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潭镇加拿大人口有多少多少

广东方言分布说明-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广东方言分布说明
导读:其中龙江粤语接近四邑片方言,三水区以粤方言为主,高明粤方言内部大致分为3片:(1)以明城话代表的中、西部方言,(2)以西安话代表的北部方言通行于西安、三洲、富湾各镇,(3)以人和、杨梅为主的南部方言,方言十分复杂,客家话为韶关地区第一大方言,粤北土话(又称“韶州土话”)指韶关地区与湘、赣两省相邻的某些区域所通行的系属未明,使用称为“虱婆话”的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韶关市区、乐昌(县城及河南乡)
其中龙江粤语接近四邑片方言。  三水区以粤方言为主,客家话则通行于部分乡村(如迳口、六和、大塘、范湖等),三水粤语分为5片:(1)西南片;(2)芦(苞)塘(大塘)片;(3)金(本)白(坭)片;(4)迳口片;(5)南(边)范(湖)片。  高明区多数地域使用粤语,只有合水镇西部官山、鹿田少数乡村使用客家话,人口约3-4千人。高明粤方言内部大致分为3片:(1)以明城话代表的中、西部方言,包括明城、新墟、更合等镇;(2)以西安话代表的北部方言通行于西安、三洲、富湾各镇;(3)以人和、杨梅为主的南部方言。  (五)韶关市。韶关地处粤北,含武江、浈江、曲江(原曲江县)3区,并辖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以及乳源瑶族自治县。韶关所辖区域,方言十分复杂。  客家话为韶关地区第一大方言,通行于韶关市区和东郊、北郊、乐昌(廊田、五山、九峰、两江、大源等镇)、仁化(董塘、仁化等镇)、翁源(纯客)、始兴(纯客)、南雄(澜河及全安等镇)、乳源的大部(附城、桂头等镇),使用人口约150万。  粤北土话(又称“韶州土话”)指韶关地区与湘、赣两省相邻的某些区域所通行的系属未明的汉语方言,总使用人口约80万。在韶关西郊及浈江、武江和北江沿河两岸某些地区,使用称为“虱婆话”的方言。又称“老韶关话”或“本城话”,使用人口近10万(含曲江区)。  粤方言主要通行于韶关市区、乐昌(县城及河南乡)、曲江(马坝等)、乳源(桂头、杨溪等),使用人口约38万。  除上述方言外,还有一些使用人口较少的方言(语言),详下所述。  曲江区境内第一大方言为客家话,分布于区内23个乡镇(如马坝、大塘、火山、枫湾、罗坑、凤田、江湾、大桥、周田、黄坑、龙归以及白土、白沙、重阳、犁市、梅村等),使用人口近30万。  粤语通行于马坝、大坑口、乌石、周田、樟市、犁市等乡镇厂矿,使用人口约3万,以城镇厂矿使用粤语人数居多,其中在犁市镇黄竹管理区有不足100人使用信宜话,在白沙乡横村、乌石等村落有数百人使用广宁话。  在南部白土镇的上、中、下乡及下三都、苏拱等村,白沙镇的大村、中界滩和东安寨等村,马坝、乌石、樟市、龙归等镇的部分村落;东北部周田镇的较坑等少数村落;西北部梅村镇的大部分村落,犁市镇和重阳镇的许多村落,则通行粤北土话,使用人数不详。  另外,白土、周田、大桥、马坝、樟市、犁市等乡镇通行闽语性质的连滩话,使用人口不足l万。  乐昌市。境内最大的方言为客家话,使用人口超过31万,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山区,包括
:廊田、五山、九峰、两江、大源等乡镇,长来、安口两乡的武江之东及罗家渡南部。粤北土话是该市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约9万,具体分布是:(1)皈塘话通行于坪石镇的皈塘、京口和金鸡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5千;(2)长来话分布于长来镇和河南乡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2万;(3)北乡话通行于北乡镇、廊田镇(楼下、白马寨、油榨丘、平富、寨头等),使用人口超过2万;(4)黄圃话通行于黄圃镇、白石、庆云等地,使用人口约2万;(5)老坪石话通行于老坪石镇的莲塘、陈家坪、三星坪等地,使用人口超过5千;(6)三溪话通行于三溪镇,使用人口超过6千。粤北白话(粤方言)通行于乐城镇、坪石镇和河南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超过8万。另外,河南乡塔头有潮汕方言,约2千人使用。  乐昌尚有4千余人使用北江船话,亦称“艇家话”,分为上河船话和下河船话两种,前者通行于坪 石一带,后者通行于县城及以南,使用者主要是水运公司的船工及其家属。  南雄市。通行客家话和南雄话,前者分布于澜河镇以及全安、黎口、主田、古市等乡镇,使用人口超过4万;后者一般归人粤北土话,分布于城关、全安、黎口、元田、古市一带,使用人口超过8万。另外还有乌迳话、珠玑话、百顺话,其归属有争议,使用人口分别为10万、20万、3万。《南雄县志》把境内方言分为4片:(1)城关话(即南雄话);(2)上方话,以乌迳话为代表;(3)下方话,以湖口话为代表(含珠玑话);(4)北山话,以百顺话为代表。