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国民党成立黄埔军校学员名单,曾得到哪些方面力量的支持!

河北工人报--内容页
第4B版:报网精读
&&&&&&&&&&
国共合作历史记忆之①
黄埔军校:曾经的中国西点
稿件来源:河北工人报&&作者: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出席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第一期优等毕业生
■黄埔军校阅兵
&&&&日前,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来北京参观访问。回顾历史,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都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1924年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拉开了北伐战争序幕,为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两党再次携手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最终获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就此,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国共合作历史记忆》栏目,遴选部分国共合作时期的重要节点以飨读者。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军校创办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一批批革命精英经过新型的军事、政治教育,成长为优秀的军人。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所向披靡,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以俄为师&&&&&&&&&&&&&&
&&&&苏联顾问纷纷来华
&&&&经过了长期的、“艰难顿挫”的斗争历程,孙中山汲取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和中国革命的失败教训,决心“以俄为师”,建立革命军,去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1921年8月,他亲自写信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热切表示要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
&&&&1923年1月,苏联政府派往中国的特使越飞到达上海,会见了孙中山。他们经过数次商谈,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孙中山带信给莫斯科领导人,信中强调:“为了改造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和为了进行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希望得到支援、支持和帮助,并希望对拟议中的各项事业给以财政援助。”苏联政府复电,表示准备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主要形式是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政治顾问以及其他的顾问。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苏联称之为“孙中山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苏联红军的组织、制度和训练等方面的经验,也就成为后来创立黄埔军校,组建革命军队的原则和模本。
&&&&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确定以广州市郊黄埔岛上原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国民党“一大”刚闭幕,总顾问鲍罗廷应孙中山之邀,派出了以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为组长的军事顾问小组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
&&&&1924年5月,黄埔军校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黄埔办校&&&&&&&&&&&&&&
&&&&建立新式革命军队
&&&&黄埔军校初创阶段,资金不足,武器奇缺,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苏联政府及时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不仅提供了办学急需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而且资助了大批现金作为军校的开办经费。当时驻防广东的粤、桂、滇等军阀,虽然表面上接受孙中山的领导,但事实上仍割据防区,把持财政,对筹办军校不但不予支持,反而多加阻挠。就在这时,苏联政府及时派船送来了大批武器,仅第一批武器,就有8000支有刺刀的俄式步枪。每枪配有500发子弹,还有10支小手枪。此后,苏联继续向广东革命政府提供大批急需的武器弹药。此外,苏联政府还资助了200万卢布的现金给军校,帮助解决军校开办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都是由苏联顾问负责指导,主要采取了当时苏联最新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进行讲授和训练。军校的军事教学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类,学科主要教军事理论,术科主要教军事技术。由于当时军情紧迫,必须将原定三年一期的训练计划缩短为半年一期。军校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编写典、范、令和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通信五大教程。对于学科,他们按照新编的讲义,采取示范教学法,深入浅出,使学员在课程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掌握要领。
