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排镇地图鲤鱼洲渡口到石贝村怎么收费,石贝村有什么好玩

您的位置:首页 &
& 石排镇地图
自然地理位置: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区,常住人口3.9万人,外来人口10万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是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富庶的现代滨江工业城镇。石排镇濒临东江,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古韵深蕴,交通便利,设施完备,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代遗迹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滨江工业城镇,2006年跻身于全国千强镇。石排濒临东江,风景秀丽,独享东江岸线14公里。历史悠久,古韵深蕴,据考古发掘的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已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气候:石排镇属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22.1℃,最高月温为七月,七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温度37.9℃(1957年记录),最低月温为一月,平均气温13.7℃,极端最低温度-0.5℃,无霜期314天。雨量:多年平均雨量1724毫米(年记录),最大年降雨量3320毫米(1959年记录),最小年降雨量972毫米(1963年记录)。每年4月至9月为雨季,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且每年都有两个雨峰:一个在5至6月,月雨量达250至350毫米,一个在8至9月,月雨量达250至300毫米。前一个雨峰群众叫“龙舟水”,后一个叫“白露水”。日照:石排气候温暖多雨,正常年份,日照时间不低于1900个小时,平均日照率达45%。最多年份是1963年,日照时间达2320.8小时,最少一年是小时。一年中日照以7月最盛,平均232.1小时,2月和3月最少,平均分别为91.3小时和91小时。无霜期:石排霜冻天气少,正常年份为4至8天,平均每年为5天,最多年份一年有15天(年,年)。霜冻的最多月份是1月,平均1.9天。霜冻天气一般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初霜平均日期为12月30日,终止日期平均为1月24日。石排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38天,最长一年为365天。灾害性天气:石排距热带海洋较近,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吹南风或东南风,冬季盛吹北风或西北风。春秋两季,因受北方冷空气或南方海洋台风交替影响,风向不定,或吹东南风,或吹西北风。每年夏秋间,常有台风、洪涝或干旱的灾害,对农业有很大影响。建国后,随着气象工作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出现灾年保收或少减产,丰年大增产的可喜景象。河流:东江:东江是岭南四大河流之一,是石排农田灌溉、水路运输的主要河道。它的上游,东面从企石流入石排的沙角洲,一直向西流经赤坎、田寮、砖窑头、横山、水吉、石贝、鲤鱼洲、燕窝等村,河段全长14公里。石排小河:石排小河,历代县志命名为“石排水”,本地俗称“海仔”(本地习惯把河叫“海”)。这条小河水源来自东江。东从饭盖岭流入石排,向西流经福隆、石排、潭仔涡、埔心、隔海,至横山涵口复入东江。它是石排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建国前未修公路,也是石排货物运输流通水上的主要通道。水:水在石排的南部。历代县志命名为“石岗水”。水域位于南畲?渍水区。它是寒溪水流域的渍水区之一。?,水上游是寒溪水(寒溪水古称“青鹤湾”)。经月塘埔流入本区,自东而西流经村头、石井、孔屋、树下、塘尾、中坑、燕窝,在南畲?涵闸流出东江。?水水域较低,过去一直成为石排夏秋涝患的渍水地带,每年夏秋间积滞大量涝水淹没大片农田,或耽误插秧农时,或淹没青苗造成饥馑。建国后,党和政府下最大决心根治涝患。1962年开始,大规模修整南畲?排渠,先后兴建大小电力排灌站多座。这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完成,使?内的田渍水实现有涝即排,保证区内农田两造稳产,使全区的农业实现电气化和水利化管理。地貌:石排属洼地地区,耕地大部分是比较平坦的埔田,小部分是河岸洲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西面与茶山镇交界处,隆起一条红砂岩岭脉——云岗岭脉,这条岭脉是石龙岭脉的延伸。它由西向东延伸,至燕岭附近分为二脉,偏北一脉,东延至石贝村附近,长度约4.8公里,偏南一脉,沿东绵延,伸至村头村附近,长度约9.2公里。东江从东向西绕过全镇,干流在石排境内长达1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75亿立方米,为全镇工农业生产提供丰富水源。生物资源石排镇地处珠江三角洲鱼米水果盛产区,是我省粮食主产地之一。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橙、柑,其他热带、亚热带水果如:西瓜、荔枝、香蕉、龙眼、芒果、乌元、黄皮,木瓜等也较丰富。改革开放后,本地传统的生物资源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有的品种已经无人种植,有的品种也呈稀零状态。姜芋:姜芋是石排的传统特产。自明清以来,芋田立体综合种植,是石排镇石岗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艺。在一块地里作深坑高畦,畦顶开穴插倬竹子,织成棚架,棚上长满苦瓜、豆角及各种夏秋瓜类。这种立体综合作业,既合理使用土地和空间,又科学地充分利用阳光、空气、肥、水等作物生长条件,提高土地经济收益。因而,这种种植方法数百年来兴替不衰。其中产品“石岗姜”具有肉厚、味浓、色白的特点,驰誉省、港、澳,是产妇驱风调补的珍品。芋田的其他产品如香芋、粉葛、豆角、苦瓜等蔬菜,商业部门每年设点大量收购,出口港澳。不过,近年来此种种植方式已基本不存在了。塘鱼:2003年,全镇鱼塘2309亩,四大家鱼年总产量约1462担。近年试养的泰国鲮鱼、非洲鲫鱼、埃及塘虱等良种淡水鱼,已逐年推广,成为本镇人民食桌上的常菜。田边消碰塘是有名的大口鱼塘,面积260亩,年产塘鱼1560多担。产品个体肥大,肉质密实而嫩滑,特别鲜美肥腴,是脍炙人口的、畅销地区内外的鱼货,各地的水产公司历年来按合同大量收购出口。不过,近年来,消碰塘养鱼的兴盛景色已不复存在。石排镇镇标2008年石排镇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镇标,775件投标方案中,晏钧设计的“无限中国镇”获得中标奖。标志主体撷取石排镇最具韵味的精彩点,以一笔洒脱的书法线条,画出独一无二的中国岭南石排镇,写出“中国镇”的历史变迁。自在的笔意于片段中传达出继往开来、永无穷竭的态势,于方寸间展现出石排镇魅力独到的“中国镇”形象,寓意中国传统与岭南风格在这连绵延续中世代传承、永续发展。亮点增多: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对石排的包装、策划、宣传,塘尾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中国镇”的亮丽名片之一;“中国镇”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全市热议话题,“中国镇”移动电话及固定电话彩铃、广告、路牌等宣传风行东莞;在全市率先与东莞日报社合作出版《石排周刊》,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石排的重要窗口;成立了香港石排同乡会和女企业家协会,大力发挥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石排商会、石排同乡会、女企业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人士,使更多投资者、旅港乡亲、海外同胞认识并认同石排,增强了对石排的归属感;2007年春运,组织新莞人返乡专列,护送1000多名新莞人返乡,2008年,又从1月23日春运第一天开始,组织10趟新莞人返乡专列、100辆新莞人返乡专车,护送2万多名新莞人返乡探亲;我们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新莞人廉租公寓,开全国先河;我们分别在省内、省委结对10个友好县镇,加强农副产品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开展劳务协作、促进人才输入输出和干部挂职交流。