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与叙利亚的叙利亚内战中发挥的作用

黎巴嫩和叙利亚历史是什么关系?_百度知道
黎巴嫩和叙利亚历史是什么关系?
提问者采纳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阿以冲突及中东和平进程中,叙军队是应黎政府的要求帮助维护黎国内稳定而留在黎境内的。2001年6月,叙军就不会从黎巴嫩全部撤出、公正。由于独立后的黎巴嫩党派,1941年9月和11月,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法国委任统治当局被迫先后宣布结束对黎叙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国内要求叙军撤离和修正叙黎关系的呼声高涨,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叙利亚对黎巴嫩安全负有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持,将驻黎叙军人数减到2,并长期在黎驻扎,叙利亚决定将驻扎在黎首都贝鲁特及其周围地区的叙军一部分撤至黎巴嫩贝卡谷地。由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和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6万名叙士兵部署在黎东部靠近叙边界的贝卡谷地,叙成立自已的政府,黎叙两国一直相互协调。根据1989年黎巴嫩各派签署的《塔伊夫协定》。黎曾多次强调黎以和谈将与叙以和谈同步进行,黎叙均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黎巴嫩宣布独立,黎绝不单方面与以签订和平条约同属阿拉伯世界的黎巴嫩与叙利亚在历史上曾为一个国家,但仍然控制着存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只要中东没有实现全面,11月,侵占黎领土。2002年4月,另一部分撤回叙利亚,叙利亚军队约3,黎叙仍保持着“特殊关系”,由于面对共同的敌人以色列。黎国内基督教派也强烈反对叙在黎驻军,同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991年5月两国签订“黎叙合作条约”。此外,但3万多名叙利亚军队仍驻扎在黎全国各地,叙利亚军队应在黎内战结束后逐步撤出黎巴嫩。但黎政府强调。1920年4月,法国开始了对黎巴嫩,黎可以寻求叙的支援。公元7世纪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43年8月,政局一直不稳,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一旦黎遭到以攻击。以军不仅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占领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2万人,叙利亚军队又从黎中部地区撤到贝卡谷地。1976年5月,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兰西军”一同开入叙利亚和黎巴嫩、教派林立,黎巴嫩和叙利亚为阿拉伯帝国所统治。但黎的独立未得到叙利亚的承认,承认黎叙独立。  1990年黎内战结束、持久的和平,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两国关系十分密切。尽管2000年9月以色列完成从黎南部撤军,16世纪初。目前,只要以色列仍然占领着黎巴嫩领土、叙利亚的委任统治.5万人,同年9月双方又签署“安全条约”,还曾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入侵黎巴嫩。黎总统拉胡德曾表示,有1。2000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执政后
提问者评价
相关专业回答
40~50年代以来,琼希拉特父子--卡迈勒·琼希拉特、瓦立德·琼希拉特作为黎巴嫩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凭靠舒夫、木坦地区对黎巴嫩事务施加影响,他俩领导的社会党是马龙派长抢党、自由国民党的老对手,他俩领导下的民兵在1958年内战中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年内战中,他俩领导的社会党牵头组成亲苏的左派黎巴嫩民主阵线,与叙利亚的关系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叙利亚和黎巴嫩是中东两个相邻的国家,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公元7世纪,黎巴嫩和叙利亚都被阿拉伯帝国统治,16世纪初,又一同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后,黎巴嫩和叙利亚被法国委任统治。
  1941年,法国当局被迫先后结束对黎、叙的委任统治。1943年8月,叙利亚成立自己的政府,同年11月黎巴嫩宣布独立。
  相似的历史和相同文化背景使叙、黎两国保持着“特殊关系”。黎巴嫩独立后,由于党派、教派林立,政局一直不稳,1975年内战爆发。1976年5月,叙利亚军队约3.5万人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
  2005年4月,叙利亚被迫从黎巴嫩撤军。
  尽管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近30年,但从没同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原因是叙利亚认为黎巴嫩是被法国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一战后,黎巴嫩和叙利亚都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二战法国战败,该地仍处于维希法国管辖下。为避免该地被轴心国占领,1941年6月英军占领黎巴嫩,3个月后,即1941年9月,忠于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法军控制了叙利亚,并以同盟国名义宣布叙利亚“独立”,又过了2个月(1941年11月),英军也把黎巴嫩转交给自由法国。1943年8月,叙利亚成立自己的政府,舒克里•库阿特利当选叙利亚共和国首任总统。同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在叙利亚人和黎巴嫩的穆斯林看来,两国本是一体,是被英法分治的。但是黎巴嫩的基督徒却反对叙利亚以此为借口来干涉本国内政,坚决抵制和叙利亚的合并。1975年黎爆发内战。后来叙军一抵抗以色列为名开进黎,长期参...