另外,在南雄界址、梅岭两乡通行赣方言(当地称江西话),使用人口2万余。  仁化境内居民多数使用客家话。仁化客家话可分5类:(1)董塘话;(2)长江话;(3)附城话:(4)塞麻话;(5)河源话。仁化粤语主要通行于县城,使用者少数来自其他粤语区,其余为双方言者。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汉族人口近17万,瑶族人口约2万。汉人有70%多使用客家方言,客家话通行于县内绝大多数区域;另有部分居民使用粤方言(珠三角片),分布于桂头、杨溪以及天井山林场等,使用人口约5千多人,在古母水和大布一带通行粤语性质的阳山话,人口不足1万;闽南话在当地称为“涟滩话”,通行于桂头镇和杨溪镇,使用者5千余人。这两镇还有湘语通行,但具体范围和人数则不详。在西南部与阳山县接壤的地区,部分居民使用阳山话;桂头镇还有三分之一的村落通行称为“虱声”的土语;在古母水乡有一种土话俗称“猫子话”,约3千人使用。瑶族有东边瑶和西边瑶之分,所用瑶语属苗瑶语族的瑶(勉)语支,东边瑶分布于东坪、柳坑、游溪、必背等乡镇,人口1.7万余,西边瑶散居
于龙南、侯公渡两乡镇,人口仅400多人。船话通行于附城和桂头两地,近2千人使用。  始兴、翁源、,新丰县三县属于纯客县,不过始兴境内还居住着瑶族,约3千余人,部分使用瑶语,多数兼通客家话,澄江、都亨的雷、蓝两姓约3千余人,20世纪80年代末恢复为畲族身份,但使用客家话。翁源也有数千名瑶族居民使用瑶语。三县客家方言的内部分歧从略。  (六)惠州市。惠州下辖惠城区、惠阳区和惠东、博罗、龙门三县。惠州区内的方言十分复杂,有客家话、惠州话、福佬话和众多的土话(其性质还有争议),其中惠城区为客粤双方言区。而惠东县为客、闽方言区,没有粤方言通行。  惠阳区即原县级市惠阳市,2003年改惠阳区。城区(淡水)为纯客区,但其他地域则通行多种方言,包括:客家话、潮汕方言、水口话、横沥话、平潭话、马安话、沥林话、芦洲话,后6种方言属于土语,刘叔新(2007年)认为应归早期粤语。  博罗县境内有粤、客、闽三种方言,另有少量居民使用畲语(人数不详)。  粤语通行于石湾、九潭、圆洲三镇以及福田、长宁两镇的部分地区,大致可分为4区:(1)铁场话,通行于铁场(梅村)及周边地带;(2)八坊话,通行于九潭镇赤沥村一带;(3)石湾话,通行于石湾圩镇,接近东莞口音;(4)福田话,以福田的欧阳洞方言为代表,接近增城口音。使用人口皆不详。  博罗客话通行于蓝田、石坝、麻陂、公庄、杨村、泰美、柏塘、平安、响水、罗阳、湖镇、横河、长宁、福田、义和等乡镇,使用人口不详。  博罗闽语又称“福佬话”,通行于龙溪、义和等乡镇以及罗阳、仍图、泰美、观音阁的部分村落。  龙门县的居民除汉族外,还有北部边境的瑶族(蓝田瑶族乡),但语言已经汉化。境内有属于粤语的龙门话,通行于龙城、王坪、永汉、沙迳、龙华、麻榨、铁岗、左潭、地派、蓝田、天堂山、油田等地;在麻榨、永汉、沙迳、龙华、左潭、铁岗、地派、蓝田、油田以及西部的南昆山镇,东南部的平陵、龙江两镇,还通行客家话,使用人口8万余,为县内第二大方言;通行于平陵(黄沙)、龙江及地派、蓝田、天堂山的本地话,使用人口2万余,有人认为这种方言属于早期粤语;通行于东南部路溪镇的路溪话,使用人口约1万。路溪话较接近本地话,也受广州话的影响,其主要特色是声调很少(只有6个)。此外,左潭镇有些村落通行闽语。使用人数不详。  (七)汕尾市。汕尾是广东省南部沿海一个港口,历史上属海丰县管辖下的大镇,后升格为地级市。该市有5%左右的粤西籍渔民(当地称“深水渔民”)使用粤方
言,其余居民使用海丰福佬话。由于粤语影响不断扩大,汕尾现已成为粤东地区通行粤语的城市。  海丰县境内的强势方言为闽南话(又称“福佬话”)和客家话,80%的居民使用闽南话,而近20%的居民使用客家话。客家话居民主要居住于东北部山区,西部的赤石、鹅埠、小漠也有少数人使用客家话。鹅埠镇及周边乡镇通行一种带有粤语色彩的混合方言,当地称为“尖米话”,使用人口约1万。  (八)东莞市。东莞无下辖县份,目前分有东城等4个街道办和28个下辖镇。东莞境内使用粤、客两种方言,粤语人口居多,占全市人口84%,纯粤语镇包括:石龙、长安、沙田、洪梅、道颉⒙橛俊⑿峦濉⑼蚪⒅刑谩⑼6铡⑹佟⒏丁⒋罄省㈠疾健⒉枭健⑵笫⑹拧⒊F健⒑崃ぁ⒍印⑶磐返日颍碛9个镇则大部分通行粤语,客家话仅有部分或少量通行,如莞城仅罗沙上岭村使用客家话,使用人口约300余人。客家话人口占全市人口16%,客家话主要通行于东南部与惠阳、深圳接壤的丘陵地带,有客家话居民的镇级单位约12个,其中主要有樟木头(纯客)、清溪、凤岗等镇。  (九)中山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境内方言相当复杂,有粤、客、闽三大方言。客家话分布在南部五桂山区,包括五桂山镇、南萌镇、神湾镇和坦洲镇,使用人口3-4万。闽方言又称“村话”,分布在五桂山外围(包括沙溪、大涌、张家边、三乡等地),使用人口15万余。中山闽语分为3片:(1)隆都片:位于中山西部,包括龙头环(沙溪镇)、大涌(大涌镇)、芒涌(神湾镇)、寮后(环城区)、里溪(板芙镇);(2)南v片:位于中山东部,包括榄边(南萌镇)、麻东(横门镇)、泗门(张家边区);(3)三乡片:位于中山南部,包括鸦岗(三乡镇)、大布(三乡)。  