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描写大草原描写包容的诗和诗人的经典

  关于对当代人的古体诗词创作批评,我能说得上话的机会很少,因对古体诗词及诗人之阅读和关注程度有限。不但是这个原因,还有在这之前,对什么是古体诗词及其艺术特征,我也只有少年时代那点毛泽东诗词课堂教育,所谓革命的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主旋律了。读毛诗自然无法回到历史当下对唐诗宋词的联想,但对于其诗中的形式,还是隐含了对古代诗人的向往的。比如七言八句,五言四句,或七律五绝之说,贾岛半夜神游,破门改诗,一字之得,妙趣神传等。若不能达到这样的求诗标准,恐不能算是古体诗词了。略显渊博的语文老师,教过我一点平平仄仄调押韵对称的规则,算是对古典诗词的一点粗浅了解。少年一次出游武汉的机会,第一次看到武汉长江大桥,于是激情满怀地模仿了一首《七律·武汉长江大桥抒怀》。其中一句引用“长虹卧波,黄鹤飞渡”,被语文老师着实表扬了一把。后来的批林批孔批邓右倾翻案风学校墙报上,经常有仿七律五绝的诗句,与各种宝塔诗,火车头诗、铁锤镰刀诗等杂交一起。我的这首习作也亮相在其上。若要追究我写的第一首诗歌作品,应当就是这首仿古体诗了。  然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双百方针,在中国新诗歌运动中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不知折杀了多少江湖才子和庙堂高人,但真正有越过毛体诗词水平的几乎无有。当然,这当中也有写得很出色的,只是不能公开与毛叫板罢了。柳亚子、郭沫若,或陈毅市长朱德司令与花花元帅。凡跟毛过长征然后又进京的开国元老们,多少都有写过古体新诗的经历,而且在出版个人文集上少不了要来几首以资大雅。那是古体新诗相当活跃的光辉岁月。说文革十年浩劫完全摧毁了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诗歌古典文学,还是多少有些冤枉老毛诗人了。毛一直都在鼓励人民写古体新诗的,只是写的思想内容上有所不同,但这一形式还是保留了下来。至今还在革命老干部的文化生活中形成了写作机制。只有相当级别的老干部才可享受古体诗词公费出版的权利。写古体诗的人还是相当不少的。现在又提倡回归传统,重新尊儒。越来越多的文化老人将此作为修身养性之必需情趣。国家为此出版了不少这样的诗文集,成为当前文化盛世的一大景观。说诗歌大国也少不了这些写古体诗的老人们的功劳。是谓中华诗词学会领导有方是也。  只是这些托物咏志,记录休闲游乐的老人诗词文本,我能读到的只是少数,相当一部分已被娱乐消费文化所淹没了。而诗集的质量也是差参不齐的,许多歌功颂德与旅游应景之作,或琴棋书画之新文人画配诗,实在与唐诗宋词之传统经典不可相提并论。就是与毛那一代人的诗作相比,这些经和平年代经济生活市场经验的权谋之作,还是欠缺了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自然性之艺术呈现,而与人的心灵生活又相去甚远。这也是我无法切入当代古体诗词创作进行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有这方面的古典式的冲动,也只好是梦回唐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了。  但是,近年来迫于对自由新诗写作状况的自我失望,和对当下世俗文化消费的抗衡,我在回眸传统诗国之境遇时,也多少涉入了一些古体诗的个人学习与创作,并接触到了近当代一些古体诗作品集及诗人。比如零三年出版的《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是我所敬重的古体诗文本。读之掩泪长思,有越过杜甫之感奋。呈现了愤怒出诗人,“国家不幸诗人幸”荒诞的诗歌人生。聂老悲苍孤愤独骨又怜悯的一生,恰好传承了古体诗鼎盛时期杜甫李贺柳宗元的精髓。只不过他更多地融入了现代自由思想,及其唯物史观对时代个体存在的担当。是对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所说的“自然模仿”与“类学堆栈”的一种新超越。  在这之后,我读到的古体诗集还有,沈阳鲁新平空军大校的诗集,东莞高级心理医师湘莲子的诗集,武汉词人张少林先生的诗集,广州文化商人柳中央先生的楚诗集,山东邹鲁国学院长刘传飞的诗集,深圳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吴味的诗集,湖南娄底候清滇的诗词,北海市淖月的诗词,等等。这些古体诗写作者各有侧重,不外乎是对唐诗宋词的形式上的继承。但若以现代人之心灵生活,来重温唐诗宋词之诗意栖居,则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样的古体诗词原创文本甚少。而八零后的刘传飞之“绝体新诗”之构想,无疑是古体诗写作在传统创新上的年少有为。现代心灵保持“孟庄诗学”之境界,也不乏后继有人。说明中国古体诗所秉持的心与“禅”,思与“诗”之道,与现代生活之自由观念是相对应的,而不是相对立的。从这一创作方向出发,我们不妨重新审视古典诗歌的写作超越,对新诗在诉诸心灵自由上的一种人文复兴之可行性。  无独有偶,今年夏天,在一次惠州《风雅颂》诗歌交流上,我结识了岭南文化学术传人、书画名家蓝广浩先生,并得到他的一本个人诗集《蓝广浩诗词集》。在茶聊现场,诗人、出版人吴晓先生当场朗诵了其中的一首《哭母》。随之,又有“新闻诗”体之创造者江湖海先生,再次朗诵这首诗作。我为回应也朗诵了我的一首新体诗《母亲在割草》,并回赠蓝先生《自由的奴隶》文集。蓝先生的话语不多,温文尔雅,目光温慈,面含微笑,始终保持着倾听和聆听的姿势。这在当下诗人当中并不多见。虽是一面之交,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像。离开惠州不久,一个雷雨之夜,我收到了他发来的问候短信,是一首让我倍感慰藉的古体诗。  壬辰秋,读《自由的奴隶》十年诗歌批判文集  赠冯楚君:  自由奴隶一真人,楚梦南飘许梦身。语到还原乡土愿,十年诗海觅奇珍。  坐热深灯静读时,轰雷震慑黑高高。电光划破长空寂,引得狂飊骤雨吹。  ----蓝广浩呈正  此情此景此愿,阅之咏之吟之,不胜慨叹。先不论这两首诗是否符合古体诗之标准,单从一个从事三十年古体诗和书画创作的人,却如此专心真诚地评读一部民间诗人的新体诗批评文本,并从中生发出诗意共鸣的能量回应,这是我不曾有过的诗人心得。在我所接触过的不多的写古体诗人中,多数是反对甚至咒骂写口语新诗的人。新旧体诗之间的争论得失与对错,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明显地划成了两个阵营。两方老死不相往来,也并非耸人听闻。江湖上的古体诗人也分成了几派。老人诗派以权挟重,自娱自乐,中年诗派以实为虚,多属附庸风雅,少年诗派,独我自持,尚未成形。而在新诗阵营中很少有去认识写古体诗的人。或从不读他们的作品了。这样的对垒对抗互灭,不利于文学创新的挖掘和继承。而蓝广浩先生并不以古体诗词自重,谦逊礼遇新诗和非主流,并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中吸纳个人在古典诗词上的再造血液。这是我作为一个新体诗评论者所欠缺的品质和智慧。因此,近些时间,我认真细读了他的这本古体诗词集,算是在这方面有了一个补充和学习的机会。  这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银世纪广告/创世纪传媒装帧设计的《蓝广浩诗词集》,开本大气典雅,朴素清新自然,采用古典阅读版式,以繁体字精装印刷,配以蓝先生之字画印章,呈现古色古香的典籍范本,接近了蓝先生本人的诗心本色。文本与文心的绝妙结合,造就了形式上的独特性,吸引了我进入文本的深层阅读。故翻开此集,宛如翻开了惠州地域诗歌史志。小西湖清风明月,鹅城小街春秋故事,罗浮山下四时景明。一部诗言志于惠州,歌岭南于风华,咏时代之变迁,抒故土之情结,其集大成者,诗风广浩气象,扑面而来,顿觉坡公夜色扁舟,朝云芭蕉弄影;张昭起诗文于朝野,梅蟠放歌韵于江湖。身心置身于这神韵的诗性世界。在这里,不妨随蓝广浩先生的诗词踪影,再作一番自我神游。我从四季之景,春夏秋冬,岭南之甲,文化名城,南北融合,诗国神州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蓝广浩先生的古体诗词创作之自然生态、人文意义和艺术成就。  一、藏心性于四时之景,融诗韵于春夏秋冬  古体诗词特别是后唐诗宋词,对人类心灵生活的杰出贡献,现在看来远非仅指诗歌方面,只属于感性审美的范畴。而从自然,自然观念,回归自然,再到天人合一之宇宙心性,是这一创造性的写作生态形成,构筑了东方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上的自我审视与反观自然的高度。自然观念的哲学意蕴及其人生观,在反思现代文明的得失过程中,无疑启示了现代理性精神,超越实用科学主义,而重塑人类理想境界与未来。这是从事自然观念的诗歌创作的诗人,以个体意义彰现了社会公共价值。那种拒绝或否认古体诗词创作之无现实意义担当的观点,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从蓝广浩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在自然观念的心象召唤下,从事古体诗词的精神书写,不论是苦吟悲歌,还是风花雪月,是处人生低潮,还是事业顶峰,其心性始终与自然保持共融和谐的感受力。