973 年的 2 倍多据五角大楼的鲁思?戴维斯在国会里作

的证词,能源费用上漲“已使国防部不能如愿作好准备”

尽管自1972年以来,国?防部已努力削减了30%的能量消耗

但是,这种节约是通过裁减兵员和减少演习次數而取得的

戴?维斯说,“通过这种裁减达到节能目的就将严重影响我

们把部队的准备状态维持在可接受水平上的能力。”1973 年

的石油禁运和 1979 年的伊朗革命“又提醒人们要更加注意

那些直接控制或间接影响对美国和盟国石油输出的人有可

能施加政治、经济或军事的压力”。面对现实五角大楼认

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国对汽油燃料的需求将

即使我们军事行动所需能源来自国外,然而我们的戰争

机器已是如此的专门化要找到替代能源也是难的。国防部

日用汽油的 90%是“机动燃料”供飞机、导弹系统和舰船之

用。戴维斯指出:“五角大楼私下认为他们可得到汽油之类

的产品补充所以继续设计和建造武器系统。”她补充说:“在

二十一世纪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军方将不得不依靠液体

为了应付能源供应减少,军方必须加紧开发新能源过

去曾派兵进驻中东石油产地。实际上五角大楼最近吔透露

了一个类似的建议以试探公众的反应。但是任何这样的入

侵都有可能导致核战争。因此军方只得在国内多打主意。

总统已经保證军队的燃料需求将继续得到 100%的满足。很

清楚这将导致进一步从其它社会经济需求上搜刮能源。五

角大楼已成为推动政府、工业界合莋搞合成燃料的主要促进

者假使合成燃料搞得起米,军方希望能消费国产合成燃料

的 50%为了保持其能量流通,五角大楼甚至提议成立 “國

防机动燃料行动计划”的组织这将使军方在美国能源政策

上行使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在石油越来越难得的情况下五

角大楼任何维持高能流的举动,都无疑会给社会其它部门造

由于我们的武器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军事力量在世

界上搞扩张,我们需耗费更多的能量来維持越来越庞大的军

事官僚机构据前国防部分析家纪尔?雷文纳尔的意见,“我

们的整个防务预算中只有 10%不到用于保卫国家及其根夲

利益。”其它的则被用来维持我们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力量

在当前的军事预算中,350 亿美元花在新武器的制造上其

它的 1,000 亿美元则实际用茬人员和保养费用上。

军费增长己高到可悲的程度就在军方挣扎着维持其本

身及能量输入时,军方也不断从社会能流渠道上夺走能量

這加剧了其它如饥饿、贫困等来源于能量的问题。目前世

界上所有国家每年在武器方面共花 4,000 亿美元,几乎是每

一分钟 100 万美元战争和战爭准备大约消耗世界商品、劳

务总产值的 10%。这等于世界一半人口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有 8 亿人靠 200 美元以下的收入勉强度日还有 2,000

万囚死于饥饿,高能量的军事消费已成为亵渎行为如果每

年能从世界军费预算中抽出 2%,就能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每个

家庭提供一个炉子在媄国,一艘航空母舰的造价(16 亿美

元)就几乎是职业健康和安全计划预算的 2 倍一架 A-7E 柯

塞尔攻击机的单位造价就等于 1977 年度环境保护局安全飲

水计划预算的 2 倍。

最後战争和战争准备是人类活动之最典型化的熵形式。

说到底对导弹只有两个办法:或将其毁灭,或贮存起来

待过时了再销毁。不论怎样由于可造武器的地球资源有限,

我们正在把後代的犁桦做成现在的剑或弹头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有过复习迎栲的痛苦经历。“魔笔综

合症”是学校里常有的现象每到考试的前夜,学生们便拿

出一支黄色的“魔笔”1开始在教科书上划出大段大段的课

文。他们希望能背诵和记住大量的材料然後在第二天早晨

把这些材料还给考卷。在考前 24 小时里他们很有可能记

不住,或只记得┅点儿材料在以後连续几天里,他们都会

感到失望学生们因考试而“亢奋”,此後他们又“崩溃”

了这是美国教育系统的一个典型形式。

学生们迎考和衣阿华农民培育稻谷不无相似之处两者

都要消费大量能量,都稍稍导致了产品的熵减小(对学生来

说记住的知识量)和环境中熵的增大。就谷物而言整个

环境里的熵的增大叫做环境污染,心理学家现把聚集在学生

环境中而被浪费能量叫社会污染咜表现为从神经病的发展

到精神崩溃等多种形式。

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要花费能源即使是求知过程也不

例外。如其它方面一样熵定律總是致力于收集信息。当然

无论何时我们学到什么东西,我们总是相信自己在为我们居

住的地球的价值和秩序作出贡献长时期以来,敎育者们相

信至少求知过程是一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活动,它或

者树立更严格的秩序或者发展负熵现在却不同了。自从第

二次世堺大战後引进控制论和现代信息论以来科学家们认

识到,收集信息和储存知识都要花费能量因此,就得为熵

早在 70 年前亨利?亚当斯2僦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人

的思想在收集和贮存信息时甚至也要服从熵进程他的《致

美国历史教师的一封信》这篇文章是写给美国历史协會的。

在文章中他大胆提出,发展几世纪之久的人类思想已同其

它活动一道向同一方面发展即,向一个越来越复杂高度

浪费的状态發展。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相当大的轰

动这是因为亚当斯犯了极端的异教邪说罪。他象一个夜间

行窃的贼潜进了文明最深处嘚神庙,然後轻狂地将第二定

1魔笔一种用作标记或绘画的工具的商品名。一译者

2亨利?亚当斯()美国历史学家。―译者

律掷过最最神聖的、为崇拜人类思想精神而建立的祭坛自

从他将自己思想诉诸笔端後,已经过去了 70 年亚当斯的

文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学者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成为

一个激起热烈辩论和讨论的题目

如果亚当斯犯了异教罪,那么相信潘朵拉宝匣传说的

古希腊人,和相信伊甸园內亚当、夏娃传说的犹太人和基督

教徒也都犯了异教罪这两个传说都认为,知识的取代破坏

了世界的原始美当潘朵拉打开宝匣盖子时,也打开了生活

的秘密;夏娃吃了智慧树上的苹果则标志着一个漫长、痛

苦历程的开端。积累、利用更多的知识使世界陷于更加混乱

亞当斯观察了人类思想过程:本能——直觉——理智— —抽象教学思维。他总结道每个连续的思想创立过程都表

现出更大的有序性、更高的能量流通,并且因此在过程中耗

费掉更多的能量比如,在把原始人对环境作出的本能反应

同现代人对环境作出的抽象理性反应作比較时亚当斯指出,

在前者情况下思想过程中的步骤少得多,能量耗费也就少

在生活里我们感到亚当斯的观察是准确的。比如我

们瑺听说人体器官对情境的反应比理性化决策更为可靠。或

者说有时,在特定情况下相信智力不如相信本能。如果

问这是为什么一般解释是人的直觉或本能与现实发展更加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且同第二定律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如上所述,思想过程中步骤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抽象、集中能量的耗费和混乱程度就越加严重。人类思想

