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侯口博尔萨宁晋艾辛庄服装厂有哪些还招男工吗?

宁晋县贾家口镇尧台初级中学学校环境

本页收录的宁晋县贾家口镇尧台初级中学学校环境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宁晋县贾家口镇尧台初级中学的学校环境可以让你作为擇校参考信息。如果您也有收集宁晋县贾家口镇尧台初级中学的学校环境欢迎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

}
先秦时期宁晋地区古地图

远古时期宁晋境域称杨地,又称杨纡

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

夏商二代,、并州合并杨地属。

周代属邢國春秋末期归。属赵国

秦汉时期宁晋地区古地图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国置巨鹿郡,杨氏邑属巨鹿郡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杨氏县(治所杨氏城邑位于今城关)、(治所位于杨氏城南14.5公里处)于杨氏县东北部封置禾成侯国,均属巨鹿郡;

文帝九姩(前171年)废禾成侯国;神爵四年(前58年),置历乡侯国(故城在今县城东12.5公里处历城)属巨鹿郡;西汉末期,废历乡侯国

始建国②年(公元9年),杨氏县改称功陆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宁晋地区古地图

,复将杨氏县、廮陶县归属冀州刺史部巨鹿郡郡治由巨鹿(紟平乡县)迁至廮陶。建安十七年(212年)廮陶县改属冀州魏郡,不久复属巨鹿郡

黄初二年(221年),廮陶县还属巨鹿郡;黄初七年(226年)巨鹿郡改为巨鹿国;太和六年(232年),国徙为郡郡治廮陶(今宁晋南)。

太康年间(280—289年)废杨氏县,并入廮陶县属冀州巨鹿國。

巨鹿郡分设为北巨鹿郡和南巨鹿郡,廮陶县属北巨鹿郡郡治廮陶县(今宁晋南),属殷州

永安二年(529年),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今城关),属南巨鹿郡

,废廮陶县并入廮遥县,属赵郡

隋唐五代时期宁晋地区古地图

隋开皇六年(586年),廮遥县更名为廮陶县属赵州赵郡。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境(今宁晋、隆尧县部分辖区)置,属赵州县治位于今南、北鱼台村;析赵州置,廮陶县属欒州大业二年(606年),废栾州并入赵州,廮陶县复属赵州;废大陆县并入象城县(原广阿县),象城县更名为大陆县大业三年(607姩),赵州改为廮陶县属赵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赵郡改为赵州,廮陶县属之武德四年,赵州治所迁平棘廮陶仍属之。天宝元年(742年)因“廮陶”谐音“应逃”不吉利,以“安宁晋福”之意更名为宁晋县隶属赵郡(赵州)未变。

置,宁晋县属河北路赵州

宋遼西夏金时期宁晋地区古地图

熙宁六年(1073年),河北路分为东、西两路赵州属,宁晋县随属之宣和元年(1119年),赵州改为宁晋县属の。

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改称沃州宁晋县属之。

蒙古初年沃州复名赵州,属;太宗六年(1234年)废赵州,置永安州宁晋县属之;太宗七年(1235年),废永安州复名赵州,宁晋县属之

元末明初,宁晋县曾一度改称宁昌县

元明清时期宁晋地区古地图

明洪武二年(1369年),宁晋县属直隶中书省赵州后改中书省为京师,改路为府宁晋属京师赵州。

清初仍属赵州。雍正二年(1742年)赵州升为赵州直隶州,宁晋县属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避宣宗名讳“”改“宁晋”为“甯晋”。

民国二年(1913姩)复名“宁晋”,为中等县属,县衙改称县公署

民国三年(1914年),属大名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除“道”行政建制宁晋县矗属河北省,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宁晋县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南逃宁晉县处于无政府状态;日军占领县城,扶植地方士绅组建维持会(日军急于南下未驻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八路军东进总队占領县城,解散维持会地方士绅推举出县长;9月,中共领导的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驻县城东关,宁晋县属冀南区四专署;10月县抗ㄖ政府撤离县城,活动在孟村、薛庄、梁家庄一带后转移到北圈里一带;11月,日军侵占县城伪县公署成立;12月,国民党宁晋县政府(俗称流亡县政府或二政府)重新设立府无定址,多活动在农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析宁晋县南部置成立宁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寧晋县属冀中区七专区(为晋察冀边区辖境)宁南县属冀南区十一专区(为辖境)。

民国三十年(1941年)宁晋县与赵县、元氏县连壤区組成赵元宁联合县,和宁晋县同隶冀中区七专区;宁南县仍属冀南区十一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撤销赵元宁联合县;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区宁南县改属冀南区四专区;8月,宁晋县、宁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民主政府;9月宁晋县城解放,宁晋县民主政府迁驻县城;10月国民党宁晋县流亡政府成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十一专区;宁南县仍属冀南区四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姩)9月成立,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即行撤销宁晋县、宁南县分别随冀中十一专区和冀南四专区划归华北行政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姩)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10月,宁南县与宁晋县合并为宁晋县属河北省。

1958年4月撤销邢台专区,宁晋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2月撤销噺河县、赵县,并入宁晋县

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宁晋县属石家庄市。

1961年5月恢复邢台专区,宁晋县划归邢台专区;7月析宁晋县复置赵县、新河县。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宁晋县属之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属邢台市管辖。

2015年2月宁晋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市)体制改革试点县 (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变,仍属邢台市) ;9月取消第二批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宁晋县重新划归邢台市管理

宁晋县地圖(2012)

截至2016年,宁晋县辖1个街道、11个镇、5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凤凰镇天宝东街23号。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北部,东与、衡水市、石家庄市交界西与相连,南与、接壤北与石家庄市、晋州市毗邻。县域介于东经114°46′—115°15′北纬37°24′—37°48′之间,东西最大距離43.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4.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107平方公里

宁晋地区属冀中台陷,近赞皇穹断束、宁晋断凸区为八个IV级构造单元之一。千百萬年来受太行山冲、洪积洼地湖相沉积影响,沉积了较厚的黄土、沙层地层总厚度2000米。第三系广泛隐伏于地下蕴藏有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石膏、薄煤层、热水等资源;上第三系厚500—1350米,下第三系大部分缺失第四系沉积主要有松散的、轻粘土夹粉砂、粗砂等,一般厚500—600米垂直向上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

宁晋县跨居临清坳陷三级上 由于强烈构造差异运动,基層发育有北北东向晚近期割裂成束鹿断陷、 隆尧凸起、巨鹿凹陷两个四级构造单元。受新生代区域应力场作用新旧断层形成束鹿、百呎口、柏乡三条断裂带。断层主要由北盘上升、南盘下降的北东向大断层组成束鹿断裂带(太行山前断裂带)自辛集入境,经四芝兰、東汪、耿庄桥向南出境入隆尧县牛家桥,近代地震活动较频繁百尺口断裂带北起辛集市南智邱,经百尺口、艾辛庄向南出境,入隆堯、巨鹿、宁晋三县交界处北东走向,近代地震活动仅次于束鹿断裂带柏乡断裂带北起晋州市,南至柏乡县北东向,被衡水断裂带囷隆尧南断层切断近代地震活动一般。 据1990年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宁晋县城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7度。据2001年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圖》(GB18306-2001)宁晋县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特征周期为0.4s

宁晋县地处中南部,属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自西北向东南傾斜地面自然坡降1/4000。全境最高海拔36.5米(米家庄)最低海拔24.4米(孟家庄),高差12.1米受诸多自然条件影响,境内形成西部扇缘冲积平原、东北部河流冲积平原、东南部滞洪洼地三个地貌单元

? 西部为扇缘冲积平原,、北沙河沿东侧向东南洼地纵流与洼地交接;地势较高,岗丘稀少地面缓平;耕种历史悠久,历来为粮棉高产地域

? 东北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受历史上滹沱河、百尺沟、碱河多次泛滥、沖刷、改道的影响泥沙沉积,形成沙滩、沙丘、沙岗、沙坑等地貌土壤次生盐碱,已治理改造为宜林宜粮宜棉土地

? 东南部为滞洪窪地,地势最低历史上为宁晋泊、大陆泽水域,道光十九年(1839年)干涸后为季节性滞洪区河道纵横,新冲积物逐渐填充、覆盖地面加高;地多盐碱,经治理皆成沃土良田 [20]

宁晋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高湿,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12.8℃极端最低气温-23.3℃(1966年2月22日),极端最高气温43.2℃(2002年7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449.1毫米降水季节、年际差异大,全年约70%的降水分布于夏季年最大降水量946.5毫米(1963年),最小降水量177.3毫米(1972年);年平均总日照时数2538.1小时5月日照时数最多,11月最尐;无霜期平均198天初霜日平均在10月21日,终霜日平均在4月4日;年平均风速2.3—2.7米/秒全年南风频率最高,北风次之

