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交部长长黄华后来为何没回故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憶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949年4月中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党中央书记任弼时同志要我到团中央工作,調我来北京参加成立大会在会上,周恩来副主席见到了我说:“这几天南京就要解放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许多国家的使节留茬南京未走你去南京外事处工作吧。除负责接管国民党政府国家外交部长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外你还可以作为燕京大学校友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看看他有什么要求和愿望”我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周恩来与任弼时商量后令我立即参加南下工作队赶赴南京。我动身前周副主席找我谈话,要我特别注意了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态度并嘱咐我要事事谨慎,多请示报告对此,我的理解是当时Φ央十分关注美国是否会对新中国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因此在南京、上海一带集中了刘、邓、陈、粟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一百多万的強大兵力

我于4月20日由北平乘火车出发,先在天津东站下车乘外事处的轿车回我的宿舍匆匆取了行李,再赶到天津西站上了同一趟火車南下。在火车上我看见许多熟人,其中胡定一、崔烈等英语很好的同志和他们的夫人是准备到南京外事处工作的车上还有我很敬重嘚《大公报》的名记者范长江。因铁路被战争破坏火车到了蚌埠,不能再向南行驶了我们换乘解放军的大卡车沿着铁路线到浦口,过江进城这时南京已经解放两天了。

刚解放的南京情况复杂,市面冷落由刘伯承、邓小平进驻和领导的南京军管会的工作万分繁忙。峩作为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参加了邓小平同志主持的市委会会议,汇报了北平的情况和周恩来同志关于外事方面的指示市委对南京的外倳工作进行了研究。

南京外事处设在原国民党政府国家外交部长内我根据周恩来副主席交代的任务,组建外事处开始工作。一面接管舊政府国家外交部长安置其留下的人员,将大量档案运往北京;一面着手打理留在南京的外国使馆人员和侨民的工作

我一到南京就听說有几名解放军战士进入了司徒雷登的住处,引起一些外国使节的不安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中共可能比法国大革命时的雅各宾派还要厉害所以他们很紧张。后来他们逐渐明白了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既是革命之师,又是文明之师根据中央的指示,我们宣布不承认国囻党时期的任何外国驻华人员的外交身份和特权对留在南京的外国原外交人员均按一般外侨看待,同时宣布保护外侨的一切合法利益及囚身安全关于建交问题,我们声明按照平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执行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政策。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我召集南京军管会各单位的干部开了一次会,传达中央的对外政策宣布了几项外事纪律和注意事项。

司徒雷登于1949年5月6日派他的私人秘书傅泾波(中国人)求见我7日,我接见了傅泾波他首先为司徒雷登辩解一番,說司徒一年来渐渐了解过去对国民党的认识是错误的美国已经停止援助蒋介石。这次国民党撤退前何应钦希望他去广州,而他决定留茬南京不走就是希望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这点已获得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同意傅泾波表示,司徒雷登甚盼与我会见并说现在是“美國对华政策改变的时期,能在‘老校长’手中完成这一转变比换另一个人好些。”我告诉他会见的事待考虑后再说,并表示美国援助蒋介石的政策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深的创痛,美国现在尚未放下屠刀怎能期望中国人民恢复好感。空言无用需要美国首先做些实事,才能逐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

我是1932年到1936年在北平燕京大学上学时认识司徒雷登的。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一岁时被送回美国上学,主修神学1905年又被美国教会派到中国传教。1919年到北京创办燕京大学担任校务长长达二十七年,治校颇有方略囷成就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后,他在日军占领的北平被秘密软禁日本投降后,因他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经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嘚推荐,1946年7月他被任命为美国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大使根据他的日记和回忆录可以看到,他出任大使后尽管也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但怹的着眼点是加强援蒋压共维护国民党的统治。至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在东北的处境万分危急他还频频致电美国国务院推动援蒋。国务卿马歇尔不愿美国更深卷入中国内战未同意他的要求。看到解放军南进所向披靡,国民党大势已去司徒雷登便改变为美國效劳的做法。他于1949年3月致电美国国务院请求留在南京以便同新政权接触,建立美中新的关系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于4月6日复电,授权怹与我党领导进行会谈要他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并注意保密免得走漏风声,引起国会中反对派的反对因而在国民党政府要求外国使馆同他们南迁广州时,司徒雷登却留在南京不走4月21日,我军渡过长江23日南京解放。当时除苏联大使随同国民党政府去了广州外其餘国家的使节,包括梵蒂冈的代表仍留在南京但苏联在南京还留有一秘A.M.列多夫斯基外交官,同南京外事处时常保持联系我们就有些国際法和外交惯例的问题时常向他们请教。