这一点,对于写古诗词的人犹为重要。自然人生观的形成是诗人必然面对的选择。在蓝先生的诗词世界,自然诗性赋予了日常生活起居的个人细节,使他的生命审视抵达现代物象之本质,透视了一个本我的澄明与澄清,而葆有了本真的个性。是谓自然生态,天簌之声,生命纯朴,超越尘嚣,回归心灵栖居,即天地仁心。这一切来自于诗人对自然神韵与天道秩序,有着内在感受与时空对应的合一。  细细品读下面五首诉诸自然秩序的春夏秋冬之心境诗,诗人对自然事物及其内在秩序之细微发现与审美情趣,融合在日常生活的时令节奏中,流露出诗人的沉静与平和,从容与庄重,朴质而自信。是对自然生态诗意体验的真诚之作,也洋溢着诗人在与自然事物与内在精神的对话中,所持有的个人智慧与音乐般的美妙升华。和风细雨,古意今心,香芬气息,随绿水清波,荡漾而来。  ◎早茶二首  远上迷潆柳浪天,轻纱曼舞荡湖烟。凭窗座品茶香细,时有幽禽逗客言。  触目楼台柳色新,漫将长袖敌流尘。悠然西子谭春瘦,梦绕烟萝日日深。  春之发万物而心欲生。古体诗词描述春天的,可谓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了。但能留下来的,便于人们朗朗上口传诵至今的,也就那么几首了。这并非其他的写春天的诗没有价值,而是这种价值有的因词令过于修饰,有的因韵致不利背诵,有的因说理意象太深奥,有的因模仿自然过于夸张。所以,不能从阅读者的记忆中回到诗的完整性。古体诗之易于与自然神韵接近,是因语言要求简洁真实凝炼,形象生动鲜明,力透繁杂的现象抵达事物的本质。常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能量。在诗学阐述上,称为“心禅妙境”。而春天的禅静,是动中有静,万象具生,欲望待发。思梦而成诗,而达诗意之旅,有红楼春梦之说,即诗春之心象虚实相生,世界作用于自然事物的生生气象。春梦这美好温馨甜蜜恬静清新,但也常慵于舒适懒散与虚无。在这两首早茶诗意里,蓝先生以浅白的语句和平缓的韵调,运用绘画的视觉远近结构,成诗春之立意,将一个人的世俗日常生活喝早茶,升华到了春日禅思之境。  岭南民俗中,不论是市井乡村和穷富贵贱,人们都有聚在一起喝早茶的习性。因而茶文化之发达,在全国最为有名。不但有早茶还有午茶和晚茶。在劳动和生意休适之时,三五好友聚一起喝早茶,品糕点美食,谈论天下事或市井趣闻,是岭南风情的佳景。我曾在广州茶楼酒店上做过美工抄单,观看春天刚来,小雨潆潆于人面,常有三五成群的广州人,汇聚于茶楼喝茶,在谈笑风生与润物无声中,透过迷雾的春晨鸟鸣,是平常百姓在这个季节舒缓于心灵生发希望之时。蓝先生之早茶诗咏,引发我回到前景,更深切地感乎春天,在一个人的独特自然心性感受,是如此深长、宽广和怜爱生命的花发。这里与一般春日诗不同的是,他更融合了当代人的自然观念反思,是在人与自然的平视中,或许多了一份个人的独在的尊严享受。春梦之境融入个体自然向上的关照,提炼出生命存在的追寻。  苏堤遇雨  黑云如墨泼岚峰,突现奇光划地红。入眼湖山花灼灼,半随烟雨半随风。  夏之风生水起而心津摇动。此时万物献养,吸取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而对于诗人之心境,在取词语之活力,选立意之精巧,托意象之生动时,同样要吸取了自然之律令,及宇宙精微之蓄势。此《苏堤遇雨》对瞬息万变之处夏气候,捕获了极为鲜活的时空运动异象,而彰现了自然力量喷发的特性,感受了自然生命不同的能量变化,对事物的催生因果,与诗人的灵魂偶然的聚合,终于抵达了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景。而掌握自然心象之灵动闪现,惟诗人自然之本我体验,从偶然到必然的认知过程,寄予了生命对超越本能意志的渴望。这是蓝广浩先生个人生命轨道与自然轨道互为调适的结果。而乌云雷雨闪电大风,成了诗人随性上升激扬的道具了。我们看到一场雷雨呈现大地的戏剧性变奏与和谐。  诗人擅长用工整对称的意象,来指喻和指涉个人心象对绝对理性世界即自然界的诗意涌现。以画面的写意效果来表现诗的丰富内涵。这些语言构成的对比与反射的意象,使诗人行走在诗中,又从诗中走出而抵达更远在的想象,让无限中的有知,彰显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探险,与随之而来的心灵之惊喜与愉悦。因为美在自然的真谛中。这是蓝广浩先生沉静于偶然的自然发现,而采撷了灵感的闪光,写出了夏日一场雷阵雨来临时的神奇景象。阅之,无不被此情此景所深深感染,并对诗人发现的美的世界,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感知了诗人运用古体诗语言的个人秉赋,可谓巧夺天工。开头一句就是画家写意的笔象,黑云与泼墨涌泻山峰,正如画家本人正在山前作画,神来之笔就是黑云如泼墨一样洒脱自信,然后,笔峰用力向下一挥,宛如长剑出鞘,一道闪电划破了黑云,喷涌的红光撒满了天地。诗人扔下巨笔,张目一看,但见湖面山川,百花怒放如火焰一样灿烂灼然,随着那风那雨,在诗性的世界,尽情享受着夏日的生命自由欢畅。  在现代新诗的实践中,试图以最精炼的语言,及拒绝隐喻的手法,来澄清大自然的异彩和灵性,这样的好作品也并不多见,即使有也是最后形成了散文诗体。散文诗在表现自然与心灵的沟通意象中,采用了古体诗词的音韵、节奏、对称、排比和隐喻等语言技巧,也诞生了很多伟大经典的作品。这说明古体诗与新诗在艺术规律的呈现上是同源的。没有古体诗的语言形式,新诗也不可能超越古体诗。好的散文诗充满了古体诗的神韵与气质。像泰戈尔、高尔基、屠格涅夫、雨果、沃伦、华滋华斯、王尔德、艾略特等。他们是都是现代文学的启蒙大师,也是营造古典诗歌意境的高手。他们的散文诗作品,一样弥漫着东方古体诗的自然气质与神韵。这也说明了新诗与旧诗,东方与西方,在表现诗的终极价值时是一致的。即自然性与人性的合一。当诗人不能超越时代成为先行者时,宁可退其次而居于传统和保守。而不是沉迷于现实的流俗和平庸。或许,这正是自然性的自然性,造就了蓝广浩先生在消费主义的狂潮里,始终坚持传统诗画的创作,秉持一个人的内心情感的纯净、简朴和真挚,与自然性合而为一了。与惠州西湖的夏日雷雨湖山闪电百花合而为一了。与古人新人美人新诗旧诗合而为一了。  ◎秋夜  玉兔蟾宫昼夜时,秋来残叶已辞枝。人生恰似天中月,满到圆时是缺时。  岭南之秋,或许没有北国之秋的色彩鲜明差异与气温变化,因而秋色与节奏之于人的情感调适并不太明显。其实,秋天是古体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感叹与沉吟了。而把秋天写得最为经典的诗人,都留下了千古的绝唱。这与秋天月亮最为多见和圆满有关。秋天的星空与明月,是唐诗宋词中永恒普遍的倾诉对象。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游子之念及事物圆满之愿。因此,历代诗人大家当以咏秋吟月之悲欢交融为诗的大气象。中国古代的节气诗,遵循了自然四季的规律,蕴含着天文地理,昭示着人性祸福。在这里,秋夜独静思,诗人仰望星空,月宫上面的玉兔若隐若现。这深秋的夜的寂寥,难道还真有天上人间的不同,树上的叶子为何纷纷离开树枝,将地上铺满了生命的伤感。诗人想到自我及由这自我而扩大的人生无常。因而诗心之人,必抱平常心看待生死与得失。  人生恰似天中月。诗人由此喻而隐身事物背后,扫清了外在的遮蔽,仰看月亮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真实的自然与自我。当我看到一轮明月下的故乡时,诗人早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当你花好月圆对酒当歌时,正是“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前奏。此是自然规律亦是诗意之美。如何从自然秩序的认识中,培养心灵自由调适的理性生活,正是当代诗人反思的焦点。因违背自然律令而异化了人的自然性,越来越严重和面临文明崩溃的生态威胁。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并引发了自然科学的探索与发明,但诗不是哲学和科学,而是哲学理念的意象呈现。好的哲理诗就是更高明的哲学了。蓝先生的这首秋夜诗,不是诗故乡也不是诗情人,而透过诗的意蕴而揭示自然生命的真谛。这样的诗不好写,将大道理运行于诗的诉说中,弄不好就成了说教,反而丧失了更多自然性而落入平滑平庸。  ◎咏 叶  小小琼枝上,微微曳曳摇。羞含清露滴,舒展向阳娇。侍立幽窗下,适度粘中条。漏影盈阶满,和风拂青梢。绮云翻绿浪,翠盖掩碧霄。春华随岁减,光彩渐日消。夜来闻瑟瑟,林靜忽萧萧。悠悠片片叶,秋深满河桥。  一叶知秋。正是诗人对自然的细微关照,达到了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但又不局限于迷失自然,玩物丧志。在这里,咏叶的过程,正是自然诗化的过程。南国的树叶常年是绿的,那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自然性,岭南几乎没有。秋天好像更似北方的阳春了。但一些细微的变化还是有的,比如这首《咏叶》,从春天一直到秋天,诗人悉心的抚摸细看,次第的变化与环境的对应,小小的叶子,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可人的少女们,她们随着春天的阳光和风在树上悄悄地成长和舒展各自的个性,她们的音乐般的声音,悠然的轻快的歌舞,愉悦了整个春天和夏天的人们。但有谁还记得她们在秋天的孤寂与飘零?惟有诗人在秋夜之深处潜入林中,倾听那青春逝去的叶子,那些自然少女们的淡淡的落寞与淡淡的喜悦。  岭南的秋天我是喜欢的。