&&&&同时,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借鉴苏联红军的建设经验,制定了切实的教育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着重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对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都允许在校内公开传布。军校的政治教育大纲规定的政治课多达26门,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三民主义、帝国主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苏联研究等方面的课程。
&&&&另外,黄埔军校还仿效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破天荒地在中国军队中设置了党代表制度。军校在设立党代表制度的同时,还配置了政治部。在黄埔军校设立党代表与政治部制度,标志着一支新式革命军队建立的开始。
&&&&■黄埔师生中的共产党员&&
&&&&在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前,黄埔军校的师生中,共产党员达500多人。早在军校筹办之初,叶剑英就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邀请,以建国粤军第二师代表的身份参加军校筹备工作。军校开学后,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同时还兼兵器学的讲授任务。
&&&&当时教职员中职务最高的张申府,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1924年,他刚从中共旅欧支部回国,受李大钊委托前往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一到军校,很快便以他的才干和理论水平折服了全校师生,尤其他上的政治大课博而能约、条理清晰、知识性强,最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学生个个聚精会神,长官们也都肃坐恭听。
&&&&政治总教官恽代英的教学威信是当时军校里唯一能与周恩来媲美的人。他不仅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课后也很平易近人,许多学生为之倾倒,评价“恽老师不愧为青年运动之师。”
&&&&在教官队伍中,曾担任兵器处处长的成仿吾,学生队队长的杨林、陈奇涵,军事教官区队长金佛庄、茅延桢,入伍生队指导员的袁也烈等,都具有共产党员的身份。特别是在政治部中,更是集中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如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包惠僧、熊雄,政治教官萧楚女、政治部科员毛泽覃等。而令人瞩目的黄埔一期学生中,更有共产党早期的指挥员陈赓、周士第、左权、蔡申熙、王尔琢、刘畴西……
&&&&■出击迅速&&&&&&&&&&&&&&
&&&&几个小时全歼商团军
&&&&1924年夏秋之间,广州的商团军在帝国主义怂恿、支持下,妄图推翻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权,阴谋建立所谓“商人政府”,并于8月将大批军火偷运广州,供商团军颠覆革命政权之用。孙中山指令黄埔学生配合永丰、江固两舰将商团军私运的军火押往黄埔,封存于军校。广州商团以罢市威胁革命政府,要求无条件发还枪械。对于商团的反革命行动,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主张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但胡汉民等人却力主妥协,将扣留的部分枪支发还给商团。武器一经到手,商团军便越发猖狂,10月10日,商团军开枪射击庆祝双十节游行的工人和学生,当即伤亡数十人。事件发生后,共产党再次提出发动群众,武装工农,镇压商团的主张,苏联顾问鲍罗廷坚决支持这个意见。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迅速组织起包括800余名黄埔军校学生参加的革命军,分五路包围了商团,勒令商团缴械。仅仅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商团军就全部被歼,广州局势得到初步稳定。
&&&&■东征胜利&&&&&&&&&&&&&&
&&&&黄埔学生军名闻遐迩
&&&&商团军被歼后,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又唆使陈炯明进攻广州。1925年初,陈炯明趁孙中山北上病危之际,自封为“讨粤军总司令”,向广州大举进攻,妄图推翻革命政权。广东革命政权决定东征,讨伐这股反动势力。革命军分三路出发,由黄埔学生军为骨干及粤军组成的左路军实际上成为东征的主力。1925年3月底,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3万人,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此后,黄埔学生军名闻遐迩,备受中国人民的尊敬。
&&&&1925年5月中下旬,驻扎在广州的曾是东征联军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策动下,利用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和东征军尚未回师,广州处于空虚之际,发动了叛乱,广州局势十分紧张。对此,苏联顾问、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等,都主张东征军回师讨伐,平定杨、刘叛乱并制定了平定叛乱的作战计划。在广东工农群众的支持下,赶回广州的黄埔学生军对叛军发起猛烈的进攻。苏联顾问捷列沙托夫亲上火线发炮轰击,炸死了叛军前敌总指挥赵成梁,黄埔学生军乘胜追击,平定了叛乱,广州局势也随之转危为安。