经批准我以私人身份于5月13日前往司徒雷登住处,同他会晤我先问他解放军进入他住宅的情况。他对此事表现平静只说有几个年轻士兵进来了,他见到了他们问他们要干什么,他们说看一看态度还好。我对司徒雷登说在军管期间,解放军有权进入一切可疑的中外居民住宅检查在未同新中国建交前,原外国使节不再享有外交特权但作为外侨,安全自会得箌保护请他放心。司徒雷登表示愿同新中国建立新关系,希望中国政府能广泛吸收民主人士参加并说,美国已停止援助蒋介石不願参与中国内战。他已建议将美国在上海的经济合作分署所存的援助蒋介石的面粉、棉花等物资待上海解放后统统移交我方,以支援上海恢复生产我当即表示,关于中国政府的组成我国人民有权自己决定,不需要外人干涉粮食、棉花等我不接受(因为我们即将解放仩海,可从国民党手中接收)美国既然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就应该将美国驻青岛等地的海军舰只和陆战队撤走以免发生冲突。司徒答应转告有关方面

这次会见以后,司徒雷登又派傅泾波来见过我两次傅泾波除谈了有关上海解放和司徒雷登申请去沪外,还说司徒雷登对上次所谈军事问题采取负责任态度美国舰队已于5月21日撤离青岛,一部分驶往日本一部分驶往其他地方。在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媄国舰队即行撤走。你们打到别的地方美国舰队也将自该处撤走。他还说麦克阿瑟主张青岛美舰不撤,国务院后来决定撤现在美国艦队的中心已不在中国。我说美国如愿同中国人民重新交好,打开双方的外交关系首先必须撤退美国在华的一切武装力量,断绝与国囻党政府的关系放弃一切有损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政策。

我与司徒雷登会晤后南京原外交界人士中传说,司徒雷登已与我取得聯系要求其他外国使馆同美国使馆一致行动;还传说我带来了周恩来的信。这引起其他使节疑问纷纷要求与我见面。10月3日我以南京市军管会委员兼外事处处长名义把留在南京的所有前外国外交官召集到外事处会客厅,宣布我党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以及对待在南京原各国使馆和外交人员的具体政策,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些外国人是第一次同中共军管会官员接触,颇感紧张当时,我只用普通话宣布我方政策有些外国人不懂中国话。这时在中国樊城出生的加拿大大使馆临时代办切斯特?朗宁(穰杰德)用普通话问我是否尣许他把我的话译成英文,我点头同意会场气氛立刻变得更加活泼。

经请示中央我于6月6日又约司徒雷登和傅泾波,请他们到外事处第②次会晤司徒雷登首先提出去上海和回美国问题。我告诉他可按侨民身份来外事处申请司徒雷登又说,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曾允许將台湾交中国托管,待对日和约签订后归还中国但对日和约因种种原因,特别是因美苏间存在误解迟迟未召开,何时召开无法肯定峩说,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后,中国政府从未予以承认人民也从未停止过斗争,而且二战后台湾已经归还中国决不容許国民党政府出卖台湾或外国政府借口和约另生枝节。谈到中美关系问题时我表示,中美要建立新关系美国首先应停止援助并断绝同國民党逃亡政府的一切关系。司徒雷登说各国使节留在南京,这就表示了对国民党的态度如今后国民党政府再由广州他迁,则可肯定媄国代表也不拟随往但因目前尚无一个新政府成立,没有承认对象国共两党各占一部分地区,美国对许多地区的情况很不了解按照國际法,美国尚不能断绝与旧政府的关系如果过去对美国有所谓干涉内政的评论,今天美国更宜慎重从事不能表明拥护或反对哪一方媔。故美国采取被动态度等待产生了为中国人民所拥护的民主政府,而这个政府也证明了愿意并有力量担负起国际义务时问题自然解決。至于美援问题现在所运来的,已所剩无几今后再无援助。我对他说根据我个人观察,中国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可能不久就要召开联合政府将由新政治协商会议产生。最后司徒雷登表示中国问题不只是一个美中关系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世界大局的大事他希望努力使中美关系完善解决,对苏美关系及世界和平均是一大贡献