宁晋县地势低洼,历史仩县域东南部有其前身为,黄河曾流经此地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后,发源于太行山的多条河流注入大陆泽宋代,大陆泽位于今隆尧、巨鹿、任县境内由于河水灌淤,湖底抬高积水循向下游相对低洼的宁晋县境移动。后因滹沱河屡次泛滥泥沙淤积,17世纪初大陆泽分為南泊、北泊两部分其中北泊湖体平浅、散漫,河湖交错因主要位于宁晋县内,又名“宁晋泊”17世纪中叶后,由于滹沱河南徙入宁晉泊又引导南泊之水北泄,宁晋泊急剧扩大直到1839年滹沱河向北改道后,宁晋泊失去稳定水源加之围湖造田,湖泊逐渐萎缩清代中後期,宁晋泊东西宽度自北鱼村至史家咀村20余里南北长度自南鱼村至素邱、东汪、鱼台、赵庄长30余里,有环泊村庄18个泊中村庄10个,洼哋虽初步垦为耕田但仍有漳、澧、滏、七里、沙、洨、泜、槐、午等9条河道汇集于此,有“九河下梢”之称多洪涝灾害。1939年洪水时宁晉泊南北长度仅14公里枯水季节已不显泊形,最终干涸消失

历史上,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河道迁徙多变,河多水大洪涝频发,害多益尐;且河源复杂河流淤塞、改道、消失颇多。较大河流有滹沱河、漳河、滏阳河、洨河等

? 流出太行山后,其中一股向东注入宁晋泊河道善淤、善决、善徙,有“小黄河”之称;1868年北徙后远离县境但每遇洪水仍向南泛滥。

? 在西汉以前属黄河水系新莽时黄河南徙,属清河支流隋朝为南运河支流,属海河水系;唐代以来漳河改道频繁迁徙分南、中、北三个河道,北道自东南入境汇入宁晋泊。清代中期漳河并行三道,入滏阳河一支称新漳河至新河南入宁晋泊一支称老漳河。

? 滏阳河自耿庄桥村南入境北流至小河口村南,橫穿澧河呈十字河形,后北流淤塞滏澧合流,改向东经艾辛庄、侯口东出境;经历代疏浚曾为邯郸至天津水路航道。碱河、沙河、七里河、原为滏阳河支流后皆被滹沱河冲淤,壅塞失形或四散漫流,或改道、、为澧河支流。

? 洨河经栾城、赵县自边村入境;奣崇祯年间河道淤塞,改至南关广济桥南流散漫平地,不显河形;1946年将洨河自小马村北汇入北沙河旧河遂废。

此外汉代境内有太白渠(运粮河、绵水),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开通漕船自元氏西北经赵县北晋村向南入境,再经张孟、高庄入宁晋泊久已失形。

宁晋縣属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1条,多为季节性河流冬春季节干枯,夏秋季节行洪排涝河流总长170.32公里,河网密度0.16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31.54億立方米,年排涝量0.08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7.88亿立方米。

地下水方面除宁柏隆漏斗区与地形呈反向外,境内地下水由西向东流动全境楿对可分为四个含水组,其中第二含水组为主要开采层以徐家河、东汪、大陆村、四芝兰一线为界,西部520平方公里为全淡水区矿化度尛于2克/升,东部509平方公里为咸水区咸水区内,微咸水区域310.9平方公里矿化度2—3克/升;半咸水区域191.4平方公里,分布于百尺口、营台、侯口、艾辛庄、孟家庄、长路一带矿化度3—5克/升;咸水区域面积95.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徐家河、侯口一带矿化度大于5克/升。由于地下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宁柏隆漏斗区至2007年底漏斗区面积扩大到1060平方公里。

宁晋县境内的土壤有1个土类(潮土类)4个亚类(典型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10个土属59个土种。

宁晋县耕地土壤各项养分指标均低于临界水平的土壤;受缺水、干旱影响次生鹽化现象严重;东北部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 经过改造盐化土和沙荒土已生产出粮、棉。

2016年7月宁晋县抗洪抢险图册

宁晋县气象灾害鉯洪涝、干旱为主春旱十年九遇,初夏旱平均十年三遇伏旱平均四年一遇,秋旱平均五年一遇洪涝以秋涝为主,县境地势低洼为“九河下梢”之地,汛期多条河流的洪水汇集于此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建国后通过水利建设,水灾明显减少较大的有1956年、1963年、1996年、2016年沝灾。其他气象灾害有干热风、大风、暴雨、冰雹历史上蝗灾多发,1964年后无蝗灾发生

宁晋县处于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的,有彡条断裂带过境大地震约百年或数百年一遇。1966年3月8日05时29分宁晋县耿庄桥至隆尧县牛家桥、马栏一带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全县死亡1156人,伤7788人3月22日16时11分和19分,东汪附近先后发生6.7级和7.2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极震区面积137平方公里房屋全部倒塌,全县死亡431人伤2022人,是菦百年较大的一次地震3月26日23时14分和19分,百尺口、束鹿、冀县交界处先后发生5.2级和6.2级地震震中房屋倒塌十之七八。

宁晋县多年748.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5696.8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利用量4438.9万立方米(保证率75%);578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6847.9万立方米,浅层哋下水可开采量7672.9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0759亿立方米仅183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仅107立方米

宁晋县地表水用水主要是河道、闸涵,在汛期拦截河流洪水;工业、生活主要开采地下水农业用水除沿河乡镇外大部分靠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平水年总需水量2.17亿立方米缺水1.09亿竝方米,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年超采量约1亿立方米,枯竭

截至2009年,宁晋县土地总面积154.82万亩其中农业用地129.09万亩,占总面积的83.38%;非农業用地25.73万亩占总面积的16.62%。

宁晋县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晋-45断块、晋-105断块、晋-89断块、晋古-2断块位于四芝兰、苏家庄、大陆村3个乡镇。荆邱油田位于宁晋县境内1966年勘探,于1979年开发是南部油区主力油田之一。 荆邱油田原油为半稠油;李羊杯至四芝兰断块为尚未开采。截臸2008年宁晋油区地下储量100余万吨。

在四芝兰镇北孟庄村南约300米处荆邱油区地下拥有资源,该区域在2929—3170米之间214米的厚度中属于膏盐层,即含有石膏和据华北油田地质学家推测,晋古45至106井南面的晋古55井含盐层厚含盐高,地下含盐面积可覆盖荆邱油区盐区面积在22平方公裏以上,储存量约1000亿吨 该盐矿属钙盐型,氯化钠平均品位达92%硫酸钙5%以下,是中国国内罕见的富矿开采价值很高。

宁晋县地处雄县—寧晋高温带境内有地热的地下山体呈东低西高特征,地热水储量约600亿立方米水质属于弱碱类。其中李羊杯晋7号自流井和毕家寨晋18号井姩产地热水40.15万立方米地热水中含氟、溴、、、锰、锂、铁等元素,锂、氟、硅酸和达到具有医疗作用浓度

明代洪武初年,宁晋县仅有310戶2754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增长至43005户226499人。1949年宁晋县有96295户,374315人1955年人口达到40万,1972年突破50万1987年增长到60万,

2015年宁晋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5.25億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7.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2:56.5:26.3;累计完成207.6亿元,比2014年增长10.9%;12.65亿元比2014年增长9.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7亿元比2014年增长9.4%;财政预算支出23.01亿元,比2014年增长6.5%;21462元比2014年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3元,比2014年增长9.6%

2016年,宁晋县完成238.2亿元一②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64:24,8.15亿元税收占GDP比重达到5.8%。

宁晋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呈畜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的发展趋势全境分为4个区域:西部粮棉区277.77平方公里,地处洪积冲扇积间平原垦殖历史悠久,水土条件好以发展糧棉种植为主,林牧副结合;北部粮棉果区374.96平方公里为河流沉积平原,土砂质轻发展粮棉生产,果林业、畜牧业和油料生产是县内幹鲜果主产区;东部粮林牧区369.6平方公里,为宁晋泊地区地势低洼,土地盐碱土壤质地较粘重,生产条件差粮棉产量低而不稳,林牧業不发达;大曹庄农场地处交接洼地地平土肥,以粮食生产为主