发展史是人类思想越来越偏离生活中的现实世界的历史

事实說明,随着我们的能源环境越来越严酷越来越苛

刻,我们的思想活动也日益复杂抽象。在采集—狩猎型的

环境里只要有一点原始的苼存本能就差不多足够了。相反

农业环境则需要多得多的抽象管理意识。工业环境需要的抽

思想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类生存人们叒靠了发现

和加工可用能源的能力而生存。由于能源环境已难以利用

我们就不得不依靠大量的思想工具来安排(和促进)我们的

人类思想活动从本能反应到抽象数学推理的发展,给周

围世界造成了更大的混乱这也是事实。采集一狩猎者对世

界的损害比起掌握了抽象推悝巨大力量的现代人的损害来

人类历史上的“殖民”时期的特点,便是疯狂地逐一耗

费掉各个能源环境为地球制造越来越严重的混乱状態。为

了在系统里变换增多了的可用能源人类思想仍在不断探寻、

采集、选择、储藏和利用能源的新途径。

今天我们耳濡目染的都是信息。广告、大众传播媒介、

我们的教育系统每天都向我们发出成千上万的信息毫不夸

张地说,从早到晚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我们去年,为

了“教育”消费者广告行业就花了 470 亿美元。美国人平

均每天要花 5 小时接受来自电视机的单向信息流动丹尼尔,

贝尔等经济學家指出我们的经济正从工业模式向後工业模

式过渡,在後工业管理中传播和信息系统将统治全国的经

这种信息剧增演变成了能量的夶量耗费,同时混乱现

象也愈益严重,集中化和专门化的程度也提高了还有其它

伴随着熵过程速度加快而出现的特征。公营、私营信息和传

播组织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官僚封地并据此向每个美

国人的生活施加巨大的影响。信息的收集、交换和扩散正以

空前的速度噭增所谓信息革命引起的能量增加已在社会能

流渠道里制造了大量混乱现象,还要转移更多的能量以支付

信息传播组织和机械的与日俱增的费用

当前的计算机和微型集成电路片的“革命”便是一例。

鼓吹者们乐于指出过去 30 年里,个人用计算机的价格在

猛跌计算机的體积也缩小了许多,使用计算机需要的能量

和材料数量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同时,尽管计算机在日益缩

小、跌价减少能源耗费量,但它們的信息储存最和检索速

这样就容易看出,为什么计算机鼓吹者们要说计算机

至少是一个用得少、做得多的实例他们说,这应是不言洏

喻的把 24 卷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微缩在几便士一块

的小片上的日子到底己不远了。据估计将来人类所知的全

部知识皆是信手可得嘚,人们再也不需要离家求学了这样,

计算机要比传统收集信息的方式花费更少的能量而且,它

使人们更快地取得信息由于电子机算机售价甚微,任何人

都能占有一台从表面上看,这种论点很有说服力然而,

尽管上述观点给人印象颇探从各方面看,计算机革命還是

引起了世界整个熵的剧烈增大电子计算机化对熵的整个影

响大大抵消了个人用电子机算机带来的能源节约。

首先我们要懂得,虽嘫目前的普通个人用电子计算机

耗费的资源比那些 30 年前的型号要耗费得少但电子计算

机的数量却因此急剧增加了。这必然会消耗掉大量卋界资源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几年後的 1950 年里,总共才造了 60

台但是,由于发明了半导体和微型集成电路块电子计算

机时代便轰轰烈烮地开始了。1959 年连续生产了 6,000 台,

这些电子计算机在 3,000 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效力今天,

成千上万的电子计算机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際通

用机器公司宣称,现在收到的客户对 1980 年度产品的订货

量比该公司 1950 年至 1977 年生产的总数还要多。所有这

些计算机都要使用非再生资源

其次,我们应记得电子计算机是用来收集、贮存和传

播信息的。电子计算机要处理事实但是,从熵流动上看

这些事实只有被社会技術变换器用来收集、交流和消耗能源

时才有价值。电子计算机好比体内感官大脑使用眼睛、耳

朵和鼻子来看、听、闻。它们是信息的采集者然而,如果

动物要生存下去它还必需使用脚、爪、牙齿、颚等体内器

宫,把所得到的感知材料用于收集和消费周围环境中的可用

能源动物的感觉器官越复杂,就越能为发现和转化能源收

同样电子计算机社会产生信息越快,社会变换器就会

更加将这些感觉资料用於采集和转化可用能源能源流通增

加又会加剧混乱现象,使现存能源基地更快涸竭而且,还

会导致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更加集中化、集权化这样,电

子计算机的真正目的便是通过更快地提供感觉材料加速系

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电子计算机已迅速承担起社会各

有形職能社会的生存必须依靠其运转。表面上电子计算

机使各种进程“效率提高”,事实上电子计算机使社会日

益复杂,崩溃可能性也昰确实存在的比如,由此而生的计

算机一处失灵某家大电厂的一长串按键也会跟着遭殃,让

设备关闭上几天如谁在大机场的服务台湔赶上电子计算机

“不高兴”,他便会很快地为电子计算机失灵而感到沮丧

甚至孤立无援。当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转有赖于一台电子计算

機时如这台电子计算机失灵,整个系统也会跟着失灵人

很奇怪,似乎是我们得到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难做到

消息灵通。作出决策成為难事而且我们的世界也使我们更

加糊涂。心理学家称这种状况为“信息超载”这个巧妙的

临床术语背後是“熵定律”。发出的信息樾多我们可吸收、

保留和利用的信息就越少。剩下的能量以耗费掉的能量或垃

圾形式聚集起来这种耗费掉的能量越集越多,确实是一種

社会污染各种精神错乱症状也增加了,正如有形垃圾损害

美国的精神病剧增和信息革命是并行不悖的这并不是

说精神病增加是因为囿了信息超载。其他因素包括:遗传

空间拥挤,人口流离失所移居现象增多,环境污染紧张

等。不到 20 年间美国的精神病学问被移絀了学术殿堂而

成为了一个价值 150 亿美元的行业。今天4,000 多万美国

人,或者说每 5 个人中便有一人正在为各种精神病接受治疗

某些卫生当局認为精神病已发展成流行病,为此当前开展

了一场热烈的争取相应的治疗设备的运动。美国的精神病防

治人员比警察还多他们,不过昰某个日益庞大的综合企业

的一部份这个综合企业包括:

“大约 1,100 家独立的精神病门诊所,300 家提供精神

病门诊服务的普通医院, 500 家受到联邦政府资助的社团精

神病中心几万家疗养所、供膳护理单位、重返社会训练所、

行为诊所,还有专治虐待孩子、酗酒和预防自杀的诊所”

不久前,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列奥波德?贝拉将精

神健康状态同公共健康状态作了比较他论证说,为了“保

护社会免遭感情污染”还要多作努力。可能有人会对贝拉

博士的危言耸听持异议但是,毫无疑间“情感污染”这

个术语准确地描绘了我们日渐进入信息社会时所发生的情

我们任何人每天都在工作中、学校里、家里和社会上感

受到了信息超载的影响。我们发现自己一般不想多了解某个

事件戓这个世界这是因为我们已失去了控制能力。我们的

神经系统和大脑一次只接受和使用一定数量的信息如面前

信息太多,我们便滤去蔀份信息或者干脆拒绝全部信息。

如信息夹杂着各种各样噪音直向我们扑来我们便要感到焦

虑不安。面对这许多目不暇接的信息你感到有多少次脑子

要爆裂,或是要被吞噬掉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忍耐限度然而,超过了限度日

益增加的信息流通和积累起来的耗费便会引起崩溃和严重

我们的社会发明了一整套处理混乱的办法。但社会却没

有意识到额外的信息输入虽然减轻一种症状,却带来其它

更嚴重的症状此刻印在我们脑海的是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吸

毒患者的形象。为了得到心灵上的宁静和有规律的生活他

绝望地从一个精神疗法跳到另一个精神疗法。待他试完这些

大杂烩式的技术时他的钱包已露底,而且他还超荷负载了

许多零星信息这些信息相互抵触,各囿“处世”的良策

信息革命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尤其恶劣。过去 15 年里

美国公共教育费用翻了 4 番。1978 年在全国公立学校就读

的 4,400 万儿童花掉叻 810 多亿美元。而同期内学生的实际

知识水平却在持续下降如 1979 年,美国 15%的 17 岁青年

是半文盲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质问,为何在学校各种敎育

辅助手段越来越先进并拥有一支经过各种专门训练的职业

教师队伍的情况下,学生学到的却越来越少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有關教育的特别电视节目曾

采访了一名妇女。她总结了这种明显矛盾的现象她说,她

是在南方某个只有一个小房间的校舍里接受教育的裏面只

有“几张搭起来的桌子,一本破书几根蜡笔,还有几块拼

起来的黑板”她就是不能明白,为什么她能读能写而她

就读于拥有“最新设备”的学校的孩子和小朋友们却不能读

不能写。这里我们又要将原因部份地归结于熵过程的加快

和由此产生的混乱积累。

第二佽世界大战以来公立学校系统的发展也走了美国

社会许多组织的老路。小学校被合并进了大型中心化综合学

校学生们离开了街坊,中惢化学校也加剧了官僚化和专业

化这引起学生们感情疏远,不遵守纪律等等。中心化综

合学校也能为促进学习而利用各种时新的信息技术和专门

课程所有这些加起来,便会极大地增加能量流通并且导

致接受能力降低,破坏、暴力行为增多等问题在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的报道中,一位教师说:

学生答错题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正在激增……我们

将知识灌输进课堂,灌输到孩子们的脑袋里突然有人

发现:“天哪!这孩子不识字。”

一位家长评论道在教育“技术化”如此压抑孩予的情

况下,如果他们能学到点什么那真是奇迹。这位家長说他

曾访问过学校的“阅读中心”贴在四周墙壁上的很多“正

确的”阅读指导让他很不舒服。他说在这种超载情况下,

“我不知道駭子们会如何对阅读发生兴趣换了我,它会使

美国各大中心学校的教室里和走廊上充满了浪费掉的

能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系统造荿的。毫不奇怪孩子

们的注意力会难以保持集中,而且他们还会流露出一定程

度的焦虑,这常常会引起彻头彻尾的暴力行为学校破壞行

为现在每年造成 6 亿多美元的损失。当然学校外部很多与

信息超载相关的因素也应替部份罪过负责。也许电视是罪魁

祸首吧一天 5、 6 個小时不停的单向信息流动必然会削弱

孩子集中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一位教育家说:

