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将如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求生之路2走出绝境

2016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复习
2016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复习
2016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复习
1.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与“创新”是报告的高频词。
【知识链接】:每年三月,全国人民聚焦“两会”。这“两会分别指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报告指出:保持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考虑了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发展面临挑战更为严峻。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只有通过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才能“转”到新常态所需要的增长上去。
报告指出: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供给侧改革要做好减法,更要做好加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茅永红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外,更得在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充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知识链接】: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⑵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⑶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⑷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⑸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知识链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特征、表现)。
(1)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3)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⑷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链接】: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知识链接】: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来源:Z*]
【知识链接】: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知识链接】: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知识链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重点抓好经济体制改革?(6分)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②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善,存在一些弊端。 ③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⑤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
⑥ 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知识链接】: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6分)
①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⑤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报告指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表示,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发展不断加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这些新经济构成的新动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知识链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2、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积极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3、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4、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
6、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
7、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8、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
【知识链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知识链接】:为什么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⑶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⑷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⑸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决策。
30多年来,我们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知识链接】: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链接】: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知识链接】: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链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链接】: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知识链接】: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⑤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民族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
【知识链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知识链接】: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知识链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报告指出: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点评:拉祜族全国人大代表李松泉说,目前各地精准扶贫加速推进,地方政府“扶贫军令状”正在落地。下一步要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偏爱一分,高看一眼”,把脱贫攻坚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有机结合,确保完成任务。
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点评:尽管财政收入放缓,但民生实事一件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姜健表示,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大,在扩大民生基本面的同时,更要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度,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会越来越强。
【知识链接】:公平的含义和要求。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公平的要求:(1)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2)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知识链接】: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消费品市场久安。
【知识链接】: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5.报告指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简政放权;健全督察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出自《后汉书》,意为政府把该管的管好,不该伸手的坚决砍掉。政府要继续推动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同时,要鼓励改革创新,对于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和试点,要有包容态度,让干部释放更大的工作积极性。
报告指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反腐倡廉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既要有腐必反,也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铲除权力腐败的温床。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反腐倡廉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保驾护航。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P108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知识链接】:依法治国的定义、地位、重要性、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依法治国的意义?(或依法治国对于保证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P84—86
【知识链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所有公民,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知识链接】: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④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知识链接】:依法行政。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我国的政府机关能否依法行政,与人民关系十分密切。
【知识链接】:监督权。行使监督权,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知识链接】: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知识链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链接】: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知识链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知识链接】: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链接】: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央的反腐倡廉工作?(5分)
①当我们中学生了解到贪污腐败现象时向人大代表反映;
②向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
③通过新闻媒体发表; 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监督权;
⑤举报时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必要时要出示相关证据,不得捏造事实诬告他人。
6.报告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说,铁腕治污是环境保护的关键,要有紧迫感和足够耐心,全面落实“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督查,强化督政问责。
【知识链接】:什么是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知识链接】:环境问题的危害?
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链接】: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
道德方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1〉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2〉自觉遵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3〉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知识链接】: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
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知识链接】: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知识链接】: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⑴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③积极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知识链接】:举例说明:①不乱扔垃圾,不乱图乱画,积极进行卫生大扫除;②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⑤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⑥节约用水、用电、纸张,不浪费粮食等。
7.报告指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好“城、房、人”问题,推动棚改,容纳更多进城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扩大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面。借助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乡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和水平。
【知识链接】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共同富裕。
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8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共赢之路,也是促进全球发展治理的“中国方案”,潜力巨大,成效明显,要促进全面开放,将合作项目早日落地开花结果。
【知识链接】: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知识链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2)作用:①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政治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知识链接】: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知识链接】: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①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③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知识链接】:怎样走向世界?