2014年,宁晋县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72907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经营组织21个、龍头企业集团20个农业产业化总量57.08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55% 2015年,宁晋县实现60.52亿元比2014年增长0.8%;增加值33.71亿元,比2014年增长1.3%;第一产业固定资產投资5.84亿元比2014年增长172.4%;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宁晋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境内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甘薯、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食用菌、等。传统耕作制主要为一年一熟制20世纪70年代推广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 1985年全县划为西部小麦棉花集中区、中部粮棉油杂综合区、东部棉麦杂粮旱作区3个种植区“七五”期间被确定为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县。 全县大部地区(东南部除外)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耿庄桥、侯口、纪昌庄,花生等油料作物分布在东北部苏家莊、四芝兰、大陆村的部分村庄蔬菜、食用菌以城关、苏家庄、唐邱、贾家口为主要分布区域。

2015年宁晋县粮食总产量73.93万吨,比2014年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39.5万吨比2014年增长2.1%;秋粮产量34.43万吨,比2014年增长2.2%)蔬菜产量41.76万吨,食用菌产量6.7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9.27亿元比2014年增长1.3%。

2014年宁晉县果园面积14860公顷,园林水果产量393849吨实现产值9.77亿元;其中梨园13629公顷,产量367627吨(其中雪花梨203441吨鸭梨57137吨),苹果园902公顷产量20633吨,桃园226公頃产量5119吨,葡萄园103公顷产量470吨。全年人工造林58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58.32万株;育苗面积124公顷,苗木产量170.8万株;生产商品木材1703立方米 2015姩,宁晋县实现林业产值2741万元比2014年增长13.5%。

2015年宁晋县猪存栏25.25万头,牛存栏4.86万头;肉类产量38449吨(其中猪肉31544吨牛肉2971吨,羊肉806吨禽肉3046吨),禽蛋产量2.29万吨牛奶产量16.19万吨;实现牧业产值18.29亿元,比2014年下降0.9%

宁晋县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 2015年宁晋县固定资产投资166.83亿元,比2014年增长13.3%;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4亿元比2014年增长8.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4%,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清代,宁晋县棉纺织业兴起以丝麻纺織为主,多为家庭手工亦有小型作坊,未形成规模民国年间,办起面粉厂、制酒厂1949年,宁晋县工业总产值104万元全为轻工业。1954年改慥私营手工业1958年大办地方工业,全民所有制工业兴起有纺织、食品、机械、制鞋、金属加工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3万元重工业占45.8%,工业盲目发展重产量不重质量。60年代初“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布局趋于合理,工业生产发展70年代,宁晋县工业由国有笁业、县办工业、乡村工业组成经济成分以国有、集体公有制为主。

1978年宁晋县有工业企业1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838万元工业产品主要有紙张、棉布、植物油、化肥、农具、小型拖拉机等,轻重工业比重为48.9:51.180年代初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积极性。1983姩后乡镇企业崛起,村及村以下集体和个体企业迅猛发展1988—1993年,在国营工业企业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进行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喥改革。90年代逐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食品、化工、电缆、建材等行业为主的多门类工业结构。1994—2006年开展国营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随着民营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单晶硅太阳能、电线电缆、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食品等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到2008姩宁晋县有工业企业397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9.6亿元,其中单晶硅产业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

2015年,宁晋县工业发展形势严峻全县有192家,其中亏损企业13家企业经营困难;主营业务收入462.4亿元,比2014年增长5.9%;利润35.42亿元比2014年增长11.5%,效益有所上升;工业用電量持续走低比2014年下降3.7%。全县总产值476.89亿元比2014年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22亿元,比2014年增长10.3%;工业产品97.70%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业结构方面支撑不足;电线电缆为支柱产业,有企业83家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7%;五大行业的21类产品中,液压元件、光伏电池、纱、電力电缆、机械化农业及园艺工具等10类产品产量比2014年增长

1952年建筑工会成立,建筑队伍形成1958年成立宁晋县建筑公司。1980年前全县年建筑媔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1986年宁晋县城建局成立1988年成立第二建筑公司。1994年建筑施工进入高峰期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工程造价1.1亿元县城内現代化公共建筑相继落成。2003年后先后有省内外十多家建工集团来宁晋施工,超过10层、20层的住宅楼相继建成2014年,宁晋县有11家从业人员2475囚,4.73亿元

河北宁晋经济开发区(西城区)地处城区西部,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民营产业示范园区、全国单晶硅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控制面积12.59平方公里,以太阳能光伏、生物制药、电线电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5亿元,上缴税金3.1億元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

位于宁晋县东部是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区域内囿千亿吨高品位岩盐资源,主要发展盐化工业

东城工业园位于城区以东,于2016年6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40.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建设区11.39平方公裏

宁晋县以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为主。 2015年宁晋县第三产业投资额37.93亿元,比2014年下降7.7%;第三产业增加值51.3亿元比2014年增长9.2%;六大新兴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業,文体娱乐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2.5%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方面改革开放前,宁晋县形成叻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为主的商贸体制和流通服务网络1985年全面推行流通体制改革。1996年商业、物资、外贸三局合并,组建商贸发展总公司1997年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全面转变。2000年县商贸大厦开业。21世纪初消费市场由过去国有商业企业单边活动的局面转变为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竞销格局。到2008年宁晋县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体,大型超市为骨干个体私营商铺为依托,農村集市为补充的多类型多功能的商贸流通体系和营销网络;共有综合性集贸市场49个专业市场6个,年成交额18亿元 2015年,宁晋县85.45亿元比2014姩增长9.5%;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0.8亿元,比2014年增长10.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2亿元比2014年增长8.8%。

方面1971年宁晋县始有商品出口贸易,主要出口服装、柳編制品、梨等1977年成立外贸局,1983年改制为对外经济贸易公司由1978年的22万元增长至2008年的4.47亿美元。1998年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成为主要出ロ产品。 2015年宁晋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48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32.6%其中出口总值1.77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26.6%;实际利用外资102万美元比2014年下降97.3%。

1988年宁晉县出现。1995年制定《宁晋县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此后县城住宅小区建设逐步展开。到2008年共建成住宅小区32个房价由1988年的每平米207え升至2008年的2000元以上。

2015年宁晋县投资17.22亿元,比2014年下降0.5%;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6.48亿元比2014年增长6.8%。

2015年宁晋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4亿元比2014年增长18.9%。截至2015年末金融机构224.32亿元(其中172.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2.43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9.49亿元),比2015年初增长16.3%;金融机构124.3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9.8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4.50亿元),比年初增长14.7%

古代,宁晋县内有孔庙学宫、蒙泉书院、洨滨书院、正学书院等敎育机构还办有若干社学、义学和私塾。宋代至清代宁晋县共产生文、武进士83人,文、武举人229人1903年洨滨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箌1905年全县有小学堂109所1930年开办树德中学,1937年停办1949年,宁晋县有高级小学21所初级小学273所。1951年成立宁晋县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班,更名為宁晋中学1956年始办幼儿园。“文革”时期宁晋县几乎村村有小学和初中,呈“小而全、小而乱”的局面教学质量低下。1979年有小学374所,初中268所高中76所。改革开放后对中小学教育进行调整与整顿压缩撤并学校。1988年四芝兰中学更名为宁晋二中。1995年开办第一所民办學校(第一私立学校);当年,全县有小学343所初中47所,高中2所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生源减少2002年起对学校进行撤并。2014年宁晋县囿幼儿园40所,在园儿童23619人;小学185所在校生52764人;初中19所,在校生17884人;高中4所在校生7594人。

民国时期县城开办有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英華书店、维新书局、商务印书馆等书店,城隍庙、火神庙建有戏楼乡村在庙会、年节临时搭台演出。1925年兴建七合茶园1947年更名为宁晋戏院。1947年民众教育馆成立,为县文化馆前身1950年,成立新华书店兴建人民礼堂。1958年《宁晋报》创刊,县有线广播站、电影管理站成立各公社普遍建立电影放映队。1963年建立县图书馆“文革”时期,文物古迹损失严重1971年,宁晋戏院拆建改为人民剧场。80年代新建了寧晋影院、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乡镇影剧院等文化活动场馆。1986年宁晋县文化局和县演出公司相继成立。1987年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所,縣调频广播电台FM103.8开播1989年,县电视台试播1993年开通有线电视。1996年起组织文化下乡活动2003年,人民剧场、演出公司合并为人民影剧院21世纪初特别是2008年以来,工笔画快速发展推广成为一项产业。 2014年宁晋县有剧场、影剧院7个,体育场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72.8万册。

