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四个国家哪个最先建立奴隶制。1谁灭了高句丽丽2百济3新罗4大和

推荐一本介绍初唐时期 唐对百济、新罗、高句丽战争的书_百度知道
推荐一本介绍初唐时期 唐对百济、新罗、高句丽战争的书
要详细 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什么都看过了 不够系统 而且互相出入太大
楼你悲剧了 回答到我另外一个问题去了。。。
最后因为节度使这种制度导致了藩镇割据,唐朝都灭亡了。肯定是弊大于利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百济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看思密达日志吧~
《大韩民国通史》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济和大和日本的起源
南朝鲜人又开始把日本天皇说成是百济人的同根同源了,而且日本的汉文化都是通过百济传入的
最近看一个南朝鲜电视剧《薯童谣》,把豆腐、火炕还有豆酱等都说成是百济人的发明了
不过看百济人的古装是和中国的汉服完全一样的,文字可是用的地地道道的汉字
所以百济和高句丽还有当时的新罗,看起来就是古代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百济和大和日本的起源
著者:洪 元卓  
出版社:百済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前言在晴朗的天气下,从位于朝鲜半岛东南方的釜山(Pusan),用肉眼就能望见与其隔海相望的对马(Tsushima)。如果从对马之南远眺,那么距九州不远距离的壹岐岛(Iki)就能清晰的映入眼帘。从8世纪开始至19世纪,日本一直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并没有受到其外部世界的所来的致命影响与冲击;这种长期闭关的状态都使得日本人确信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确信其自身血统的纯粹性。特别是自明治维新以后起,学习如何让日本人成为一支独特的民族,如何让日本文化成为一种优秀的存在,都成为了日本国民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这(上)个世纪上半期内,日本的历史学家由于受到当时政治领导人的挑唆,大肆歪曲篡改了相关历史,特别是有关8世纪以前韩日关系的历史。这种歪曲致使日本的普通大众对于韩国人普遍存在着民族歧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历史学者和政治家极力挑唆日本民众,使其相信朝鲜半岛南部自4世纪到5世纪(甚至3世纪)都曾是日本的殖民地,而朝鲜半岛北部从很早以前就被中国占领。根据《日本书纪》中的记载,作为秦(Hata)氏族的祖先的弓月君(Kung-weol)于应神(Ojin)16年(西历405年)带领着120县的民众从百济(Paekche)来到日本。日本人在书中进一步纪录了应神20年倭汉(Yamato
Aya)氏族的祖先阿知使主率领17县的人民一起来到日本。这些来自秦与倭汉的二个氏族,效仿百济的部(Be)制度,被大和(倭)朝廷委任掌管起一些要职,例如大和朝廷的财政支出,记录征收的税金一类的技术活,使大和皇族得以充分发挥其国家的职能。从雄略天皇(Yuryaku)6年(西历463年)中的记录可以发现,那时仍然有大批从事绘画,从事纺织业,从事裁缝,从事制作马鞍以及从事翻译等人才源源不断的从百济前来。为了将从应神时代就已经渡行至此的倭汉氏族与新来的技术人员区分开来,新渡来着一律统称为今来汉(新汉)。人类学家石田英一郎(Ishida
Eiichiro)氏认为,倘若说有人认为大和朝廷的建立与朝鲜方面没有丝毫的关联,那么记述中发生于应神时代的那次大批朝鲜人从朝鲜半岛移民至日本的理由便无从说明了。
另一方面,从《日本书纪》中,我们可以很强地感觉到百济王室和大和皇族[1]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亲属关系一事。举一个例子,书中记载着有许多百济王室中的成员平日里逗留在大和宫中这样的事实。百济的阿莘王(King
Asin)(在位时间392~405年)之太子从西历397年到405年与应神天皇一起居住在大和宫中。在他父王死后返回百济继承王位,此后成为了腆支王(King