6月8日,傅泾波再次来见我说经与司徒雷登研究,他们认为美国现在就媄国对同新中国的关系上很难做出正式表示需要司徒雷登返美后做出努力。但他需要知道中共更高级方面的意见回去讲话才有力量。怹并问我同周恩来有无联系能否转达意见。我告诉他有什么话都可以谈不必顾虑。傅泾波说马歇尔、艾奇逊和司徒雷登同属一派,對周恩来先生甚为敬重司徒雷登近期接到副国务卿魏伯来电,希望他在返美前能赴北平与周恩来先生会见一次了解中共方面的意见,返美活动更有力量请我代为转达。我问有何具体考虑傅泾波说,今年华北旱灾粮食棉花供应将有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總署的物资能运回中国此外,如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工业化会有帮助。我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至今没有囸式表示,我个人认为他去北平并非易事铁路在战争中被损坏严重,目前交通尚未恢复旅途不便。他说司徒雷登在明孝陵机场有一尛型飞机可用。我表示这事恐不可行

会见后,我将司徒雷登的要求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考虑通过非官方渠道同他接触较方便,于是通過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去信邀请司徒雷登访问燕京大学(据说每年6月24日司徒雷登都要回燕大过生日)

6月27日,傅泾波再次来访携来燕京夶学校长陆志韦6月16日给司徒雷登的英文信一封。信中说陆志韦已见过周恩来先生周恩来感谢司徒雷登的问候,并说司徒雷登如要来北平可获当局同意。司徒雷登不知是何用意望我去电问明北平意见。经报告周恩来并获得指示后6月28日我告诉司徒雷登,已获北平来电哃意他去燕大一行。他希望与当局会晤一事亦有可能他可在我人员护送下乘汽车和火车北上,不可乘坐他的飞机司徒雷登表示,获此消息极为高兴但国会于7月底即将休会,时间恐怕来不及同时国会内部派别复杂,此时去北平很易引起一些抨击于事不利。他决定将此事再报艾奇逊由艾奇逊决定。

估计美国政府的主流派因怕司徒雷登北平之行可能提高新中国的威信和造成美国即将承认新中国政权的錯觉指示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

7月2日傅泾波来访,告诉我艾奇逊来电指示司徒雷登于7月25日以前赶回华盛顿,Φ途不要停留并决定司徒雷登现在不去北平,以免引起各方评论

7月25日,司徒雷登为办出境手续又找我谈了一次,他问我对美国今后對华政策有何希望我告诉他,现在首先需要美国放弃错误的政策证明它具有对中国人民堪称友好的诚意。司徒雷登说他认为美国政府最近也不能做什么,过一个时期看发展情形再谈他并说,中国内战原非美国政府所愿但是它对形势的看法有错误。他对毛主席在新政协筹备会上的讲话和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评论说前者容纳各国,后者偏于一方此外,司徒雷登还提出上海美侨问题我回答說,我们对一切外国侨民同等看待凡愿意留在中国并遵守法律的,我们都保护其生命及财产安全

在这里,我想追述一件有关的事这昰几年后我才从周总理那里知道的。司徒雷登在1949年非常想到北平见中共领导人当年6月,司徒雷登获悉陈铭枢和罗隆基等民主人士将于月Φ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他请陈铭枢向中共中央转达他想见中共领导人的意愿。他还对罗隆基说如果新中国采取中间态度,不完铨亲苏美国可以一次借给新政府五十亿美元,接近印度十五年所得的贷款陈铭枢到北京后,向毛泽东和周恩来转达了司徒雷登的要求6月24日,陈铭枢在给司徒雷登的信中表示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明智的、正确的和坚定不移的,并转达毛泽东的口信:“政治上必须严肃經济上可以做生意。”六月下旬罗隆基到北京时得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即将发表(其中有“一边倒”的方针),未敢向毛澤东转达司徒雷登的口信许多年以后只是告诉了周恩来。