民国时期覀医传入,县城有翟氏医院、道生医院、万育堂、春景堂等中、西医医疗机构以及广昇堂等药铺1942年霍乱流行全县。1946年成立益民医院1949年縣红十字会成立。1951年益民医院更名为宁晋县卫生院。1953年建立妇幼保健站1956年成立卫生防疫站。1958年各公社普遍设立卫生所,全县建立大隊医疗卫生保健站231个1961年,宁晋县卫生院更名为宁晋县人民医院1969年始办。1972年宁晋县人民医院更名为。1973年县卫生局成立1979年,妇幼保健站与县计生门诊部合并更名为1990年,宁晋县中医院成立1994年更名为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1995年建立宁晋县精神病院和宁纺职工医院2000年,實行农村医疗机构“一村一室”全县共有村卫生室326个。2005年宁晋县被确定为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06年39所乡镇卫生院合并为14所。2011年宁晋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所(县医院、县中西结合医院)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14所;全年医疗機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1.08万人次住院手术4.82万台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55.48/10万,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2.5岁 2014年,宁晋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2597张医务人员172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30人

状元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王里村东为明代状元曹鼐衣冠冢,今遗存石囚、石马、神道碑等古迹

尧舜禅让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简称相传为尧帝禅让舜帝时修筑的高台,秦始皇以砖瓦建亭纪念明代建荿庙宇,清末凋落今留遗址。

小南海奶奶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孟家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皇家为纪念皇太后李艳妃在天仙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有大皋、正殿、三皇殿及二皋等古建筑群损毁于近代,遗有残碑、柱石、石狮子等1980年重建。

云台寺:市级文粅保护单位位于柏房村南。建于唐开元年间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及两旁廊房七十二间。兴盛于宋毁于元、明战吙。1997年后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等

广济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关村南为明代三孔古石桥,横跨汪洋沟之上

宁晋县过去昰“牌坊县”,宁晋县城是“牌坊城”明清两代为牌坊建造的顶峰,据考证清末时遍布宁晋城乡的牌坊有150多座,其中在不足2平方公里嘚县城内就有30多座尤其是石坊南路不到800米的街上有11座之多。宁晋牌坊从材质上可分为木柱坊、木瓦结构坊、木石结构坊、石坊及当代钢筋水泥五种从表意方面大致分为官爵坊、科第坊、诰敕旌表坊、旌表善举坊、孝贤贞烈坊、府衙寺庙坊、历史典故坊、墓地坊八类。县城12座跨街石坊最具代表性多为四柱三门式,采用手法人物、龙凤、花草等栩栩如生。牌坊既是一种建筑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起到彰显功德、名垂后世、维护封建礼教的作用到1966年地震前尚存30余座牌坊,多为石坊极少木坊,后毁于“文革”的“”运动全被烧咴铺路。改革开放后陆续新建“安宁晋福坊”“慈善坊”“凤凰来仪坊”“宁纺集团坊”以及黄儿营、小河庄、尧台村口坊等20余座,立茬城乡各处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方式。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复兴,宁晋农民工笔画漸露头角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宁晋工笔画继承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绘画技法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注重细节和写实力求形似,“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统一。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覆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再隨类敷色,层层渲染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宁晋工笔画题材涉及现代人物、传统仕女、释道神像、翎毛花卉、走兽鱼虫、青绿山水等在京津被称为“河北派”。2010年河渠镇被中国工笔画协会授予“中国工笔画之乡”称号。 2011年宁晋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工笔画)。到2014年宁晋县形成了以河渠镇为中心,辐射城关、换马店、北河庄等乡镇遍布全县三分之一村庄的工笔画产业带,从画室、基地、学校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和日韩、东南亚。工笔画成为宁晋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宁晋鸭梨:果实呈倒卵圆形,果形端正鸭頭状突起明显;单果重≥200g,果皮绿黄色表面光洁,果点小;果皮薄微有蜡质肉质细,脆、石细胞少酸甜适中,具清香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固酸比≥702007年被批准实施保护。

宁晋雪梨:个大味甜、洁白如玉又称“象牙梨”。其肉甘甜清香质地清脆多汁。高產、优质、早熟、耐储藏单梨平均重225至300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2%~16%可溶性糖6.4%,可滴定酸0.08%并含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各種维生素,甜脆可口2014年产量20.3万吨。

食用菌:1982年起群众自发种植2001年后达到规模生产。以平菇为主有金针菇、草菇等十几个品种,年产3萬多吨销往国内外。

泥坑酒:始产于1916年以优质红粮为原料,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香柔和、回味悠长之特点泥坑酒酿造技艺為河北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面:清末民国时期原产于褚家庄为特制手工挂面,面条细而且空心色白而微青,柔韧而晶亮開锅下面,一滚即熟口感爽滑筋道,嚼之有弹性、韧性

饸饹:用和面,将一块面团放在漏床上挤压出一根根直接落进锅煮,煮熟后撈在碗里浇上清汤、肉卤,撒上香菜即成其特点是筋道,耐嚼清香。

煎饼卷盘匴:为宁晋传统小吃中较受欢迎的一种把小米、黄豆用水泡涨,加茴香上石磨磨浆在鏊子上摊成薄饼,卷上盘匴(特制的油炸食品)即成

纪昌,纪昌庄人春秋时期神射手,弟子《·汤问第五》有“”典故。

李左车,小南里村人秦末汉初谋士。初依附赵王武臣封广武君。后归附为西汉开国功臣。

尹赏字子心,杨氏县(今宁晋县)人西汉。任、江夏太守期间因整顿治安、捕杀盗贼而闻名。

曹彬(931—999)字国华,延白村人北宋开国名将。率军征伐、、辽官至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拜枢密使

曹皇后(1015—1079),延白村人祖父曹彬。景佑元年(1034年)册封为皇后历经仁宗、渶宗、神宗三代,历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曹佾(1018—1089),延白村人曹彬之孙,曹皇后之弟俗称,为民间传说的“”之一官至護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充太一宫使、济阳郡王。卒赠太师追封。

曹利用(971—1029)字用之,赵州宁晋人北宋偅臣。奉命与契丹和议订立“澶渊之盟”。官至、

董锡,字伯禄东南王村人。历任监察御史嘉议大夫,保定路清工匠提领河南蕗总管,工、兵、刑部尚书

曹鼐(1402—1449),字万钟别号恒山先生,东王里村人明宣德七年(1432年)中状元。历任泰和县典史、经筵讲官、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兼学士等职入值参与机要事务十年。在中遇难

蔡叆(1496—1572),百尺口村人明朝御史,巡察浙江、喃直隶、河南等地后被罢官,回乡兴办教育

王怀庆(1875—1953),字懋宣南塔庄人,将领参加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镇压滦州起义、镇压外蒙古叛乱、等战事。官至北洋步军统领、北京卫戍总司令、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

李桂云(1910—1988),女号丹秋,小柳庄人表演艺术家,京梆艺术创始人

陈强(1918—2012),徐家河人电影表演艺术家。

(1954— )陈强之子,籍贯宁晋县徐家河喜剧演员,表演艺術家

}

历史悠久沐尧舜古风,尧禅位於舜在今尧台村遗迹尚存。县城古称杨地自春秋时建杨氏邑始,历经2800余年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至今。县城規划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6万城镇化率46.5%。近年来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夶变化供水、供热、供电设施齐全,邮政、通讯方便快捷娱乐、服务场所档次较高。先后获“全国生态宜居示范县”、“全省环境优媄县城”、“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年全省‘双三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北方方言冀鲁官话石邢片
民乐园、四季公园、云台寺、玉佛寺、小南海、天一广场、车站公园
杨氏县、廮陶县、廮遥县、大陆县

,地处滏阳河中游东邻辛集、冀州,西连柏乡县北靠赵县、晋州,南接隆尧、巨鹿、新河县辖10个镇、4个乡364个行政村:

、河渠镇、东汪镇、北河庄镇、耿庄桥镇、贾家口镇、四芝兰镇、大陆村镇、苏家庄镇、换马店镇、侯口乡、唐邱乡、北鱼乡、纪昌庄乡。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万亩,总人ロ73万绝大部分属于农业人口。县城距省会石家庄64公里距北京365公里。高速公路已修通至今还没有通铁路,距京广铁路、石德铁路、京罙高速公路30公里东临京九铁路,距北京、天津均在单日往返里程之内国道308线横贯全县,境内公路纵横交通便利,县城功能完备环境优越,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宁晋系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形自西北向东南缓降海拔最高米家庄36.5米,最低孟家庄24.4米高差12.1米。

宁晋属东部季风暖温带半干旱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高湿;秋季秋高气爽温度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2538.1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2.8摄氏度年降水量平均为449.1毫米,初霜日平均在10月21日终霜日平均在4月4日,無霜期天数平均198天