同属阿拉伯世界的黎巴嫩与叙利亚在历史上曾为一个国家,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两国关系十分密切。公元7世纪时,黎巴嫩和叙利亚为阿拉伯帝国所统治,16世纪初,同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叙均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20年4月,法国开始了对黎巴嫩、叙利亚的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兰西军”一同开入叙利亚和黎巴嫩。由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和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1941年9月和11月,法国委任统治当局被迫先后宣布结束对黎叙的委任统治,承认黎叙独立。1943年8月,叙成立自已的政府,11月,黎巴嫩宣布独立。但黎的独立未得到叙利亚的承认,黎叙仍保持着“特殊关系”。
由于独立后的黎巴嫩党派、教派林立,政局一直不稳,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1976年...
历史上曾为一个国家
历史上和现在都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叙利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黎巴嫩真主党再度参与叙利亚内战
国际在线消息:据BBC报道,来自叙利亚官媒和反政府武装渠道的消息均证实,政府军经激战已控制了经济和交通重镇霍姆斯市中心地带的哈利迪亚街区,并同时控制了霍姆斯市绝大部分关键地区。
叙利亚政府军7月27日开始对霍姆斯的反政府武装发动总攻。
反对派力量控制哈利迪亚前后超过一年时间,使得当地成为反抗总统阿萨德统治力量的象征。
哈利迪亚被攻陷是叙利亚政府军最新一轮军事攻势中的又一个胜利。
一位叙利亚政府军军官在接受阿拉伯电视采访时表示,只有“城北少数地区”还在反叛武装的控制之下,政府军有信心在24小时内“解放”这些地区。
黎真主党再度参战
反对派力量的消息称,他们仍控制霍姆斯老城和其它一些零星地区。
反对派同时指责黎巴嫩真主党部队再次参与叙利亚内战,并在巷战中帮助叙利亚政府军。
霍姆斯是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滨海港口之间的重要枢纽性城市,具有极高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联合国统计称,在长达2年4个月的叙利亚内战中,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另有约170万人逃往邻国避难。
国际间多次试图组织叙利亚和谈的努力均因大国之间——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意见分歧而被拖延。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和谈开启,是否参展各方均会参与也很难确定。
(原标题:叙利亚政府军控制霍姆斯关键地区 黎真主党再度参战)
其他精彩内容:
/a/xinwen/guowai/46.html
/a/gangaotai/9.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月上]叙利亚内战中的外援
无论是外援特种部队还是雇佣军,甚至是“基地”组织也好,掺和他国的内战充其量只是个调味品,谁能在最后关头挺住,将起到关键作用还是占主力的常规部队。今天一些国家试图再次依靠特种兵乃至雇佣兵来颠覆一个国家政权,是福是祸尚待命运的裁决。
叙利亚内战中的外援
文/陈和彬 陈黎&
最近,叙利亚国内冲突持续发酵,大马士激战不断,阿勒颇战火又起,政府军与反对派自由军激战不休,目前国际社会将目光聚集于叙利亚的外国军队。反对派自由军充斥来自西方的雇佣兵,叙军特种部队里则活跃着大批俄罗斯退伍军人。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外部干涉势力投入特种部队和雇佣兵参战的消息频频传出。过去素有“战争味精”之称的特种部队和雇佣兵如今为何被当作秘密行动的利刃来使用?在战场上又如何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反对派自由军中的外援
美国和以色列等多国特种部队早已渗透进叙利亚反对派阵营,帮助反对派与巴沙尔政权战斗。目前,约有1万名训练有素和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被派往叙利亚,支持叙反对派自由军。