粤语是中山最强势的方言,使用人口超过100万,可分为以下4小片:(1)石岐话,分布于石岐、环城、郊区、张家边、南、翠亨等地;(2)沙田话,通行区域最广,包括小榄、南头、黄圃、东升、阜沙、坦背、横栏、沙萌、港口、浪网、民众、板芙、坦洲诸镇;(3)三角话,仅通行于三角镇,近似东莞方言;(4)古镇话,通行于古镇镇,与新会交界,属于四邑片方言。  (十)江门市。这是四邑方言所在地级市,但四邑方言不限于江门,中山(古镇)、珠海(斗门)皆有四邑话通行。江门现辖蓬江区、江海区、台山市、开平市、新会区、恩平市、鹤山市共3区4市。  台山市。台山话内部大致可分为4小片:(1)台北片,包括台城镇、附城、三合、四九、大江、水步、公益、白沙、三八共九个镇级单位,其中白沙、三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IT计算机、人文社科、教学教材、外语学习、计划方案、旅游景点、党团工作以及广东方言分布说明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资讯行!
14个数据库 1000多种主流媒体 2000多万篇专业报道
【行业分类】宏观综合类
【地区分类】广东
【数据采集日期】
【数据采集出处】精讯数据
【数据采编自】《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
【统计项目】1999年广东省建制镇镇区主要指标统计(二)
【数据包含量】4480
【点击次数】114
劳动力(人)
集贸市场个数(个)
企业个数(个)
企业从业人员数(人)
非农业人口(人)
综合市场个数(个)
高州市沙田镇
高州市顿梭镇
高州市石板镇
高州市荷花镇
高州市南塘镇
高州市大潮镇
高州市祥山镇
高州市荷塘镇
高州市金山镇
化州市丽岗镇
化州市宝圩镇
化州市南盛镇
化州市同庆镇
化州市长岐镇
化州市杨梅镇
化州市良光镇
化州市笪桥镇
化州市新安镇
化州市官桥镇
化州市兰山镇
化州市中垌镇
化州市平定镇
化州市文楼镇
化州市林尘镇
化州市合江镇
化州市江湖镇
化州市那务镇
化州市播扬镇
化州市石湾镇
信宜市东镇镇
信宜市池洞镇
信宜市朱砂镇
信宜市贵子镇
信宜市怀乡镇
信宜市洪冠镇
信宜市平塘镇
信宜市思贺镇
信宜市白石镇
信宜市钱排镇
信宜市新宝镇
信宜市合水镇
信宜市大成镇
信宜市水口镇
信宜市镇隆镇
信宜市北界镇
信宜市高坡镇
信宜市金垌镇
信宜市径口镇
信宜市安莪镇
信宜市旺沙镇
信宜市茶山镇
肇庆市广利镇
肇庆市永安镇
肇庆市沙浦镇
肇庆市凤凰镇
肇庆市莲花镇
肇庆市贝水镇
肇庆市桂城镇
肇庆市坑口镇
肇庆市黄岗镇
肇庆市睦岗镇
广宁县排沙镇
广宁县石涧镇
广宁县潭布镇
广宁县江屯镇
广宁县联和镇
广宁县螺岗镇
广宁县北市镇
广宁县坑口镇
广宁县赤坑镇
广宁县宾亨镇
广宁县五和镇
广宁县横山镇
广宁县木格镇
广宁县石咀镇
广宁县古水镇
广宁县洲仔镇
广宁县清桂镇
广宁县葵垌镇
怀集县闸岗镇
怀集县坳仔镇
怀集县汶朗镇
怀集县甘洒镇
怀集县凤岗镇
怀集县洽水镇
怀集县梁村镇
怀集县大岗镇
怀集县岗坪镇
怀集县冷坑镇
怀集县马宁镇
怀集县蓝中镇
怀集县永固镇
怀集县诗洞镇
怀集县桥头镇
怀集县中洲镇
怀集县泰来镇
怀集县连麦镇
封开县江川镇
封开县白垢镇
封开县大洲镇
封开县渔涝镇
封开县七星镇
封开县莲都镇
封开县杏花镇
封开县罗董镇
封开县长岗镇
封开县平凤镇
封开县南丰镇
封开县渡头镇
封开县大玉口镇
封开县都平镇
封开县金装镇
封开县长安镇
封开县河儿口镇
德庆县新圩镇
德庆县回龙镇
德庆县官圩镇
德庆县沙旁镇
德庆县马圩镇
德庆县高良镇
德庆县莫村镇
德庆县古有镇
德庆县永丰镇
德庆县播植镇
德庆县武垄镇
德庆县凤村镇
德庆县悦城镇
德庆县九市镇
高要市河台镇
高要市乐城镇
高要市水南镇
高要市禄步镇
高要市笋围镇
高要市小湘镇
高要市大湾镇
高要市新桥镇
高要市白诸镇
高要市连塘镇
高要市活道镇
高要市蛟塘镇
高要市回龙镇
高要市白土镇
高要市金渡镇
高要市金利镇
高要市蚬岗镇
高要市马安镇
四会市龙甫镇
四会市地豆镇
四会市威整镇
四会市罗源镇
四会市迳口镇
四会市大沙镇
四会市新江镇
四会市石狗镇
四会市黄田镇
四会市邓村镇
四会市江谷镇
四会市江林镇
四会市龙湾镇
四会市下茆镇
惠州市汝湖镇
惠州市河南岸镇
惠州市三栋镇
惠州市惠环镇
惠州市小金口镇
博罗县石坝镇
博罗县兰田镇
博罗县麻陂镇
博罗县观阁镇
博罗县公庄镇
博罗县杨村镇
博罗县柏塘镇
博罗县平安镇
博罗县泰美镇
博罗县仍图镇
博罗县义和镇
博罗县响水镇
博罗县湖镇镇
博罗县横河镇
博罗县长宁镇
博罗县福田镇
博罗县龙华镇
博罗县龙溪镇
博罗县园洲镇
博罗县九潭镇
博罗县石湾镇
惠东县大岭镇
惠东县安墩镇
惠东县宝口镇
惠东县高潭镇
惠东县增光镇
惠东县多祝镇
惠东县白盆珠镇
惠东县吉隆镇
惠东县黄埠镇
惠东县盐洲镇
惠东县稔山镇
惠东县铁涌镇
惠东县平海镇
惠东县港口镇
惠东县白花镇
惠东县梁化镇
惠东县石塘镇
惠东县松坑镇
惠东县马山镇
惠东县新庵镇
惠东县巽寮镇
龙门县麻榨镇
龙门县永汉镇
龙门县沙迳镇
龙门县龙华镇
龙门县龙江镇
龙门县路溪镇
龙门县平陵镇
龙门县王坪镇
龙门县田美镇
龙门县左潭镇
龙门县地派镇
龙门县铁岗镇
龙门县天堂山镇
龙门县南昆山镇
惠阳市沙田镇
惠阳市秋长镇
惠阳市新圩镇
惠阳市镇隆镇
惠阳市陈江镇
惠阳市沥林镇
惠阳市潼湖镇
惠阳市永湖镇
惠阳市良井镇
惠阳市平潭镇
惠阳市马安镇