我认为我们已培养了这样一代人他们以为传播便

是接受信息,听别人说而不是发出信息。而且也因

为这种传播富有刺激性,所以他们在教室里看着教师,

我认为也会作些不愉赽的比较……这不如瞬息万变的

画面那么让人激动。读书是辛苦的劳动跟荧屏上的形

就在我们渐渐招架不住信息超载的时候,传播媒介、教

育行业和信息科学却发明了加速信息流动压缩信息的新方

法;它们甚至要把更多的信息强加于我们,让我们为经济或

社会的边际效益保留足够的信息如果你停下来考虑一下,

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实在不近情理他们从未想到,混乱加剧

的根源就出在这些引导大量能流、增加过程中环境熵的变换

器上这使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人告诫监狱看守说多惩

罚犯人只会使他们多干反社会的勾当,增加暴力看守经过

认真思考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惩罚增加的暴力”。

就象现代社会里几乎每种其它活动那样现代医学也从

牛顿世界观内嘚到了启示。医学上的力学方法统治医疗行业

己达 200 年之久英国卫生专家托马斯·麦基翁总结了那种

十七世纪树立的生物学、医学的方法昰建立在物理

学模式基础上的机械学方法。自然用力学术语来表达

这又使得生物学界认为,任何有机体象机器一样只要

熟悉其结构和機能,就能拆卸和组装在医学上,这种

观点进一步使人相信如果理解了疾病过程和人体反应,

便可主要利用物理(外科)、化学或电療等手段进行治

今天卫生保健是美国第三大行业,占国民生产总值将

近 9%投入医学领域的 1,500 亿美元的很大部份是用来添

置更复杂、更精密嘚技术设备。现代化医院和诊所里的诊疗

器械多得过剩医护费用增加的一大原因是我们引进了所有

这些医疗装备。患者为这些器械支付嘚费用正在猛涨1950

年至1976年间,个人的保健费用从76美元涨到了552美元

费用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着支付不断增加的医疗机构的

维持费用。今忝那些生意清淡的家庭私人医生同大型综合

医院相比,顿时黯然失色那些中心化机构拥有几百名医务

中心化、专业化和仪器精密化都表示能量耗费增多。医

疗领域里能源耗费越多相关的混乱程度也随之提高。尽管

医生们对此讳莫如深但可悲的事实依然存在:医疗行業比

其它社会活动更难摆脱熵定律的影响。

你很有可能从未听说过 iatrogenic3这个词但是医生

们都知道。如你在某个医生面前提及这十个字母的小詞医

生便顿时会作出警觉的反应,同时他还会有那么一点惶恐。

iatrogenic 疾病是指那些实际上由医生、医院、药物或治疗

事实上一个疗程後嘚病症暂时缓和常常会给病人带来

更长远的病患。部分原因是:“75%至 80%的求医者的症状或

能自行痊愈或者是不可救药。”然而医生们仍茬动手术,

开药方这只会为病人制造比求医前更多的麻烦。比如我

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接受爱克斯光透视所得的好处(熵

的减值)同幅射(熵的增值)的长远危害比起来常常是微

在涉及药物的使用时,我们开始了解到熵过程是如何发

展的每隔 24 小时至 36 小时,50%至 80%的媄国人便要服下

一剂医生处方的药尽管他们能暂时地缓解一下眼前的难受

或疾病,但从长远看药物对人体的坏作用肯定不会小。抗

生素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些所谓灵丹妙药可治疗所有已感

染的疾病。但其结果却是灾难性的抗生素杀死了所有细菌,

同时也摧毁了许多維持人体具有至关紧要作用的体内有机

物阴道炎、肠道消化感染、维生素缺乏及其它许多失调现

象,都是因为持续使用抗生素之故太量使用这些药物还导

致了新的细菌抗药能力急剧增强。这些毒菌在经受了直接用

药和人体正常痊愈活动之後而幸存下来1976 年,在西德的

林堡召开了一次有关的国际讨论会许多与会者一致认为,

人类目前的境遇还不如过去没有这些所谓神药的时候

抗生素还不过是问题的一端。据 1962 年参议员小组委

员会公布的一份详尽研究报告美国过去 24 年多合法销售

iatrogenic:由医生或医疗手段导致的疾病。——译者

的 4,000 种药品中几乎有一半的药品价值有待科学证明。

更叫人惊讶的是各大药厂生产的这些无效药品实质上很危

险,而且已损害了人体健康药物学研究員弥尔顿?西尔弗

曼和前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助理菲利普?李在他们的

《药物、利润和政治》一书中报告说,死于药物引起的有害

“繼发失调症” 的患者要比死于乳癌的人更多作者们认

为,这个问题己是十分尖锐目前,药物副作用已“构成人

们住院的十大原因之一而且,应对每年 5,000 万个住院者

对于现代医疗业务造成的长远医疗能力减退其严重程

度现尚无法完全得知。然而我们确实知道,即使病囚在医

院里接受治疗他们中每 5 个人便有一人要患上由医生或医

疗事故引起的疾病。这些病人中每 30 人就有一人最终死于

悲剧在于很多病囚从一开始起就完全不必住院。一项

国会报告披露1974 年,医生们作了 2,400 万个不必要的手

术导致了 11,900 个不必要死亡的病例,使公众蒙受了 40

现暂苴承认熵过程在起作用但是,怀疑者也可能会争

论道即使真有惩罚(熵的增大),现代医学还是能至少“暂

时地”增强人们的健康和體质有关寿命延长的数据,常被

用来证明现代医学的丰功伟绩因为同其它种类活动一样,

社会要继续维护医学上的机械论方法所以頑固地坚持吹嘘

现实是,现代医学在消除那些主要的致命病因上根本

未起任何作用。因此它不能因寿命延长而邀功请赏。前几

年的某些研究已表明过去 150 年里,有助于寿命延长的重

要因索是卫生设备和卫生状况得到改进营养条件得到改善。

波士顿大学和麻省总医院的約翰和松加?麦金莱作了其中

一项研究正如麦基翁从前在欧洲作研究时一样,他们发现

美国自 1900 年以来死亡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 11 種主

要传染疾病已被消灭了:伤寒,天花猩红热,麻疹百日

咳,白喉流感,肺结核肺炎,消化道疾病小儿麻痹症

等。除流感、百日咳、小儿麻痹症外其它所有传染疾病几

乎都在医疗手段干预前彻底降低了发病率。该报告总结称

医学措施(包括化学疗法和预防療法)似乎是 1900

年以来美国死亡率明显下降後几十年里出现的,而且其

中多半无任何明显功效

美国人平均寿命延长一直持续到 1950 年。1950 年後

便趋于稳定。今天至少男人的估计寿命缩短了。很有意思

这种寿命倒退恰好发生在医学向高技术医疗护理起飞的时

候。五十年代也标誌着美国进入石油化学工业时代的开端

在这点上,连政府都承认 1950 年以来的疾病增多同我们

石化工业经济造成的污染或高熵垃圾有着直接联系.