土耳其和以色列已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叙利亚境内,帮助叙反对派推翻巴沙尔政权。英国、美国和卡塔尔的特种兵已潜入叙利亚内战正酣的中部重镇霍姆斯,为那里的反对派武装人员提供培训和充当顾问,指导叙利亚自由军与叙利亚政府军展开巷战,必要时可为随后西方国家可能的空袭做地面引导,并确保从黎巴嫩贝卡谷地输送的武器弹药能够交到当地反政府武装手里。渗透进叙利亚的“外国特种兵”大多以班为活动单位,其任务是对叙军目标进行定位与核实,具体攻击则由自由军去完成。灵活机动且擅长心理战的特种兵将成为外国军事干预的首波部队,可能在自由军的配合下迅速控制叙利亚境内的机场、铁路枢纽与港口,同时对可能袭击周边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施“无害化处理”。
叙利亚境内不光有美、英等国特种部队支持和加入反对派自由军,更有手段残忍的“基地”组织成员加入了反对派自由军的阵营。在“基地”头目扎瓦赫里的鼓动下,伊拉克、利比亚、沙特、埃及、利比亚、也门、巴基斯坦等国的武装分子和“基地”组织成员在叙利亚早已经成群结队,参加了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军事行动。“东突”组织纠集成员,组成“圣战”小组潜入叙利亚,加入“支援阵线”参与内战,以达到获取国际恐怖势力认同的目的。
与有正式军人身份的特种兵相比,完全以金钱来衡量效忠标准的雇佣兵似乎更适合混沌的叙利亚战场。非洲雇佣兵正通过土耳其和约旦悄然潜入叙利亚,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专家,擅长使用爆炸物和使用重型武器,连叙军事先埋设的封锁雷区都能避开。来自沙特、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雇佣军先到土耳其境内的“援叙基地”集合,领取武器后编入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入叙参战,其月工资达上千美元。为防止暴露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都有叙身份证,使用俄罗斯武器,其中有反坦克火箭炮。叙利亚军队在镇压霍姆斯武装组织的战役进程中俘虏了100多名法国雇佣军,其中有18名军官和100名士兵。
叙利亚政府军的雇佣兵&
与新组建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相比,叙利亚政府军的实力强大得多,并且政府军中还活跃着外援的身影。
巴沙尔政权邀请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革命卫队充当“雇佣兵”,还花大价钱组织起“沙比哈”民兵。伊朗革命卫队秘密机关“圣城旅”在大马士革国际机场成立联合指挥中心,专门协助调运从伊朗空运或经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运来的装备和人员,而在巴沙尔家族的故乡拉塔基亚也有一个由伊朗与叙利亚共管的军事基地,以方便接收伊朗援助武器。叙利亚政府军第4装甲师之所以是政府军中最骁勇的部队,不仅在于装备精良和待遇好,还因为有隶属伊朗革命卫队的“圣城军”加盟。他们为第4装甲师拟制作战方案,设计进军路线,甚至还指导该师如何在巷战条件下保护每辆战车。与遥远的伊朗相比,近在咫尺的黎巴嫩真主党部队更能助巴沙尔的一臂之力。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从一开始就向叙政府军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从武器援助到派兵增援几乎处处救巴沙尔于水火。
俄罗斯一直与叙利亚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不仅提供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还直接向叙利亚政府军进行军事援助。目前在塔尔图斯港有100多名俄罗斯军事专家,他们参与叙利亚政府针对反对派自由军的打击行动,但只向叙利亚政府提供建议,不会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其中,聘请俄罗斯退伍军人出任叙军特种分队教官,调教叙政府军,助其在战斗中获胜。有一支专门由俄罗斯教官指挥的叙军特种兵,人数约有一百名,全部装备俄式武器,从微声冲锋枪到云爆弹。这些装备精良的特种兵们思想坚定,作战勇敢,熟悉地形,富有战术思想。在阿勒颇争夺战中,该特种部队利用城市巷道或下水道进行渗透攻击,避开反对派自由军的火力点,从敌人背后发起突袭,达到了奇兵取胜的效果。有意思的是,在一次“斩首”行动中,叙军特种兵消灭了一伙武装分子,其中就有一名乌克兰上校是俄罗斯教官在苏联军校时的同学,上演了一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好戏。&
“战争味精”成主力&
从利比亚到叙利亚,诸多关于外部干涉势力热衷于投入特种兵乃至雇佣兵参战的消息令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这些过去被称为“战争味精”的力量如今却当作战争主力来使用?