&&&&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的胜利,使广东革命政府的地位得到巩固。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权将大元帅府改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将所辖的军队进行整编,黄埔军校的学生军扩大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这为之后的北伐做好了准备。&&&&&&&&&&&&&&&■本报综合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黄埔军校是一所中国近现代史上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军事院校。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郊区的黄埔岛上,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后一共有四所分校,潮州.南宁.武汉.长沙.这所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它哺育了众多的军事政治人才,为推动中国北伐战争顺利进行和民主革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其功绩彪勋史册,闻名中外。
  一、黄埔军校创办
  黄埔军校得以建立,应归功于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是黄埔军校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大力帮助的结果,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当时中国社会不断高涨革命形势的所需,是中国革命历史必然规律孕育的产物。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实现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决定开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将校址选在广州市郊的黄埔岛上。日孙中山在开学典礼致词中正式宣布黄埔军校成立。
  二、黄埔军校在北伐战争中的影响
  黄埔军校的建立注定与以后的北伐战争相联系,孙中山从最初开始筹办军校起,就是为以后扫除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作准备的,因此它的建立对以后的北伐战争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为北伐战争培养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
  革命的发展靠人才,革命人才的培养要靠革命学校,在战争年代尤其要靠军事院校,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历史实践中也认识到这点,创办黄埔军校就是为以后北伐战争培养政治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从1924年创办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共招收了6期学员,培养出两万余名政治军事人才,其中除了第5、6期是在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大革命失败后毕业外,其余1-4期共4981人,都是在大革命时期毕业的。”这些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政治教育,尤其是在接受革命理论的熏陶,许多成了北伐战争的中坚和骨干。如以黄埔军校教导团扩编的第一军,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铁甲车队,以及叶挺独立团。在这次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将士牺牲了大约7.5万人,其中黄埔军校的学生牺牲大约3万人。
  黄埔军校最伟大的创举是在组建北伐军过程中,依据苏联红军的经验,在苏联顾问和中共帮助下首创中国军队史上“政治制度”。由于黄埔军校注重政治教育,这就导致这所军校区别于中国以往的任何一所军校,因此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才荟萃,不胜枚举。如共产党内周恩来、陈毅、林彪、陈赓、罗瑞卿、叶剑英等,国民党内有张治中、胡中南、罗列、黄杰、宋希濂等。
  (二)为北伐战争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根据地
  北伐的胜利进军得益于黄埔军校的建立后为其提供稳定的后方根据地DD“广东革命根据地”。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又得益于黄埔军校,组织领导两次东征,平定商团和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
  1924年10月,广东买办阶级的商团军,在广州举行反革命叛乱,军校的学生担负起保卫广州,平定商团军叛乱的重任,在广东工农群众的帮助下军校的学生很快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广州的局势。1925年2月,黄埔军校师生进行了讨伐陈炯明叛军的第一次东征,这次东征的主力是军校刚组建不久的教导团一 二团和几千学生军,东征在澎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支持下很快取得胜利。在第一次东征结束以后,黄埔军校接着又镇压了滇桂军阀杨 刘叛乱,使广州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广东革命根据地和稳定以后,黄埔军校得以倾其全部主力与1926年7月挥师北伐,及以后北伐的顺利进军,这些都得益于黄埔军校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保护,使其有一个安定的后方源源不断地支援北伐战争。
  (三)推动了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高涨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他最明显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能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支持工农运动的发展,早在革命军北伐之前,就派出大批的干部深入敌后组织和发动工农群众,以工农群众为基础进而与军事北伐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断地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北伐的胜利进军。