(在位期间405~420年)。应神39年百济王向应神天皇派遣自己的妹妹与侍奉她7名侍女一同前往。在仁德天皇(Nintoku)时代,百济王之孙酒君(Lord
Chu)来到大和宫中驯服隼,并与仁德天皇一起出外狩猎。又有盖卤王(King Kaero)
(在位期间455~475年)派遣其弟昆支(Lord Kun)(军君)到倭侍奉雄略天皇。西历479年当百济的三斤王(King
Sam-keun) (在位期间477~479年)死后,昆支的次子返回百济,成为了东城王(King
Tongseong)(在位期间479~501年)。
而且,《日本书纪》还纪录着雄略天皇当时还抚摸了即将返回的昆支之子的头,表示依依惜别之意。西历815年,在嵯峨(在位时间809~823年)天皇的主持下完成了的《新撰姓氏录》,它详细的纪录了当时大和朝廷统治阶级中的1,182个姓氏。如果查阅《新撰姓氏录》中的序文,可以发现真人氏族(mahito)是居于所有皇族(皇別中上氏)之中地位最为显贵的,在第1卷的卷首记录有当时首都地区的真人氏族。譬如,天武天皇(在位期间672~686年)就被称为“天渟中原瀛(yamatonunaharaoki)的真人(mahito)之天皇
(sumeramikoto)”。
根据纪录内容,那么所有的真人氏族都可以被视为百济王族之后。西历660年百济的都城被新罗与唐朝的联军攻陷后,馀丰璋王储逃至倭的与福信一起重新聚集军势,企图东山再起;他们在周留城(州柔)坚持抵抗新罗与唐朝的联军。此时的大和朝廷派遣了万余名军士前往周留城支援。然而,在白村江一战中倭军被联军全歼,周留城最终被唐军所攻陷。《日本书纪》纪录了当时大和民众对于此事的反应:“九月,辛亥朔丁巳,百济州柔城,始降于唐。是时,国人相谓之曰:「州柔降矣,事无奈何。百济之名,绝于今日。丘墓之所,岂能复往。但可往于手礼城,会日本军将等,相谋事机所要。」”(《日本书纪·卷廿七·天智纪》)[2]
经过缜密调查了日本古坟时代的坟墓构造特征以及埋葬物内容的江上波夫教授,于1948年发表了4世纪末以大陆的骑马民族进攻并征服了原住民,从而建立大和倭这样为内容的骑马民族征服说。根据江上氏的说法,这个骑马的征服集团是来自东亚的游牧民,由朝鲜半岛南下进攻日本的。可是江上一边发表这样的假说,一边又说到居住在中亚的游牧民,并且絮叨地罗列了塞西亚(Scythian),匈奴,突厥,鲜卑,拓跋北魏,乌桓,蒙古等民族的历史,把之前的内容描述的模棱两可。在最后,他阐述观点认为骑马民族如扶馀和高句丽人一样,并且得出游牧只是一时的政策,居于次席;而以农业为主才是居于支配地位这样的结论。
江上氏在阐述他的观点时沿袭了自很早以前日本学者的传统,那就是用『大陆』或者『中国』的等词代替『韩国』。可是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的Gari
Ledyard教授,根据有关4世纪韩国和日本记录的史实,发表经修正的骑马民族征服说。他的假设可以看作是除去种种时代错误性要素(从侧面看考古学的时候)后的江上教授的主张。Ledyard教授特别提出了骑马民族究竟从何而来观点,从而完善了之前主张中的模糊之处。
根据Ledyard教授的说法,征服了日本的骑马民族正是扶馀人。江上氏的骑马民族征服说,尽管只得到了少数日本考古和历史学家的支持,但却最明确地阐明了大和倭的起源以及在史前日本的模式。魏志倭人传记载,从280年起至297年之间记录了从西历239年开始被派遣到九州的中国使臣于248年所呈交的报告书。魏志记载了在九州地方在超过100的部落国家所构成当时日本分散的政治结构,并且魏志中特别记载了日本原无马的事实(“其地无牛马虎豹羊鹊。”译者加)。
江上教授的骑马民族征服说,大体上可以说是从西历375年以后和被推定的日本古坟中马具的出土,以及那个时期恰恰又与大和平原一统国家形成了的事实相一致中获得了启示。他主张4世纪初时辰王即美麻纪伊理毘古、崇神天皇(mimaki)所率领的朝鲜半岛南部,任那(任那、伽耶)的骑马者跨海征服九州,在1~2代过去后,他们的后人在神武天皇的率领下进入畿内地区,建立大和倭朝廷。Ledyard
教授就是这样接受了江上教授所提出的骑马民族征服说的基本框架结构。
不过,他认为那些骑马之人不是从伽耶来的,而主张是扶馀的战士。扶馀于西历346年被鲜卑族所灭亡。因此Ledyard教授主张在西历369年时,幸存下来的扶馀人中的一部分从满洲经过汉江流域,通过任那到达九州,并且最后移居到了大和地方。他把骑马民族到达日本的时间从4世纪初推迟到4世纪末,从而消除了江上教授的主张中相当严重的时代错误的(考古学的)要素。可也许由于他把扶馀人视为主人公,因而完全忽略了当时的韩国的历史事实,以及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录的有关百济和大和倭的关系的大量史实。本书现在尝试从正面把一边焦点聚集在百济与大和倭的关系,一边采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资料,并且使其更加合乎逻辑,从而表现出一个连贯性的模式。笔者的理论是把江上教授的骑马民族和Ledyard