凡此种种,极大地提升了石排的对外形象及知名度。结构增优: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拥有自我品牌、自主技术的“两自”企业茁壮成长。2007年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广东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镇共有6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以来新增1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家市民营科技企业。全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促进了发展良性循环。后劲增加:我们提出了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城市定位,后来又进一步细化为“美食名镇、购物天堂、居住胜地”的具体目标。“中国镇”,简而言之,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岭南特色的和谐文明精品城镇,其特点是中国风格、岭南特色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大层面:一是在城市形象上体现鲜明的岭南特色。从2005年开始,截至2007年底,3年来,镇委、镇政府在规划编制上的投入累计达3700多万元,是前3年的近14倍,完成了总规、土规、控规及单体设计五位一体的规划设计体系,将岭南特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彰显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创造性结合。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更进一步提出了“十大规划、十大城市功能配套体系和十大标志性建筑”造新城工程体系。从2005年开始,镇城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镇建筑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建筑物体现“中国镇”风格。现在,全镇的公共建筑、房地产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都凸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紧密结合。同时,覆盖全镇范围的公共厕所、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公共设施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中国镇”在外观上已具雏形。二是在文化内核上凸现浓厚的中国传统。我镇将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上升到打造文化名镇的高度,大力培育“中国镇”的文化内核。继塘尾明清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我镇的醒狮、康王诞又被评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镇着力打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号召全镇人民在节庆活动及重大会议统一着唐装,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和新春团拜会,千人共着唐装,把酒言欢,共谋发展,蔚为大观。2008年下半年,镇委、镇政府将公开招标,邀请全镇服装企业依照机关干部、教师及服务人员三个类别设计制作体现“中国镇”风格的“中国服”。今后将在全镇各个行业推广穿着“中国服”。每逢重大喜庆节日,我们在镇主干道的路灯悬挂“中国结”、“福”字灯笼,在全镇所有公园的林木上悬挂大红灯笼,在镇中心区的公园及镇东西南北四大出入口摆放大型财神像,并组织青年志愿者扮演财神派红包。为了让“中国镇”风韵永存,镇委、镇政府更是投入资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词曲作家创作一系列“中国镇”主题的作品,在大型的节日晚会上尽情演绎,讴歌“中国镇”的旋律,像《石排风采》、《东莞有个石排镇》、《石排风光无限好》等作品在镇内广为传颂。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展现特有的节庆元素。我镇在原有的产业格局内,突出重点,发展具有“中国镇”风格的假日经济,打造独具我镇特色的假日经济链。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镇委、镇政府决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全部放假,通过假日促消费,并着力整顿镇内市场环境、让全镇人民在节假日安心、放心消费。由镇委、镇政府牵头组织,每年举行全镇范围内的“十大名菜”评选活动,今年更加计划举办“美食节”,扶持和壮大我镇传统餐饮业的发展。我镇还提出以西方“圣诞产业”为参照,从餐饮、灯饰、礼品、玩具、服饰、旅游等方面发展独具我镇特色的“春节产业”,使假日经济成为我镇经济跃升不可忽略的一极。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中国镇”从概念走向实践,“中国镇”城市品牌全方位展现,为造新城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石排的“城市牌”成为了错位竞争的优势牌,大大增加了石排的发展后劲。石排能够在短短三年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力推动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借脑助方略。2005年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城市面貌改观之大,离不开与镇委、镇政府建立合作联盟关系的权威机构的智力支持。2005年,我镇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描绘了我镇到2010年的发展蓝图。与此同时,我镇又与广州市社科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产业发展规划》,使全镇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06年,我镇与广东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建立规划工作战略联盟关系,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将为我镇提供规划编制、项目规划设计等全方位的服务;2008年,我镇又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立建筑设计合作联盟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与镇委、镇政府在石排56公里的行政区划内共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全程参与“中国镇”的建筑设计工作。