(1)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走向世界,就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3)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参与意识。(4)走向世界,还要善于学习。
【知识链接】: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各国要消除贫困,共同致力于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必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各国要共同遵循国际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P139-142
【知识链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知识链接】:青少年青少年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学会接纳多元文化,要学会关心,学会爱。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援助之手,给世界人民以力所能及的关怀。
【知识链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之一。
①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②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①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②各国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时,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您的位置: &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优质期刊推荐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当前位置:&&&&&&&&&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中国国土资源报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如何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连日来,代表委员们聚焦“绿色”,畅议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不以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有多热?在今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几乎全部涉及相关内容,可见其热度。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务必要转变发展理念,再不能走先破坏后修补的老路。”全国政协常委王文彪说。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勤也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以对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对于绿色发展,中央政府的决心无比坚定。3月5日披露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草案提出了25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10个资源环境类指标全部为约束性指标。例如,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应保持在18.65亿亩,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此外,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也有“硬约束”,如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5%。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PM2.5指标首次被写入规划,地表水质量等也都被列入约束性指标。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晓青就曾提交过一份题为“关于‘十三五’规划应该增加绿色指标和增加环境质量的考核指标”的提案。对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这些约束性指标,他认为更加全面科学而严格,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也更加贴近他们的切身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呼吁将土壤安全工程列入“十三五”规划。“土壤安全维系着国家总体安全,主要体现在它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土壤安全保护。”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绿色发展之路能否持续?对此,吴晓青表示,越是经济下滑越要保持绿色发展定力,越要增强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勇气。“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GDP增长。”
  绿色与发展并非矛盾体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孙丰月认为,绿色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和有机融合,构成了不同以往的发展途径,获得的是发展质量的提升和长跑的后劲儿。
  这样的观点正不断被实践佐证。去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度颁发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重庆武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类的代表。专家认为,武隆县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的GDP增长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其实践经验对更多地处山区、生态资源丰富的中国城市具有借鉴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武隆县委书记何平表示,要生态保护不是不要工业,而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要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发展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生态工业。去年,武隆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而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达12.6%。
  很多代表委员认为,要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并非一定要牺牲经济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易家祥表示,抓经济建设和抓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该对立起来。我国有巨大的传统优势产业存量,不应该忽视,要靠科技创新来改造升级。
  “比如,我国去年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巨大,如果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把这中间哪怕是5%、10%的废弃物拿回来,都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易家祥认为,我国化工产业每年用上千万吨酸和碱,如果有办法把产生的废弃物重新加以利用,全国会节约上千亿元的成本。
  还有代表委员建议在精准扶贫中,用绿色生态产业拉动贫困地区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蓝在提案中建议,促进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循环,应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方向。生态扶贫将成为“精准扶贫”的有益补充,为我国伟大的扶贫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绿色既是生态,更是产业
  绿色既是生态,更是产业。不少代表委员就此达成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一次记者会上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24%~25%,最近这几年的增量部分占了全球的37%~42%。这表明,在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作出了扎实努力。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都在致力于推广新能源。他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他建议,在思维上要敢于打破旧观念、旧体制、旧格局,推动政策制度的大胆革新,加快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中西部新能源基地。
  很多代表委员纷纷结合自己工作的领域,在议案提案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王抒祥建议,加快突破先进、高效、安全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柔性输电技术等先进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唐一林认为,中国的塑料制品年产量有8000万吨左右,如果有10%使用可降解塑料,就有2000亿元~3000亿元的产值,可以减少1600万吨石化资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00万吨以上。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污染产业,也会焕发出绿色的生机。3月5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山西代表团听取意见建议时,就为“黑色煤炭”正了名。他认为,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对煤炭的认识也应有所改变,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他建议山西将煤炭和环保结合起来,搭建平台,聚集资金和人才,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煤炭清洁利用基地。
  天蓝、地绿、水清。2016年的这个春天,在“十三五”蓝图徐徐打开之际,两会中“绿色”声音让人们对未来中国生机勃勃的永续发展远景更加充满信心。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能达 走出去 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