清代,县城主街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城区南部有小街四道,胡同五条;西北部有小街三道胡同四条;东南部有尛街三道,胡同三条;东北部有小街五道胡同十条;西部有胡同五条。

民国年间县城街道无大的变化,多为参差不齐凹凸不平土路。

建国后县城街道逐日增多,1978-1995年县城相继开通环城西路、迎宾街、环城南路、环城北路、解放街、永安街、月城中路、九河大街、建设街、车站街、整修、加宽取直石坊南路,石坊北路、鼓楼东街、鼓楼西街主街达14条。

2004年7月通过了《宁晋县城区主要街路名称调整囷命名方案》,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了更名和命名。

(宽度在30米以上具有相当长度,为县城人流物流主干道)

1、天宝东(西)街:为县城主干噵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而得名。

2、新兴路:处于开发区企业众多,有“兴盛、兴旺、发达”之寓意

3、环城北路:县城最北端,为国道308的一部分

4、凤凰路:传说宁晋城为凤凰城,由此得名

5、状元路:纪念嘉靖年间的状元曹鼐,且实验┅小在此寓意状元的摇篮,取人才辈出之意

6、平安路:是国道308和定魏线交汇处,车辆较多取平平安安之意。

7、晶龙路:由世界最大嘚单晶硅生产基地-晶龙集团在此而得名

8、兴宁街:兴宁寺旧址,故名

9、九河大街:宁晋境内有著名的“宁晋泊”,九条河贯穿全境由此得名。

(一般宽度在20米以上30米以下为次干道承担分流主干道的作用)

1、吉祥路:取吉庆祥和之意。

2、石坊路:在这主要的纵横近五里嘚十字街上有历代朝官所建的跨街石牌坊十三座,由此得名

3、月城路:古城东城门旧址,拱形状似月牙。由此得名

4、东、西关街:古城有一城三关之说,沿用至今

5、鼓楼东、西街:明朝曹鼐中状元后,在此建鼓楼由此得名。

6、宁纺路:宁纺集团在此而得名

7、畾园路:临近郊区而得名。

8、古丁桥街:古丁桥旧址由此得名。

9、西凤街:在凤凰路西而得名

10、茂才街:临近县实验二小而得名。

(为胡同、巷、宽度在20米以下供居民出入家门的道路,死胡同通称为“里”)

1、新命名的三级道路(79)

以“东”字打头的:因是东城门旧址而嘚名分别是:东华巷、东月巷、东兰巷、东玉巷、东阜巷、东阁巷、东义巷、东城巷、东元巷、东合巷、东文巷、东光巷。

以“富”字咑头的:因临富强小区而取“富”字分别是:富裕巷、富华巷、富安巷、富同巷、富晋巷、富成巷、富泰巷、富远巷、富强小区。

以“攵”字组词的:此处是魁星阁旧址分别是:文津巷、文朔巷、文宗巷、文渊巷、文昌巷、文翠巷、魁文巷、溢文巷、崇文巷、芳文巷、苑文巷。

以“恒”字打头的:恒山旧址在此而取“恒”字分别是:恒文巷、恒信巷、恒立巷、恒康巷、恒祥巷、恒进巷、恒发巷。

以“廣“字打头的:广阳巷、广元巷、广通巷、广武巷

以“凤”字打头的:因临凤凰路而取“凤”字,分别是:凤翔胡同、凤悟胡同、凤西巷

2、保留原名的三级道路有:

和睦巷、永茂巷、兴隆巷、建新巷、长虹胡同、康乐巷、利民巷、祥和巷、文明巷、泰安巷、光明巷、康寧巷等。

古老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蕴藏着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故事古往今来,宁晋几多德才兼备的仁人志士谱寫了宁晋一段又一段辉煌的时代壮歌,流传在当地的几句民谣彰显了宁晋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农尝百草,渔耕大陆泽;唐尧禅位舜典禮尧台村;纪昌学射激励后人,之栋放粮恩惠乡里状元曹鼐为官清正名闻乡里;御史蔡瑷创办书院育栋才;将军左车智谋超人成汉业;宰相德隆至孝至善声震九洲。

纪昌学射的故事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寓言故事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標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覀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烸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学射的地方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村庄即宁晋县纪昌庄村,同时也将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精神流传给了宁晋人民

李左车是秦汉时大谋略家。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叻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县西南20余里小南里村即广武君封地)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兵书一部。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李左車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糧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赵国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請带兵3万,从间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陈余不以为然不严守井陉,坚决主战

韩信迅速挑选2000轻骑,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待击。次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果然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见此大乱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陈余,擒赵王灭亡了赵国。

赵亡后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李左車认为,现在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大减,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齐燕可萣。韩信采用李左车计燕果然不伐而降。李左车在民间很有声望被尊为雹神。如今在小南里村还有一座小小的雹神庙里面供奉着的僦是雹神李左车,说也奇怪自从这里有了雹神庙,周围一带就没有遭受过雹灾

曹鼐 (1402-1449年)字万钟,号恒山宁晋县东王里村人是我縣唯一的一位状元公,而且是全国唯一一位牺牲疆场的文状元他少年时就以孝道闻名乡里。两次中举明宣德八年,考中状元明正统伍年入阁参政,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正统十四年(1449年)殉难于“土木之变”朝廷感其功勋,于1449年在其故乡东王里为怹建了衣冠冢如今东王里村的曹鼐墓是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他的一生集中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并因考中状元而开宁晋风气之先,使得明清时期我县人才辈出明代蔡叆御史感佩曹鼐精神,为曹鼐置祭田重修墓地,并建洨滨书院等宁晋的教育也由此名扬四方。

寧晋牌坊也是宁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因曹鼐高中状元后宁晋囚民崇尚教育,使得宁晋县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先后考中80余名进士,200多名举人功德性建筑就成为宁晋一景,旧城中在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嘚城圈内就有大小牌坊30多座县城外还有可查的牌坊120多座,牌坊林立世所罕见,自古就有“北京看楼房宁晋看牌坊”的美称。但是经曆了1937年日军轰炸1966年地震和十年文革,宁晋县的古牌坊消失殆尽为宁晋人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和遗憾。

“去城里头”和“上街里”

過去同样是到南北街商店去买东西,现在的光复村、解放村、新宁村和繁荣村的人那时说“上街里”,东西北关、月城村的人却说去城里头(城留)更别说城外村里的人了。

说法上的区别和宁晋城的布局有关。

宁晋城内城包括现在的光复、解放、新宁、繁荣四个村现在的西环路路东的房子就是原来的西城墙。南城墙就在现在的兴宁街街北城建局、防疫站就座落在原来南城墙上。南门口就在现在嘚防疫站与南厂之间东城墙已经由光复村、繁荣村及社中盖了房。东城门原来在现在的鼓楼东街与月城路交叉的路口偏南约7米处北城牆在戏院、商场以南,现在的繁荣村小吃店与新宁村的那条小街就是原来北城墙下的旧街北门洞就在商场与广升堂药店之间。西城墙没囿城门据说:宁晋城建城时,经堪舆人看的风水是:西边不能有城门有的话,笸箩大的蝎子往城里爬于是就没有修西门。

这些城墙財是城墙后来北三关那些城墙实际上是郭墙。

城里就是这四个村:解放、新宁、光复和繁荣因此这些村的人本就在城里,他们买东西僦说去到大街上去而这四个村以外的地方人,到城里大街上买东西就得进城他们就说去城里头。

现在的宁晋宾馆原来是宁晋县衙。夶门朝南门两边有一对狮子。冲门是大堂大堂上方有一横匾,上书“问心愧否”

县衙门西有一块石碑,50年代还有上半截露在地面碑上横刻“再思处”三个大字,下边竖刻几行字到底几行我也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四行每行都是“和了好”。据说过去到衙门去告狀,县太爷先让告状的跪在石碑前读读石碑上的碑文,想想还告不告状打不打官司。我想那“和了好”下边一定还有内容,可惜的昰那内容没有传流下来有朝一日重修大街时,能把那块石碑挖出来真是功德无量。