说她是北国的阳春,但又无那种蠢蠢欲动,春光乍泻的诱惑与狂热,说她不似北方之秋浓烈,是因为她的平静从容与惠实。无有北方的老气横秋之重。正因为有这样的知秋的诗人在此,写出了南国之秋的韵味与神祗。而东莞在过去隶属惠州地区管辖。我在东莞之秋日,每送儿子上学时,总要路过横坑小学校园背后山上那一片墓园,那一湖不多的水色倒映着古老的百年树木,有榕树、芒果树和新培植的山茶树等。环境十分悠静而禅意。著名的中国诗剧创作之第一人、清代诗人钟映雪就长眠在此。而谁又知晓钟映雪是大文豪歌德所惊叹的诗人?于此聆听秋叶次第落下,仿佛回到前朝诗国,而身后却是现代化的滚滚红尘。叶落归根,但秋却早已远去。前面就是冬了。蓝先生的知秋之诗,莫过于一首舒缓、饱满和流畅的小诗剧,让人悄不自禁地轻轻吟唱起来,心随着秋风落叶而飘荡在远方,扬起多少对生命的礼赞和自然的怀念。而从诗的语言形式来看,已然消除了古体诗与现代诗的界限,古人读得懂,今人唱得清,用词典雅工整,韵调平缓起伏,情致适度淡定。这是一首经典的咏秋之作。值得大家的推崇。  ◎题梅石图  纷飞玉甲起蛟龙,銮战银川彻骨寒。纵使冰封身一半,心如磐石向春风。  秋过后就是冬了。鲁迅先生说过,“南国的雨,从来没有变成北国的晶莹的雪花,那是雨的精魂……”岭南有冬天,但素无雪至,亦无冰封,此是自然气候使然,而非人为所能也。或许南北之冬,人的共同感受是寒冷,只是程度不同罢。但冷中有欢乐天地,有美丽异景的,那就是飘雪了。久居岭南的诗人如何写好冬天之自然景象?对此,他们只有仰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诗人情怀了。不过,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南国诗人欲体验冬天之生命瑰丽雄奇,可以亲自行走北国了。记得中国最南端徐闻县出身的诗人黄礼孩,为了渴望雪花的圣洁美好,曾自费跑到北大去蹲读了一年,说是向谢冕大师学诗取经,但取了些什么秘方回来,我倒是没有觉察到的。倒是他在北京遇到的第一场雪,写下的那首诗给我烙下了深刻记忆。可见,最好的诗歌大师就是大自然了。向大自然学习诗道是中国诗人的本分。  对于蓝广浩先生,在此只能以书画代之冬景,心立梅格之象,寒石之境,霜雪之地,欲驱平庸怯弱于千里之外,画苍山磊石于雪化之时。作为书画家的蓝先生,对冬天异象奇景,或更多来自阅读唐诗宋词书画的经验。而梅花乃古代诗画四君子象征之首。而这里不仅仅是毛体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了。而是“纵使冰封身一半,心如磐石向春风”。不但俏也争春,而且愈争愈春。其主观能动和生命抗争的欲望,凝聚着画家诗人赋予梅花精神之现代品格。自然生命的本能绽放与回归自然的理性精神,借喻冰雪梅花磊石两相悦的理想图景,彰现了诗人生活的坚韧顽强和融于自然的诗意栖居。蓝先生的书画,笔力雄健而端庄,线条通融而绵长,画面古朴而清新,情感笃实而轻爽,意境脱俗而亲切。或许,正是诗人亲近和怜爱自然性,一颗仁智而宽阔的心,在不断回归自然观念的辩证里,澄现了艺术创造的优雅能量。  纵观以上之论述,不难看出自然性及其自然观念和回归自然的这一现代情感路径,正是蓝先生在自然秩序时空变化的细微之处,掘取了作为“禅诗心境”的古体诗词瑰宝,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心灵的阅读享受。尽管这样的阅读仍在少数,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反思现代生态危机,重返自然性的人类诗歌写作,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信任和关注。自然性是诗人惟一信仰的宗教了。不论你是魔幻现实主义,还是批判现实主义,亦或科学理性精神,或后现代波普荒诞组合,都逃不过自然大师的审视。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9张
  二、居风华于岭南之甲,创人文于文化名城  我对惠州情有独钟。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情怀折服了我。前年,我曾选过一组全国最年轻的诗人茗芝的诗作,发在一本香港时尚杂志上。我将富士山与罗浮山作为背景。“富士山上千年雪,罗浮山下四时春”。日本的童话诗和俳句是就是中国唐宋代的童谣。他们将此继承得非常完好。翻译《英国古代童谣集》的那位诗人谷川俊太朗,现在还活着,并在中国得了个中坤诗歌奖。而三岁的茗芝就出生在惠州。是诗人江湖海的女儿。今再读蓝广浩先生的古体诗词文集,更是被他浓郁的故乡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所打动。他的诸多吟咏惠州人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诗人情、老乡情、邻里情,无不打上了天地仁心,悲天悯人之烙印。是中国古体诗书写自然伦理情怀的高度之作。而他的追思、吊古、缅怀、赞美惠州名胜古迹的诗篇,更是字字珠几,卓尔不凡,呈现惠州地区特有的人文生态与自然风貌。  ◎罗浮山行  挺拔三千丈,雄居岭南尊。四百峰迴合,江波湧日暾。阴阳分割处,轻挑一指分。古道幽深曲,纵横万壑奔。森罗悬空翠,苍藤纠缠纷。晶莹珠露滴,项背湿衣巾。伸足横卧榻,坦腹入梦人。有梦驱石走,惊坐见石蹲。乍变风云骤,山尖浮海云。云移山欲裂,裂径窥月昏。月昏池中照,照水生異纹。芳芬绕丹灶,迟迟丹灶门。丹灶门久闭,丹砂何处焚。丹砂流荒野,丹砂隐山村。山村千亩竹,竹竹立乾坤。乾坤清气满,人间无尘氛。  罗浮山是岭南的文化圣山。此话或许并不过分。自古以来,多有名家贤者和达官贵人前往朝拜,在于她的自然灵秀与神韵妙禅,并得中国道教文化之真传。道教之精业在于诗意栖居与替天行道。孔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罗浮山相对应的是穿过惠州城内的东江之水,及由而此再造的小西湖。坡公当年率民众修筑的利民工程,千百年来成为乐水者的圣地。而蓝先生此时正是两者兼顾。既乐山,也乐水,此山水诗人之精妙功传也。自谢灵运、淘潜之后,山水诗人成为时尚,并从单纯的山水游历,拓展到天下江山意识和民族爱国主义情怀。赋予了山水诗歌的现实意义。至李杜“一生好入名山游”,“国破山河在”之始,山水诗脱胎换骨,从神性回到人性,从神权回到人权,除其自然空灵与禅思之外,更多了一份沉重的人文情怀。  从这首二百多字的诗歌里,历阅了罗浮山下之于小西湖,历史文化的血脉联系,乡土风物、自然山水之纵横驰骋,上下通达对岭南人文生态的深远影响。而要写尽罗浮山之风云变幻和事物精微,非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雄心壮志,与坚挺不拔的精神耐力。蓝先生正是凭着对故乡神山的热爱之诚,深入罗浮山的纵深地带,用心观察山峰沟壑、溪流虫鸣、树木香草、昼夜阴阳、四季变化,等地理气势、气候特征。不论是鸟瞰还是俯察,是仰望还是平视,是想象还是照实,他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以极精炼生动的语句,概括出罗浮山之神韵。是诗在画里还是画在诗中,或呈现出另一番仙气道骨与人文奇丽。与北方山水相比,这里更具有岭南生态特有的气象。博杂繁茂的植被,湿润清新的空气,阳光雨雾,云蒸霞蔚,流水香芷,变化万千,整个山仿佛是浮动着梦境。“異纹平欲靜,欲靜散芳芬……”此处点穴了罗浮山的文化内核。作为生命哲学最高追问的长生不老之炼丹术,就诞生在这瞬息万变的罗浮山。动中求静,静中有动,静动结合。炼丹不个过程而已,惟生死轮回,生生不息,宇宙万物,方为整体之存在也。于是回到人的自在修为。“山村千亩竹,竹竹立乾坤”。做人如修竹,君子之风卓然。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此言不愧为孔子高徒之所圣言者也。是谓之何为乐山,又何为乐水了。回到当下,今山水诗人必从中得到自然观照的真理所在。凡写出山水圣典诗作的诗人,莫不从中超越自我而抵真我之境。蓝先生在有生之年,写出此等朴实无华,对丈工整,意象透灵,思维清析,简洁清丽的罗浮山经典,也不愧为惠州之人杰地灵,赤子担当了。再看下面这首词。蓝先生的古典功底跃然纸上。我低首咏之,又莫不被其质朴、真挚、婉约之纯情所共鸣。  ◎雨霖铃  月夜游惠州西湖朝云墓  微风吹月,照西湖水,绿浪清澈。孤山夜靜人寂,游船远去,歌声初歇。雁塔横斜倒影,映波影明灭。更恍惚,万里春归,夜放梅花千山雪。