这些权威机构除了为我镇编制有关规划外,还将围绕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课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意见。二是引智强机关。2005年以来,我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施青年人才跨越式发展合作计划,镇委、镇政府连续4年到全国各主要高校招贤纳才,近百名高素质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机关一线岗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通过“引智”,提升了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思想观念,打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三是调研知形势。2005年以来,全镇大兴调研之风,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各种层次的调研组围绕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赴周边镇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各部门、村组开展调研,共完成调研报告40余篇,其中《苏州模式对石排经济发展的启示》《石排以“六大抓手”推动产业升级》等被市委政研室评为市优秀调研报告,并被《东莞调研》选登,《实施“五个零”工程,以科学发展促转型》一文更是得到了刘志庚书记亲笔批示在全市推广学习。每年年头,镇委、镇政府都要求镇领导带队到上年全市综合排名前几位的镇街调研,镇属各部门负责人要带队到上年全市排名前几位的各镇街对应部门调研,重点到周边的茶山、石龙、横沥、企石、石湾、园洲等六镇调研,最后形成行之有效的调研报告刊登在《石排周刊》,以期知己知彼。2007年,我镇被评为全市调研工作前三名先进单位之一。四是考察扩视野。镇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周边乃至全国先进地区好做法、好经验。2005年以来,我镇每季度都召开村组工作日,针对不同时期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重点,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赴省内、市内各地参观考察,打开视野、增长见闻。2007年,我们还组织了镇三套班子领导、村(社区)书记、部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欧洲五国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城市规划设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考察归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坚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2008年伊始,镇委、镇政府出台了《石排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培训规定》,把外出考察学习形成制度,以巩固学习考察成果。五是学习谋发展。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机关,明确要求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学习沙龙活动,并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就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举行专题讲座。镇主要领导每年均亲自组织财政沙龙、城市管理沙龙,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学习沙龙等各类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大势,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和跨越式发展。观今日之石排,既得天之道、地之利,亦得人之和、物之宜。全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石排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活巨变、充满创造激情的伟大时代。面对东莞转型、繁荣兴隆的盛世良机,我们意气风发;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行政区划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明朝时期,石排各村隶属于“文顺乡”的第三、四两都管辖。属第三都的村有:石贝、塘贝即福隆、石岗(包括中坑、燕窝、盆岭、田边、塘尾、李家坊、埔心、谷吓、上汴、石井、孔屋、树吓、村头、下宝潭、钟屋、谢屋、鲤鱼洲等村)。属第四都的村有:宝潭、赤坎、沙角、沙埔尾(包括上、下沙、沙迳、利屋)、福隆圩、福隆围、龙眼岗、黄家?、石排、水贝等村。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清朝时期,石排各村分别由“戎厅”和“京山司”两衙管辖。属戎厅管辖的有:隔海、横山、田寮、水贝、向西、黄家、赤坎等村。属京山司管辖的有:石岗(包括石贝、燕窝、中坑、珠塘、田心、水吉、宝潭圩、宝潭村、田边、盆岭、塘尾、李家坊、埔心、石井、孔屋、树吓、上市、上岭、村头、谷吓、上汴)、石排圩(旧圩)、曾屋、潭仔涡、福隆围、福隆圩、福隆、冯屋、龙眼岗(包括庙边王、手巾王、沙迳、利屋、沙宝里)、长南埔(包括刘、杨屋)、沙角等村。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民国时期,石排地区划分为3个乡:云岗乡,俗称石岗乡,下辖燕窝、中坑、水吉、石贝、黄屋洲、鲤鱼洲、横山、隔海、宝潭、田边、盆岭、李家坊、塘尾、埔心、上汴、树吓、石井、孔屋、村头、谷吓等村;太和乡,下辖庙边王、手巾王、沙迳、利屋、新曾、王屋、水贝、廖屋、黄家堡、沙角等村。福隆乡,下辖福隆各村、水贝邓屋、李屋、向西、石排叶屋、潭溪、赤坎等村。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全县由原来11个区合并为6个。石排3个乡改属第二区,区公所设在石龙。原来三个乡管辖的村有所增加,具体情况如下:云岗乡,增加黄家山、泗洲和白马围村。太和乡,增加铁岗、低地、江边、远塘、企石谢屋、南坑等村。福隆乡,增加东山铁炉坑、青湖、上洞、深巷、新村、霞朗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行政区划:1949年,石排地区划分为云山乡及和平乡:云山乡,下辖中坑、田心、珠塘、水吉、石贝、宝潭、横山、隔海、盆岭、李家坊、上汴、塘尾、埔心、黄家山、陈屋、麦屋、泗洲、白马围、王屋洲、鲤鱼洲、燕窝水围等村。和平乡,下辖石排曾屋、叶屋、王屋、潭溪、水贝邓屋、廖屋、李屋、福隆杨屋、刘屋、福隆、庙边王各村、下沙、上沙、杨屋、刘屋、田寮、黄家堡、赤坎、向西、沙角等村。1952年,解放军南下部队对解放后建立的新政权全面进行清理整顿,开展“八字运动”和土改运动,撤销云山乡、和平乡,建立6个小乡,仍属第七区管辖。6个小乡的管辖情况如下:中坑乡,辖中坑、燕窝、田边、水吉、石贝、盆岭、鲤鱼洲等村。埔心乡,辖埔心、塘尾、李家坊、上汴、谷吓、石井、孔屋、树吓、村头等村。石排乡,辖石排村、水贝各村。龙岗乡,辖庙边王各村和下沙各村。福隆乡,辖福隆各村。黄家乡,辖黄家堡、向西、赤坎和沙角各村。1953年,土改结束后,中坑、埔心两个小乡划归新成立的石龙区管辖,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堡4个小乡划归新成立的企石区管辖。1957年成立石排大乡,管辖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堡6个小乡及原属下南管辖的田寮村。1958年,石排大乡并入企石人民公社,石排地区划分为中坑、埔心、石排(包括田寮村)、龙岗、福隆、黄家?6个营部。