  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广州附近有些地方的农民自卫军和工团军,就遭到商团军的镇压,黄埔军校就派出大批的优秀干部,帮助农民自卫军武装反抗商团军,并接受农民自卫军到军校驻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二三期毕业生,曾到黄埔军校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军校还开设了“农民运动干部特别训练所”,同时军校还从四期毕业生中选派三十余人,到一些县如东莞、海丰、陆丰,帮助组织训练农民自卫军,开展农民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黄埔军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支持上海工人的“三罢”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且还参加了广州六、二三反帝示威游行,并为此付出血的代价,仅黄埔军校就有二十三人被打死,五十二人被打伤”。对省港大罢工,军校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军校从毕业生中选派有组织领导才能的优秀干部,派往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增强他们的力量。
  黄埔军校对工农群众最大的支持和推动是在北伐的过程中,支持湖北工农群众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英帝国主义于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三惨案。一三惨案发生后以黄埔军校为骨干的北伐军进驻汉口、保护工农群众收回汉口、租界,1月6日英帝国主义又在九江制造了九江惨案,同样工农群众在北伐军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于日夺回了九江英租界,英国政府被迫于20日与国民政府签订了《收回九江英租界协定》,规定自3月15日起将九江租界区域的行政事宜,无条件地移交国民政府办理。”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标志着工农运动达到高潮,这期间黄埔军校功不可磨。
  (四)创办了许多进步刊物为北伐战争宣传了革命思想
  黄埔军校在当时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作为北伐战争的主力军,为了民主革命的需要,军校自创办之日起就创办了许多革命刊物,如《黄埔潮》,《黄埔日刊》、《青年军人》、《向导》、《中国青年》、《革命军》、《黄埔丛刊》、《军事政治月刊》,这些刊物的宗旨是宣传反帝反封建为宣传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对军校内的学生影响非常大,党内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如聂荣臻、高语罕等,他们通过黄埔军校的刊物,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革命思想传播给黄埔军校的师生,军校的师生再通过这些刊物把中国共产党理论方针政策,深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们的革命热情,对北伐战争和以后的民主革命播下了胜利的种子。
  (五)为北伐战争培养了一支崇尚信仰与主义的军队
  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队与以往的旧军队最大的区别是崇尚信仰与主义。黄埔军校创始之日起,就是为了培养一支不同于以往的旧军队,所以军校非常注重军队价值观念的培育,价值取向和信仰的培育,从进入军校之日起,他们就接受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一系列的主义教育,这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黄埔军校的学生树立革命理想,树立一种真正的革命精神,救国救民统一中国的理想信念。
  黄埔军校的这种信仰可以从他们的校歌、军歌、和毕业誓词中体现出来。“如《国民革命军哥》,“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身,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陆军军歌》“......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在毕业誓词中如“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永失无勿渝,死而后已”。还有可以从一幅对联可以体现这种信仰,黄埔军校在校门上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身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如果把这下信仰和信念具体化,就是我们今天所探求的黄埔精神。正如当年的黄埔军校生郑洞国回忆说:“当时的黄埔学生,果真成了革命的骨干,真正做到了不爱钱,不要命,爱国家,爱人民,卧薪尝胆,血洒中华”
  正是因为这种信仰、信念,黄埔军校的师生,不仅在北伐战争中发扬了黄埔精神,以极少的兵力,迅速打垮了强于自己几倍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挺进中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绍练.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J].广州研究,1984(3).
  [2] 李义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重大贡献[J].民国档案,1985(1).
  [3] 张静如.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北伐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 张天周.黄埔精神的真谛[J].中州学刊,1986(6).