外籍兵团的那些退伍兵大部分是因为当了多年的军人,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另外只擅长于步兵作战、爆破等在军队以外的生活中很难继续的专业,再就是缺乏重新开始另一段职业生涯的勇气,于是在本国军队退伍了以后就又选择了继续当职业军人的道路。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口袋有钱的海湾国家苦于兵员不足,一贯以外聘雇佣兵弥补不足,而且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雇佣兵确实在过去的阿拉伯变革里扮演了“靖难”的角色。如今面对叙利亚乱局,出手阔绰的海湾君主们完全能够如法炮制。阿联酋政府招募了数量惊人的雇佣军团,里面除了有自美国和欧洲国家退役的老兵外,还有被英国裁撤的廓尔喀雇佣兵,甚至还有熟练掌握山地战技巧的柬埔寨老兵。而总兵力只有约1万人的卡塔尔王国也暗中聘请美国私人军事公司帮忙,招募雇佣兵投入到冲突前线。
而特种部队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其原因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单独作战能力、战场渗透力、战场生存力、战场应变力,能够在特殊条件下执行特殊任务,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发挥巨大的作战效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重大战果。他们能够突破平面单一陆路作战的局限性,向更高层次的立体打击空间迈进,比如说现代化装备的有直升机机降、舰船输送、伞翼机降、卫星定位系统或夜间活动的夜视仪等等之装备,都使现代的特种部队如虎添翼,可以在任何时候达到任意一个地点。
尽管某些国家日益钟爱特种兵乃至雇佣兵,试图将特种兵乃至雇佣兵打造成既便宜又威力巨大的“战争耗材”,但特种兵乃至雇佣兵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是战争中的辅助兵力,绝对成不了主角。无论是外援特种部队还是雇佣军,甚至是“基地”组织也好,掺和他国的内战充其量只是个调味品,谁能在最后关头挺住,将起到关键作用还是占主力的常规部队。今天一些国家试图再次依靠特种兵乃至雇佣兵来颠覆一个国家政权,是福是祸尚待命运的裁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黎巴嫩的民族和宗教_科普知识_中国百科网
黎巴嫩的民族和宗教
    黎巴嫩 -民族和宗教 4世纪的马赛克耶稣像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现在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后,不仅地域大大扩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这新增加的人口中,十叶派和逊尼派居多,均超过了德鲁兹派人数,从而造就了今天马龙派、十叶派和逊尼派3大教派为主的局面。 黎巴嫩的居民除阿拉伯人外还有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他们分属的宗教派别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992年按新宪法选举产生的议会中共有10个教派取得了单独的席位,另有一个席位给予了其他少数派的代表,目前库尔德人的黎巴嫩国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不能参加选举。除上述3大教派和德鲁兹派外,还有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基督教的希腊天主教派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派。下面就逊尼派以外的其他大教派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一、基督教马龙派马龙派是基督教中一个产生比较早的教派。早在叙利亚还是罗马帝国的行省时,在其首府安塔基亚有一位叫马鲁的基督教早期圣徒创立了一个教派,该派的许多信条与当时在君士坦丁堡和安塔基亚居主导地位的基督教信条不同。马鲁在世时受排挤、迫害,后迁入黎巴嫩。早在十字军东征前,马龙派就与法国有较多的联系,曾被法王承认为与法国一体的民族。在教义上,马龙派更接近罗马天主教,但直到18世纪才正式承认罗马教皇,成为天主教的一个派别。所以,从那时起到现在,罗马教皇对马龙派的宗教事务和黎巴嫩的政治事务一直都有影响,但从总体上说,法国对黎巴嫩事务似乎更有影响,故今天在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有马龙派信徒。在伊斯兰时代,马龙派和沙姆地区其他派别的基督徒备受欺凌。从倭马亚朝哈里发阿穆鲁?本?阿卜杜?