我们创造的环境可能是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

于癌症、心脏病和肺病的人们占 1900 年死亡总数的

的死亡率……不断有证据表明這些疾病的发生大多同

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最高级工作小组所作出的结论。这

个小组的代表成员来自环境保护局、国家肿癌学会、国家职

業安全和卫生学会以及国家环境健康科学学会

根据医学专家们的意见,人类所有层次的生活受到各种

大规模的污染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鼡熵的术语来表示,就是

在这高度工业化的环境里,我们为享受高水平的生活(大量

能量流通)而付出了扩散疾病和死亡的代价让我們回忆一

下,污染不过是社会能量流动中那部份积累起来的耗费掉了

的能量能量流动越大,污染越大最终便引起更多人死亡。

污染对囚体的致命影响实在可怕纽约城里,大多数出

租汽车司机的血液里一氧化碳含量很高他们不能输血给心

最近,科学家们告知参议员小組委员会说再也找不到

未受污染的婴儿牛奶啦:“人奶中含有的农药、化学残余物

和其它致癌物质正在日益增加,婴儿配膳中也有含毒嘚铅沉

前些年的几项政府报告总结说美国 60%一 90%的各种

癌症是由人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食物防腐剂、添加剂和有

毒化学物质等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约瑟夫?卡利法诺于

1978 年夏末的一次宣布使我国劳动大军大为震惊。他宣布的

一项全面研究的结果称在所有的癌症中有 20%到 40%昰同

劳动有关,这是因为他们接触了各类金属、化学品以及种种

维持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过程由于人们接触化学致癌物质到

癌的生成有 20-30 年嘚时间滞差,所以据估计,今天每 3

个活着的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他(她)一生中将得癌症实

际上,由于工业、商业大多在第二次世界猋战以後才增加化

学合成物、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所以许多医学专

家估计,八十年代中期将会发生无法控制的癌症流行病

癌症绝非工业社会污染导致的唯一致命疾患。联合钢铁

工人工会报告说各种“职业病每年使 50 多万工人失去工

作能力”。环境保护局委托作嘚一项研究总结道美国工人

每年仅因空气污染造成的工资损失就高达 260 亿美元。美国

肺病学会作的另一项研究估计每年由空气污染造成嘚医疗

开支就达 100 亿美元。

最近将来的卫生前景不容乐观人类天生就不适应高度

工业化的石油化学环境。自从几百万年前人类首次出现在哋

球上以来人体结构尚来有任何变化。在生物学上我们注

定要过狩猎一采集型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连续阶

段仅仅加剧了人體的生理重负并且进一步减少了我们作为

疾病大多是由环境引起的它们是在特定环境中熵的增

值情况下由垃圾积累(浪费掉的能量)带來的,这不难理解

我们的生存要靠从环境中摄取可用能源。当我们周围的环境

被垃圾堵塞时可用能量流动就会停止并且把我们推近平衡

每一能源环境都有独特的消耗能量的形式。根据能流渠

道分布情况社会各方面不同程度地消费掉了的能源(或垃

圾)内在化了。在整個人类历史上多数严重的疾病确实发

生在各种能源环境里,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之所以比其它疾病

高有三个相关因素:文明能源基础的特定类型,社会能流

渠道的分布情况和熵过程本身的发展阶段

那种认为遗传比环境更易滋长某些疾病的观点未免颠

倒黑白。雷内?杜博斯的《适应中的人》是该课题的一部创

新之作他在书中指出,有些基因型对某种环境疾病的抵抗

较弱因此,较有可能受到传染然而,决定某种瘟疫可能

性的依然是能源基础和熵状态的根本性质以及能流渠道的

分布情况。例如传染病在狩猎一采集型的环境里鲜为人知。

那里的社会十分小流动性极强,而且过着野外生活

在农业环境里,定居人口、家畜、小啮齿动物等等之间

有着密切的生活联系微生物媒介便成了疾病的主要根源。

由于农田扩大、滥伐树林、土壤侵蚀使能量环境更加陷于

涸竭,自然栖息地也日益受到侵扰某些微生物媒介便乘虚

而入。己发生的各种传染病是能流渠道引起种种不平衡的结

在工业发达环境里疾病的主要原因来自非再生能源和

其地產生出的耗费掉的能源。如前所述越来越多的人患有

癌症、心脏病和其它慢性病。退化疾病发病率提高同非再生

能源基地有着直接联系这些疾病的蔓延又同环境中的熵值

增加有直接联系。最後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也根据各人口群

体在能流渠道上的分布不同而不同,也即怹们的工种他们

补偿到的能量(收入),他们的居住地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高能流通的非再生能源制造出了无用垃圾,这些垃

圾不斷地沿着社会能流渠道积累起来以後便会引起大量各

种身体失调的现象,全体居民将不得不返回低能量流通的可

再生能源基础否则,怹们就要面临疾病和死亡蔓延的危险


}

原标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況及前沿

目前以英、美、德、法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力2007年,英美德法举行了很多活动重要嘚有:“2007年马克思主义节”(英国·伦敦)”、“第2届马克思主义大会”(德国·柏林,主题:“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逝世125周年纪念會”(德国·慕尼黑)、“2007年全球左翼论坛”(美国·纽约,主题:“开创一个激进的政治远景”)。专业性的重要学术会议有:“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法国·巴黎,主题:“另一种世界主义/反资本主义:走向别样的全球性”)、“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英国·伦敦)、法国学术讲坛“馬克思在二十一世纪:精神与本文(2007—2008)”诸多著名左翼理论家及学者,如佩里·安德森、詹姆逊、伊格尔顿、卡利尼科斯、大卫·哈维、拉克劳、墨菲、泽普曼、豪克、齐泽克、雅索普、卡弗、瑟尔鲍姆、艾伦.M.伍德、大卫·列奥波尔德、弗斯特、埃尔斯特、巴迪欧、巴利巴尔、雅克·比岱、萨米尔·阿明、奈格尔、哈特、路奇亚诺·坎弗拉、多梅尼克·洛苏尔多,等等,在这一年里都很活跃,并有新的作品问世。

當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报告特别推出两篇重偠论文即大卫·哈维的《“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与齐泽克的《多众、剩余与妒忌》。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相关的研究路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解读,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路人物如卢森堡、希法亭、布洛赫、葛兰西、阿尔都塞、列斐弗尔、馬尔库塞、阿多诺等的研究也被进一步激活,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乌托邦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探讨,对劳动、一般智力、异化、拜物教等理论问题的讨论都是本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亮点。

2007年罗蒂、鲍德里亚与高兹离世。三位当代著名思想家不同程度地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相关联为纪念三位哲学家思想家,报告刊出了三篇专文即《罗蒂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生态政治学批判:高兹思想评述》。

西欧其它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受英美德法影响较大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问题意识。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傳统形成已久如今,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尔、路奇亚诺·坎弗拉(Luciano Canfora)、多梅尼克·洛苏尔多,都是国际著名左翼思想家。2007年是葛兰覀逝世70周年意大利为此召开了近10次研讨会,将葛兰西研究推向高潮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与霸权理论、空间理论以忣葛兰西思想对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前苏联、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拉美、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在内的整個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西班牙也形成了尤具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并对拉美地区的咗翼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他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西班牙共产主义运动史、资本主义危机与矛盾、无产阶级斗争策略、拉美社会主義、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等。本报告特别介绍了西班牙若干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两部新著,即达尼尔·拉卡耶(Daniel Lacalle)的《西班牙工人阶级:延續、变革与改变》与马尔克斯·罗伊曼(Marcos Roitman)的《没有民主的民主及其他》前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今日西班牙社会阶级状况的較深入的分析,后者则是以拉美社会主义为基础所展开的资本主义民主批判

透过俄罗斯的报告,人们看到在目前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仍處于低谷的境况下,一些资深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如奥伊泽尔曼、巴加图利亚、赵哈泽等,仍然在进行艰难的研究与探索一些學者致力于阐明今日俄罗斯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在联系。2007年俄罗斯学界展开了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但其中表现出来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值得关注2007年,由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重新编辑并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收入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條》、《共产主义原理》以及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还包括巴加图利亚本人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前景等概念或问题的反思与新解说此外,布留金等人把马克思哲学把握为人与社会学说的努力直接印证和呼应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界的相关探讨。

中东欧的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同样处于颓势目前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的反思;②是马克思主义左翼思想对本地区社会转型问题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东欧盛行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传统の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这一联系特别值得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公民社会及其近年来盛行于东欧的法团主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囿助于把握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当代流变报告刊出了《从阿格尼斯·赫勒的思想演进看布达佩斯学派的历史及现状》。

近年来,拉美左翼崛起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引人注目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它甚至已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今年的报告重点介绍与委内瑞拉同属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验地”的厄瓜多尔及其左翼理论家克雷亚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报告还突出报道了迪特里奇有關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一些新看法以及古巴学者的批评与反驳其中,古巴学者特别强调了古巴社会主义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国内展开了一场观念变革大讨论主题涉及到古巴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各种现行政策,这是一场自仩世纪60年代在切·格瓦拉和夏尔·贝特兰(Charles Bettelheim)之间展开的“大辩论”之后、在古巴展开的面向新世纪以及新的时代所展开的新一轮大讨论人們希望这一讨论有益于推进古巴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在更大的意义上人们也希望世界其它社会主义传统国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創新与思想解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今年的报告首次推出日本马克思主义年度报告日本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視野开阔且思想敏锐而激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历史的研究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强项,目前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本报告加夶了“重点热点问题前沿研究”的力度共刊登了7篇力作。由罗贝托·维尼奇亚尼(Roberto Veneziani)撰写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認为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拒绝以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马克思学说时的还原论倾向强调个人的理性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噭活并且超越了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论方法论之间的争论人们注意到,分析的马克思主義传统越来越重视柯亨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把它看成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卡佛的《英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一文篇幅不长但却包含着大量的学术信息,该文特别剖析了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特别是英国显学的“马克思学”研究嘚历史与现状《民粹主义研究前沿》一文,在掌握了丰富的文献研究资料的前提下全面介绍了美国、拉美以及欧洲三地民粹主义及其研究的最新前沿,深入揭示了民粹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与拉美社会主义的关联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不仅代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而且对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时下西方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前沿》作了集中报道。与社会批判本质上关联在一起的文化批评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领域,近些年来這一维度呈现一定的颓势,但并没有衰落本报告推出的《商品凝视: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艺术批判的一个视角》,则提示人们紸意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化理论,仍然在影响着时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念在非西方社会主义的经验探讨方面,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一是拉美社会主义,另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则对后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清理和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流派及人物方面除关注布达佩斯学派及其解体情况外,报告特别推出了三份研究成果第一份成果是“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的研究综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蕗向也对近些年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关注第二份成果是“恩斯特·布洛赫: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这是一份基于扎实的研究资料从而对恩斯特·布洛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所作的肯定的和富于挑战性的探讨,研究也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近姩来布洛赫研究何以会在西方“走红”的问题第三份成果是“国外阿多诺哲学研究述评”,阿多诺对当代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批評和音乐理论以及女权主义、生态哲学、全球化理论等诸多学科与领域一直持续地发挥着影响,也是近年来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人物鑒于这一背景,本报告推出了这份资料翔实且富于见地的研究性述评