  作者简介:彭恩,男,湖北恩施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地方史。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辛亥革命网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
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孙中山 B.廖仲恺 C.蒋介石 D.周恩来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重庆市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主要考查你对&&黄埔军校的建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并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到军校任职。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为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共招收了6期学生,黄埔军校的学生曾经参加过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发展做出了贡献。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自己过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历次斗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挽救国家危亡。黄埔军校建立的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旧址:
发现相似题
与“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00884880140051193392609820318盘点黄埔军校走出过哪些中共著名将领(图)--初中历史教学
载入中。。。
载入中。。。
:: 信息 公告 ::
载入中。。。
:: 时间 记忆 ::
载入中。。。
:: 最新 发表 ::
载入中。。。
:: 最新 回复 ::
:: 最新 留言 ::
:: 用户 登入 ::
载入中。。。
:: 日志 搜索 ::
:: 友情 链接 ::
:: 博客 信息 ::
盘点黄埔军校走出过哪些中共著名将领(图)
14:41:00 | By: gqhu ]
蒋介石检阅黄埔学生队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二十三万余人。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至1927年),黄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汉分校的学生,有近万人之多。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日后成了共产党军队中的骨干将领。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光耀史册,被国民党方面称为“赤黄埔系”。
&&&&&&&&&&&&&&&&&&&&&&&&&&&&&&&&&&&&&& 徐向前:中共军职最高的将领
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徐向前是共产党方面军职最高的将领,很早就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其人头被蒋介石标价十万(与朱德、毛泽东一样)。徐向前当年曾在黄埔军校被蒋介石召见,可他生性少言寡语,又是北方人,所以没怎么被校长注意,蒋校长后来对之极为遗憾。
“黄埔三杰”:陈赓大将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左权: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
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蒋先云:与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李之龙:因“中山舰事件”名扬中外
李之龙以“中山舰事件”而名扬中外。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中山舰事件前,李之龙官升为海军局局长,军衔中将,与校长蒋介石平级,这不可避免地被视黄埔为蒋家军的蒋介石所不满。选定李之龙作为打击目标,可说是各方合力所至。李之龙从此一蹶不振,党内同志也冷淡对他,最后流亡日本。刘继兴考证,国共分裂后,李之龙又回国反蒋,在广州被捕。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曾电告李济深将李之龙解送南京。电报到达时,李之龙已被押赴刑场,牺牲在了红花岗下。
王尔琢:红军第四号人物
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许继慎在一期中是著名人物,能讲能打,令右派学生非常头疼。在鄂豫皖初期曾是徐向前的上级,后来又是徐向前手下的师长。许对张国焘很看不上,私下称他是“老右倾”。张国焘也没客气,在白雀园大肃反中将许用马活活拖死。当时许的妻子是师政治部的秘书,已身怀有孕,还是被秘密处死。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刘畴西在一期生中也是积极分子,很早就受伤独臂,最高军职当过红十军团军团长。后来在江西怀玉山地区和方志敏一起被俘,在狱中坚强不屈,与方志敏一起牺牲。
蔡申熙在鄂豫皖是地位仅次于徐向前的军事将领。张国焘对黄埔出来的人大开了一顿杀戒,却十分欣赏蔡申熙,有意委任他为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无奈时运不济,在四次反围剿的突围血战中,蔡申熙亲临前线,中弹牺牲。
赵自选以仅次于蒋先云的第二名成绩考入黄埔,是黄埔军中的第一任铁甲车队队长。后来跟随彭湃去组织红军,牺牲在广东海丰。
宣侠父是一期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临行前留诗两句: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后来宣侠父入吉鸿昌部,八路军时又任高级参议,出面向国民党要钱要枪。蒋介石对他不胜其烦,命军统特务将其暗杀。