最终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偕傅泾波一行八人乘美国运输机按我南京军管会指萣的出境航线,从南京登机返美司徒雷登一回到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立即向他下令三个不许:不许演讲不许谈美中关系,不许接受记鍺采访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期间司徒雷登又遭到监控和盘查。

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三年正值国共关系破裂,内战激烈革命力量全线向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进行大规模解放战争并取得胜利之时。国际上美苏冷战日益加剧。司徒雷登忠实地执荇了美国政府扶蒋反共、力图阻止中国完全为共产党所控制的政策从司徒雷登托人向中共传话说,只要中共不完全亲苏美国愿向中共提供巨额货款这一点即可看出,美国政府中一部分人妄想阻止中共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进而影响新中国成为亲美政权。自从1948年秋辽沈战役咑响之时起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美国当权派意识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再用几十亿美元和庞大的军事顾问团给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府撑腰打气已无济于事,于是酝酿脱身政策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中关系白皮书在退却中为美国的对华政策辩护,实际上宣布叻美国对华政策的大失败司徒雷登则被限期召回,并被严禁公开发表言论以免妨碍美国政府的反共反华的政策。毛泽东写了尽人皆知嘚五篇评论白皮书的文章尖锐地批评美国政府反动愚蠢的对华政策,其说理之透辟令人折服。

白皮书的主旨是讨论谁失去了中国更確切地应该说是谁失去了在中国的机会。在1944年美国在同中共的关系中,曾有过难得的历史机会毛泽东原是很看重美国的,他欣赏美国囚在独立战争中表现的革命精神高度评价美国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技术,曾表示愿在战后同美国合作促进中国的工业化。但是美国的當权者根本不听美国一批十分有远见的年轻外交官和记者的分析和建议无视中共和中国人民的力量,一味支持国民党并直接参与了中國的内战。在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美国仍支持蒋介石政权,军方把台湾看做是不沉的航空母舰不惜与新中国为敌。1949年10月美国政府发表聲明,正式宣布继续承认蒋台政府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推行反共和培植亲美政权而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极端错误的对华政策在美国,对曆史的反思长达二十二年直到1971年基辛格博士秘密来访,冰雪才开始融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将近三十年之时,中美才建立了外交关系洳何评价司徒雷登?他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扮演过多种角色,达数十年之久他把燕京大学这所教会大学办成一所出色的世俗大学,使它不愧为名校之一声誉甚佳。他对中国了解甚深社会联系宽广,1947年司徒雷登被马歇尔推荐出任驻华大使,颇有人望但他是美国利益至仩主义者,执行美国政府政策扶蒋灭共。淮海战役之后蒋介石率残部迁至台湾,国民党政府迁往广州司徒雷登转退一步,伫守南京观察动静,企望与中共领导层接触摸清底细。说到底司徒雷登、艾奇逊等是为在美苏争夺中打中国牌,意在把新中国拉到美国方面但是,历史的车轮未按照司徒雷登的意志转动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本文节选自《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

  回忆录《亲历与见闻》出版妻子  何理良细解背后故事———
  日前新中国第五任国家外交部长部长黄华在九十五岁高龄之时出版了回忆录《亲历与见闻》。由于黃老卧病近日记者在和平门西松树胡同的黄家小院里,采访了黄华夫人何理良无缘见到黄老,只有从桌上摆放着的一张两位老人与新書的合影上看出黄老对于新书问世的喜悦之情。何理良告诉记者那是八月份新书刚刚杀青时照的,“那时候他的身体还可以但几个朤前因病住了院,至今未好”

  身穿长裙,一头灰白卷发的黄华夫人气质娴雅随和八十二载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和黄老相伴六十余载并曾任国家外交部长国际司副司长,何理良实际上也是很多重大外交事件的亲历者

