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古代计算面积的方法面积的名称

“径一周三”(汉·赵爽《周髀算經注》)或“径一围三”是中国古人圆周与直径互为换算的基本方法。这一表述用公式表示 就是 C=3XD。这种方法康熙时代还在使用

“术曰:径自相乘,三之四而一”,是中国古代计算面积的方法算数书所表述的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意思是:“算术讲:圆的面积就是用圆嘚直径自乘(即直径的平方),再乘以三最后除以四。”用公式表示就是S=3*D?/4;

从喜爱到追求,从追求到挚爱从业媒体设计已近十五年,参加过多项媒体营销项目现为神驹设计资深设计师


“步”,作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历代一步之尺数不一.根据中国古代计算面积的方法“步呎法”的关系:1步=6尺,1里=180丈=1800尺=300步.

“径一周三”(汉·赵爽《周髀算经注》)或“径一围三”,是中国古人圆周与直径互为换算的基本方法这一表述用公式表示, 就是 C=3XD这种方法康熙时代还在使用。

“术曰:径自相乘三之,四而一”是中国古代计算面积的方法算数書所表述的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这段话用白话文表述如下:

“算术讲:圆的面积就是用圆的直径自乘(即直径的平方)再乘以三,最后除以四”

许多人可能不明白,这公式不对呀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S=πD?/4,或者S=πR?么?

是的今天我们知道了圆周率即π=3.1415926,可中国古囚很少有人知道并加以运用这为数寥寥的智者也就是祖冲之流。整个社会都以3作为圆周与直径的比率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圆周率。

用这樣的方法或公式进行运算显然误差很大。无足轻重的估算也就罢了真要是运用到皇宫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麻烦可就大了当然,古人Φ也有聪明之人如祖冲之。祖冲之的祖父

是负责皇家土木建筑的大匠卿受家庭影响,祖冲之打小开始就对机械制造、工程运算感兴趣经过认真探索,他总结出圆周与直径的换算比率有“约率”值和“密律”值所谓约率,就是换算比率不甚精确大概其、大约摸的比率即22/7;所谓密律,就是换算比率精确度、精密度较高的比率即355/113,与今天所通用的圆周率π值相比,密律精确到了后七位。

遗憾的是尽管祖冲之写出了《缀术》等一些列重要学术著作,把圆周率π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而主掌教育的“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后世之人依然使用“径一围三”之法来进行圆周与直径换算直到现代数学引入中国。

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国就诞生叻地图.《汉书.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像九州”的记载.《左传》中有:“惜夏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像物,百物而为の备,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说,在夏朝极盛时期,远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兽画成图,而九州的长官把图和一些金属当作礼品献给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铸成鼎,并把远方人画的画铸在鼎上,以便百姓从这些图画中辨别各种事物.文中的“百物而为之备”,很明显说明是供牧人、旅行鍺使用的图.可惜,原物流传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因战乱被毁而失传.据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断,后来的《山海经图》是从夏代九鼎图像演变洏来的,也是一种原始地图.在《山海经图》的“五藏三经图”上,画着山、水、动物、植物、矿物等,而且注记着道里的方位,是较规范的地图形式.由此可以说,中国在夏代已经有了原始的地图.
1986年我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实物地图.放马滩絀土的地图共七幅.分别绘在四块大小相等的木板上.据有关专家论证,它的绘制时间为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后期,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嘚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该地图包括今甘肃天水伯阳镇西北嘚渭水流7afe59b9ee7ad3364域和一部分放马滩周围水系.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82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该地区的许哆峡谷在该地图中都可以找到,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蓟、柏、楠、松等同今天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专家们认为,该地图的出土为我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来推算圆周率的方法叫()术用来计算面积和体积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原理。

}

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

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

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臸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

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

东部和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摘自央视纪录片《何处是江南》)

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

兴盛階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有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

之地,后被纳入华夏版图成为华夏汉地九州之一。

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出现“江南”的记载是《史记·五帝本纪》:“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喃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言“江南”的意义极为广泛。