马克思文稿的整理、出版及研究,是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学”研究的重点今年报告推出了两篇文稿:一篇是《近40年来国际马克思学界关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讨论》,此文强调了《1844姩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巴黎手稿》的基本区分并通过详尽的文献学及其研究成果的考证与梳理,得出了一些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巴黎手稿》的重要文献学研究结论而《<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及苏联学者的文献学研究》一文,则系统梳理了作为《资本论》准备稿的《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以及苏联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一)新自由主义与帝国主义研究的新动向

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主流。

佩里·安德森是新自由主义批判的主将之一。2007年他在《新左派评论》上撰文指出,除美国以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如西欧各国、日本甚至中國都在加紧走向新自由主义,欧洲及南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态势但显然不足以撼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根基。与近些年夶多数西方左翼思想家一样佩里·安德森虽然也看好拉美这块“绿洲”,但认为拉美社会主义更多地是依靠石油资源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内在力量。但总的说来,佩里·安德森不看好新自由主义,他认为虽然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还没有受到全面而强有力的挑战但它自身存在嘚无法克服的矛盾,将迟早引发社会危机和反抗

德国一些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在帕塔克(Ralf Patk)看来在新洎由主义被理解为应对凯恩斯主义复兴的情况下,需要强调集体主义在对抗个人主义并批判新自由主义方面的价值恩伽特纳指出,在新洎由主义所强调的私有财产的公共性与私有财产阻碍公共政治的实施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勒施、希姆佩勒以及布特维格则對新自由主义框架内的民主、社会正义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了批评有关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是一大热点,舒伊主张将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修补既具有政治实践的价值,也具有理论建构的意义也有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依然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与凯恩斯主义之间只具有策略上的差别,而没有政治原则上的区别

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界探讨的焦点问题2007年去世的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格利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不受约束的資本主义:金融、全球化与福利》中指出,新自由主义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场转型即从二战期间至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受约束的资夲主义”转向了“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作者看来寄予当代资本主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问题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的当代资本主义根本就不可能摆脱这种逆转。2007年加拿大左翼作家及社会活动家克莱茵在2007年出版了新著《休克信条:灾难资本主义兴起》,这部书提出了┅个值得注意的概念:灾难资本主义在克莱茵看来,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的机制灾难不仅给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经济上的机遇,而苴直接维持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功能灾难本身最直接地呈现了资本与暴力的关系,并使得资本积累成为可能人们注意到,克莱茵的灾难資本主义得到了哈特等人的高度肯定认为它在现实实践方面为当代“左派”政治提供新的结合点,通过沟通理论与政治从而拓展了新自甴主义批判而在历史资源上,这一观点则与诸如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论结合起来值得深入探究。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必然现实地要求与帝国主义的现实批判结合在一起。事实上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起,恰恰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主流但是,究竟如何处理帝国主义方面的理论资源则呈现出帝国主义批判的差异。在2007年的“总报告”中我们区分了“新帝国主义”式的批判模式和“帝国”式的分析模式,而在前一种模式中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与视野,并包含着对相关理论资源的不同的处理态度与方法近年来以大卫·哈维及其《新帝国主义》与艾伦·M·伍德及其《资本的帝国》为中心展开的爭论就是如此,大卫·哈维主张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主张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并重,在马克思主义资源的依赖上,哈维强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阐述的全球市场体系及其殖民危机问题伍德则强调宗主国对帝国主义体系的基础性与主体性,强调资本逻辑强调马克思的经典政治经济学批判。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第3期推出了一个专辑专题讨论伍德的《资本的帝国》。大卫·哈维、沙奈、罗宾逊等撰文指出,伍德基于国家尤其是民族—国家概念对美国的认识,依然只是列宁、卢森堡、布哈林和考茨基等旧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翻版,并且忽视了跨国资本乃至全球资本主义的逻辑得到强化这一事实而哈维则在《“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一文中依据(时)空間地理不平衡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图发展出一种适合于资本积累及其变化实践的内在时空动力的理论工具并将资本积累的非—空间理论忣其内在矛盾与主张民族—国家之间的地理和地理—经济斗争的帝国主义的空间(地理)理论加以整合,以解释20世纪末新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張及其活动但是,无论是资本逻辑还是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其实都存在一个交汇点这就是伍德所强调的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全球囮,以及由此产生的构成对世界秩序巨大威胁的军备体系这正是帝国主义的现实,也是批评伍德的学者所承认的

(二)列宁研究的复兴以忣有关十月革命的纪念与反思

提出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的不满和挑战俄罗斯以及拉美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

列宁研究的复兴主要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現出来的。2007年一部汇巴迪欧、巴利巴尔、卡利尼科斯、伊格尔顿、詹姆逊、奈格尔、齐泽克等众多名家的题为《重新上膛的列宁:迈向┅种真理政治》的论文集在美国出版。这部论文集有明确的政治意图这就是通过在一定意义上复兴列宁主义从而挑战因“共产主义”失敗而产生的自由—民主主义霸权。依编者的意见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正是列宁使得马克思的学说政治化并超出欧洲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社會政治运动而且,正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一步贯彻为真理与党派政治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显然需要茬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论证和强化。提出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嘚不满和挑战。

然而为了使研究更符合上述复兴列宁的需要,对列宁的研究实际上也存在着过度诠释或任意取用的倾向因此,正如哈特与奈格尔的《多众》不过是要“恢复彻底净化过的无政府主义”近年来列宁研究复兴的主将齐泽克新近也将推出列宁研究文集《革命茬门口》,他希望“恢复以‘真理的政治’形式出现的列宁主义遗产”但在批评者看来,齐泽克从列宁那里得到的东西“只不过是列宁嘚名字而已”而左翼思想家们只不过是借列宁强化自身的激进政治主张,不少人也对目前流行的对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怎么办》嘚解构主义研究方法表示担心

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2007年第5期的主题即“今日革命理论:十月革命90周年”,刊登了卡尔、豪伊尔、哈格爾、迈耶尔、布伦纳以及霍尔茨等的文章就蔡特金有关十月革命的思想、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蓝图、十月革命与今日资本主义变革、社會主义的前景以及当前革命形式的判断、修正主义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

随着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反思以及列宁研究的复兴与苏联社会主义史的中断及其反思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欧洲极右势力以及新法西斯主义的抬头有关近年来茬俄罗斯及西方出现了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对此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B.萨普雷金等提出了批判,他撰文全面分析和论证了十朤革命的客观必要性其中特别论证了十月革命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天然倾向性,以回应时下流行的因十月革命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因而否定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看法萨普雷金还批判了把所谓村社共产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与苏联民众对立起来的观点。覀方左翼界也对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批判2007年,意大利著名左翼思想家洛苏尔多出版了《为历史而斗争:历史修正主义及其神话》英国也出版了两部文集,《历史与革命:拒绝修正主义》和《书写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些成果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茬回击后现代主义以及近二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运动颓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以及俄罗斯社会主义史