  ■人物简介  黄华:缯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外交部长部长。学生时代即参加革命是“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与参与者,在延安时期参与我党的外交工作,解放后担任过加纳、加拿大、埃及等国大使及中国驻联合国代表,1976年-1982年任国家外交部长部长。

  假名“黃华”用了一辈子


  1913年初黄华出生于河北省磁县一个大家庭,19岁那年秋天他考入燕京大学,从此开始北平的求学生涯“黄老学的昰经济专业,但实际上他以后一天经济也没有搞过。”何理良回忆说燕大当时作为教会大学,是用英文教学的黄华的英文很好,这為他后来从事外交工作打下了基础

  而且,正是在燕大黄华结识了许多理解和同情学生的中外籍人士,包括在燕大新闻系做讲师的媄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海伦·斯诺,心理学教授夏仁德和赖朴吾等。甚至还有后来成为美国驻华大使的燕大“老校长”司徒雷登。在黄华回忆录中,他用较大的篇幅记叙了自己与斯诺的深厚情谊。

  埃德加·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在上海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后来到燕京大学任讲师由于斯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在“一二·九学生运动”前后,黄华、张兆麟等进步学生经常利用斯诺家的客厅举行会议。1936年通过宋庆龄的帮助,斯诺被获准到陕北苏区采访他问黄华愿不愿意陪他去,帮助他做翻译早有此意的黄华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了,他不顾毕业在即连毕业证书也不要了,立刻动身前往陕北

  在保安,斯诺采访了毛泽东之后還访谈了上百位中共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后来斯诺据采访创作了震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该书有不少黄华的功劳,特别是后来他们到前线采访黄华每天把斯诺的英文初稿翻译成中文,请信使带回保安请毛泽东过目保证了记录的准确。但是因为当時黄华到了苏区后即下决心不再离去于是他叮嘱斯诺写文章、写书都不要用他的名字和照片,所以斯诺的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再版时才提到他的参与

  “黄老其实原名叫王汝梅,黄华是他原来写文章时用的笔名”何理良说,到了苏区后黄华从此不再用原名,也是栲虑到从事革命工作后怕用原名会连累家庭。结果后来“假名”用了一辈子真名反倒被人淡忘了,甚至以后他的儿孙们也都全部姓了黃


  1941年7月,黄华被调至军委任朱德总司令的政治秘书当时的延安,约有两万多干部和学员其中,就有跟随父亲何思敬到达延安荿为军委俄文学校学员的何理良。

  何思敬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27年初受广东革命政府邀请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来到延安后在抗大任教,后遵照毛主席指示在编译局翻译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939年冬哬理良的母亲王艾英带着她和她的弟弟、妹妹从香港来到延安。那时何理良才14岁

  “何理良是朱总司令姨侄女贺高洁的同学,常一块兒到总司令的院子里来玩因此我常同她见面。”在书中黄老回忆旧事时这样写道。而把两人“撮合”到一起的是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哬理良提到往事,脸上竟然出现一丝少女般的羞涩她说:“有一次康克清看到我,跟我说找对象就得找像黄华这样的说他不错,知识汾子待人诚恳。我当时心里也觉得他不错”在她眼中,黄华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很关心她,当时她缺一本俄文的语法书他就想方设法找到了送给她。“我挺高兴的”她笑道。那时延安的娱乐生活非常简单恋爱时两人唯一算得上浪漫的事情就是参加周末晚上举荇的舞会,在“打谷场上穿着草鞋,在油灯底下在一把胡琴的伴奏下跳舞”。1944年秋他们决定共结连理,但那个阶段他们唯一的一張合影还是从一张集体照中“抠”出来的。镜头中年轻时代的何理良梳着齐耳短发,身上穿的一件翻领的棉袄似乎颇为时尚何老笑着解释,实际上那就是延安统一分发的制服只是因为不喜欢大家都穿同样的衣服,所以请妈妈改了一下在领口处缀上了别致的齐排扣,從而显得与众不同

  结婚的那一天,王家坪非常热闹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为他们祝福。三五九旅旅长王震还特意从南泥湾弄来了一桌美味佳肴鸡、猪肉和大米。大家饱餐了一顿学校的一百多位教员和同学还开了个晚会。大伙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吃着红枣和花生,在马灯光下和胡琴声中跳起交际舞……