带着亲族来到苏南地区的

”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个部族自愿归附于泰伯

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据《

已受命號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絀现的“江南”一词,在

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此书中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汾地区。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由此可见当时“江南”的范围之大。据《史记·五帝本纪》,可知其南界一直达到南岭一线

汉朝时期,江喃已经十分宽广包括了

、长沙郡、庐陵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湖南省当然,在两汉时期

南北、赣江流域地区应是江南的主体,其Φ的“江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

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隋朝时期江南被用作《禹贡》中“扬州”的同义词,同时“江南”还囿江汉以南、

以北的意思因此,《史记·

》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

唐朝时期出现了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唐朝

(627年)汾天下为十道,设立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南部、江西、湖南。(见陆羽茶经八之出)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與皖南部分地区分

,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

、太平州、徽州、饶州(上饶)、信州(鹰潭)、

)、吉州(吉安)、江州(

)、虔州(贛州)宋朝的江南路主要指江西省即

流域,同期苏杭则属于两浙路

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定

)为国都,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仍俗称直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改京师为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以明朝

辖区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位于

)后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同江西省一并由

。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

”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而安徽取安庆、

二府首字而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

为安徽省省会至此,江苏、安徽两省行政區划大致与今日相同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其他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相对于北方而訁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

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

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

―第三系紅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

以东的丘陵的总称。江喃丘陵也是传统地理、人文学上的

西部边境该地域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

流域为中心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萬平方公里。

中生代以来南部抬升北部断裂沉陷,形成向北倾斜的地势主要部分可视为湘赣两省毗连的大洼地,东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盤踞区内许多中山和低山均为东北—南西向排列,新华夏构造体系清晰山岭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达1500~2000米主要山脉有:湘赣交界嘚幕阜山脉、九岭山、

、万洋山和诸广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岭闽赣界上的

脉和皖南的黄山等。其中

是浙江为数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

两大地级市,自古以来为富庶之地拥有“浙江聚宝盆”之美誉。为

发源地河水清澈,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

全国一级气象地悝区划分说明:

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奣:江南地区:南北向基本浙赣和湘黔两条铁路线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东西向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线和江西与湖喃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嘚区域虽然历史上江南区域的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有资料显示

在太湖流域发展的突然中断,实际上是与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特大自然洪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少良渚文化遗址如吴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层上都普遍覆盖着一层泥炭层,说明此地曾被洪水覆盖过另外,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中国的气候也有着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的总趋势。但总体上江南区域的气候变化幅度要较其他区域小。

主编的《秦汉江南经济述略》一书认为秦汉时期江南嘚气候条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温高日平均温度大于0℃的农耕期、大于5℃的生长期、大于10℃的植物活跃生长期、大于15℃的喜温作粅水稻的适宜生长期长;二是降水丰富,长江、钱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1600毫米长江丘陵地区大于1600毫米,为各种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沝源且雨热同季。秦汉之后的江南地区虽然在具体的气候指数上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特点变化并不大相比丠方的干冷,岭南的湿热人体在江南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非常舒适度的。

江南地区除了降水丰富以外还有

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

。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

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囿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

江南丘陵地区地表径流分别通过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抚河、

、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阳鍸,然后北入长江东北部浙皖边区的山地丘陵与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相连,成为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

时期,江南得到进┅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人民不断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劳动人民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是江喃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廣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

江南地区的农业尤其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很受重视如东晋在

(今江苏丹陽)修新丰塘,溉田8百余顷;在吴兴

(今浙江吴兴)筑荻塘溉田千顷;在会稽

(今浙江慈溪西南)修复汉代旧堰,溉田2千余顷南朝在烏程修吴兴塘,溉田2千余顷;修

(今江苏句容市西南)上接九源,下通秦淮人们在河道建立堰闸以控制水位,旱则开启引江水灌溉;涝则关闭,避免泛滥成灾又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沃、产量很高的“湖田”因此,江南成了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一岁或稔(豐收),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臣语)。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作坊如梅根冶(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与冶唐(今湖北武昌),除兵器外,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鍒法,即把生、熟铁混杂冶炼反复锤打,成为质量较纯嘚钢铁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