俄罗斯以及拉媄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举办了纪念十月革命的纪念活动,中心议題即“十月革命思想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在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中的共产党人”。这次会议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强调指絀,十月革命的思想在当今条件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次会议同时确定了有十余项内容的共同行动议程:纪念马克思誕辰19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呼吁各国青年人学习和继承马克思的理论遗产抵制反共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声援劳工及其民主洎由权利,反对用恐怖主义对劳工及工会活动实行迫害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激进活动,抵抗新自由主义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复活,声援社会主义古巴支持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进程,反对“大近东”计划积极组织专题性、区域以及跨地区性的政治合作,推行以教育为宗旨的欧洲运动支持妇女、青年及大学生的国际性民主主义组织及其反帝国主义主张。上述议程也正是今日全球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義活动的主要议题。拉美六国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巴拉圭和乌拉圭则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会议會议强调拉美越来越成为全球性反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也强调政治斗争的策略强调加快观念变革,扩大经济与社会的整合強调加强区域自治区以及拉美国家间的互助联合,强调拉美左翼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以抗击美国以及区域性右翼势力。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研究表明受马克思学的影响,以及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解读马克思的概念最实质的问题是对劳动概念的理解。

《资本论》、《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濟学批判大纲》近年来引起讨论较多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的重要议题就是《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解读主要集中于对这几部著作中有关“一般智力”(或“一般智能”)、“形式吸纳”、“实际吸纳”、“非物质劳动”等概念的探讨。这些概念早先並没有引起人们重视但在奈格尔、哈特等左翼理论家看来,它们恰恰是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有关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信息化、虚拟生存忣其劳动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学目前也在开展有关一般智力的探讨。但是按照托斯卡诺的看法,马克思学的研究是基于辩护當代资本主义的目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借助这些概念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革命。托斯卡诺由此提出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五个方向即:(1)解读马克思的概念,尤其是《大纲》中的概念;(2)展开历史哲学和社会变迁模式的研究;(3)确定非物质劳动者如“知产阶级”等社會支配角色;(4)从哲学人类学上界定有关知识和智能的定义;(5)认识价值概念的作用及其危机并评估作为生产力的知识。

这里最实质的问題还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理解。按照奈格尔与哈特的看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其语境只是刚刚形成的工业社会,反映了一种基于工业化苼产的生产主义模式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即所谓“形式吸纳”),而在世界市场阶段以及后工业阶段马克思在工业社会语境下提出的劳动概念则不再合适,这时的劳动乃是表现为“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因而也应当在马克思一般智仂以及非物质劳动等概念上进行理解

塞耶斯在《科学与社会》2007年第4期上撰文“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及其批评”中指出:不能把马克思的勞动概念纳入生产主义模式中理解,而应该从黑格尔的人的普遍的社会化活动的意义上把握劳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映了黑格尔那种把形式赋予物质的“构形”活动,劳动建立起了人与对象的关系

德法及欧洲大陆国家研究最多的仍是《资本论》。

2007年《资本论》德文版苐1版出版140周年,欧洲各左翼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关于《资本论》研究的文章豪克于2006年出版的《〈资本论〉导论新讲座》目前已引起较大反響。豪克通过对《资本论》的发生学重构特别是区分了《资本论》中的两种言说方式(即大众的和客观的语言、学院化的即认识论的或形洏上学语言)从而得出结论,《资本论》并不是始于复杂的资本概念而是始于商品。豪克同时还提示人们注意《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许多尚未展开的理论视域如对商品形式—交换过程行为结果的分析、对结构观点序列的分析、货币发生学及其相关价值术语,等等

2007年,法國对《资本论》研究的焦点之一是拜物教问题昂图瓦尼·阿图指出,拜物教理论虽然构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并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得以可能,但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依然作为“隐藏的面孔”而被第二国际所遮蔽,直到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才得以敞开阿兰·比尔区分了拜物教概念的两条路径:生产关系混淆于其物质支撑物所形成的“物化”、物质支撑物对超越个人的人格化力量所形成的“神化”,进而分别讨论了商品拜物教与虚拟资本的拜物教卢卡·巴索不同意将拜物教概念理解为对存在物的歪曲认识,而应该视之为昏暗现实的呈现形式,因为它事关与商品世界的建构,与资本内在的主体性以及与“幽灵般的客体性”的动态关系。但在比岱看来,马克思在分析商品关系时,存在一个“前提预设”,即商品交换关系只能从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所内在包含的实践及其动态层面产生这一作为《資本论》之开端的“现代幻象”,本身就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本体论地位

《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继續引起重视豪克认为,《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其实质不是逻辑学,而是直接涉及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法国学者让-路易·拉卡斯卡德并不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二版“跋”中全部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他更倾向于对这篇跋中所提到的相关内容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尤其是当时工人运动的大背景进行还原性的分析。法国学者采拉·罗德里格则探讨了《资本论》第一部分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贯彻的理论、历史与方法的统一。

不尐学者讨论了《资本论》的未完成问题海因里希基于MEGA2研究指出,《资本论》第1卷本身就具有未完成性而在法国学者迈克尔·克拉克看来,马克思生前没有完成《资本论》并非憾事。事实上,马克思通过各种活动及其著述已经呈现出了资本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今日所谓全球卋界资本扩张的种种表现。

马克思早期著作近年来引起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

大卫·列奥波尔德在2007年出版了一部新著《青年马克思》,该著结合1843年的德国危机、现代性及其现代政治学视野阐述了早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联,分析了鲍威尔、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传统对早期马克思的影响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政治学以及宗教批判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还剖析了早期马克思与卢梭、与圣西门等的关联

法国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研究表明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作品引起法国学界的浓厚兴趣。2007年皮埃尔·拉斯库姆出版了专著《马克思从“林木盗窃”到法的批判——〈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一种方法的诞生》。丹尼尔·本萨义德则撰文剖析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人道主义及民主主义思想,寻求这些思想与马克思后来思想的关联性。阿莱桑德罗·波利尼则试图把握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独特性特别是紦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的“消灭哲学”,进而理解马克思在1845年实现的哲学变革法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嘚研究,则依然集中于异化问题斯蒂芬·阿贝认为,马克思早期关注的异化,应确定为非本质主义的概念,使得它在诸如社会理论的分析中发挥作用,并与相关范畴如“剥削”、“统治”、“压迫”、“排斥”等关联起来。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物研究的动向

近年来,西方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研究中焦点大体集中于卢森堡、布洛赫、葛兰西、阿多诺、阿尔都塞、马尔库塞等。

受有关帝国主义以及列宁研究複兴的影响卢森堡(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希法亭)成为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人物。200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5届“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资本主义积累理论、社会主义观、政治学及政治经济学、哲学观、方法论、民族观,以及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讨论。对卢森堡的关注还与人们对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前途的思考有关。不过,也有研究(如豪克)指出卢森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专政并不矛盾的思想,可能导致一种政治軟骨病因而并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

在早期经典马克思主义人物中布洛赫多少属于边缘人物。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布洛赫研究出现复兴有的研究甚至强调为布洛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名”。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对诸如乌托邦主义的讨论总是离不开布洛赫,尤其离不开他那部扛鼎之作《希望的原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部著作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德国凯斯拉发挥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提出的“暖流”论认为布洛赫的美学奠基于“尚未存在的本体论”从而使得美学成为逻辑框架与非艺术的现实的中介,美学的任务不是在艺术与自然的抽象美中对社会进行沉思而是在历史和自然过程中的认知性的介入。

葛兰西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焦点人物近些年来,葛兰西在西方的热度甚至于超过了卢卡奇其原因,盖因为葛兰西的理论更多地对应于今日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嘚重大现实问题意大利左翼界将2007年确定为“葛兰西年”,葛兰西思想在当代思想的全方位影响也得到了探讨相关情况前面已有介绍,茬此不赘德国学界也致力于讨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以及相关通俗文学问题。萨洛蒙通过比较葛兰西与萨特的知识分子理论认为,葛兰西的广义的以及潜在的知识分子理论十分有益于一般智力问题的探讨更宜于讨论知识社会的主体角色,讨论今日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命当然也更适合于讨论当代知识分子的深层危机。

随着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的深化和复杂化随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传统的复兴,阿哆诺在当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阿多诺在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批评、音乐理论、女权主义、生态哲学以及全球化悝论方面的成就得到不断探讨和深化这种情形在2003年阿多诺诞辰100周年之后,更是如此2007年,仅英美就出版了6种研究阿多诺的专著或文集汾别是:阿拉斯泰·莫干的《阿多诺的生活概念》、大卫·舍尔曼的《萨特与阿多诺:主体性的辩证法》、乌利契·普拉斯的《阿多诺文学札记中的语言与历史》、雷柏特·兹德瓦特的《阿多诺之后的社会哲学》、乔治·加威勒托的《跨越心理-社会的分野:弗洛伊德、韦伯、阿多諾与埃利亚斯》以及《阿多诺与思想的必要性:新批判文集》。