坡公此地曾伤别。幸穷途,得绾同心结,茫茫世事难料,风雨路,几人同辙?美景良辰,依旧双双倩影情热。愿世上,儿女襟怀,一似朝云洁。  情之无物。是为虚妄、虚假之作。故怀古人之情,引今生之感受,多为古体诗人之嗜好。因人性之爱,随着现代商品社会的深入异化,已然堕落和荡然无存于绝望之中。而在古代人性情里,或许还能找到些许纯洁无私的慰藉。而不爱江山爱美人,或两者兼而得之,也是古代诗人选择的人生焦点。从卢照龄到骆宾王,从唐太宗到唐玄宗,从李商隐到张若虚,从李白到苏东坡。这些时代俊杰莫不从王道之争中,获取担当天下的功名。最后是多数因功名不得而归隐江湖或红尘,在自然和美人的怀抱,寄托灵魂诗意而终老一生。而此之集大成者,苏东坡是也。惠州是坡公人生起落最为曲折离奇的命运之地。几近晚年流放到此。因此情感的大起大落,造就了他在惠州诗意生活中的平静、沉实与博爱。坡公应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文官制度之鼎盛期,最具个性和人文情怀的开创者和大诗人,其影响至深至远。当下一些官员还在学他的为文为官之道之风尚。可以说,哪里有苏东坡在,哪里就有美诗美文,美酒美景美事乐。历代官员以此兴起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热。而小西湖正是坡公在惠州留下的人文工程和诗意栖居,使惠州名扬天下,远播海内外。  而真正能理解坡公,而进入他的心灵世界的,仍然是在惠州持守于他的诗意生活的人了。蓝广浩先生就是坡公的忠实聆听者和修为者。苏堤春晓,西湖映月,鹅城雁塔,坡公书院,朝云香墓,莫不是他面面朝对,夜夜诗吟的必经之路。而作为陪坡公风雨漂摇,终老一生之情人之朝云姑娘,更是在诗人传奇中传为美谈。多少骚人墨客心向往之,而咏之叹之。蓝先生更是从这里萌生了最初的对诗词婉约绝世之情愫。人性之爱是诗的一个核心的价值。也是自然性的重要部分。因此,朝云之墓就成了在那个无情的年代,诗人为情所辩、所寄、所歌的梦园。而诗是唐,词是宋。其中有别的是,词更加重了人文情怀的份量,以情抒之咏之歌之唱之念之。故以词是曲的前奏了。因而有元明清之诗歌剧之诞生,与宋代词之激荡绵长、悲郁铿锵、抑扬顿挫、字句气扬有关。但词曲又不是《诗经》的民歌,民歌是草民自然劳作之意发,而词曲是文人理性情感的彰现。蓝先生深喑此道,而将情感抒发把握有度,节奏如微波浪起伏,音调平缓流畅自然,少有杂兀之念,轻浮之词,绮靡之色和暴戾之气。如一首温婉深长的现代蓝调,将坡公与朝云的贞洁爱情,升华为人间的大爱之情。“愿世上,儿女襟怀,一似朝云洁”。诗人总是将个人的历史局部的恩怨得失,引向更辽阔的人生视野和宇宙意识。这是显示诗人才艺境界高低的不二秘方吧。
  ◎洞仙歌  赠妻  十年艰苦,种得参天树。枝叶苍苍庞如巨。算时人底事,几许沧桑,人犹此,总是几番风雨。
乍时风又起,大雨滂沱,满地横流势难堵。剩秃干残躯,孤影飘零秋又到,怎无规度。便纵可、来年许春心,虽万发千芽,此心谁抚。  蓝先生对词的创作更多过于诗。且诗词擅长,二者兼得。但在整体上,他的词作高于诗作。这或许与他的个人命运沉浮,与对坡公的认识程度有关。近水楼台先得月。坡公生活在惠州时,早以其雄阔大气、沉郁理性的词风,影响力如日中天了。无怪乎他的贡献在词作上,留下了许多经典旷世名篇。为后世之词创作树立了光辉范本。真情流露不住生命易逝,红颜衰老的自然法则,而珍惜现有此在之情感,惟宋词在文体优势上适应了情感的自由张扬与表白。蓝先生正是从坡公诗词学习中,深向对亲情友情与妻情家国情的诗词体恤。以此感恩感谢亲人朋友师长。舒缓生活之劳顿,托孤灵魂之安抚,释怀乡愿之情结。他的此等佳作相当不少。比如这首《赠妻》词,用朴实的现代语言和并不繁杂的意象,以种树和植树之过程,比着妻子持家劳作的生活。树大参天后,妻身老朽唉。奈何?孤然绝望之时,词风一转,老树枯干又遇春天,绿叶又绽放,青春又复再,绿了一片天地。诗人此时的心情却更为的深远了。谁能猜到复活之新叶,哪片是妻?哪个又是春是我呢?这样的意境将诗人对自然观念的人文意识,延伸到了更无限的自我存在之中。接近了现代诗的审美审判之情怀了。  我对词牌更少研究。啥叫洞仙歌、西江月、如梦令、水调歌头、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浣溪沙、虞美人,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情色神迷的词牌名,足见宋代人性情生活之丰富、紊乱和复杂。各种情感的纠葛冲突纷争而激烈。以此犹见人格的高下,心灵的强弱,精神的虚实,思想的悠远。通过宋词这种亦歌亦吟亦叹亦咏的长短句形式表达出来。词牌或就是最初的“流行音乐”之歌名了。而歌词亦有情歌、酒歌或军歌之类。有低吟浅唱,有引亢高歌,有摇滚狂叫,有小调小令,有緾绵绯彻,有婉约清丽,亦有狂野粗旷,此荡气回肠,与之相近。对宋词的比兴歌乐赋,与蓝先生之创作,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而宋代正是汉族家国不断走向衰弱的时期。人性从自然性深入了心灵的理性修行,替天行道反变成了灭人欲了。一方面,以学理之道德控制现实生活中的放纵,和无节制的人欲贪婪,形成政治上的道德强权,治人而治于人;一方面,又通过诗词的意象意念咏叹和意淫,达到心灵自由与现实束缚之抗衡。然而,诗人若总是在这种自我局部中纠缠不休,不能走出诗外而看到非诗中的诗。这个诗人只能是一般的诗人。正如闻一多先生在评价唐皇李世民之倡导的朝庭作,只能是近乎类书记事或词藻堆叠,是宫体诗的浮华虚肿,伪饰虚假的无病呻吟了。越到繁盛期就越伤毁了真实的诗歌。反将原初唐诗一点自然诗性也遮蔽了。抚今追昔,我们有幸读到蓝广浩先生的,这种来自真实生活的平民之作,纯净之词,真实之爱,实在是一种真诗的享受。咏他的诗词,与人间的亲情在。与友情在。与自然合一在。  ◎赠吴定球兄  结识文章里,相知二十年。吾从汝父学,君时度玉言。同游相砥砺,杯水一壶燃。驰聘追远日,放浪赏霞前。登临论掌故,危坐挚书先。人穷求学业,时蹙共比肩。月白霜毫逸,青灯研字坚。倾吐惊座客,相投逸气宽。莫轻方言考,深涉履步艰。平淡多崎岖,万缕一丝牵。涓涓山溪水,沧海一泓湲。  知已情。莫过诗人的诗格与人格的共鸣,莫过于在艰难世事中勇敢的担当,莫过于在困惑迷失沉浮时的悬崖勒马与指点迷津。在惠州的诗词高地,在以苏东坡千年丰湖心心相印的诗意世界,集结着一群仰止潜学的本地才俊。他们追寻先人的踪迹,坚守诗书画的精神修远,与现代生活之融汇。以唐诗宋词的名义活在当下里。他们并不局幽于传统旧俗,而在传统上创造着新意。日长月久,日积月累。这里就成了当今岭南的人文荟萃之高地。读过这首诗来,正是诗人感恩于这种师生师兄师家的磊落风范,正是坡公的精神真传。这位吴定球先生是为本诗词集作序的人。他对蓝先生的书画诗词同源之才艺及人格早有定论。我再多言已是多余。但我借此咏其诗其词时仍要多说几句。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甘苦与共,甘胆相照,砥砺治学的风范,一扫改史上“文人相轻”之恶习,给我以深深的慰藉,感同身受这种诗意美好的艺术氛围。  我这个民间落泊的诗人,是在惠州第一次让我走进了大学的殿堂。我在惠州师院演讲的主题就是“让我们诗意栖居在地球上”。从新诗体的写作误区,阐明了重归自然性的现代诉求。而惠州无疑是诗词之乡,人文之乡,诗人之乡,彰明着当代诗人的凝聚力。蓝广浩先生无不在此率先垂范,萃取着他的词人之精粹。从这首诗里抒发的,是一个海灵活现的诗性生活交融场景。对真诗与真理的理解与追求,铸就了他们的美好而永恒的友谊。蓝先生在抒怀这类情感之作时,细致入微的观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具象地将意象之词融于平常的生活气氛里,非常典型地捕获了人物的情感动态特性,而将他们的诗性品质映射在诗象里。他以美好的纯粹的诗象语言,倾情地赞美生命,发现生命,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把苦难的人生活成了时代的幸福。这是蓝先生始终在平凡的实践中,在草民书写里,能持久地咏唱出真善美的诗词。
  ◎媳妇吟  朝日笑花时,春风三十度,凝装初出阁。羞涩为人妇。一年抱长儿,四载添幼子。居家乐天伦,外出谈生意。竭尽营业心,归奉侍母喜。小姑消闲来,妯娌欢相聚。嫁得清贫郎,累却癡心女。夫淡营利心,儿好买翫具。日费伍拾元,物价十倍起。有道家难当。生存人何是?交接以宽仁,邻里相和气。闲坐说汝贤,轻轻竖母指。  如果诗人吟诗作画,只是沉醉于诗词的本身,而不是关注现实生活,则必写不出更真实打动人心的作品。而蓝先生之不论是诗外词内,都能始终如一地表现他身边真实的人与事,在这人与事中发现诗词之外的生命闪光。如果说古代多有做官文人写诗,常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优越感,并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他们是统治者而非劳动人民,那么,这样的优越感是诗词创作的致命伤。他或可写出杰出智慧的诗词体来。比如初唐四杰卢骆王杨,及后来者宋代之秦观、李清照、黄庭坚、晏殊、晏几道等几人,都是写得开山辟祖之诗词而来,但这些还只停留在只是诗词的本身,却无诗学之外的生命昭然揭示。  惟杜甫之呼嚎民生疾痛,白居易之市井杂音缭绕不绝,辛弃疾之愤怒出诗人,是真正的关乎人文时代的诗词,才影响了历史的文明进程。从这一层面的看这首《媳妇吟》,可体乎诗人对当代女性生存关系的一种人文烛照。这首人物述事为主的作品,透过媳妇的勤劳纯朴,心灵手巧,温和善良,知礼识节,及与家人和睦相处,人穷志不穷,命苦心不苦之处世态度,澄明了和而不同的家庭伦理关系之重要性。诗人的啧啧赞美之声也流溢着一种普世价值渴望。在蓝先生的咏诗声里,一个活灵活现的平民之妻贤惠之妇呼之欲出,闻声而来了。这是传承杜甫白居易之吸取民间鲜活语言之经典之作。而下面这首《卖花女》更是显示出蓝先生,古体诗词表现现实民生的深入功底与绝世的悲悯情怀。  ◎卖花声  可怜人是卖花儿,夜上街头叫买之。卖得一枝钱一角,花童声哑日嘶嘶。  嘶嘶嚷嚷丽人天,粉饰光华嘻笑人。姐你娇人花又衬,先生买我此花鲜。  花鲜灯暎似霓虹,手上花儿照面红。好看花儿人不买,声声唤碎卖花童。  花童衣薄正寒冬,迎笑人前叫买中。我有娇人花一束,花童心血注花红。  花红正是妙龄时,撒尽娇容笑眯眯。纵爱花儿怜花色,却无怜惜卖花儿。  花儿街上问行人,买我花枝嘻笑迎。人已爱花花艳爱,赭红瓣瓣似童心。  童心幼小应娇癡,抛弄肩头手护时。世有家贫稀米粟,从无父母不怜儿。  怜儿心苦是亲娘,朝怕饥来夕怕凉。谁愿家儿无饱暖,天寒赤足走他乡。  他乡雨里唤声沙,擎伞伊人着薄纱。挑得一枝呼问买,不怜稚女却怜花。