黄鳌也是一期中著名共产党人,后来又跟着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在湘南作战中牺牲。
阎揆要是和杜聿明、关麟征等人一起从陕西千里跋涉来考黄埔的。这十几个陕西人中竟出了6个中将,而阎揆要是其中唯一的一个解放军中将。
彭干臣,1899生,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南昌起义时任南昌卫戍司令兼党代表、南昌公安局局长(前任局长是朱德)。后来跟着方志敏去赣东北,1935年1月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于皖南战斗中牺牲。
在一期生中较为可惜的是孙德清、吴展、董朗这几个人,在军事上都是一把好手,却都死在了肃反中。
在黄埔二期中著名的共产党人是周逸群和卢德铭。周逸群是红二军团的政委,和贺龙一样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1931年5月在湖南省岳阳县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卢德铭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的身份率部参加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年仅22岁。如不死,他很可能是会师后的红四军副军长,建国后当然的元帅。
二期中的余洒度值得一提,他是李之龙的好朋友,参加了秋收起义,是红军中的第一个师长。后回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与中共失去关系,转回投奔了蒋校长。后来余洒度任国军少将,在北平贪污,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黄埔三期生中朱云卿是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英雄,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十分为朱德欣赏。后在苏区医院养病时被特务刺杀而不幸身亡。
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他牺牲后,中央派徐向前来接替其指挥军事。
黄埔四期出的中共将领是最多的:
林彪,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战功卓著,被誉为“军事天才”。
刘志丹,陕北红军的创始人,曾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二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4月,刘志丹在东征战役中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的一次战斗中,年仅33岁,是东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毛泽东为其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曾中生,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徐向前的副手,以游击战略而名贯全军。后被张国焘长期关押,并被秘密处决。
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后被特派员夏曦杀害于肃反中。
伍中豪,红一方面军中与林彪齐名的将领,毛泽东的“三骁将”之一。朱德曾有意自己进军委后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
叶镛,1899年生,四川乐至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师长,徐向前是他的参谋长。1928年6月被敌逮捕,后遭杀害。
陈毅安,1905年生,湖南湘阴人。井冈山的红军骁将之一,任过红五军参谋长等职。日牺牲于长沙战役。
袁国平,湖南邵东人。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委等,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日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牺牲。
洪水,1906生,原名武元博,越南河内人,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衔,是世界少有的两国将军。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1932年,以师职干部身份到瑞金红校任教。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50年再到中国,任中央中共部越南科负责人。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委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内病逝,终年48岁,越南为他举行了国葬。
郭化若,1904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毛泽东最早的军事秘书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政委、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日在北京逝世。
除了上述的外,四期生中的共产党将领还有王世英、方之中、李天柱、李鸣珂、李运昌、李逸民、肖芳、季步高、胡陈杰、倪志亮、唐天际、曹广化等人。
黄埔五期中出了几个重量级人物。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建国后受命组建装甲兵,任装甲兵司令员,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兼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陶铸,湖南祁阳人,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常委。1967年1月遭江青等人诬陷,受到残酷迫害,日逝世于合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