1959年,改为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堡6个管理区。1961年,石排人民公社成立,管辖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6个大队。1964年,改为石排、下沙、庙边王、福隆、沙角、黄家堡、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田边、中坑、燕窝15个大队。1983年,石排区公所成立,管辖石排、福隆、庙边王、下沙、沙角、黄家、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中坑、田边、燕窝18个乡及1个居民区。1987年,石排镇成立,管辖石排、福隆、庙边王、下沙、沙角、黄家堡、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中坑、田边、燕窝18个管理区及1个居民区。1999年各管理区改为村,各村共辖68个自然村。建置沿革明朝建置情况: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里”是最低层的行政单位,按地域分别隶属于“坊”、“厢”或“都”。石排各村,当时按地域分别隶属于“文顺乡”的第三、四两都。清朝建置情况:明朝以后,清朝期间东莞全县乡镇,分别由“捕厅”、“戎厅”、“京山司”、“缺口司”、“中堂司”等五个厅司管辖。当时,石排各村按地域划分,分别由“戎厅”和“京山司”两衙管辖。民国时期建置情况:民国时期,全县划分为11个区,石排地区属第六区,区公所设在茶山。当时,石排划分为云岗乡、太和乡、福隆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日本投降,日伪政权覆灭。东莞县政府迁回莞城。不久,实行并区联保,将全县原来十一个区合并为六个。石排三个乡改属第二区,区公所设在石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置情况:1949年秋,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石排分为云山乡、和平乡,隶属东莞县第七区,区公所设在企石,后迁至江边村。第七区还管辖园洲乡、民主乡、丰乐乡和大同乡,共6个乡。1952年,撤销云山乡、和平乡,设立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壆6个小乡,仍属第七区管辖。1953年,中坑、埔心2个小乡属石龙区管辖,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壆4个小乡属企石区管辖。日,成立石排大乡,辖以上6个小乡及田寮村。1958年9月,东莞县撤销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石排乡、园洲乡、企石乡合并成立企石人民公社。1961年6月,从企石人民公社分出成立石排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石排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9月,撤销石排公社革命委员会,设立石排区公所。1987年4月,撤销石排区公所,设立石排镇。矿产资源红砂岩:产地位于燕窝、石贝二村附近的红石岭脉(即云岗石脉的西部)。这条砂岩连绵五、六公里,蕴藏大量红砂岩(俗叫红石)。明清朝代已有官办石场,大批石工长驻该地大量开采,并就地加工成各种建筑材料,供附近各州、府、县城镇宫建衙署、坊碑、桥梁、道路等需用。至清末及民国时期,这里的石场才停止生产。建国后,各处兴修水利,石排公社在燕窝岭脉段复办石场,爆破开采块石,作建筑涵闸及堤基需用。近年来,农村大量建房,燕窝乡府继续办场,承包开采,年产红石块约4500立方。近年来,由于矿石开采破坏资源生态,目前政府已下达不准开采的文件,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白泥、黑泥:石排镇地下蕴藏较多白泥(学名高岭土)和少量黑泥,是陶瓷的优质原料。1953年,始由下沙乡试探开采,产品销往佛山石湾陶瓷厂,经鉴定质量上乘,于是大量收购。埔心、上汴、塘尾、孔屋、石井、中坑、福隆等乡,相继探测开采。除给石湾陶瓷厂出售泥坯外,埔心、下沙等乡开办白泥粉厂,磨制泥粉售给有关单位作化工原料(耐火材料、化妆品原料、建筑器材等原料)。以上各村年总产量:白泥(坯、粉)约9000吨、黑泥约7000吨。1990年10月由于原材料价格提高,产品售价低,已停止开采。河沙:石排镇位于东江河畔的村━━田寮、赤坎、燕窝等村河边的沙滩上,积聚着大量适合建筑用的粗粒砂。这些村在河边设立沙场,租赁吸原开河沙,售给附近乡镇作建筑材料,年产量约3.5万立方。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石排镇红山含翠,绿水长倚,风景秀丽,古韵深蕴。便捷的交通前提、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深沉的文化底蕴使得石排镇经济社会调和发展,人民生活富饶健康。 目录 镇情概况做作地理位置气象河流地貌矿产资源生物质源土地资源建置沿革明朝建置情形清朝建置情况民国时期建置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置情况行政区划明朝时代的行政区划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树立后的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石排镇镇标亮点增多构造增优后劲增添 镇情概况  石排镇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4万人,是一个风景奇丽、历史长久、日益繁华的现代城镇。   石排镇红山含翠,绿水长倚,景致奇丽,古韵深蕴。龙眼岗贝丘文化遗迹印证了石排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燕岭古采石场、塘尾明清古村落和宝潭康王庙见证了石排历史的光辉,享誉四方的石排著名文化品牌――石排明德醒狮,更是石排人踊跃进取、敢于开辟的精神象征。改造开放以来,石排镇保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央,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面孔一日千里,基础设施日臻完美。   石排镇舆图全镇占有公路180公里和跨江公路桥2座,兴修了由石排大道、石崇大道、石横-石洲大道、龙岗大道等60-80米宽骨干道组成的主路网,并且通过公路联网跟桥梁衔接与东莞市东部疾速路、(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惠(州)高速公路相贯通,加上方便的东江水运,使石排纳入了陆路、水路均可达到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交通一体化网络,,区位上风更加凸起;石排供电、供水设施齐备,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镇自来水公司日供水才能超10万吨,充足满意出产、生涯用电、用水需要。科技、教导、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全镇现有低级中学1所,公办小学9所,民办小学7所,幼儿园1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3所;领有病院1家,下设16家门诊部;文广核心、文明站、影剧院等文化基本设施一应俱全。[1]天然地舆地位  城区风景图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区,常住人口3.9万人,外来人口10万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是一个环境精美、文明富嫡的现代滨江工业城镇。石排镇濒临东江,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古韵深蕴,交通便利,设施完备,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代陈迹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滨江工业城镇,2006年跻身于全国千强镇。   