  这是在我看来,当代的古体诗词创作中的伟大的经典之作。我的激动不能让我停止书写这个词,我的咏叹不能抑制我的恻隐,与对人性的绝世悲愤,我的当代良知不能阻止我走进历史深处聆听古人的回音。这首诗已然矗立着启示来者。蓝广浩先生少小家贫,并非书香门第和官阶后人出身。其苍凉悲苦的身世,还不足让他能在风花雪月与抚琴书影中,过上风流倜傥的优越生活。所谓天生丽质与苍天秉赋,多是一种人为成功后的说辞吧。《卖花声》这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说她熟悉是我从小就接受了卖花女无产阶级文学的教育。曾记得朝鲜的电影《卖花姑娘》看了又看,双目含泪不能止。那可是蓝先生所经历的时代,也是我所受教育的时代。然而,谁能拯救她们的声音?阶级仇、民族恨和无产阶级文学也不能。在这背后,却隐藏更不为知的人性的秘密是什么?少年记忆过去,而今是中年和老年,但那卖花女的声音为何更加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且夹杂一种更为痛耻的叫喊?  因为卖花女的声音早就麻木,早就变异变形为非人的尖叫声了。而在蓝先生的诗里,表现的卖花声来自最现实的底层,来自苦难人性的悲悯,来自现实诗化后的诗人本身的理想升华。他如此真诚地在这世纪的沉沦中,聆听着花与少女沦落于人性互相博弈与较量的自然之美。这是诗的存在之诗。当我们在广州、深圳还是上海夜色的街头,遇到一个卖花的小女孩扑向我们的双腿索要花钱时,你是否感觉到了一丝人性的悲悯?你是否如这诗人一样生发出如此宽厚的仁怀,去抚慰他自身的被折磨的伤痛?你是否如诗人一样感受的是天下之耻人生之伤?这就是这首《卖花声》唤醒的不仅是诗人,还有诗的本身。什么是存在之诗,这就是存在之诗。它是思想情感手法与艺术的完整性合一。呈现了诗在的力量。  蓝广浩先生在此现实的深层,聆听着人性被遮蔽了的声音。那是人之于听到的神的呼救的声音。或许正是诗人对人生的诗性透彻与明析,才使得他的语言如此敏慧而通达,他的情感如此宽厚而细腻,他的诗意如此丰满而明亮。从纯诗的角度来看,这才是真正的纯诗,但他不是纯文学,不是隐晦与魔幻的现实,或后现代的意象的抽象。他又是最明明白白的现实主义诗歌。“挑得一枝呼问买,不怜稚女却怜花”。这是诗眼,看到现实最本质的现象,却是花怜人性还是人性怜花?荒诞之中见诗象。象是诗之无限。是非诗的诗。如这首《模板》,何以入诗,又何不是诗的诗?只是诗人择物的不同,但见诗眼的真知灼见。  ◎模
板  独肩重负筑楼台,楼未成时泣路隈。  论史徒深弓狗恨,盈阶谁悯此良材。  托物言志或事明哲理,是文人诗见诸观念的一种理性思考。而人要做到言之有物,说理充分和意象生趣,这取决于诗人平时阅读和生活的敏锐感知与发现。老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因缺少了发现”。这尘封已久的格言,现在又可以拿出来说说了。之所以世道现在变得如此龌龊,虚假伪善流行,是因我们的观念和心眼只看到表面的东西,只关注外在的世俗的异化的主流。以此来臆测美的无有。观念的固化和意识形态的教条,将人的心灵思想局限在统一的模式中。正如人们对模板所形成的视而不见,或齿之以鼻。模板是现代常见的建筑物料,而且是最重要的楼盘建筑材料。若没有模板之用,一栋楼屋是否还能建起来。那只能是海市蜃楼了。但诗人将此喻为一种选择人才的现象观念,揭示了某些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人才观。对那种只看到模板的工具价值而看不到它的理性价值的习惯思维,给予了无情的批驳。论史徒深弓狗恨,盈阶谁悯此良材。此两句实在是有力而深刻。触到了当下势利眼人心的痛处。
  同时,这里也可引伸为诗人对观察事物的理性思考。对被易于遮蔽的那些事物的美,进行重新评估和发现的渴求。诗人关注现实生活的平常事,平凡人和普世的人生价值。而诗人以诗的特别的个别的发现,来发现美的事物蕴涵在普遍的一般性之中。诗歌是独特的个人审美,但他又通达于整个事物的本质性。以诗说话就是以事物的美与本质说话。一首诉诸批判性揭露性的诗歌,若直接诉诸说理,可能事与愿违,将诗性丧失在类书说明之中了。当代诗歌的说理意蕴也很快让位给了述说性强的散随笔等文体。而用这种诗的喻象来揭示批判和说理的作品,能写得这么好的古体诗人,是非常欠缺的。而蓝广浩先生力避众嫌,以小喻大,以诗喻理,言简意赅,生动有趣,启发和警醒了对美的事物的多元与包容的看法。以诗引导了人们的审美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如果模板是静态的,是不易发现的美之所在,那么,动态的和激烈的情感冲突,是否同样构筑了一种大美呢?哭歌由此诞生了。下面这首《哭母》,可以成为现代课本里范文了。  ◎哭 母  慈母颜氏月明,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生于惠州马安栢田村,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三日(辛末六月初九)仙逝于家中,享年八十一岁。举家悲痛,亲朋哀悼。忆慈帷生前,辛劳勤俭,为家为儿,无怨无悔。邻里街坊,相处和睦。方今,儿孙长大成人,却撒手尘寰。忆母之爱,感母之恩,劬劳未报,永别之际,泣歌哀悼。  呜呼!哀哉天不佑母三千寿,夺我慈帷归西道。炎炎酷暑六月天,缟衣皓皓重重绕。银汉暗淡天失色,长街沉寂哀声悼。灯昏月冷娘何去?远涉江山万里遥。悠悠天地倾盆雨,悲声吹彻奈何桥。情天若把娘还我,江海无波复晚潮。哭声碎,哀声稠,恩深如海何时报。四十八年儿生时,饥荒三载娘奶少。夜半啼饥向谁啼,忍将指头为儿咬。公粮配给三両両,背吃糟糠留儿饱。三百六十日事中,独持家计常累倒。嫁夫不计夫相慰,侍奉翁姑惜心照。街南巷北和融融,邻里厄困互助浓。邻家归晚儿无托,领看中宵坐寒冬。乍风吹落萧萧叶,街头巷角积积重。行人绊脚行不便,褶袖随街俯拾中。出门五婶孩童叫,偶逢五嫂揖礼躬。事大事小为人事,家贫家乐闹春风。事必躬身效碎心,竭尽心力只为人。老天若大无长眼,如此无情夺我亲。天阴阴,地沉沉,江海愁波日黯黯。人间有哀何处哭,夜尽啼鹃血淚新。天也悯,地也怜,落叶飞花化纸钱。悲声直感天垂淚,草木沉哀瑟瑟咽。安息吧!太母亲。出尘寰,早登仙。万烛千香来祭奠,西游驾鹤安息眠。  《哭母》整首诗词结构,宽广而深入,精微又丰厚,坚实而缜密,动与静结合。诗与词,词与诗,一叹三咏一段三叠,长短排比句式,此起彼伏的词调,真挚的感情激扬起绵长的呼嚎,混合着强烈的语调摇滚,喷发于内心血脉的想象。高潮起处,如浩荡的秋风落叶而破歌,山崩地裂之喷谢,低落之处,如静穆之长夜长河流喑,梦幻天国路上之鸟无人迹。这一切都映像着魔幻现实的哭母的悲天悯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诗剧的场景中。诗人的巨大悲痛但又隐含着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在诗词中彰现出中华文化之母仪天下的悲剧美。宋之后,就是元曲之渐入民间盛行。这与宋词后期诗人深入民间生活,承担民族命运,弘扬爱国主义和关注心灵修为等,有着重要的源流。悲剧的诞生,是与人性的巨大苦难与对苦难的超越意识习习相连的。但中国的诗歌与文学的悲剧意识特别是现代悲剧意识,还是比西方的晚了好些年代了。
  宋之后才有悲剧文学的意识渐醒。我国古代的自然神性崇拜中,对人死亡的祭祀,常伴着说唱的仪式,巫师口中的咒语应是最早祭文了。春秋之后,楚国王候之祭祀,流行哭歌之术。王候死后,专门有哭丧的队伍跟随。他们是代替王候的后代哭丧。一为送丧之壮观场面,二为增强祭祀之悲伤气氛。这是最早的集体悲剧无意识了。这样的风俗流传至今,在民间余音不绝。现在的湖南湖北诸地楚文化深厚的地方,此风还相当盛行起来,形成了一门生意了。哭丧的职业化与专业写哭歌的人是相配对的。写祭文如同写诉词一样,进入了程序化和职业化。去年,我为叔父写的一个祭文,念完之后竟被祭司收藏起来了。说是拿回去让徒弟们认真学习。到其他的地方可以用得上。可见,任何文体一旦职业化之后,就面临真情真实走向衰落的命运。  显然,宋词在这一过程中渐行渐远了。对那些无病呻吟的,虚假做着的长歌当哭之词,只能让人感到恶心。但是,惟有真性情的悲歌,仍然是能穿越时空而成为当下的烛照之光。后人可以籍此而获得新的启示与触动。正如蓝广浩先生的这首《哭母》之作,仍然不乏悲歌中的悲歌,唤醒了我内心的几多悲剧意识,反思母亲生命的存在真相,并给这一古典的诗词形式以新的活力。而伟大的诗人总是在生死轮回之中,给人们以最本质的呈现语言透视生命希望之所在。再看下面这首《生日歌》。可谓诗人以自由的本性与磊落的思想,为自已的生命担当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了。生命就是一首诗。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相同与不同时,诗歌的表现才是丰富而绚丽的。对生命的自然礼赞与思考,就是时代之诗。超越时空而直抵当下。  ◎生日歌  元石火光万丈,轰轰裂石冲天象。星斗纵横耿万里,阴霾不开森罗瘴。我生年时日混沌,三声啼破天地昏。洪涛席卷八万里,赤地千里饥乌屯。日进二両锅底粟,家无余粮兄弟分。生儿三月娘无奶,儿啼彻夜撕衣裙。儿莫啼、儿莫哭,娘也揪心慰饥儿。苦熬三年露曙日,一声叫倒震华夷。红袖胸前金徽闪,红心一颗串连旗。百万红潮湧京阙,非鹿非马生利角。斗垮大厦倾梁柱,老九堂前无人学。是何年月相仇恨,是何世道相煎搏。日疏亲朋无故旧,浩劫十年人性恶。天倾地陷北阙摧,三星殒落淚天垂。诗心万阕丰碑颂,九点齐煙血腥吹。久历劫难毅志豪,十三春潮湧金瓯。星移斗转争月異,商海横流逐沉浮。君不见高楼迭起连霄汉,霓虹光辉掩星稠。悠悠去日抹芳华,十七辍学为养家。碎石抡锤敲落日,双手重磨十指花。扁担横挑行十里,左肩重负右肩斜。掏沙浪底寒风袭,赤膊横篙渡晚霞。坐雨寒窗十年孤,枕宋眠唐魏晋摹。建安风骨铿锵句,李杜苏辛梦里呼。宋元画本穷真谛,信笔江山万里图。经年风致声名早,学府登台只论书。叹此蹉跎岁月悠,拼搏成楼十二秋。三十绾结陈家女,无限春波共枕头。时风骤起天云变,复水难回去日收。浮生一觉梦中惊,半百人生只为名。何事情波云水涨,天留芳草伴徐行。年时浪许挑灯雨,一枕西窗秋雨横。厄运人逢谁与缓,世情浮幻感世艰。盈门喜纳迎送夜,一壶冷暖百味鲜。朋兮友兮兄弟兮,酒兮肉兮席上兮。四海俊彦多相识,杯盏难辞倾一快。犬年贱日生辰独,坐中弟子来相祝。红千烛、霓裳曲、酒相逐,醉也人生相对嘱。春风二月铺锦张,天纵云翮翥高翔。腕底游龙奔腾起,寿我南山东海长波万里扬。