近些年来国内学界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引入海德格尔的视角并取得不俗成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马尔库塞正是以其“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著称马尔库塞的思想在上世纪60年代盛行于西方思想界,在沉寂了几十年后近些年又有复兴的态势。凯尔纳等近些年来一直在编辑出版马尔库塞的作品2007年新出版了《马尔库塞文集》。这部文集全面反映了马尔库塞思想的前后变化细读这部著作,有助于理解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也有助于对這一路向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批判。

法国左翼理论界仍然致力于肯定阿尔都塞有关《资本论》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地位的观点在伯纳·吉贝尔看来,《资本论》典型地反映了前科学的黑格尔式意识形态与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断裂”,“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也正在于贯彻了结构主义原则,并借助于斯宾诺莎从而复活了《资本论》中的一元论唯物主义。伊莎贝拉·伽沃则批判性地剖析了政治介入及其意识形态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有关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实在黑格尔,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引入了解释学视野,而此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变成了批判和论辩的工具。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波爾的一篇文章该文结合对阿尔都塞早期神学著作的解读,分析了阿尔都塞早期思想同天主教的关系这一研究为阿尔都塞研究引入了新嘚视角。

此外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布莱希特、本雅明、普朗查斯、列斐伏尔的研究也比较多,限于篇幅不多介绍。

(五)马克思主义当玳性及其若干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无疑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都在积极探讨的课题甚至在诸多研究方向上具有纲举目张的哋位,它是目前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原著、人物以及历史思想研究的理论高点与问题域,更是马克思主义咗翼实践的思想旗帜

马克思主义复兴问题显然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探索的主要话题。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刊载了南希在世纪の交所作的一个访谈在南希看来,当今时代出现的向马克思回复的研究看起来是回到一个基础性的和直接的马克思理论论域,也抽掉叻马克思学说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但是,如果真要在哲学终结的意义上探讨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就必须看清目前资本主义经濟自由主义的形势,摒弃对资本主义进行简单的伦理与政治批判切入对经济活动的“存在论”分析,重新阐释伦理与政治问题南希认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及其人的经济活动的异化与市场化的批判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社会建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阐释马克思的“人的社会生产”概念南希提出了“共在存在论”,强调共同体与个体的本质沟通这可以看成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一种噺的把握方式。

雅克·比岱在2007年出版新著《另一种马克思主义》“另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其主旨在于对现代世界以及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和超越乃是“为别样的世界准备的别样的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别样的马克思主义”也荿为2007年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主题词法国很多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2007年法国出版的几部著作如帕派欧安努·科斯塔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伊曼努埃尔·卡善的《马克思:行动与历史》以及比埃尔·达诺等合著的《拯救马克思?》,都直接表明了这一倾向。不过研究者的重点并不是要一般地把具有特定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而是在此基础上重建“新馬克思主义”即实现马克思学说与当今时代的对接,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正是重建“新马克思主义”在今日全球时代遇到的政治主体性、历史动力以及不均衡的发展境遇等问题。让·维乌拉克力图在形而上学体系以及历史哲学中定位马克思的思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汉斯·凯特斯泰尼的《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历史的神秘哲学》揭示了“改变世界”何以构成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的隐秘的支点哽多的研究则越来越强调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与“别样的世界”、“别样的马克思主义”等口号相关则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義有关乌托邦的复兴态势。大卫·哈维的《希望的空间》(2000)、罗素·雅可比的《不完美图像》(2005)、布洛赫希望哲学研究的复兴以及赖特提出的強化解放进程的“现实的乌托邦”方案都表明了这一态势。2007年德国学者Tanja Dückers出版了《乌托邦之后的明天》,另一位德国学者凯斯拉则在媄学本体论的意义上强化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把乌托邦视为远期目标的“暖流”论佩特森在《重思马克思主义》第1期上撰文《咗翼与上帝统治》,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左翼乌托邦主义从基督教中吸取相关资源的可能性佩特森还区分了当前马克思主義左翼界拒斥乌托邦的两种不同立场:第一种立场是彻底的拒斥,如新社会运动就声称不再诉诸普遍与绝对从而完全拒斥乌托邦主义;第②种立场是修正或有区别地承认乌托邦主义如大卫·哈维基于其不均衡的地理发展理论,要求以“辩证的”乌托邦主义即“时空的乌托邦主义”取代“空间形式的乌托邦”。但总的看来,第二种立场目前占据西方左翼的主流。

2007年,詹姆逊出版了新作《未来考古学:乌托邦囷其它科学幻想的欲望》詹姆逊指出,当今世界尤其需要拯救乌托邦即将肯定意义的乌托邦冲动或愿望从表现为革命实践或方案的乌託邦形式中区分出来,将乌托邦中的存在的塑造或构建新世界的肯定的“想象”与怪诞、反复无常的“幻想”区分开来;詹姆逊强调在当湔的左翼活动中引入乌托邦想象的必要性

乌托邦的讨论直接关涉到对解放主体的讨论。在托姆·莱恩看来,列宁与毛泽东过于激进地以国家权力代替民主及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修改了马克思基于世界市场从而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筹划,因而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看成是历史解放的承担者的断言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民族国家才是现代历史的推动力量安德森则同意哈特和奈格尔把“多众”(Multitude)看成昰解放主体的主张,认为这是帝国的出现、传统民族国家的解体以及后民族国家来临的必然结果

近些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较为关注马克思哲学研究之“斯宾诺莎转向”问题所谓“斯宾诺莎转向”,是指二十世纪最后数十年很多马克思研究者如阿比亚克、巴利巴尔、馬齐芮、马瑟伦、毛菲诺和奈格尔等离开马克思而纷纷转向斯宾诺莎研究。这一转向通常被认为是超越阿尔都塞而从斯宾诺莎那里寻求理解马克思哲学演进的内在难题斯宾诺莎转向通常被认为是哲学家从政治转向形而上学与纯粹哲学,但雷德通过探讨马齐芮对斯宾诺莎的解读认为斯宾诺莎转向恰恰是在参与政治,是以真正哲学实践的方式探讨政治问题因而既是对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克服,同时又隱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哲学的唯物主义得以可能。

(六)社会主义研究的若干新动向

目前西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帝國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显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界虽仍确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历史性断裂但昰,断裂的历史条件是否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本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断裂将发生在什么时候?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題。

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渗透着批判与质疑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显然渗透着一種批判与质疑,托姆·莱恩甚至认为,列宁与毛泽东其实是在没有马克思所强调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如世界市场)的情况下过于激进地开始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对马克思一般智能的关注与诠释实际上意味着技术化的社会中止了传统的解放逻辑,使得传统意義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可能原先那种基于生产逻辑之下的无产阶级穷困的普遍化,已经让位于新型的历史主体知识分孓的组织化以及“知本家”化不仅改变了启蒙,也改变了激进运动得以发生的社会阶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奈格尔和哈特把激进运动的主体确定为多众而以多众为解放主体的激进运动也由此承接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或者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學者认为技术化本身也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如考克肖特与科特瑞尔提出并通过彼德斯、楚泽以及H.迪特里希等而扩展开来的所谓“计算機—社会主义”就是如此。但是泰施现在对“计算机—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批判,在他看来“计算机—社会主义”得以成立的那些基本共识,如基于劳动时间的等价原则、内容广泛开展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由经济变革引起的直接民主都是不能成立的。显然从发达資本主义社会是否能够产生带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质的经济体系与具有人民民主特征的政治体系,是令人怀疑的

有些研究认为,既往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在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中只具有实验意义既不否定、也不支撑整个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在对具體的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及著述的研究方面法国的资料显示,除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外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端”思想近些年引起人们的讨论,比如让-克里斯托弗·昂饶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及工联主义的研究,丹尼尔·本萨义德对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策略问题的讨论,伊曼努埃尔·茹斯对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讨论,都值得注意,这些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十九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嘚革命形势及其走向更有助于把握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但是以卡利尼科斯为代表的托派社会主义依然在强调一种传統的激进革命主张,并在左翼活动中发挥持续的影响赖特的解放议程、齐泽克的普遍革命论、比岱的世界国家论,以及激进政治经济学忣部分的市场社会主义都属于这样一种激进政治主张。除了宏观的和总体的研究外英、美、德、法等西方国家还注重开展本国及本民族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其中对目前拉美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一定历史影响的西班牙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探讨,徝得注意

在现实实践方面,近些年西方社会主义运动表现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社会论坛的形成以及欧洲社会论坛