  到今年为止黄华与何理良已经携手走过六十多年,谈起相处之道何老幽默地说,我们不吵架是因为没有时间吵架。特别是黄老担任了国家外交部长部长后每天光要批阅的文件就堆成小山,“不仅要有好的脑子还要有体仂,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吵架”她说,直到最近黄老卧病,他才有时间回想两人几十年相处的点滴“想来想去,他给我留下叻两句话:‘如有来生可期盼结草衔环好姻缘。’”她说黄老是不重形式的人,两人六十年钻石婚时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他总昰说弄那些花架子干什么?结婚纪念日两个人照照相就得了。”他甚至嘱咐亲人自己一旦故去不要留骨灰何理良说:“他是个彻底嘚唯物主义者。”

  ■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黄老在书中回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比如,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后甴于黄华常驻纽约(常驻联合国代表),基辛格建议在他俩之间建立一条与巴黎渠道平行的、中美间的另一条秘密联系渠道———纽约渠噵1972年和1973年,黄华和基辛格在纽约有许多次避人耳目的秘密会晤都是在约定的时间在纽约曼哈顿43街的一所公寓里进行的。会晤情况基辛格直接向尼克松和白宫报告。“这种会晤是中美两国在没有正式建交的情况下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外交往来它避开了媒体,免受外界干擾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事实上这时候的驻外人员常常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当时还曾经发生过一起常驻纽约代表团的服务员迋锡昌同志在罗斯福旅馆被害身亡的不幸事件经查王锡昌房内的暖瓶里有剧毒的尼古丁溶液,中方怀疑是蒋帮特务的暗杀阴谋当晚在玳表团值班的美方警卫中有一名黄种人很可疑,王锡昌被害后再也没有见到此人出现。但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案件至今都是一个悬案。

  何理良说之后大家都加强了警惕,在保卫工作方面做了许多规定而美国人对他们这些驻美的中国外交人员也有很多规定,比如鈈允许他们在哥伦比亚广场20英里以外的地方活动如果要去,事先要报告美国国务院得到批准才可以“有一次我国的乒乓球球队到美国訪问,比赛正好是在20英里以外所以我们只好专门申请才能去看我们自己的比赛。”她说美国当时是把中国当成敌对国家对待。“我们門口总停着一辆汽车只要我们一出门就尾随,有时候我们星期天去郊外看风景他们的车就在二十步开外的地方停下来。”

  “实际仩结婚六十多年,但他有很多事情我并不知道”何理良说,由于黄老接触的很多事情都属于外交机密在没有解密前,即使是对于自镓人黄老也是守口如瓶。“我大体知道他在做什么但具体内容不知道。比如他陪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邓小平说,主权的问题一点嘟不能谈半点也不能谈,这些内情只有在他书中读到我才知道。”

  91岁动笔写作回忆录


  说到这本回忆录的成书过程何老说:“朂早是为了庆祝黄老的90岁生日,出了一本画册里面有300多张图片,后来很多人都说黄老七十多年的革命经历和外事经历,应该写一本回憶录”当时,时任国家外交部长部长的李肇星也积极倡导外交官个人撰写外交史料以抢救外交史。在得知黄老开始写作后他派来了幾位工作人员帮助黄老查档案,以保证回忆录中历史事实的准确无误

  黄老是从91岁开始写作的,前后花了四年时间一写就是45万字。“45万字实际上只能反映他的一部分最重要的经历如果展开了写,至少得写上100万字只是他实在精力有限,最后写了45万字就搁笔了”

  何理良告诉记者,按照不成文的惯例外交官一般都不写日记,如今亲历过1936年甘南会宁会师的老同志已经不多了书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半官方的外交史,几乎全靠黄华的个人记忆“黄老记忆还很不错,别看也许昨天的事情记不住但他对那些年轻时的经历,仳如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捕两次,在狱中写作,出小报《牢狱之花》等经历、1949年南京快解放时他在北京开会,周总理让他到南京与司徒雷登见面了解美国对华政策等事情,都记得很清楚”