  本长诗以个人家史起笔,颇有史记的风骨,但又区别了一般的“类书”故事之俗成,带着强烈的情感直抵胸意,而神马浮云于浪漫的诗性世界。一气落成,决无半点费话与拖塌之言。其精洗的语言,古典的韵对,包含着沉重的命运与直白的人生。表现了诗人对自我生命的一次再创作、再诞生的过程。读这样的古体诗词,没有语言障碍,没有心灵隔膜,没有时代怨恨,没有新旧敌对,有的是对诗人在古典诗词的文化血脉里,运行于天地之间,纵横于历史现实深处,构筑了自已的生命精神之宇。这宇宙之将倾复得,必让诗人警世生活的面对与危艰。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大德感恩赋也。  用古体诗形式来表现诗人当代命运的起始沉浮,清贫而弥坚的诗意生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合过程。因古典诗词在表现现代主义时,经过百年来新旧诗的对垒与冲突,似乎总是现代主义占了上风。从胡适的文学革命到鲁迅的改造国民之灵魂思想革命直到毛的双重革命,古体诗词最后退回到了最边缘,甚至消隐于乡野民间的最深处。就是在那些被完全彻底革命过的角落,还有传统诗词文化的一息尚存,一旦自然复活的机会来临,传统之势便又势如破竹,将现代文化排挤于世俗生活之外了。这种现象值得古体诗创作的诗人思考。蓝先生正是从这里看到了历史遗忘的真相,而力鼎新诗而呼唤传统。将自已的命运真相与时代历史的整体交相对比反思,而不仅仅是个人历史的简单记录与书写活着的现世的优越性  文革成了当代过来人的一个紧箍咒了。一遇到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有人会拿出来念几声,以防极左思潮的复活。这种非常概念化意识形态化的对历史苦难的反思与思过,并没有根除或者改变对文革历史与中华民族整个文化形态非暴力因素。反而加深了这一问题的难得糊涂的看法。把很多政治上的问题魔幻为文化的问题。而作为诗人创作的特殊性,如果没有宽容与包容之心,及对现代文明的理性思考,作用于古典的传统创造,他是很难就重大的历史机遇,作出个人的理想选择的。  而生日歌的生命轨道,是蓝先生在这背景之下,成为对一个人的心灵史诗的烛照。在个人心灵的自由挣扎之中,诗人并不以时代的罪过,而强加于自已的无为,而是在这一命运的主动担当里,以当时最欠缺的文化心灵,来尝试创造和构建自已的精神世界。就是通过对传统诗词中的人性化坚守与审美,来呵护一个时代的良知发现,来隐藏诗意生命对于春天的召唤。在那样的险恶的政治生态中,人人自危而不能得救,集体的迷失正是苦难的民族,对理想主义的一次次试错过程。那怕是在最在绝望和灭绝人性的日子里,诗人内心始终隐藏着对唐诗宋词所凝结着伟大的历史人文血液。因而,在惠州在岭南乃至整个中国及世界,生日歌穿越了历史的局限而抵达了无限。这无限就是诗人生命精神再造,与自然人性的整体合一。合一就是诗。  以上之诗词阅读和所思所感,从整体上得出了惠州作为岭南名城之甲,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对完整与勃兴,蕴育了蓝广浩这样的诗词大家,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但同时,我也看到了这必然中的偶然性,就是作为诗人自已,蓝广浩在个人命运中的沉浮起伏,得遇了他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恩师吴定球先生。这是他在少年家境困厄时,不至于过早被沉重的命运所折杀的可能。在这一点上,只有冥冥苍天,天道自然之感恩了。难怪蓝先生在诗中,总不忘替天行道而诉诸伟大的自然之母以为定力。这也是一个中国汉语诗人的宗教与敬畏了。勿宁说惠州之美得之于诗人之名,不如说惠州之岭南自然生态美养育了伟大的人文精神。自然之美必有诗人留住生命轨迹。惠州市政府现在的文化打造叫做:惠州惠州,惠民之州。此正是惠州山水赤子蓝广浩之身体力行了。
  三、行走南北融合之道,创想天地神州诗国  一域之诗风,可能影响的是一方的文化,而一国的诗风,则可能关乎世界之文化。本土写作能构成外部延展的,只有走向一域之视野,而吸取更博大的融合,诗歌的经典才能作为一方的标杆而被世人所认同。中国一向被称为诗歌大国,广东近年来被评价为诗歌大省。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彰现。然而,客观地认识自已的局限性,而走向更开放的文化视野。这是岭南文化的鲜明特点。  史上形成岭南文化与北方文化最具鲜明差异性的,一是政治上的开明与革命的彻底性,二是文化上的相对传统持守与创造性包容吸收,三是文学绘画艺术上的本土特征性。而后一种特性在历史上形成了岭南画派,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作为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与诗歌,却更多地与中原文化融为了一体。不论康梁还是饶宗颐等大师,其学术成就多在整个华夏文明体系来思考的。岭南成为南北与东西方文化之汇聚地。有志于民族复兴与文化创造的岭南学子,也多从立足本地,走向世界为已任。  而当代词人蓝广浩,从唐诗宋词的深处,深悟到了岭南派诗人走出诗外,领会更宽广的华夏诗国,在内心激起的理想渴求。开始一次北方的故国神游。留下子了诸多不同于岭南传统诗派的作品。展现了他人生诗旅的另一种生命抵达。那就是南国的雨,终于变成了北国的晶莹的雪花。北国的冰封大地梅花绽放,变成了岭南的倾绿的万朵木棉的盛开。北国的边塞戎马兵战之诗,变成了惠州人文诗画的雄奇潇脱与峻秀了。岭南的苏堤春晓早茶鸟语,升化成北国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和千古荒原气象了。行走南北之交融,创想神州之诗国,成为蓝先生的突破地域性创作的强身之旅。  ◎西北行五首  三渡黄河水,情缘西北深。关山留月夜,临照陇头人。  古道天公意,神移一座山。长风流乐韻,吹奏不须弹。  大漠茫茫气,天长旅雁征。黄云稀绿叶,孤处一泓清。  千寻沟壑里,百里作繁商。问价碧藤下,殷勤与客尝。  雪满天山白,飞钗掠雾纱。日重春雨化,茸绿渡黄沙。  在唐诗宋词的江山里,真正形成晚唐宋初之雄奇、冷峻、超尘、沉郁和瑰丽之风格的,应是边塞诗人和民族爱国思想情感的诗词。而五言绝句应是当时领一代风骚的岑参高适等人。将这种语言风骨气韵风力之境推向了极至。蓝先生对此好像情有专长,一踏上大西北的土地,他的诗性就豁然开朗起来,仿佛来到了当时的诗歌现场,一出口就吟上的地道的边塞之诗。显然,这些杂合着观光旅游流俗的诗歌作品,并非是他随性的某某到此一游的雅兴之词。而恰恰是诗人对那过个远去的唐诗帝国的一次次深情抚慰抚摸。他用自已的诗心做到了在场之吟诵。这些远行的诗句,清新平和,纯情自然,旷古高远,与情感的亲近亲切逼真。诗人在唐诗宋词的江山里忘情地吟风弄月,赏青踏雪,念旧故新,朝圣自然。  西北行五首,明显地散发出岑参的绝句古风,悠远的时空与实在的当下心境。古人与今人通过这些诗歌的咏叹而重新走到了一起。但古人心境毕竟与当下人的感受不可能同日而语。因自然性本身也在沉沦与变化之中。诗人行走在这样的一个时空里,大地上的事物并非因诗意而回到唐朝。重复古人诗里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让我们获得了共同的经验,对一首古体诗产生了自然的联想。这是蓝先生在亲身的自然体恤里流放的是诗的共性的血液。惟在这传统血液的召唤,让我们在写作中保持了个人的警醒。诗人应当活在当下,以真实的担当去抚摸时间烙下的历史之伤。之痛。之美。之丑。而这些都在蓝先生的西北旅途中,得到了他心灵最真切的接纳。诗中的语言优雅、平淡、纯净、清爽。没有了古人沉重的情结,而多了一份自然随性的风韵。这是蓝先生抒发西北诗歌时的妙处和趣处。
  ◎阳关三首  居延西望路迢迢,飞渡龙沙草木凋。羌笛不知何处听,玉门关上马萧萧。  海市无垠红柳间,黄沙秋叶夕阳残。古来西出阳关道,对酒骊歌三叠难。  敦煌大道接云间,座上轻车一日还。忽忆渭城杯酒劝,至今生惧出阳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之阳关三叠,以诗词赋之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之句。后人再写之,则常难有超越,时有模仿之痕迹让人苟病。因而,新诗之后,很少诗人以古体诗写作进入边塞诗的突破。而以新诗书写的甚多。比如军旅新诗中,尚有不少表现了这一领域。但能留下来的佳作还是不多。寄居青海的昌耀算是继古体诗之后,以新诗书写西北高原边关情怀较成功的诗人。是新诗对古典边塞诗的一个突破。昌耀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孤居高原而沉默于心灵写作,贡献了《慈航》、《烘烤》、《雄牛》、《立在河流》《一片芳草》等名作。还有年轻的海子曾在高原游荡过,对他的诗风影响深远。他更多是从旷野的神性启示中,创造了他的理想诗国。比如《亚洲铜》、《九个太阳》、《德哈令的表妹》等。古典边塞诗的形成与后来对整个时代的影响,除了其艺术语言的新奇、粗犷、独立、豪放和想象高远之外,还有悲壮苍劲悲悯真切的情感,扫荡了宫庭体与民间流俗之风,而让汉语获得一次重生的过程。  