石排濒临东江,风景秀丽,独享东江岸线14公里。历史悠长,古韵深蕴,据考古挖掘的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已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气候  石排镇属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22.1℃,最高月温为七月,七月平均气温28.2℃,极其最高温度37.9℃(1957年记录),最低月温为一月,平均气温13.7℃,极端最低温度-0.5℃,无霜期314天。   雨量   多年平均雨量1724毫米(年记载),最大年降雨量3320毫米(1959年记录),最小年降雨量972毫米(1963年记载)。每年4月至9月为雨季,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且每年都有两个雨峰:一个在5至6月,月雨量达250至350毫米,一个在8至9月,月雨量达250至300毫米。前一个雨峰大众叫&龙舟水&,后一个叫&白露水&。   日照   石排气候暖和多雨,正长年份,日照时间不低于1900个小时,平均日照率达45%。最多年份是1963年,日照时光达2320.8小时,起码一年是小时。一年中日照以7月最盛,平均232.1小时,2月和3月起码,平均分别为91.3小时和91小时。   无霜期   石排霜冻天色少,正终年份为4至8天,平均每年为5天,最多年份一年有15天(年,年)。霜冻的最多月份是1月,平均1.9天。霜冻气象个别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初霜平均日期为12月30日,终止日期均匀为1月24日。石排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38天,最长一年为365天。   灾难性气候   石排距热带大陆较近,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季风尚候明显。夏季盛吹南风或东南风,冬季盛吹北风或西北风。年龄两季,因受北方冷空气或南方海洋台风交替影响,风向不定,或吹东熏风,或吹西冬风。   每年夏秋间,常有台风、洪涝或干旱的灾祸,对农业有很大影响。建国后,跟着景象工作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呈现灾年保收或少减产,熟年大增产的可喜气象。[2]河流  东江:东江是岭南四大河流之一,是石排农田浇灌、水路运输的主要河道。它的上游,东面从企石流入石排的沙角洲,始终向西流经赤坎、田寮、砖窑头、横山、水吉、石贝、鲤鱼洲、燕窝等村,河段全长14公里。   石排小河:石排小河,历代县志命名为&石排水&,本地俗称&海仔&(本地习惯把河叫&海&)。这条小河水源来自东江。东从饭盖岭流入石排,向西流经福隆、石排、潭仔涡、埔心、隔海,至横山涵口复入东江。它是石排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建国前未修公路,也是石排货物运输流畅水上的主要通道。   水:水在石排的南部。历代县志命名为&石岗水&。水域位于南畲?渍水区。它是寒溪水流域的渍水区之一。?   水上游是寒溪水(寒溪水古称&青鹤湾&)。经月塘埔流入本区,自东而西流经村头、石井、孔屋、树下、塘尾、中坑、燕窝,在南畲?涵闸流出东江。?水水域较低,从前一直成为石排夏秋涝患的渍水地带,每年夏秋间积滞大量涝水沉没大片农田,或延误插秧农时,或吞没青苗造成饥荒。建国后,党和政府下最大信心根治涝患。1962年开始,大范围修整南畲?排渠,先后兴建大小电力排灌站多座。这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完成,使?内的田渍水实现有涝即排,保障区内农田两造稳产,使全区的农业实现电气化和水利化管理。[3]地貌  石排属高地地区,耕地大局部是比拟平坦的埔田,小部门是河岸洲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西面与茶山镇接壤处,隆起一条红砂岩岭脉――云岗岭脉,这条岭脉是石龙岭脉的延伸。它由西向东延长,至燕岭附近分为二脉,偏北一脉,东延至石贝村附近,长度约4.8公里,偏南一脉,沿东连绵,伸至村头村附近,长度约9.2公里。东江从东向西绕过全镇,干流在石排境内长达1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75亿立方米,为全镇工农业生产供给丰富水源。[4]矿产资源  红砂岩:产位置于燕窝、石贝二村附近的红石岭脉(即云岗石脉的西部)。这条砂岩连绵五、六公里,红砂岩蕴藏大量红砂岩(俗叫红石)。明清朝代已有官办石场,大量石工长驻该地大量开采,并就地加工成各种修建材料,供邻近各州、府、县城镇宫建衙署、坊碑、桥梁、途径等需用。至清末及民国时期,这里的石场才结束生产。建国后,各处兴建水利,石排公社在燕窝岭脉段复办石场,爆破开采块石,作修筑涵闸及堤基需用。近年来,乡村大量建房,燕窝乡府持续办场,承包开采,年产红石块约4500立方。近年来,因为矿石开采损坏资源生态,目前政府已下达不准开采的文件,维护生态资源环境。   白泥、黑泥:石排镇地下储藏较多白泥(大名高岭土)和少量黑泥,,是陶白泥瓷的优质原料。1953年,始由下沙乡试探开采,产品销往佛山石湾陶瓷厂,经鉴定品质上乘,于是大批收购。埔心、上汴、塘尾、孔屋、石井、中坑、福隆等乡,接踵探测开采。除给石湾陶瓷厂出卖泥坯外,埔心、下沙等乡创办白泥粉厂,磨制泥粉售给有关单位作化工原料(耐火资料、化装品原料、建造器材等原河沙料)。以上各村年总产量:白泥(坯、粉)约9000吨、黑泥约7000吨。1990年10月因为原材料价钱提高,产品售价低,已停滞开采。   河沙:石排镇位于东江河畔的村━━田寮、赤坎、燕窝等村河边的沙滩上,积累着大量合适建筑用的粗粒砂。这些村在河边设立疆场,租赁吸原开河沙,售给四周乡镇作建筑材料,年产量约3.5万立方。[5]生物资源  石排镇地处珠江三角洲鱼米生果盛产区,是我省食粮主产地之一。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橙、柑,其余热带、亚热带水果如:西瓜、荔枝、香蕉、龙眼、芒果、乌元、黄皮,木瓜等也较丰盛。改革开放后,本地传统的生物资源已从基本上产生了变更,有的品种已经无人种植,有的种类也呈稀零状况。   姜芋   姜芋姜芋是石排的传统特产。自明清以来,芋田立体综合种植,是石排镇石岗一带具有处所特色的传统农艺。在一块地里作深坑高畦,畦顶开穴插倬竹子,织成棚架,棚上长满苦瓜、豆角及各种夏秋瓜类。这种立体综合功课,既公道应用土地和空间,又科学地充分应用阳光、空气、肥、水等作物成长条件,提高土地经济收益。因此,这种种植方式数百年来兴替不衰。其中产品&石岗姜&具有肉厚、味浓、色白的特点,驰名省、港、澳,是产妇驱风调补的珍品。芋田的其他产品如香芋、粉葛、豆角、苦瓜等蔬菜,,贸易部门每年设点大量收购,出口港澳。不过,近年来此种种植方法已基础不存在了。   塘鱼   2003年,全镇鱼塘2309亩,四大家鱼年总产量约1462担。近年试养的泰国鲮鱼、非洲鲫鱼、埃及塘虱等良种淡水鱼,已逐年推广,成为本镇人民食桌上的常菜。田边消碰塘是著名的大口鱼塘,面积260亩,年产塘鱼1560多担。产品个体肥大,肉质密实而嫩滑,特殊鲜美肥腴,是喜闻乐见的、畅销地区内外的鱼货,各地的水产公司历年来按合同大量收购出口。不外,近年来,消碰塘养鱼的昌盛景色已不复存在。[6]土地资源  据统计,1985年全镇耕地总面积33255亩,2000年减少到29442亩,2002年后农业传统的作物,如:水稻、花生、甘蔗已鲜有人种植,而多种植蔬菜类的作物。本镇土地全属酸性土,土质分&潮沙泥&和&轻粘土&两类。其散布特点是以福隆为界。   在福隆以内和靠近边耕地,属潮沙泥类型。它含腐殖质较多,结构松软适度。其形成原因,是由于福隆筑成后,土地受内堤保护,地表土层保持良好,积聚了大量腐殖质。另一方面,福隆在历史上经由屡次缺堤,东江河底大量淤泥随洪水从缺口冲进,流遍内耕地,造成这种精良土质。   在福隆以外和凑近内土地,属轻粘土类型。这种泥土含沙量大,有机物含量少,结构疏松。其形成起因,是由于东江大堤未修之前,福隆外是东江边岸,耕地长期受河水、雨水冲洗,地表腐殖质大量散失,土层分散贫脊。[7]建置沿革明朝建置情况  据《东莞县志》记录: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本土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里&是最低层的行政单位,按地区分别附属于&坊&、&厢&或&都&。   石排各村,当时按地域分别隶属于&文顺乡&的第三、四两都。