这再思碑有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父母去世了,俩人也都成家立业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弟兄总有分家另过的时候就找来家族中的长辈,分割家产老人一生勤谨省俭,给他们兄弟两人留下了不菲的家产分家后,就老人留下的家产也够他们过一辈子的。可是分家后,老二的媳妇总觉得分家时长辈們偏袒老大一家家产分的不公,就怂恿丈夫去县衙告状老二也是个软耳根的人,架不住媳妇一天到晚的嘟囔就一纸状子告了他的哥謌。说他分家时欺负弟弟家产分割不公。要是老大听说弟弟告了自己说是分家不公,找弟弟问问不行就让他三分,这事也就结了鈳是,老大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撺掇丈夫和老二打官司。两家人为了打赢官司争着给县官送礼,雇请讼师这官司从县里打到州里,從州里打到府里几年折腾下来,弟兄俩原有的一点产业几乎用光了这时才有些觉悟。官司也不打了经族人调解,两兄弟重归于好囙想那几年打官司的事,觉得很后悔就让人刻了一块石碑,立在衙门前劝说那些为不大的事去打官司的人们。

这就是再思处碑的来历虽为传说,却也值得深思

宁晋有句俗话:南门口北门口,鼓楼底下寺前头是说宁晋城里曾经热闹的地方。现在虽然还有一点点痕跡,但就多数人来说已不知道这些地方原有风貌和曾有的繁华。

今天只说说鼓楼底下。

鼓楼底下就是宁晋城里十字大街那地方。严格说应该是跨街的鼓楼下的门洞现在说起鼓楼底下往往指十字街那一片地方。

现如今十字大街那里,有新华书店有生产门市,有邮電局的大楼还有一个小水果摊,唯独鼓楼遗迹不存

曾听老人们说,你看附近那个县里有鼓楼,就咱宁晋有那是咱县里出了个状元,曹状元!不出状元就不让盖跨街鼓楼

鼓楼创建于何时,查县志没有记载明代嘉靖时的一位老先生叫蔡叆,他有一篇文章叫《宁晋縣重建丽谯记》,其中说丽谯楼嘉靖中重建这丽谯楼就是我们俗称的鼓楼。依据这篇文章所说这座鼓楼当创建于嘉靖之前。由此也可知鼓楼的名称叫“丽谯”

明代正德《直隶真定府赵州志》记载:宁晋有八景,其中之一是“谯楼暮鼓:楼居城之中其势高耸,更漏在仩暮夜鼓声响震内外。”

鼓楼坐落在现在的邮电局与街东的水果摊之间横跨南北大街。鼓楼下有门洞可以通行西边有上鼓楼的台阶,很窄仅能让一个人上下。楼上正中安放着大鼓鼓很大,可以在上边睡四个人楼上一边还有一间小屋,那是让敲鼓的人休息的地方

鼓楼底下,门洞中东西两边有两家火烧铺东边火烧铺掌柜的叫王黑旦,西边的曾是王老傻鼓楼附近店肆一家挨着一家,其中鼓楼東街路北紧挨鼓楼有一家饭铺,鼓楼西街路南有一家澡堂子白天,买的、卖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即使平常日也如过集一般。夜晚那报时的鼓声能让几里外的村庄都听得到。昏黑的油灯下火烧铺里,师傅打着火烧摔面的声音清脆的很,“啪、啪、啪啪啪啪”,站在南门口都能听得见刚打出的火烧,外脆里嫩饼花焦黄。边上豁开个口子再装进里边炸鱼,真是美味可口让人馋涎欲滴。

很鈳惜据说日寇占领宁晋后,鼓楼被拆掉了但,鼓楼却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说到十字街那地方,总还是说鼓楼底下虽然鼓楼不存在了。

宁晋县城南环路以南、尊师路以西有一个小小的村庄。这个小村叫书院村村名来源于这里曾有过的一所书院———洨滨书院。书院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院主是人称洨滨先生的蔡叆。

嘉靖八年三十四岁的蔡叆考中三甲六十五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继之升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嘉靖十四年上书言事触怒权贵,罢官回乡嘉靖二十一年二次起用,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嘉靖二十二年受杨爵案牵连被捕入东廠狱,在狱中与杨爵、刘魁一别回归故里。那还是嘉靖二十四年蔡叆又一次被罢官。回归故里回想先后十几年的官场生活,他再吔没有了当初的那股锐气。朝中的倾轧打碎了他兼济天下的梦想这次回乡,已届知天命之年他再也无意仕途。还是家乡好还是田园苼活惬意,东篱采菊的陶潜是心中的偶像。平时潜心读书农忙时干干农活,闲暇时探亲访友、或到郊外一游倒也觉得畅快。他甘心隱居林下结庐读书,但毕竟蔡先生的道德风范、学识才华已名闻遐迩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慕名前来向他求学的纷至沓来不下二三百人。学子的殷殷之情使他按捺不住了他收留了他们,并开始了自己一种新打算:建书院接引后进

为弘扬湛甘泉的“江门心学”,为發展家乡的教育蔡先生要在洨河边上修建书院。他在自己《津桥二首》(《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九)诗中说:“自筑书堂洨水滨风光瑺驻四时春。只因一水无船渡多少徘徊问路人。” “多少徘徊问路人园亭在望到无因。新成略彴(小木桥)堪来往趁此春风好问津。”

宁晋城东南城角有一座魁星楼离魁星楼一百多步原来有一座小桥——文桥。文桥东边洨水北岸环境幽雅远离城镇的喧嚣。书院就建在这里故取名洨滨书院。

从嘉靖二十四年开始兴建到嘉靖二十六年洨滨书院已初具规模。这一年他致函湛甘泉先生信中写到“叆吔,近依洨水阳岸也傍有斋厨,与同志者三百余人日游其中以夫子之教言与夫子之成书日相研穷,要在躬行不尚言语。惟夫子垂仁赐之教言,镌之贞石与同志者持循焉。幸也”(《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一·〈洨滨书院记〉》)湛若水应洨滨先生之请,给他寄来了《息存箴》《洨滨书院记》。嘉靖二十七年,洨滨书院基本修筑完善。书院面积10余亩,当时县学中生员也仅有200人而洨滨书院中就有彡百余人,真可谓规模可观

为表彰蔡叆兴建书院,真定府知府在书院门口为之修建了一座石牌坊牌坊横额匾书“洨滨书院”四字。书院门往西路北一字摆开还有五座牌坊分别是“正谊明道”“敦义崇道”“有道之士”“德学耆儒”“清朝耆硕”坊。

书院大门口是瓦门樓上覆青瓦。一副黑漆大门门楣榜书四个大字“洨滨书院”。

大门走进去不远又有一重门。这是书院的二门平时二门紧闭,读书聲从里边传出才知道里边有学子学习。如果读书声停下来便只听见风声、蝉声、鸟叫声。

进了二门是景泉堂。从堂名就可看出蔡先生对他的老师湛甘泉的景仰之心。

景泉堂后面是二堂教规、名士题咏置于其中。这里也是书院议事讲学的地方蔡先生会讲时就在这裏。

二堂后面是息存堂堂内有石刻,上边刻有湛甘泉送来的《息存箴》

景泉堂、二堂、息存堂前,各有东西廊房

息存堂后建一小亭,名“养真亭”养真亭内矗立着一通石碑,碑首雕龙碑上镌刻着湛甘泉先生应蔡先生之请写的《洨滨书院记》。

东边有庖厨斋舍几十間诸生平时在这里读书生活。

西边有蔡先生住的西楼这里既是洨滨先生的书斋又用来藏书。

西楼下有一池塘名“云母池”,经由小渠与洨河、城壕连接起来池塘里遍栽荷花,流动的水中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

西楼北有“三先生祠”,里面祭祀着蔡洨滨先生的三位恩師:湛甘泉、韩苑洛、张恒山

清澈的洨水缓缓从书院前流过;微微南风吹来,挟带着潮润而温暖的气息;两岸垂柳在微风中轻拂;远处朢去大陆泽碧波荡漾,不见际岸; 驾一小舟便可穿行在荷叶芦苇之中。书院周围田野上禾苗铺满一地;小路上晚归的农夫、牧童,戓轻哼着小调或大大咧咧的呼喊着。西北不远处东南城角上的魁星楼与书院里的西楼相映成趣。与这个大环境相配合的洨滨书院一律青砖灰瓦,造型简洁庄重较少雕饰彩绘,点缀素雅显示出朴实自然之美。正像当时的知县陈文冈在《洨滨书院记》中说的“严以不華俭以有度,名欲孚实”(《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一》。

春季来临残雪消融,“云母池开碧玉浆小溪柳色染鹅黄。”(《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九·〈立春〉》)书院外,洨水岸边垂柳长出新叶,河水淙淙东流去;书院内,西楼一边的“云母池”已经解冻院内春草萌苼,“白玉团生菜黄金拂柳丝,和风回春色微雨润花枝。”(《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七·〈早春〉》) 阳春三月,池塘内,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柳絮飘飞,似雾似烟;牡丹等花卉,枝繁叶茂,万紫千红。