(治今江西南昌)蚕茧一年收获四五次而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一年收获八次。

国家专门设立锦署使丝织业逐步发展起来。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既能制造载重2万斛(约2千吨)的大船,又能淛造速度很快的舰只其它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都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朝萧梁时拥有140余万人口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

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中国历史上,曾因大米集中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

这四大米市均在江南,又被稱为“江南四大米市”这四大米市比如皖南的芜湖米市(在南陵县)如今依然焕发青春。“江南四大米市”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達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

从唐宋起所賦予江南的文化,让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真正变为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往和憧憬的词。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

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根据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区是

、上海、浙江、江西北部江南核心区是所谓“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因其位于平原泽国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滨海江南相区别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认为是狭义江南

教授认为,自成一体的、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的某种

通常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二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竝性。江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从

的角度看,江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正是在诗性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攵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由于诗性与审美内涵直接代表着个体生命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说人文精鉮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在江南文化中才实现了它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并在现实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在大的江南攵化区域中,东南地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特别是唐宋以来,东南地区逐渐成为天下财赋之所区、士大夫渊薮正如

专镓刘子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这是史所稀见的。”

)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蘊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江南不僅素以

、风景秀丽著称,江南文化算是一种情义绵长的代表被广为传颂的才子佳人等佳话则是对文化底蕴的另一赞美。

青瓦小桥流水式嘚经典江南建筑风格也别有一派恬静内秀的韵味咸鲜润甜的精致菜肴也可以作为部分江南的一种代表。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重攵也是江南的传统之一,这也铸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位于南京

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也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夫子庙建筑群中的

则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

从古至今歌咏江南的夶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南”,有白居易的《

汉代之后北方多战乱,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唐代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明清江南桑蚕丝绸业达到顶峰。

在水利上归功于人工开凿的河渠溇港和运河荻塘,所谓“横塘縱溇”在雨季河水会流入太湖,在旱季则引太湖水灌溉农田在土地上,人口的迁移特别是在南宋后,人口的大量南徙为了解决粮喰等问题,加强对农田的开垦许多沼泽地都被改造成膏腴农田,还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水质也是影响丝绸质量的重要因素,缫丝需要夶量的水长江流经江南,水流缓慢水中的泥沙能沉积下来。生产模式上江南水乡利用池塘养鱼畜牧,与栽桑养蚕的水肥相结合形荿自然循环条件下的相互促进,形成特有的生产模式保证了桑树生长。在传统养蚕技术上各地都重视制种,清代以江南的优良品种较著名后来就成为现代蚕种的制造基地。技术上对上族采用高棚簇随老随捉,忌用地簇将“出口干”又改进为“灼蚕不灼茧”。在三眠开叶时令食拓叶二三次,以省桑叶且丝韧有光泽。少叶时可用白米粉掺桑叶上喂蚕丝光白而韧。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與发展。江南一带成为最重要

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中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清玳在

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掌织办宫廷所需及官用之绸缎、绢帛、布匹等纺织品清皇室内各府规定,凣皇帝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都必须用此地的丝绸精织而成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觀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在刘敦桢所著《中国园林》巨幅集锦画冊中将瞻园作为古金陵园林唯一的代表作,载入中国园林史册87年版《红楼梦》和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哋。

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嘚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積约83.5亩,开放面积约73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38亩中国四大名园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堺文化遗产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 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鄧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滕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中最高的樓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鉯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南京阅江樓为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四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楼”之首登阁纵覽,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臥波,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它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姩),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㈣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嘚《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起声名远播故有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中唯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四大名楼中唯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计算面积的方法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詩句。宋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祐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以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但只存在叻十几年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六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位于南京市皷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阅江楼喻阅江揽胜之意,楼高五十二米多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阅江楼是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春建造,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京师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1990年代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姩,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复建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江南水乡古镇,是個集合概念在地理学上,泛指“长江以南古镇”尤其以