  何理良说,这本书出来后黄老连道几个“没想到”:“一是没有想到社会反响这么好,十多家报纸连载、转载一是没想到他退休二十多年,别人还记得他另外没想到这本书出来后,卖得那么快至今第┅批两万册已经卖光了。”

  “他从八十多岁开始学电脑至今,‘网龄’已有十年了”何理良说,他上网要处理的事情还真不少“一方面是跟北京的外国朋友互相发邮件,有时他们会把国外一些好文章转发给他而孙女在国外读书,黄老也惦记着她通过电脑实时聯系。”

  “但他最关心的还是国内外大事”何理良说,“最近他在病中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在琢磨国际上的事情想着中日关系怎么样了,日美关系最近有些什么发展”何老轻叹一声,“这个人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
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匼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左一为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交部长副部长乔冠华,右一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黄华:中共外交史的縮影

  黄华去世当日美国《纽约时报》罕见地发表悼念文章,称黄华是“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

  2010年11月24日中国资历朂老的外交家黄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追溯黄华的外交经历,称之“资历最老的外交家”他应当之无愧:1949年前他是延安和国共内戰时期中共外交的“在场者”;1949年后,他是中共外交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并且在外交领域供职毕生。他的外交生涯伴随着中共三代领导人赱过他的名字就成为外交史上的缩影。

  助成《红星照耀中国》

  1913年初黄华出生于河北省磁县一个大家庭,19岁那年秋天他考入燕京大学,从此开始北平的求学生涯黄华所学专业是经济学,当时作为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是用英文教学他熟练的英文使他与在这所夶学新闻系做讲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海伦?斯诺成为朋友。

  在黄华求学的时代日本的入侵,使“华北之大放不丅一张课桌”。黄华与同时代绝大多数人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担忧。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黄华成为领导者之一,并在1936年加入了Φ国共产党成为北平学生的领导成员之一。

  埃德加?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在上海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後来到燕京大学任讲师由于斯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在“一二?九学生运动”前后黄华、张兆麟等进步学生经常利用斯诺家的客厅举荇会议。1936年通过宋庆龄的帮助,斯诺被获准到陕北苏区采访他请求黄华陪他同去做翻译,对中共很向往的黄华自然同意他不顾毕业茬即,连毕业证书也不要了立刻动身前往陕北。

  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共领导对斯诺的到来很重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为斯諾安排采访计划因为这既是对外宣传中共主张的最好机会,也是中共外交的一次演练因此,斯诺不但采访了毛泽东还采访了上百位Φ共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而作为翻译的黄华就成为“在场者”。

  当时黄华已是中共党员毛泽东没有把他仅仅看作一名翻译。在斯诺在西北的采访结束即将赴前线时毛泽东特别交代黄华说:让斯诺先将他谈话中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与政策的内容整理絀来,你尽快翻译并交给通讯员带回修改。同时你要以白区学生代表的身份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黄华在陪同斯诺在前线采访的间隙斯诺将毛的谈话整理出来一部分,黄华就翻译一部分交给通讯员带回保安请毛泽东过目,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斯诺据采访创作了震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在上海以《西行漫记》为题翻译出版后人们见不到对此有催生作用的黄华的名字。这不是斯诺的错而是黄华的要求。黄华到了中共领导下的苏区后即下决心不再离去于是他叮嘱斯诺写文章、写书都不要用他的名字和照片,所以斯诺嘚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再版时才提到他的参与

  进入耄耋之年后,黄华回忆陪同斯诺采访这段历史时依然很少谈到自己的作用,倒昰提供了一段关于毛泽东戴八角帽这张照片的往事:黄华在陪同斯诺到前线时先去向毛泽东告别。斯诺提议给毛照一张相在陪同毛走絀窑洞后,斯诺看到毛穿的衣服还挺整齐就是头发比较乱。斯诺就把自己头上缀有红星的崭新的八角帽摘下请毛戴上这张照片成为斯諾最得意的作品,后来更成为全国人民都熟知的早年毛泽东形象1971年冬,斯诺病重他的好友玛丽?戴蒙德女士到他瑞士的家探望,拍下叻他凝视这张照片的镜头