清朝建置情况  明朝当前,清朝期间东莞全县乡镇,分别由&捕厅&、&戎厅&、&京山司&、&缺口司&、&中堂司&等五个厅司 管辖。   当时,石排各村按地域划分,分别由&戎厅&和&京山司&两衙管辖。民国时期建置情况  民国时期,全县划分为11个区,石排地区属第六区,区公所设在茶山。当时,石排划分为云岗乡、太和乡、福隆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玄月,日本投降,日伪政权覆灭。东莞县政府迁回莞城。不久,实施并区联保,将全县原来十一个区合并为六个。石排三个乡改属第二区,区公所设在石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置情况  1949年秋,,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石排分为云山乡、和平乡,隶属东莞县第七区,区公所设在企石,后迁至江边村。   第七区还管辖园洲乡、民主乡、丰乐乡和大同乡,共6个乡。   1952年,撤销云山乡、和平乡,设立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6个小乡,仍属第七区管辖。   1953年,中坑、埔心2个小乡属石龙区管辖,石排、龙岗、福隆、黄家?4个小乡属企石区管辖。   日,成立石排大乡,辖以上6个小乡及田寮村。   1958年9月,东莞县撤销区、乡建制,履行&政社合一&,石排乡、园洲乡、企石乡合并成立企石人民公社。   1961年6月,从企石人民公社分出成立石排人民公社。   1968年改为石排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9月,撤销石排公社革命委员会,设立石排区公所。   1987年4月,撤销石排区公所,设立石排镇。[8]行政区划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明朝时期,石排各村隶属于&文顺乡&的第三、四两都管辖。属第三都的村有:石贝、塘贝即福隆、石岗(包含中坑、燕窝、盆岭、田边、塘尾、李家坊、埔心、谷吓、上汴、石井、孔屋、树吓、村头、下宝潭、钟屋、谢屋、鲤鱼洲等村)。   属第四都的村有:宝潭、赤坎、沙角、沙埔尾(包括上、下沙、沙迳、利屋)、福隆圩、福隆围、龙眼岗、黄家?、石排、水贝等村。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清朝时期,石排各村分别由&戎厅&和&京山司&两衙管辖。 属戎厅管辖的有:隔海、横山、田寮、水贝、向西、黄家、赤坎等村。   属京山司管辖的有:石岗(包括石贝、燕窝、中坑、珠塘、田心、水吉、宝潭圩、宝潭村、田边、盆岭、塘尾、李家坊、埔心、石井、孔屋、树吓、上市、上岭、村头、谷吓、上汴)、石排圩(旧圩)、曾屋、潭仔涡、福隆围、福隆圩、福隆、冯屋、龙眼岗(包括庙边王、手巾王、沙迳、利屋、沙宝里)、长南埔(包括刘、杨屋)、沙角等村。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石排地区划分为3个乡:   云岗乡,俗称石岗乡,下辖燕窝、中坑、水吉、石贝、黄屋洲、鲤鱼洲、横山、隔海、宝潭、田边、盆岭、李家坊、塘尾、埔心、上汴、树吓、石井、孔屋、村头、谷吓等村;   太和乡,下辖庙边王、手巾王、沙迳、利屋、新曾、王屋、水贝、廖屋、黄家堡、沙角等村。   福隆乡,下辖福隆各村、水贝邓屋、李屋、向西、石排叶屋、潭溪、赤坎等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全县由原来11个区合并为6个。石排3个乡改属第二区,区公所设在石龙。本来三个乡管辖的村有所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云岗乡,增加黄家山、泗洲和白马围村。   太和乡,增加铁岗、低地、江边、远塘、企石谢屋、南坑等村。   福隆乡,增加东山铁炉坑、青湖、上洞、深巷、新村、霞朗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行政区划  1949年,石排地区划分为云山乡及和平乡:   云山乡,下辖中坑、田心、珠塘、水吉、石贝、宝潭、横山、隔海、盆岭、李家坊、上汴、塘尾、埔心、黄家山、陈屋、麦屋、泗洲、白马围、王屋洲、鲤鱼洲、燕窝水围等村。和平乡,下辖石排曾屋、叶屋、王屋、潭溪、水贝邓屋、廖屋、李屋、福隆杨屋、刘屋、福隆、庙边王各村、下沙、上沙、杨屋、刘屋、田寮、黄家堡、赤坎、向西、沙角等村。   1952年,解放军南下部队对解放后建立的新政权全面进行清算整理,开展&八字活动&和土改运动,撤销云山乡、 和平乡,建立6个小乡,仍属第七区管辖。6个小乡的管辖情况如下:   中坑乡,辖中坑、燕窝、田边、水吉、石贝、盆岭、鲤鱼洲等村。   埔心乡,辖埔心、塘尾、李家坊、上汴、谷吓、石井、孔屋、树吓、村头等村。   石排乡,辖石排村、水贝各村。   龙岗乡,辖庙边王各村和下沙各村。   福隆乡,辖福隆各村。   黄故乡,辖黄家堡、向西、赤坎和沙角各村。   1953年,土改停止后,中坑、埔心两个小乡划归新成立的石龙区管辖,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堡4个小乡划归新成立的企石区管辖。   1957年景立石排大乡,管辖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堡6个小乡及原属下南管辖的田寮村。 1958年,石排大乡并入企石人民公社,石排地区划分为中坑、埔心、石排(包括田寮村)、龙岗、福隆、黄家?6个营部。   1959年,改为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堡6个管理区。   1961年,石排人民公社成立,管辖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6个大队。   1964年,改为石排、下沙、庙边王、福隆、沙角、黄家堡、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田边、中坑、燕窝15个大队。   1983年,石排区公所成立,管辖石排、福隆、庙边王、下沙、沙角、黄家、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中坑、田边、燕窝18个乡及1个居民区。   1987年,石排镇成立,管辖石排、福隆、庙边王、下沙、沙角、黄家堡、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中坑、田边、燕窝18个管理区及1个居民区。   1999年各管理区改为村,各村共辖68个天然村。[9]经济发展  石排镇2005年3月,市委决议翟崇碧同道担负石排镇委书记。翟崇碧书记上任后未几,审时度势,破足石排,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和打造岭南特点中国镇的雄伟目的。自2005年提出逾越式发展策略以来,石排在汹涌澎湃的古代化征途上凯歌前行。全镇国民在&三个代表&主要思维和迷信发展观的指引下,当真贯彻落实省委&双转移&和市委&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团结拼搏,克意进取,切实增强物资文化、政治文明、精力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了经济全面和谐可连续发展的好势头和社会安宁协调的好局势。总结这多少年的工作,能够集中概括为&四个增&:实力加强  石排镇2005年以来,我们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基础年&抓计划、造环境、打基础&、发展年&强产业、造新城、促和谐&、功效年&强村组、扶民营、促外资&跨越式发展三步走战略,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与翻新,全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25亿元,是2004年的1.85倍,年均增长22.85%;镇本级可安排财政收入4.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37.42%;全镇税收4亿元,是2004年的2.54倍,年均增加36.52%;工业总产值达到66.85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年均增长25.09%;外贸进出口总值4.07亿美元,是2004年的1.57倍,年均增长16. 