惠阳市水口镇
惠阳市横沥镇
惠阳市矮陂镇
惠阳市大岚镇
惠阳市芦洲镇
惠阳市芦岚镇
惠阳市澳头镇
惠阳市霞涌镇
梅州市城北镇
梅州市三角镇
梅州市长沙镇
梅州市东郊镇
梅州市西郊镇
梅县城东镇
梅县石扇镇
梅县梅西镇
梅县石坑镇
梅县大坪镇
梅县南口镇
梅县瑶上镇
梅县荷泗镇
梅县径义镇
梅县畲江镇
梅县水车镇
梅县梅南镇
梅县西阳镇
梅县白宫镇
梅县丙村镇
梅县雁洋镇
梅县三乡镇
梅县松东镇
梅县松南镇
梅县松源镇
梅县隆文镇
梅县桃尧镇
梅县白渡镇
梅县扶大镇
梅县松口镇
大埔县茶阳镇
大埔县高陂镇
大埔县青溪镇
大埔县长治镇
大埔县三河镇
大埔县英雅镇
大埔县大麻镇
大埔县银江镇
大埔县洲瑞镇
大埔县古野镇
大埔县平原镇
大埔县光德镇
大埔县桃源镇
大埔县枫朗镇
大埔县双溪镇
大埔县百侯镇
大埔县大东镇
大埔县西河镇
大埔县岩上镇
丰顺县附城镇
丰顺县东联镇
丰顺县北斗镇
丰顺县汤西镇
丰顺县汤南镇
丰顺县埔寨镇
丰顺县一八镇
丰顺县下八镇
丰顺县丰良镇
丰顺县建桥镇
丰顺县龙岗镇
丰顺县潘田镇
丰顺县仙洞镇
丰顺县黄金镇
丰顺县留隍镇
丰顺县东留镇
丰顺县茶背镇
丰顺县大龙华镇
丰顺县径门镇
丰顺县潭江镇
丰顺县潭山镇
丰顺县小胜镇
丰顺县砂田镇
五华县河东镇
五华县大坝镇
五华县转水镇
五华县华城镇
五华县新桥镇
五华县岐岭镇
五华县双头镇
五华县潭下镇
五华县长布镇
五华县大田镇
五华县周江镇
五华县中兴镇
五华县横陂镇
五华县锡坑镇
五华县小都镇
五华县油田镇
五华县郭田镇
五华县双华镇
五华县平南镇
五华县安流镇
五华县文葵镇
五华县大都镇
五华县棉洋镇
五华县桥江镇
五华县梅林镇
五华县华阳镇
五华县龙村镇
五华县硝芳镇
五华县登畲镇
平远县仁居镇
平远县八尺镇
平远县东石镇
平远县石正镇
平远县黄畲镇
平远县差干镇
平远县河头镇
平远县中行镇
平远县上举镇
平远县茅平镇
平远县四水镇
平远县坝头镇
平远县超竹镇
平远县长田镇
平远县热柘镇
蕉岭县兴福镇
蕉岭县长潭镇
蕉岭县三圳镇
蕉岭县新铺镇
蕉岭县文福镇
蕉岭县广福镇
蕉岭县蓝坊镇
蕉岭县高思镇
蕉岭县南礤镇
蕉岭县北礤镇
蕉岭县徐溪镇
兴宁市宁新镇
兴宁市宁中镇
兴宁市宁塘镇
兴宁市新陂镇
兴宁市福兴镇
兴宁市刁坊镇
兴宁市坜陂镇
兴宁市永和镇
兴宁市径南镇
兴宁市径心镇
兴宁市坭陂镇
兴宁市新圩镇
兴宁市水口镇
兴宁市下堡镇
兴宁市宋声镇
兴宁市罗浮镇
兴宁市罗岗镇
兴宁市黄槐镇
兴宁市黄陂镇
兴宁市岗背镇
兴宁市坪洋镇
兴宁市龙北镇
兴宁市合水镇
兴宁市龙田镇
兴宁市石马镇
兴宁市大坪镇
兴宁市叶塘镇
兴宁市叶南镇
汕尾市红草镇
汕尾市马宫镇
汕尾市东冲镇
汕尾市捷胜镇
汕尾市田乾镇
汕尾市遮浪镇
海丰县城东镇
海丰县公平镇
海丰县附城镇
海丰县梅陇镇
海丰县联安镇
海丰县陶河镇
海丰县赤坑镇
海丰县可塘镇
海丰县后门镇
海丰县鹅埠镇
海丰县小漠镇
海丰县大湖镇
海丰县黄羌镇
海丰县平东镇
海丰县莲花山镇
海丰县赤石镇
陆河县水唇镇
陆河县东坑镇
陆河县南万镇
陆河县螺溪镇
陆河县河口镇
陆河县新田镇
陆河县上护镇
陆丰市大安镇
陆丰市西南镇
陆丰市河西镇
陆丰市潭西镇
陆丰市上英镇
陆丰市金厢镇
陆丰市城东镇
陆丰市河东镇
陆丰市博美镇
陆丰市桥冲镇
陆丰市内湖镇
陆丰市八万镇
陆丰市陂洋镇
陆丰市南塘镇
陆丰市碣石镇
陆丰市湖东镇
陆丰市甲西镇
陆丰市甲子镇
陆丰市甲东镇
河源市埔前镇
河源市源南镇
紫金县附城镇
紫金县乌石镇
紫金县中坝镇
紫金县敬梓镇
紫金县水墩镇
紫金县龙窝镇
紫金县洋头镇
紫金县苏区镇
紫金县南岭镇
紫金县瓦溪镇
紫金县九树镇
紫金县九和镇
紫金县蓝塘镇
紫金县凤安镇
紫金县好义镇
紫金县上义镇
紫金县古竹镇
紫金县义容镇
紫金县青溪镇
紫金县临江镇
紫金县柏埔镇
紫金县黄塘镇
龙川县附城镇
龙川县义都镇
龙川县佗城镇
龙川县鹤市镇
龙川县黄布镇
龙川县紫市镇
龙川县通衢镇
龙川县锦归镇
龙川县登云镇
龙川县丰稔镇
龙川县四都镇
龙川县铁场镇
龙川县石坑镇
龙川县龙母镇
龙川县田心镇
龙川县黎咀镇
龙川县黄石镇
龙川县赤光镇
龙川县回龙镇
龙川县新田镇
龙川县车田镇
龙川县郑马镇
龙川县岩镇镇
龙川县麻布岗镇
龙川县贝岭镇
龙川县细坳镇
龙川县上坪镇
龙川县枫树坝镇
龙川县谷前镇
连平县上坪镇
连平县内莞镇
连平县贵东镇
连平县陂头镇
连平县溪山镇
连平县双岭镇
连平县隆街镇
连平县田源镇
连平县油溪镇
连平县忠信镇
连平县高莞镇
连平县九连镇
连平县大湖镇
连平县三角镇
连平县绣缎镇
和平县大坝镇
和平县上陵镇
和平县下车镇
和平县长圹镇
和平县贝墩镇
和平县彭寨镇
和平县东水镇
和平县林寨镇
和平县热水镇
和平县附城镇
和平县优胜镇
和平县安坳镇
和平县古寨镇
和平县粮溪镇
和平县礼士镇
和平县公白镇
和平县合水镇
和平县青州镇
和平县俐源镇
东源县仙塘镇
东源县灯塔镇
东源县骆湖镇
东源县船塘镇
东源县顺天镇
东源县上莞镇
东源县曾田镇
东源县柳城镇
东源县义合镇
东源县蓝口镇
东源县黄田镇
东源县叶潭镇
东源县黄村镇
东源县康禾镇
东源县锡场镇
东源县新港镇
东源县双江镇
东源县涧头镇
东源县黄沙镇
东源县三河镇
东源县久社镇
东源县新回龙镇
东源县半江镇
阳江市岗列镇
阳江市城西镇
阳江市埠场镇
阳江市平岗镇
阳江市海陵镇
阳西县程村镇
阳西县塘口镇