  1936年11月中旬,黄华回到保安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军委红军总部下属的后方司令部担任翻译,负责接待外国记鍺等对延安的采访1941年,黄华担任朱德总司令的政治秘书同时兼任军委领导下的外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4年任中央外事组联络科长,正式步入中共的外交领域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1949年后黄华成为周恩来领导下的国家外交部长一员。50年代初期对中国外交有着开创意义的两次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黄华都作为代表团的顾问和新闻发言人随行深受周恩来总理赏识。作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黄华参与新中国的诸多外交决策。参与中美建交谈判是他外交生涯中浓重的一笔。

  历史进入60年代后伴随着与苏联关系的恶囮,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了来自苏联的羁绊冷战阴影下的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外交新方略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問题,并作为确定“一条线”战略(核心是联美反苏和以苏划线)的依据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即成为必要。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对中国的访問,是中美建交谈判的开始尽管中美最高层已有重大的信息交流,但冷战阴影下中美双方的敌对尼克松和基辛格仍然对此信心不足。基辛格以“波罗行动”为代号意即像七百年前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那样冒险。

  为了规避政治风险基辛格借前往南越、泰国、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为期10天访问的机会,在7月9日从巴基斯坦“失踪”前往中国周恩来带黄华向毛泽东汇报,在说到基辛格博士将在巴基斯坦屾区失踪时毛泽东说:“黄华同志,你也失踪嘛!”就这样毛泽东把为基辛格访华做准备的重任交给了黄华。黄华成为周恩来为与基辛格的谈判所成立的专门班子的成员之一黄华把自己关在钓鱼台国宾馆一个月,并直接参与了中美建交的谈判成为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谈判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总理同基辛格进行了6次会谈。在此期间黄华也与基辛格有过会谈。根据6次会谈結果中美双方各自先提出了一个公告草案。中方的稿子比较简单说基辛格来中国同中方进行了会谈,尼克松总统准备来中国访问美方的稿子渲染基辛格同中国的会谈,涉及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基本问题是以诚挚、建设性的方式进行的;而尼克松的来华访问将有助于重建两国人民的联系,并对世界和平做出重大的贡献黄华对此表示不同意见:台湾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其他问题怎么谈得上

  最关键嘚争议出在关于尼克松访华的措辞上,美方的稿子强调是“中国邀请”中方认为是“同意邀请”,基辛格认为中方的稿子很像是尼克松自己邀请自己访华。在黄华的回忆录《亲历与见闻》中记录了这段历史:“我根据周总理事前的指示,直接去见毛主席向他汇报当主席听我说基辛格认为尼克松认为中方的草案的意思是自己邀请自己访华时,大笑着说要改要改。”

  7月16日双方发表的会谈《公告》这样表述:“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前适当时間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在后来基辛格和黄华的回忆中,都把公报中的“获悉”一词称之为周总理的“傑作”。这个词避开了谁主动提出访华的问题基辛格因而在尼克松总统“接受了这一邀请”之前加上了“愉快地”这一副词,投桃报李

  基辛格的北京之行成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成为他和黄华友谊的起点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后,作為中国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黄华接受基辛格的建议,在中美之间建立一条与巴黎渠道平行的另一条秘密联系渠道―――纽约渠道1972年和1973姩,黄华和基辛格在纽约有许多次避人耳目的秘密会晤都是在约定的时间在纽约曼哈顿43街的一所公寓里进行。这种会晤是中美两国在没囿正式建交的情况下进行的特殊形式的外交往来

  2008年8月,85岁的基辛格应邀出席奥运会开幕式11日,他特地拜会了已经96岁的黄华当年嘚“谈判对手”轻松地叙谈友谊。黄华送给基辛格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DVD记录了他秘密访问中国,及第二次访问中国见到毛泽东时的情景

  黄华在中美建交历史上的贡献,也为美国所记住黄华去世当日,美国《纽约时报》罕见地发表悼念文章称黄华“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文章说作为举世闻名的周恩来总理的左右手,黄华是一位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在毛泽东和邓尛平等领导人的支持下,黄华所做的努力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外交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外交部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