蓝先生这些西北游历诗作,虽然过去的雄浑、冷峻和悲壮沉郁之风不再,但仍不失远古之悠情和慎独之禅思,闪烁在其独行的步旅中。足见其自然的时空造化与历史人文的厚积。给我们以语言智慧的启迪。蓝先生的诗词最鲜明的特色是平常生活中内在阐发的纯粹性情与禅意妙思。而这种特色是不动声色地流动在他平实质朴的个人语言风格之中。他的语言就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但这些口语经过禅思妙意之过滤后,就变成了他的心灵之诗语了。所谓“生活禅”就是当代人的诗意栖居。它由赵州柏林禅寺大法师净慧提出,并在全国推行一种民众参与的修为方式。主张以佛禅之参悟融入百姓平常生活。而这种来自生活禅的语言感觉智慧,如民间音乐般自然飘荡在咏诗的过程中。禅思与禅诗,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至今永恒不衰之心灵审美。而唐诗之禅,自然意象显更纯粹一些,而宋词之禅,则人文精神更浓厚后一些。唐诗在禅意,宋词在禅思,二者结合于一首诗的构成。这样的诗的才有可能立起来。  《阳关三首》给人的感受就是有空灵有实在,有情感有诗象,有格致有韵致,属于音乐之诗,是非常新颖的古体现代禅与思的结晶。蓝广浩先生之西北行,加深了他对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生态的观察与理解,并在新的自发现中,找到了与岭南自然文化生态之差异性,使南北成理之诗带着了新的气象和风趣。寄予了他南北融合走向世界的诗人理想。所到之处,所感所思,大唐天下,宋朝山水,一一都回到了蓝先生的诗词里,寄予了他深情的抚摸与慰藉,仿佛与那些历史尘烟上的诗歌灵魂,走到了当下现实,时空不再是一所禁锢的城堡,而是一条诗歌的河流,从南流到了北,从北流到南,从东流到了西,从西流到了东。而《西北十怀》更是从思古之幽情出发,浓重墨彩的抒写了九曲黄河,长城关隘,敦煌真迹、西域古城等。写出了一个现代人对西北远古人文心迹的自然呼应。  ◎西北十怀(黄河)  “席上温情别梦伤,欲行西北意茫茫。陇头湧起关山月,愁似黄河九曲长”。  ◎西北十怀(嘉峪关)  塞上天长夜月低,黄沙古柳两凄迷。羊肠绕尽高城立,深悔无言恨到西。  比如他写黄河,不是为了写黄河而黄河只将黄河的气象外部呈现,而是从旅途的内心情感变化中,感受接近黄河的真实还是非真实的幻象之焦虑和渴望,将梦中的黄河与现实中的黄河一一对比为历史上的深深幽思。宛如不绝于尘埃的一柱佛香,接通了今人与古人的生命时空隧道。像《西北十怀》之黄河,道尽了诗人对诗国尤在的眷恋情怀。像这样的诗作还有很多。诗人写下了西北更多的历史边塞人文典迹,是对华夏文明的一次又一次的个人祭奠,并将这种诗古今之禅意与情感,融汇在岭南的人文生态之中,凝聚在诗人故乡的记忆的深处。情之以载,诗之抒怀,则是蓝先生写古体诗,远涉千山万水,探微入幽,拾珠摘贝,采玉生石,收雨听风,并非是一已之游山玩水也,而多思虑于中国史之兴衰,国之兴亡,民之苦乐,人之修为也。
  ◎鹧鸪天二阕  十二月登峨眉山  万仞峰巅俯望间,芒鞋破帽拍危栏。晴天雪拥封前路,落日云浮锁乱山。
迎春寺,洗象寒,云梯百步穿天难。人生恰似登金顶,月照峰头莫畏攀。  拔地峥嵘万仞巅,日光山色翠微间。千寻碧树云低绕,万座青峰夕照残。
猿声迫,水潺潺,风涛万壑卧犹酣。佛光闪闪中天见,踏上云梯步步难。  这是蓝先生进川入蜀,登峨嵋山凭古吊今时,咏出的一首长调之词。再次展现了他诗才词高之境。此双调唱出之词韵音律,回荡着婉约又豪放的天生丽质。如果说当代词人还有不遗唐宋之古风,则蓝广浩先生是最为代表的一个了。而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中,寻觅诗词与人之不同的情感共鸣,则是实现诗国理想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诗人不遗余力地上西南成都,为诗圣杜甫草堂扫墓守灵,抵边塞古城沙漠戈壁,为军人悲鸣呐喊赋曲。等等。这些古之悲歌今之遐想的咏叹调,无不延绵不绝于诗人词人蓝广浩的故乡山水间。  登顶峨嵋山之雪景,更见词人向往的另一种境界。此是佛界造法之圣山。圣洁是万物此时融为善界的召唤。佛光与雪光的互映,将人间与佛国的理想,投射于诗人的咏叹里。在这里,一座佛光智灵闪现、自然神韵和万象生发的佛教天国之圣山仙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没有任何拖泥带水之烂情或意象晦涩的障碍物。佛性是澄明和澄净于自然世界的人性和谐。而抵达这一境界决非一踂而就,要通过对自然慧悟与坚定的无私的信仰,才可抵达那佛性的仙妙诗境。同是写山,过去的宫体诗词,太过沉腻与艳俗的妖情,及过多的虚浮虚妄之念。而更多的歌功颂德与憯媚之言,和不切实际的虚觉幻象,加之对形式的迷从模仿,在词风中的堆叠浮杂,使之丧失了自然纯粹和真善美的品质。宫体诗词最终被民风纯朴和自然清新的新诗词所取代。  蓝先生正是深深地领悟到了诗词在形式上的局限,要遵从传统又有所突破,必须在语言的自然性与情感的丰富性,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个人生活真实表达。无疑,在蓝先生的生命觉悟中,这样的南北文化生态的包容与培植,为他的诗词创作开拓了新的生态。这种新生态的形成,也促成了蓝先生在多个艺术領域的纵深发展,提升了他在传统创新思维上,对我国古体诗词表现代人情感与自然生态的理性审美,贡献了不俗的文本与成就。比如下面这首长词。可谓以古体诗之手法,而表现了现代心灵虚无与存在追问的又一经典力作。
  ◎浣溪沙二十三阕  负疾还来与别辞,携观习作谓临池。砚边柔语问颜碑。
日午短衫香汗漫,时长韻语泛华滋。门前未敢久相持。  玉碗沁馨雅论词,顷怀索句漫题诗。可人微笑是当时。
在意侧眸羞脸腆,斟茶措手泛裙裾。盈香背指拣杯迟。  别后难寻乍梦思,灯前煙缕绕当时。围炉倚坐语呢呢。
香到浓时终化梦,梦留深处却无期。杯前微笑渐迷离。  相送无言略许期,秋深片叶赭红时。微风吹下日依稀。
休笑人生癡苦梦,幻将彩蝶认齐飞。一襟心绪与谁知。  何事萦怀锁眉重,行无安稳坐愁浓。门前叶落与情同。
侧思未却飘摇意,漫欲难辞许浪红。几曾酣睡梦芳容。  人靜街头细语声,谁家灯火昼长明。隔帘人与灯花盟。
终日仇烟呼酒伴,半壶煎水换茶名。此时最忆远人行。  把酒楼台望月辉,霎时骤雨逐云垂。夜阑人累下帘帷。
忆尔天涯游乐梦,知吾心悦远欢随。眼前檐雨淅微微。  日落檐头凝伫思,去无讯息是何为。遥天倚盼恋晖晖。
突奏铃声惊梦醒,乍疑灯影去人归。喜窥门户未曾回。  昨梦风幡猎猎嘶,几回惊醒念归期。流光声咽一迟疑。
洗砚欲驱深瘁积,拈毫难拂近相思。日费千纸与谁遗。  问讯归时却未归,茫茫尘事几重迷。浮丹万叶尽风西。
纵是天涯留梦短,也无心悔並头微。一丝珍重久长随。  日尽溪头疏柳条,长亭吟鬓两萧萧。天涯人踏画兰桡。
沽酒更无消永日,新愁犹怅送寒潮。为君伫立到中宵。  一别城南又向西,关山飞越万重驰。渐思渐欲渐难持。
远梦妆台揉髪鬓,如愁江水怅秋眉。一弯新月更凄迷。  翘首西南久伫思,一泓秋水暎寒隅。一杯清茗慰心期。
纵去苍茫千里隔,只随深梦两相依。情如细雨画帘垂。  枕上千般一梦遥,空山云影百重霄。天南人在路迢迢。
一树寒枝峭月冷,半庭残叶供人愁。一椿心事挂帘钩。  飞落云南一席赊,郊原萧索减物华。伊人游赏丽江霞。
靜里灯孤盈淚滴,枕边人远走天涯。且持杯酒对闲花。  天远遥铃宛转歌,心弦禁得几销磨。悠悠倾诉是情波。
你问爱深知几许,我留遗恨却无多。不辞长夜待姮娥。  一柱冰弦费调词,新歌清唱是欢悲。欲书情语与谁知。
愁展蚕丝犹解乱,梦摇秋影却成思。见时恨少况分离。  绕道车程瞬转间,蓬陵晚景牧儿还。瑶筝不胜此中弹。
大桌夜圆留月小,精炉香溢胜杯宽。又逢相见悦心颜。  月照田原涉水行,一湾秋月半昏明。草长煙渚一星灯。
侧影云鬟杯影送,隔邻人笑语声迎。欲磨水月更情生。  坐晚风微月淡装,塘边小屋话家常。鱼头煎煮漫醺香。
荡漾池心波乍细,曳摇芳草路偏长。芭蕉盈露为时凉。  人语村前犬吠声,轻雷阵雨霎时晴。围炉深许一锅情。
瓦碗剩鱼难入目,漏壶斟酒已无声。此中滋味又谁明。  浑扰希音耳畔听,茶香剩得近时名。一炉煎水度残更。
指拨瑶琴声错乱,心缘眉月梦迟生。天何作誓海山盟。  小屋芭蕉玉影依,细裙轻曳晚风微。田边作客夜方辞。
月色潜怀难照样,冰弦空怨自相知。一塘秋水浣清词。  在古代以表达男女私情的作品,诗文不可道者,皆以词出之。词与曲不相离,配之以歌舞表现,极尽娱情达意之享受。或个人沉迷于内心忧思之感。因而一首好词极尽性情淋漓尽致之人性美。在这首长词里,蓝先生用了近千字的长调,咏叹出了他的一段美好而圣洁的书画生活中的恋情。这样的长词咏叹调,首先在气势上就震撼了心灵,其蕴含的思情宛如长河直下一泻千里,势不可挡。这种咏唱绝对是词令中伴着高潮起伏的节奏,绵绵不尽的相思,在时空里的萦回。但在起落的细节之处,又如小河淌水,溪谷幽深,风流婉转,清丽而凄美,梦幻而真实,浪漫而馨息的情感,緾绵悠悠,感受到浓郁的激情,沉静于无尽的诗意纷飞。这首词在结构上就抵达了自由的王国。在表现个人内心世界中,树立了词作原创的当代丰碑。