教授的扶馀战士,变为百济人。
此书是笔者1988年所出版的『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orea and Japan in the Early Period:Paekche
and Yamato Wa(古代韩日关系:百济和大和倭)』增补修订版的Pekche of Korea and the Origin
of Yamato Japan 』(Seoul:Kudara
International,1994)的韩文版。笔者曾于,20两日,在东京大学召开了以「韩国和日本的交流和比较—历史和现在」为主题的第1回汉城大学-东京大学讨论会上发表了此书的草稿。在此谨向作为当时讨论者的东京大学史料编辑赞所的石上英一教授表示谢意,他当时提出了对我的演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特别是Wesleyan大学的最佳(Jonathan
W.Best )教授和Northern
Illinois大学的权镇均教授表示感谢。二人均读完了此书的原稿,并提出了宝贵的评论和建议。
注释: [1]
这里所谓的旧大和,是指从4世纪末到8世纪把位于奈良盆地的宫阙作为首都。奈良位于畿内的中心地区,意味着畿内为皇室的直辖区域,它包括大和·山城·河内·和泉·摄津等五国
(当时的行政区域)。直至孝德(在位期间645~654年)天皇,大和才被写作倭,而读作「大和」。 [2]
在今天的隅田八幡神社中保存下来的人物画像镜,其上的残文可解释为:「癸未年八月日十大王年男弟王在意柴沙加宫时斯麻念长奉遣开中费直秽人今州利二人等取白上同二百旱作此竟」
隅田八幡宫的人物画像镜和铭文根据所发现的百济武宁王陵中的碑铭上,武宁王(在位期间501~523年)的名前确为斯麻无误。
而他的「男弟」同样可以在《三国志·魏志》中的《倭人传》中找到:“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
《日本书纪》直接引用了从《百济新撰》中的相关记载: “夏四月,百济加须利君,盖卤王也。飞闻池津媛之所幡杀,适稽女郎也。而筹议曰:「昔贡女人为采女。而既无礼,失我国名。自今以后,不合贡女。」乃告其弟军君,昆支也。曰:「汝宜往日本以事天皇。」军君对曰:「上君命不可奉违。愿赐君妇而后奉遣。」 加须利君则以孕妇,既嫁与军君曰:「我之孕妇既当产月。若于路产,冀载一船,随至何处速令送国。」遂与词诀,奉遣于朝。 六月,丙戌朔,孕妇果如家须利君所言,于筑紫各罗岛产儿。仍名此儿曰-岛君。 
于是,军君即以一船送岛君于国。是为武宁王。百济人呼此岛曰-主岛也。 秋七月,军君入京。既而有五子。 百济新撰云:辛丑年,盖卤王遣王弟-琨支君,向大倭侍天皇,以修先王之好也。”
《日本书纪·雄略天皇纪·5年条》鉴于武宁王是盖卤王的儿子。因此其所谓的男弟很可能是指继体(在位450~531年?),亦或是武烈(西历489~506年?)
的可能性更大。 1994年1月1日 著者 翻译自: Wontack Hong, Paekche of Korea and the
origin of Yamato Japan. Seoul, Korea: Kudara International, c1994.
参考资料: 舍人亲王等编撰《日本书纪》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下四个国家中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是?A高句丽B百济C大和D新罗_百度知道
以下四个国家中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是?A高句丽B百济C大和D新罗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百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句丽王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