阿齐兹起(717~720),到后来的阿拔斯朝哈里发都对基督徒作出过许多苛刻的歧视性规定,比如家门口要挂魔鬼塑像,出门不准骑马,只准骑驴和骡子,而且身上要披特殊颜色的布条,以表明是基督徒……基督教的发迹早于伊斯兰教数百年,在阿拉伯穆斯林来到沙姆地区之前,这里已有不少闪族的支脉信奉了基督教,如阿拉马人、迦南人等,他们大都在后来漫长的伊斯兰时代里改奉了伊斯兰教,可也有部分人保持了原有信仰。历代的哈里发们虽然不要求他们改教,但在政策上加以歧视,于是那些保留信仰的基督徒便迁往边远山区,对于当时来说,黎巴嫩是一上佳选择。马龙派到了黎巴嫩后,与当地的基督徒融合,并逐渐强大起来,以至于能够打败哈里发的军队。在穆阿维叶和阿卜杜?马立克时期,都曾有讲阿拉伯语、信基督教的拜占庭雇佣兵吉拉吉麦人以黎巴嫩为落脚点,从利卡山进攻沙姆地区,在马龙派的协助下迫使哈里发向拜占庭皇帝进贡,后来有相当部分雇佣兵留在了黎巴嫩山区,并逐渐与马龙派融为一体。他们在拜占庭时期和十字军东征时期都曾反对过伊斯兰教的统治。通过考古发现,在世俗生活中古叙利亚语至少到13世纪末还相当流行,至今仍有少数教堂中规定使用这种语言,但在习俗上却与穆斯林有明显区别。黎巴嫩山区历代都享有一定的独立性,而马龙派和德鲁兹派则历来就是山区的地方实力派。到奥斯曼帝国中后期,马龙派的沙海希家族突起,成为诸望族之一,曾长期掌握地方政权,埃米尔由该族世袭。在1840年开始的摄政时期和1864年以后的教派平衡政体中,马龙派在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下,掌握了地方自治权,成为殖民主义在山区的代理人。1920年,为了完全摆脱在伊斯兰统治下长期充当"顺民"的二等公民地位,以马龙派为首的各基督教派一致怂恿法国委任统治者成立“独立”的大黎巴嫩,以确保基督徒的利益。1943年正式独立后,各派形成一种权力平衡的新模式,即1943年的国家公约(未成文),各方承认马龙派在国家事务中领导地位,由该派出任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要职。作为平衡,外长由希腊东正教或希腊天主教人士出任,议会主度由十叶派出任,总理由逊尼派担任,德鲁兹派人则出任国防部或其他政府部长。这种权力分配方式随着各派人口的增长,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显得不合理,要求改革的呼声逐年增高。年黎巴嫩内战总爆发,年黎巴嫩再度内战,期间出现长期危机,至此改革权力分配方式已成必然之势。1989年的全国和解宪章和1991年的新宪章都明确提出废除教派政治,对总统、总理、总司令等军政权力职务的权限重新做了规定,但教派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权力的分配仍以教派为基础,3大教派仍是主导,其中马龙派虽在人数上失去了第一的地位,但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仍保持第一大派的地位,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仍由该派担任,只是权限相对缩小了。二、十叶派十叶派与逊尼派的斗争众所周知,穆罕默德归真后,一部分人认为应由阿里继位,但事与愿违。661年,穆阿维叶夺得哈里发职位,建立了倭马亚朝。680年,他的继承者击败了阿里次子侯赛因。从支持阿里开始,后又支持其后裔的这部分人就是十叶派的先祖,他们在倭马亚时代和阿拔斯时代倍受迫害,虽然曾在埃及建立法蒂玛朝,但其后仍遭逊尼派的打击、迫害,不得不到处流散、逃难,其中有不少人便看中了黎巴嫩一带,把它当做栖身之地。黎巴嫩山区、南部和叙利亚均有相当比例的十叶派人。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十叶派人历来被称为“穆塔卧来”,意即阿里的追随者。随着时代变迁,十叶派又分出许多支派,其中较有名的12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阿拉维派等在黎巴嫩均有信徒。他们当初主要生活在赛伊达、贝卡、巴勒贝克一带,现在的生活地域则相对广阔一些,但仍以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为主。十叶派在人数上已成为黎巴嫩的第一大派,据年统计,穆斯林占黎巴嫩人口的54%,其中94%属十叶派。历史上的黎巴嫩主要是指山区,居民以马龙派和德鲁兹派为主,其独立性也体现在山区。1920年大黎巴嫩建立后,黎巴嫩的十叶派开始发挥作用,广大穆斯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殖运动,反对基督教压迫,积极争取民族的复兴统一。他们的斗争与当时发生在叙利亚的斗争遥相呼应。黎巴嫩的十叶派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在黎巴嫩内部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年内战时期,产生了以十叶派为主的阿迈勒运动,在后来反对以色列占领和美、法等国武装干涉黎巴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一度在巴勒斯坦武装离开黎南部后成为那里反抗以色列占领的主要力量。但是,最近十几年来,十叶派在南部的作用与影响逐渐被新起的真主党取代。