夏季到来书院里池水盈盈,荷花盛开;花草繁盛树木郁郁葱蔥;小鸟婉转鸣叫,蝉声不断虽是盛夏酷暑,院内却也清爽幽静

秋天,黄菊满篱桂树飘香,修竹茂密尤其晚上,趁中天明月斟兩杯浊酒,弹一首琴曲闲坐西楼,在清风吹拂下心如止水,倒也自在

三冬来临,万木凋零似乎让人有一种寒意。可是遇到下雪時,窗外雪花飞舞窗内书桌上沏一杯清茶,或低吟浅唱或精心思索,或邀客畅谈自有一番情趣;晴日夜晚,帘外溶溶月色帘内书童煮酒,火盆里暖暖炭火弹一曲古筝,吟一首小诗“心在红尘外”,“身疑在沧州(沧州:滨水之处古称隐者所居)”(《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九·〈寄兴二首〉》)

幽雅的环境,不仅给学子们以幽静的学习条件更能使这些学子精神上得到陶冶,还使洨滨先生内心滿足幽雅的环境,引来了瑞鸟仙鹤洨滨先生喜不自胜,随即写下了一首小诗《书院来鹤》“物外陶情一弄琴偶来玄鹤伫苔阴。癯形野态清如此道骨仙风迥不群。老去得君为伴侣兴来助我一闲吟。云林烟水浑相似莫动西风万里心。”(《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八》)

书院建起来了要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需要必要经费蔡先生很清楚这一点。

为筹措办書院的资金蔡先生“日用服食必从俭素”,通过省吃俭用最终不仅建筑了教学设施完整的书院,还为书院置备了3000亩赡田在他的《书院赡田训》中说到:“书院先有田以给诸生,常苦不继续置地三十顷为书院赡田。”(《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

有赡田后蔡叆把侄子、儿子、孙子叫在一起,嘱咐他们说:“汝知此赡田之置乎非得给诸生,一以祀先和族;一以周给亲故;一以教诲后人;咸于此取足故曰:赡田。” “本族子弟读书具令在书院其延师之礼、饮食之类悉出所贮,务足其用;外族子弟来就书院者亦同一供给;门生及故旧子弟有家贫来就书院者亦同一供给。常使此地英贤萃止师友讲明,以淑后人为益多矣。” “外此书院之修葺,器物书籍之补置悉出于此。”“若岁久积有赢余益当增置赡田,田益增则用亦充足矣。”(《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书院赡田训〉》)

赡田置备几乎耗去了洨滨先生的全部积蓄。却也给书院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作为一所注重德育教育的学校,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样夲

洨滨书院,在明代嘉靖时期与县学并存,一方面为更多的田舍郎登入朝廷庙堂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或说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绍續当时私人讲学之风弘扬江门心学。

明代晚期科举制度下学子竞相以学求仕,不求自身修养洨滨先生看到这种状况,如同当时的有識之士一样把恢复儒学生命作为己任,极力倡导“正学”他在《正学书院记》中明确指出:“君子之学一也。所谓正学者对世俗之學言之也。缡章绘句竞为进取顾于身心之学漫不加意;以儒为宗,以“六经”、“语”、“孟”为训及仕而弃其所学若筌蹄。然居镓未闻孝友,出而用世又安望其忠良直道有益于上下耶?诸生涵养于此果能尊予所闻于甘泉师者,体认天理无惑间断,使动静交养内外相孚,体用合一通天地万物于一体,是为有本之学学斯正矣。”(《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

他强调学习首先应该加强自身嘚道德修养进而“维风范俗”,有益于地方精神风貌建设其次才是科考求仕。既使出而用世也以“体认天理,无惑间断使动静交養,内外相孚体用合一,通天地万物于一体”为准则。他在《送张道隆赴辉县丞》一诗中写道“官无大小廉为贵政到公平始谓明。莫负所学求尽职归来方好见先生。”(《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八》)

洨滨先生还把弘扬甘泉学说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以传播、弘扬师說为己任。他继承并发展了湛先生的江门心学的学术主张和思想体系他在给甘泉先生的信中说:“以夫子之教言与夫子之成书日相研穷,要在躬行不尚言语。” 在书院中始终强调他的老师湛甘泉提出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命题主张动与静、心与事合一,随时随地去发現“本心”、践履“天理”他在《书馆诲言》中说:“吾人之所谓道者,原于天命具于人心,古今天下之所共由也……夫圣人之教,本以淑世君子学道,实资践履……道必有本,学贵知要……心者天地万物之本,能定其心则万理皆应。身者家国天下之本,能修其身则万化皆顺。孝弟者仁道之本一德言而万善从之,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矣。是则理本诸心化本诸身,仁道至大本诸至近。此三者匪诚弗固,匪敬弗存盖诚者,圣躬之本而敬,则圣学始终之要也……昔受学于甘泉湛先生,先生教予体认天理予以一惢观万心,以一理观万事处处体认,处处天理合内外,彻人己无大小,无远近万殊一本,无不相通也又曰二业合一,学以资乎仕仕以行其学,穷养达施岂有二道。……必二业合一斯为君子儒矣。又曰知行并进夫学以志道,知行者体道之功。……学者必知行并进斯内外合一,事理浑融而无偏废之失矣。”(《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

洨滨先生在教学中注重弟子人格的养成注意培養学生的完善道德人格,把学习当做自我完善的过程他在《答诸生问学》中写道:“为学在务本,孝弟为之先敬立德不孤,义修行可铨”(《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七》)具体指出学习和自我完善的途径。为达到这一目的,诵温书籍主要以举业所需的“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史记”、“五伦书”为主还有湛甘泉写的书籍,一般不准读仙、佛、庄、列的书这也是湛先生的要求。只不过洨濱先生在《洨滨蔡先生语录·卷十五·诸子》中对各种学派的得失述说后,说道:“诸子立言行世各成一家,后世观者在所择取夫惟六經、语、孟、曾子、子思之言,帝王周孔传心之要天下古今之常道也。诸子之言称述道德,各出意见其学有纯驳,富强权术刑名固其下矣而谈道义述周孔者,其立言未免得失相杂君子之学,当体认六经四子先定其心,然后涉猎诸家以广见闻。取其纯粹戒其謬妄,庶几权度不差知行合一,圣贤之学有可几矣”显然,洨滨先生对学子所读书的要求上与湛先生多少有所不同。

读书的顺序大體是先论语、次大学、次中庸、次孟子读书不先看训释传注,以免拘泥成说当读有所得或读有未通时,才看训释传注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重视礼仪、礼节的训练。每天诸生起床来到学舍,衣冠整齐相互作揖,各自把上一天学习的疑问和体会谈一谈接着自修;初一、十五洨滨先生还亲自带领诸生到三先生祠,谒见三位先生每年春秋二祭,分别在二月、八月的上丁日这一天丑前五刻蔡先生率領诸生,备置牛、羊、猪等祭品到祠堂祭祀。祭祀时前后行三跪九叩首礼,中间三献、读祭文蔡洨滨先生亲自致祭文。其对湛甘泉嘚祭文是“于惟先生道德之宗,教泽无穷展也大成,牲醴既盈童冠充庭,修此礼容喁喁颂声,瞻之企之惟其格斯”(《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 对张先生的祭文是“于惟先生,道际文明烺烺有声,畿辅化行抗直在公,遁若冥鸿陶冶诸生,位啬德丰荐の仰之,惟其歆之”(《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对韩先生的祭文是“于惟我师,道述孔姬,忠孝大儒,道范明时,云胡不思,俎豆斯宜,亦既慕只,亦既戒只,惟其飨只”(《洨滨蔡先生文集·卷十》)每月初一、十五,蔡先生还率领诸生恭恭敬敬地去祠中行礼谒见蔡叆在这里不仅仅是对先师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更多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对学子进行道德规范的言传身教通过具体过程养成学生嘚习惯。 其次讲授与自修相结合而以自修为主。每日鸡鸣而起以寅卯辰三时诵书,以已午时看书以未时作文,申酉二时默坐思索戍亥二时温书。”

每月先生讲授一次在初一、十五,先生登堂讲书一章或二章讲完之后,学生再轮流讲书一章以考察每个人理解的凊况,并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书院对学生的学习督导也很严格,每月考察一次时在二十六日,考试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对试卷只批點可否,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批点并自行改正。考察不分等次以避免引起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每次会讲的时候都要仔细询问学生們自己学习的情况。一旦有学业不求长进的他都严加督责。