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33亿元,是2004年的5.71倍,年均增长78.76%,三年累计到达59.16亿元。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0729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亿元,三年年均分辨增长8.62%和16.38%,人民生活程度一直进步,庶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在2007年的镇街领导班子量化考察排名中,我镇综合排名由2004年的28位跃进22位。2008年,咱们又进一步提出实施&项目年、治理年、后果年&第二个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决定在项目年实施&上名目、保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吹响了土地兼顾、道路建设、重点工程&三大战斗&的号角,环境优势加速提升,综合实力继承增强。月,全镇完成产业总产值32.66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同比增长44.86%,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67亿元,同比回升65.59%,全镇累计出口总值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石排镇镇标  2008年石排镇面向寰球公然征集镇标,775件投标计划中,晏钧设计的&无穷中国镇&取得中标奖。标记主体撷取石排镇最具韵味的出色点,以一笔潇洒的书法线条,画出举世无双的中国岭南石排镇,写出&中国镇&的历史变迁。自由的笔意于片断中转达出承前启后、永无限竭的态势,于方寸间展示出石排镇魅力独到的&中国镇&形象,寄意中国传统与岭南作风在这绵延连续中世代传承、永续发展。亮点增多  塘尾古村落这几年,我们非常重视对石排的包装、谋划、宣传,塘尾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掩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中国镇&的亮丽咭片之一;&中国镇&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引起普遍关注,成为全市热议话题,&中国镇&挪动电话及固定电话彩铃、广告、路牌等宣传盛行东莞;在全市率先与东莞日报社合作出版《石排周刊》,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石排的重要窗口;成立了香港石排乡亲会和女企业家协会,大力施展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石排商会、石排同乡会、女企业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集了一大批人士,使更多投资者、旅港乡亲、海外同胞意识并认同石排,增强了对石排的归属感;2007年春运,组织新莞人返乡专列,护送1000多名新莞人返乡,2008年,又从1月23日春运第一天开端,组织10趟新莞人返乡专列、100辆新莞人返乡专车,护送2万多名新莞人返乡省亲;我们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新莞人廉租公寓,开全国先河;我们分离在省内、省委结对10个友爱县镇,加强农副产品协作、推进产业转移、开展劳务合作、促进人才输入输出和干部挂职交换。凡此种种,极大地提升了石排的对形状象及着名度。结构增优  近年来,我们鼎力推动结构调剂,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拥有自我品牌、自主技术的&两自&企业茁壮成长。2007年新增省有名商标3个,广东名牌产品、国度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镇共有6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以来新增1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省高新技巧企业,新增28家市民营科技企业。全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增进了发展良性轮回。后劲增长  我们提出了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城市定位,后来又进一步细化为&美食名镇、购物天堂、寓居胜地&的详细目标。&中国镇&,简而言之,就是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岭南特色的和谐文明精品城镇,其特色是中国风格、岭南特色和现代元素的融会,详细表示在以下三大层面:   一是在城市形象上体现鲜亮的岭南特色。从2005年开始,截至2007年底,3年来,镇委、镇政府在规划编制上的投入累计达3700多万元,是前3年的近14倍,完成了总规、土规、控规及单体设计五位一体的规划设计系统,将岭南特色作为一条主线贯串始终,彰显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发明性结合。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更进一步提出了&十大规划、十大城市功效配套体系和十大标志性建筑&造新城工程体制。从2005年开始,镇城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礼拜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镇建筑进行严厉的把关,确保建筑物体现&中国镇&风格。当初,全镇的公共建筑、房地产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都凸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严密联合。同时,笼罩全镇范畴的公共厕所、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公共设施都体现出了赫然的岭南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中国镇&在外观上已具雏形。   二是在文化内核上凸现浓重的中国传统。我镇将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上升到打造文化名镇的高度,鼎力培养&中国镇&的文化内核。继塘尾明清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我镇的醒狮、康王诞又被评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镇着力打造拥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丰硕元素。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号令全镇人民在节庆运动及重大会议同一着唐装,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和新春团拜见,千人共着唐装,把酒言欢,共谋发展,叹为观止。2008年下半年,镇委、镇政府将公开招标,邀请全镇服装企业按照机关干部、老师及服务人员三个种别设计制造体现&中国镇&风格的&中国服&。今后将在全镇各个行业推广衣着&中国服&。每逢重大喜庆节日,我们在镇主干道的路灯悬挂&中国结&、&福&字灯笼,在全镇所有公园的林木上吊挂大红灯笼,在镇中心区的公园及镇货色南北四大出进口摆放大型财神像,并组织青年意愿者表演财神派红包。为了让 &中国镇&风度永存,镇委、镇政府更是投入资金,邀请海内外著名的词曲作家创作一系列&中国镇&主题的作品,在大型的节日晚会上纵情演绎,歌颂&中国镇&的旋律,像《石排风度》、《东莞有个石排镇》、《石排景色无限好》等作品在镇内广为传颂。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展现特有的节庆元素。我镇在原有的产业格式内,突出重点,发展具备&中国镇&风石排镇厂房格的假日经济,打造独具我镇特色的假日经济链。