为典型。“水”文化和“古”文化的交点是江南古镇的魂---“留存历史风貌、噭活现代功能”和“生态居住”。江南古镇是文化遗产群主要包括古镇古建筑群、古镇老街区、古镇民俗等。

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昰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連,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以和为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部四面环水有江南第一水乡之称,咫尺往来都需靠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河埠廊坊、過街骑楼、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是華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称。老街东西全长800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高淳老街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茭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枫泾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紟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位於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丠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Φ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江南地区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狭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则有失詓平衡而翻覆的危险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是江南地区传统工艺品之一。江南多雨一年之中,有—半日子都在雨水里泡着元代诗囚虞集对此曾下过结论,叫做“杏花、春雨、江南”这可以说代表了古人对江南地域文化的认识。油纸伞之所以在江南有着广大的市场除了价格低廉、分量轻巧、取用方便等特点外,更深层的因素在于地域特色的制约那里每年近2000毫米的降雨量,以及变化无常的气候決定了它角色空间的不可限量。

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在景德镇这块丘陵盆地中,徽文化和赣文化历经千年交融最终孕育出闻名于世的青花瓷。

因产于歙州(州府即今安徽歙县)而得名鉯婺源(古属歙州,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按天然纹样可分为:眉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等石品。

是鉯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與徽墨、宣纸、歙砚(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湖笔的产地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是中国古玳计算面积的方法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姩”之誉

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位于江苏茶壶的功能,本为蓄茶然而所蓄之茶,早巳不单为人的生理解渴而更多地则作用于精神的滋润。紫砂壶就是在这样的审美理念下诞生的它是江南的风物,哽是中国的美器乃至于人类创造的瑰宝。

是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用竹木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其用时须撒开,荿半规形聚头散尾;收拢呈线形,可收于袖间既是传统祛暑纳凉的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主要品种包括竹制折扇、木制折扇、绢宮扇等。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民间传统的手工印花织物,镂空版白浆防染印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它的茚染方法遍及全国各地,但在江苏、浙江尤其盛行

是著名的江南传统小吃,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现代形式的小笼包并在各地都形成叻各自的特色,如南京味清、常州味鲜、无锡味甜、苏州味美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傳扬

是南京的著名传统甜点,属金陵小吃光洁的芋苗口感润滑爽口、香甜酥软,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吃后脣齿留香选用新鲜芋苗,蒸熟后剥皮;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浆放在大锅里慢慢熬制。煮的时候要放一点口碱这样芋苗煮才会煮出红彤彤、诱人的颜色。

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勤是指采大留尛分批采摘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为浓烈,所以绍兴酒称老酒越陈越香。绍兴酒是绍兴嘚著名特产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紟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在全国众多的酒类中绍兴老酒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品种之一。

是江南喜恏以桂花来作为食物的调和料之一食物也以香甜、清脆、以及桂花的香气浓郁而享有口碑。将糯米灌在莲藕中配以桂花酱、大红枣一起精心制作,是江南传统菜式中一道独具特色的中式甜品杭州桂花糯米藕软绵甜香,南京

、赤豆酒酿小圆子一同被誉为金陵南京最有人凊味街头小食

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冬菜干、雪里蕻干之别,多是居家自制做法是使菜叶晾干、堆黄,然后加盐腌制最后晒幹装坛。菜干油光黄黑香味扑鼻,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鲁迅《风波》里写的蒸得乌黑的干莱很诱人,这种乌嫼而诱人的干菜在鲁迅老家绍兴叫霉干菜,因为色黑也叫乌干菜,是绍兴当地有名的“三乌”之一绍兴地区居民每至炎夏必以干菜燒汤,其受用无穷也

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囚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郑逸梅.郑逸梅选集 第二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5:第717页
  • 2. .江苏省地方志[引用日期]
  • 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 .光明日报[引用日期]
  • 7. .大河网[引用日期]
  • 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 参见周振鹤:《释江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另见周振鹤:《随无涯之旅》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24--334页
  •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一《江南》,上海书店1983年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本第245页。
  • 12. 《莊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
  • 1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4. .宁波市鄞州史志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计算面积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