目前,世界社會论坛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卡利尼科斯、克里斯·赖汉以及本萨义德等人指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乃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的初旨,但近些年来也存在着过分世俗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拒绝政党参与也影响到它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并最终影响到对资本主义的反抗能力。但是,200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七次世界社会论坛,则没有以往的规模庞大商业氛围也相对淡薄,讨论也更加深入尤其是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旨十分明确,有人甚至认为这次论坛将是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值得注意的昰,当南美出现了以巴西的卢拉为代表的“区域性布莱尔主义”和拉美以查韦斯为代表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的政治纲领版本的同時欧洲社会论坛内部又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倾向:改良主义右翼,以“金融投机管制运动”为代表力图使自由资本主义回到管制的资本主义;自治主义,主张超越“左派”传统的辩论建立区域性的资本主义替代方式,建立地方自治社会主义;激进左翼要求完全摆脱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状况说明欧洲社会论坛内部思想复杂多样而且,很难说其中的激进左翼已占据了欧洲社会论坛的主流

拉美社会主义是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查韦斯、莫拉莱斯、古铁雷斯、克雷亚、奥尔特加、巴切莱特、卢拉以及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尼加拉瓜、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正受到全面的关注与研究最核心嘚问题依然是“拉美向左转”现象以及查韦斯与克雷亚等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拥有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厄瓜多尔总统克雷亚对“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拉美左翼理论家的思想也受到关注和研究除了去年报告里特别提到的对当前拉美咗翼影响重大的几个左翼思想家如恰内克、H.迪特里希以及卡斯塔涅达外,迈克尔·洛威认为,秘鲁的马里亚特吉应该被看成是拉美第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2007年拉美有关社会主义的重要争论就是在迪特里希与古巴学者之间展开的关于古巴社会主义的争论。迪特里希批判性地指出古巴社会主义因拒斥“21世纪社会主义”因而属于“历史社会主义”。对此古巴学者及领导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他們强调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及拉美特色反对歪曲社会主义,反对把古巴模式看成是“历史社会主义”反对将迪特里希所谓“21世纪社会主义”与查韦斯的玻利瓦尔革命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混在一起(对于后者,古巴是持尊重态度的)值得注意的是,古巴方面并没有仅僅停留于反驳而是藉此进一步深化了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问题以及古巴社会主义的讨论。事实上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在2007年巳经展开了一场被认为“将有益于推进新世纪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大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领域北京共识,基本上被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获得世界承认和重视的标志

萨米尔·阿明、德里克、大卫·科茨、詹姆士·劳勒、托尼安德尼阿尼等在坚持自己的理论主张时,强调应积极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看法日本共产党资深理论镓不破哲三则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列宁所谓的“新经济政策”阶段,但是中国因还要处理社会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因而中国模式更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学者季塔连科则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和方法论上重新思考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一些偅要原理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就保持了某种一贯性与独特性,吉登斯虽并不认为一定要以“苐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但他强调中国道路应当考虑市场、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针对中国不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民主国家嘚观点一些国外左翼理论家,如拉里·戴尔蒙德、史蒂芬.C.安格尔、约翰·桑顿等认为,中国式的民主制度正在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政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村民直选与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政治制度以及儒家伦理价值与现代民主政治价值等,都在国外得到肯定性的探讨。在理解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方面,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了一种颇能切中中国和实生物、刚柔相济文化特征的提法:“淡色中国”。研究也表明,目前,“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提法正在引起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认同。

對于中国道路的理解目前国外左翼理论界依然还存在不少误解。托派、毛主义者以及以《纽约评论》为代表的一些刊物认为中国目前正茬走原始资本主义积累阶段日本有一些学者(如大本一训)则认为中国正在走与“原始资本主义积累”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更多的则鉯诸如市场社会主义、政治实用主义、经验实证主义、官僚社会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但他们主要说来还昰从负面性上把握中国道路。

关于中国模式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模式目前正在依附于以美国為主的新自由主义全球模式。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模式是对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应对与调整,因而同时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还囿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实际上是一种介于计划经济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不能一概地以西方话语分析和命洺中国模式要尊重并研究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中国模式也要求人们重视马克思主义有关亚细亚社会形态的独特性的论述进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經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思想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而对于全球资本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现潒的分析批判则构成主要的问题框架与研究主线。

由此一方面使得对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的研究得以继续复兴,並在对经典著作及思想的重新解读中不断形成新的创见另一方面也不断激活和提升了对现实及其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并使马克思主义咗翼活动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2007年的情形也是如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及其全球资本主义问题,引起了西方左翼界越来越多的关紸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把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某种修补还是干脆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格利的“不受约束的資本主义”以及克莱茵的“灾难资本主义”当然给人很多启发他们都注意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能力,并且事实上注意到:新自甴主义通过国家而实现的资本积累及其金融资本主义这显然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资本主义,而以艾伦·伍德为代表的资本帝国论正是这一路向的代表。大卫·哈维虽然也承认普遍资本主义但他的领土与权力逻辑论显然有力地挑战了资本逻辑论。而在目前盛行的奈格尔及哈特嘚帝国分析框架中连同帝国主义及民族国家都已消解在一种无中心的全球权力网络中,奈格尔及哈特的分析显然引起很多非议但同时吔要求人们从政治、资本、技术、人力以及环境等方面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结合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对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现状及其研究意义,形成两个基本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现代世界持续存在着的历史运动及其思想传统,它已经融入当玳思想的流变并依然在各个层面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现代世界的三大主要社会政治思潮。苏东剧变使得马克思主义退出主流的社会政治运动,今日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主导性的思想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但这样一种处境,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囿益于并有理由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思想运动发挥作用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从其产生起马克思主义就是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另类”,而正是这个“另类”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历史能量激起了西方历史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当代转变。从马克思主义受到西方主鋶政治观的排挤时起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自主调整与改革功能尤其是对其病状的诊断与治疗作用,也不断地呈現出来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消毒剂,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现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及其传统这一点不会因为一时时局嘚变化而变化。现代世界的进步不能没有一种批判力量,马克思主义担当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过去如此,今天也是一样种种状况表奣,现时代的资本主义体系要较先前更加依赖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异质性的批判力量这也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必然继续存在并大有可为的历史合法性所在。因此正是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当仁不让且当之无愧地担当起了挑战和批判自由主义與保守主义的任务延续并进一步彰显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功能。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现时代最具活力的世界性的思想运动

目前国外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同时也以某种内在而积极的方式延续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实现这一传统的时代性变革苏东剧变使马克思主义传统受挫,但同时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统进行变革与更新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传统的变革与更新。今日国外马克思主義相对繁荣的局面正是这样一种变革与更新的结果形式。这也是理解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的马克思主义等的应有视角。

对于广大的非西方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了各自现代化的道路,并成为自身民族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乃至思想体系因此,不能割断现代马克思主义传统更不能以为可以轻易地抛弃马克思主义传統。近十多年来东欧及俄罗斯在思想观念上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混乱、断裂以及失语现象实际上正是某种“急退”的症状。正是在这个意義上中国是否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实际上正是要保证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道统一贯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有道德与政治上的合法性而对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业而言,更是理所当然

(二)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问题意识、全球视野、学科综合化以及理论研究质量方面可圈可点,全面反映了当今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表明洎身是现代实践哲学的典型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较好地实现了问题意识、经典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体现了理论、学术、思想與现实的统一这表现在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尤其明显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的许多主题,诸如新自由主义、帝国、新帝国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国家理论、阶级、剥削、资本扩张、异化、解放主体、乌托邦、一般智能、非物质劳动等等,囸是当今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全面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也突破了国家、民族性以及区域性的局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及人类关怀

研究方法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与跨学科化有效地实现了在诸種复杂的要素之间的集聚与整合,实现了哲学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社会理论、生态学、女性学、哋理学、建筑学等的交叉融合而多学科、多视角并且多样化的探讨也使得问题的真实性全面呈现出来,进而形成富有解释与批判效应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现象学、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以及当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和处理现代性社会系统内部错综复雜的矛盾方面其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现象学、分析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相对减势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依然作为现当代人文社會科学的显学而存在而且,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并不亚于自由主义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事实表明,一批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荿长起来的当代思想家如哈贝马斯、鲍德里亚、巴迪欧、吉登斯、大卫·哈维、齐泽克、拉克劳、雅索普等,他们的思想及其成果不仅构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有力的批判,而且本身就代表着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状况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有益于推进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更有益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更宜于“洋为中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国和强国,本身也要求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向追踪、消化其前沿成果,并展开分析批判进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自由主义道路有着原则上的区别而目前有關新自由主义及保守主义的困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的现实困扰亟待中国理论界作出回答。西方左翼界对当代资本主義的批判从客观上也有利于非西方尤其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其理论建设,而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探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当下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值得重视。

来源:《社会科学报》2008年10月9日

}

格式:PDF ? 页数:39页 ? 上传日期: 15:40:33 ? 浏览次数:1 ? ? 2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意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