赵尚志,北满抗联的灵魂人物,与杨靖宇有“南杨北赵”之称。日将冈村宁次在东北时数次对赵加以围捕而不果,将其写入自传中。赵尚志对敌作战英勇,却被自己的中央两次开除党籍,直到牺牲四十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鄂豫皖苏区的最早创建者之一。
五期中还出过解放军上将杨至成和中将谭希林。
黄埔六期中出过郭天民(上将)、王诤(中将)、张开荆(少将)等解放军将领。在高级班中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黄公略,毛泽东最器重的红军将领之一,将其写入诗词中。另一个是贺国中,彭德怀的得力干将,红五军中最早的几个党员之一。贺作战勇猛顽强,为广大将士爱戴,被誉为“虎将”。
黄埔在武汉办过分校,同样出了一些著名的共产党将领:张子清、王良、罗瑞卿、游曦、周维炯、邓萍、程子华、段玉林、赵一曼、陈伯钧(上将)、徐彦刚、胡筠、刘型、李青云、李超时、张赤男、张友清等。
其中,游曦、赵一曼、胡筠还是三位巾帼英雄。游曦,广州起义著名女英雄。带领一班女兵与敌巷战,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游曦也血洒疆场,年仅19岁。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原姓李,抗联中的著名女英雄,任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在吉林珠河战斗中受伤被俘。在入院疗伤时说服护士韩勇义及看守,雇马车偷偷逃离。因马车速度慢,在离游击区仅二十里时被日军追上,不久英勇牺牲。死后长时期身份不明,后在同学罗瑞卿帮助下,终于明确了真实身份。胡筠,双枪女将,极为能干,平江地区苏维埃主席,彭德怀当时是她手下的委员。后在肃反运动中,一代女杰胡筠被冤杀。
《刘继兴读史》 作者:刘继兴
  中国黄埔与美国西点、苏联伏龙芝、英国桑赫斯特并称世界四大军校。是什么成就了黄埔的辉煌,又是什么使西点学生代表着精英和优秀?中国的军事教育体系又将如何适合现代作战与现代社会?或许可以在黄埔与西点的碰撞中得到一点启示。
  真实黄埔很简陋
  尽管黄埔名将如云,但黄埔成立之初并不是一所高级军校。选拔、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可能远不及今天的许多普通大学。1924年首届黄埔招生时,全国有1200人报名,学校录取了350人,备取120人,录取比例大概在40%左右,虽然略低于今天全国高考录取比例,但基本上是两三个人中就考上一个,绝对说不上是百里挑一。
  黄埔学生在校时间不长。赫赫有名的黄埔前五期学员一共在校时间不过三年。第一期1924年5月入学,11月底就毕业进入部队。第五期更是因为国共分裂而匆忙毕业离校。这样短的学制,不要说跟今天的硕士、博士比,就是与普通专科或技校比也显得过短。
  黄埔的学科设置并不完备,即使是从单纯的陆军科目看也是非常简单的。整个国民党在大陆时期,黄埔及其衍生军校只设置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政治等专业。如果按现代大学或军校体制看,这样的设置只是一个专业培训学校的样子,远远比不上现代的综合大学。
  黄埔学生核心军事课程是《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可见主要是面向步兵战场训练初级指挥官,而毕业学员也往往是到基层部队从连排岗位干起,与日后的将军差着十万八千里。
  历史上的黄埔就是这样简朴,甚至有些简陋,黄埔人也是那样普通。但就是这个黄埔培养出了国共两党大批骨干将领。
  大时代成就辉煌
  据说,从设施与训练场地等硬件来看,黄埔与北方的保定军校相比要差一大截,成立时间也没有保定军校早,教学经验自然不如后者。但在其后数十年间,保定系始终没有黄埔系名头响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黄埔人呢?
  答案是大时代。黄埔师生自1924年建校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北伐、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的在建国后又马不停蹄奔赴朝鲜继续作战。战争是最残酷的考场,坚忍、果敢、机智的人会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幸存下来,逐渐掌握战争规律,带领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取得胜利。因此,黄埔只是给了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将们一个参加考试的机会,真正造就将军们的是三十年疆场。
  历史厚爱黄埔人,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种“将军实践考试”。从自身原因看,黄埔人是被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所吸引,结束军阀割据,实现民族独立,为民众争取安定环境、政治权利和基本经济利益是那一批年轻人的共同愿望,这种热忱与黄埔不同于保定等旧式军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注定了黄埔人会主动迎接一个又一个苦难洗礼。从外部条件看,当时国共合作中新生力量与各界精英汇聚南方,黄埔作为新生政权一文一武两所院校之一,自然被各方看重。蒋介石在统治大陆时期亲自任黄埔军校校长23年,直到1947年内战紧张之际才把学校交给关麟征掌管。在国民党军内,统帅与嫡系将领的关系重叠交织着师生之谊,这是黄埔人独有的发展机遇。
  同样在共产党内,早期武装斗争中除工农干部在作战实践中锻炼、旧军队官兵在转变思想后逐渐成长外,红军极其缺乏受过正规军事素养熏陶又在信仰上可靠的军事干部。这使得红军中坚定的黄埔人脱颖而出,日益变成各级骨干。
  在红军与国民党军中,黄埔人20几岁当军团长的有,30几岁当集团军司令的也有。在血与火的时代,青年人有投躯报国的热情,政治统帅看中青年干部,愿意直接考查和破格使用。机缘具足,简陋的黄埔生出了不平凡的黄埔人。
Re:盘点黄埔军校走出过哪些中共著名将领(图)
[ <span id="t_09-6-25 15:20:57 | By: jadeblade ]
据我奶奶讲,我太爷爷就是黄铺军校毕业的!
Re:盘点黄埔军校走出过哪些中共著名将领(图)
[ <span id="t_09-6-25 15:34:49 | By: jadeblade ]
在这里可以查到黄铺军校的学生通讯录 http://www.hn-/daseach5.asp
Re:盘点黄埔军校走出过哪些中共著名将领(图)
[ <span id="t_09-6-26 8:45:00 | By: gaojihong ]
个个了不起呀!是中国的西点军校。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