摘编自《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
相关文章:乡镇概况/园洲镇
地理位置园洲镇地处博罗县的西部,南依东江,北靠第一山——,东与本县相连,西与东莞石龙镇接壤。园洲镇面积达110.68平方公里,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达20万多,其中户籍人口6万多(非农村居民为6089人,农村居民为55729人),外来人口13万多,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和海外侨胞近5万人。园洲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2007年,园洲镇实现GDP总量44.73亿元,完成财政税收13677万元(国税8119万元,地税5558万元),年末金融存款为17.91亿元人民币。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070.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0元。进一步优化了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8.9:50.6:40.5。 园洲镇是的经济强镇,先后被评为惠州市“六好示范镇”、“中心镇”, 是“广东省(制衣)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镇内交通发达,逐步形成以桥北路、福园路、东坡大道为三轴,以广惠高速公路、振兴大道、园洲大道、沿江路为四线,以河南区、河北区为双中心的“三轴四线——双中心”城镇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园洲镇在“外向带动、实业立镇”的发展战略带动下,秉承“让商家发财,促园洲发展”的服务宗旨,凭借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业纷至沓来,近2000家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其中来自日、韩及、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中外企业在镇内投资并迅速发展,涉及服装、电子、化工、轻纺、五金、、家具、开发和“三高”农业等多种行业,并有上百个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工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商业网点不断增加,商贸流通呈现购销两旺的景象,餐饮娱乐业、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业等全面发展,现镇内拥有各类商铺2000多间,酒店、、中西餐厅等娱乐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多家金融服务机构也在园洲设有服务网点,为园洲人民和宾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建制沿革/园洲镇
园洲镇园洲四面环水,北有沙河,南有东江,因而得名“园洲”。
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东莞县辖地。
1950年6月,东莞县划分区人民政府,石排、园洲、民主、丰乐、大同共六个乡组成东莞县第七区。
1952年12月,珠江专区撤销,设立粤中行政区,东莞划归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6年6月,第六区改称为企石区,同时划分石排、园洲、企石三个大乡。
1956年1月,因行政区划变迁,东莞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8年9月,东莞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园洲乡成立,命名为“五一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划归佛山专区管辖。
1959年6月,东莞县把园洲划给了博罗,从此园洲归博罗县管辖。
1983年6月,改为博罗县园洲区。
1986年6月,园洲建镇,镇政府驻下南圩。
2005年12月,撤销原九潭镇并入园洲镇。
工业发展/园洲镇
