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的割地求和是指签订的哪一尼布楚条约割地

历史题(基础训练上的题)材料一: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公’指谁?他的官职是什么?他是如何“壮海军威”的?如何评价此人?2.材料一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该支海军的结局如何3.材料二中对联讽刺的对象是谁?“三军败绩”支何历史事件?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怎样“割地求和”的4.从两副对联上你能总结出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吗?5.清政府对待侵略者的态度对当时列强的侵华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公”应是指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邓世昌;官职是: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的管带;致远舰不幸鱼雷出中,锅炉迸裂,舰体下沉,全舰250名将士落海.随从刘忠投救生圈给他,不受,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邓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也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自己总结吧.2.名称:北洋水师;结局:全军覆没;3.讽刺的是慈禧太后;“三军败绩”是指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惨败;甲午战争中清朝败北,被迫签订屈辱条约《马关条约》:●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1]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4.战败原因:第一,从黄海海战中,可知清军的舰船、枪炮不如日军,这是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二,从第二幅对联可知当时清朝政府是多么的腐败不堪,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为庆祝慈禧太后大寿竟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致使海军军费不足,用劣质弹药,甚至用沙子装进炮弹里,假冒弹药,清政府的腐败是内因.5.清政府对列强的一度妥协退让,签订屈辱条约,直接影响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直接面临亡国威胁,也影响了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最后签订《辛丑条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邓世昌,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日本海军作战英勇牺牲,是清末杰出的爱国将领。2.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3.慈禧太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失败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还有军事实力相差悬殊。5.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李鸿章2.不知道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武器舰艇及技术人员,还有开办工厂。4清廷末年的大官僚,先进军事推进者。同时也是清廷的走狗。5.北洋水师。6.全军覆没。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宁津县实验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15.10一单项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2.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谁给道光帝的上书内容&&&&&&&&&&&&&&&&&&&&&&&&&&&&&&&&&&&&&&&&&&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林则徐&&&&&&& D.魏源3.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牟取暴利&&&&&&&&&&&&&&&&&&&&& B.毒害中国人民&& C.争取以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D.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5.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政府严厉禁烟&&&&&&&&&&&& B.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C.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D.中国农民起义爆发6.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部的是&&&&&&&&&&&&&&&&& 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福州7.《南京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B.向英国大量赔款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8.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夷”指的是&&&&&&&&&&&&&&&&&&&&&&&&&&& (A.外国人&&&&&&& B.中国的少数民族C.汉族人&&&&&& D.侵略中国的人&9.“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 岸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割让香港岛给 英国&10.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请你判断 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 约》的相似点是&&&&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1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割占右图中①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13.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 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14. 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 ,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红头军”是指&A.红巾军&&&&&& B.白莲教&&&&& C.太平军&&&&&& D.捻军&15.“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列强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二、16. 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 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5)12月4日是该“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17.下列材料: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 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 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BCCABACAACDDCC16.(1)第二次鸦片战争(2)英国和法国;中国;帮凶(3)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5)答题思路: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再就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17.(1)《马关条约》;此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等,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外国侵略者(2)义和团敢于同国际强盗展开血战,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义和团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对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3)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0年6 月。(4)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5)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检测&#x2d..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检测--jj--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有人题诗于京师城门上:“万寿无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年,有人题诗于京师城门上:“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二: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中对联的含义,并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诗中“郑氏”指谁?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台独势力鼓吹“台独论”,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是指慈禧太后的60 岁的万寿庆典;无疆暗指清政府失去大片土地;“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结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大片领土让给了日本。此对联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不争事实。共同反映的问题是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2)郑氏指郑成功;希望收复台湾的强烈愿望。(3)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台湾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部分。清朝设台湾省管理台湾。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有人题诗于京师城门上:“万寿无疆,..”主要考查你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4)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5)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从历史看,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从秦朝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等。3.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如《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从地理上来说,现代科学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其基本地形也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为上,台湾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成岩体,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5.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九二共识:中日《马关条约》: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赎辽费:《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器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的本质: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本质。《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比较:&《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意拱手而让台”,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保卫战。日军在台湾登陆后,台湾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两支部队互相配合,由北到南,抗击日本侵略者。台湾军民在连续苦战之后,面临严重的困难,但是,清政府却传令沿海各省禁目援助台湾军民,甚至封锁去台湾的船只。台湾最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保卫战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主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过。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马关条约》签订的始末: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对于李鸿章而言,甲午战败是他一生的耻辱,签订《马关条约》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熟悉外交事务的李鸿章,不得不听在日本晚辈伊藤博文的摆布。北洋海军在威海卫的全军覆没,使得议和不得不提上了议事日程。清政府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携带的国书文字中有“一切事件,电达总理衙门转奏裁决”字样,遂认定二人授权不足,与国际谈判的惯例不符,于是拒绝与他们谈判。并提出派朝廷有威望的人来谈判的要求,甚至暗示提名要李鸿章前来谈判。日,光绪帝正式发出了全权证书,宣布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13日,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直奔日本马关。3月21日,在与李鸿章的首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这个苛刻的条件清政府自然无法答应,日本也借着机会再战的目的。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时隐藏起了觊觎我台湾的企图,向李鸿章隐瞒了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成为既成事实后再逼李鸿章就范。3月24日下午4时,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突然李鸿章遇刺。幸好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过后不久,李鸿章就苏醒过来。李鸿章毕竟见过大风大浪,面对此景表现得异常镇静,还不忘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面对斑斑血迹,73岁的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李鸿章在日本遇刺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此时的伊藤博文最担心的就是有什么把柄落在列强手中,让一直虎视眈眈的西洋各国从中干涉,坐收渔翁之利。而遇刺事件正好可以大做文章,伊藤博文闻讯后气急败坏地发怒道:这一事件的发生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日本政府经过这件事怕日久生变,欲迅速与李鸿章签约,28日,当伊藤博文再次来到李鸿章的驿所,告之日本天皇已下令停战时,李鸿章不禁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几天来在谈判桌上口干舌燥没能取得的战果,竟然会因为自己的遇刺而峰回路转。30日,中日停战条约签字。   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比中国和日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制度的落后: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2.国力贫弱: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3.领导人的政策:中国: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海军力量。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在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随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揭露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有人题诗于京师城门上:“万寿无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488223716719814738348681822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布楚条约割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