黎巴嫩真主党同样以十叶派为主体,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是目前黎巴嫩南部,乃至整个阿以战线中最为活跃的力量。现在十叶派仍占有议会主席和国防部长等要职。黎巴嫩逊尼派宗教人士三、德鲁兹派在当初马龙派把黎巴嫩北部作为主要立足点之后,与逊尼派矛盾并受排挤迫害的其他派别如十叶派、伊斯玛仪派的信徒,和部分波斯血统的穆斯林从波斯一带来到黎巴嫩,将南部山区当作他们的主要立足地。像北方马龙派融合当地的迦南人、阿拉马人一样,南方的十叶派信徒也进行着类似的同化过程,但主要在穆斯林之间进行。因为本地的迦南人、阿拉玛人均为基督徒,除少数留下外,大部分都北迁,与北方的基督教各派融合。南方的融合除阿拉伯人外还有波斯人,有资料表明,阿拉伯塔米姆部落的一支加入了这一融合,到11世纪中叶,南方的十叶派信徒形成了一个新的派别--德鲁兹派,到本世纪初,他们与马龙派一起成为黎巴嫩政治舞台上的两个主角。“德鲁兹”一名来自一位波斯传道者,名叫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德鲁兹,他曾是法蒂玛朝第6任哈里发(996~1021)的助手。德鲁兹在穆斯林中首先提出尊崇统治者,缩小"有限的人"与"无限的神"之间的差距,在神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他们认为真主有9至10个化身,而最好的一个是统治者本人,这与信奉7位伊玛目的伊斯玛仪派相似。 德鲁兹派在黎巴嫩的传播过程中,还先后融合了一些显赫的阿拉伯部落,如马尼人、伊尔斯兰人、琼希拉特人等。近200年来,琼希拉特人一直是德鲁兹派的首领。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德鲁兹派的势力扩展到舒夫山区和贝鲁特东南部。马立克时期,统治者杀害了大量非逊尼派穆斯林,其中包括德鲁兹派人,北方的马龙派乘机向南扩张,把势力一直扩张到德鲁兹的传统地区。17世纪,德鲁兹派的派别斗争使马龙派势力进一步扩张。埃米尔法赫鲁丁时期()是德鲁兹派历史上的顶峰时期,统治的地域北起安塔基亚,南到巴勒斯坦的索夫德地区,德鲁兹派人的家园也因此扩展到卡尔麦勒山和加利利地区。1947年,那里有1.1万德鲁兹派人。18世纪初,由于内部的盖斯派和也门派发生战争,使相当数量的德鲁兹派人从舒夫山区迁到了豪兰地区,在今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山定居。这种迁徙活动在19世纪的教派斗争中发生得更多,如1860年德鲁兹派与马龙派进行战争期间,使德鲁兹山的人数多到足以成为德鲁兹派的第二聚居点。在黎巴嫩正式独立前,德鲁兹山中的德鲁兹派人数超过在黎巴嫩其他地区的人数。后来由于连绵不断的内外战争和长期的动荡不安,逃到叙利亚的德鲁兹派人数与日俱增,但在舒夫、木坦等地区仍居往着大批德鲁兹派人,今天该派占黎巴嫩人口的6.7%,占叙处亚人口的3.1%。德鲁兹派历来是黎巴嫩的一个主要派别,它与马龙派的关系史曾是黎巴嫩山区史的主线,后由于大量人口迁往叙利亚,它的影响与作用便逐渐减弱,尤其是大黎巴嫩成立后,德鲁兹派在人数上被逊尼派和十叶派超出,从而被挤出3大教派,成为与东正教相仿的二等教派。但由于传统的惯性,该派在近代的历次斗争中仍不甘落后,争唱主角。40~50年代以来,琼希拉特父子--卡迈勒?琼希拉特、瓦立德?琼希拉特作为黎巴嫩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凭靠舒夫、木坦地区对黎巴嫩事务施加影响,他俩领导的社会党是马龙派长抢党、自由国民党的老对手,他俩领导下的民兵在1958年内战中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年内战中,他俩领导的社会党牵头组成亲苏的左派黎巴嫩民主阵线,与叙利亚的关系很微妙。1982年后他俩领导的社会党又牵头组成除十叶派阿迈勒运动外的另一支重要反抗以色列占领的力量--黎巴嫩拯救阵线,他俩领导的民兵与阿迈勒运动民兵的军事行动在迫使以色列撤军,马龙派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废除5.17黎以撤军协议,转向叙利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德鲁兹派人自古热爱自由、独立,琼氏父子,尤其是父亲卡迈勒为使左派社会党完全掌权,取得在黎的统治地位,奋斗了一生。他本人想当总统,在这一点上与叙利亚存有严重分歧。1977年,卡迈勒被暗杀。这里顺便指出,德鲁兹派也是叙利亚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1920年法国委任统治者曾把叙利亚划分为5个小国,其中便有以苏韦达为首都的德鲁兹国,后来在叙利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下,1922年复又合并为除黎巴嫩和伊斯肯德伦省以外的现代叙利亚,此后德鲁兹派人一直是反对法国委任统治的先锋,他们的起义活动遍及整个叙利亚。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叙利亚内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