电子车间园洲人响亮地提出了“5年再造一个园洲”的口号,力争至2011年园洲镇农业总产值比2006年翻一翻。一个生态与环境俱优,经济增长与现代文化并进的国际化、现代化正在崛起。在“外向带动、实业立镇”的发展战略带动下,园洲镇吸引了来自美、英、法、德、意、日、韩及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中外企业在镇内投资发展,涉及服装、电子、化工、轻纺、、塑料、家具、开发和“三高”农业等多种行业。为营造更为完善的投资环境,园洲镇兴建了上南、刘屋、下南、深沥等20多个工业开发园区以及新世纪工业产业带和富园工业产业带。其中桦阳、合益工业园、聚和工业园、凤山工业园等尚有工业园地20000多亩,可用土地指标充足,更可吸纳大型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新世纪工业园和富国工业园是园洲经济、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现代化、国际化、化要求建设的高标准的工业园区,是园洲镇第二次创业的龙头,镇委、镇政府本着“行政推动、政策扶持、企业选择、实现双赢”的发展理念,将采取积极措施,力争引进、服装、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企业化运作、集中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把新世纪工业园与富园工业园建设成环境优美、注重环保、治安一流、优质高效的数字化工业园。
民营工业园园洲镇民营工业园(上南制衣区)于2005年开始规划筹建,后更名为“园洲纺织服装第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园洲镇秀丽路(上南段),与布匹辅料服装批发市场相比邻。项目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亿元。该园区主要针对当地服装制造产业的创业者,吸纳从事服装制造产业的本地商家进园,进行产业集中管理和促进聚集效应,为推动园洲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度身打造。 该园区第一期已于2007年全部开发完成,首批进驻企业20家厂房已经全部建设完工,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该项目一期全部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吸纳用工人数达10000多人,年生产总值可达3亿元,可创造利税达5000万元。
园洲“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是经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批准建设的,是唯一定点的纺织园区。基地规划面积1300亩,预计投资投资5.2亿元,基地建成后可引进、和服装等方面的企业60家,可解决约3万人就业,企业年总产值可达30亿元,年上缴利税2亿元。基地集中土地利用,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热电集中联供和固废集中处理,达到治污减排、节能降耗的目标。园洲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具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来了众多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考察。丰平工业区由镇政府统一征地、统一规划,是园洲镇委、镇政府授权园洲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全力开发建设的大规模项目,将以自建厂房出租的形式开发发展。该园区于2007年底开始规划开发,2008年3月开始首期建设。园区规划开发总面积300亩,预计总投资额1.5亿元。主要针对吸纳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东莞等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效应,促进产业升级,规范化管理。 首期规划开发150亩。该园区正在洽谈中项目有10多个,意向投资金额达3亿元。首期第一栋厂房建设出租项目为制衣印花行业,计划厂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投资规模达3000万元。该项目厂房预计在今年底建成,明年1月份可正式投入生产。投入生产后预计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0人,每年可为社会提供税利达1000万元。 该园区已引入1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正在洽谈中项目有10多个。
农业开发/园洲镇