  而在内容和细节上,其表现的人物感情及心灵,诗人使用了诗意与词曲的结合,以诗载自然性而词纳人性情,融汇入词令音调里,浑然天成而不失词律之格致。语言通俗易懂,少有生硬造作之辞,而多有诗意通达之象。在曲调上,流畅婉转,平缓起伏,大音希声。实在是一首透彻澄明的情感之作。而这样的情感不独有两个人的情,而是融入了宇宙自然中的大爱大情。是人与宇宙存在的一种独特的诗意呈现。因而具有了高于一般的人性欲情。冰弦空怨自相知。一塘秋水浣清词。个人的绝世爱情之痛之乐之苦之思,经过自然山水与诗人内心诗意的营造与凝聚之后,一种天地之大美就扑面而来了。后人有夸赞蓝先生之才华,颇近宋代著名词人“二晏”(晏殊、晏几道)之气。但以我之见,“二晏”擅长的是小令,而蓝先生尤胜的是中调和长调。比如,此以上的这首长调,其古风之犹存,新气之奠立,足以可与“二晏”相比肩唉。  当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当词成为了诗人本身,形式的有无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谓大道无形,万象具象。这才是一首诗词带给我们的终极境界。而蓝先生的词意造化,给我获得的享受就是如此。他的诸多古体诗词,在形式上早就与现代自由诗融为了一体。为我们进入放古代诗词的情感世界,注入了崭新的血液和活力。这是值得我们写新体诗的人,认真领悟和学习的经验。再看下面两首无题诗。同样,以现代象征性和印象派手法,切入了人的潜意识与自然界的独语,呈现出极为自由幻想的心灵漫游。  ◎无题二首   风寒酒散月轮西,曲巷人行路凹低。大幕长车流影幻,垂帘终日听鹃啼。了无空色成形相,只认春红入梦迷。深道奇缘天负我,青衫浥淚读诗题。  煙销一缕十年光,接洽秋云煮菊香。拥座高言倾半夜,凭窗细语读评章。天张自得随心翫,屋窄还能任意狂。眼底嚣尘弥漫宇,秋风疾扫一千场。  以古体诗表现代人生活情感,或以新体诗表现古典诗意,是当下诗坛必须面对的两个深入课题。我个人认为以新诗体表现古典诗意审美的,台湾诗人洛夫后期之诸多作品,是这一领域突破的一位杰出诗人。为我们呈现了新体诗表现古典诗意中的现代人性自然之美。这一贡献奠定了洛夫在华语诗坛上的现代诗歌大师地位。而作为后者蓝广浩先生,以古体诗词的创作之美,表达了现代人性中的自由。这一点或许对于“怀着古老的敌意”而写作,是一种持守与创新的最佳道路。所谓回归传统人文,复兴大唐诗国,强盛华夏文明,才是付诸具体行动的可能性。而蓝广浩成为当代词人之第一人可以成立了。他的诗国理想正在他的作品与文本中一一呈现于我们眼前。  以上所述,追踪了蓝广浩先生践行大诗人大视野的理想,神游华夏诗国,融合南北文化,坚持个人身体力行的诗歌行吟,创造了新的边塞诗风格及现代古体诗词的经典作品。是一部厚重的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融于一体的长歌咏叹调。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蓝广浩诗词集》无疑将成为当代诗词上的开创性文本,为我们伟大的唐诗宋词增潻了新的灿烂星光。亦是对古体诗词走向现代心灵生活之诗意栖居,为当代诗学的重新定位及其话语形态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范本。  在我国的古典诗学理念中,多有警句格言与象形之论,而少有逻辑推理和理论体系之展开。这为从事多方位研究词学研究的人,恰好提供了不断突破古人的可能性。但从整体的诗学论著之集大成者来看,多数还是以类书或史记或选集上,出现了许多重复既生的,烂芋充数的文本。后人无从诗学的更独特的视野和理性审美上,找到可以作为学理上的方法与一般规律。最近,学院派诗评家代表性人物沈奇教授出版了一本新诗集《天生丽质》,并以求“内化现代,外师古典,融会中西,再造传统”之宗旨,而达到一种新的诗学境界。他的文本是否抵达这种精神,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从蓝广浩的文本上,我看到了这种天生丽质。在此,祝贺蓝广浩先生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正是:休慕龙蛇争日月,自然身处彩云高(蓝广浩)。  参阅资料  《蓝广浩诗词集》 作者:蓝广浩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年4月第一版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主编:雅瑟 新世纪出版社 2011年3月第一版  《唐诗杂论》作者: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聂绀弩旧体诗全编》作者:聂弩努 中国文献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洛夫诗选》作者:(加)洛夫 九州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天生丽质》作者:沈奇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年10月第一版  《毛泽东诗词全集祥注》编著:付建舟 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国学探微》作者:刘传飞 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张少林诗选》作者:张少林(电子版)  《吴味诗选》作者:吴味(资料版)  《未了集》作者:湘莲子 九州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  《山海秋歌》作者:鲁新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楚歌》《岭南赋》作者:柳中央(资料版)  《求是堂诗文集》作者:候清滇 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淖月古体诗》作者:淖月(电子版)
    蓝广州浩先生:,岭南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词人,广东省书协理事,惠州市书协主席。鲁迅文艺奖获得者,其身世与个人艺术生涯在岭南成为继苏东坡之后又一传人。与冯楚相遇而结为知已。此文从新诗到古体诗之关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审美诗学意义的阐述,力抵沈奇的天生丽质学院派文风,将与惠州一起刷新岭南诗学意义的新高。
  蓝广浩先生:,岭南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词人,广东省书协理事,惠州市书协主席。鲁迅文艺奖获得者,其身世与个人艺术生涯在岭南成为继苏东坡之后又一传人。冯楚与之相遇而结为知已。此文从新诗到古体诗之关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审美诗学意义的阐述,力抵沈奇的天生丽质学院派文风,将与惠州一起刷新岭南诗学意义的新高。
  问候两位:)
  @雨田园 15楼   问候两位:)  -----------------------------  谢兄!平安!
    词人书画家蓝广浩先生在画廊里观画。
    冯楚在惠州是有知音的。不论官方还是民间。
  学习!冯兄的评论写得好!
  @冷月潇潇
18:03:50  学习!冯兄的评论写得好!   -----------------------------  问好兄弟。有空南方玩玩,我请你吃东坡肉。
  羌笛不知何处听,玉门关上马萧萧
  @天池洼人
15:50:07  羌笛不知何处听,玉门关上马萧萧   -----------------------------  垃圾箱内听风吟,昨夜冻死五王子。
    农夫与洛夫,中国二夫。摄影一狐仙子
    农夫与洛夫,中国二夫。摄影一狐仙子    农夫与洛夫,中国二夫。摄影一狐仙子
评论文字功底很深,却嫌过誉,说实话,诗词尚算不得经典:))
  @月转妆楼
19:33:36  评论文字功底很深,却嫌过誉,说实话,诗词尚算不得经典:))   -----------------------------  谢谢批评!此我一家之言,或与个人对当代古体诗创作的整体理解之局限性有关,但在我所及的古体诗人中,蓝先生的作品无疑具接近我的个人审美的质感。他的卖花声,模板及西北行等诗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代表性,呈现了古体诗在抵达现代生活的一种自然力度。  祝好!
  中秋感怀短信寄诗人冯楚  ——和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吴味  百年回首怅秋时,  半世风云两鬓丝。  检点行囊唯铁笔,  不堪赤县遍黄旗。  诸君碌碌鸡虫事,  大地沉沉屈子诗。  万丈月光聊寂处,  倩谁与我舞戎衣。  公元日,农历庚寅年中秋  《夜雨寄北》  -------和吴味兄诗一首  夜雨三声秋应红,  楚歌四起过夏长。  宝安偶识五味子,  深交不忆九重阳。  热风冷嘲闻鬼叫,  十年苦闷下南洋。  独上高台呼明月,  东江不见万里霜。  -----冯楚日凌晨临屏  再和诗人冯楚《夜雨寄北》  吴味  秋雨秋风秋叶黄,  秋思秋梦梦犹长。  君为东莞真诗客,  我是鹏城一楚狂。  巨著读来心血沸,  乱文编去鬓毛霜。  铁肩道义如今事,  忍看赤人演大荒。  -------10月10日吴味于深圳
  自由的奴隶文集出版两周年纪念  --------致雨田园先生  末日涂鸦背影斜,  二零一二竟有涯?  自由奴隶呼苍狗,  雨田园上种蕎蔴。  岁月不知人心事,  读诗批诗节节高。  多有山河东逝水,  今遇梵音结地瓜。  ---冯楚日临屏
  提读蓝广浩先生,春天诗韵,大地长情。
  静思不能诗,  回家路太急。  借问祖宗言,  不祭有纸钱。  清明雨冰雹,  风呼夜归人。  小贪不见鬼,  吏治习近平。  --赠纯华兄清明节问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诗人的称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