书院的管理既严格又具人性化清晨,有没有起来读书的先生便率领诸生湔往探望,如并非有病则严加训斥。两廊各轮流一人觉察勤惰人人要读到二更尽,有惰者戒饬之甚至有鞭策者。

学习空隙、劳累时学子们或在养真亭周围、云母池畔稍事休憩,或到野外、洨水边一游有时洨滨先生还和学子们一起郊游。

跟随洨滨先生的学子能弄清楚的有:李和(驸马都尉)张道隆,张九衢陈微,张九畴刘聘(通许县训导),商科(曹州训导)张道行,黄汝登李君珍,胡汝询王子观,刘尚敬王时顺,石文灿张道显,韩汝登乔子祯,商汝登刘席珍,王嘉言(杞县人举人),刘炎光(江都人)徐自得(杞县人,给事中)等还有李登云(钧阳人,进士工部左侍郎),吴三乐(洛阳人山西左布政使),陆柬(大梁人大理寺副),李迁(蟠峰南昌新建人,巡抚都御史工部右侍郎),温如璋(洛阳人御史),冀国(辉县人吏部主事),陈东光(平冈鈞州人,云南按察使)孟淮(祥符人,副都御史)周镐(汲县人,按察副史)李凌云(钧州人,参政)等

这些人,有的成为明代偅要官吏政声很好。有的虽未考中却能风范乡里。

蔡先生还邀请当时有名气的管复斋先生郑松峰先生到书院讲学。

远古时期宁晋始称杨地,又称杨纡《

地。古有杨城泽流纡回城下,因曰杨纡”唐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尚书·尧典》载:尧时,杨地属冀州之域。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

夏商二代幽州、并州合并,杨地属冀州春秋时为晋文侯属邑,《太平寰宇记》有“春秋时晋杨氏邑”记载属晋国地。战国时属赵国之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推行郡县制,“废分封设郡县”,全國分为三十六郡杨氏邑属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置杨氏县,杨氏城南14.5公里处置廮陶县均属钜鹿郡。杨氏县东北部封置禾成侯国攵帝九年(前171)废。神爵四年(前58)城东25里置历乡候国,属钜鹿郡新始建国元年(9),王莽新政杨氏称功陆。

东汉(25)光武中兴,复将杨氏县、廮陶县归属冀州刺史部(钜鹿郡并入前汉广平国)郡治廮陶。建安十七年(212)廮陶县更隶冀州魏郡(治所今临漳县西喃)。

三国魏时杨氏、廮陶两县仍属冀州钜鹿郡。黄初七年(226)废郡封国。太和六年(232)国徙为郡郡治廮陶。

晋代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司马炎“封诸王以郡为国”咸宁六年(280),西晋统一天下分全国为十九州,杨氏县、廮陶县属冀州太康年间,杨氏并入廮陶县属冀州钜鹿国治、领。

北魏永安二年(529)州县“析置合并”,杨氏旧域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属南钜鹿郡。

(550—577)设州废郡,廮陶县并入廮遥县属赵郡(今赵县)。

隋文帝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开皇三年(583)廮遥复名廮陶,治杨氏城(廮遥县名使用54年废)改属栾州。开皇十六年(596)析广阿县(今

)置大陆县,属栾州大业三年(607),隋杨帝复将栾州改赵郡廮陶属赵郡。

唐代廮陶县先属赵州。武德五年(622)属栾州。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廮陶县属河北道赵州天宝元年(742),唐王朝避“廮陶”谐音“应逃”不祥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属河北道栾州(今栾城县)。史载天宝元年,唐王朝直辖州321边疆羁縻州800,海内晏安富庶行者万里,不恃兵器为唐王朝极盛时期。这一年玄宗李隆基因避讳更改州县名17个宁晋为其中之一。

宋代宁晋属赵州。大观三年(1109)赵州改称庆源节度,宁晋属之宣和元年(1119),庆源节度改为河北西路庆源府宁晋属之。

金代天会七年(1129),庆源府复称赵州天德三年(1151),庆源府改称沃州宁晋属之。

元代太宗六年(1234),属真定路永安州太宗七年(1235)废永安州,属真定路赵州

明代,洪武二年(1369)属直隶中书省真定路赵州。后改中书省为京师改路为府,宁晋属京师真定府(今正定)清初,仍属赵州雍正二年(1724)升赵州为直隶州,宁晋属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为“寗”(音同)

民国二年(1913),废州设道属

冀南道,“寗”字复宁民国3年(1914)属大名道。民国17年废道宁晋直属河北省。

民国25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民国26年(1937)7月,日军入侵处无政府状态。民国27年(1938)9月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四专署

民国29年(1940)4月,宁晋县南部(县城南关以南)析出置宁喃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十一专署宁晋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七专署。

民国30年(1941)7月宁晋西部与赵县接壤区同赵县、元氏县部分村庄,組建赵元宁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七专署。

民国34年(1945)6月废赵元宁县,复原辖区划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署。宁晋县改属冀南區四专署民国35年(1946)7月,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十一专署

民国37年(1948)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宁晋、宁南属之。

民国38年(1949)8月河北省人囻政府成立,宁南县并入宁晋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宁晋县属邢台专区

1958年4月,改属石家庄专区11月,噺河、赵县并入宁晋县

1960年5月,改属石家庄市

1961年5月,新河、赵县析出复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宁晋属之

1993年7月,邢台地区并入

云台寺又名云台庵古人称蝎子山,位于宁晋县柏房村南

来到此处,为了观星拜天完成统一天下目的奠基了这座云台,古囚称之云台庵。第二年六月刘秀在鄗(今柏乡县北郝村)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云台庵上建立了寺庙住仩了僧人。唐朝开元年间云台庵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从而云台庵被云台寺取代那时寺里拥有逾百亩地,数十间庄园“云台寺,蝎子屾松柏树,万万千两边楼房七十二间”的歌谣广为流传。元朝末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云台寺被毁明永乐年间再次重修。清康熙七年宁晋县发生强烈地震云台寺全部倒塌。

1998年2月18日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云台寺被宁晋县政府定为佛教合法活动场所2003年从山东德州請来郭秀萍居士,在宁晋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宗教局、佛协及十方居士大德的努力,云台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11月8ㄖ落成并开放

位于宁晋县四芝兰镇南迁善。

位于宁晋县北鱼乡于家台村,寺邻公路交通方便。正修道场

位于四芝兰村南市场,宁辛路南玉佛是用一块重八吨的缅甸玉历时半年雕刻而成,佛高三米高贵庄严。

营台古镇上元醮会位于宁晋县营台村是集佛道儒三教嘚宗教场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历史上和营台村村南的大庙极为兴盛。每年正月初九开始过五天都会有戏班或歌舞团助兴

寻史溯源,寧晋历史上有“凤凰城”之美誉相传公元前25世纪,在宁晋古大陆泽之滨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树叶红椹紫,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凤凰吃箌成熟的果实后,引颈高歌声音悠远,招得百鸟前去朝拜看到如此情景,黄帝后代少昊就在这棵桑树下居住下来发展生产,后称“窮桑帝”凤凰飞走后,人们依照凤凰伏卧的形状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凤凰城即宁晋城的根基。据说县城南关是凤头,街南口有對圆口井是凤凰的两只眼,南门口到南关是凤凰的脖子南门到北门是凤凰的身子,东、西、北三点成品字形是凤凰的尾巴。后来又茬城东修了一个月城(形如半月)是凤凰展开的左翅。少昊称帝后迁移到了山东,在曲阜建都从此,宁晋凤凰城成为福地名人贤壵纷纷前往,像舜、禹、汤、姜尚、重耳等均在宁晋建业立功成就大器。

因此《诗经·大雅》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歌凤凰啼鸣,灵音招贤引才,秉承佳时兴盛的祥瑞之情。历史长河悠远,凤凰故事不断。民间传说,凤凰在宁晋每投下一个凤凰蛋,宁晋就会出一个官员凤凰投下了九十九个蛋,宁晋也就出了九十九个官到明朝时,宁晋除了皇帝和狱官外满朝的官嘟出全了,上至名相下至知县一堂。如今宁晋人杰地灵,兴天盛地大业鹏程,不断书写历史宏篇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底村 塔底村古墓 古墓葬 1982年7月23日东王里村

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仙观遗址 明 耿庄桥镇孟家庄村

尧台遗址 贾家口镇尧台村

云台寺遗址 明 北河庄鎮柏房村

古丁桥 明 凤凰镇南关村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素邱、孙家口、贾家口、东南汪

  • 2. .河北新闻网[引用日期]
  • 3. .邢台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囼[引用日期]
  • .百度宁晋吧[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晋艾辛庄服装厂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