甜玉米园洲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盛产、蔬菜、甜玉米、塘 、猪、鸡、鸭、鹅等农产品,优质荔枝面积1万多亩,水产1万多亩,高产蔬菜种植基地1万5千多亩。通过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园洲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商业的转变。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瓜菜出口港澳地区及国外,建成基地,树立农业品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效益。镇内现拥有多家绿色大型菜场和养植场,并建有一个8000亩的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另外,为鼓励外商投资发展“三高”农业,政府在用地和税收方面将给予特别的优惠。注重加强农业人员培训,举办农技培训班1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大大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和种植热情园洲镇出现了许多种植、养殖大户,例如萝卜大王黄光勇,大户李月银,养鸭大户胡成检。
文化建设/园洲镇
园洲镇晶港大酒店园洲镇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的总体思路,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饮食娱乐、旅游、信息服务业,园洲镇市场繁荣、商机勃勃。现在的园洲绿树葱郁,鸟语花香,道路通畅,高楼林立,生活便利,社会稳定。一个商贸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安定的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后花园”正在之滨崛起。园洲镇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商业繁荣昌盛,酒店、宾馆、中西餐厅、健身中心等娱乐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能为 宾客工作之余提供舒适的娱乐、休闲场所。园洲具备了集轻工、商贸、安居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功能。美食天堂园洲镇地处和东莞饮食文化的交界处,美食闻名遐迩,丰富多样,价格实惠,高、中、低档次餐饮企业齐全,其惠名正随风飘远,邻近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已慕名而来,一尝美味!优质的商务、优闲、娱乐设施园洲晶港大酒店地处园洲镇商业繁华的地带,是园洲首家集美食、娱乐、商店、康体、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酒店。酒店总投资5000多万人民币,按四星级酒店设计、,富丽堂皇、高尚优雅,内设有中西餐厅、、酒廊、商务中心、大小、桑拿部、客房部、商场、部等完美设施。酒店占地面积1500m2,楼高十二层,建筑面积达17000m2,大型停车场能停车多达250辆,酒店设有先进、完善的安全消防系统,采用四星级酒店管理服务模式,可为中外客商提供尽善尽美的优质服务。
现代文明的后花园园洲位于美丽的之滨,承接着江水的滋养,又毗邻雄伟秀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可观看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探索“岭南第一山”的历史底蕴。罗内建有嘉宝田国际度假会议中心,集餐饮、康体、休闲、娱乐为一体,并拥有专业18洞高尔夫球场,可为周边地区提供良好的旅游商贸服务。& &携手共创未来积极引进诸如三和购物广场、中泰百货商场等这样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和聚集力、辐射力强的大型超市,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制和外商投资等多种成分的流通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流通格局。
城镇建设/园洲镇
园洲镇总体规划图2006年以来,努力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农村饮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主要包括:投入了1200万元铺设第二厂至河北区水厂总长度为7.5公里的自来水管道,于06年5月实现通水;投入了1000万元完善了新世纪工业园的东坡大道主车道,于06年11月通车;投入了740万元建成了政法大楼,于07年2月投入使用;投入了3300多万元建成了园洲互通口,于07年11月通车;投入了850万元对县道X193线进行改造,于07年11月完成;投入了700万元完成了河北振兴大道首期工程,于07年11月通车;投入了400多万元建成了园洲镇机关便民服务中心,于07年11月落成并投入运作。除此之外,这两年,还先后投入了近3000万元,对园洲镇的主要道路、排水管道、绿化配套、路灯设施等进行了改造和完善,使园洲镇的城镇档次和品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除了完成以上工程外,还先后规划并启动了中心运河美化亮化工程、河北商贸市场以及包括东坡大桥、、、龙江东江大桥和东坡大道、和安大道、振兴大道、环城北路的“四桥四路”的建设,大部分工程将于今明两年内完工。 