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镇委、镇政府决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全体放假,通过假日促花费,并着力整顿镇内市场环境、让全镇人民在节假日安心、释怀消费。由镇委、镇政府牵头组织,每年举行全镇规模内的&十大名菜&评比活动,今年更加规划举行&美食节&,搀扶和强大我镇传统餐饮业的发展。我镇还提出以西方&圣诞产业&为参照,从餐饮、灯饰、礼品、玩具、衣饰、游览等方面发展独具我镇特色的&春节产业&,使假日经济成为我镇经济跃升不可疏忽的一极。   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中国镇&从概念走向实际,&中国镇&城市品牌全方位展现,为造新城注入了强盛的性命力,使石排的&城市牌&成为了错位竞争的优势牌,大大增加了石排的发展后劲。   石排可能在短短三年中获得显著的成就,要害在于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力推动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借脑助方略。2005年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城市道貌改观之大,离不开与镇委、镇政府建立合作联盟关系的威望机构的智力支撑。2005年,我镇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领》,全面刻画了我镇到2010年的发展蓝图。与此同时,我镇又与广州市社科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产业发展规划》,使全镇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06年,我镇与广东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建立规划工作战略联盟关联,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将为我镇提供规划编制、项目规划设计等全方位的服务;2008年,我镇又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立建筑设计合作同盟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与镇委、镇政府在石排56公里的行政区划内独特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全程参加&中国镇&的建筑设计工作。这些权威机构除了为我镇编制有关规划外,还将环绕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课题调研,提供决议参考看法。   二是引智强机关。2005年以来,我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石排镇中心小学同实行青年人才跨越式发展配合打算,镇委、镇政府持续4年到全国各重要高校招贤纳才,近百名高素质的本科生、研讨生空虚到机关一线岗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通过&引智&,晋升了机关干部的常识结构、工作风格、思惟观点,打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失事的干军队伍。   三是调研知局势。2005年以来,全镇大兴调研之风,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各种档次的调研组缭绕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央工作赴周边镇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域发展调研工作,并积极组织职员深刻各部分、村组开展调研,共实现调研呈文40余篇,其中《姑苏模式对石排经济发展的启发》《石排以&六大抓手&推动工业进级》等被市委政研室评为市优良调研报告,并被《东莞调研》选登,《实施&五个零&工程,以科学发展促转型》一文更是得到了刘志庚书记亲笔批示在全市推广学习。每年年头,镇委、镇政府都请求镇引导带队到上年全市综合排名前几位的镇街调研,镇属各部门负责人要带队到上年全市排名前几位的各镇街对应部门调研,重点到周边的茶山、石龙、横沥、企石、石湾、园洲等六镇调研,最后构成卓有成效的调研讲演登载在《石排周刊》,以期良知知彼。2007年,我镇被评为全市调研工作前三名进步单位之一。   四是考察扩视线。镇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核,鉴戒周边乃至全国先进地区好做石排镇宣扬图片法、好教训。2005年以来,我镇每季度都召开村组工作日,针对不同时期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重点,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赴省内、市内各地参观考察,翻开视野、增长见闻。2007年,我们还组织了镇三套班子领导、村(社区)书记、部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欧洲五国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城市规划设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考察归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动摇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发性。2008年伊始,镇委、镇政府出台了《石排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培训划定》,把外出考察学习形成轨制,以强固学习考察结果。   五是学习谋发展。镇委、镇政府十分器重营造学习气氛,打造学习型机关,明白要求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学习沙龙活动,并不按期邀请专家学者就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举办专题讲座。镇主要领导每年均亲身组织财政沙龙、城市管理沙龙,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学习沙龙等各类学习研究活动,通过学习,正确掌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大势,深入懂得中心、省委、市委的各项工作安排,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观本日之石排,既得天之道、地之利,亦得人之和、物之宜。全镇政治稳固、经济繁荣、社会提高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坚固,宽大干部干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增强。   石排正处在一个充斥生活巨变、布满创造豪情的伟大时期。面对东莞转型、繁荣兴旺的盛世良机,我们英姿飒爽;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旗号,在市委、市政府的准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幸福美妙的生活而尽力斗争![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材料 1
石排概况&&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扩大浏览: 1 石排政府网: 2 石排阳光网: 开放分类: 广东,东莞,石排 我来完善 &石排镇&相干词条:
相关的主题文章: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排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