遵循“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发展思路,把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城市的意识渗透到城镇建设和政府决策实施的行为中,不断发掘可供经营的,把社会各方面的资金调动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丰收,其中,房地产在园洲镇的蓬勃兴起无疑是最大的亮点。正在开发的有帝锦城、、中心花园、、、、、等一批大型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投入大、品位高,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还为园洲镇“蓝天、碧水、田园城”环境理念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社会环境/园洲镇
园洲镇镇委、镇政府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园洲,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把园洲镇建设成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安定、环境优美的城镇。近两年来,园洲镇被评为惠州市中心镇、“六好示范镇”和“广东省(制衣)技术创新专业镇”。园洲镇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的群防群治网络确保了园洲镇的社会治安稳定。园洲镇压是惠州市“六好示范镇”。镇内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第年六月份,包括镇压政府在内的六大系统之间会开展体育比赛,各级部门互相协作,友好团结。 园洲镇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对道路、街道实施缘化、美化、亮化工程,镇压内湖光水色,风景秀丽,给居民和外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
交通环境/园洲镇
园洲镇大桥园洲镇被称为博罗县的西南“门户”,距、香港、广州、惠州均70公里,南与东莞市企石、石排两镇隔江相望,西与东莞市的石龙镇相连接,堪称进入东莞的“桥头堡”,园洲得天独厚的区位易接纳港澳、东莞、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发展辐射,是拓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区域。园洲镇对外交通极为便利、南经可直达东莞、深圳、西经园洲大道到东莞不到9公里,北经沙河大桥直达广汕公路,经广惠高速到广州火车站仅50分钟车程。连接东莞企石镇、总投资额近1.9亿元的龙江东江大桥以及和安大桥正在建设中;东坡大桥、振兴大桥在筹建中;广惠高速公路园洲互通口等工程都已经完成建设,园洲镇将逐步形成以桥北路、福园路、东坡大道为三轴,以广惠高速园洲互通口、振兴大道、园洲大堤、沿江路为丝线、以河南区、河北区为双中心的“三轴四线——双中心”城镇结构。9公里,北经沙河大桥至2010年,园洲将成功打造河南区5分钟、河北区10分钟到达镇中心区生活圈。
历史遗迹/园洲镇
马嘶村马嘶村
园洲镇马嘶村是惠州市已发现的1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网格布局的民居建筑、村中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展示出马嘶古村落建筑的发展轨迹,村中建筑呈网格布局,块状排列,巷道纵横,酷似一张“大棋盘”。
“红石半墙,青砖到栋”是村中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貌。民宅在巷道两侧,坐东向西一字排列。约十间屋为一个单元,在屋檐下绘上各种人物、风景之类的壁画,或用灰油雕出人物、花鸟等浮雕。
所获荣誉/园洲镇
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
国家卫生镇
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广东省文明镇
广东省教育强镇
广东省卫生镇
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
广东省专业镇建设先进单位
广东省生态乡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6次
参与编辑人数:2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07:20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